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能的调查-环境教学课题

时间:2019-05-13 17:0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核能的调查-环境教学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核能的调查-环境教学课题》。

第一篇:关于核能的调查-环境教学课题

关于核能的调查课题: 核能 年级: 初中三年级 目的: 收集和分析数据,调查人们对核问题的了解状况 工具: 调查表,笔 步骤: 1.收集数据(这一部分由学生分别做)(1)老师发给每个同学数张调查表(见学生页)。(2)学生请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填写调查表。2.分析数据(这一部分由大家集体做)(1)收集所有的数据。(2)统计回答“是”和“否”的总数。(3)计算回答“是”和“否”的百分比。3.讨论问题: ● 所调查的人们看起来是否了解核能? ●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目前有哪几座大型核电站,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 查阅资料,了解核能与其他能源相比有哪些优点。● 我们是否应该修建更多的核电站?

第二篇:家庭用水调查-环境教学课题

活动名称: 家庭用水调查目的: 让学生知道节水可从身边做起,培养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准备:为每一个学生制作一张调查表(表1)。教师可以在讲授“水资源”时,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这一活动。调查表中的有些问题要和家人一起完成。步骤: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家庭用水调查表,让学生独立完成表中的问题。课堂中不能回答的题目,让学生把调查表带回家,在家里与父母一起完成。把调查表的结果带回课堂进行讨论。教师把计分表(表2)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知道调查表中各项所得分数。并要求学生将得分情况告诉父母 师生自由讨论,交流各种有效、可行的节水办法。间隔一段时间后在让学生完成同一调查表,了解学生家庭节水的改进情况。表1 家庭用水调查表题目你和你的家人有没有分数1,刷牙时有没有关上水龙头? 2,有没有上厕所之前冲水的习惯? 3,在沐浴中涂肥皂时有没有让水开着? 4,洗碗筷时有没有把水龙头关掉? 5,淘米洗菜用过的水,有没有用在别的地方(浇花、冲厕所等)? 6,你家水龙头有没有漏水? 7,有没有使用过量清洁剂? 8,经常用水解冻冷冻食物? 9,有没有把衣服储满洗衣机才清洗? 10,上月份你家缴付的水费是多少?表2 计分表题目 有 没有1 1 02 0 13 0 14 1 05 1 06 0 17 0 18 0 19 1 0

第三篇:核能教学反思

核能教学反思

从课堂的反映可以看出,部分同学的知识面还是很宽的,他们对原子弹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有些同学甚至可以说出扔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的名称,他们说来津津有味,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在此基础上我适时提出,原子弹为何有那么大的威力呢?促使学生想去了解这样的问题,再引导他们看书,从原子核的结构到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从而搞清获得核能的途径、核能的利用及防护。从本课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这为教学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篇二:核能教学反思

核能教学反思

篇一:核能>教学反思

关于新能源中核能的教学,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效果然不同。

第一种方式:按照常规方法,看书加讲解结合灯片,整堂课就原子核的结构,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利用核能的优缺点等知识点做了详尽的讲解,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第二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灯片展示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再阅读课本,说出原子核的结构,了解相关知识。

这样的两堂课令我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原子弹的研制及爆炸”的效果灯片,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从课堂的反映可以看出,部分同学的知识面还是很宽的,他们对原子弹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有些同学甚至可以说出扔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的名称,他们说来津津有味,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在此基础上我适时提出,原子弹为何有那么大的威力呢?促使学生想去了解这样的问题,再引导他们看书,从原子核的结构到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从而搞清获得核能的途径、核能的利用及防护。

从本课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这为教学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

篇二:核能教学反思 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

传统教学大、多是老师讲学和挂图相结合,但是一些现象使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说核能的释放就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完成。

我在课上讲裂变和聚变时,先是运用flash动画形象生动地演示《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另外我还搜集了大量关于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录像,例如《原子弹在试验场的爆炸》、《轰炸广岛》核《氢弹空投》,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威力,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如果像传统教学法那样纯粹地讲述反应,学生一是费解,二是提不起兴趣。而动画课件和录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在课堂的实践

