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关注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对南湖街道残疾人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8:4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关注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对南湖街道残疾人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关注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对南湖街道残疾人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关注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对南湖街道残疾人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特殊困难的群体。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特奥会期间指出:“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中指出: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件明确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就是要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南湖区残联成立后,即着手对全区残疾人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决定在南湖街道试点,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4月,我们就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在南湖街道进行了定点调研,听取残疾人和社区干部对爱心互助站设置的建议和要求。

一、调研基本思路和南湖街道残疾人现状 调研活动以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残疾人家庭、召开社区干部座谈会的形式开展。我们就残疾人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就业需求、托养需求等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共下发624份,回收400余份;走访残疾人家庭主要是听取残疾人家属最关心和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在社区干部座谈会上,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残疾人家庭存在的困难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并听取了对残联工作的意见建议。据调查统计,目前南湖街道共有持证残疾人624人,其中,男性386人,女性238人;16—60周岁492人,16岁以下8人,60岁以上124人;有劳动能力474人,已就业341人;党员4人;重度残疾人24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1人,持特困残疾证12人。残疾人对于就业的需求非常迫切,部分残疾人要求托养。

二、残疾人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劳动就业有困难。残疾人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在就业中成为最为弱势的群体。他们或是缺乏必要的技能,或是对工作要求过高,从而也拖累了家庭经济。残疾人就业难成了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经常是社区干部费尽心思为他们找到工作,做不了几天或被辞或自己不愿做了;也有残疾人指出,在非福利企业上班,不能跟上一般职工的水平,自己有压力,而企业不可能为一个残疾人改造厕所、食堂设施等,非常不方便。家庭照顾有困难。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通常需要专人护理。有相当一部分靠年迈的父母照顾,有困难;但父母过世靠兄弟姐妹照料的,更是不能保证质量。泾水社区有一户重度智力残家庭,仅母女两人,女儿已进入高三,如外出就学,残疾的母亲即面临无人照料的局面。桂苑社区有一户家庭三个智力残,原来靠七十多岁的父亲照料,父亲过世后,一家四人中仅读小学的儿子是健全人,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因为需要专人护理也便家庭减少了收入。我们走访中农翔社区一户肢体残疾人家庭,母亲开出租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因儿子患病致残,全部收入都用于医治,并且需要专人护理,母亲只能放弃开出租车在家护理儿子,家庭经济状况明显下降。康复训练有困难。现南湖街道有社区康复点3个,虽然距离残疾人家庭较近,但因为需要家人陪伴,医生指导,实际进行康复训练的较少。精神残疾人,往往是被关在家中,既不利于康复,也成为家人的一块心病。如泾水社区一轻度精神残疾人,在药物控制下病情较缓和,但家人不放心她独自外出,每天关在家中,他们也需要有心理疏导,融入社会的一个场所。重度精神残疾人的治疗和照料成为各社区面临的共同的难点。一个精神残疾人会影响家庭、楼栋甚至整个社区。现在在乌镇精神病医院治疗的费用是一年超过4万元,家庭无法承担。(市残联即将出台文件,逐步实行集中托养治疗。)

三、关于残疾人爱心互助站的构思 根据省政府关于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相关要求,以及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我们计划在南湖街道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博爱阳光驿站。

1、阳光驿站的基本功能: 一是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对于有托养意愿的残疾人,日间可到阳光驿站参加活动,接受照料;对于无法到阳光驿站又有护理要求的,可实行居家安养,由工作人员送午餐到家,并开展一些基本的照料、护理服务和康复指导。二是开展来料加工业务。针对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和实际就业难的现实,依托南湖街道现有的来料加工点,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实现非正规就业;开展手工编织培训班,为残疾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三是康复训练。配备必需的康复器械,医生定期指导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开设心理咨询室,招募有专业资格的志愿者定期提供服务。四是开展文体活动。以阳光驿站为平台,组织残疾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开设图书室,丰富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具体实施后可扩展的功能:发布残疾人招聘信息,开展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活动。

2、阳光驿站的人员设置: 阳光驿站照料护理残疾人的岗位,作为社区公益性岗位,招募残疾人义工;结合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阳光驿站的管理人员与专职委员相结合;招募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3、阳光驿站的经费来源: 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浙政发[2008]29号)精神,对重度残疾人的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纳入日间照料所需要的费用,对人均年收

