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3课《死海不死》同步训练(鲁教版七年级上)

时间:2019-05-13 18:4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第23课《死海不死》同步训练(鲁教版七年级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第23课《死海不死》同步训练(鲁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篇:语文:第23课《死海不死》同步训练(鲁教版七年级上)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第23课《死海不死》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含义。

①安然无恙()A.事,B出事C病D危险

②漂砾()A瓦片 B碎石 C.石头 D.花岗岩 .

③臭名昭著()A.特殊 B十分 C.耀眼 D,显著 .

④肆虐()A虐待 B侵犯 C.残暴 O.侵占 .

⑤不毛之地()A.草木已毛发 C.皮毛区粗糙 .

(2)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肆虐(ying2)轻盈(yiny2)点缀(zhui4)月晕(yun4)

B葱笼(long2)粼波(lin2)丘墟(xu1)侵袭(qin1)

c.干涸(he2)弥漫(ni2)游弋(yi4)趋势(qu1)

D痉挛(jing1 luan2)黏膜(nian1)麻痹(bi4))

(3)找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

A开垦 威胁 绫纱 屡次

8家眷 沉淀 衰竭 铁锹

C.汲水 蹬口 覆盖 岩隙

D.充沛 青苔 塌陷(4)AB成果 结果 后果

C 勾结D谨慎 慎重 拘谨

(5)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______ A狄社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俺不死,大惊失色,只好将他们全部释放。

B狄杜大惊失色,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因为他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

C.奴隶们屡俺不死,狄社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大惊失色,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D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二、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1)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_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2)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

(3)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10米。()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死海不死》第6自然段。

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①,东西宽5至16146米③,最深的地凸方大约有400米④。死海的源头[[主要]]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句,主要说明了。

(2是句_________和_________句,运用约数的是_________句和_________句。

(3)①是_________;②是_________;③是_________。

(4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东西宽 5至 16

”“主要”删去后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

除了直接的气象原因外,还应看到沿江严重的人口超载。目前 长江流域人口量已大大超过亚马逊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而那三条河的径流总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面积超过长江的7倍。过多的人口势必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远远大于生长量,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据资料记载,1957年长江流域 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0.2%;1986年,森林覆盖率 a____10%,水 土流失面积却上升到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1%。目前的长江已经变成了第二条黄河,甚至后来者 居上了。正是流域生态的破坏b_____了水患,去年长江洪峰流量虽大,但并非最大。以宜昌水文站记录资料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为56400立方米

虽不是最大,但却连续创下新的水位历史记录。这一现象只能用上游森林面积的d_____减少这一原因来解释。据水利专家调查、研究与测算,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②比植被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人与湖争地,导致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少,湖群消失。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一湖群_________。据统计记载: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若干年来,因国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洞庭湖的面积下降到1984年的2145平方公里,历史上的九百里洞庭湖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gui4)然而,都阳湖同样是(e4)运难逃,40年中湖水面积缩小了 1/5以上。

③洞庭湖、都阳湖与江汉湖群,5O年代以来丧失淡水贮量350正建的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严重的水土流失,中小水库淤积减少库容1/4~1/6'悬河'。每到洪期,洪水全靠大堤(xie2)

④可见,人口问题,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在灾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必须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不可重走人口失控--生态破坏--灾难加剧的老路子。

(1

gui4()e4()运难逃

(2)在第①段中a。

A.加剧 急剧仅有 加剧 至少 急剧

C急剧 D.至少 加剧 急剧 仅有

(3

(4

(I)调节洪峰(II)与长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III)容纳百川

A.(I)(II)(III)B(II)(III)(I)

C(III)(I)(II)D.(1)(III)(II)

(5)为什么说人与湖争地是造成长江水患的原因之一?

(6)列举本文所使用的三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中意思的一项是()

A.长江流域的人口比亚马逊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还多出许

B1986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20.8%。

C.去年长江宜昌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是宜昌水位比历史上的最高水位还要高。

D.洞庭湖的面积,1984年比19世纪初减少了3855多平方公里。

(二)、昆明为什么会四季如春呢?(这是由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的。昆明处在北纬30°以南的地区,终年接受太阳光热较多,而且均匀。夏季受西南风和东南风的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多,日照少,地面温度不易上升;加上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气温随高度而降低,所以夏季温度不会很高。冬季昆明等地上空盛行西风。这股把附近印度半岛的干暖空气引导过来。另外,昆明地处云南东部,脉又能_______北方冷空气南下,因而晴天多,空气干燥,)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四季的气温也就比较均匀了。

1.)

