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性和正义: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探析

时间:2019-05-13 16:1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追求理性和正义: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追求理性和正义: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探析》。

第一篇:追求理性和正义: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探析

追寻正义和理性

——柏拉图的《理想国》探析

【内容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理性和正义的设计和追求,出于对心目中理想国家的向往和追求,柏拉图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于他的政治理想,实现理想政体。他从批判现实的制度入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柏拉图的理性和正义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受到了许多误解和批评。我们应把它放到古希腊历史情境的深处去思考,放到哲学情境中去思考,才能深刻理解经典理论中蕴含的普遍性成分的永恒价值。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 理性正义

理想的社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个大家庭。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完善国家的理想,是每个人的向往。今天看来,人们往往把它看作乌托邦式的人间神国。当时的古希腊民主制度,已经弊端重生,柏拉图以他天才的思想为古希腊重新设计一个理想的制度,并力求使它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这就使他的理想近乎空想,这在他屡遭失败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苏格拉底的死,使年仅28岁的柏拉图受到了极大震动,在以后的历程中,他发誓要摧毁由“暴民”和“乌合之众”建立起的民主制度,用出类拔萃的英才来统治城邦,《理想国》中全篇都充满了柏拉图对人性的政治向度的洞察,他以一个政治家式的理念,本着“圣爱”的宇宙观视野来设计城邦的秩序,为世人和后人描绘了理想国家和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画卷。

(一)《理想国》所表达的国家论,建立在柏拉图的伦理学基础之上,德性的根本是至善,个人不能孤立地而只能在社会中取得这种善,国家的任务就是实现德性和幸福,为更多的人为善而创造条件。因为在一个社会里,大多数的人真正的善同社会福利联系在一起,如果所有的人都讲道理和有德性,就不必有法和国家,一个完全有德性的人受理性而不是受外在法所驾驭。国家的组织应该象整个宇宙和个人有德性的灵魂一样,理性占统治地位,社会有许多阶级,各阶级有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在希腊哲学家眼里,未经反省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生活,因为这时人们常常只是按照本能和传统在行事,很少觉察周围的谬误,更不深究生活的真义,正如那些被囚禁在洞穴中的人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改变思维的方向,向常识挑战。哲学家的任务就是 1

告诉大家:人是具有理性的,能够运用反省的理性去审察自己。恰如那些最早挣脱了羁绊、走出洞穴、看到阳光的人。西方人历来以继承古希腊理性主义传统为自豪。《理想国》正表达了这种理想主义的信仰。柏拉图以太阳来比喻善的理念,以善的理念为最高理念的本体论表明,柏拉图运用着如下的预设:世界本身是有规则的、符合理性的。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最高目标就是认识理念世界,尤其是善的理念。并且按照理性来改造世界、安排自己的一生。这意味着,对理念世界深有洞察的哲学家,将拒绝与现实世界妥协。首要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上探讨和实现正义,而真正的实现“正义”,将是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柏拉图相信,“世界存在某种一或不变永恒存在的东西”,基于此,他把社会上的事物都划出等级,桌子、椅子、犁等物的理念最低,为最低级,几何、数学次之,艺术、道德又次之,善为最高,它是神的化身,低级的必须服从于它,所有理念的联合,形成一个绝对永恒、真正完善的精神世界,柏拉图号召人们撇开虚伪的现实世界,去追求真、善、美的理念世界。通过等级森严的理念,灵魂也被柏拉图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级,奴隶的灵魂只知道服从,工匠的灵魂只懂得盖房子,农民的灵魂知道种地,只有“哲学王”才能掌握治理国家这种特殊的知识的头脑。由此,社会分为三个阶段,统治阶级是用金子做的,代表最高贵的血统,通晓“善”的理念和治国哲学,他们的德性是智慧,军人阶级是银子做的,代表生气勃勃因素和意志,其德性是勇敢,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第三个阶级,由铜、铁做成,其职责是生产劳动,供养前两个阶级,其德是节制。他们把奴隶排除在外,因为他未把奴隶当作人,仅是一种会谈话的工具而已,如果三个阶级安分守己,不越权、不篡权,各司其责,一个国家就有节制、勇敢和智慧,国家就能实现正义、和谐一致,能够运行自如。

专制主义的产生不能归咎于理性主义,至少不能完全归咎于理性主义。况且,柏拉图的理性主义与现代人所讲的理性主义也略有不同。法国学者韦尔南在《希腊思想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了城邦的出现与哲学的诞生两者间的密切联系,并且精辟地指出了希腊理性与现代理性的区别。他说,“希腊理性不是现代科学的实验理性。„„当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政治的动物’时,他就已经强调了希腊理性与现代理性的区别。在他看来,‘智慧的人’(HomoSapiens)就是‘政治的人’(HomoPoliticus),因为从本质上讲,理性本身就是政治”。“不论就其局艰性还是就其创造性而言,希腊理性都是城邦的女儿”。

(二)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他独特的正义论设计,它是一种分配正义原则,根据公民的德性获得程度,给予其对正义的知道限度,各阶层公民根据他所得的德性,行使他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这就是柏拉图所谓的正义。这是柏拉图针对当时雅典的“轮番为治”及“主

权在民”的民主政治的正义论产生的弊端而与之针锋相对的一种观点,他认为这种正义论以人的意志决定正义,并不能实现了真正的正义,使雅典民众放逐了许多精英人才,自毁长城。正义论是《理想国》的主题,柏拉图讨论了三种正义观,第一种是克法洛斯提出的“正义就是言行都要诚实,讲真话和存债必还”,第二种正义是玻勒马库斯提出的“正义就是帮朋友报复敌人”,第三种正义是色叙拉马霍斯提出的“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对此三种正义,柏拉图一一予以了批驳,迫使对手不得不承认错误,尽管对手在实际上还是迷惑不解。这是因为,柏拉图把正义贯穿于理想城邦的始终,在城邦要实现完全正义,在个体身上要体现有限正义。为了实现《理想国》的主题,要真正获得幸福的生活,必须基于神一样的德性,柏拉图对所谓的自然正义持反对态度,同时不惜以近乎诡辩的方法驳倒对手,他始终认为正义和政治必须以体现善性为最高标准。

柏拉图的正义观还以更深层的理想原观作为思考的基础,他把正义视为德性,由于他设计的“理想国”是一个理想的城邦,是一个能够相互合作、促进社会所有成员利益的社会,它诉求的是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有效性城邦制度,讲求一种类似于民主制的人人平等的、富于教化的良好社会形态,而不是被批评为一种极权利的国家形态,这反映了柏拉图关于城邦的理解;它不是基于极权的政治,而是基于强大的人性;不是基于权力,而是基于德性。它保证的德性优先于城邦的权力运用。在我们的意识中,很难想象一个富有德性的城邦会是一个茶毒生灵的社会,同时是一个没有自由的社会。

