第一篇:浅谈如何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浅谈如何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内容提要] 农村市场做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体财务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国家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村财务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各地区也制定了具体细则和管理办法。但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伴随着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和村务公开的推广宣传,村级财务管理成为广大农民关心的热点、农村工作的焦点和基层工作的难点。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但会影响到干群关系,还将影响的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近几年松阳县一直重视对村级财务制度的管理。2009年初,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就开始对各村财务进行了审计,坚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得益权不变、审批权不变、监督权不变等“五权不变”原则,主要是完善村级财务现金管理、票证管理、财务审批规范、干部误工补贴、通讯费等等相关财务制度,统一核算,规范公开,集中建档。农村市场做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体财务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国家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村财务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各地区也制定了具体细则和管理办法。但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混乱。
1、是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流水帐,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查帐相当不便。比如说要查招待费,需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不便于群众监督。二是有的村几本账,有的一个村就有三个出纳。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各自保管帐本。有的村在更换财会人员时,新老财会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备,该交的没有交齐,该说的没有交代清楚,该接的手续没有完全接过来,造成了票据遗失和资料不全的现象。
2、是原凭证不规范、不完整。有的村用白条收款出没有正式发票,多以白条入帐县无经办人签字建项目的承包合同或协议不整,支出的大额现金无正规发票,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
3、是财务档案无专人管理。由于家村财务人员更换频繁,财务移交手续不及时,会计制度不健全,造成多人管钱、重复报帐和会计档案缺失严重、责任不分的混乱局面。
4、设产帐外帐,私设“小金库”。个别村收入不入帐。
5、坐收坐支现象严重。按规定村集体的银行帐户上,开支使用时再按规定手续提取。但有些村干部怕花钱不方便、受限制,不按规定执行,坐收坐支现金。
(二)村干部财务法制意识差,随意开支。少数村干部滥用手中的权力私分财物。、例如村办企业的产品或通过以物换物进来物品,通过不入账或少入账的手法,进行私分;有的村将土地部门所付的土地补偿费少入账,村干部私分;也有以招待。的名义购进物品,名为请客,实为肥己;有的巧立名目,以补贴、奖励等形式,变相私分集体财物。据民政部发布的《2009年度全国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共有村委会59.9万,村民小组480.5万个,村委会成员234万人。“按照这些数据推算,仅村委会成员和村民小组长就超过700万人。„村官‟队伍履职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活。”佟丽华说。报告显示,近年来,“村官”作为农村基层事务管理者,履职过程中涉及的经济利益也越来越多。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在2008年全国立案侦查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有4968人,占总数的42.4%。报告分析指出,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官”在直接掌管村民各项利益的同时却没有受到有效监管,这是“村官”贪腐的主要原因。“在报告收集的50起村官职务犯罪案件中,涉及农村集体财产和各类款项的,几乎没有一起体现出村财务管理中应有的秩序及规范。比如2001年江苏省某村职务侵占案中,涉及了村主任、支书、副主任等5名主要„村官‟,通过取收款不入账的方法,侵占集体财产总计近20万元。”
(三)村级财会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村级财务人员很少有财会专业教育背景,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的财务人员只是摆设,未尽到相应职责,收支不规范,财务活动不明晰,财务管理弱化,没有财产管理使用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水平不高,要么按照前任会计的账务处理方法处理账务,要么只记流水账,账务处理的不正确,给村级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漏洞。如:固定资产漏记入账。
特别指出的是在信息化普及的现代,村级财务人员中很大一部分人不了解农村财务管理知识,也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对电脑更是一窍不通。在竞争如此激励的社会,不会电脑等于缺少生存的基础。
(四)村级财务管理缺乏监督。乡镇对村级的管理注重具体事务的完成,而疏于教育、监督和管理。村级各项支出均由村委会主任“一支笔”支出,村党支部很少参与村级财务的日常监督,党支部不清楚村级财务管理状况,极易造成村两委主要领导误解,这是导致村两委不团结的主要原因之一。法律规定村委会是自
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而没有明确乡镇组织的管理监督权。由于乡镇有限的权限,一旦村干部在财务上出问题,除非触犯刑法或者触犯党纪,否则难以具体处理。
二、原因探析
(一)重视不够,认识不清。少数领导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有些领导干部缺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没有真正地把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到群众中去,没有保护好农民当家作主人的合法权益,未能发挥民主理财的重要作用,致使出现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和出现乱收费现象。一度认为农业生产、计划生育、生态建设等是中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村级财务的管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二)管理上缺乏规范性、制度化。村级财务管理没有一个完善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缺乏严格的制度,村级资金的收支不履行民主理财程序,不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形同虚设,诸如审批权限与额度、审计的监督、账务收支合理的界限等缺乏标准,更缺乏对村干部的强有力的制约手段,造成“无法可依”。村民理财小组虽已建立,但无财可理,有名无权,起不到约束作用。