A.强劲 阻塞B.强健 阻挡C.强劲 阻挡D.强健 2.能准确概括本文说明内容的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昆明四季如春。昆明夏季不热,冬季不冷。

C.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

3.文中昆明“地处海拔_______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昆4.?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5.?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B.从概括到具体

C.从本质到现象D.从部分到整体

6.从内容看,本文属于哪一类说明文?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事物说明文B.事理说明文

参考答案

一、(1)①C②B③D④C⑤A(2)B(3)D(4)A(5)C

二、(1)分类别(2)举例子(3)列数据

三、课内阅读

(1)第一死海形成的原因(2)①③ ②④(3)地形物理变化化学变化(4)作比较(5)不能,'至'字能准确表达出死海宽度的范围。'主要'删去后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四、拓展阅读

(一)(1)桂厄 挟(2)B(3生态环境被破坏,加剧了水患。(4)C(5蓄水面积大大减小。(6)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B

(二)1.C2.D3.列数字

4.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

5.B6.B

第二篇:鲁教七年级下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鲁教七年级下《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掌握说明文把握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的几种说明方法。

4.学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5.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重点:

1.掌握列数字 作诠释 举例子的几种说明方法。

2.死海特征

教学难点:

1.把握事物特征说明事物。

2.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学情把握:根据中学语文大纲要求,初二学生应能够阅读简单的说明文,掌握基本说明方法,学会动笔写简单的说明文。针对 《 死海不死》这篇文章趣味较强,尽量调动学生对该文的趣味性喜爱。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请学生课前3分将准备好的《美丽的牛栏冈》的习作范读交流,让学生领略美丽的海滨风光。自然导入同学们想不想有一个既能安全而又可以畅游大海的地方呢?——请到死海来吧!(板书课题)——不死。

1.目标导向:

请学生齐读自读提示,引导学生明确该文是自读课,确立自读目标。文章介绍了死海哪些特点?

作者又怎样以生动性的语言进行说明的?

2.理清结构:

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文章都提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开始通读全文。

明确阅读目标:

1.死海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2.死海浮力大的原因?

3.死海是怎样形成的?

4.死海的未来将怎样?

3.品读文章(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了解几种说明方法。)

在该环节中突出字词教学,引导学生体会语言

①生动性从词语入手:

游弋(yì)谕告 安然无恙(yàng)大惊失色 执迷不悟

对游弋、执迷不悟词语进行引申,通过研读课文把握词意,用造句的方式来达到字词的巩固。

②语言生动性从体会修辞手法中来归纳。

让学生自由寻找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好处。

A设问句:但是,谁能想到,……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B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采用叙故事的方法。

要求学生能复述故事?

③说明方法:

列数字:重点第4自然段理解。

举例子:重点研读第5自然。

4.知识迁移:

①请学生仔细阅读七、八自然段

列出死海开发的前景和存在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

2.死海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人为破环。

②答记者问(请几位学生扮演 死海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通过学生提问和自我回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述全文(通过板书要达到小结的作用)

重点讲述题目两个“死”的区别。

板书设计:

《 死海不死》

1目标导向 死: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 游弋

2理清结构 不死:人不会被淹死 谕告

3品读文章 传说浮力 安然无恙

(狄杜故事)大惊失色

咸度高传说 执迷不悟

(重点)(上帝惩罚的故事)

形成原因

4知识迁移 展望未来

5综述全文

6.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二.请你请教物理老师海潮相关知识写一篇关于海潮的小说明文。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死海不死》教案 鲁教版

课评一:教学录相“死海不死”

初中生,年龄约在13~14岁之间;学生有一定知识和语文基础,对汲取知识态度积极,乐于思考。

二、授课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训练朗读语音的准确性;增长有关“死海”的科普知识; 2.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学会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3.培养正确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不迷信,不盲从,学会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主动学习。4.增强学生关心科学、关心世界的情怀;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教学重点(具体内容、是否合理)

