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广养殖模式促进肉羊产业发展修改

时间:2019-05-13 19:1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推广养殖模式促进肉羊产业发展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推广养殖模式促进肉羊产业发展修改》。

第一篇:创新推广养殖模式促进肉羊产业发展修改

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建设肉羊产业大县

金塔县农牧局

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北部边缘,全县共辖5 乡5镇,86个行政村,4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3万人。全县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共有耕地67万亩。2012年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不懈组织实施草食畜牧业提升行动,全力推进肉羊产业大县项目建设,狠抓设施规模养殖、品种引进改良、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标准化生产建设,促使肉羊产业大县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2012年底全县养羊饲养量达到145万只,出栏肉羊67万只,羊产业产值达到2.6亿元,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60.5%,农民人均养羊纯收入达到1296元,占到牧业纯收入的6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扩大规模、建设基地、转变羊产业发展方式。我县始终按照大场大户抓规模上水平,千家万户抓配套抓补栏的原则,采取政府扶持,农户自筹的方式,坚持不懈地狠抓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按照高标准起步,超前性示范,全方位铺开的原则,引导动员规模养殖大户、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农场主投资新建不同模式的高标准规模养殖场(小区),全县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40个,其中2012年建成124个,占建成养殖场(小区)总数的一半,是近年建成最多、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年。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我县酒航路沿线农场较多,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实施“1234”规划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建成万只羊场10个,5000只羊场20个,千只羊场30个,千只以下羊场40个,使酒航路沿线养羊总量达到100万只以上,形成金塔 1

县酒航路沿线百公里、百万只、百场“三百”设施规模养羊产业带,有力带动原来一家一户庭院式分散饲养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变。

2、狠抓基础,引进良种,扩大肉羊产出效应。为了做大做强肉羊产业,我县坚持以提高多胎多羔能繁母羊比重、扩大畜群再生产能力和产出能力为重点,把品种引进改良作为发展羊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来抓,采取外引和自繁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政府补贴、农户自筹,大力引进基础母羊和种公羊,加快繁育基地建设。从2001年开始,先后从山东等地引进小尾寒羊等良种基础母羊6万余只,调引高代杂种公羊5000余只。其中2012年引进小尾寒羊等良种基础母羊11000只,调引高代杂种公羊625只。通过不断引进、扩繁推广,羊品种改良换代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80%以上农户饲养的基础母羊全部进行了品种改良,更换为多胎多羔的母羊群体,占到了全县存栏母羊的60%以上,肉羊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充分利用小尾寒羊多胎多羔性能,采用纯种肉用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进行温精授配,高代杂种肉用公羊与多胎多羔母羊及本地母羊本交的模式,大力开展肉羊杂交改良,生产优质羔羊,配套应用高效育肥技术,加快肉羊出栏,扩大了肉羊产出效应,为建设养羊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县由良种羊调入县变为良种羊输出县,仅2012年向外县市输出良种羊2万余只。

三、创新模式,精细喂养,提升羊产业综合效益。为了做强做大羊产业,我们在不断创新,总结推广适宜我县千家万户的“五配套”养羊的基础上,把饲草种植、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作为夯实羊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广“一亩苜蓿,2亩小麦,夏收闲田复种2亩秋玉米”的饲草种植模式,年种植优质牧草6

万亩以上,有效解决了饲草不足的问题。同时针对我县人工种草面积少、棉花秸秆多、加工转化不够,利用率不高,饲草浪费严重的实际,大胆创新,加快农作物秸秆资源尤其是棉花秸秆的开发,走综合加工利用的路子,制定饲草配方,多次筛选试验,大力推广普及试验成功的秸秆饲草铡短粉碎、相互搭配、清水滤净、加拌精料的精细化喂养技术,使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彻底转变了原先农户放养和整捆整秆添喂的传统方式,加快了肉羊出栏周期,户均年出栏羔羊30只以上,收入过万元,养羊效益明显提升。

