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你的职业枯竭感[样例5]

时间:2019-05-13 16:1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拯救你的职业枯竭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拯救你的职业枯竭感》。

第一篇:如何拯救你的职业枯竭感

如何拯救你的职业枯竭感你有没有感到自己就像一台被榨干了的机器,目前不过是在靠惯性机械地运转?你有没有一种“本领恐慌”,看着比你年轻、却比你有才华、有冲劲、学历更高的后起之秀一拨又一拨地站起来,心里感到惶恐、不安?或者是,外人看起来你似乎很有业绩,但是你自己却觉得已经在原地踏步,自我重复,江郎才尽,进入了一个个人发展的“瓶颈”时期?如果是,那么危险,你已经不幸被职业枯竭症击中了!什么是职业枯竭国际心理学家认为,所谓职业枯竭,又称工作倦怠(Job Burnout),是人们对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产生一种疲倦感,从而引起了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诸如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攻击性行为等。职业枯竭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国际上的分类,一般把职业枯竭分为3个方面: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职业枯竭的高危人群据一项调查资料显示,“职业枯竭”有其特殊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助人工作者、工作投入者、高压力人群以及自我评价低者。具体的数字则显示在以下这些人里,50%是企业白领、20%是心理咨询师,20%是教师,其他还有新闻工作者、警察和医护人员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也十分令人担忧:负责解除他人心理疾病的心理咨询师、从事教育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从事文化和信息传播的媒体人、从事治安的警察、从事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等等,这样一些本身需要担负起高度社会责任的职业人士,现如今也居然成为心理问题的主要发病人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社会当中,心理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白领精英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诸如要求正常工作负荷等问题,他们不能有效保卫自己的权益。其次,工作的个性化要求、个人的性格原因也导致个人承担重压而贫乏于沟通:特定的层次地位,决定更高的个人期望值,并为此而付出的社交情趣、身体健康代价;过高的生活质量所减少的必要的体质锻炼;受教育程度高素质高,自我内省能力高,羞于向外表达,使得内心的宣泄受到压制,独自忍受长期的痛苦,不能对外敞开式地寻求专业、全面的帮助等等。自我检测你是否陷入职业枯竭请对下面的问题做出“YES”或“NO”的回答。1.你的情绪变化无常,并经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担心。2.你总感觉自己的精力透支,经常有即将“坍塌”之感,失眠现象严重。3.你的记忆力糟糕、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4.脾气暴躁,为一点小事动怒。5.经常加班,每天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6.经常胃痛、头痛、背痛,感觉全身乏力。7.一想到上班心情就低落,总是盼着假期快点到来。8.和同事关系紧张,想到见上司就打怵。9.户外活动明显减少,对家务活也提不起精神,过分贪睡,饮食不规律。10.自我评价降低,经常有失败感和无能为力感。对于以上题目,如果你做出“YES”回答的问题已经高达5个或者5个以上,那说明职业枯竭症已经侵入了你的生活。济南上班族VS职业枯竭实话实说:我和崔永元一个毛病(鹿鸣,男,公司总经理)职业枯竭感我理解应该就是职业危机吧,当然这个危机不一定来自外部压力,比如老板要炒你鱿鱼一类的,而是自己的一种理想主义造成的,自我加压,希望自己做得更好、最好,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人通常小有成就,而且是喜欢挑战的人,通常这样的人真正快乐的时候不多,而且容易焦虑,比如说崔永元,还有我。我的职业是国际货运代理人,这些年都换成时髦的词叫物流了,也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了,乍一听还挺唬人,朝阳产业,其实就是搞运输的,现在连搬家公司都叫物流了。