《死海不死》是一篇说明文,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阅读方法的教授,以及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地看待说明文。

钱老师就在课堂过程中一直针对说明文的科普性来教,从基础的语音、文字知识,到说明文的科技性以及启发学生正确对待说明文的这种特性,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效果明显,我认为对于说明文这样的重点设置是非常之合理的。

(三)教学难点(具体内容、是否合理)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发现说明文的乐趣,如何在看似枯燥的说明文学习中既掌握科普性的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习的感性认知。

同散文、小说不同,说明文没有其他文体那样多的优美语言或者阅读的趣味性,因此要抓住说明文的特点来针对性地教授学生,让学生从文字中发现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把文学与科技联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功力了。

(四)教学的具体内容

1.导入:钱老师先是和同学们开了个玩笑,说自己思想年龄74而心理年龄才18岁,引起学生注意,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2.正式上课:首先,钱老师没有直接进入课文,而是带领同学们浏览书本的目录,通过与其他

课文性质作对比来解析“死海不死”这篇课文的题目,引起同学学习的兴趣;之后,钱老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死海的所知,引导学生发言提问,活跃期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了解科学常识的意识,注重口语表达的严密性;接着,钱老师正式进入课文,带领学生读课文,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在阅读中认识字音,鼓励学生自己解决生字问题;然后,正式引入说明文,教授说明文的写法和语言运用的方法;最后,乔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错误,告诫大家不要迷信课文,要独立地思考。

3.收尾:钱老师鼓励同学主动上网、看书搜集资料,提醒同学课堂结束了并不代表知识学习的结束,要主动寻求各种方式学习,特别是科学性的知识靠平日的积累。

(五)其他

三、授课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一)教学设计

教学主旨: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教学要点:

1.设立切入点。钱老师以提问“死海”相关知识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既引起同学兴趣,又不失与课文教学的联系,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教学。

2.抓住聚焦点。钱老师重视教学重点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围绕说明文的科普性进行教学,以科学性作为教学重点。

3.设置兴奋点。钱老师的教学为课堂进程设置了几个兴奋点,包括提问死海的知识,启发同学思考说明文和散文、小说的不同,以及最后让同学们找课文的错误,都是刺激同学学习神经的教学行为,让课堂始终保持高活力。

4.建立拓宽点。钱老师的教学不仅仅是课文,不仅仅是说明文的教学,他更为他的教学设立了知识、思想的拓宽点,在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思考科学知识的正误,理解说明文的特色,教同学学会搜集资料、主动学习。

(二)教学方法

钱老师的教学不是老师与学生的对立教学,而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教学;也不是老师与某一个、某一群学生的教学,而是老师与全体学生的互动教学。

这是一种全面的、互动的、成长型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媒体

钱老师主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和话筒进行授课。

(四)其他

四、其他具体内容

五、课评

(一)教学内容

钱老师对于《死海不死》的教学抓住了说明文教学的特点,围绕说明文的科普性和知识性,一直以课文作为重点进而拓展深发,就像一个圆形,由圆心不断向外扩展,包含丰富,又重点突出,教学效果非常好。

并且,钱老师的教学内容不死板,既有传统的课文教育,又有自己创新的独立思想教育,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合当代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

钱老师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个直线过程,而是一个前后互相照应可以相互关联的过程。从由目录而进行的题目解析到死海知识的提问再到课文理解最后到分析课文、找出错误,都是一步步积累并反馈的过程,四个点的设立,不仅让同学们感觉自然,学习轻松,而且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并反思过去的错误,是一种学生主导学习的过程。

另外,钱老师的教学幽默风趣,从开头的年龄玩笑到课中的死海的知识讲解都将同学置身于一个很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这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是很有好处的。

我最欣赏钱老师教学的一个点就是他引导同学大胆怀疑课本,建立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认知,训练同学自由、敢于怀疑的学习精神,这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乃至他们的做人、做事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师生互动

本课师生互动活跃,老师有热情教学,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积极回答问题,参与思考和讨论,课堂气氛很是高扬和融洽。