为了消除人们对“理想国”的演变成极权社会的担心,柏拉图讨论了正义的至善基础关系,以保证正义与善性的本质统一性。他认为,神必须是至善的,即是单一的,只是好的事物的原因,永远停留在自己的既定的单一状态之中。总之,神是永恒正义的。柏拉图努力做到强调正义作为秩序的优先性不至于损害到个人在城邦中充分享有的权利。

对于柏拉图划分的三个阶级,他希望三个等级和谐共处,永不越位,但是不免有的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而对这种情况,柏拉图引入了天赋正义论,上天统治者要求他们保护好后代的灵魂,如果后代的灵魂里掺杂了别的杂质,绝不能姑息,要及时把他们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去,有废铜烂铁者下降,农民手工业者中有金银者要上升。“铜铁当道,国破国亡”,这种转化实际就是一种德性的教化,在《理想国》中建立的秩序是一种德性的秩序。同时柏拉图也看到了这种超越性所带来的不安局面。如果一个人拥有超出他等级的善,并停留在原来的等级,就容易导致不正义,“如果木匠做鞋匠的话,或他们互换工具和地位”这不会导致不正义,但已是不正义的来源,“如果一个工匠受到蛊惑企图爬上武士阶级,或一个武士企图爬上他们不配的立法者等级,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行将灭亡”。因此“正义就是干好自己的事情”。柏拉图提出的分配正义与雅典民主制是完全不同的,他认为民主制不能够施

行正义原则,真正的正义不可能在这样一种大民主观念中实现,真正的民主必须由掌握正义之善性的君主来执行。柏拉图认为,应该根据超越者所获得的德性情况而予以重新安排,将他提升到适合他的位置,以维护城邦的正义,这也是一种正义原则的体现。

作为柏拉图《理想国》之核心主题的正义原则,就是作为共和国合法性存在的理念、理性之根基。因为在柏拉图的共和国中,正义原则要求统治者的统治应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每个人不可能模仿许多事情,只能从事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司其职,不能任意更换。这就是国家政治生话中的正义。西方文明的这一独特哲学传统是由柏拉图创立的,为近代的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思想家们所自觉继承、阐释和发挥。柏拉图之所以要求政治家们通晓哲学,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深刻认识到以理念世界的理性原则来建构、规范现实,使现实与理念相一致使法与国家的理念成为构筑现实世界政治秩序的深刻根据的重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柏拉图理性和正义观的核心思想也即在此。

由此可见,在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中,存在着一种调整、规范现存感性世界秩序的正义观,这是一种以理念世界的理性法则为最深刻根基的社会生活秩序。如果我们从这里分析柏拉图对现存世俗世界的态度,是以理念世界与现存世界的对立与紧张为前提,并以前者来塑造后者为基本特征的,这样就保待了人类对现存世界的独立眼光和观念上的独立性,保持了人对现存世界的批判及其自由。

(三)柏拉图把“正义”看成国家的永恒真理,坚决否认其相对性和具体性,并以此批判一切现存的政治秩序。与此相应,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则要一切过去的宗教、国家制度都接受资产阶级永恒正义的“理性法庭”的审判,并决定其命运。柏拉图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寻找合适的实验地,来实施他的《理想国》,但历史嘲弄了柏拉图,正当柏拉图雄心勃勃,赶赴西西里准备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时,结果非但没有成功,反被卖身为奴,在当时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对柏拉图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使他关于“哲学王”的理念彻底崩溃。

柏拉图显然认为,传统和流行的关于正义的定义都不能代表人类永恒的正义价值,他希望发现的是一种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关系的客观的、普遍的正义标准。柏拉图主张将个人的正义实践纳入到更为广泛的“正义”的理念当中,“正义”不仅仅意味着个人具体的行为,而是事物的本性达到一种“善”的状态。柏拉图认为存在一种能够超越个人利益的客观的、普遍的正义标准。

在《理想国》中,体现着柏拉图一个共同的正治理念:政治都必须充分体现德性的秩序,以德性教化为最终旨归。同《理想国》相比,《法律篇》充满了柏拉图反思后的思想,德性的阐释坐标的显现空间不在是哲学王,而是法律,更推崇人的全面教育以及法律的客观性。他认为,一个好的国家除去理性和 洞见以外,还应该有自由和友谊。一切公民都应该有自由,享有参政权,他们应该拥有土地,让农奴和外国人从事商业和贸易,家庭也恢复了固有的地位,知识并非无所不包。但是德性仍然是理想,训练有道德的意志仍然是目标。

柏拉图从法律正义的角度阐述了城邦制度的基础,视城邦正义为最高正义。他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认知正义的本质,正义观发生了重要变化,以人是法律的根本,是德性作为神圣意志在人间的重要体现,神圣正义是法律的根本,是城邦政治合法性的根本基石,他认为“最大的善既不是对外战争也不是内战,而是人们之间的和平和善意”,表现出了强烈的和平意识,也是经历盛世雅典后而对忧患雅典的感言。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希望采用的政治制度是折中的,他既不喜欢民主制,也不赞同君主制,过于单一的民主制和君主制都不能保证德性的实现。民主制容易导致国家混乱,君主制容易引进极权政治。因此,一种混合的政府形态,即近乎贵族制的统治,是最理想的。在正义秩序的问题上,柏拉图更加强调了公共领域的稳定,非正义会使政府处于混乱状态。同时,一个好的政府不是通过强制性的命令实现的,也不是通过某些人的意志实现的,而是通过德性在政治中的全面均衡的分配实现的。政治是正义原则的德性体现,法律是它的实践者,能够提高人们的德性认识。正义原则是内在的驯服,非强制的执行。在《法律篇》全篇中,柏拉图提出了法律观念,强调德性,以法律的教化功能重塑他认为早已存在的希腊德性传统,从法律中开出德性教化的新路子,或许这是他三次西西里之行失败教训的总结,因为他已意识到单以德性治国真是一种幻想。

(四)在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论时,我们应该结合他的哲学思想。柏拉图强调:“只有通过真正的哲学,只有从这种哲学的高度,人们才能认识正义的本质所在,无论城邦正义还是个人正义都概莫能外。”从哲学层面上来讲,柏拉图的正义观是理念的正义。柏拉图认为,凡是若干个体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的,它们就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或“形式”。理念是现实世界的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它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而被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理念世界是普遍的,永恒不变的;而现象世界只是个体的,变动的,是理念世界的某种摹本和虚幻的影子。对理念的认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对所接触的世界的认识则是意见。知识不可能错误,意见却可能错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正是通过分析批判可经验的具体正义行为,提出了正义的理念。当柏拉图设计理想国以实现真正的正义时,正义的价值不在于《理想国》的是否能在现实中

实现,而在于它代表了正义的理念。

《理想国》贯彻着柏拉图一贯的政治理想,在他的思想中,城邦是一个伦理的城邦,每个人只要遵循灵魂所赋予的理性和正义,那么城邦的公民就会按照其规定的特性在灵魂上获得一致性,在公众事务上保持高度的秩序。柏拉图始终强调德性在城邦正义中的重要性,他追求的至善是宗教性的,并通过这种宗教性的力量示范性地显示每个城邦公民的头上,试图在世俗的城邦内实现宗教性善的政治理想,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是一个完美国家的政治理想,是人间神国的梦想,他一生追求不止,并身体力行,努力实践,这既是他哲学的产物,又体现他贵族主义的政治理想,这种理想在当时的城邦中很难实现,并以其完美为后来者推崇,以致我们在后来许多乌托邦式的政治伦理模式中都能看到柏拉图的影子。

