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摘要: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将其推向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形成了邓小平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本文概述了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基本观点,着重阐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指出了邓小平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继承与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
飞跃。“两次飞跃”由两位伟人相继完成,他们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两次飞跃”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它们具有明显的共同点:都做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都做到了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开创中国革命特殊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它使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全面展开始终是以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轴心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亦始终是以实事求是作为轴心的。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作为它的灵魂,绝不仅仅是外在的方法或作风,而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内容和内在的生命力。
二、邓小平是毛泽东未竞事业的继承者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伟大转折,也是马列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建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探索中,十分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分析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和科学体系。党的十四大在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期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与毛泽东思想的灵魂相比较,邓小平理论有活的灵魂,既一脉相承,又有新的东西,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继承与发展。首先,是在继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有了解放思想的新特点,使其更具有活力。其次,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前提下,发展到了“三个有
利于”,又发展到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再次,毛泽东思想也好,邓小平理论也好,都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这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一。从而形成了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既一脉相承,又富有新意的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不是无源之水,它是继承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的正确理论成果并在新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结果。
“两次飞跃”紧密联系,没有第一次飞跃,就不会有第二次飞跃;没有第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就不会巩固和发展。“两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不断获得发展的实践体现。
总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精髓,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本质论”又从不同方面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核心、实质及特性,是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既一脉相承,又更有创造性,从而使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沿着解放思想方向有了新的发展。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教学中心:圆梦计划 分
数:_______
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业论文
论文题目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课程名称_____邓小平理论_________
年
级_____2011秋财管1班____
专业层次_____ 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 _________
2012年
月
日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摘要】: 关于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研究,随着邓小平理论本身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得到初步形成及深化。本文主要从这一主题研究邓小平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成果等简述了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一种科学理论的诞生,是有其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的。邓小平理论所以能够出现在当代中国,也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
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外国的这种革命思想也传到了中国。早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夕,毛泽东就鲜明地主张我们党应是“主义的结合”,他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①。建党之时,中国共产党人立起的旗子,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锤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系列特殊而复杂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在1966年,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在这场持续十年之久的运动里,给党、国家和人民都带来巨大灾难。这时候需要走出困境,必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所走的道路。终于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因此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早就发现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他们在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做出过许多努力,提出过许多好的思想。邓小平理论继承了这些思想和观点,并加以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开辟新路的决策全会,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标志。通过这次全会,实际上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大框架,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主要矛盾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政治保证论开始提出。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
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决议在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
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这一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
十二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纲领。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起步中,邓小平理论形成主题,这就是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宣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强调实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从而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更加全面。在邓小平的指示和支持下,十二届三中全会形成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在十三大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在理论上的两大突破,成为全面改革、深入发展的理论指导。十三大报告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的十二个科学的理论观点,认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② 至此,我们党已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首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了十二条原则,系统地阐明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这十二条原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又在十二条原则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经验,鲜明地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从而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和轮廓更加清晰。这个谈话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
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概念,并写进了党章,强调要用这个理论来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结为九个主要方面,评价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说明邓小平理论此时已形成体系,走向成熟。③
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从走向成熟,形成体系到丰富发展的时期。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
从以上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我们党能够形成邓小平理论,是来之不易的,它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引下,领导亿万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邓小平理论必将在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挥应有的威力,也将不断地得到检验、丰富、完善和发展。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成果
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同意的科学体系。”④这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一脉相承之脉,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之脉,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之脉,就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之脉。毛泽东思想是这个结合的开创和胜利的阶段,邓小平理论继承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这个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到新阶段—新的开创和胜利的阶段。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的准确定位——历史的定位和空间的定位。通过多年来国家还有大量学者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邓小平理论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
理论集中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为了回答该主题,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过程中,依次科学地回答了三个大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最后归结为回答一个总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深化了对“三大规律”,即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2.结合当代国情,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同时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则是它的出发点。这两者共同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发展。”⑤ 由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此为基础,邓小平经过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新的实际相结合,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开始的,是从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入手的。在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领导我们党破除了思想上的僵化和体制上的禁锢,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深化了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的认识,进而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理论围绕这个主题的全面展开,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4.邓小平理论面对世界的新发展、新变化,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并对世界发展和时代特征作出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开放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理论最基本的观点和最核心的内容。这些观点和内容的全面展开,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理论。
从以上多个方面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到邓小平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在领导中国人民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邓小平理论是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致罗璈阶信》(1920年11月25日),《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54页。
②《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8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会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页。③卢之超、李书敏:《历史巨人和他们的思想》,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第495页
④卢之超、李书敏:《历史巨人和他们的思想》,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第496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任命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把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
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使我们大学生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我们大学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不息,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创造无悔的青春,取得成功。