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尽管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核能威力巨大,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二战过后,整个中国满目疮痍,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高。但1964年戈壁滩上的原子弹爆炸以后,世人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了。在我给学生放映完《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后,议论纷纷,大受鼓舞!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利用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

建议学生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寻找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核能”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课后把只要精力放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鼓励他们把课外时间运用到学习上可以使他们的课外时间更加有意义。5.充分搞好“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把新课自习设计成学生作业,让学生们小组互动合作完成。这比单纯老师讲解新课内容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相互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了,而思考过的东西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另外,我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设计了一个自由问答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大胆地把自己想了解的关于“核能”的问题提了出来。我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放到全班,让知道答案的学生去解答,整节课就在这样的热烈讨论中结束了,不少学生仍然意犹未尽。

由于学生的积极配合,我的整节课上得比较顺畅。学生在互动式的自主探究学习中,了解到了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同时,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令我感觉到不足的是,我给听课者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对学生还不够亲切。这会在和学生交流上产生一些影响,使学生在提问的时候不够放开。今后我将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使自己在学生中更有亲和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篇三:核能教学反思

人们现在还不能像控制裂变那样有效地、随心所欲地控制聚变反应,和平利用聚变

释放的核能,但是由于核聚变可以释放比裂变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变那样会产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铀丰富得多,因此控制聚变反应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课题。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研究聚变的人工控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落后,自己研制的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于1984年顺利启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至今仍在继续工作中。同学们将来也许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聚变释放核能的有功人员,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篇三:核能教学反思

核能教学反思

学生们通过阅读一些有关的材料,体会到了核能的重要性。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后,我开始新课的教学。整节课学生都是在极其感兴趣的情况下听课的。得到如此较好的效果,我回顾我的课堂得到如下一些感悟。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

传统教学大、多是老师讲学和挂图相结合,但是一些现象使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说核能的释放就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完成。

我在课上讲裂变和聚变时,先是运用动画形象生动地演示《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另外我还搜集了大量关于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录像,例如《原子弹在试验场的爆炸》、《轰炸广岛》核《氢弹空投》,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威力,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如果像传统教学法那样纯粹地讲述反应,学生一是费解,二是提不起兴趣。而动画课件和录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在课堂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尽管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核能威力巨大,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二战过后,整个中国满目疮痍,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高。但1964年戈壁滩上的原子弹爆炸以后,世人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了。在我给学生放映完《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后,议论纷纷,大受鼓舞!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利用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

建议学生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寻找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核能”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课后把只要精力放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鼓励他们把课外时间运用到学习上可以使他们的课外时间更加有意义。5.充分搞好“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把新课自习设计成学生作业,让学生们小组互动合作完成。这比单纯老师讲解新课内容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相互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了,而思考过的东西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核能教学反思二:

关于新能源中核能的教学,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效果然不同。第一种方式:按照常规方法,看书加讲解结合灯片,整堂课就原子核的结构,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利用核能的优缺点等知识点做了详尽的讲解,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第二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灯片展示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再阅读课本,说出原子核的结构,了解相关知识。

这样的两堂课令我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原子弹的研制及爆炸”的效果灯片,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从课堂的反映可以看出,部分同学的知识面还是很宽的,他们对原子弹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有些同学甚至可以说出扔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的名称,他们说来津津有味,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在此基础上我适时提出,原子弹为何有那么大的威力呢?促使学生想去了解这样的问题,再引导他们看书,从原子核的结构到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从而搞清获得核能的途径、核能的利用及防护。

从本课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这为教学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

核能教学反思三:

信是爱因斯坦写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的目的是让罗斯福重视核能这种能源。学生们通过阅读信件,体会到了核能的重要性。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后,我开始新课的教学。整节课学生都是在极其感兴趣的情况下听课的。得到如此较好的效果,我回顾我的课堂得到如下一些感悟。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