四、推广科技、强化服务,提高羊产业开发技术水平。为了确保我县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羊产业技术水平,围绕畜牧重点工作,按照“五良”配套技术要求,注重技术培训和科技普及,结合联村联户、科普之冬(春)等活动,集中培训,现场讲解,播放科技录像,发放科普资料等办法,安排县乡畜牧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小区、农户、畜牧实训基地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有效搅活了群众的思想,激发了群众发展养羊的热情,加快了养羊大县建设进程,提高了农民科学养殖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有效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提升了羊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五、项目带动,政策扶持,夯实肉羊产业发展后劲。随着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和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牛羊产业建设项目的实施,拉动了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和群众投资发展养殖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养羊大县建设,建设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品种新、技术精、设施全、效益好的养殖示范场(小区),作为技术集成、品种展示、农民培训、观摩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示范作用。2012年共落实产业发展资金2500余万元,其中争取省上扶持资金500万元,投入羊产业大县建设项目的实施。同时,县上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对修建养殖场(小区)免费划拨建设用地,达到修建标

准补助1-5万元;乡镇政府负责“三通一平”(即水通、路通、电通,平整小区修建场地),补助资金200余万元;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拉动、撬动民间直接投资达1800余万元,为全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夯实了基础,注入了活力,有效促进了我县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全省养羊大县建设步伐。

虽然我县养羊大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省总体要求相比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和借鉴兄弟县市发展羊产业的先进经验,切实落实各项措施。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主攻大场大户建设,加快品种引进改良,重点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着力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生产、由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向规模集约经营三个转变,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建设进程,全面提升养殖水平和效益,促进肉羊产业跨越式发展。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主攻养殖大场大户建设。按照“千家万户五配套、专业村组抓分离、大场大户进园区”的思路,继续采取政府引导,农民投入、项目扶持、社会参与的办法,立足原有场(区)抓配套、抓补栏,主攻养殖大场大户建设,力争扶持新续建标准化设施养殖大场大户100个。

二是强力推进标准化设施养殖园区建设。坚持以设施养羊为重点,突出抓好我县酒航路沿线“三百”设施肉羊养殖带建设,适度提高园区内养殖大场的集中度,凸显规模效益。

三是切实加快肉羊品种引进改良。以小尾寒羊等多胎多羔母羊与萨福克、波德代、杜泊纯种肉用公羊杂交生产为主。力争引进补栏小尾寒羊基础母羊10000只,高代杂种公羊500只。

四是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以示范场创建为载体,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辐射带动面,重点推广五配套高效养殖技术,力争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处,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处,新增万元规模养殖户500户,累计达到5000户,实行“统筹管理、滚动递补”的办法,切实提高全县标准化养殖水平。

五是认真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围绕畜禽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秸秆综合加工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等实用技术,采取集中培训与巡回宣讲的办法,开展多层次科技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科学养畜水平。

第二篇:肉羊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肉羊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肉羊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肉羊养殖业的发展形势虽然很好,但发展状况还不平衡,还有许多制约生产发展的实际问题未得到解决。一是品种炒作严重,很多地方在无技术指导的情况下大搞项目,一哄而上,加上非客观的宣传报道,导致不应有的品种炒作,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出现,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将影响肉羊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我国肉山羊良种率低,山羊品种还面临生产性能严重退化的问题,在一些山区至今还饲养了不少成年体重只有20~25公斤的低产肉用羊;三是有些山区或新养羊户由于交通不便或规模小且养羊分散等原因,羊贩上门收购价不高,养羊户的效益受到影响;四是不少养羊户对科学引种和科学养羊认识不足,养羊科技含量低,靠天养羊,任其发展;五是肉羊加工体系严重滞后,严重影响了肉羊产业化经营。

肉羊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农区是我国山羊的主产区,养殖山羊数量占全国的80%以上。农区自然条件好,饲料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肉山羊得天独厚的条件。羊采食各种杂草,既可利用草山、草坡和田边地角放牧饲养,也可以利用各种农作物副产品及秸秆饲养,同时还可以采用人工种植优质牧草饲养。

在我国农区,山羊饲养可实行放牧与舍饲相结合。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和季节性特点,可灵活选择饲养方式。一般在冬、春枯草季节,以舍饲为主,喂以秸秆和干草;而在夏、秋饲草丰盛的季节,利用成片草地和零星草地如河堤、隙地、荒滩、沟边等草地实行季节性放牧,采用赶牧、牵牧或拴牧等方法。在农区的山区养山羊,可以放牧为主,适当补饲,效果也很好。养肉山羊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效益高,且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一般来说,一只能繁母羊购进成本400元左右,一年按产3羔,每只出栏平均重25公斤,活山羊价按9元/公斤计,收入可达675元。

