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范文
http:///2007special/zkjc/index.htm
2009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新闻发布会表明残疾人状况继续改善 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2010-04-06
《2009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于12月1日发布。由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开展的2009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结果表明,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继续改善,各项保障与服务水平较之上年有了提高,但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依然明显,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此次监测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67个调查小区,监测残疾人34866人,本年度监测时间为2008年4月1日至2009年4月1日。
监测表明,残疾人生存状况继续得到改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78元,比上年度增长1.1%,农村为4066元,比上年度增长6.9%,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提高。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有较大下降,城镇为44.7%,比上年度低3个百分点,农村为47.1%,比上一年度下降了4.4个百分点。城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占城镇残疾人总数的22.6%,比上年度的21.3%有所提高;农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占农村残疾人总数的23.6%,比上年度的19.6%有较大幅度提高。城镇残疾人参加的社会保险中增幅最大的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2008年度相比2007年度增加了22.6个百分点,2009年度又在2008年度基础上增加了3.5个百分点。基本养老保险的参加比例也有较大增幅。农村残疾人中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例持续上升,由2007年度的84.4%,上升到2008年度的93.5%,再到2009年度的94.4%,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医疗改革在农村受到残疾人欢迎,各级政府对贫困残疾人参保予以补助,使残疾人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大受益者之一。16岁及以上城镇残疾人参加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率为52.1%,比上年度上升13.3个百分点。
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在学比例为69.5%,与上年度比上升了5.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残疾儿童在学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73.7%,农村为68.5%,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继续得到重视。
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满意度为66.8%,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体现出残奥会影响和无障碍建设的成效。另外,有79.5%的城镇残疾人所生活的城镇中至少有一种无障碍设施,说明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成效。在接受过社区服务的残疾人中,满意度为88.4%,比上年度上升1.7个百分点。残疾人接受法律服务满意度达到86.6%,反映了残疾人权益保障水平逐渐提高。
监测同时表明,残疾人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大多数残疾人的贫困状况仍待改善。虽然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提高,但仅为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7.9%,差距明显。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残疾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及其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241.3元,是全
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1.58倍;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551.1元,是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2.24倍。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城镇为20.0%,农村为15.4%,分别比全国城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高出13.0和8.7个百分点。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2%,比全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1.1%高出5.2个百分点,生活质量明显落后。残疾人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仅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的60%,表明残疾人家庭电器化、信息化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亟待提高。2009年度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占被调查残疾人的23%,与2008年度大体持平。主要原因是每年新增加的残疾人绝对数量大,而且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认识到康复服务的作用并产生了新的康复服务需求,对康复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目前提供康复服务能力的增长低于残疾人对康复服务需求的增长。
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达13.6%,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2%的3.2倍。未就业者生活主要来源是,城市中依次为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40.5%、领取基本生活费占31.4%、其他占26.2%;农村中依次为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76.9%、领取基本生活费占10.1%、其他占11.5%。城乡残疾人就业还存在不少困难,主要依靠家庭供养,其中农村占七成以上,家庭供养的趋势增大。
监测还表明,残疾人中最迫切的需求仍为医疗救助,城镇为56.3%,农村66.2%;其次为生活救助,城镇为49.5%,农村为65%;第三位是康复救助,城镇为26.5%,农村为32%;第四位是教育救助,城镇为7.6%,农村为13.9%。
通过对残疾人生存、发展和环境三大类17项的指标监测,2009年度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53.5%,比上年度提高3个百分点,但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74.6%相比差距明显。
中国残联研究室、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承担了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和报告撰写。
第二篇:小康监测报告
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以迎难而上的锐气和勇气,以披荆斩棘的韧劲和干劲,创造了令人振奋、让人欣慰的业绩,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成效
(一)经济发展稳步快进。一是总量增长较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73亿元,增长8.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1亿元,增长11.8%。二是均量提升较快。人均GDP达31633元,同比增长8.3%,提升幅度排全省2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54元,同比增长8.3%,提升幅度排全省18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6125元,同比增长9.1%,提升幅度排全省16位。三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85.2%,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排全省6位;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重达125.7%,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排全省12位。四是产业发展逆势上进。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5个,总投资达61.2亿元。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3.7%,提升幅度排全省17位。五是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引进内资50.06亿元,外资6.31亿元,较2015年,利用内外资增长率达66.4%;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6家,进出口总额9.87亿元,较2015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率140.3%。
(二)“三大攻坚”克难求进。污染防治再出重拳,累计清除保护区黑杨8.4万亩,拆除“两围”26处4.4万亩,关停环保不达标企业6家,启动珍珠全面退养。城镇污水处理率80.6%,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排全省7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69.0%,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排全省17位;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100%;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89.3%,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脱贫攻坚精准高效。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扎实有效。全年易地搬迁185户,实现9602人脱贫,17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0%,下降1.4个百分点,降幅居全省14位。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稳妥推进投融资公司整合转型,按“停、缓、调、撤”原则压减投资规模,严控新增债务,实现“三保”目标。非法集资陈案化解率100%,当年没有新增非法集资案板。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指数100%。