不过我们不跟他们搀和,只做国际货运,经常自豪地跟朋友说我们只收美元,不收人民币。我做这行第十个年头了,其实,有时候真想不干了,跟收入没关系,就是这个职业枯竭感闹的,老想着突破自己,天天都在重复自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不喜欢墨守成规,可是你又不得不去做这件事,因为有一帮兄弟姐妹跟着你,这种责任感压得你有时透不过气来。所以我有时庆幸自己没当什么国务院总理,那还不得把人累得吐血啊。做经理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孤独感。我想很多职业经理人都有这种感觉吧。记得哪位管理大师说做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就必须要学会忍受孤独。有时我有很强烈的枯竭感时,我就去休假,游山玩水,还有去逛车展房展,记得有次去天津出差,在保税区看车展。保时捷、陆虎、悍马……出来后所有职业枯竭感一扫而光,只想赶快回去拼了老命挣钱换车。总之,你得学着调整自己,不然哪天非得和那个小崔一样,整天睡不着。“智”鸭先行、“智”鸟先飞才会避免职业枯竭(小丸子,女,报社记者)我想我不会患上职业枯竭。我说这话因为我的自信,还因为我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职业,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自己从来都懂得未雨绸缪的道理,“智”鸭也要先行,“智”鸟也要先飞,你才会永远地立于不败之地。喜欢阅读。不是泛泛的浏览,也不是局限于自己喜欢的某一类书籍,而是目的性很强的阅读。通常我会密切关注职场方面的各种新鲜理念,喜欢看那些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内的卓越人士谈事业,谈人生,还喜欢读名人传记,这样你会从中获得一种参考和借鉴,这是一种经由别人之手验证成功了的“二手经验”,通常十分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然后就是读和业务相关的书籍、报刊,有的钻研,有的博览,总之就是要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还有,我喜欢经常抽出一小会儿的功夫朗读英语,或者看英文原版的碟和书报,一是练口语,二是巩固自己的外语水准,还有就是借此来锻炼大脑的记忆力。我的职业让我结识了一些优秀的朋友,我们在工作上合作,在交流中互通有无,互相启发和敦促。每年我都会让自己的工作在保证原有的个性化风格的前提下有新气象、新变化,相信读者会感觉到我的用心和努力!正视你的职业焦虑(潇华,女,山东电视台节目制片人)每天的工作,日复一日地重复,再加上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养老送终,日益增加的压力,让我们承受不起工作和生活压力之重。我们需要调整,需要治疗,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拯救自己的职业枯竭症状。我们可以找心理医生治疗,但是一个疗程下来,花去了几平方米的房子钱,真肉疼;我们可以出去旅游放松一下,可是带薪休假这事,听说过没见过,是白日梦;我们还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可是明天的餐桌在哪里?不敢长醉啊!真的可以得快乐处且快乐吗?说这话的人未必能做到,做到的人绝对不说。凡是能说出自己有职业焦虑的,还能自救或者被救。就怕深深陷进疯狂工作状态,闲下来心慌得不知道怎么办的人,才是深陷焦虑不能自拔的人。他们不肯自救与被救,用忙碌麻醉和折磨自己,这才是焦虑的最高境界——把跟自己过不去进行到底。专家支招:克服职业枯竭济南世纪汇嘉培训中心的心理保健师告诉记者,人们通常会这样:自己在心理上的沮丧、忧虑、不安的情绪,希望可以通过不断的工作来进行排解,然而加倍的工作反而又会产生新的压力与烦躁,继续堆积情绪垃圾,使工作与情绪两者处于不断的恶性循环之中。个人的事业心过重,缺乏社会系统的支持,得不到家庭的安慰、快乐感与心理支持,使得工作上倍感倦怠,生活上也缺乏了生机。那么怎样才能击败职业枯竭症,做一个快乐职业人呢?专家建议:第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透彻地了解自己,自己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要什么样的生活,承受压力的额度等等。更科学的做法是,在职业规划师的指导之下,接受全面而专业的指导。第二,接纳自己。不能过激地否定自己。应该承认人的正常心理情绪反应,学会宽容自己、善待自己。第三,自我梳理。当目前状况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时,或者情况复杂而令人厌倦时,不能一度抱怨,应该给予一定的分析与整理。第四,了解自身需求。是否需要改变,如何改变。自己还需要什么,自己的需要是否合理,合理的需求如何通过自己的客观努力得到等等。另外,还要学会向家庭、朋友等取得心理支持,学会情绪管理,培养多种生活情趣等等。