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家庭,由财政全额承担;其它家庭,由其家庭负担50%,财政承担50%。纳入居家安养的,对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家庭,给予全额护理补助费;其它家庭的,给予50%的护理补助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纳入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后,原有的其它保障待遇继续享受。对于非上述对象的残疾人,需要提供日间照料或居家安

养服务的,费用由其家庭自理。阳光驿站管理人员依照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所需经费从残保金中列支;残疾人义工经予适当报酬,所需经费由区残疾和街道共同承担。

第二篇: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关注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对南湖街道残疾人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特殊困难的群体。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特奥会期间指出:“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xx]7号)中指出: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件明确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就是要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南湖区残联成立后,即着手对全区残疾人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决定在南湖街道试点,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4月,我们就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在南湖街道进行了定点调研,听取残疾人和社区干部对爱心互助站设置的建议和要求。

一、调研基本思路和南湖街道残疾人现状 调研活动以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残疾人家庭、召开社区干部座谈会的形式开展。我们就残疾人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就业需求、托养需求等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共下发624份,回收400余份;走访残疾人家庭主要是听取残疾人家属最关心和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在社区干部座谈会上,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残疾人家庭存在的困难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并听取了对残联工作的意见建议。据调查统计,目前南湖街道共有持证残疾人624人,其中,男性386人,女性238人;16—60周岁492人,16岁以下8人,60岁以上124人;有劳动能力474人,已就业341人;党员4人;重度残疾人24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1人,持特困残疾证12人。残疾人对于就业的需求非常迫切,部分残疾人要求托养。

二、残疾人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劳动就业有困难。残疾人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在就业中成为最为弱势的群体。他们或是缺乏必要的技能,或是对工作要求过高,从而也拖累了家庭经济。残疾人就业难成了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经常是社区干部费尽心思为他们找到工作,做不了几天或被辞或自己不愿做了;也有残疾人指出,在非福利企业上班,不能跟上一般职工的水平,自己有压力,而企业不可能为一个残疾人改造厕所、食堂设施等,非常不方便。家庭照顾有困难。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通常需要专人护理。有相当一部分靠年迈的父母照顾,有困难;但父母过世靠兄弟姐妹照料的,更是不能保证质量。泾水社区有一户重度智力残家庭,仅母女两人,女儿已进入高三,如外出就学,残疾的母亲即面临无人照料的局面。桂苑社区有一户家庭三个智力残,原来靠七十多岁的父亲照料,父亲过世后,一家四人中仅读小学的儿子是健全人,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因为需要专人护理也便家庭减少了收入。我们走访中农翔社区一户肢体残疾人家庭,母亲开出租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因儿子患病致残,全部收入都用于医治,并且需要专人护理,母亲只能放弃开出租车在家护理儿子,家庭经济状况明显下降。康复训练有困难。现南湖街道有社区康复点3个,虽然距离残疾人家庭较近,但因为需要家人陪伴,医生指导,实际进行康复训练的较少。精神残疾人,往往是被关在家中,既不利于康复,也成为家人的一块心病。如泾水社区一轻度精神残疾人,在药物控制下病情较缓和,但家人不放心她独自外出,每天关在家中,他们也需要有心理疏导,融入社会的一个场所。重度精神残疾人的治疗和照料成为各社区面临的共同的难点。一个精神残疾人会影响家庭、楼栋甚至整个社区。现在在乌镇精神病医院治疗的费用是一年超过4万元,家庭无法承担。(市残联即将出台文件,逐步实行集中托养治疗。)

三、关于残疾人爱心互助站的构思 根据省政府关于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相关要求,以及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我们计划在南湖街道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博爱阳光驿站。

1、阳光驿站的基本功能: 一是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对于有托养意愿的残疾人,日间可到阳光驿站参加活动,接受照料;对于无法到阳光驿站又有护理要求的,可实行居家安养,由工作人员送午餐到家,并开展一些基本的照料、护理服务和康复指导。二是开展来料加工业务。针对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和实际就业难的现实,依托南湖街道现有的来料加工点,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实现非正规就业;开展手工编织培训班,为残疾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三是康复训练。配备必需的康复器械,医生定期指导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开设心理咨询室,招募有专业资格的志愿者定期提供服务。四是开展文体活动。以阳光驿站为平台,组织残疾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开设图书室,丰富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具体实施后可扩展的功能:发布残疾人招聘信息,开展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活动。