(三)城乡建设齐头并进。全面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3%,较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实施棚改3207户,投入2.7亿元,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实施自然村通水泥路132公里,改造危桥10座,拉通断途路60公里。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验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1%,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4.5%;建制村通客车率100%。
(四)社会事业全面跟进。卫生健康工作再上台阶。成立医训中心,开全省医技培训先河;乡镇卫生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基层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6.7张,较上年增加1.2张/千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医师数4人,较上年增加1.4人/千人。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3.7平方米,较上年增加1.1平方米。社会保障不断夯实。城乡医保参保率、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全覆盖,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41张,较上年增加11.1张,提升幅度居全省第2。
(五)民主法治建设纵深推进。智慧党建工作得到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推介。全面开展“治婚丧陋习、刹人情歪风”专项治理,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基层党建指数99.1%,提升幅度居全省第1。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百日行动”,平安**、法治**建设深入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当年刑事犯罪人数377人,同比减少62人,万人刑事犯罪率4.65,较上年下降0.8。综治民调排名跃居全市第二,创历史最好成绩,跻身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县行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满意度91.2%,提升幅度居全省第4。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需关注的问题
当前,我们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发展动能仍然不足,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弱,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形成规模。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一些突出问题仍然需要下大力解决。各种新老矛盾交织,信访维稳压力居高不下。
(一)发展动能不足,经济发展指标实现程度仍然偏低。一是总体排位靠后。经济发展类9个指标中有5个实现程度排位在30名之后。二是创新能力较弱。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26.69亿元,同比下降5.9%,较上年,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程度排位下降1位,提升幅度排位下降30位。三是结构指标发展受阻。农业产业大而不强。规模以上工业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为125.7%,实现程度62.8%,排全省32位。
(二)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一些突出问题仍然需要下大力解决。III类水质达标率97.2%,较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全省42位,较上年下降35位;森林蓄积量增长率4%,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全省21位,较上年下降13位。
(三)教育发展水平有待提升。高中阶段毛入率与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实现程度分别排全省36位、41位,平均受教育年限实现程度排位下降5位。
(四)廉政指数下滑。2018年检察机关立案的贪污贿赂、渎职案件人数2人,廉政指数1.6人/万人,提升幅度全省排位下降25位。
三、对策与建议
(一)扎实推进产业立市行动。以发展促进小康整体实现程度的提升。加快转型升级,壮大产业集群,有效提升高新增加值占比。大力发展以中联重科、康普、康尔佳等为核心的高增长龙头企业,以耐美特、安和寿、太子新材等为引领的高创新潜力企业,以秸出板材、三峡油漆、光电生物等为样板的高投资项目,打造装备制造、医药化工、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及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产业集群。
(二)扎实推进“三大攻坚”行动。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任务。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确保地方金融稳定。强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加大城乡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黑臭水体等领域治理力度,持续开展珍珠退养工作。
(三)扎实推进民生改善行动,提升社会发展水平。振兴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深入开展标准化学校创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四)扎实推进平安**行动,提高社会安全指数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满意度。要以创建省级平安县城为抓手,重拳扫黑除恶。突出专案攻坚,严厉打击“市霸”“行霸”“村霸”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
第三篇:06.盐城市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监测报告(2010)
盐城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监测报告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面奔小康 建设新盐城”的目标,坚持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强力推进富民目标,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2010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0年全市市级全面小康建设情况
根据省统计局反馈数据测算,2010年我市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总体得分达96.9分,比上年增加2.7分,比2003年提高27.8分,年均提高4.0分。从四大类构成看,生活水平实现程度最好,达到98.9%,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达97.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社会发展实现程度达94.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实现程度达96.2%,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从具体指标看,25项指标中已有18项指标达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恩格尔系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未达标的7项指标中,有2项指标达市定时序进度,即城市化水平、森林覆盖率;5项指标未达市定时序进度,即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市绿化覆盖率。
滨海均为3项,大丰2项,东台1项。
三、苏北各市市级全面小康建设情况
2010年,苏北各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序推进,达标指标比上年均有增加,总体完成情况良好。
(一)总体得分情况。徐州综合得分99.2分,列苏北第1位;我市96.9分,列苏北第2位。连云港、淮安、宿迁综合得分分别为96.2、95.7和91.6分,分列苏北第3、4、5位。
(二)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四大类实现情况。徐州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方面得分均列苏北第1位;我市在生活水平方面得分列苏北第1位,经济发展方面得分列第2位,社会发展方面得分列第4位,生态环境方面得分居末位。
(三)三大核心指标情况,2010年,我市人均GDP达30738元,总量仅次于徐州,列苏北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我市达16935元,比2009年增加2044元,总量和增量均列苏北第1位,徐州列苏北第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我市达8751元,比2009年增加1101元,总量和增量均列苏北第1位,徐州列第2位。淮安、连云港、宿迁城乡居民收入总量分列苏北第3、4、5位;增量分列苏北3、4、5位。
(四)达标指标个数情况,徐州已达标指标个数21个,列苏北第1位。我市已达标指标个数18个,列苏北第2位。连云港、淮安、宿迁达标指标个数分别为17、15和13个,分列苏北3、4、5位。
四、苏中扬州、泰州市级全面小康达标情况
2010年,扬州市24个指标达到或超过目标值,比2009年增加1个;其中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目标值。泰州市有24个指标达到目标值,比2009年增加3个,核心指标也均已达到目标值要求。两市分类指标达标情况是:一是经济发展。扬州、泰州两市该大类的4项指标全部达标。
个百分点,与目标值还差2.4个百分点,按照省认定的国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基数计算,还须植树造林350平方公里。由于我市属于平原地带,滩涂水域面积大,可植树造林空间有限,结合近年来植树造林监测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从各地情况看,亭湖、盐都、建湖等地尤为突出。其次是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不够稳定。从历年监测情况看,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受各种因素影响,监测数据时高时低,波动性大的情况一直存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污染事件,更加关注此类问题的处理,更加愿意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意见。因此,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当前达标不代表以后就会持续达标,监测指标达标也不代表群众满意。环境保护必须常抓不懈。
(三)城市化水平问题。城市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进程是涉及农业人口转入非农产业的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迁,是伴随现代化进程逐步实现的渐进过程。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省局核算认定我市2010年城市化率为52.5%,与全面小康目标相比差2.5个百分点。从前五年城市化发展来看,年均递增2.16个百分点。剔除第六次人口普查一次调整因素外,年均递增1.22个百分点。直观的计算说明,要完成2.5个百分点的缺口,难度很大。具体看,城市化水平达标既要考虑流入的问题,更要考虑融入的问题。一是流入。达标的首先在于农村人口流转速度,农村人口中流转到城镇须超过18万人,城市化率才可达到55%。二是融入。流入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短期容量问题,融入则更多的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质量,考虑到社会的长治久安。短期之内近20万人进城,衣食住行医教等等配套工作,都要有所考虑和安排。