1、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
2、是乡镇机构改革后,部分乡镇经管站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有所削弱。
(三)是“村账乡管”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乡镇的经管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查,仅在票据上加盖核销章应付了事。有的村不按时参加审计,换届选举不按时交账目,有的甚至不做账实移交,收支手续不健全,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甚至恶化。
(四)财务人员不稳定且法律意识淡薄。村级财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培训,普遍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队伍不稳定,素质偏低,业务不精通,接交不规范,审计不及时,出现问题久拖不决造成一些财务问题的积压。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有的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
(五)监督乏力,审计力量薄弱。村级财务监督渠道不畅,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不力,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
建议,造成财务管理问题不断。出现问题后,有关部门又缺乏有效监督。从现实的情况看,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空白。纪检部门又只能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不是党员的村干部纪检监察机关根本无法查处。群众监督也流于形式。广大农村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虽然多数地区制定了《村级财务管理办法》以及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却没有明确来自外部尤其是上一级组织的管理监督权、乡镇对村组织能进行诸如税费收取、换届选举、计划生育等事务性工作的指导,而难以对集体资产处置、财务等方面进行具体监督。村民本身监督意识不强,村干部也没有主动地接受村民的监督,致使个别人钻了空子。乡农经站审计部门人手不足,审计工作不能长期、全面、及时地开展,工作被动,疲于应付。
三、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以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这里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有必要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考核。
(二)提高公开质量,做好超前防范。在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中,要达到公开的预期目的,必须做到“四个规范”,即规范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形式。公开内容要求做到实事求是,不避实就虚,不搞假公开;公开前,由民主理财小组对公开内容进行审核,由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名,报乡(镇)经管站审核认可后再正式公开;各村必须设立固定的公开栏。乡(镇)纪委、经管站、财政所等部门要加强对财务公开的检查、督促,对公开不认真、内容不全面不及时的村提出批评,对公开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三)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取得了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一些村(组)农村财务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较突出,由此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农民来信来访增多,引发干群关系紧张,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各村(居)委会、村小组和有关部门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探索新体制,适应新发展。
1、对于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各地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管理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本省村务公开条例,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2、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程序等进一步规范明确,使农村集体资金收入项目和国家拔付给农民的各种款项以及群众关心的、关注的资金收入项目都纳入规范管理。
3、规范管理模式,不断探索适应发展的新体制。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模式、报帐程序、支出项目、支出标准,确保村级财务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促进村级财务管理科学有效的顺利进行。
(五)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系统。推行会计电算化,利用计算机监管是农村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财务计算机网络,对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实现村级财务真公开,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有效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从源头上防止村干部腐败行为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此项建设村民们可及时看到直接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并直接由计算机放大打印上墙的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按月(或按季)公开表;村干部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按权限随时对本村的财务数据进行相关查询,有效保障村里的财务知情权;各级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按权限随时对所有村级财务和财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公布时间、公开的完整性、真实性等进行全面的监督、控制和管理,并可以按权限对所有村进行会计报表汇总查询、财务指标汇总查询、账务明细数据查询、做账进度监管、货币资金监管等领导查询、监管;其他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快速可靠地进行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传输、汇总和分析。
【参考文献】
①李乐亭《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12)
②常强 《村级财务混乱面面观》农村财务会计,2006,(12)
③洪精明《 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村级财务管理对策》 时代经贸,2006,(3)④侯少芳《财务管理困与策》农村财务会计2009第10期