2、阳光驿站的人员设置: 阳光驿站照料护理残疾人的岗位,作为社区公益性岗位,招募残疾人义工;结合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阳光驿站的管理人员与专职委员相结合;招募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第三篇: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 关注残疾人的切身利益

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特殊困难的群体。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特奥会期间指出:“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中指出: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件明确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就是要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南湖区残联成立后,即着手对全区残疾人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决定在南湖街道试点,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4月,我们就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在南湖街道进行了定点调研,听取残疾人和社区干部对爱心互助站设置的建议和要求。

一、调研基本思路和南湖街道残疾人现状 调研活动以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残疾人家庭、召开社区干部座谈会的形式开展。我们就残疾人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就业需求、托养需求等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共下发624份,回收400余份;走访残疾人家庭主要是听取残疾人家属最关心和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在社区干部座谈会上,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残疾人家庭存在的困难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并听取了对残联工作的意见建议。据调查统计,目前南湖街道共有持证残疾人624人,其中,男性386人,女性238人;16—60周岁492人,16岁以下8人,60岁以上124人;有劳动能力474人,已就业341人;党员4人;重度残疾人24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1人,持特困残疾证12人。残疾人对于就业的需求非常迫切,部分残疾人要求托养。

二、残疾人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劳动就业有困难。残疾人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在就业中成为最为弱势的群体。他们或是缺乏必要的技能,或是对工作要求过高,从而也拖累了家庭经济。残疾人就业难成了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经常是社区干部费尽心思为他们找到工作,做不了几天或被辞或自己不愿做了;也有残疾人指出,在非福利企业上班,不能跟上一般职工的水平,自己有压力,而企业不可能为一个残疾人改造厕所、食堂设施等,非常不方便。家庭照顾有困难。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通常需要专人护理。有相当一部分靠年迈的父母照顾,有困难;但父母过世靠兄弟姐妹照料的,更是不能保证质量。泾水社区有一户重度智力残家庭,仅母女两人,女儿已进入高三,如外出就学,残疾的母亲即面临无人照料的局面。桂苑社区有一户家庭三个智力残,原来靠七十多岁的父亲照料,父亲过世后,一家四人中仅读小学的儿子是健全人,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因为需要专人护理也便家庭减少了收入。我们走访中农翔社区一户肢体残疾人家庭,母亲开出租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因儿子患病致残,全部收入都用于医治,并且需要专人护理,母亲只能放弃开出租车在家护理儿子,家庭经济状况明显下降。康复训练有困难。现南湖街道有社区康复点3个,虽然距离残疾人家庭较近,但因为需要家人陪伴,医生指导,实际进行康复训练的较少。精神残疾人,往往是被关在家中,既不利于康复,也成为家人的一块心病。如泾水社区一轻度精神残疾人,在药物控制下病情较缓和,但家人不放心她独自外出,每天关在家中,他们也需要有心理疏导,融入社会的一个场所。重度精神残疾人的治疗和照料成为各社区面临的共同的难点。一个精神残疾人会影响家庭、楼栋甚至整个社区。现在在乌镇精神病医院治疗的费用是一年超过4万元,家庭无法承担。(市残联即将出台文件,逐步实行集中托养治疗。)

三、关于残疾人爱心互助站的构思 根据省政府关于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相关要求,以及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我们计划在南湖街道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博爱阳光驿站。

1、阳光驿站的基本功能: 一是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对于有托养意愿的残疾人,日间可到阳光驿站参加活动,接受照料;对于无法到阳光驿站又有护理要求的,可实行居家安养,由工作人员送午餐到家,并开展一些基本的照料、护理服务和康复指导。二是开展来料加工业务。针对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和实际就业难的现实,依托南湖街道现有的来料加工点,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实现非正规就业;开展手工编织培训班,为残疾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三是康复训练。配备必需的康复器械,医生定期指导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开设心理咨询室,招募有专业资格的志愿者定期提供服务。四是开展文体活动。以阳光驿站为平台,组织残疾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开设图书室,丰富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具体实施后可扩展的功能:发布残疾人招聘信息,开展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活动。

