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学徒制及给我国的启示论文(精选合集)

时间:2019-11-27 11:5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澳大利亚新学徒制及给我国的启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澳大利亚新学徒制及给我国的启示论文》。

第一篇:澳大利亚新学徒制及给我国的启示论文

摘要:学徒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与古老的学徒制相比,现在的学徒制既继承了“做中学”的特点,又融入了现代学校教育的新形式。澳大利亚高职教育的积极发展与学徒制密不可分。为此对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进行剖’析,希望通过他山之石,对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有所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新学徒制;澳大利亚;培训包

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10)02-0325-02

学徒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徒制的形式更加灵活、内涵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深化和延伸。澳大利亚高职教育的积极发展与独具特色的学徒制模式密不可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高职教育发展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一、新学徒制的特点

(一)培训课程设置的超前性

新学徒制的课程设置是以澳大利亚全国统一的资格框架下的培训包为基础的。每个培训包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国家认证部分,这是培训包的主体,涉及能力标准、国家资格及鉴定指南方面。能力标准规定了本行业不同岗位中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素质。如信息技术的能力主要有11个能力领域328项能力单元组成。国家资格是以能力标准为依据的,其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并重,且多数是以技能培训为主的一组科目课程的组合。第二部分是非国家认证部分,这是对培训包认证部分的补充,是注册培训机构办学的指导性材料,由学习方法指导、鉴定材料、教学辅助材料三方面组成。

新学徒制的课程观是“能力本位教育”,即以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目标和评价标准。课程培养目标直接为生产、经营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开发一般由大企业或社会公众提出要求,或由州行业培训顾问委员会通过调查研究后,向教育培训包提出,经同意后,拨专款到相应的教育服务处。教育服务处在接到通知后,即向州行业培训顾问委员会索取行业培训包,成立一个项目小组,明确负责人和协调员,聘请企业专家、政府官员、TAFE学院的老师开发课程。可以说,课程设置表现出明显的市场性与科学性,课程内容强调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实用性与广泛性,从基本的就业技能课程到在职培训、休闲娱乐、英文、高级专业培训课程等非常广泛。新学徒制培训课程的超前性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培训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新学徒制的实质是把实践工作与有组织的培训结合起来,将实际操作与层次分、明的培训课程有机结合,是一种集就业前与在职培训于一体的培训模式。学徒可以在就业前参加培训,掌握就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事全职工作,也可以上岗后参加培训,获得岗位技能,从事半职工作。一般参加学徒培训需要3~4年。

用户选择和灵活多变是新学徒制培训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用户选择”是指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教师和考核办法等,实行弹性学习课程,课程以分阶段的形式进行,分为证书和文凭两个层次。新学徒制培训在教学手段上综合运用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参观法、讨论法、模拟法、实习实验法及现代化电教手段,体现了个体化教学,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授课方式上则综合运用课堂学习、现场学习、不同时间学习(选择白天或晚上到校学习)、利用CD-ROX等多媒体学习、利用互联网络学习、协议学习等,基本做到了从以教室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培训资格认证的融通性

新学徒制度在证书的沟通上更加侧重于对学分制度和先前知识的认可。政府规定,新学徒将和雇主正式签订培训协议,学徒期满可获得全国认可的、与学历文凭互通的资格证书,根据实际能力和优秀表现可以获得高级文凭,包括将来仍可以进入高等职业和普通院校学习,他们先前的成绩和证书可以算入认可的学习,为受训者提供更多机会,节省时间避免重复培训。

(四)培训师资质量的“双师型”

澳大利亚新学徒培训制度的发展与其师资队伍建设密不可分。一方面,澳大利亚通过高等院校按照“3+1”培养模式,即三年专业理论学习,一年师范教育和实践,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从社会选聘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二、新学徒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政府重视:完善法律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国家的法律政策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保障和有力杠杆。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发展与联邦政府法律政策密不可分。澳大利亚的《宪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为新学徒制度的顺利实施与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虽然明确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但由于相关程序法的不健全,我国的高职教育仍然举步维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职教育资格标准,行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程度还比较低:因此,必须通过政府行为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对高职教育宏观调控与引导,以确保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