(四)教师能力

钱老师是特级教师,他的教学能力毋庸置疑,也体现在了本次教学中。

1.语言能力:普通话标准,字正腔圆;语言幽默风趣,既严肃又轻松,语言表达能力强,课堂用语恰当有力。

2.教师教学引导能力强,能够自然轻松地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进行独立思考,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几次提问都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3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强,始终明确教学重点,不跑题,明确地实现自己的教学步骤(由导入到课文文本再到独立思考的过程),很好地掌握了课堂节奏,完成教学活动。

4.教师具有很高的指导能力,能够结合时代特色教同学们运用网络搜集资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五)其他 无

第四篇:[死海不死] 同步练习及答案1

语文试卷

说明:

l.全卷分为第一、二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第一卷100 分,第二卷50分)。2.答选择题时,将选项的编号填进括号里;答简答题和填空题时,将答案写在指定位置上。3.只参加毕业考试的考生,可只答第一卷。

③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莱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线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往穿还穿不烂。④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精,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权、妯娌相处都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一一一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乙]①在经济困难时期,每每在全家围桌吃饭时,母亲总是把某一碗野菜摆在自己的面前,说;“我爱吃这个。”后来生活稍好一些,饭桌上能见到肉了,虽然买肉还要凭“肉票”,母亲又“喜欢”上了吃肥肉。小时候的我,每每惊叹于母亲那瘦瘦的身体能消化那么肥腻腻的东西,也常常把自己碗中的肥肉挑出来给妈妈吃。[现在一想起这个我就心痛.] ②穿自己手工做的衣服,是母亲的又一个爱好。在我的记忆中,她几乎从没有穿过成衣。不用说,自己做衣服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开支。小时候,我们六个兄弟姐妹的衣服也都是妈妈亲手做。每年不论如何都得给我们每人做上一件新衣服。大年初一的早晨醒来,枕边总会找到用烙铁熨得服服贴贴、叠得整整齐齐的新衣服。我打心眼里认为母亲做的衣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衣服。也许因为我是最小的,又是女孩,母亲在我的衣服上也花费了最大的心思。每件衣服都认真选择漂亮的花色,绲了边,缝上用布条精心盘出的镶缎子边的花或蝴蝶形状的扣子。③母亲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保留我们各个时期穿过的旧衣服。兄弟姐妹中,只我一人离家在外,母亲对我也最为牵念。她保留着我小时候的很多衣服,闲时,就会翻出来,从一件件大小不一的衣服上找到女儿一步步成长的印迹。以前回家,看妈妈翻捡旧衣服,我总说,没用的东西,扔了算了,留着还得占个地方,母亲总是无言地收拾起来。直到自己也成了母亲,我才领会到母亲这一“爱好”中饱含的深情。

7选出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A劳碌忙忙碌碌B.滋味滋润C.朴素朴灭山火D和睦睦邻

8。找出‘“母亲在我的衣服上也花费了最大的心思”这个句子的主干。(2分)

答:_ 又从[甲]文段中找出最能表现母亲“仁慈”的性格的句子。《3分》 答:。

10.[乙]文段中“现在一想起这个我就心痛”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11.【乙】文段第③自然段中,母亲为什么要“保留我们各个时期穿过的旧衣服’?(3分)答:_ 12.请从[甲] [乙[两个文段中分别找出一个最能表现母亲“手巧”的事例。(4分)答:[甲段_ [乙]文段_

13.[甲][乙]两个文段是从不同角度来写母亲的,但两位母亲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甲】文段还写了母亲___________ 的态度,[乙]文段则突出了母亲对子女的___(6分)。

14.[甲]文段中“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和[乙]文段中“母亲总是把某一碗野菜摆在自己的面前”中的“总是”,意思是否相同?它们在两个文段中各有什么作用?临分] 答:

15.选出对[甲][乙]两个文段的写作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3分]()

A.两个文段都是通过选取比较典型的事例来表现母亲的性格特点。

B.[甲]文段叙事比较简洁(乙)文段叙事比较具体;各具特色。

C.两个文段语言的共同特点是比较朴素平实。

D.[甲]文段的语言非常形象生动;[乙]文段的语有十分简明扼要。

三写作(5分)