参考文献:

[1]柏拉图 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柏拉图 法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美)梯利 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石敏敏 希腊人文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彭越、陈立胜 西方哲学初步[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6]赵敦华 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Tracks down the justice and the rationality

------The analyzes of Plato’s Republic of The Ideal State

Gao hong-fang,Hohai University,Nanjing,China

Abstract|:Republic of The Ideal State is a rationality and the just design and the pursue,stemming from to the mind in ideal national yearning for with the pursue,Plato all pours into the lifetime energy in his politics ideal.Realization ideal regime.He obtained from the critique reality system, he has drawn out the national just concept.Plato’s rationality and the the just view have had the huge influence to the later generation, It also has received many misunderstandings and the criticism.We should put it into the ancient Greece history situation deep place pondered, Puts pondered to the philosophy situation, we can profoundly understand in theclassical theory contains universal ingedient eternal value.Key words: PlatoRepublic of The Ideal Statethe rationality The justice

第二篇:政治哲学导论 正义部分 读书笔记

诺齐克把追求平等看成一个实际上和正义不协调的目标。平等通常被声称为一种权利,对权利的侵害往往被视为侵犯了正义。人们有获得财产的权利;在允许拥有财产的制度下,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具备正当的要求。

正义:让敬畏和正义成为城市的秩序原则和友谊的连接纽带。正义是国家内部人员之间的纽带

分配正义、补偿正义、交换正义

亚里士多德 普遍的和一般的正义与特殊正义 划分成了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永恒遗产的一部分 1分配意味着分割,可被分割的东西才能被分配和指派a:b=c:da+c:b+d=a:b 2某人不当地侵害了另一个人的利益,作为其结果的损失必须得到补偿。A+c,B-c 3必须处理公平交易的问题,它决定契约下的交易是否公平

拉斐尔评价 保守型,维护权利和参禅的现存秩序,或者当任何违背出现时使之得以恢复分配的正义在于修正现状,可称为弥补的正义。修正基础1分配同等的东西2按照个人价值分配3按照个人的工作分配4按照个人的劳动贡献分配5按需分配6按照个人的地位分配7按照个人的法定权利分配

正义是一个类似平等对待的东西,即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没根据差异的不同程度分别的对待 自然正义只是纠正的正义、交换的正义或分配的正义之标准的道德上最恰当的。实证的正义是法律所承认和允许的内容。

政治哲学里 正义理论典型的成为分配正义理论

罗尔斯的契约理论的诺齐克的权利理论

罗尔斯:1每个人对最广泛的整个基本平等自由体系调节拥有平等的权利该体系与对所有人相似的自由体系是相容的(平等自由的原则)2调整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使得他们A有助于最劣势地位的人获得最大的利益(差别原则)b让公职和职位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向所以人开放(公平机会原则);

第一条优先规则(自由权优先):正义原则应按词汇序列来安排,因此自由权只有为了自由权本身才能受到限制。这里有两种情况。(1)不太广泛的自由权应能使人人享有的自由权总体系得到加强;(2)不太平等的自由权必须是具有较少自由权的那些人能够接受的。

第二条优先规则(正义优先于效率和福利):正义的第二个原则在词汇序列上优先于效率原则和最大限度提高利益总量的原则;而公平机会优先于差别原则。这里有两种情况:(1)机会的不平等必须扩大具有较少机会的那些人的机会;(2)过高的储蓄率在总体上能减轻为此而受苦的人的负担。

与康德 1:“正当优于善”2理性和道德之间存在一种不可分割的连结 洛齐克 1未提出罗尔斯所说的任何一种复杂的概念布局2大胆提出完全不同类型的正义理论 历史的和非模式的 罗尔斯目标状态的正当获得原则:我拥有我的身体和身体的种种能力,我能逐渐拥有种种外在的物体。我可以这样做的条件是在占有过程中我并没有恶化其他人处境;正当转让原则:我可以交换我所拥有的财物,这是以非强迫性的送礼、交换或馈赠方式进行;纠正原则:当获得或转让没满足前面条件,必须适用复原或赔偿形式的补救措施

1只考虑了强迫的非自愿的分配2不能担保人们在过去充分和正确地应用了纠正原则3忽视获得和转让的背景4正当获得观点存在问题5该主张没有一个普遍的、基于权利的道德理论作为依据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灵魂中的正义:个人的正义是指正确地管理头脑中的三个“部分”或要素——理性、情感和欲望。凭借协调得当的情感的帮助,理性应该控制住欲望。城邦中的正义:在城邦里,一个受理性支配的团体统治者大批受欲望驱使的公民,协助统治的人(主要是军事和行政类型的人)是些受到良好规则的人。

很难以柏拉图所尝试的方法去合理地划分心智,而将划分的结果直接运用至一个社会阶层的理论会更加困难;政治哲学立场的亮点,引入社会正义的思想,即关于群体之间的正义

休谟《人性论》对正义的敬重是一种认为的,而非自然的德性。自然德性是人类拥有的道德上善的天性,它不问任何具体的社会环境。人为的德性是道德上为善的有关意图和行为的方式,该方式取决于一个制度性或风俗习惯的背景

失去了私有财产的制度,正义的德性便不复存在。正义是一种人为的德性,因为它依赖于一个特定的社会制度,即私有财产制度

穆德《功利主义》清楚地将正义和权利联系在一起。功利主义在形式上是结果论的。万事万物的正确或错误完全能够根据其结果的得失来界定,看其是否体现和促进了内在有益失态的发生。功利主义的检验往往是最大限度的检验。根据功利主义的描述,道德礼仪的路线直接从行动经由后果奔向了内在有益事态的最大化

不正义产生于权利遭到侵害之时1存在一条与人们利益相关的规则2已知对该规则的违反,引起人们对惩罚的需要3人们要求社会或政府保护个人免受这样的伤害4对这一保护主张的实现,是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功利的要求。在具体情况下,也许需要超越正义的规则,以获得不相称的利益或者避免不相称的伤害

一)它没有揭示自由和权利的要求与社会福利的增长欲望之间的原则区别,它没有肯定正义的优先原则,正义否认使一些人享受较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政治交易和社会利益不能成为妨碍基本权利的理由;

(二)它假定一个人类社团的调节原则只是个人选择原则的扩大是不足取的,这里没有把人们将一致赞同的原则视为正义的基础,其原则内容无法成为调节全体人的宏观标准;

(三)它是一种目的论的理论,用最大量地增加善来解释正当的理论,而真正的正义原则是事先设定的,不能从结果来看正义与否;

(四)它认为任何欲望的满足本身都具有价值,而没有区别这些欲望的性质

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正义就是社会中各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