若按一只经产母肉羊年产6只羔计算,一年纯收入1500元.1、据调查,目前市场活肉羊价格为7.6-8.4元/公斤,我们按7.6元/公斤计算,一般羔羊出生35-45天断奶育肥,育肥80-90天,体重平均50公斤。7.6元×50公斤=380元

2、一只肥羔日成本在0.6元以内

①每天平均干草1-1.25公斤,每公斤平均0.2元 0.2元×1.25公斤=0.25元②精料:配比按玉米面49%,麦麸18%,豆饼15%,杂粮13%,食盐2%,鱼粉1%,骨粉1%,维生素、微量元素1%,每公斤1.2-1.4元,每天需0.25公斤精料,则0.35元。

③一只羔羊每天需饲料投入(干草+精料): ①+②=0.25元+0.35元=0.6元

3、一只羔羊出栏利润为308元 ①一只育肥羔从出生到出栏成本为:0.6元×120天=72元 ②一只羔羊的利润为:380元-72元=308元

4、一只母羊产羔的年利润为1548元

①一只母羊每天平均1.5-1.75公斤干草,0.25公斤精料,约为0.6-0.7元②一只母羊年成本为0.7元×365天=255.5元

③一只母羊每年(包括防疫费)总成本不超过300元

④利润为308元×6只-300元=1848元-300元=1548元

肉羊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预测,我国养羊热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因鸡、鸭、肉狗、猪等家禽家 畜饲料是以粮食及肉类为主,成本较高,效益不明显。羊是食草家畜,便于放牧和圈养,羊的食草能 力和发达的瘤胃,能大量利用牧草和秸秆等各种粗饲料,将其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羊肉、羊毛等,并且 肉羊生长快,抗病力强,繁殖率高。一般当年产的羔羊,当年就可屠宰获益。

羊肉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肉类,是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理想肉类,在国际市场上羊肉供不应求。除羊肉外,羊皮、羊毛是轻纺工业的原料,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加强农业和农民收入的突出重点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畜牧养殖业覆盖面广,不同地域的广大党员农民都可以饲养,它投资少,见效快,商品铝高,从而是农民现今收入的主要来源,畜牧业读土地的依赖度低,单位面积产出较高,同时,又能较多的细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有效地缓解人增地减的矛盾.畜牧业与农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既可使粮食转化为增值.又可以提高.有机肥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降本增效。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畜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既可带动畜牧业的草业、饲料业、兽医药械的发展,又可带动食品、毛纺、皮革,医药加工及餐饮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畜牧业也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具有较高的比价优势,特别是加入WTO后具有较高的出口创汇能力。

几年来,国家大力号召发展秸杆养殖,充分利用农作物的秸杆,实行过腹还田,优化和调整畜牧业的产业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改良秸杆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小尾寒羊的饲养,其优势在于:它对资源的适应性较强,适应家庭饲养经营。它受耕地、气候、地理环境制约较少即可转化为粮食,又可以利用农作物的秸杆,饼粕等农副产品,还可以利用广阔的草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农村经济和增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具观察和信息显示,近几年,养羊热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羊是反刍草食性家蓄,具有较强的合群性,适应性,便于放牧管理和圈养管理,它发达的瘤胃,能充分利用各种农作物秸杆、干草、树叶等粗饲料,转化为人们需要的羊肉,毛皮等,而小尾寒羊的早熟,抗病力强,繁殖率高,周转快,羊肉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肉类,是底脂肪底胆固醇的理想肉食,且国内外市场上的羊肉一直畅销不衰。除羊肉外,肠衣毛皮是轻工业的原料,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原料,畅销世界各地。小尾寒羊的饲养经营面广,一般农民均可发展,少则几只,多则几十只,直至大规模饲养和工厂化饲养。