16.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1)我终于笑了(2)我终于哭了要求,从上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第二卷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回答17-23题。(20分)

夹竹桃 季羡林 ①夹竹桃虽不是名贵和最美丽的花,但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2)记得我们家大门内的影壁墙下就有两盘夹竹桃,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小的时候,天天都是从她们下面走出走进。看到她们,小小的心灵里就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③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院子里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等,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满院的凤仙花、石竹花和鸡冠花,葳蕤缤纷,美不胜收。直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④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开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到秋天,从迎春花到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但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她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她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峨飞过 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意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⑤好多年里,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长大后,我离开了家。许多年里,我也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6)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古城蒲甘。虽然城中草木都还是绿的,但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的气象。然而就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她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7)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 各样的问题,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蔼中。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8)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上,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 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17.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如果将第②自然段第一句中“一盘是红色的”和“一盆是 白色的”的前后位置调换一下有什么不好?(3分)答:_

18.第③自然没写庭院中各种花卉,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_____

19.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于运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哪两种?(2分)答:________

20、找出第④自然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句子。(3分)答:___________

21.文中作者对夹竹桃的感情变化过程的特点是怎样的?(答案不超过10个字)(3分)、答:

22.本文写夹竹桃详略得当。文章详写了哪两个地方的夹竹桃?找出一句属于略写另外 一些地方的夹竹桃的句子。这样处理详略的用意是什么?(3分)答:_

23.作者在文章开头写道:“‘但对我说来,她(夹竹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 花。”联系全文看,作者这样说的理由主要有哪些?(3分)答:。

【附加题】文章第④自然段从“我幻想它是地图”到该段末尾的描述充分展现了作者丰富奇 妙的联想和想象。试以“风雨中河边悬崖上的一棵树”作3种以上的联想和想象,再仿照这节文字的句式作描述。(6分)(说明:本题可答可不答。本题满分为6 分。得分作为前面7道阅读慰先分的补偿,补偿后总分不得超过20分)答:我幻想它是__ 我幻想它是__ 我幻想它是__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马说》一文,回答24-27题。(10分)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手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天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4.根据本文相关词语的意思,解释了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谨食之,时而献焉。食:__(2)小大之狱,虽不能亲,必以情。虽:(3)风吹草低见牛羊。见:。(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或:

25.用现代汉语翻译“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分)答:_

26.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比喻什么人?(3分)答:

27.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一个句子作答。(2分)答: 六写作(2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学无止境”为话题,写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国外某大学一群即将毕业的工程系大学生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参加他们自认为十分简单的一场考试。然而三个小时后,他们当中仍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试卷上的任何一个问题。最后,还是他们的教授的话打破了考场的寂静,他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四年工程教育,但仍然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懂;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开始。”

第一卷(1DO分)一积累(6分)1 6分(1)好雨知时节;(2)渭城朝雨氵邑轻尘(3)清明时节雨纷纷;(4)千里 共婵娟。(每多、错、漏1字扣1分,扣完为止。)(5)水浒传(1分。答“水浒”也对。多、错、漏1字不给分。)宋江、林冲(梁山泊108个好汉中答对2人给1分,答对1个给0.5分,名字写错不给分。)(本题只计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答题超过三题的,则以答得最好的三题计分。)二现代文阅读(44分)

(一)(16分)2 2分 D he2 3 3分(1)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1分)(2)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1分)(3)吸引着许多游客。(l分)(本题如答“死海旁边的人类活动多了起来”或答“死海得到了开发”,均给满分;若按第二、三两句,只给2分;只答“生机”给1分。)4 4分(1)“这”指代“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连海边也寸草不生”(2分。若 只答“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也给满分。)(2)“这样”指代“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戈;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2分)(若只答分号后三句也给满分;若只答分号前的句子,只给1分;关键是要答“竟能”或“人总是浮在水面上”。)5 3分 列数字64分(1)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2分。答“海水中盐类密度大’也给满分;只答“浮力大”给1分。)(2)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2分。若只答逗号前一句也给2分。)