传统教学大、多是老师讲学和挂图相结合,但是一些现象使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说核能的释放就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完成。

我在课上讲裂变和聚变时,先是运用flash动画形象生动地演示《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另外我还搜集了大量关于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录像,例如《原子弹在试验场的爆炸》、《轰炸广岛》核《氢弹空投》,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威力,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如果像传统教学法那样纯粹地讲述反应,学生一是费解,二是提不起兴趣。而动画课件和录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在课堂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尽管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核能威力巨大,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二战过后,整个中国满目疮痍,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高。但1964年戈壁滩上的原子弹爆炸以后,世人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了。在我给学生放映完《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后,议论纷纷,大受鼓舞!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利用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

建议学生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寻找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核能”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课后把只要精力放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鼓励他们把课外时间运用到学习上可以使他们的课外时间更加有意义。5.充分搞好“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把新课自习设计成学生作业,让学生们小组互动合作完成。这比单纯老师讲解新课内容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相互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了,而思考过的东西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另外,我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设计了一个自由问答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大胆地把自己想了解的关于“核能”的问题提了出来。我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放到全班,让知道答案的学生去解答,整节课就在这样的热烈讨论中结束了,不少学生仍然意犹未尽。

由于学生的积极配合,我的整节课上得比较顺畅。学生在互动式的自主探究学习中,了解到了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同时,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令我感觉到不足的是,我给听课者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对学生还不够亲切。这会在和学生交流上产生一些影响,使学生在提问的时候不够放开。今后我将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使自己在学生中更有亲和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核能是英雄还是枭雄

——对福岛核电泄漏的反思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陈浩

2014302540001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多,化石燃料也越来越少,我们需要开发利用环保可再生的新型能源,而核能进入了时代的主流,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风险和弊端,因此,我们需从最基本的问题出发,对核能进行深入的了解,高瞻远瞩,找出合理发展核能的方向,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核能开发安全前景 key words: nuclear energy,development,safety,prospects 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福岛发生里氏9.0级地震,从而引发当地的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短短几天之内,就有上百人受到辐射,数以万计的人接受核辐射检测,造成中、日、韩等多个国家的恐慌,各个国家对进口产品以及海关一度进入一级警戒状态,纵观核电站的发展史,出现的较大核事故不在少数,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是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日本此次事故相对比较小,但是所带来的危害仍然使日本民众不安,日本政府仍继续着核辐射后的核电站维修及善后的污染物的处理。这几起核事故的巨大灾难引发的后果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合理、安全地利用核能。

核能最大的用途就是生产电力,当今世界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能源短缺,石油、天然气与煤炭不仅仅是不可再生能源,而且是巨大的污染源,有机燃料燃烧后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还导致酸雨和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煤和石油都是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宝贵原料,能以它们制造出多种产品,作为原料,它们要比仅作为燃料的价值高得多。因此,石油等这些能源需节约使用。

据数据显示,一吨金属铀裂变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70万吨标

准煤。地球上已探明的核裂变燃料,即铀矿和钍矿资源,按其所含能量计算,相当于有机燃料的20倍,只要及早开发利用,即有能力替代和后继有机燃料。地球上还存在大量的聚变核燃料氘,能通过聚变反应产生核能。1吨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00万吨标准煤。自然界每吨海水或河水中均含有3克氘,所以,有朝一日聚变反应堆成功后,那将是人类核能发电史上一次重大飞跃。

在发电方面,对比与水利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的危害就比较小了。核电站严格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安全规范和卫生规范设计,对放射性三废,按照尽力回收储存,不往环境排放的原则,进行严格的回收处理。往环境排放的只是处理回收后残余的一点尾水尾气,数量甚微。从放射性排放角度看,核电也比火电小。电厂每度电的成本是由建造折旧费、燃料费和运行费这三部分组成。主要是建造折旧费和燃料费,核电厂由于特别考究安全和质量,建造费高于火电厂。但核电的经济性优于火电。