肉羊养殖发展趋势: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畜牧优势集中体现在草食家畜上。从国内肉类市场分析,牛羊肉需求呈上升趋势,消费将会有一定的增长,肉用山羊发展前景看好,仍是效益高的致富项目。我国肉用山羊业发展预计将会出现下列趋势:一是山羊饲养量继续增长,羊肉产量进一步增加。我国在成为世界上山羊饲养量最多的国家之后,山羊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与我国自然资源特别是草地资源结构和分布、气候条件的多样性及山羊的生活习性有密切关系。在南方草山草坡和农区,自然条件优越,牧草资源充裕,山羊适应性广,善于登高的特点,也使其成为受欢迎的草食畜种,加之市场对羊肉的需求增加,山羊的生产特别是肉用山羊的生产将有良好的前景。二是实用技术普及加快,肉羊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随着养羊专业大户的发展和养羊规模的扩大,人们对养羊实用技术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羊舍建造、品种选择、繁育技术、饲养管理、秸秆处理、高产优质饲料作物的栽培、疾病防治等技术的集成和综合推广,将有效增加养羊的科技含量,推动肉羊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肉羊生产铺平道路,以最低成本消耗,获取更多的优质羊肉及其副产品。三是养羊业生

产、加工、销售联系更为紧密,一体化生产经营进一步发展。总之,发展肉用山羊生产,增加羊肉产量,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中国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第三篇: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10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平稳发展,肉羊生产成本较低,肉羊产品销路看好,市场稳定。我市是国家优势肉羊产业带和省沿黄牛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市羊饲养总量达265多万只,已具备年提供羊肉2.5万吨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出口羊肉3204吨,创汇65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48%、20.73%,占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28.01%。最近,信息科就我市进一步发展肉羊生产的条件、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建议,供参阅。

一、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生产基础良好。我市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有发展畜牧业、从事肉羊养殖的传统,生产经验丰富。我市又是农业大市,全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420万亩,每年可提供农作物秸杆710万吨,为肉羊养殖业发展能够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加上近年来青贮氨化技术的应用和人工牧草种植的推广,为肉羊生产奠定了良好的饲草饲料基础条件。

(二)专业宰杀市场(村)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培植规范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在肉羊生产销售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如莘县朝城、冠县城关镇等羊肉批发市场和茌平洪屯回民李、临清尚店焦庄、高唐南镇梁庄等羊肉宰杀专业村经营思路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倍受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市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已具备年宰杀销售羊100多万只的能力,年交易额达2亿元。

(三)宰杀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市拥有清真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两个,总投资1468元,现已具备年宰杀加工肉羊110万只的能力,产品主要供应中东、俄罗斯、港澳、欧盟等国际市场。其中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868万元,年宰杀加工能力80万只,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高端市场和中东、俄罗斯、阿联酋等国际市场,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9200万元,出口创汇1520万美元,列全省首位。该企业现已获得haccp认证,并取得了科威特、阿曼、阿联酋、约旦、利比亚、巴林、刚果、海地、黎巴嫩等国家的自营进出口权。

(四)规模生产效益可观。实践证明,农村养羊的适度规模繁殖母羊为50-100只、育肥羊为200-500只,以小尾寒羊为例,存栏繁殖母羊80只、育肥羊400只,年可获纯收益17万元(母羊:80只×1000元/只=80000元;育肥羊:400只×150元/只×1.5=90000元)。

二、当前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较差。尽管我市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肉羊养殖尚未彻底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二)羊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由于近几年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注重选备后备母羊,把羔羊大部分出售,造成适龄母羊比例偏低,周转速度慢,出栏率降低。

(三)资金匮乏,发展投入短缺。尽管我市近几年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用于肉羊产业发展,但其数额较小,很难满足农民规模发展肉羊的资金需求,一些优质肉羊品种无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难以实施。

(四)肉羊预混料生产、使用重视程度不够。我市专用羊预混料基本不生产,出售商也不多。少数生产厂家的肉羊预混料中,维生素及各类微量元素含量低、价格高。养殖户添加预混料的很少且很盲目,据调查,规模饲养户近三分之一肉羊发病、死亡病例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造成的。虽然我市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下脚料产量较高,但利用率不高,加工贮存不合理,浪费严重。目前全市玉米秸利用率仅占总产量的29.8%,麦秸不到10%;对各类鲜酒糟、酱油(醋)糟、玉米淀粉渣、棉皮、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的利用效率也很低,贮存加工不科学,霉烂变质多,饲喂效果不好。