第二篇: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

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从事着某一份工作,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工作帮人们体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给予人们展现自我和能力的机会,使人保持与社会和环境的亲密接触,在繁忙的日子里,有不少人抱怨工作将自己累得半死,巴不得能将手上的工作抛到九霄云外,痛痛快快地休息一番。然而,当真的无事可做时,许多人却都惶惑不安起来,突然发现“乐在工作”果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需要工作,我们不仅要通过工作维持生存,更要通过工作来证明我们被需要,我们有价值。“人生而为劳动,犹如鸟生而为飞翔。”难怪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工作”和“爱”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工作得是否愉快,关系到我们人生的一半幸福。

我们离不开工作,但职场上不总是风调雨顺、阳光灿烂。日益加剧的竞争、超负荷的工作量、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令不少人感觉压力不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各种压力,对职业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危机、身心疾病等。于是,“职业枯竭”(job burnout)一词及其研究由此产生。这个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视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普遍发生在各种职业的群体中。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里,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职业枯竭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枯竭的行为表现、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一、什么是职业枯竭

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弃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故事。从此以后,“枯竭”这个词进入了美国大众的语汇,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将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身心耗竭状态。到了90年代,对于职业枯竭的研究范围从服务性质的行业逐渐扩展到教育业、技术业和培训业(如教师、电脑工程师、军人、管理人员等),并迅速从美国向欧洲乃至亚洲国家辐射。职业枯竭被看作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厌弃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称之为心理枯竭。其具体表现主要有:疲乏:李先生已打定主意停薪留职一阵子,他最近工作不带劲,全身总觉得有气无力的,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一想到有一整天的工作要做,就感觉好像一晚上没睡似的疲乏,不只是身累,心也累。他力图改善目前的工作困境,却始终未能如意,只好选择暂时出走……冷漠:张老师干教师工作15年了,最近不知道是为什么,本来最爱和学生们呆在一起的她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学生们凑在一起说话,她听见就心情烦躁,总想躲得远远的。在办公室里,原本爱说爱笑的她也不愿主动和同事聊天了,每天就只是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希望谁都不要来打扰自己……丧失成就感:杨小姐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单位,专业对口,收入颇丰,还很稳定。工作伊始,杨小姐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可是一年过去了,她发现工作永远是那样井然有序,没有任何新鲜感,自己再也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为了某个项目的完成而沾沾自喜了。尤其是当她看到办公室的种种争斗时,更感到厌倦万分。她的情绪开始低落,经常发牢骚,甚至还怀疑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染上职业枯竭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他们感到自己有明显的空虚感,觉得自己的知识好似被掏空了一样,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降低;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自我评价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怀疑自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工作,感到无能和失败,退缩,从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付出努力,消极怠工,缺勤;离职倾向加剧,甚至转行。据调查,现代人产生工作枯竭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而工作一年以上的白领人士有高于40%的人想跳槽。产生职业枯竭的工作者会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生理上的疾病、心理上的不适以及行为上的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将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预期的伤害。

二、职业枯竭在中国在中国,职业枯竭也已成为在现代职业领域中广为流传的职业病。因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心理与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心脏病发病年龄已低至30岁。对1000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他们的生活常态大多是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巨大,没有休闲,健康负债。不少人说自己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衰退;脾气暴躁、焦虑者占一半。

对135名银行职员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低于身体健康水平,其中情绪疲惫较为明显,工作满意度低,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大。不少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仅常感失眠、头痛,出现血压高、溃疡、背痛、筋疲力尽症状的也不少。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群中有33.3%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现象,有2.6%的人患上了工作枯竭症。在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结果中,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上海社科院的《社会科学报》今年公布一份跟踪了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期的53-54 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20岁。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 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逝年龄段。据新华社报道,最近5年来,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53.3岁。

2002年上海10家主要新闻媒体联合调查结果,上海新闻工作者死亡年龄集中在40-60岁年龄段,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当前,城市“过劳”人群已从20世纪80年代中年知识分子渗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中年骨干。安贞医院历时10年在70万人群中进行调查,脑梗塞,脑出血等急性脑猝在35岁年龄组男女发病率分别增加136%和220%;急性冠心病男性在45-49岁年龄组增加了50%,女性55-59岁组增加32%。而且,青壮年突发心脏病往往比老年人严重得多。工作枯竭还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人际摩擦增多,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打骂无辜的人;有的出现自残行为,极端的枯竭状态会使人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1999年10月7日,陕西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优秀女教师用锥子在学生脸上刻“贼”字,再在伤口上点入红墨水。“这学期,我不知道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心里很难受。作为教师,感觉压力太大,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这是一份遗书中的一段话,2002年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工作压力而患严重心理疾病,撇下不到1岁的儿子服毒自杀。

三、为什么会产生职业枯竭?相信不少工作者几乎都会遇上这个敏感的问题,究竟是自己能力有限,满足不了工作的要求?还是工作环境不佳,发挥不了自己的才华?究其原因,部分来自个人,部分来自环境(单位或企业)。