⑤《构建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农村财务会计 2010第6期
⑥《2009年度全国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民政部 2009
⑦段应碧、宋洪远《中国农村改革重大政策问题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⑧罗玉林,谈农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委托代理制的会计核算.《中国农村会计》,200
4年第1期
⑨《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王化成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⑩《财务管理案例教程》 陈勇、弓剑炜、荆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第二篇:规范财务管理
规范财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近年来,校总务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以“保障有力、规范管理、基础扎实、服务到位”为目标,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强化工作措施,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
学校将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不断加强领导,建立学校财务定期分析汇报制度,坚持召开财务管理情况分析会,研究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逐步确定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统一领导”是指学校财务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行统一领导,即统一财经政策、统一财务制度、统一预算编制、统一收支审批、统一核算办法、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会计监督;“集中管理”是指强化财务审核监督力度,指定会计人员对学校的各项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进行统一核算管理,主要包括财务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和会计事务的集中统一管理。
二、规范工作程序,实现财务管理制度化。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是做好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针对学校实际,相继出台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教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发放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并在实
践操作中对各项制度不断补充和完善,逐步规范了各种票、证、帐、表的使用及会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实现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目标,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学校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制度体系。同时,狠抓制度落实力度,根据各阶段工作重点,经常性开展定期不定期财务检查活动,对财务状况作出会计分析和合理性的财务建议,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自觉当好学校财务管理“守门员”,有效发挥会计监督和管理职能。
三、创新工作体制,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
财务管理工作是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是适应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打破常规,改变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实行会计电算化,推行现代化记账模式。在学校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全面实行网络记账方式,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了会计工作质量。同时,进一步规范财务支出申报审批模式:学校日常公用支出校长批准后,由处室或经办人按照实际情况安排支出;大型活动支出由主办处室或负责人做出申请报告,实行主办人、处室主任、主管校长会签制度,最后由校长进行审批;设备购置和建设维修工程由处室申请报告,校长审批后实行归口管理,由总务处实施采购或维修;所有支出项目由总务处根据校长审批意见进行审核,根据支出的内容、性质,确定支出的方式和资金的来源。最后,实行会计核算三级审核模式,每笔经济业务由出纳初审,会计复审,最后由主任定期进行稽核。每张凭证经过出纳、会计和财务审计处主任的三级审核,对于审批、报销手续不齐全的票据予以退回更正,并
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坚决制止各类违反财经、财务制度规定现象发生,确保了每笔经济业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四、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财务管理人本化。
学校财务工作是指通过规范的会计核算和到位的会计服务,为学校和全体师生提供管理性、服务性的后勤保障工作。因此,我们以人为本,定期安排财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提升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质量,并且改革财会人员考核模式,通过自我评价、处室评价和领导评价的综合评价考核模式,规范财会人员的考核工作。同时,我们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每年向职代会报告当年财务收支情况、财务决算及下财务预算情况;每月将本月财务收支明细张贴在学校橱窗内,接受师生及社会监督,做到公平、公正、阳光透明。通过实行以上制度,提升财会人员的服务意识,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陕西省柞水中学
2014年1月12日
第三篇:财务管理规范
一、借款审批及标准:
1、出差借款:
出差人员应先到财务部领取一式两联的“借款单”,详细填写借款日期、资金性质、部门、出差地、出差事由、金额,经总经理签批;借款单交会计留存,待借款人归还借款后清款联还本人作为清帐依据。前次借支出差返回时间超过5天无故未报销者,不得再借款。
2、日常费用借款:各部门因办理业务需要借款,到财务部领取借款单,填写好资金性质(支票或现金)、部门、借款事由,所借金额,审批程序同第1条。
3、借款出差人员回公司后五天内应按规定到财务部报帐,报帐后所欠金额三天内补齐,对于不办理报销手续且三天内不能补齐所欠款项的,财务部有权从当月工资中扣回。
4、所有借款均遵循前帐不清后帐不借的原则。
5、严格禁止个人借款,特殊情况需由公司经理以上级别人员做担保并由经理批准后方可借支。
二、日常费用报销:
1、公司员工在日常费用支出时,需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2、日常支出时应必须取得原始发票,对于不能取得原始发票的情况,向公司领导说明事由后,经领导同意后用其他相同金额的发票代替。
3、报销时须由经手人在发票上面签字并简述事由,并经相应领导签字后到财务部报销。
三、关于收入的规定:
1、每月的销售收入必须在月底前开出发票,发票记账联送交财务做账。
2、销售收入原则上让客户打到公司账户,如有现金收入必须交给财务存入银行,严禁坐支现金。
四、关于现金管理规定:
1、出纳每天清点库存现金,现金日记账上的现金余额与手上的库存现金相符,月底现金余额和账上的现金余额相符,银行存款余额与账上相符。
2、严禁坐支现金,有现金收入必须存入银行。
3、大额现金支付必须通过银行转账。
第四篇:规范财务管理
以审计为契机 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近日,总经理任中审计工作组一行,到12进行了审计,工作小组严谨的工作作风,丰富的工作经验,认真的工作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审计结束后,我们积极正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审计整改工作的重大意义,要以审计为契机,不断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是积极落实审计决定和意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审计中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把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态度坚决、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整改到位。以审计为契机,达到以审促改,以审促建,以审促进的目的,切实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是全面整顿和规范财务管理。成立由财务科负责人任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组织,进一步明确整改目标,坚持“审计—整改—规范—提高”的主线,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进行整改。同时,重点做好内控监督、预算管理、费用管理、资金安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秩序,并强化督促检查。
三是不断强化企业制度执行力。为此,进一步严明财经纪律,强化责任追究、狠抓制度落实、加强教育培训,整顿工作作风,严格各项管理制度,从而不断增强财经法规意识和业务素质能力,促进财务管理上水平。
12以审计工作为契机,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加快建立防范问题再次出现的长效机制,促进了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化。
第五篇:如何规范财务管理
加强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对于提高财务综合管理机制和经费使用效益将起到积极作用。财务规范化管理活动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科学化、经费管理制度化、业务建设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内部审计日常化五个方面。
关键词 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
“规范出效益”,这在我们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共识,但如何进一步推进规范化管理。确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就财务工作而言,规范化管理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和提升财务综合管理水平的基础。本文主要从预算管理、经费管理、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内部审计五个日常工作方面就财务规范化管理作一讨论。
一、预算管理科学化
没有严格的预算制度。就不可能实施严格的控制。也就不可能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就会使公司的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而陷入一定程度的无序和混乱状态。
(一)明确预算编制目标
各单位应根据公司的发展规范和工作重点,明确自己单位本年的工作计划,并根据工作计划详细编制本单位财务收支计划;对于突发事件(专项工程)。各基层单位应确定事项的拟定预案尽量可行,费用尽量细化。并根据自身工作任务突出其针对性。预算应有明细说明,方案评审选优的方法要科学、实际。决策方案的实施要合理、坚决。
(二)调查研究基础资料
各基层单位要通过切合实际的调查、摸底。了解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数据。对资产要开展清查。并对本单位的车辆、房屋、宿舍、计算机等设备实行动态管理,避免重复采购。同时,计划财务管理部门将充分运用基础资料,使财务的事中控制扩展到事前控制,从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三)加强部门沟通协作
各业务部门普遍认为。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纯粹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不愿介入,造成编制预算时无法及时收集到相应的信息基础资料,无法根据本单位事业的发展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只能结合往年财务决算数据资料进行大体的估算,不能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因此,加强部门协作,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增强了部门预算编制的计划性和严肃性。
(四)严格控制预算支出
各单位在执行预算中。要认真落实计划管理制度。对大项开支、特殊性项目支出(公司小专项支出)必须报经公司业务部门审定,公司领导审批之后。由计划财务部门根据资金情况下达支出计划,同时要严格落实计划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与业务部门共同管理、使用经费的力度。通过建立节余超支奖惩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真正提高各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经费管理制度化
财务制度首先要由财务责任来规范,严格管理制度、照章办事是履行按职负责、按岗尽责的关键。因此,制度和责任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
(一)明确岗位责任制
对部室每位员工进行定岗定责,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分工有序、责任明确。在科学设定岗位的基础上,应针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各自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定岗、定职、定责,严格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增强工作责任和压力。激发工作人员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计划财务部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就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程序,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核算必须根据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规范运作,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应完善对资金的使用、支付。凭证的传递、审核,账务的处理等,形成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对票据的购入、发出、核销、回收等环节建立票据台账,相互签字制约。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财务日常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落实经费包干制度