(五)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健全。目前我市肉羊养殖主要是以农户为基础的超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并且肉羊养殖与加工联接不紧密,产、加、销脱节问题普遍存在,养殖户销售不便,加工企业货源渠道不畅,大量外调,既影响了养殖户效益,又增加了加工企业生产成本。

三、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思路与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级对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立足我市优势,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推进肉羊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积极宣传肉羊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和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切实增强农

户发展肉羊养殖业的信心;重点扶持加工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扶持肉羊品种改良、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畜牧合作社发展;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对肉羊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肉羊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切实落实肉羊生产用水用电用地扶持政策。

(二)搞好产业规划,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做好小尾寒羊主产区规划,以阳谷、东阿、莘县、冠县四县为主建设肉羊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经营方式,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建立起稳定的紧密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存关系。实施肉羊生产加工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发展肉羊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以加工促发展带基地。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原则,鼓励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新世纪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张生产规模,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建设高唐梁村、茌平回民李、临清尚店等牛羊宰杀专业市场(村),使其尽快达到大城市市场准入要求标准。

(三)加大肉羊品种引进改良力度,切实提高肉羊品质。以品种改良为核心,实行引进良种和改良土种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优质肉羊品种普及率,带动产业升级。小尾寒羊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具有早熟、多羔、生长快、产肉多、肉味好、裘用价值高等遗传特点,是优良的地方良种,被誉为“国宝”,对其杂交改良后,可以进行高档羊肉生产。在全面搞好小尾寒羊提纯复壮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引进国外大型肉用绵羊品种进行经济杂交,发展肥羔和高档羊肉生产非常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农民和经济实体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产业各个环节搞好服务,加快科技推广应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产销对接。组织肉羊饲养场(户)、饲料生产企业、种羊繁育场、羔羊生产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组成肉羊合作社,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配合的网络体系,架起饲养户、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进一步推动肉羊产业化发展。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组织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对肉羊产业化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围绕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场(区)设计、生产工艺、饲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尽快建立起支撑标准化的技术体系,促进肉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五)开发本地饲草料资源,筛选合理利用方案。与本地及周边农产品加工厂签订长期包销合同,成立饲草料专业调运合作组织,定期送到各养殖户并指导贮存加工使用。构建饲草料供、销网络,随时联络、均衡供应、及时调剂、送货上门,使规模养羊户既能保持日粮稳定供应,又能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费用,使厂家、养羊户双方受益。定期公布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价格、采购方向、加工保存技术、饲喂注意事项等,推广玉米秸青贮和麦秸氨化饲喂技术等。

第四篇: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北京市乡村旅游悄然兴起,但此时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发展阶段。自1998年后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二十多年来,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在全市乡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努力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北京市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形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区域特色、行业管理、业态创新、政府投资、社区营销、融资模式等乡村旅游“北京模式”。

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

在北京市首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遵照国家旅游局主张的:坚持以农为本、以人为本、以和为本的“三为本”原则;走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路子;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品牌主体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培育旅游新产品,打造旅游新业态。

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指出:“走特色发展道路,大力促进民俗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转型,提升郊区民俗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各远郊区县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特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旅游公司、专业酒店管理集团和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山区生态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促进计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以旅游发展带动郊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区(县)一色

实现13个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

“一区(县)一色”是挖掘区域特色,形成错位经营的重要手段。深入挖掘北京郊区的乡村民俗文化,协调好区域分工,在研究现有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空间战略,不同的空间板块吸引不同的市场人群,提供各有特色的吸引物,以特色吸引游客。不同区位的空间产品出现雷同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相互之间也并不冲突,针对这点问题,采取的态度是“求异存同”,满足市场的多方需要。明确区县旅游定位,实现“一区(县)一色”,提高了各区县的竞争力。

各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分别为:朝阳区为“中国商务旅游第一区”,海淀区为“皇家园林旅游区”,丰台区为“国家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门头沟区为“山都水谷、北京第一山水庄园”,房山区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通州区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顺义区为“临空型商务会展旅游之都”,昌平区为“温泉胜地”,大兴区为“绿海甜园休闲旅游区”,平谷区为“休闲绿谷”,怀柔区为“不夜怀柔”,密云县为“渔乐圈”,延庆县为“国际旅游休闲名区”。