从个人因素看,有些人是理想及完美主义者,经常为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标,通过狂热的工作来达到目标。但有的时候由于目标过高,非自己能力所及,或是自我要求过高,长此以往,工作非但不能带来愉快,反而经常体验挫折。此外,还有超负荷的工作量和额外的工作,社会变迁和革新所带来的适应不良,家庭和职场多重角色带来的冲突等等,都会引发职业枯竭。如果一个人本已处在这种压力之下,又得不到领导、同事的配合,同时缺乏家人、朋友的支持,只是一个人默默承受,则有可能在倦怠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从环境因素看,某些职业的工作负荷量很大,且需要工作者付出大量的脑力和情感,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心理咨询师和新闻从业人员,因此这类职业的工作者也就成了容易出现职业枯竭的高危人群。此外,工作不能提供给个体他想要的东西,或是薪酬等物质层面的东西,或是成就感等心理层面的东西,也会导致闷闷不乐。还有一些人,他们工作清闲,报酬也不差,他们却觉得毫无乐趣,觉得体现不出自我的价值。有的人长时间地从事一项一成不变、没有任何新意的工作,也会导致枯竭。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也是产生枯竭的原因之一。职场就像是达尔文笔下的原始丛林,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不进则退。许多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可如果仅凭实力说话还好些,一些明争暗斗使得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一个雷区,长年身处这样一个硝烟弥漫的场所,很难不产生排斥的心理。此外,管理者与员工沟通不足、作决策不征求员工意见、政策不灵活、福利待遇不佳等等,会加剧员工职业枯竭的程度。角色冲突、工作过量、工作气氛、决策参与和同事支持是影响枯竭的重要组织因素,角色混乱、缺乏上级支持在这种因果关系中也很重要。组织文化因素和环境,如责任定义不明确、规则模糊、可用资源不足、工作条件禁闭、缺乏隐私都会对员工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枯竭的防治

如果已经为职业枯竭所困,想要改变现状其实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寻找一个新工作,重新再来;另一是改变自己,去适应人、事、物,重新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前者虽是变换工作,但若不能从心理建设上多下功夫,恐怕过些日子又要重新找工作,故第二点勇于改变自己才是最为重要的。其实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学识有多渊博,地位有多崇高,自小到大,自求学到就职,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压力,这是极自然而普遍的正常现象,但有的人在压力下成功,有的人在压力下低头,压力究竟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及应对方法。

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身心摆脱倦怠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下列几点提供参考:正视工作倦怠在形成任何有效的应付策略之前,首先要对职业枯竭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人们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体验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刺激与干劲,压力是毒药还是良药都在我们的自己的一念之间,不妨将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大转变,化消极回避为积极运用,相信压力反而是胜利成功的特效药。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信念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臵?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而事实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这些?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及时倾诉

当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把你心理的症结点说出,不要闷在心中,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个恳切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也应及时倾吐,以得到某种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锻炼和放松注意劳逸结合,足够的睡眠,找理由休息,将闲暇和各种娱乐活动作为工作的必要补充。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持续5到30分钟,就能够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地降低焦虑和抑郁感。当压力事件不断出现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睡眠的效果还好。在职场上学习让自己喘口气也是一门学问。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恢复,也可藉此机会思考然后再重新出发。如果短期之内没有休假的机会,一些日常的松弛方法,如游泳、做操、散步、洗热水澡、听音乐等也十分有效。此外,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的应付压力技术,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在忙碌中留点空间给自己,因为塞得太满容易窒息。“简单,就会快乐”,最好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例如微笑,是最好的生活态度;运动,是身体最好的药。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他77岁的喜寿会场上,公开吐露他永葆青春的两大秘诀:一个是,以单纯的想法和纯朴的心看事情;另一个秘诀是,喜欢工作。既然我们是那么需要工作,只要再掌握一些驾驭它的技巧,经受住它的考验,成为工作的主人,便一样能够喜欢工作,乐在工作,让工作为我们心灵的健康造福。

第三篇:经典职场励志文章:你职业枯竭了吗?

经典职场励志文章:你职业枯竭了吗?