(二)(28分)7 2分 C“朴灭”应为“扑灭” 8 2分 母亲花费心思。(多、错、漏写一个词语扣1分,扣完为止。)9 3分 同情贫苦人;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答对两句给满分;答对一句给2分;只答了“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给1分;多答不给分。)9 2分 不理解母亲的爱而做出愚蠢的行为。(意思对即可。)11 3分 母亲对儿女们的挚爱,爱人及物。(若答“从一件件大小不一的衣服上找到 女儿一步步成长的印迹”也给3分。意思对酌情给分。)12 4分把粗劣的饭食做得有滋味;在衣服上缝花或蝴蝶形状的扣子。(每项2分,意思对酌情给分。)13 6分共同特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2分。如答成“宽厚仁慈,爱子女”给1 分.[甲]文母亲:宽厚仁慈(2分)[乙]文母亲:挚爱(2分。答“深爱”或“很爱”也给2分;只答“爱”给1分。)14 3分 意思相同(都有”天天如此、次次如此”的意思)。(1分)【甲】文“总是”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勤劳已成习惯。(1分)【乙】文“总是”突出(强调)母亲特别的爱子女成了习惯。(1分)15 3分 D 16 50分 三写作(50分)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

第五篇:人教语文七年级(上)狼同步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苫蔽成丘()弛担持刀()眈眈相向()少时()目似瞑()止露尻尾()狼亦黠矣()

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根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卡片”填写完整。字词 意思 例句 翻译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写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不同含义。(1)止①止有剩骨()②一狼得骨止()(2)意①意暇甚()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敌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盖以诱敌()(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狼不敢前()(5)乃①屠乃奔倚其下()②乃悟前狼假寐()

(6)之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久之()③又数刀毙之()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①盖以诱敌古义:今义: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今义:

5.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其一犬坐于前。6.文学常识填空。

①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字,号,(朝代)著名。

②《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名;“志异”的意思是。7.写出三个带“狼”字的成语。

8.学习本文后,班级开展以“狼”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①写出几个与狼有关的成语。说说看,从成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有着怎样的认识?

②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如何理解的?

③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了发条一样。”请联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屠人货肉归()②瞰担上肉()③随屠尾行数里()④仰首细审()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11.[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12.[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3.[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1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甲]文: [乙]文: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狼情 黄山

那是1964年10月,我们在滇西北地区普查找矿。

一天下午两点多钟,面对路面上半尺厚的积雪,汽车终于显得无能为力了,喘着粗气,车轮飞转,就是不能前进。我们的人,包括搭车的纳西族老乡,一起下来推车,并找些干树枝打眼,汽车艰难地一步步前进。

正在这时,我们几乎同时发现,在我们车后200米的路上,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向我们靠近。纳西族老乡急喊:“上克(去),上克,赶紧上车克,这是一群饿狼。”

我们不禁大惊失色,急慌慌爬上车,司机小王赶紧发动车,加大油门,前后加力,车还是在原地空转,真急死人了。这时狼群已靠近汽车,好家伙,一共8只,个个都像小黄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后腿显得更细。

战士小吴抄起冲锋枪转向后门,纳西族老乡大喝一声:“干那亚(干什么)!”他一手夺下小吴的枪,高声道:“绝不能开枪打,打也打不到,枪一响,它们或钻到车底下或拐进树林,我们可就完了。狼群会不顾一切把车胎咬坏,把我们看起来,然后召集更多的狼和我们拼命。”

我说:“那可怎么办?”老乡说:“别急,有办法。雪封山了,狼找吃的东西难了,一个个饿疯了,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

我们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准备带回昆明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一块块、一串串往下丢。狼群眼都红了,大吼着扑向食物,第一批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但它们不走,狼群排成一排坐下盯着后车门。

直到我们将车上所有的肉品全都甩下车去。我清楚地看到8只狼的肚子已滚圆滚圆,目光开始变得温顺。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又朝车前方跑去,其余7只狼没动。不一会儿,那只狼又跑回来,带着那7只狼朝松林钻去。

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正在这时,我们看见那8只大狼又钻出松林,跳到公路上。奇怪的是每只狼的口里叼着一根大树枝,不知它们又想干什么?我们只得又爬上车,警惕地观察着。