一沟(带)一品

构造26条乡村旅游沟(带)的聚合产业

在土地、森林、山庄、湖泊、农田、农作物、观光园、民俗民风等各方面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增量,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农委调整农业产业(果、牧、林、农等)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从规划、产业布置及公共设施等角度打造“一沟(带)一品”。通过“一沟(带)一品”的实现解决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散、小、重复建设问题,形成规模经营。

和两年时间内,北京市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北京市的人才智力优势,委托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26条“一沟(带)一品”乡村旅游沟(带)产品规划。包括:朝阳区的“温榆河运动休闲游憩带”,海淀区的“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温泉镇红楼名源乡村旅游带”,丰台区的“河西生态走廊乡村旅游”和“花卉旅游区”,门头沟区的“妙峰山镇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赵家台沟域旅游”,房山区的“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和“北线山野奇趣乡村旅游沟域”,通州区的“京东运河湿地文化休闲区”和“回族风情乡村旅游区”,顺义区的“旅游‘金光大道’(东北部浅山地区乡村民俗旅游沟带)”,昌平区的“‘阳光流村’山地休闲旅游区”、“叠翠燕平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和“温榆河丽水温泉现代休闲旅游集聚区”,大兴区的“采育葡萄大世界”和“庞安田园休闲大道”,平谷区的“‘桃花深处’国际乡村汽车营地旅游休闲度假区”、“‘金海17里’乡村休闲旅游沟域”和“‘桃源静谷’山地休闲度假区”,怀柔区的“‘燕山满韵’风情大道”和“汤河川满族风情体验区”,密云县的“云蒙风情大道”和“古北口镇汤河‘沟域经济’”,延庆县的“

河乡村旅游带”和“仓米古道乡村旅游沟域”。

一村一品

开展30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

民俗村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微观基础,长久以来处于单独生产和经营的状态,大量的经验和事实表明,这种局面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起,北京市旅游局以“以点带面、打造精品、提升品牌”为目标,进一步促进

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和典型示范区的建设,以现有民俗村为基础,选择旅游要素丰富、特点鲜明的民俗村落,共对30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进行了创意策划,包括海淀区的“法兰西乡情·管家岭村”和“京西妙高文化·七王坟村”,丰台区的“地热温泉·南宫村”,门头沟区的“生态养生休闲·韭园村”、“京味文化·水峪嘴村”和“农禅合一·樱桃沟村”,房山区的“穆桂英故里文化·穆家口村”、“都市人的精神家园·水头村”和“养生山吧、创意空间·中英水北台村”、通州区的“宠物犬休闲文化·大邓村”和“盆景文化创意·大营村”,顺义区的“红色经典·焦庄户村”,昌平区的“边城文化·长峪城村”、“原生态自然文化·东水峪村”和“异国风情·瓦窑村”,大兴区的“采育人家,葡萄酒坊·东营二村”、“梨花之乡,休闲庄园·梨花村”和“生态休闲,有机蔬菜大观园·留民营村”,平谷区的“边关山寨·玻璃台村”、“乡土旅游的金凤凰·雕窝村”和“生态新农村·挂甲峪村”,怀柔区的“长城壁画·北沟村”、“栗花深处、休闲溪谷·六渡河村”和“青山、碧湖、农家·上王峪村”,密云县的“体验古镇魅力、寻访边关文化·古北口村”、“东极避暑、养生花园·花园村”和“京都游憩,渔味人家·口门子村”,延庆县的“奶牛风情,魅力新村·大柏老村”、“凤凰城、火盆锅、豆腐宴·柳沟村”和“妫水源·上磨村”。