英语1105方李亦圆
第四篇: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一、继承关系主要表现在:
1、理论基础相同
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作为理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把它们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逐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
毛泽东思想中的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确立的重要指导思想,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成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一条红线。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的指导思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的情况来办,独立自主,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邓小平科学地阐明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
3、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毛泽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确定“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邓小平高度重视坚持群众路线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群众路线特别重要,而“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在创立邓小平理论过程中,自觉地坚持了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邓小平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4、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判断政治生活是非的六条标准可以看作是四项基本原则内容的最早表述。
虽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概括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尽管六条标准和四项基本原则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但二者
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
特别要指出的是,无论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重要的两条。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上,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都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二、发展关系表现在: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是对思想路线作了科学完善的表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地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二是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起来。认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而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三是包含着坚持与创新的统一。具体化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使改革开放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方向。
2、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小平从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移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为中心,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作了精辟的阐述,是对毛泽东思想重大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毛泽东曾主张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仍然要发展商品生产
和商品交换,并要求重视价值规律。邓小平以非常的理论勇气提出社会主义也要发展市场经济,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对毛泽东关于商品经济生产理论的重大发展。
4、对外关系理论
毛泽东很重视发展对外关系,但由于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际封锁、遏制的政策,使得我国无法同这些国家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从整体上到“文革”结束,中国仍然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对外开放,发展自己,明确提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长期坚持不能动摇,我国的对外关系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是对毛泽东的对外关系理论的重大突破。
5、祖国统一问题
五十年代,毛泽东就提出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设想,已经有了“一国两制”的构想的萌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我国实际,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五篇:毛概论文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摘 要:邓小平理论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毛泽东思想有着紧密的继承关系,同时邓小平理论又提出了许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观点、新思想,把毛泽东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源泉,而邓小平理论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弄清它们两者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继承;发展
绪 论“翻身不忘毛主席,富裕不忘邓小平”。这样两句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对领袖的爱戴与怀念;道出了两位伟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卓越贡献。他们以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见长,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邓小平继承了这一事业,并把它成功地推向前进。
一、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
邓小平理论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毛泽东思想有着紧密的继承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者的理论基础相同
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作为理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把它们概括为四个字: 实事求是.邓小平同样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衷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抓住 “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间题,深刻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大
胆探索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向题、新路子,逐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问题上,邓小平理论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确立的重要指导思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成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一条红线。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的指导思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的情况来办,独立自主,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把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的思想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并把它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同志还科学地阐明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坚持和继承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内容之上,是我们党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坚持群众路线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群众路线特别重要,而 “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因而,在创立邓小平理论过程中,自觉地坚持了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确定“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同样,邓小平也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同志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领导者必须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同样邓小平同志也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新东西,都是由群众创造的等等。
二、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尽管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许多正确和有益的观点及思想,但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和所回答问题的重点不同,它对毛泽东思想又有许多重大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崭新的内容。
1.邓小平理论对实事求是思想战线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实事求是作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和时代特点的思想观点,为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一是高度评价了实事求是的重要地位。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二是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完整、系统、科学的概括。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思想路线。”三是强调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他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四是运用实事求是分析思想路线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克服“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保证。
2.邓小平理论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在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就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成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因而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他又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实际上起了有碍生产力发展的负面效应。邓小平非常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首先,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其次,他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身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他又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同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相一致的。邓小平从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移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为中心,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作了精辟的阐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在祖国统一问题上,邓小平理论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国家的统一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责任和奋斗目标,始终不懈地推进祖国统一的实现,并积极探讨和寻求实现统一的方式和途径.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就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主张 “ 和为贵,国共两党可以搞第三次合作”。六十年代毛泽东又重申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提出只要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台湾省的事由台湾当局来安排,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破坏对方团结之事,共同把中国建设好。这些话中已有 “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萌芽,但由于当时国际环境的制约和国内某些情况的变化,当时还不可能提出 “ 一国两制”的完整构想并付诸实现。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邓小平根据我国实际,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构想,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 一国两制” 理论主张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一国两制” 的理论已顺利地指导了香港的回归,澳门问题也如期解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必将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
结论: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战线是相同的;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两阶段思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来源;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共同强调的一个原则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邓小平坚持和继承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的群众路线。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对实事求是思想战线的发展;邓小平理论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邓小平理论对祖国统一理论的新贡献。总之,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汲取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华,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重大发展,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第22页
《毛泽东与邓小平》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40页
《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 袁欣荣 鲁行经院学报,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