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体系及其启示[摘]
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体系及其启示[摘]
澳大利亚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初期,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和不断完善,形成了目前包括全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残疾人和多子女家庭补贴、老年人护理服务等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体系
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组成如下:
(一)基本养老保险。
澳大利亚拥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老年人供养方面建立起了多支拄的保险体系:(1)全民养老金制度。其养老资金主要来自于联邦和州政府的综合税收,公民在65岁以后均可领取。(2)职业年金制度。法律规定,雇主必须按照雇员工资总额的8%向当地管理机构缴纳保险金。(3)储蓄性商业保险制度。政府鼓励雇员个人自愿交费,建立个人补充保险。上述多支柱保险体系的建立,保证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澳大利亚政府规定,联邦和州政府都有责任给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障系统、药物津贴计划和养老服务等制度。据统计,1997—1998财政年度澳大利亚养老机构支出占社会总支出的64%;卫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65岁以上老年人在政府办的养老机构养老的占6%。
(二)养老护理机构。
澳大利亚的养老护理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养老院,提供高级护理服务;一种是老年公寓,提供低级护理服务。每个养老机构平均有40—50张床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所必需的服务项目。养老院通常由护士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内容包括清理卫生、洗衣和用餐等住宿支持服务,穿衣、吃饭、上厕所、洗澡和走动等私人护理服务,以及其他附属卫生服务,如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和修脚等。目前,澳大利亚约有1500个这种老人设施,共提供7.5万个高级护理床位。老年公寓着重放在私人护理服务上,但在有些地区也提供住宿支持服务和一些附属卫生服务,在有需求的时候,还可以提供护士服务,其中多数护理设施雇有护士或起码能及时得到护士服务。目前,全澳共有约1500个这样的老人护理设施,提供6.5万个低级护理床位。这种养老机构的服务由私人、宗教和慈善组织、地方政府和州政府提供,其中,在养老院服务的提供中,私人占47%,宗教和慈善组织占37%,地方政府和州政府占16%;老年公寓服务主要由宗教和慈善组织提供,私人只占2%,州政府占6%。上述养老机构的建立必须符合政府制定的行业标准,其提供的服务要接受行业的监督。
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所需资金主要由联邦政府提供。1999年,联邦政府平均提供给每位需高级护理的居民3.5万澳元,低级护理的居民1.5万澳元。接受养老机构服务的居民只需支付一定的护理和住宿费,一年约1万澳元,但政府规定服务提供者收取护理费用的最高标准为平均每天23.19澳元,相当于单
身老年金的85%。
政府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非常重视,1998年建立独立的评估机构,负责养老机构的鉴定和评估工作,并要求2001年所有的养老机构都必须通过评估。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评估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护理服务项目与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2)建筑设施必须安全、实用,方便老年人生活;(3)必须依法保护老年人权利。
(三)养老护理服务项目。
1.社区老年护理包服务。社区老年护理包服务项目建立于1992年,服务对象是按个人护理需求,经过鉴定适宜于进住养老院但能够通过社区服务在家中养老的老年人,目的是把有条件的老年人留在家中养老。服务内容一般包括家庭服务、个人照顾、送餐服务、家居改造和各种社会活动等。需要该项目服务的居民,必须先提出申请,然后进行护理需求鉴定。鉴定工作由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的“老年人护理鉴定组”承担。通过对申请人和照护人进行入户评估,根据申请人的身体情况确定其享受社区护理包服务项目的资格,制定包括一系列社区服务在内的照护计划。
社区护理包服务项目由州政府向社会招标,市郡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私营机构提供直接服务,每个服务项目需要大约1.1万澳元,所需资金主要由联邦和州政府承担,其中联邦政府平均为每个护理包提供1万澳元。服务对象个人也需要交纳比例不等的费用,但最高不能超过其收入的50%。截止2000年6月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向社区提供护理包服务项目1.8万个,有731个机构为13750人提供了该项目帮助,2000—2001财政年度有6500个服务包被批准。为了在社区中提供相当于养老院水平的护理服务,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社区服务的衡量标准,并在全国开展了“扩展的社区服务包”项目试点工作。
2.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产生于1984年。它提供一系列服务,以支持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残疾人留在家庭和社区之中。它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家务类服务如清洗和大扫除、洗衣服、协助购物、做饭等;个人护理类服务如协助移动、洗澡、穿衣、上厕所、吃饭、监督锻炼和服药等;医疗类服务如定期体检、治疗、联合保健和医疗护理等;社交类服务如带老人外出等,以及送餐服务和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服务计划、家庭支出计划、提供各方面的信息等。
确定该项服务也要经过鉴定,但鉴定工作的承担者是市郡政府中负责社区服务工作的部门。该项服务主要由市郡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直接提供,其运行程序为:联邦与州、市郡政府签订5年协议,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每年州和市郡政府提交所需资金的计划,并由联邦政府与州、市郡政府根据用户需求达成出资比例协议;每一个财政年度结束时,州和市郡政府将全年的财务执行结果和提供服务情况上报联邦政府;联邦政府据此安排州和市郡政府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该项目所需资金,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按照60%和40%的比例承担。在2000—2001财政年度,联邦政府为此项服务开支5.65亿澳元,共资助3600个