这是核能的天然优势,但是同时核能也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或者说是无法忽视的缺点,一旦这些缺点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核能还不能算是一个得以信赖的能源。

核能发电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最让人恐惧的是核辐射污染,核废料处理需要严谨,使用过的核燃料虽然体积小,但其具有强烈的放射性,一旦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对环境生命产生致命的影响,而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消除,只能依靠放射性元素自身的衰变而减少,核废料放出的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电

离和激发作用,会对生物体产生辐射损伤。从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看,是核电设计、建设、设备供应、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等等相关过程的管理是确保核电安全的第一要素,而确保管理上的万无一失,比在技术上的解决要困难得多,风险要大得多,这必须引起管理者、建设者、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风险和弊端。例如,石油钻探过程中可能出现油井爆炸和原油泄漏;煤炭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矿难;利用太阳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开发风能除占用土地之外,也产生噪音。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公众最大的担忧在于,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而日本核泄漏事件是人类的又一次大灾难,但目前为止核污染的范围仅仅控制在福岛附近海域,并未对其他地区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从整体上看,核能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发展核能对世界是有利的,既能节约能源,又能控制污染,在日后,核能的发展与使用需更加小心、谨慎,核能终究为一个长期的庞大工程,必须高瞻远瞩,全面考虑,保障核电站是绝对稳固的,前进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参考文献:

1.马栩泉,核能开发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1-01 2.陈国云,范杜平,核能发电的特点及前景预测,电力科技与环保,2011-05 3.臧亚琴,柯惟力,全球的核能发电现状,硅谷,2009年 4.王乃仙,核能发电安全吗,光明日报,2004年 5.曹天元,人类的终极能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冯晓,核能与技术经济,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 7.世界能源资源发展现状,能源百科,2014-09-24 8.世界核能发电的现状与展望,环球能源,2008-11-11篇五:核能教案

核能教案

教案背景:在学校电脑室上课,每学生一台电脑(配有宽带)。

教学课题:核能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二节。介绍能源家族中的新型能源——核能。主要内容有原子核、核能、裂变、聚变,以及核能的优点与可能带来的问题。重点内容是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难点是裂变、聚变的概念。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核能是21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⑶通过利用网络来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⑷通过用网络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不多,比较直观。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半节课便可以完成。教材中有关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等概念学生头脑里一片空白。为了充分利用好一节课时间,很有必要在电脑室(配有宽带)开展教学。第一、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进行整合。第二、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第三、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利用“我国主要能源产区分布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能源主要产区。2.引导:煤、石油、天然气的产量是极为有限的,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新能源吗? 3.通过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恐惧引入课题:“核能”。

二、进行新课 1.原子、原子核

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宇宙→()→()→()→)(带正电))(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2.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3.裂变

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1 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铀核裂变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

子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慢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便于和平利用了.能够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各投放一

③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请同学们在百度视频中搜索观看“广岛原爆纪录片”。中国人民热爱

和平,但为了抵制核大国的威胁,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4.聚变

科学家们发现,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聚变.例如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结合时,就释放出核能.氢弹就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为巨大的核武器.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我国科学家用不到三年的时间研制,于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氢弹的威力大于原子弹。请同学们在百度视频搜索中输入“氢弹爆炸视频”进行搜索,打开“中国氢弹爆炸视频”⑤。

核能的优点与可能带来的问题。

请同学们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核能的优点”,然后小组讨论,总结出核能的优点。请同学们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总结出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

如何实现聚变,如何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科学家正在积极地探索着.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愿同学们今后对此做出贡献. 5.反馈;练习:

1.原子是有()和()组成的,原子核带()电,电子带()电。2.核裂变是有()在()下()3.可控的链式反应的应用是()其核心设备是()不可控的链式反应制成的武器是()