生态旅游度假区

未来郊区旅游发展方向

休闲和生态已经成为游客的两个主要旅游诉求,北京市旅游局以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未来郊区旅游发展的方向。根据由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共同主办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所倡导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精神,北京市旅游局与环保局共同编制了《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并已通过了由乡村旅游行业专家、市环保局和市质监局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的评审,将申请成为地方标准,即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以休闲度假游为重点,挖掘“都市休闲、山水休闲、生态野趣、温泉保健、民俗风情、养生健体、漂流历险、美食养生、红色经典”等特色旅游产品,创建市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延庆龙庆峡、昌平温都水城、丰台南宫、怀柔夜渤海、密云云蒙风情大道都在积极申报市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并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促进京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树立乡村旅游的产品品牌,“一区(县)一色、一沟(带)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正是建设新时期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必由之路。“一区(县)一色、一沟(带)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初步建立了区县、区域、沟域、村镇四个不同梯度的产品层次,同时通过“旅游新型业态”塑造新产品形成了网状产品体系结构,并通过“生态旅游度假区”引领乡村旅游新方向,使整个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这一多层次、多业态、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并最终形成品牌,必将引导未来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产业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不断创新思路、谋求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

规划引导,标准管理

7月,北京市旅游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的《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0年)》通过专家评审;12月,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从开始,北京市乡村旅游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逐步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伴随着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一系列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北京市乡村旅游逐步实现有序化发展。,北京市农委和市旅游局联合制定推行《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标准(试行)》和《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暂行办法》。至,北京市旅游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和《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1月,北京市旅游局与市技术监督局制定《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规定了养生山吧等八个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地方标准;5月,北京旅游局在率先制定《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管理公约》;5月,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通过专家评审。北京旅游局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标准从不同侧面指导着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全面推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

北京市旅游局还组织进行了一系列乡村旅游的专项调研,为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升级规划的具体实施、乡村旅游规范标准的落实提供了智力支持。

部门联动,政策集成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支持力量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乡村旅游的管理机构主要涉及:旅游局、农委、发改委、园林局、国土局等十几个部门,这种多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状况,使得乡村旅游要素难以整合,整体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影响和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市旅游局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前瞻性地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部门联动制度,即:旅游局牵头,农委、发改委、园林、国土、卫生、工商、税务、公安、民政、环保、妇联等行政管理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乡村旅游的指导、监督、管理,以促进北京市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发改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打造生态涵养发展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酒店和乡村旅馆,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北京市乡村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北京市水务局制定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美化了乡村环境;北京市园林局一方面通过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加强了对山区生态林的建设与管理,实现了山区农民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转变,促进了乡村旅游景观的保护,此外,还启动了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大力进行绿化,打造了一大批天然氧吧和郊野公园,初步形成了环绕北京城市的森林景观;北京市环保局深入开展污水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等工作,整治了乡村旅游环境,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更干净的服务、接待环境;北京市科委实施“太阳能照亮百村示范工程”,改善了农村地区道路照明状况和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大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妇联组织农村妇女成立了34个“巧娘工作室”,参与北京乡村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大赛,推进了乡村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制作,完善了乡村旅游产业链。

景观保护,社区参与

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乡村景观的保护。北京市旅游局为了提高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优化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效用,实现北京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地发展,率先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建立了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协同机制,使北京市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不仅强调单体的、有形的、物资性(如建筑等)的遗产保护,更重视无形的、非物资性(如艺术、民俗等)的文化遗产的保护。

《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分别从村落景观保护、田园景观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景观保护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以加强民俗旅游村的规范自律治理,使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促进民俗旅游村落风貌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创造环保、整洁、优美的北京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环境。

《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体现出乡村景观保护中的保持传统文化继承性、建立高效生态系统、保持自然景观完整性和多样性、资源合理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等原则,使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有章可循,促进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行业规范管理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形成了规划引导、标准管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景观保护、社区参与的北京模式。

第五篇: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北京市乡村旅游悄然兴起,但此时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发展阶段。自1998年后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二十多年来,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在全市乡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努力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北京市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形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区域特色、行业管理、业态创新、政府投资、社区营销、融资模式等乡村旅游“北京模式”。

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

在北京市首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遵照国家旅游局主张的:坚持以农为本、以人为本、以和为本的“三为本”原则;走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路子;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品牌主体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培育旅游新产品,打造旅游新业态。

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指出:“走特色发展道路,大力促进民俗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转型,提升郊区民俗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各远郊区县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特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旅游公司、专业酒店管理集团和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山区生态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促进计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以旅游发展带动郊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区(县)一色