项目,为46万人提供了服务。该项目也需要服务对象个人付费,付费数量根据接受服务内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经评估,收入水平过低的可得到免费服务。
3.护理者暂息服务。护理者暂息服务,是指护理者为了得到一定时间的休息和放松,以某种理由比如看电影、逛街等,由别人暂时代替护理者照顾老人的一种服务方式。它主要有入户护理、日间护理中心及院所提供短期护理等三种。暂息服务一般免费提供,只有院所提供的服务需要按标准收费。为支持和巩固家庭养老功能,1992年联邦政府推出了家庭护理人支持计划,对护理者提供津贴。根据此项计划,一位家庭和社区护理者每年可得到2000澳元左右的政府资金补助。1999年全澳支出的护理者津贴和暂息服务费用共163亿澳元。护理者津贴和暂息服务项目的实施,对于控制养老院、护理院规模的扩大,支持老年人留在家庭和社区接受护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4.多目的综合服务。这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服务项目。该服务项目由联邦和州政府共同出资,多目的服务中心提供,主要是为居住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协调和有效的服务。这种综合服务包括养老院和老人公寓护理、绝症护理和社区养老护理、居家护理和送饭服务,也包括为儿童提供的婴儿福利、免疫和家长信息、心理卫生、修脚等联合服务。目前,全澳有35个多目的服务中心,另外,还有31个机构已得到批准发展该项服务。
5.面向特殊老人的服务。这类项目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名目繁多。主要有:(1)老年人护理和住房协助。为使收入低、无保障住房的老年人同样享受到社区服务,联邦政府出资在全国建立了46个老年人护理和住房协助项目,为他们联系并提供社区服务。(2)为满足土著人、居住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以及非英语背景老年人的需求,联邦政府每年出资1000万澳元制定了一个专门为上述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护理设施的特殊资本规划。(3)政府出资为退休军人和战争遗孀提供特殊护理服务。该项目由退伍军人事务部管理。
(四)养老保险体系改革趋势。
1997年澳大利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入口中占12%,预计2021年将上升到18%。随着老年人口总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长,老年人在养老保障、医疗保健、护理照料等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政府在养老护理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大,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为控制政府开支的增长,高质量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联邦政府按照平等、方便、有效、实用以及标准化管理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对现行的养老护理体系正在或即将进行下列改革:(1)在养老护理模式上,强调以家庭养老为核心,逐步由过去以政府养老护理为主向更高层次的家庭养老护理方向发展。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对养老机构布局和床位总规模加强宏观调控,其主要原则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10%的比例提供服务床位,即为每1000个7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100张床位,其中养老院40张,老年公寓50张,另外10张作为可协调性床位。(2)在资金补助上,改变过去按人头拨付款项的方式,实行按每张床位拨付款项并直接拨付给养老机构。在此基础上,对养老机构实行私有化管理,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由私人机构提供,政府也不给以税收优惠。同时,扩大养老护理费的收取范围,从有一定的资产基础且得到高
级护理的居民中收取部分住宿费和有关费用,以确保院所护理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3)为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的作用,使该项服务真正实现需求清晰、产出明确、服务标准化,联邦政府正在推行全面的以需求为基础的计划和鉴定框架改革,通过转变资金分配方式、实施社区护理分级、完善护理鉴定手续、加强地区规划和协调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各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4)国家将加强对行业的管理,通过制定护理行业的指导标准,如护理设施标准、雇员准入资格、护理质量标准等,颁发资格证书,来保证各种服务和护理水平能够不断提高。(5)实施国家护
第二篇:澳大利亚兽医体系概述[范文]
澳大利亚兽医体系概述
本人有幸于2006年8月23日至9月12日赴澳大利亚参加了“动物疫病控制技术与计划管理培训班”。期间,除在墨尔本大学接受专业授课外,走访了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DAFF)、维多利亚州基础产业部(DPI)以及位于基隆市的澳大利亚动物卫生实验室(AAHL),考察多个养殖农场(户)、协会,就兽医工作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
一、澳大利亚兽医工作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土地面积为770万km2,总人口19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0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澳大利亚属联邦制国家,由6个州和2个地区组成。年农业总产值约350亿澳元,农产品出口收入约250亿澳元,是世界重要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政府健全的兽医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之澳洲地理上与其他大陆隔离,为动物防疫工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目前OIE规定的15种A类动物疫病在澳大利亚均处于无疫状态。
(一)澳大利亚兽医管理体制概况