。亚里士多德相信平等就是正义,但正义又分为“数量相等”和“比值相等”,前者指平均的正义,即在平等的个人之间各人的所得在数目和容量上都相等,后者指分配的正义,即在不平等的个人之间根据各人的价值不等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休谟认为公共福利是正义的唯一源泉。穆勒断定正义是关于人类基本福利的一些道德规则,

第三篇:柏拉图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

(论文里面有些引用的话,麻烦帮我备注一

下出自哪本书哦~)

目录

一、柏拉图的正义观...................................1

(一)正义观的产生背景............................(二)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1、国家正义....................................2、个人正义....................................(三)个人与国家正义的统一........................二、正义国家的实现...................................(一)正义国家实现的意义

(二)统治者的资质和角色

三、对于柏拉图正义的思考.............................(一)柏拉图正义的历史意义........................1、影响个人价值观的形成........................2、正义观的第一次系统阐述......................3、要正确看待柏拉图理想国的正面影响............4、开创制度正义之研究..........................5、影响到后世的空想社会主义....................(二)、柏拉图正义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1、柏拉图正义理论和马克思正义观的异同..........1 1 2 4 5 6 6 6 7 7 8 7 7

2、柏拉图正义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意义..8

3、柏拉图正义理论对中国发展的启示..............9

四、结语.............................................9

一、柏拉图的正义观

(一)正义观的产生背景

在雅典城邦中柏拉图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足的贵族家庭。起初柏拉图可以选择从政这条家族传统之路,但是当时雅典情况太不乐观,四面楚歌危机重重。雅典民主制在斯巴达战争中处于失利地位,而且几乎每次战争都会产生另外一种制度。整个希腊城邦制度的衰落加之其师苏格拉底的死,柏拉图彻底失望于现存的政体。频繁的**战争、严重被破坏的社会生产力以及接近解体和崩溃的传统道德和法典,柏拉图认为过分的民主制度是造成现状的根本原因,认为民主政治的弊端显露无疑,并提出正义之举。他四处游走求学,将其认为较为美好的正义之邦绘画在《理想国》之内,并有着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城邦的强烈想法。在其伟大的著作中,柏拉图提出要利用“哲学王统治”建立一种不同于现状的、理想状态的政治制度。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得出,柏拉图的贵族身份以及从小对政治方面的关心和师承苏格拉底的独特见解,使其对民主制有着个人的看法,而其之后的经历更加深了其对希腊雅典的思考。为了改变国家的悲剧命运,柏拉图提出理想对策,即建立正义国家。

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组成柏拉图的正义观。国家正义是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三个等级的人们各安其位。个人正义则是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要素的各尽其责。

(二)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

1、个人正义

柏拉图采取“由大到小”方式,在得出国家正义即城邦正义之后再探讨个人正义方面。“我们以什么根据承认国家是正义的, 我们也将以同样的根据承认个人是正义的。”通过对国家正义的探讨,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的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由智慧、勇敢和节制一一对应。

“一个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 可以称之为灵魂的理性部分。”柏拉图认为

一个有作为的人应该将理性放在第一位。理性在个人的精神世界中起的是领导的重要作用。理性即是爱智慧,智慧是由理性创造出的,为统治者所拥有用于统治城邦。激情区别于理性,激情辅助理性为护卫者所突出拥有。勇敢是由激情所引出的,辅助者带着激情将很好地辅佐和帮助统治者。激情又与理性相关联,当一个人的激情被很好地利用时,激情与理性会很好的配合,与欲望相排斥;相反,当一个人的激情不能够被良好训练的时候,激情会产生相反的影响,和欲望一起与理性相排斥。个人正义中欲望受到理性和激情共同控制和节制的作用。“另一个是人们用以感受爱、饿、渴等等物欲之骚动的, 可以称之为心灵的无理性部分或欲望部分。”欲望是属于第三阶层劳动者的,在普通被统治者之间最为突显。

个人主义的三个要素,即理性、激情和节制,起着各自不同的不容忽视的作用。同于国家正义,个人正义中的各个要素不相互影响,各在其位协调互动,同样体现出分工原则。

2、国家正义

大写的国家正义,即城邦正义是柏拉图最先探讨的方向。他说“国家不是来自一棵橡树或一块岩石,而源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特性。”柏拉图认为探讨人们所在国家成功后才能更好地研究人的特性。

柏拉图建立理想城邦的最基本的便是先要建造一个城邦。如文中记载,“在我看来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 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 我们需要许多东西。” “因此我们每个人为了各种需要, 招来各种各样的人, 由于需要许多东西, 我们邀集许多人住在一起, 作为伙伴和助手, 这个公共住宅区, 我们叫它作城邦。”为了达到安然、平稳、井然有序的城邦状态,柏拉图立定总的原则即正义。确定原则后柏拉图着手于城邦社会和城邦人们二者的关系开始探讨正义。从社会组织结构方面出发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护卫者和劳动者。从人们的心灵结构方面体现是四个德性: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三个阶层等级不同且分配的工作亦不同。统治者作为第一阶层,他们应该拥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和不同于普通人的才能,即“哲学王”;他们应该公私分明不图私利地管理和统治好国家,为城邦人们的利益努力付出;他们应该与广大人民深入接触,倾听人们的心声了解人们的疾苦,做出相应的对策,让人们过上幸福 的生活。第二阶层是护卫者,即辅助者、武士等。他们应该拥有勇敢等良好的品质和应对紧张局面的技能,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为保护国家以及人民参与战争等。第三阶层是劳动者,组成部分为农夫、商人和工匠等。虽然他们等级较低但是作用重大,他们应当拥有节制等品质,也应当老实本分不触及法规从事自己的工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三个阶层应该各司其职,做好属于各自阶层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最终各得其所。

四个德性不可或缺。第一个美德是智慧。“我们国家中清清楚楚看到的第一件东西便是智慧, 而这个东西显得有点奇特之处。”智慧不是哪一方面具体的知识,亦不是要求城邦人们都必须是所谓的智慧之士。智慧是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必要的能力,是在统治国家方面的比较宏观的能力。所谓智慧就是“考虑整个国家大事, 改进它的对内对外关系”只有统治者拥有了智慧才能顾及到广大人民的集体利益,才能从整体出发维护全城邦的利益。第二个美德是勇敢。勇敢并不是要求城邦中所有的人必须勇敢,而是针对第二阶层的护卫者而言的,是护卫者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优良品格;勇敢也并不是只有大胆做事,而是要有正确的信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并且可以抵制诱惑等负面的影响。“是这种精神上的能力, 这种关于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确观念的完全保持, 就是我主张称之为勇敢的, 如果你没有什么异议的话。”护卫者的勇敢能够保卫国家保护人民,使得城邦能够平稳发展。第三个美德是节制。每个人要做自己的主人,管好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受外界虚幻的享乐、欲望等诱惑的吸引,并且要在法典之内各司其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定位,增强自控力,服从命令,在个人的位置上做个人的事情。相对于智慧和勇敢,节制不属于其中某一个阶层,而是针对各个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在城邦中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方面被统治者应该服从统治者的安排和命令。