2、阳光驿站的人员设置: 阳光驿站照料护理残疾人的岗位,作为社区公益性岗位,招募残疾人义工;结合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阳光驿站的管理人员与专职委员相结合;招募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3、阳光驿站的经费来源: 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浙政发[2008]29号)精神,对重度残疾人的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纳入日间照料所需要的费用,对人均年收

第四篇:对残疾人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按照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平湖市有残疾人3.1万人。到2007年底,持证残疾人有9800人。按残疾类别分:视力残疾占 13.57%;听力残疾占 33.96%;语言残疾占 1.06%;肢体残疾 占22.65%;智力残疾占 6.38%;精神残疾占 8.4%。从从业情况看,全市通过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残疾人4782人,占持证残疾人

总数的48.8%;从家庭情况看,全市有980户1076名残疾人享受低保政策,处在低保边缘(年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贫困残疾人1350人,占持证残疾人总数的24.7%。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健全人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一、目前对残疾人的主要救助体系。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大举措,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特别是在今年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促进发展残疾人事业作出部署,4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我市的残疾人事业与全国一样,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对残疾人救助体系的完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先后出台了《平湖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平政令31号)、《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平政发〔2008〕159号)、《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湖市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困难补助暂行办法的通知》(平政发〔2006〕75号)、《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湖市特困精神病患者精神康复医疗补助实施办法》(平政发〔2007〕210号)等多个政策性文件。从而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对残疾人的救助体系。

(一)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救助体系。在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救助体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展对重度残疾人实行单独施保,加大对重度残疾人的救助保障力度。对低保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证》)的重度残疾人,单独施行最低生活保障,全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对低保边缘户(指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下同)的持证重度残疾人参照低保标准实施全额补助。对此,全市有200多名重度低保残疾人全额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金;有400多名低保边缘户重度残疾人参照低保标准享受了每月180元的生活补助。二是开展对贫困残疾人实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对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低保边缘户残疾人个人参保部分实行全额补助。全市有1076名低保残疾人和1300名低保边缘户残疾人其合作医疗参保费由政府买单。三是开展对贫困残疾人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养老后顾之忧。鼓励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对低保残疾人、低保边缘户残疾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个人参保部分给予50%的补助。全市将有2400名残疾人可享受此特惠政策。四是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补助。对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残疾人给予每户3000元的补助。

(二)残疾人康复救助体系。其主要救助体系有: 1.加快社区康复机构建设。为确保实现到2010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目标,有计划地推进社区康复中心(站)建设。对专门建立残疾人康复机构的给予不超过5万元资金补助,用于购置康复器材等。这对残疾人就近进行康复训练提供了便利。2.学龄前儿童康复训练补助。学龄前儿童接受康复训练,每年给予不超过600元的康复训练补助,低保边缘户家庭的学龄前儿童每年给予3000元的康复训练补助,低保家庭的学龄前儿童每年给予不超过5000元的康复训练补助。3.假肢安装补助。在省补助的基础上,小腿假肢安装再给予每例1000元的补助;上肢、大腿假肢安装再给予每例2000元的补助;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残疾人免费安装普及型假肢。4.视力复明补助。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的白内障手术患者给予免费手术。其他白内障复明者,给予300元的补助,青光眼等视力残复明手术者凭医疗单位有效证明,根据其困难程度给予不超过3000元的补助。5.购买残疾人辅助用具的补助。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残疾人需购置助行、助视、助听等辅助器具的,根据实际支出给予不超过2000元的补助,其他给予不超过1000元的补助。凡装配电子耳蜗的,给予不超过2万元的补助。6.其它医疗康复补助。施行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在专业医疗单位进行康复治疗或训练住院超过15天以上,一次性医疗费用3000元以上的康复对象,按自负金额的30%给予救助,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救助最高限额2000元,其他对象救助最高限额1000元。这一救助体系全市每年将有1000多名残疾人得到160多万元的救助和服务。

(三)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救助体系。1.对“五保”持证残疾老人由残疾人托管托养机构实