澳大利亚兽医工作管理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级。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动物疫病防治政策、进出境检疫、国际贸易谈判以及生物安全管理和组织开展新发病和外来病防治等。州政府在本州范围内具体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等工作。联邦政府的兽医主管部门是农渔林业部(DAFF),下设产品安全和动植物保护司(PIAPH)、检疫检验局(AQIS)和生物安全办公室(BA)。农渔林业部设首席兽医官(CVO),直接对部长负责,首席兽医官办公室设在产品安全和动植物保护司;各州政府兽医管理机构一般设在基础产业部(DPI),内设首席兽医官和动植物卫生机构。州基础产业部根据工作需要,在州内的不同区域内设办公室,执行疫病防治措施。
除上述政府机构外,澳大利亚还设有澳大利亚动物卫生联合会、肉类安全委员会等半官方非盈利机构,这些机构主要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农业部门、相关科研和诊断机构、畜牧兽医组织以及重要企业的人员共同组成,主要职能是协调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参与制定动物疫病防治方案等,其经费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及行业共同承担;澳大利亚还设立了生物安全合作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新发病研究的全国性机构,其合作伙伴包括部分联邦和州政府机构、兽医机构、大学、动物和医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等。该中心通过研究建立了诊断、鉴定、监测、评估等技术,以提高预测和应对新出现传染病的能力,保护澳大利亚的公共卫生、家畜生产、野生动物和经济资源。
澳大利亚兽医队伍由政府兽医、实验室和大学兽医以及执业兽医(私人兽医)构成。经过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兽医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直接注册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由州政府颁发执业证书。全澳共有5所大学设有兽医本科以上专业,每年
毕业生300名左右。其他人员申请兽医资格,必须通过所在州组织的全国兽医考试,达到联邦政府规定的兽医资格条件后向所在州兽医管理协会注册。
(二)澳大利亚控制动物疫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由于澳大利亚近年来没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其疫病控制措施重点放在疫情监测以及动物、动物产品的追溯追踪管理和口岸检疫。
1、疫情监测
疫情监测体系包括联邦、州政府两级兽医实验室、私人/企业兽医实验室和大学实验室四部分组成。核心部分是联邦、州政府两级兽医实验室,主要负责监测计划中的采样和样品检测工作。如果发生疫病不能做出现场诊断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将样品由执业兽医送州政府兽医实验室进行诊断;新发病和外来病必须由设在基隆的澳大利亚动物卫生实验室做出诊断。无论是私人兽医或官方的疫病诊断机构发现动物疫情,都要向州政府首席兽医官办公室报告。如是新发病或外来病,州首席兽医官必须立即向联邦首席兽医官办公室报告;一般疫病则由州首席兽医官定期向联邦首席兽医官办公室报告。澳大利亚设有全国动物卫生信息系统,负责收集动物疫情数据。
2、动物追溯
澳大利亚已经建立起相当先进和完善的动物追溯体系。2005年7月1日起,已对牛全面实施强制性的从生产、屠宰到销售的全程追溯。所有牛必须佩带内置电子识别装置的耳标。耳标号由16位数字组成,包括州编号、区编号、农场编号、计算机随机号和牛只编号,耳标的成本由养殖者和政府共同承担。动物移动或屠宰上市前,动物耳号、出生农场、动物移动情况等情况都将通过互联网输入设在新南威尔士州的国家信息中心。动物在进入新的农场或者屠宰厂后,通过自动无线识别系统,耳标中储存的全部信息将进入新的管理系统,或者通过产品条形码一直保留到超级市场。由于建立了这套追溯系统,动物的所有信息都有详细记录,能够保证对疫源的追踪调查。
3、口岸检疫
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下设的检疫检验局主要负责进出口检疫措施的执行。目前,已经建立了机场检疫、海港检疫、邮件检验、进口通关等多套检疫体系。每年,这些检疫体系对1.5亿份邮件进行100%排查,对1100万机场通关旅客的90%以及海港通关的11万旅客100%进行检查,对10%左右的空运和海运集装箱货物进行抽检。对于活动物的进口,指定了3个口岸可以通关,除进行必要的隔离检疫外,入关后还要移交货物到达地所在州政府兽医部门进行跟踪监管。
(三)动物疫病控制应急管理措施
随着近年来全球重大动物疫情加重的趋势,农渔林业部设置了全国动物疫病应急管理小组(NMG)和动物疫病应急委员会(CCEAD)。全国动物疫病应急管理小组组长由农渔林业部副部长兼任,联邦和各州兽医主管官员参加,负责动物疫病应急决策和组织扑灭突发疫情;动物疫病应急委员会吸收行业协会和兽医专家参与,主要负责技术咨询。并针对15种不同疫病,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制定了相应
处理措施,并详尽规定了疫病控制与扑灭原则、控制政策与基本原理、感染场/危险接触场和可疑场的确立原则、疫区和非疫区划分标准、检疫和流动控制方法、疫苗使用原则与程序、流行病学监测和无疫证明程序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目前,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政府,把动物疫病控制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反应和紧急控制扑灭。除在机构上进行了相应安排外,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和各州兽医主管部门都制定了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AUSVETPLAN)。应急预案由管理指南、疫病对策、操作规程、企业手册、支持机构计划、诊断资源、培训资源等几部分构成,对政府、兽医机构、实验室、农场等在应急状态下的措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还印发了工作卡片、应急程序以及各种核查的表格,以指导应急工作开展。
为保证应急计划和预案的执行,由各州政府开展经常性的兽医培训,包括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培训、畜牧生产者培训和海外合作与培训。同时通过媒体开展宣传,提高国民的防病意识,使应急预案能很好的贯彻执行。在联邦政府统一组织协调下,各州根据产业特点进行不定期的小规模应急演习,以确保应急反应队伍的协调性和应急反应能力。2005年,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针对可能发生的禽流感疫情,根据疫病发生发展规律,设计了由“赫耳莫斯神演习”、“医药神演习”、“九头蛇怪演习”组成的全国性应急演练,从州到联邦逐级启动应急机制,重点考察疫病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政府部门间及各州间的行动协调能力以及与公众沟通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