继智慧、勇敢和节制之后,柏拉图提出其核心问题——正义。正义是柏拉图希望建立的理想国中的最基本的原则,或可谓立国之本。“正义就是在国家中做正当的事,当每一个个人只作一种对国家有关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又是最适合他的天性时,这个国家就有了正义。”正义在城邦中涉及政治、军事和经济三个层次,相对应的便是三个阶层做好各个阶层的本性的工作,即统治者拥有“智慧”这个美德,护卫者拥有“勇敢”这一美德,而劳动者运用各自的技能且拥有“节

制”美德。各阶层应该分别专司一职,分明权责,互相不干涉,相互不混同,否则将会破坏正义原则。“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作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 便有了正义, 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

(三)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的统一

柏拉图认为,虽然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互有不同,但是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是相互联系的。只有个人所在的国家(城邦)是正义的,才能给个人提供正义的环境,才有可能形成个人正义;同样,个人正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才能在国家(城邦)中促成良好的风气,才能给国家正义创造可能性,才有可能组成国家正义,否则国家正义不将存在。“个人灵魂达到正义,每个人就会以其个人的正义的行为参与适合自己本分的工作,参与实现国家的正义。”如此个人正义在二者关系中更显突出,起根本性作用。

根据柏拉图阐述,不要求城邦中所有的人都要做到个人正义,也并非要求完全国家正义,而是认清现实,从现状出发,只需达到一定的基本正义。而统治者必须是已经很好地做到了个人正义的人,理性、激情、智慧、勇敢和节制等和谐统一于其一身。

为了能够达到整个城邦的基本正义,柏拉图制订了一整套训练以及选拔正义的统治者的方案。柏拉图利用其擅长的唯心主义对学生进行教学,分为阶段进行教育“四科”,还继承了老师苏格拉底的问答学习法,并涉及理性训练和体育教育。柏拉图高度提倡“哲学王”,联系起哲学和政治,培育出能够领导、统治国家的“哲学王”。统治者利用其高度的理性和智慧去管理国家,便是对正义的推行;护卫者利用其高度的激情和勇敢去捍卫国家,便是对正义的维护;劳动者利用其高度的节制辛勤劳动,服务国家,便是对正义的遵守。

统治者拥有正义后,便可带领辅助者成为正义之人,再通过更扩大的教化使得被统治者更加正义。虽然无法达到完全的正义,但是随着力度的加强,达到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的统一,从而使得整个城邦将会越来越正义。

二、正义国家的实现

(一)正义国家实现的意义

柏拉图认为“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糟糕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非正义。”一个正义的国家能够指引国家里的人们走上正义之路。柏拉图认为只有实现整个国家的正义,才能够得到他一直主张的理想国,才能够让国家中的每个人生活的正义、美好和幸福。

(二)统治者的资质和角色

从柏拉图提出的“哲学王统治”中可以看出哲学家在柏拉图所要建造的理想国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具有“金”元素的人才称得上是哲学家,而且他们具有很强的天赋和拥有无比的智慧,有着好学的优良品质,真理是他们永远不变的追求。经过坚持不断的努力奋进,哲学家的知识面更加广泛,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和统领广大被统治者。所以想要实现正义的国家,必须让具有统治能力和智慧的哲学家作为国家的统治者,才能建立起一个正义的国家,将正义的国家的理想实现。

柏拉图还认为,统治者无知无能和品质的残缺及败坏亦是导致国家混乱和分裂的原因,尤其强调品性的败坏,可谓破坏了政治,带来无数灾难。作为最无懈可击的哲学家,肩负着建立起充满正义的理想国的任务,应当懂得知识,掌握美好德行,才能使罪恶和混乱得以结束,将安宁带给国家和人民,将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贯穿于理想国,给人们带来美好、幸福和安康。

三、对于柏拉图正义的思考

(一)柏拉图正义的历史意义

1、影响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正义观的关注不再狭隘,不单单只是关注如何定义其概念,也不再只是注重某方面的解释。正义观的发现已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是从社会机体秩序中,是

从普遍的广义的统一的角度。正义观的提出是理想国建立的基础,从内向外的折射,不再局限于个人利益,是一种客观普遍的和谐井然的正义。柏拉图的正义让人们重视起个人的价值观,由狭隘变得眼界开阔,提升了人们的个人价值观。

2、正义观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柏拉图是第一个系统阐述了正义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不论是在西方思想史还是整个世界。柏拉图将其个人对正义的理解综合前人的正义观念记录在其著作《理想国》之中,包括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以及个人和国家正义的关系。

首先指出什么是正义,解释出什么是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在国家正义中,提出并强调了三个阶层,各阶层应该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相应的工作,相对应的便是三个美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在个人正义中,人的灵魂状态是理性、激情和欲望。

其次柏拉图建立了在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的关系。二者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个人正义是基础,而国家利益是保障,二者不可能相互分离。国家正义中的智慧、勇敢和节制想对应于个人正义中的理性、激情和欲望,国家正义中的统治者和护卫者相对应于国家正义中的智慧和勇敢,亦相对应于个人正义中的理性和激情。而节制不同于智慧和勇敢,作用于所有阶层的人,各阶层相互制约,使秩序井然。

最后柏拉图还阐释了正义国家是如何建立的,也阐述了其如何维护以及如何走向衰亡。柏拉图认为重中之重是哲学王统治。创建了教育体系用于对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的维持。同样指出正义国家也避免不了走向衰败的道路。

3、要正确看待柏拉图理想国的正面影响

许多学者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种纯粹乌托邦的空想主义,是一种极端的摆脱现实的幻想,是一种超越骨感又陷迷幻的未来,不可能有实现的可能。其实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柏拉图的理想国的正面意义。首先,柏拉图在其国家正义中将人们分为三个阶层,并不是多数人认为的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而是从其社会现状出发,认清现实,具有合理性,并体现出对人们的高度重视和负责,注重人性,尊重个人灵魂和个人价值。其次,柏拉图的正义原则和分工原则对我们现在提倡 的和谐社会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柏拉图站在国家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并运用了历史观去分析现状,是具有非凡价值的,是值得关注的。

4、开创制度正义之研究

柏拉图虽然出生于一个家庭条件不错的贵族家庭,但是其生存的环境却不容乐观。柏拉图的关注政治,以及经历其师苏格拉底的死亡,他看到了民主制度的极大弊端,提倡要建立一个充满正义的理想国,建立起一种全新制度。柏拉图所理想的正义国家是由哲学王统治的并实行柏拉图式的公有制度和公共教育制度的国家,只有在这种国家中才能形成个人正义。什么样的国家政体中会造成什么样的人们的性格。虽然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制度很粗糙简陋,但是却堪称开创了制度正义。首先柏拉图将国家中的人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护卫者和劳动者。其次柏拉图明确了哲学王统治,即哲学家作为国家的统治者。最后柏拉图制定了公有制度和公共教育制度。这些都是柏拉图开创制度正义的体现。