4.核聚变的发生是()和()在()下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

三、板书设计

核能

1、原子和原子核

2、核能

3、裂变:中子轰击质量较大原子核

可控链式反应——核电站

不可控链式反应——原子弹

4、聚变:质量较小原子核在高温下结合不可控链式反应:氢弹和太阳能

四、教学反思

《核能》是一篇科普性很强的章节,引导进行了互联网的搜索,基本上掌握了利用网络来进行物理学习的方法,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热点福岛核电站核泄漏问题相联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第四篇:《核能》教学设计

《核能》教学设计

石羔中学 彭棠妍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搜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增强学生热爱和平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裂变和聚变的概念。2.难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引入展示:21世纪我国和世界(煤)能源消耗的曲线图。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现代人类文明所需的主要能源。由于其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不断开采逐渐枯竭,所以总有使用殆尽的一天。俗称“能源危机”。

师:大家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能源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挽救能源危机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师:有的同学说要不断开发新能源,有的同学说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太阳能„„同学们的意见都很有道理,都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好方法。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核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望在将来彻底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新能源──核能。

二、进行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并完成课前预习内容。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组成。

2、原子核由带正电的 和不带电的 组成。

二、核能

1、定义: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 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 时释放出的能量。

2、裂变

(1)定义: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 变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链式反应:铀核分裂时释放出,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释放出大量核能。

3、聚变

(1)定义: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 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2)应用:氢弹

(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答案,教师补充)

2、深入分析

(一)原子、原子核(学生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图片补充讲解一下原子的结构:

如果把原子比作大广场,原子核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广场中央,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和能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核能

(教师讲授)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1.裂变

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就是核裂变。怎样才能使裂变继续下去呢?

想想议议:展示: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回答)

一根火柴点燃两根,两根点燃四根,如此像锁链一样持续下去。这就像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它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播放链式反应动画,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链式反应。1.聚变

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在超高温和超高压的条件下,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核能的过程就是核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形成氦核和一个中子,能释放大量核能。这一过程就是聚变。太阳内部发生的就是这种热核反应。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为裂变的四倍以上。

(三)核能的利用

谁能说一说,现在人类对核能的利用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对了,一是利用核能发电,一是应用到军事领域。这就是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核反应堆。

为便于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而又平稳地释放出来.为此,人们制成了一种专门装置——核反应堆.它是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核反应堆能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

教师展示小知识:

1942年人类利用核反应堆第一次实现了可控制的铀核裂变。当时的核反应堆的功率非常小,大约要260座这样的反应堆才能点亮一只40W的灯泡。然而,这是人类利用核能的关键一步。

今天,一座核反应堆的功率可达百万千瓦,全世界已经建成了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在不可再生能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以百万千瓦的电站为例,一年消耗煤300多万吨,每天要有一列40节车厢的火车为它拉煤。而用核原料,一年只需消耗30吨,一辆重型卡车即可拉走,一次换料,可以连续运行一年。

教师展示图片: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 核电站就是利用核反应堆所产生的热能来发电或发电兼供热的动力设施。

教师展示图片:核电站内部结构 为了安全地利用核能,核电站常利用循环水流把反应堆中的内能引导出来.但由于从反应堆中出来的水和蒸汽是有放射性的,不能直接用来推动机器,因而要把它跟产生蒸汽并推动汽轮机的水分隔开来,形成两个回路(如图所示).第一同路用不锈钢管子做成,管子通过反应堆中心,用泵使水在管子里循环流动,把核反应放出的能量带出;第二网路包在第一回路的外面,吸取第一回路的热量,使得第二回路里的水转化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进入冷凝器,液化成水。最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核废料处理

阅读教材:了解当前处理核废料的常用办法;

了解我国和世界上核能利用的最新进展;

通过可控制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因为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聚变的氘核,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而且反应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

中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位居世界先进行列,50年后,有望实现商业运营。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为中国的核电事业贡献力量。