外部动机主导个人,是导致职业枯竭的罪魁祸首。

因被外部动机主导,我们成了收入的傀儡,并最终丧失了工作热情,从而陷入枯竭状态。

几天前,跟一位专业摄影师聊。上学时,他迷上了摄影,毕业后如愿以偿进了一家大公司做了专业摄影师,但工作了十年后,现在差不多完全丧失了对摄影的热情。他说,之所以继续做摄影师,只是因为它是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可以养家糊口。

回来的路上,我想到一个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发生了什么?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老人的算计很简单,就是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快乐地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美分玩,而他操纵着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我也是摄影爱好者。想象一下,如果我是专业摄影师,一开始的内部动机对好照片的追求,在一个大公司就很容易转变成外部动机工资、奖金、奖状、用户的赞誉、领导的夸奖等各种各样的奖赏。如果外部动机逐渐取代内部动机成为主要动机,那么一旦外在的奖赏与我自己的期望严重不符,我的工作动力就会大大削减,我就会像那些孩子一样,对公司说,我再也不会为它玩了。

这时,我的身上就产生了职业枯竭,即,我对工作失去了动力。三大因素恶化中国职业枯竭状况。

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袁荣亲认为,以下的几个大环境因素导致中国现在的职业枯竭现象更加严重。

一、竞争压力。改革开放后,我们从大锅饭式的公平社会进入了竞争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竞争气氛更加激烈,从小学到大学,再从大学到社会,一切都要竞争。在单位里,竞争更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袁荣亲认为,其实,我国现在的竞争气氛比西方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竞争社会都进入了变态的地步。在这样的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精神会非常紧张。

二、文化因素。我们是集体主义文化,相对于个人主义文化企业,对个人更加漠视,更容易让普通职员产生无助感。其实,真正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础之上的,不会以企业的名义要求个人做出过分的牺牲。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企业的以人为本经常就只剩下对职员的物质与生理状况的关心,而忽视心理状况。

并且,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企业很容易因袭大家长的作风,容易让上下级关系严重失衡,上级的个人权力过分膨胀,而下级,尤其是普通职员的个人权力就会受到严重压制。

三、社会因素。我们的人口庞大,劳动力供过于求,结果使得职员相对于公司处于不利地位。职员担心激怒公司被开除,公司则容易报以这样的心理他走了,想来的人多着呢!从而更倾向于忽略职员的地位。

袁荣亲称,以上这三个因素都加剧了个人的无助感,最终令我国的职业枯竭问题比西方更严重。

你是否觉得工作索然无味,毫无意义?你是否觉得自己油尽灯枯,已经筋疲力尽?你是否厌倦工作,根本就没有明天去工作的动力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就有了一个大问题:职业枯竭。被它缠上的人就像一支即将流干的蜡烛,工作动力日益衰退,直至完全枯竭。职业枯竭并非是一个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面扔的大筐。美国心理学家贝弗利middot;波特说,典型的职业枯竭是,你有工作能力,但却丧失了工作动力。

波特认为,导致职业枯竭的原因可以归为两类:无助感和习惯化。无助感即个人丧失了对自己工作的掌握感,觉得是领导、对手或其他外界因素控制了自己的工作进程和收益,从而失去工作动力。习惯化即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工作程序,最终被厌倦击倒。波特说,职业枯竭也可称作职业抑郁,因为和抑郁症患者一样,职业枯竭者有深深的无助感。希望破灭之时,开始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的定律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工作,当这种希望破灭时,职业枯竭就会出现。

案例:2003年,阿辉进入深圳一家港资企业,负责销售机床。他的工作能力出类拔萃,第一年就成为公司的销售冠军。去年,他仍然保住了这一桂冠。因收入与业绩挂钩,阿辉的收入很高。并且,来自香港的钟老板非常器重阿辉。

但是,阿辉却陷入了一种困境,他无法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乐趣。他越来越不愿意上班,不愿意去全国各地推销产品,出差回来会想尽办法不回单位。一旦回了单位,他就很不愿意见钟老板,似乎面对钟老板的每一分钟都是折磨。

为什么会这样?阿辉很清楚,是钟老板太霸气了。他不仅制定一切销售战略,也过问一切销售细节。他精力充沛,无时不刻都在工作,都在指挥。阿辉觉得自己只是老板的一个棋子,不过是在不折不扣地执行钟老板的意志罢了。