5、影响到后世的空想社会主义

后世的空想社会主义受到了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思想和公有制理论的深刻影响。首先,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受到了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理论的影响,如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摩尔等。其次,一部分人也受到了柏拉图的公有制的影响,如康帕内拉的 “太阳城”等。

(二)柏拉图正义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1、柏拉图正义理论和马克思正义观的异同

(1)相同之处:

两位思想家的社会正义都是一种相对于当时现实比较超越的设想,对于他们所在的时代都是不大容易实现的时代正义。柏拉图和马克思的正义观,是由于他们看到了自己所处时代的不公正,做出了相对应的反应,即构想出自己所认为的理想制度,并想实现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通过这种构想的理想制度。通过分析柏

拉图的《理想国》,可以看出柏拉图内心里想要建立一个理想国。而建立一个城邦是由于人们的非自足性,个人需要整体,整体离不开个人。在这样一个城邦中可以建立起正义之路,使人人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生活在充满正义的城邦之中。柏拉图就是想要设计出一种理想的政治政体,即一种政体能够体现正义。与此类似的是,马克思面对资本主义的罪恶、压迫和剥削,也提出了一种美好的设想——共产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制度是一种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正义社会,没有了私有制,出现了公有制,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

(2)不同之处:

第一,柏拉图与马克思研究的正义观出发点不同。人的自然本性的研究方向是柏拉图正义观念所涉及的。人的灵魂包括理性,激情和欲望三种品质。当欲望和激情都和理性达成一致时才是一个人成为有德有能的人的时刻,才能成为一个正义的人。马克思的研究方向是人的社会本质。人们的公平正义观念吸取于当时的社会关系。

第二,柏拉图与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代表不用的阶级利益的。等级制度下的正义是柏拉图所追求的,分为三个阶层,各阶层不能越级。而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价值目标是“为全人类谋福利”。

第三,柏拉图与马克思的研究方式是不同的。形而上学的是柏拉图的研究方法。理性,激情和是人们灵魂的三个部分,其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智慧,勇气和节制三种美德便能实现正义。

2、柏拉图正义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意义

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公平和正义,保持社会稳定的深层次基础是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开辟了可靠途径为了真正有效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现阶段我国实现正义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构建和谐社会,于此,我国应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去实现真正的社会正义,属于全人类的社会主义。为了早日实现共产主义,我们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

柏拉图的正义观对我国的指导意义:第一,借鉴“善”的理念。让人们自己学法知法懂法,努力宣传社会公正理论。第二,努力建立社会正义的制度。制定

公正的监督制度、惩罚制度和评估制度。

3、柏拉图正义理论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第一,法治和德治相统一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向法治社会迈进,要做到有法可依,也要做到依法行政和司法独立。法制建设进步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德治的作用,现实需要德治,德治能够调整法律所涉及不到的领域。

第二,发展社会中的政治稳定

改革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思维形势。在当代中国应该采取政治制度化和法制化这种最有效的措施。让公民参与到政治里面来,了解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针对结果做出相应的政治决策。在了解与被了解、制定与实施之中,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都能够得到重视,各阶层都能够和谐共处,在动态中实现我国政治的稳定,稳定社会秩序,和谐共处。

第三,效率和公平相统一

利益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体现,其导向和目的及动力皆为利益。首先,个人行为的基本出发点是追求个人利益。利益引导出个人各种的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其次,主导国家政治行为和过程的是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交集最大化。将效率和公平的很好甚至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只取其一。结果公平、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是公平内容的三个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公平的重要要求。当今中国,贫富差距相当大,富得越富,而穷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中国应该在几个方面努力改善,缩小贫富差距:第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始终要坚持按劳分配,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四、结语

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对人类的存世、发展和完善的探究得出的正义理论是一种对于人类的深度思考和表达。无数个个体生存在一起,利益的冲突实在是难以避免,但是如果人人支持正义的存在,并且能够努力地去寻求和谐相处的模式,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则不管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还是在未来的

探寻中都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我们应该始终坚持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中正面的作用,政府应该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工作,给百姓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稳定的国家。

第四篇:正义的幻象——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正义的辩论

——关于《理想国》第一卷中 “正义”的探讨

《理想国》第一卷由于结尾的“无答案性”,学界对于该卷是否真的毫无结论,意见不一。虽然,在柏拉图研究上颇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理想国》的第一卷与柏拉图早期的对话内容一样没有任何结论,因为卷一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只讨论了 “正义”像什么而非是什么,并且在卷一的结尾苏格拉底自己也承认并没有在最后的辩论中得出准确的结论。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第一卷是《理想国》全书的导论,它完美的服务于整部著作,只有当它从属于整部作品时也才更能体现它的理论价值。

在柏拉图《理想国》第一卷中,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此卷最终指向的是一个开放性结局或者说在窘境中并没有给出一个积极的出路。因此,人们经过一次次徒劳的探索最终找到解答的时候, 读者往往看到对话过程中不同寻常的意义,却会轻易的以为整个过程足徒劳无益的,甚至最多是个所涉宽泛的开场白,致使富含成果的哲学活动被忽略了。

在我看里,《理想国》的第一卷作为一篇特殊的苏格拉底式对话,将推理的方法和推理的目的相结合,它不仅推理自然顺畅,而且揭示的哲理深刻警人。《理想国》第一卷追问的是正义,在对话中,正义的问题是以一种辩证的方式提出并展开的。也就是苏格拉底在批判性地考察当时流行的诸种关于正义的“意见”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自己的理解,揭示了正义的内涵。也许,第一卷就是柏拉图因不满意苏格拉底偶然的诡辩而刻意进行加工的,但从中我们却可以更好地看到苏格拉底对话的思路在具体的探讨中如何展开。虽然苏格拉底自己在辩论中,也会因为无心的失误,偶然出现和智者相似的诡辩,但他的目的是严肃的。以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观为例:

一、色拉叙马霍斯辩论前的辩论基础:

《理想国》中的第一个正义观是由老人克法洛斯提出的,他认为“欠债还债就是正义”。但是,这种观点柏拉图并不赞同。首先,在文中苏格拉底引导克法洛斯说出钱财对于人来说的作用是什么,克法洛斯限定了一个条件: “通情达理的人”,钱财最大的好处在于“有了钱财他就用不着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然后,苏格拉底马上反驳认为,这种正义只是在特定情况下的正义,而不能被认为是普遍意义上的,比如,“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如果你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认为偿还所欠之物,有时候是正义的,但是有时候又不是正义的,这并不是对正义的一个合适定义。

《理想国》中的第二个正义观是由玻勒马霍斯提出的,他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这似乎看起来和大多数人的正义观很相符,但是柏拉图依然对其进行了反驳和批判。他借苏格拉底之口问道:“你所谓的朋友是指那些看上去好的人呢,还是指那些实际上真正好的人呢?你所谓的敌人是指那些看上去坏的人呢,还是指那些看上去不怪,其实是真的坏人呢?”这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真正辨别对方是敌是友,即使有一个这样的标准,我们也无法在我们的朋友中真正看清他的面目。因此,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遵循这样看似正确、却难以进行真正操作的正义观去行事。