如果核反应不加控制,大量的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或聚变,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原子弹、氢弹爆炸时,发生的核反应,就是不加控制的。原子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就是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核能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外扩散时形成的,其上升的高度可达几百米,其破坏力和杀伤力都是十分巨大的。氢弹爆炸威力是原子弹的几百倍到上千倍。

在人类实现可控核裂变大约三年后,即1945年,利用不加控制的核裂变制造的毁灭性武器——原子弹爆炸了。

核武器的威力带给人类的代价是惨痛。1945年,美国投入日本广岛市区的“小男孩”原子弹,造成80%的建筑物化为灰烬,6万多人丧生,7万多人受伤,伤亡总数占全市人口的53%。而当时的小男孩的威力仅14000吨梯恩梯当量,现代原子弹的威力可达1000万吨梯恩梯当量,甚至更高。如果人类发动核战争,就会毁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大家说,我们国家应不应该发展核武器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

核武器越是为美帝国主义及其合伙者所垄断,核战争的危险就越大,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发动核战争的威胁。

同学们在课下可以继续讨论这些问题。

三、当堂练习

1.从核能到电能,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正确的途径是()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内能→电能 D、核能→电能

2.2014年8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站总体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聚变反应来释放核能 B、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核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主要是氢的同位素

3.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原子核,因此利用任何物质都能获得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

D、原子核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和聚变

4.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物理学家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 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

阅读“STS”中的“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第五篇:水污染监测-环境教学课题

水污染监测1.教学目的: ①让学生亲自测量水的理化性质,了解当地水污染情况。②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2.教学用具:温度计、pH试纸、量筒、量杯等。3.教学条件场所:室外; 时间:1课时。4.教学方法:演示、启发、讨论等。5.教学过程 1.水的一般理化性质,包括水温、pH值、电导率、浊度、色度、气味等。由此可以观察水中所含物质的种类、状态、数量所表明的总体性质。2.水中无机物的监测,包括溶解氧、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氮的化合物、总碱(OH-、CO32-、HCO3-)、硬度(Ca2+、Mg2+)、钠离子以及金属离子等的含量。3.水中有机物的检测,包括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及其它有机物等的含量。注:水质污染的监测活动一般应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进行,如能与当地保护部门和青少年科技活动结合起来,则能取得较好效果。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

下载关于核能的调查-环境教学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核能的调查-环境教学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空气-环境教学课题

    空气课题: 空气 年级: 初中三年级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4. 初步......

    牵线搭桥-环境教学课题

    牵线搭桥课题: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年级: 初中二年级 时间: 5分钟 目的: 在讲解完“环境问题”这一题目后使用,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 准备: 为每个学生复印......

    绿色检查——学校环境情况调查--环境教学课题(共五篇)

    绿色检查——学校环境情况调查课题: 保护环境 年级: 五六年级 目的: 1.知道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2.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调查与研究—了解珍稀动物-环境教学课题[推荐五篇]

    调查与研究—了解珍稀动物课题: 保护珍稀动物 年级: 三年级目的: 教育学生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人类的财富,要爱护它们。 时间: 一学时 准备: 1. 请学生预习课文。2.......

    《核能史话》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高二( 2)(7)(14)两班物理课教学。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

    丝绸交易会-环境教学课题

    丝绸交易会目的: 1.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逐渐转移的过程。2.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注意环境状况的改变对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层次的影响。 准备: 教师......

    酸雨游戏-环境教学课题

    酸雨游戏 目的:进行了解酸雨发生原理的游戏,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酸雨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获取有关知识,加深对酸雨的认识。 活动方法:酸雨是指像柠檬、果汁和醋那样的酸......

    绿色能源-环境教学课题

    绿色能源课题: 太阳 年级: 小学四年级目的: 1. 指导学生了解太阳的一般情况。2. 认识太阳能的利用对解决能源危机的意义。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准备: 把红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