澳大利亚联邦级兽医实验室共有5个,分别位于昆士兰州、西澳州、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根据研究特长分别从事动物疫病诊断和检测、分子生物学和生化技术、家畜寄生虫病防控等不同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工作。其中位于维多利亚州基隆市的国家动物卫生实验室,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是澳洲唯一法定的外来病参考实验室,实验室总资产达6.5亿澳元,实验区1万平方米。该实验室已成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禽流感、新城疫和蓝舌病参考实验室。同生物安全合作研究中心同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SARS合作研究中心;各州基础产业部一般设多个职能分工明确的兽医实验室,负责为本州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发生的疾病提供诊断和开展疫情监测、基础性、应用性研究、生物制品研发以及药物残留检测,为政府控制扑灭疫病提供技术支持。
二、收获与启示
尽管我国的地理环境与疫病流行状况、兽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及畜牧业生产方式都和澳大利亚存在较大差别,但澳大利亚在兽医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特别是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值得借鉴。
(一)要坚持因地制宜、保障资金原则。澳大利亚制定和出台一项动物防疫计划和实施措施是十分慎重而实际。如澳大利亚从20世纪70年代把家畜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列入国家扑灭计划以后,在制定疫病防控技术措施时,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各项技术的成本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措施和资金上给予了充分保障,历经22年,耗资7.5亿澳元,在1992年11月向世界宣布两病成功消灭。我国虽然每年进行了大量投资,但实施计划与资金匮乏的矛盾无时不显现在各项
防治措施的执行过程中,从中也验证了制定的计划与实际性和科学性差距。所以,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要因地制宜,科学地评估实施计划,认真落实防治经费,确保防治措施的有效和到位,真正建立我国可扑灭动物疫病的评价体系模型,以开展动物疫病扑灭计划。
(二)建立完善的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机构,经常组织开展演练考验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澳大利亚针对国际间重大动物疫病传播的情况,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组织,不仅把突发演练提高到国家级负责,而且已经在短短三年中每年都组织相应内容的全国性大规模演练。澳大利亚这种把制度及时落实到行动上的做法值得学习。我国经过近年多次禽流感防控战役,特别是随着《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实施,许多工作还只是停留在文字规定上,如何进行行动上的应急及完善应急机制方面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缺,使应急变成了“简单对付”的被动局面。因此,将制度尽快落实于行动,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程序,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善我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财政投入等保障机制。
(三)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减少管理成本进行兽医工作管理。从澳大利亚的兽医工作管理经验看,一要建立统一管理模式,即国内动物防疫和外来疫病的防范是一项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要建立全程管理模式,即从饲养到屠宰直到市场动物产品的管理。三要建立垂直管理模式,即对动物疫病的防控,不可过于强调行政区划的概念,即使澳大利亚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在某一州疫情控制过程中,其他各州都要给予经费的支持,更大范围地调动各种资源控制和扑灭疫情。所以,在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对加强兽医工作的统一管理、全程管理和垂直管理问题进行前期调研。同时,注重发挥农业部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充分调动质检、卫生、商务、林业等各有关部门和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等社会兽医技术资源,形成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合力。
(四)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完善的动物标识管理系统。据维多利亚州首席兽医官介绍,在全面实施动物标识系统管理前,即使畜牧业生产规模化程度已经很高,并且采取严格的州际检疫措施,但仍然无法对疫源进行快速有效的追踪。随着标识管理系统的引入,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动物移动、疫源调查、农场管理以及畜产品安全都纳入了有效的监管,跨州检疫已经逐步取消。我国动物饲养量大,规模小,全面实施信息化标识管理尚有一定困难,但作为一种方向性的管理措施,从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经费以及应用技术研究都应给予更大的支持。
(五)把各级兽医实验室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置于与实验室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澳大利亚国家动物卫生实验室高级管理人员在谈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问题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室的建设、设备的购置同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的有效运行相比,反而处于次要位置。该实验室每年预算为2800万澳元,其中1200万元用于设施运行维护,4名工程师和40名技术人员对实验室状态实行24小时监控,每年还要由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外部独立机构定期进行检查。另外,在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澳大利亚政府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实验室的作用,提高了动物疫病监测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近年来,我国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一批较高水平兽医实验室,但由于各级财政对实验室运行经费支持