行托养,其托养费用按每人每年2000元补助给托养机构。2.对生活不能自理、无固定经济收入的重度残疾人,在自愿基础上,可进入机构集中托养,其托养费用在扣除省财政补助金额后,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其费用由市、镇(街道)两级各负担50%(低保金、补助金、养老保险金等计入在内)。其他家庭,由其家庭负担50%,市、镇(街道)各补助25%。

3.对纳入居家安养或日间照料的生活不能自理、无固定经济收入的重度残疾人实行资金补助。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350元,其他家庭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200元(生活不能自理补助计入在内)。以上三个方面的救助,全市有450多名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每年得到180多万元的托养和居家安养的补助。

(四)残疾人扶贫创业救助体系。1.残疾人家庭小额信用贷款贴息。对受扶持开展种养业、加工业、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家庭,凡从当地金融部门申请小额信用贷款的,给予支付年息总额40%的补助,最高补助标准不超过1万元。2.鼓励创办残疾人扶贫基地。对经验收符合规范化建设标准的扶贫基地,每年给予不超过2万元的补助。对列为平湖市扶贫示范基地的,每年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补助。3.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广大残疾人就业难、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等实际情况,为广大残疾人及家庭成员开展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等服务。对建设专门从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给予1—3万元的补助。对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给予每天30元的补助。4.农村残疾人家庭种养业补助。鼓励贫困残疾人发展效益农业,每年对种子种苗费投入300元以内的补助60%,300元以上的补助50%,补助费最高限额为1000元。这一政策体系,每年有100多万元用于鼓励残疾人就业和创业。

(五)残疾人学生就学救助体系。对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残疾人学生、继续就学的残疾人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监护人必须是残疾人)实行教育就学补助。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每学年给予300元的补助。考取全日制高中或高中以上院校的残疾学生给予高中(中专)800元/(人·学年)、大专1500元/(人·学年)、本科以上2000元/(人·学年)的资助。低保家庭的残疾学生享受“爱心平湖·慈善助学”政策。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凭毕业证书给予大专2000元/人、本科以上3000元/人的一次性资助。低保边缘户残疾人家庭子女(监护人必须是残疾人)考取全日制高中或高中以上院校的给予高中(中专)500元/(人·学年),大专1000元/(人·学年),本科以上1500元/(人·学年)的补助。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监护人必须是残疾人)享受“爱心平湖·慈善助学”政策。对此,每年均有近500名的残疾人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得到近50万元的补助。

(六)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体系。一是对低保精神病患者及直系亲属均不在劳动年龄段的精神病患者给予不超过8000元的医疗救助。每年均有80多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60多万元的医疗救助。二是对低保精神病患者及直系亲属均不在劳动年龄段的精神病患者每年给予了600元的门诊补助。每年均有近200多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10多万元的门诊补助。

二、目前残疾人救助体系的薄弱环节。纵观目前对残疾人救助体系,从政策层面上讲已经较为完善了,但从残疾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和残疾人需求来讲,我们感到还存在着“三多三少”的薄弱环节。一是政府救助的多,社会救助的少。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出台了较为完善的救助体系,从而大大改善了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但残疾人在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时,也十分迫切地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扶助。如在企业冠名慈善捐款时,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以救助残疾人的生活、助学等而冠名进行慈善捐款的;再如政府已投入550万元建成了总长度1230.7公里的无障碍设施,但无障碍上有障碍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些足以说明社会对关爱残疾人意识还需提高。二是注重物质救助的多,非物质关注的少。当我们着眼于残疾人物质保障的同时,精神层面的关注往往被忽略。如在社会大量提供只共非残疾人享受的文化产品时,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往往被遗忘。再加残疾人也渴望参与社会管理和民主政治生活,但在现实中,残疾人能进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寥寥无几。三是注重“输血”的多,注重“造血”的少。在出台残疾人有关政策时,往往偏重于“输血”,如何在解决残疾人充分就业、为残疾人提供公益岗位、扶持残疾人创业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加大力度。