只见8只大狼把口里叼着的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哈哈,狼给汽车打眼了!”我高兴地大叫起来。狼见我大叫,只是朝我望了望,我也发现狼的眼光里没有了敌意。接着8只狼一齐钻到车底,我正不解其意,却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一部分雪飘到山下,一部分雪堆向路边。不一会儿,8只狼又从车底钻出来,跑向车的前方,头朝前,尾朝车头一字排开,嘴一齐拱到雪里,朝前拱去,然后又头对头一边4只,一齐用强有力的后腿向后扒雪,路面渐渐露了出来。

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了,赶快发动车。”车果然启动了。有希望了,纳西族老乡也激动得和我们紧紧抱在一起。

先打眼,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如此重复了十来次,车向前行进了一里多地,也就到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

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可是这8只可爱的狼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只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地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选自《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1年第1期》

15.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

16.从文中看,搭车的纳西族老乡是一个怎样的人?

17.文中的“我”面对狼群时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各用四个字回答)初遇狼群:;对峙狼群:;狼群复来:;走出困境:。18.文章是篇颇令人心动的记叙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一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作简要点评。

19.狼在我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凶残、贪婪、狡诈的形象,读了上面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三、写作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周日,你和同学高翔到某生态原林穿林赏景,行至密林深处时,突听一声狼嚎,举目四望,一只野狼横卧在前面一个土堆旁„„

根据这一情节,发挥你的想象,以《我与狼》为题,编写一个故事。要有生动的描写,注意叙述的详略。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

一、1.ZhuìJiǒngshànchídāndānshǎomíngkāoxiá 2.①旧,原来;骨头已经没有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②像狗似的;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面前。③打洞;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攻击屠户。3.(1)①副词,通“只”,仅。②动词,停止。(2)①名词,神情。②动词,打算。(3)①动词,攻击。②名词,敌方,敌人。(4)①名词,前面。②动词,向前。(5)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6)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②凑足音节,无实义。③代词,狼。④助词,的。

4.①古义:原来是。今义:盖子,覆盖。②古义:多少。今义:学科名称。5.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其一/犬坐/于前。

6.①蒲松龄留仙柳泉居士清初文学家。②书斋;记述奇异的故事。7.示例:狼狈不堪引狼入室鬼哭狼嚎。

8.①示例: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关于狼的成语,没有一个褒义词。中国人自古就在接受敌视狼的教育,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狼有一种厌恶的态度。②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使得狼等一些重要物种濒临灭绝。③应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养,建立与狼等动物和谐相处的环境。

二、(一)9.①卖。②窥视。③紧跟着走。④仔细观看。10.①屠户很害怕,拿出刀来吓狼,狼稍微退后了几步。②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11.相同点: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12.示例:喜欢[甲]文中的。因为[甲]文中的屠户具有勇敢、机智、顽强的斗争精神。他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奋斗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其精神给人以教益。而[乙]文中的屠户虽然也获利了,但只是坐享其成,其教育意义远没有[甲]文那么积极而深刻。13.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14.[甲]文: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一定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乙]文:不能过分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不计后果。

(二)15.普查小组汽车雪地抛锚遭遇饿狼群,狼群得到食物后做出感恩之举帮助推车,绝望中的人们得以最终走出困境。

下载语文:第23课《死海不死》同步训练(鲁教版七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第23课《死海不死》同步训练(鲁教版七年级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上册语文《死海不死》课堂教学实录

    初二上册语文《死海不死》课堂教学实录 田童(执教、整理) 一、 课前准备,营造氛围。 老师:在初一,我们学过一首写大海的诗,是曹操的,题目叫《观沧海》,内容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 记得......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试卷

    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 将下面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

    五上综合实践死海不死的秘密(大全5篇)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第一课时 死海不死的秘密 教学目标: 知识:1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能力:2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 德育:3探究死海的未来,从而培养自......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鲁教版范文合集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初二语文备课组 一.复习总设想(1)、整理归类:以“课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4课《枯叶蝴蝶》同步训练鲁教版五四制教案

    第24课《枯叶蝴蝶》 课内阅读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

    七年级同步训练 (13)(5篇)

    七年级同步训练 (13) 七年级英语学科设计人宋琰编号qnyy13 一..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沿着这条街走, 你就能看见那个图书馆在你的右边。 Go _______ this street, and you can 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