力度有限,实验室的维护和运转存在不少困难,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亟需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加以解决。此外,还应加强实验室及疫病防控技术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国际认证和认可。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国际上先进的疫病防治管理理念和防疫技术,还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疫病防控技术和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发言权,减少畜产品贸易摩擦,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六)加快政府对兽医工作管理方式的转变,开展全民防疫。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依据动物疫病对公众利益的危害程度,将动物疫病分为很高公共利益、高公共利益、一般公共利益和低公共利益四类。对于很高公共利益的疫病,以政府为主导开展防控工作,经费也完全由政府提供。而对于低公共利益的疫病,则以养殖者和行业协会为主导开展防控工作,政府给予很小比例的经费资助。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根据不同动物种类分别组建的行业协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行业协会既积极参与疫病防控的技术咨询和决策,也通过组织行业内的养殖者共同抵御疫病带来的风险。对于执业兽医,一方面政府通过行业准入和法律规范,赋予其在动物防疫方面的义务,一方面通过培训和考试,雇用一部分人员为政府服务。如维多利亚州18个区的官方兽医工作小组中,共有271名雇用的执业兽医。以动物饲养量计算,我国的兽医数量与澳大利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加强。同时,在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发挥养殖者、行业协会、执业兽医等各方面的作用。这些做法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学习。
第三篇:澳大利亚、新西兰城市绿化启示
澳大利亚、新西兰城市绿化启示
来源:《国土绿化》1998年第03期 作者:常振祥
应澳大利亚亚洲商务咨询公司和新西兰花卉出口商协会邀请,先后对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黄金海岸、悉尼、堪培拉、墨尔本和新西兰的奥克兰、惠灵顿等几个城市的绿化进行了参观考察。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突出的印象是:一,国土绿化覆盖率高,特别是新西兰可以说全国基本没有裸露的土地,山坡、丘陵上到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或天然次生林,间或也有一些人工林,山与山之间,丘陵与丘陵之间,较为平坦或缓坡地带是广阔的草场,生态环境之好堪称一流。二,城市绿化水平高。这次考察的几个城市除堪培拉外,其余都是滨海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一般都在50%以上。在这些城市里,小公园、小绿地处处可见,街道两侧、建筑物周围、公共及私人住宅区等各个角落,处处有树,有草坪和花木,无处不被绿色所覆盖,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花园。
一、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处南太平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得益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另一方面也在于人,在于人们的环境意识、绿化意识、法律意识和严格的建设及管理措施。其主要表现是:
(一)、注重城市总体规划,绿地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澳、新两国各大城市在制定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规划出了林带、公园、街头绿地等城市公共绿地,城市的各种建筑也都要因其规模大小、所在位置,因地制宜地规划出一定的绿地,使其与绿地融为一体,努力做到城市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悉尼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工商业繁荣发达,为了限制城市无序发展,悉尼市在城市周边规划营造了一条宽4.8-11公里的绿化隔离带。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由格里芬湖划分为南北两个组成部分。格里芬湖是一个长达8公里的人工湖,其周围开辟有400公顷的公共绿地,湖中心有高大的喷泉,既是旅游区,又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堪培拉虽然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现代化城市,在它的市区中心看不到高楼林立及强烈的人工雕琢痕迹。市中心与各个居民区呈散布状态。公共建筑结合城市地形大都镶嵌在绿地系统之中,居民区不仅成片地布置在绿化带之间,而且住宅旁大都又有各自的小花园。市中心的几条中轴线两侧都栽植了大的乔木,布置了花坛。城市的外围则保留或开辟大面积国家公园和风景游览区。登山格里芬湖南岸的国会大厦或北岸的山头,俯视堪培拉,尽收眼底的到处是树,到处是花坛和连片的草坪,整座城市的建筑物与林木花草交汇融合,如同一个巨大的花园。所以堪培拉被世人誉为“花园城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多大风,素有“风城”之称,为了防止海风侵袭,使市区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该市在建市之初,就在城市周边规划了一条宽十几公里的市区外缘绿化带,这条绿化带至今保留完整,市政当局还准备把它完善提高,使其成为一条永久性绿色的墙。同时在市区中心还规划了五六十处面积达400公顷的公园和街头公共绿地,使整个城市繁华中有宁静,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重视投入,城市绿化有一定的资金保障
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城市绿化除私人住宅区外,公园、街头绿地等城市公共绿地均由政府出资建设和管理,这是他们的城市绿化得以正常发展和保持高水平高质量的根本保证。建于1816年的由三个小公园组成的悉尼皇家植物园面积600公顷,40多名管理人员,政府每年给公园拨款1500万澳币(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元),用于公园的建设发展与日常管理和员工工资。除此之外,公园还开办有咖啡屋、餐厅和商场,在园内举办演出、出租场地等,全年创收约400万澳元,这些收入全部由公园自己支配,政府对公园的各种创收一律免征各种税费,以增强公园发展的活力。