三、对完善残疾人救助体系的建议。

(一)、努力建立社会融入机制,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和谐社会大家庭平等的成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意。要着力在观念、组织和行动上形成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有效机制,消除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和思想障碍,营造残健共融的社会氛围,使残疾人真切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温暖。支持残疾人参与社会管理和民主政治生活,实现残疾人的公民权利。残疾人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是残疾人公民权利的重要体现。要形成一种制度,使更多的优秀残疾人能够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和残疾人组织机构,代表残疾人反映呼声和要求,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要积极开展残疾人社会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残疾人参与社会文化体育活动,是残疾人融入社会有效而直接的途径。要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鼓励和吸引残疾人参加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艺术、健身、娱乐等活动,展示残疾人的自强精神,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形成残疾人和社会的精神共鸣。

(二)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创业,不断增加残疾人劳动收入。千方百计帮助残疾人参与市场竞争和劳动就业,是残疾人获得第一次分配的唯一途径,也是真正解决残疾人共享小康的根本措施。第一次分配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重视效率,但是,应该肯定大部分残疾人具有就业能力,在适当的劳动保护条件下,可以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给残疾人创造平等就业的机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一是依法落实省、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推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二是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兴办福利企业,稳定和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三是大力开发残疾人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岗位,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组织起来就业和在社区实现弹性就业等;四是积极做好对农村残疾人的劳动扶持工作,促进他们的劳动创收;五是要加大残疾人创业扶持力度。

(三)积极开展社会助残活动,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向残疾人事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资源更加丰富。对此,要抓住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使之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服务,为残疾人改善生活服务。广泛开展慈善募捐,发挥各类慈善机构、公益组织、民间团体的作用,为残疾人事业募资金、募项目、募服务;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长期为残疾人服务的志愿者队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教育、托养等福利服务设施和服务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合力。

第五篇:关于某镇残疾人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最有效的保障,解决残疾人就业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根本出路。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在浙江、辽宁、上海等10个省市试点促进残疾人就业新税收优惠政策基础上,2007年7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为了更好地履行基层残联组织“代表、服务、管理”职能,落实好、维护好残疾人的基本权益,有针对性的做好残疾人工作,本人对洲泉镇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残疾人就业现状(一)就业模式 据调查,洲泉镇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2010人,占全镇常住人口的3.2%,以福利企业集中就业和从事农业生产为主。集中就业、分散就业、从事农业生产、个体经营和其它就业比例见左图。(二)就业政策 为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促进残疾人就业,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令第488号)、《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桐乡市照顾扶持残疾人规定实施细则》、《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客观形势的变化,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执行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1、适用范围与企业改制的形势不相适应;

2、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与税收优惠成本在量上相差悬殊;

3、可享受政策的残疾人范围界定偏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7年7月1日施行的《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主要有以下特点:

1、扩大了享受优惠的单位范围和残疾人范围;

2、更多地体现了对残疾人权益的保护;

3、继续保持十分优惠的政策力度。这次新出台的政策给予单位的税收优惠,将远远高于其因安置残疾人而发生的工资费用等各项支出,在残疾人为单位创造价值的同时,大多数单位相当于不必支付任何费用,还能够得到额外的财政补贴。(三)就业形势

1、福利企业招工有年龄、人数限制。政策规定:福利企业招收工人,男:45岁,女:40岁。买保险15年之后才能享受。各个福利企业根据本厂实际情况,制订了本厂招工规定:年龄要求更小(比如中恒化纤要求,男:40岁,女:35岁),符合企业要求的残疾人才能列为正式工,享受政策规定的待遇。如果年龄偏大,根据企业需要,列入临时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目前洲泉镇福利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从残疾人所从事的工种来看,绝大多数属熟练型工种,残疾职工队伍较稳定。企业因经营规模、营利、税收政策和追求最大效益等原因,对本厂残疾职工招收人数上有一定的限制。在务农残疾人中,平均年龄48岁,限制了残疾人从业的转移。

2、大多数残疾人由于自己身体条件、文化限制,且缺乏一技之长。据调查,全镇2010名残疾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全部残疾人的2.3%,各种文化程度分布见左图。蕞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劳动技能,既得不到用人单位的录用,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业。我镇分散就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232人,只占全部残疾人的11.7%,涉及全镇90个企业,我镇制鞋企业较多但要有一定的技术。个体户75人,主要集中在开小店、修理行业。