犹豫了三个月之后,阿辉终于下定决心,向钟老板递交了辞职信。

波特称,要远离职业枯竭,我们就必须相信:我是强有力的,在自己的工作空间内,是我说了算,上级只需要监督即可。一旦觉得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工作空间,就会产生无助感。钟老板过分地侵入了阿辉的工作空间。作为老板,他的工作空间是制定战略,指挥并督促属下去执行。但在具体的销售工作上,他不应干预太过,否则就是侵犯了阿辉的工作空间。于是,阿辉不管得到好处,也不论他的工作多么出色,他仍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

在希特勒的集中营里,纳粹军官们对囚徒有绝对的生杀予夺的权力,一些人于是陷入了彻底的无助感,心理学家称他们是行走的棺材。波特说,在一个公司里,完全没有个人意志的员工和行走的棺材没有什么两样。

在成为行走的棺材前,枯竭者会和上司们进行过各种抗争。但抗争一次次失败,日益积累,本来很积极的人也会形成习得性无助感:无论我怎么做,都是没有用的。一旦养成这个意识,员工就会觉得,无论自己怎么争取,都无济于事,干脆不如什么都不做。习得性无助感是一种致命的态度,一旦形成,人就很难摆脱。

要击败无助感,最关键的是拥有属于你自己的一个权力空间:在我的工作空间内,是我说了算。有了这种感觉,无助感就不会发生。

要想拥有一个权力空间,你最好有一技之长,这样你才会有掌控自己工作空间的信心,并且也就有了和上司抗争的资本。譬如,阿辉就有和钟老板抗争的资本,因为他的销售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只是钟老板的控制欲望太强,最终就让他丢掉了自己最能干的员工。

在集体主义文化之下,普通职员的无助感很容易产生。因我们强调的螺丝钉精神,说白了不过是绝对的服从。一个企业如果不希望员工一个个地变成职业枯竭者,就要学会尊重每一级员工的工作空间,让他们有我说了算的地盘。工作只是重复,产生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的定律二:当我们整天在重复一件同样的事情时,职业枯竭就会产生。

案例:1998年,王宇在广州创办了一家IT公司和一家加工厂。到了2002年,两家公司的总经理值得信赖,管理框架也很完善,王宇成了甩手掌柜。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每个财年的刚开始,他就基本可以将这个财年预测个八九不离十。他闲了下来,但他越来越觉得没劲,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人都变得越来越冷漠,有时甚至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终于有一天,王宇认识了几个朋友,新开了一家文化公司,生活又变得有滋有味起来。新公司的感觉与原来的非常不同。王宇越来越喜欢上这种文化味,他觉得这才是他所寻找的事业,开始打算将IT公司和加工厂转让出去。

一位成功人士说,成功并无奥秘,不外是找到一个成功的程序,然后坚定地重复下去。王宇显然找到了这样一个程序,但在重复这个程序的时候,他开始枯竭了。与无助感导致的枯竭不同,这种枯竭是因为一遍遍地重复一个程序,最终这个程序变得越来越可憎。

袁荣亲说,要想远离习惯化带来的职业枯竭,一个人就必须让自己不断处于激活状态。旧的目标完成了,就去追求新的目标。

不过,重复并不一定会导致职业枯竭。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当一个人所做的事情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时,不断重复并不会导致习惯化产生。马斯洛说,实际上,那些自我实现者永远会有清新隽永的欣赏力,他们是没有审美疲劳的。

具体到王宇的案例上,创办IT公司也罢,做加工厂也罢,都属于较低级的基本需要,是为了更好地养家糊口,是为了赢得社会经济地位,这些都不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在做文化公司时,王宇却有了不同的体验,他觉得做这样的事情有更本质的价值,可以实现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就是自我实现的体验。有了这种体验,王宇就不会再受到习惯化的侵扰。袁荣亲说,重要的是去寻找生存的意义。在没有找到之前,就不断地尝试改变,这种改变就是超越。譬如,他自己原来是一名生理医生,收入高而稳定,但他在这里总感觉到空虚。但自从开始做心理学工作以后,他就感受到了一种意义感,这种感受让他在心理咨询业上坚持了下来,虽然几次遇到大的挫折都未放弃。

对意义感的追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个需要一旦得到过满足,它带来的巨大快乐是无与伦比的。有了这样的满足,一个人的内部动机就会越来越强大,就越来越不容易被外部动机所替代,职业枯竭就越来越不容易产生。穷得只剩下成功,导致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的定律三:一旦穷得只剩下成功,职业枯竭也会产生。