(三)、管理严格,把绿化建设与管理当做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新政府及城市当局对城市绿化十分重视,制定有严格的法律、法令、政策和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一是在城市里无论搞什么建设,都必须按规划的绿地率留足留够绿地,否则不予批准;二是必须充分绿化,不论是城区街巷还是郊野别墅区,除必要的水泥铺就的硬质地面,其余一律为草坪或种植花卉、树木。悉尼是澳洲最大的城市,其繁华的中心区可谓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街巷十分狭窄,即使这样,其街道两侧都栽植树木,这是其一。而悉尼市天兰、水碧的优美环境不仅仅因为在市区栽植了一些树木,更主要的是他们舍得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地区辟出相当规模的土地,建设大面积的、组团式的成片绿地,这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所在。
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城市公共绿地均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每个城市都组建有一定数量的专门管护人员,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主管部门随时进行检查。私人住宅区绿地,以自理为主,市政部门监督指导,如果管理不好,就会视情节受到警告或处罚。澳、新两国政府对绿化不仅制定有各种法规,而且严格执法,虽然两个国家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他们对砍伐林木都有严格的限制和严格的审批手续,澳大利亚政府规定,确属需要,无论什么原因,每砍一株树木,必须新植十株幼树,以保持林木数量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由于政府对城市绿化常抓不懈,市民的环境意识非常强,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绿化城市,美化家园,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不仅仅是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事情,似乎也成为市民的一种自觉行动。私人别墅区,每一个住户不仅对自己居室的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同时还将自己门前一定范围内不属于自己的土地进行绿化和管理。如果住户外出时间较长,该住户就要委托或雇人对绿地进行管理,如果弃置不管或管理不善,出现草荒等现象,左邻右舍就会投诉,主管部门就要派人进行处理,所需费用则由该住户支付。因此,这些城市的林木绿地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管理状态。市区的公共绿地、街道及高速公路两侧的草坪,无论是人工栽植的还是野草,无一处不是修剪的平整如毯,且草地上绝无纸屑等废弃物,十分洁净。成群的海鸥、和平鸽悠闲自得地在草地上啄食,与游人嬉戏。
二、通过对澳、新两国几个城市的实地参观考察,一方面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增长了见识,另一方面也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搞好城市绿化美化必须树立强烈地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绿化意识
澳、新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制定了许多全国性的环境保护计划,尤其强调对国民进行环境意识、绿化意识教育。这种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各个城市的公园、风景区的入口均放置着各种绿化宣传材料,免费赠阅,游人可随意索取。惠灵顿的维多利亚公园除了供市民游览休闲之外,公园还担负着为市民重点中的青少年普及绿化知识,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任务,公园聘请大学教授、专家和公园会员,定期不定期的向市民和中小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传授种花、种草的知识。另外,惠灵顿还专门建设了一个栽植本国植物的公园,栽植了新西兰本土生长的各种植物2000多种,被称做国家植物博物馆,以此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的教育,澳大利亚还对外来入籍的移民,在举行入籍仪式时发一株小树苗,要求每人种一株入籍树,十分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全体国民灌输绿化意识、环境意识,使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搞好城市绿化必须把绿化规划放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突出位置,并严格付诸实施 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环境保护,绿化美化均严格依据规划行事,每一个城市无论建市时间长短,也无论工商业如何发展,环境始终是优美的,与之相比较,我们的许多城市的绿化规划弹性太大,拿北京来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在市区外缘规划了240平方公里的绿化隔离地区,这是保证把北京建成生态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实现分散集团式布局的重要举措,然而,时至今日,240平方公里的规划绿地已锐减到40平方公里,被蚕食,被侵占,被挪作他用了。当务之急是,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和措施索回被占
用的规划绿地,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堪培拉的城市规划是20世纪初确立的,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城市的各项建设发展很快,但却没有违“规”(划)现象。如规划规定各种建筑一律不得修围墙,至今堪培拉的机关、工厂、店铺、私邸均以绿篱为墙,各国驻澳使馆概莫能外,堪培拉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
(三)、搞好城市绿化必须严格执法,严格管理