3、少数残疾人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不愿从业。由于少数残疾人对政府的扶助政策等理解不全面,只片面追求享受权利,而忽视了发扬自强、自尊、自立的精神,总是企望得到政府的照顾和扶助,而不愿意走自食其力的路。

4、招工信息不够通畅。目前残疾人找工作主要途径:

1、企业直接招工;

2、亲戚朋友介绍。通过人才交流中心或者就业服务机构找工作很少。我镇个私企业较多,在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政策的带动下,按比例安置残疾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由此可见,进一步稳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队伍,增加分散就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员,努力转移务农残疾人员就业,加强企业残疾临时工、部分工龄短职工和个体户社会保障工作,是当前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工作。

二、推进残疾人就业的几点建议:(一)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认识,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就业。当前,由于受到整个就业形势的影响,用人单位往往注重健全人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或由于对残疾人存在一定的偏见而不愿使用,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的推行难度加大。洲泉镇个私企业较多,分散按比例就业还有很大潜力。因此,政府有关部门、残联等组织要加大宣传《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政策》,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用人单位认识到保证残疾人就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二)积极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对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要在残疾人保障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给予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优惠和照顾,以帮助解决小额贷款、简化开业办

证手续和降低经营成本等等。同时,有关部门和各地要因地而宜、因人而宜,积极提供就业的岗位,如公用电话亭、书报亭、彩票销售点等,引导残疾人自立、自强。继续完善个体户参加社会保险补贴办法。(三)建立镇残疾人就业服务社。在镇残疾人联合会领导下,残疾人就业服务社可配备一至二名残疾工作人员,主要工作:一是开展失业登记。了解有就业能力和就业要

求的残疾人的年龄、性别、工作需求及特长,及时和用人单位取得联系,搞好牵线搭桥,克服残疾人就业要求和用人单位招收残疾人困难的矛盾。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新闻及时宣传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管理政策,召开座谈会听取用人单位的要求。三是争取部门支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加大对残疾人失业及再就业的扶持力度。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助残资金和现有的服务体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四)就业保障金向务农残疾人和临时就业残疾人倾斜。一是要建立培训机制。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导向和市场规律,加强残疾人在种植、文化、转移就业方面培训,可以在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进行试点,提高残疾人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开展一些岗位比武竞赛,稳定残疾人工作队伍。二是建立补贴机制。鼓励残疾农民购买养老保险,残疾农民购买养老、医疗保险,从就业保障金中予以补贴。对残疾人因年龄、工作等原因,离开用人单位时,如果未满15年,对经济确实困难的残疾家庭,按照“自己出一部分,残联补一点”的原则,继续购买保险,直到满15年为止。三是建立扶贫机制。对一户多残的家庭,要确保有一人在单位上班,消除残疾人家庭“零就业”现象。四是进一步搞好扶贫基地建设,推行“公司+基地+残疾人农户”的产业模式,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使基地真正成为带领残疾人致富的有效途径。五是加大对农村残疾人从事种养业的扶持力度。针对种养业风险高的特点,对种养业大户免费政策性农业保险。

下载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关注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对南湖街道残疾人现状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残疾人爱心互助站关注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对南湖街道残疾人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如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分弱势群体,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扶贫帮困、引导残疾人就业、指导残疾人康复、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等工作,乌镇镇残联在日常残疾人工作中不断收集资料,总......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黄石市大部制改革后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现状 黄石市残疾人联合会邵诗武 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残疾人......

    关于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以及广大残疾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对中国目前残疾人情况的调查

    对中国目前残疾人情况的调查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推进残......

    关于某市街道残疾人扶贫解困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某市街道残疾人扶贫解困的调查与思考 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是新时期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

    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是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重点和难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当前农村残疾人工作存在存在着......

    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与制度完善

    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与制度完善 贺仁清(兴和县残联理事长)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性的弱势群体,重视残疾人社会保障,不仅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内容,更是衡量社会公正与文明进步程度......

    对做好残联与残疾人工作的几点思考

    人们碰到残疾人问题,首先就想到找残联。粗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对,其实不然。现在有两种倾向:一是有些地方和部门认为残疾人工作就是残联的工作;二是有些残疾人工作者把残联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