案例:今年1月,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金花股份副董事长徐凯在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杀,终年56岁。徐凯患有多种疾病,但最终将他引向自杀的还是心病:他被确证患有抑郁症。据报道,徐凯的朋友很多,但能深谈的很少。自杀前,徐凯对一个出租车司机抱怨,他在感情上得不到真爱,他身边的女人都是为了他的钱,他感到很孤独,没有意思。

上海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李旭说,没有处理好工作与休闲、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也是导致职业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说,生命就像一棵大树,休闲、家庭、事业等就像不同的枝干,如果只有事业这条枝干在成长,而其他的枝干都停止了发育,那么这棵大树就很容易失去平衡,甚至会折断,徐凯这个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袁荣亲说,一些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会把自己的一切能量、一切资源都用于争取成功上。进入中年后,却忽然发觉,家庭、密友似乎比事业更重要。这时,一些成功人士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职业枯竭感,觉得成功失去了意义,但又缺乏其他支撑,于是很容易产生崩溃。

生命分为两个领域:以工作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以家庭为核心的私人领域。社会领域的核心规则是权力,私人领域的核心规则是珍惜,两者有质的差异。但许多人在掌握权力规则后,容易将它带进私人领域。这是一种污染。如果污染严重,一个人就会放弃甚至唾弃珍惜的规则,最终就是,无论事业上多么成功,他的私人领域会是一种地狱。但一旦他认为自己的社会领域不是那么重要而重视起私人领域时,他就会发现地狱处境的可怕。

一旦发现自己穷得只剩下了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当年追求成功的劲头来,重新努力去掌握珍惜的规则,重新修补自己已经严重不平衡的人生。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在年轻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成全部,更不要把工作中的规则带回家,要明确意识到,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是另一种不同的关系,要珍惜,而不是控制与征服。『编辑点评』

同是专业摄影师,美国风光摄影大师亚当斯是这样的境界:一个人在自己天赋的指引下,兴趣、工作、生活、理想都结合到一起,发光发热,照亮和温暖别人 而我所认识的多数摄影爱好者却担心千万别把爱好弄成工作,因为那会毁掉你对摄影的热情。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有我那位职业摄影师朋友为例。我们还知道,许许多多人和我这位朋友一样,将兴趣变成工作后,他们慢慢地枯竭了,工作动力逐渐丢失,而兴趣最后也被杀死。但为什么亚当斯可以将兴趣、工作、生活、理想在摄影上都结合到一起,而我们却必须把兴趣和工作分开?

马斯洛的理论给了回答。当停留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四个层次时,我们的动机就主要是外部动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让我们不得不在乎物质奖励,后两个需要让我们不得不关注上司和其他强有力人物。

但当进入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时,我们的内部动机就可以打败外部动机了。因为一次次的高峰体验会让物质奖励、强有力人物的赞美显得那么轻。

我设想,如果我是一位职业摄影师,但却拥有了自我实现感:我的照片纪录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只能通过我的眼睛、我的心、我的镜头发现,是别人做不到的。但同时,我纪录的这个美好的世界却打动了所有人。有了这种感觉,我想,所有那些外部奖赏都将变得不是那么重要。

当然,我现在还远远不是,所以写下此文警告自己,千万别枯竭。

第四篇:拿什么拯救你,朋友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就这样在我眼前倒下去了,我居然不能做什么,我真的很难过----引语。昨天在网上碰到我的学长,他同我聊起他的经历,震撼着他也震撼了我。他向我表述了那天的经历:现在的他在乡镇卫生院急诊工作,他的一个朋友是120的司机,那天急诊出车回来不久,那司机就头一仰,向墙壁撞去,晕倒了。当时学长及在场的同事都慌了,一时不知所措,当他们回过神来,就地抢救,可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对于这件事,我的学长心里一直很内疚,因为在前不久他向我学长提起他有些头晕,嘴唇有些青紫,我学长让他去做个心电图,他去了,心电图的结果显示没事。没想到几天之后人就不在了,他死于不可逆性心脏死亡。学长说或许他不是我们的同事,我们就不会那么慌张了,如果我们这里的仪器可以再先进一点,或许结果会不一样的,要是他平常身体不那么健壮,或许他就会有所防范了,他是退伍军人啊,有强壮的体魄啊,他还年轻啊。我真的很自责,我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要是他说不舒服的时候,我可以加以重视或许结果也不是这样了。可是一切的假设终究抵不过残酷的事实,他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我给大家讲述这个事情,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生命何等的脆弱,我们身边的朋友可能随时会离开我们,故我们对人对事可以包容就尽量都包容一点吧,遇事不要太斤斤计较了,对于不确定的未来,别给自己留有什么遗憾。从今天开始笑着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与同事和睦相处,与家人相亲相爱。