澳、新两国的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新西兰的奥克兰市有一个很有名的“一树山”公园。该园的得名是因为几十年前,公园里有一株古松,正在被人锯伐时被发现制止,伐树人被判处二年徒刑,市政当局对此树采取了抢救保护措施,使之得以成活如初,为警示后人,市政当局在园内立了一块碑,并将此命名为“一树山公园”。对搞好城市绿化与管理,我们的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也制订了一系列法规、法律和管理办法,《北京城市绿化条例》都有明细的规定,然而为何破坏、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归结到一点,则在于我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管理软弱,因此,必须根据我们的大城市人多、车多的国情,严格执行各项绿化法规、条例,同时还必须发动全社会力量,动员全民搞绿化,全民管绿化。要认真落实绿化门前三包,把城市绿地按照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区域,实行分级管理,分片包干,明确责任,有奖有罚。否则,仅靠几个专业部门、少数专业人员很难有所作为。
(四)、搞好城市绿化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
绿化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既有环境效益、生态效益,还有社会效益,因此,绿化的投资主体应是各级政府财政。要加快步伐,要提高水平,没有相对稳定的投入,规划就难以实现。目前最为突出的是,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经费不足,许多地方出现了有钱搞绿化,没钱进行养护管理,城市住宅小区尤为突出。有些城市绿地虽然有养护资金,但微乎其微,如同杯水车薪,绿化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由于养护管理资金不足,造成了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甚至发生失管、弃管现象,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相应提高养护管理补助费标准,加大绿地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
第四篇: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体系知多少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体系知多少
据金征远移民顾问了解,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是十二年制,一年级到六年级为小学,七年级到十二年级是中学。其中七年级到九年级为初中部(相当于中国的初一到初三),十年级到十二年级为高中部(相当于中国的高一到高三)。十二年级是特殊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中学生们要做中学毕业的准备,并参加中学毕业考试。这个中学毕业考试的成绩是做为进入大学的唯一参考成绩。
澳大利亚的中小学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教育体系。公立学校是国家政府资助的,私立学校则是私营的。还有一些教会学校都是私营的。总的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公立和私立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因私立学校的资金来源广泛,财力雄厚而导致师资力量强、教学环境好、教学设施先进等等。在学费方面,私立学校较之公立学校贵些。例如,公立学校高中十至十二年级的学费一般为一万四千澳元,而相应的私立学校一般为二万至三万澳元不等。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体制及内容与中国大有不同。在澳大利亚学习不是以死记硬背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是侧重于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澳大利亚读书的压力并不大,完全要靠自觉。澳大利亚中小学的教学设施较好,一般都有运动场、游泳池、图书馆和计算机房。许多学校要求学生穿统一的校服,有的还要求学生购买手提电脑。在澳大利亚,中小学一学年分为四个学期。每学期不到三个月,而且每学期之间都有几个星期的假期。年底的假期最长,长达一个多月。
许多中国家长所担心的是孩子在澳的食宿及监护问题。这一点是很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学生毕竟年龄小,生活能力不强。金征远顾问建议,全家移民澳大利亚,在子女接受澳洲优质教育的同时,全家一同享受澳洲福利。
金征远移民顾问表示,澳洲雇主担保移民、澳洲商业投资移民是目前主要的移民方式。各位家长可以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最佳的移民方式。
第五篇:澳大利亚人才发展战略的启示
澳大利亚人才发展战略的启示
启示一:职业教育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抓好
澳大利亚培养人才,着眼于终身培养,长远发展。澳政府除了抓好基础教育外,下功夫抓好职业教育,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接受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更好地提升才能,做好工作,竞聘更高的职位,担任更重要的工作。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澳政府加强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声誉,也成为其教育出口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特点有:一是完善的组织机构和教育体系。在国家层面建立了被称为ANTA(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总署)的组织机构,并在国家、州和地区层面建立ITABS(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体系,在制度上保障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以及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有机联系。其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简称TAFE),TAFE实施的是多形式、多层次、多学制、多对象的职业教育,它不仅适合于人们进行职业教育,也适应于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目前,全国有TAFE学院250所,由政府资助的在校生有130万人。二是先进的资格框架体系和教师选择机制。澳政府建立了全国认可的内在一致的证书、文凭和学位框架,即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体系(AQF),通过不同种类和层次课程的相互关联和学分互认,基本形成了互相连接的教育通道和就业通道,使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内容。另外,推行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同时应该是职业实践者的理念,使教师成为专业或行业技术协会的成员,有效增强了授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三是合理的职业培训与就业联动机制。澳大利亚较好地解决了职业培训既适应产业部门的需求,又满足受训者个人需求的问题,使职业培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澳大利亚TAFE学院,除开设正常课程外,还专门建立“就业指导部”,其职责包括:与产业部门联系,提供用工信息;向产业部门推荐毕业生;定期发布用工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可选择机会等。