实现13个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

“一区(县)一色”是挖掘区域特色,形成错位经营的重要手段。深入挖掘北京郊区的乡村民俗文化,协调好区域分工,在研究现有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空间战略,不同的空间板块吸引不同的市场人群,提供各有特色的吸引物,以特色吸引游客。不同区位的空间产品出现雷同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相互之间也并不冲突,针对这点问题,采取的态度是“求异存同”,满足市场的多方需要。明确区县旅游定位,实现“一区(县)一色”,提高了各区县的竞争力。

各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分别为:朝阳区为“中国商务旅游第一区”,海淀区为“皇家园林旅游区”,丰台区为“国家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门头沟区为“山都水谷、北京第一山水庄园”,房山区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通州区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顺义区为“临空型商务会展旅游之都”,昌平区为“温泉胜地”,大兴区为“绿海甜园休闲旅游区”,平谷区为“休闲绿谷”,怀柔区为“不夜怀柔”,密云县为“渔乐圈”,延庆县为“国际旅游休闲名区”。

一沟(带)一品

构造26条乡村旅游沟(带)的聚合产业

在土地、森林、山庄、湖泊、农田、农作物、观光园、民俗民风等各方面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增量,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农委调整农业产业(果、牧、林、农等)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从规划、产业布置及公共设施等角度打造“一沟(带)一品”。通过“一沟(带)一品”的实现解决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散、小、重复建设问题,形成规模经营。

和两年时间内,北京市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北京市的人才智力优势,委托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26条“一沟(带)一品”乡村旅游沟(带)产品规划。包括:朝阳区的“温榆河运动休闲游憩带”,海淀区的“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温泉镇红楼名源乡村旅游带”,丰台区的“河西生态走廊乡村旅游”和“花卉旅游区”,门头沟区的“妙峰山镇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赵家台沟域旅游”,房山区的“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和“北线山野奇趣乡村旅游沟域”,通州区的“京东运河湿地文化休闲区”和“回族风情乡村旅游区”,顺义区的“旅游‘金光大道’(东北部浅山地区乡村民俗旅游沟带)”,昌平区的“‘阳光流村’山地休闲旅游区”、“叠翠燕平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和“温榆河丽水温泉现代休闲旅游集聚区”,大兴区的“采育葡萄大世界”和“庞安田园休闲大道”,平谷区的“‘桃花深处’国际乡村汽车营地旅游休闲度假区”、“‘金海17里’乡村休闲旅游沟域”和“‘桃源静谷’山地休闲度假区”,怀柔区的“‘燕山满韵’风情大道”和“汤河川满族风情体验区”,密云县的“云蒙风情大道”和“古北口镇汤河‘沟域经济’”,延庆县的“妫

下载创新推广养殖模式促进肉羊产业发展修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推广养殖模式促进肉羊产业发展修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义乌模式的创新发展

    促进义乌模式的创新发展地处浙江中部山区的义乌自然资源匮乏,“自古以来是穷乡”,但改革开放以来在既无政策倾斜、又无外来投资的情形下,义乌却一跃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小商品市......

    阿鲁科尔沁旗肉羊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提纲(推荐阅读)

    阿鲁科尔沁旗肉羊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阿鲁科尔沁旗畜牧业局 近年来,我旗立足于发挥比较优势,对全旗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大调整。在认真客观分析,冷静思考,深入......

    某县肉羊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某县肉羊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1、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一)当前畜牧业生产情况截至今年2月末,全县共繁殖成活幼畜29.51万头只,牲畜存栏达125.35万头只,出栏牲畜28.49万头只;存栏家禽......

    净水渔业养殖模式推广

    净水渔业养殖模式推广 李爱珍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水产养殖的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引起的自身污染。许多......

    民生沙产业3000只肉羊科技养殖协议(汇编)

    民勤县暧棚养殖示范科技 项目实施协议书甲方:民勤县畜牧兽医局 乙方:民勤县民生沙产业专业合作社 1.为保证落实《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经甲乙双方商定,确定乙方为民......

    创新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创新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凌云县实验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基石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市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继续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

    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确定的调研任务与目标,2009 年 7 月 4 日至 24 日,疫病防控功能研究室刘湘涛团队组织其他功能研究室成员对西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