根据公司制定的计划管理办法和物资采购控制程序,凡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物资必须实行集中采购、集中支付的控制管理。采取指标控制,责任到人的办法。对于比较难管理的事业经费,要实行包干管理,例如:车辆使用费、印刷费,坚持包住包死、超支不补、自求平衡的原则。对重点、难点、突出性经费采取由财务部门统管和业务部门监督的办法,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方式严格控制经费支出,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业务建设规范化
财务业务规范化建设是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严格有序的规范化管理须从财务业务建设着手,并贯穿整个财务活动始终。
(一)抓好部室硬件管理
把财务办公、财务资料、财务微机室和财务档案库进行规范化建设。即:办公室秩序井然。财务凭证、单据入柜列单存放;资料室统一资料柜、资料盒和资料标签,统一制式财务资料管理规定;财务微机室按会计、出纳各自管辖范围统一摆放电算化硬件设备;财务档案按序列标清会计凭证、财务资料档案等相关资料。便于查找。
(二)严格落实登记制度
计划财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记事薄、票据使用、收发文件、经费结算登记薄等,并做到及时记载且内容要完整、准确,字迹要清楚。特别是对通行费收入票据交接、IC卡赔偿票据、路产路赔收入票据要建立登记制度,保证各项票据能及时、准确地入账;强化收发文件传阅登记制度,责任明确到人。并将办理情况详细说明。
(三)完善资料管理制度
按照财务业务类别归属资料范围,财务规章制度包括各种规定、措施、指示、通知、通报等;报表资料包括预算、决算、会计报表、统计报表、内部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表等;财务资料包括调查报告、经费管理情况汇报、计划执行分析报告、调研资料等;综合财务包括财务工作计划和总结、部室建设资料、部门学习资料、廉政建设资料等;电算化管理包括各种内容软盘资料、备份文件、财务数据等;其他资料包括会计培训、继续教育、会议资料、财会书刊等,对这些资料要做到定期整理、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四)加强电算化管理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全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应完善电算化管理制度,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软、硬件系统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以及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验收、奖惩等制度。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队伍建设专业化
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管理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除了认真抓好财务人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外,应着力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抓好全方位、多形式的人才培养。
(一)严把财务人员上岗考核关
在财务人员的上岗要求上要严格业务考核,根据省局制定的财务人员工作纪律的要求,切实把思想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理论基础好的人员选拔到财务工作岗位上来。同时,结合公司发展的要求,建立财务专业技术人员后备人才库。实施统一管理。(二)坚持财务人员培训教育
要加强计划财会人员的专业基础建设。抓好专业培训、自学、岗位练兵等多类型培训教育工作。鼓励和提倡财务人员参加有关专业认定资格考试,努力改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培养和调动财务人员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技能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的人才发展目标,紧密联系专业学历教育实际,切实促进财务人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政策。增强新素质。
(三)推行轮岗交流制度
实行定期岗位交流能有效促进人才资源优化与合理配置。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有计划地组织轮岗制,定期组织基层单位报账员参与计划财务工作。定期召开财务经验观摩会。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
五、内部审计日常化
开展内部管理审计要有新的审计理念,要有创新精神。对单位的行业情况、运营环境、经营和决策过程等要非常了解。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全新的要求。
(一)转变观念拓宽领域
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单纯的账务层面上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必然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从
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必然将扩展到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内部管理审计能够帮助领导更好地履行其受托责任,监督单位内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更要转变内部审计只是查账而已的观念。
(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
目前。各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单位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只是由会计兼任。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确保审计的覆盖面,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单位的财务部门分离、与单位的管理脱离,设置上独立于其他各个职能部门,由单位一把手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样,才能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同时有助于审计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
(三)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要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将审计范围从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会计、审计、统计、经济活动分析、税务、金融、管理、写作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宏观意识。通过提高应变能力和总体素质,使之能够适应高层次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
(四)明确审计方向和目的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对本单位的情况熟悉,应将其审计方向放在对单位经营管理及业务过程的分析和评价上,并对整个运作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开展内部管理审计,不应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