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应在扩宽思路、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强组织、保障落实上下功夫。扩宽思路,就是职业教育不仅是初次教育和少数人的教育,而是终身教育、全社会有工作能力的人的教育。明确方向,就是不把职业教育当文凭教育、学历教育,而是能力、思想、工作态度等方面的教育。突出重点,就是针对当前人才紧缺的行业有重点地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加强组织,就是有关单位、部门、学校搞好协调,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好职业教育。保障落实,就是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保障职业教育健康推进。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充足但技术技能欠缺的情况,当前,职业教育应认真实施“农民培训——转移工程”,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施“农民培训——转移工程”,一方面,可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只有通过职业培训,将农村人力转移到非农行业,为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奠定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最终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启示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低成本解决人才紧缺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澳大利亚从联邦政府到各州政府以及地方各部门,都非常重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01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宣布实施一项为期5年、耗资30亿澳元的“强化澳大利亚能力”的人才计划,进一步吸引海外人才,为澳未来建设和发展服务。该计划由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组织实施,其中主要项目有:建立优秀人才中心,扩大目标领域招生名额。澳研究委员会建立了信息和通信技术优秀人才中心、生物工艺学优秀人才中心,大量培养和广泛吸收优秀人才。此外,把尖端研究、信息技术和技能开发作为目标领域,有针对性地在这些领域增加大学招生名额。澳研究委员会每年在大学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再分配2000个目标名额给各个大学; 建立较为完善的助学金(贷款)、奖学金制度。政府为鼓励学生报考研究
生,把贷款直接拨到学校和研究机构,每年约有2.5万研究生受益。还建立了博士后奖学金和联邦奖学金。每年由澳研究委员会负责向优秀的研究人员颁发,这些举措不仅培养和留住了本国的优秀研究人员,也吸引了杰出的国际人才。为解决本国培养人才周期性长和行业性人才紧缺的矛盾,澳大利亚政府将技术移民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十几年发展过程中,澳大利亚政府通过这种直接引进国外技术人才的方式,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市场及劳务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澳大利亚整个社会的进步。技术移民比自身培养人才成本低,见效快,是解决人才紧缺的一条捷径。技术移民还缓解了澳大利亚人口老化问题和为澳大利亚带来先进的技术。澳大利亚议会政治完善,政党斗争激烈,但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朝野政党经常互相攻击,但在重视技术移民方面却十分一致。
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紧抓“第一资源”不放松,高度重视、合理利用人才,创造宽松环境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合理使用,实施“人尽其才工程”。孙中山先生曾讲过,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一定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应该看到,目前一些地方在“人尽其才”方面还有差距,不少地方、行业、企业和单位,一方面喊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本身拥有的人才又得不到合理使用,存在人才浪费。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要大胆使用人才。二要强化人才的交流力度,将合适的人才配置到合适的位置。三要以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为突破口,凸现人才合理配置的重要作用。四要建立政府人才数据库与人才供需网站,为供需双方提供选择。其次,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澳大利亚的经验表明,引进比自己培养同类同质量人才成本低、见效快,是一条捷径。各地可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引进人才政策规定,营造良好的引才环境,搭建起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在这个问题上:一要树立大人才观,引进一切适合本地建设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要敞开大门,降低门槛,讲学历而不唯学历,以本事用人,真正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二要对人才实行“国民待遇”,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不分国籍,给予平等待遇,把他们当作“家里人”,增强亲和力、舒适感和安全感。三要有宽阔胸襟,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情感、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人才,营造拴心留人的氛围,善于从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爱护、体贴人才,使他们乐于在本地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