第五篇:读《拯救乳房》后感 --癌症换来重生

读《拯救乳房》后感--癌症换来重生

《拯救乳房》,眼睛在班上的书香阁里打量,大概是这个书名对于所有的女孩子,都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吸引力吧!我的目光不由的投到了这本书名上,内心好像有一把声音,催促着我控制右手,庄严地把这书端在胸前。一种渴望和好奇,使我对这本书产生的好感,恨不得能立马品读一番。

原来,有着魔力般神奇的佳作出自励志小说家、心理导师—毕淑敏的手笔。敷衍看来,这书的题目带有点性味道,略翻了几页,对此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是一本记录坚强女人的写实,五个患有乳腺癌女人的心路历程。难怪它能有魔法般的魔力,把我深深吸引,因为它启迪我正视疾病,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

“女人不是因为乳房才美丽,是因为可爱才动人,很简单的一句,没有任何的华丽词藻,却冲击着我的视线,沁入我的灵魂,启迪我—审视自己。干嘛要如此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想法,美丽外表下倘若揣着的是一颗丑恶的内心,华丽的外边又有什么作用呢?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做作,真诚对待的女孩,谁敢说她不美丽呢?憎恨年少疯狂的自己,为了别人的几句讥笑,跑去买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抹上脸蛋上,为的是换来美白脸蛋,别人的几句违心的赞赏、恭维的话语,笨死了。

书中的几个女主人公告诉我:这世上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了。爱惜你现在拥有的一切,能从疾病中活下来,便是一种天赐的幸福。获得重生的她们,敢于正视自己身体的残缺,不再自卑,不再害怕嘲笑,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

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帮助她们从黑暗走出来,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中,依旧拥有爱与被爱的权利。

癌症,对于我来说,不再是死亡的象征,而是坚强、勇敢、获得重生的一个过程罢了。战胜癌症的女人,才是最最美丽动人的,她们用特别的人生经历阐述这她们各自的独特故事。

下载如何拯救你的职业枯竭感[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拯救你的职业枯竭感[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文章(能拯救你的人)

    能拯救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不要凡事都要依靠别人,在这个世界上,最能让你依靠的人是你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拯救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人生在世,经磨历劫,哪有不生气的呢?关键是......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练习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练习早上的物理课,亲爱的老师说:“同学闷。快把你们的练习册拿出来吧,我们都5天没上物理课了,你们的练习早应该写完了。”算一下,校庆放假加上老师调课,是啊5天......

    古典音乐可以拯救你的生活

    古典音乐可以拯救你的生活 1、 早上不想去上班的时候马斯奈: 泰伊思暝想曲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谭组曲德弗夏克: 幽默曲 莫扎特: 嬉游曲(k136) 2、下班后不想回家的时候 圣......

    亲爱的差生——拿什么拯救你?(下篇)[范文大全]

    亲爱的差生——拿什么拯救你?(下篇) 常听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真难教,特别是差生更是让人头痛。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生的中国教育家周弘曾经说,孩子生下时都是......

    职业枯竭:当工作变成心理负担--中欧

    职业枯竭:当工作变成心理负担 许燕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在功成名就之后,突然发现工作带给他的不再是一开始的热情和满足,而变成......

    浅谈法官职业尊荣感

    浅谈法官职业尊荣感所谓职业尊荣感,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发自内心的尊敬,以及进入职业群体后对职业荣誉的自觉维护。法官职业化的实现,需要树立法官的职业尊荣感,这是法治条......

    感 恩 有 你

    感 谢 有 你 1950年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矗立在宝岛上空 荒凉的废墟上 一颗闪耀的行星 冉冉升起……昨天 断壁残垣荒石野坡一片荒凉 今天 城市画卷流光潋影分外妖娆 那是因为......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农民工朋友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农民工朋友农民工,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目前这样的社会状态下,我认为可以把户籍地在农村并在城市工作的人都称之为农民工。今天的农民工素质较之早前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