二、色拉叙马霍斯的辩论

而就在这时,色拉叙马霍斯提出了自己的的正义观———“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实质上,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是来源于一定的社会生活基础的,在阶级社会中,政府是社会统治者,尤其是在邪恶的政府中他们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民众的生活中,而民众没有办法反抗。他们实现这种“利益”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暴力,即战争、残酷镇压等方式用 国家机器来对民众实施暴力,让民众不得不去服从统治者的利益,承认他们是正义的,尽管他们心中也许并不这样认为;另一种手段是通过文化、意识形态等方式,通过学校、教会等条件宣传他们的统治思想,让更多的民众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这种统治思想的同化,对其统治产生认同感,认为统治者是“正义的”,进而通过自己的行为帮助统治者实现他们的“利益”,尽管这些行为可能与自己的“利益”相悖。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定义虽然听起来是邪恶的,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但却是对残酷现实的一个真实反映,有一定的现实性。

柏拉图对这种正义观同样持批判态度。文中苏格拉底反问道:“当统治者向老百姓发号施令的时候,有时候也会犯错误,结果反倒违背了自己的利益。”这也就是说,当弱者去执行强者的命令时,反而会伤害强者的利益,这看起来与“强者的利益”是相悖的,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观出现了矛盾。另外,柏拉图认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树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所以“,强者”不会、不应该也不可能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去做损害百姓的事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由此,色拉叙马霍斯的这种正义观已经得到了批判。

另外,色拉叙马霍斯提出的另一个观点也颇为引人注意,他认为:“最不正义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不愿意为非作歹的人也就是最吃亏苦恼的人。”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正义的人不愿意为了任何利益而丧失自己的正义,而不正义的人却可以做那些被人们所不认同的事情从而获得钱财等方面的利益,所以,看起来正义的人总是吃亏的。色拉叙马霍斯总结道:“正义是强者的利益。”这一观点和我们日常的观点大相径庭,但看起来又是符合事实的,就连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善者被欺侮,恶者享自在等不正义的情况。因此,柏拉图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反驳。首先,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反驳了色拉叙马霍斯认为“不正义”是坚强有力的这一观点,因为色拉叙马霍斯竟然将“不正义归到道德和智慧一类了”。但是苏格拉底通过音乐家、医生等类比向他证明了“正义的人又聪明又好,不正义的人又笨又坏”,因为正义是智慧的、聪明的。第二,由于不正义“首先使他本人自我矛盾自相冲突,拿不出主见,不能行动;其次使他和自己为敌,并和正义者为敌”。

正义是心灵的德行,而心灵是掌管我们日常行为的机构。好的心灵能够导致好的行为,养成好的德行,进而获得好的生活,并且能够生活得幸福、快乐。所以,不正义者不可能比正义者更加快乐,“不正义绝对不会比正义更有利了”。由此,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观已经被柏拉图彻底地反驳了。

苏格拉底的辩驳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发问、色拉叙马霍斯一一应答完成的。在一步步的诘问中,言论走向了色拉叙马霍斯的反面。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辩证法本身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因为色拉叙马霍斯所谓算计的善仍然看重的是正义与不正义的实际效用,只要有利于人们获得名利,那么一切都可以归到善的一面。所以贪图名利之人必然想胜过一切,占有更多,这种欲望使他们完全不承认他人的权益。可见,理性的算计深入地侵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原本的正义规则被推翻、践踏。如上所说,一个真正的音乐家应该只关注音乐本身,不应该出于名利之心想要胜过其他的音乐家。这与苏格拉底的知识伦理完全相恃。所以有布鲁姆评价色拉叙马霍斯,说他是习俗的和狭溢的(conventional and petty)。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苏格拉底以问答求知识的辩证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问题,例如经验科学的问题。辩证的方法有助于增进逻辑的一贯性,只要所争论的是逻辑的事情,这种方法就是有用的;倘若用于争论事实的事情,这种方法就似乎行不通了。苏格拉底意在通过辩证法揭示从经验来的理性在追寻美德知识时的无力,又恰恰借助这种辩证法反思道德问题的超越性。《理想国》第一卷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探讨正义问题,它将正义置于效用和利益的对面,即将超越的美德知识与经验性的规范知识相并列进行考察,这样就很难得到关于正义美德的知识定义。

施莱尔马赫在他的《理想国》序言中发表的意见时说:“青春的斐然文采只在此篇开头放射出詢烂的光芒,之后却永远熄灭了。”作者由此明确地承认这一类绚丽并讨人喜欢的东西在哲学领域只在准备性的、鞭策激发性的探究中有其作用,而不能深入开掘,达到令人满意的结论,若想要对哲学研究的结果进行彻底连贯的阐述,这样的文采对全面把握哲理不但益处不大,而且反倒有反作用。”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够忽视这篇对话的成果,既然卷一有着柏拉图早期对话的特质,不妨借助这一特质来理解苏格拉底方法一二,而这也是本文的目的之一。而且柏拉图中后期对话录已经是建构性的。《理想国》第一卷与后九卷的关系恰恰体现了窘境对话录与其他对话录的关系,也说明了真正的辩证家、哲学家完全有能力以更高层次的论证走出窘境。退一步而言,第一卷相应于后九卷的建构性对话,虽然不论从风格还是内容上具有着早期对话录的特征,但它却正是对后九卷所建构内容的一个提纲挈领,所以即便此卷是其早期的一篇独立的对话录,当它成书于《理想国》并位列首卷,那么从整体而言,它的价值就在于不论该卷是独立成篇还是从属于《理想国》整部著作,它的哲学成果不可抹杀。所以,无论是对于想要深刻研究柏拉闻《理想国》的人,或是对于想要了解苏格拉底对话的人,都应该细细品读卷一,不仅仅从对话的形式上,要从对话的内容上去分析和领悟其中的辩论艺术和哲学内涵。

第五篇: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正义观之比较

正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历程中始终探索着的主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越接近历史脉络的源头,我们对人类正义感的探究可能才会更加深刻。所以当我们回归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去重新体味两大先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光芒中关于正义的认知,或许会有更多可供借鉴的感悟和启示。

对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仅是粗略阅读一番,并无深究,而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曾在老师的推荐下较为详细地进行了翻阅,再结合后人对其二人思想的概括总结,大致能够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作简单的比较,并从专业课的角度简略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因此两人在正义问题上的认知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关联性。比如强调正义的“和谐有序”,并且二人都对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进行了区分和论证,并都注重理性的作用等等。但就从二人思想的价值体系高度来看,两个人在待正义的分歧还是非常明显的。

一、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个人正义观

对于柏拉图,其信奉理念论,因而其思想的架构体系是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对于正义的认知也是如此。在个人正义上,他认为,一个人的灵魂包含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要素。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使理性居于主导地位,统率激情,控制欲望,这也是个人灵魂的最佳状态。在他看来,灵魂包含有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它们又分别与智慧、勇敢、节制三种德性相对应。