(四)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我市作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农业大市,一产增加值比重高,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市历史上的基本市情。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是长期工程。近年来,尽管我市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现代服务业也在加快发展,但由于
展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尤其要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增收、教育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无论是已经达到还是正在争取达到省定小康目标的县(市、区),都要坚持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原则,严格按照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进行监测,进一步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认可度,切实提高全面小康质量,巩固全面小康建设成果,为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农村小康监测报告
为了科学地反映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市统计局通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年报及市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辅以一些社会调查数据,对2012年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
一、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
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100%。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实行村务公开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农村基层政务建设列为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和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012年,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和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实现程度均达到100%。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利好因素
(三)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法制环境建设,村政务公开、一折通、一册明等一系列政策制度日益完善,农民对社会安全和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都达到全面小康值。
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几个难点
(一)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2012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51元,比上年增长14.6%,总量位居全省第六,增速位居全省第五,总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随着农民收入基数的增大,今后快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增收空间缩小;二是农业生产成本呈逐年增长态势;三是受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等因素制约,种植业的效.益风险较大;四是非农产业对农民持续增收支撑较弱。从全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结构来看,来自第一产业收入远大于来自二、三产业收入,农产品加工增值明显不足,产业链条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四、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大力培植特色优势产业。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和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应充分发挥我市区域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以发展现代农牧业提升农产品的品种、品质人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形成规模开发效益。同时,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生活保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改善就医条件,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确保人人看得起病。
(三)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以“两基”检查为契机,继续不断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建立教育救助体系,保障所有儿童都能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确保人人能上得起学,杜绝新一代文盲。同时,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现有劳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
(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小城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集约效益,也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的制定实施为契机,大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注重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村镇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关系到全面小康的实现。因此,应更多地将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在农村大力提倡使用沼气、沼液、沼渣等清洁能源,鼓励农民美化村镇环境,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按照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在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
在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
今天,中国残联、民政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召开会议,部署安排开展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这是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之后,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状况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检阅。这对于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国残疾人基本生存状况,进一步预测发展变化趋势,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新宪理事长就开展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做了全面深入地阐述,待会儿程凯副理事长还将做具体布置,我完全赞同。长期以来,中国残联作为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第二次抽样调查过程中,中国残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科学调度,为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应有贡献。我相信,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
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区建设工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在社会救助方面,对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实施分类施保,对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全部或部分补助,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得到经常性生活救助。在社会福利方面,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建成各类社会福利机构4万多个,使“三无”和困难残疾人得到了较好的照料。扶持社会福利企业发展,有625万残疾人实现了集中就业。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通过实施专项康复工程,使6万多名生活在福利机构中的残疾人得到了康复。在社区建设方面,建成各类社区服务设施达175万个,为残疾人提供便利服务。
“十二五”时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民政部门将认真配合做好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同时,科学运用监测数据和结果,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城乡低保标准、临时物价补贴与物价指数相协调的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措施,加大对受灾残疾人家庭和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救助力度。
二是全面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加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津贴制度。落实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拓展孤儿安置渠道,建立健全孤儿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住房等保障政策。继续开展残疾儿童和贫困残疾人手术康复,促进辅助器具行业健康发展。完善福利企业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
三是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编制并组织实施《“十二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大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四是积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类慈善团体为残疾人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推动残疾人志愿服务经常化、长期化、制度化。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