柏拉图对于灵魂要素的分类有其合理性。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况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偏向,时而愤怒而难以自已,时而勇敢和满怀激情,有时人们也会极其冷静和理智。柏拉图认为理智决定着人的品德与智慧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也是对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继承与发展。并且他同样强调公民个人的正义就是合理地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激情和欲望,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

亚里士多德对正义进行了扩展性的论证,他认为人所具有的理智思考力,即按照理性的原则行动所具有的理性生活,既是功能善的表现,也是目的善的表现。人的生活离不开理性指导,所以一个有正义德行的人,就是主动的行使自己的理性能力,对激情和欲望给予合理的节制所求得的灵魂善。

理性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人类一旦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无异于丧失了合理存在的基础。面对古希腊城邦的衰败之势,亚里士多德提倡每个人都应具备独立思索的能力,节制激情和欲望,发挥人类本身善的功能,这也就是个体的正义。因此亚里士多德是提倡教育,只有教育才能够发挥人的潜质,使得人类理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应该说,相较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个体正义观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更加清晰和务实。

个人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还在于通过承认人类性格情感因素的多重性来认可人的可塑性。我们每个人能够合理安排理性与感性的搭配,道德和法律都能通过这种特质深刻地影响人的灵魂,调整人的行为。

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正义观

基于考察的方式和研究的角度差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城邦问题上的态度更是迥异。柏拉图沿袭并且发展了和谐秩序的正义思想,认为一个国家的正义就在于等级统属关系的确立,社会成员的恪尽职守。城邦统治者应具有知识,负责统治城邦;城邦的护卫者是统治者的辅助者,他们专门从事战争,保卫城邦的人;各种工匠从事自己的手艺工作,农夫种地,商人贸易。当社会各个成员都能够做到等级分明、职责清晰、分工有序,这个社会就处于一种和谐关系之中。

柏拉图这样的制度设计并非基于某一特定阶层的利益,而是从社会整体最优化的角度考虑的,每个阶层都不能够单独实现其自身发展,需要彼此的配合协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阶层是平等的,然而这三个阶层又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生产者和卫士要服从于统治者。这一观点的基本方向是很有启发性的,阐发了社会人分工配合才能构建出和谐有序高效的社会模式。

应该说柏拉图的这一观点是基于长期的实践观察与思考。不同的人在城邦中有着不同的性格表现形式,不同的技术与能力,对理性、激情和欲望的侧重有所不同,柏拉图据此对不同人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但柏拉图将城邦的希望过多地赋予了统治者,即“哲学王”仍是有待探讨之处。

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产生的一种美德。至于美德则是指人能够摆脱欲望的能力,即使一个人本身好,又使他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的那种性格状况。这也就是说,美德是不受欲望影响的理性。

柏拉图主张“贤政正义”,所以他的国家理论充满理想性,带有明显的人治色彩,而亚里士多德秉持“公益正义”,他的正义论则更多的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把法定义为“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灵和理智的体现”,在他看来,法律是理性的体现,代表着正义,为世人所公认的公正无偏私的权衡。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以“城邦整个利益以及全体公民的共同善业为依据”。而由正义派生出来的法律,是可以裁断人间的是非曲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就是正义的体现,服从法律就是服从正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是“只存在于那些相互关系受制于法律的人群之中,法律存在于有着不平等可能性的人群之中,因为司法意味着对正义和不正义的区分。”他对正义作了著名的分类,在他看来,正义有两种:即“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

所谓“分配正义”即指每个人根据他的品德能力应当享有相应比值的份额。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人由于禀赋和能力的差异,在分配方面具有一定的不均等性,因而根据相应的份额,决定其分配。所谓的“矫正正义”也就是指对既定破坏正义状态的修复。比如对偷盗、抢劫者的惩罚。因而,可以说,分配正义是本原的正义,矫正正义是对分配正义的救济。而这样一种正义体系无疑是与现代法治领域的立法正义、司法正义相吻合的。

三、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正义观的认知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今天得到了印证。因为一旦将正义定义为理性,则其必然要抛却过多情感的干扰,以法律的标尺对公正与否加以衡量。而柏拉图之所以寄希望于哲学王的统治,首先在于他对人性的过高推崇。理智可以培养并且达到较高的水准,但是人皆有七情六欲,终究无法避免人复杂感性是非的影响。即使人的理性占有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但是人的预见性是有限的,人所获取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能力无法驾驭一个国家完美无瑕的运作。因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柏拉图晚年对其相应思想的一个修正,以至于对“哲学王”这一政治架构模式无比失望。但不可否认,柏拉图的观点对于一个统治者的要求时至今日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亚里士多德看到了人的这种局限性,因此强调法治对于社会的制约力,对于城邦整体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思想更具理智和务实。纵观两人的正义体系,都贯穿了两个字,那就是理性,这不同于我们中国人,时常将正义理念与感性的道德相挂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这种理性基于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时代环境,但无疑对西方文化和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今天的社会,所谓的社会正义亦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我们看到法律是理性通过民主化形式所形成的结晶,是衡量事物标尺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力保障。但光靠法律并不能解决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原因很简单,法律不调整人的主观思想,并且法律的执行决定于人们的尊重。因而我们的社会发展必须辅之与特定的理性道德。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作用将愈发明显,理性也将越来越凸显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就因为其有造就理智与智慧、品德的可塑性,这种塑造无疑决定了一个人真正的内在品格,是自律的完美体现。先哲对人性与社会正义问题的拷问亦将推动着我们的社会不断地探索前行。

下载追求理性和正义: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追求理性和正义: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柏拉图“哲学王”思想述评

    柏拉图“哲学王”思想述评 刘伟 哲学王的思想是《理想国》(以下简称《理》)这本书的核心,也是柏拉图(以下简称柏)写作本书的意图之所在。本文意欲简要地说明这一思想的内容、......

    正义和理想的追求

    正义和理想的追求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

    追求正义(罗尔斯)(大全5篇)

    追求正义4000字!!!!!------结合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 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

    论柏拉图的正义理念——《理想国》读后感

    论柏拉图的正义理念 ——《理想国》读后感 【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知识界的必读之书。他的哲学核心是其理念论,而他的政治观念的核心则是他的正义观。本文对《理......

    柏拉图的正义观——读《理想国》有感

    柏拉图的正义观 ——读《理想国》有感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

    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正义(定稿)

    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正义 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正义 作者 李光恩 摘要:柏拉图的正义论是一套体系,要详细论述他所谈到的正义,需涉及许多方面和问题。但也不妨尝试......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5篇范文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1摘要:柏拉图关于正义的讨论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绝非是与后人开的一本正经而严肃的玩笑!关键词:正义《理想国》柏拉......

    浅析柏拉图哲学与美学[精选多篇]

    在柏拉图的哲学及美学理论中存在着三个世界,依次为理式世界、感性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柏拉图认为,这三个世界是各自存在的而且是不变的,为一切存在的的公式。现实的感性世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