(二)行业参与:设计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体系,走产学结合型道路

在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发展中,行业界的主导地位通过两个层面体现,一方面通过国家工业技能委员会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另一方面由工业技能委员会负责培训包的开发。这就使得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管部门能够尽快了解行为需求,并据此做出调整,保证了行业界与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之间信息的畅通,使职业教育培训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符合经济发展需求。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虽明确提出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措施。但具体的行业组织参与职教体系与实施工作的机制还不完善。职教与行业企业严重脱节,职业教育与行业之间仍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因此高职教育与行业之间应展开深层次的合作,调动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根据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在进行市场调研和科学分析的甚而上,让行业人员参与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基地建设,共同制订与修改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并定期调查行业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从而有效利用产学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产学结合的良性循环。

(三)资格评估:建立健全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实现国家政策干预,建立全国统一或者全行业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是澳大利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但是不论从职业资格证书的涵盖范围,还是整个的管理体系上与澳大利亚完善的制度化、整体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确保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可信度和含金量;重视职业标准的开发,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完善测评技术,提高考评人员的素质;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建立各类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制度,使职业资格证书在各行业、全社会取得良好的信誉,从而形成以能力为导向、证书为导向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何占宾,澳大利亚TAFE体系与我国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7(7).[2]徐徐.英国现代学徒制和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比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第二篇: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作者:张页维

澳大利亚是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而人口稀少的国家,其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但由于其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经济与技术、劳动力等条件,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澳大利亚农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一、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特色

??? 1.粗放与集约并存,土地单产较低,劳动生产率较高

????澳大利亚是个人少地多,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发展农业不是靠人力投入的增加,而是靠土地的增加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及科学管理。澳大利亚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土地面积,2在农业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农牧场规模比较大。牧场平均规模约3万hm,每个农牧业劳

2动力负担土地约有1200多hm。在农业用地中,90%左右是粗放的天然牧场经营。因此,与

世界其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澳大利亚农业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和载畜量都比较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较低的土地产出率却造就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专业化也是澳大利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2001—2002,澳大利亚每个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小麦65.0t、大麦34.0t、高粱148.0t、大米3.3t、油料7.8t、糖原料13.0t;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高达63150澳元,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农业商品率高、外向化程度高,农业受国际市场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由于澳大利亚人口少、国内消费市场容量小,而农产品的种类多,产量高,因此不得不主要依赖出口,国际市场成为澳大利亚农产品竞争的主要目标。澳大利亚常年农产品出口量约占农产品产量的75%。2001—2002 农产品出口总值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81.5%。因此,澳大利亚农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外向型。近年来,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开发市场,出口产品的重点已从传统的欧洲市场转向近邻的亚洲市场。同时,澳大利亚农业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当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好时,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上升幅度就大,否则相反。????3.农业信息化程度高

???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电脑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网络电子市场为农民提供市场价格、需求量、产品种类等信息。自从有了远程网络,越来越多的农民直接做起“出口生意”,减少流通环节,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澳大利亚的网络咨询业比较发达,不仅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也为自己的咨询服务承担法律赔偿责任。??? 4.家庭农场占多数,呈现向大农场化发展趋势

???? 澳大利亚的农场按其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为主从事生产的农场,称为“家庭农场”;另一类是由农场主雇工从事生产的农场,大多数农场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一般都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并得到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持,而且经营也比较灵活。在澳大利亚,按农场的生产规模可分为三种类型:(1)小型农场,经营土地较

22少,一般为150—200hm。(2)中型农场,经营土地一般在300—800hm。(3)大型农场,2经营土地规模在1000hm 或数千公顷,甚至数万公顷。虽然大型农场的比重很小,但占农场

数3%的大农场却占农业用地的3/4。小型农场与中、大型农场相比,相对耗费大、生产成本高、承受风险能力低。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利用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减免税收等办法,鼓励前景不佳的小型农场主放弃土地,改行谋生,以加速农业劳动力转移。所以,几十年来,澳大利亚的农场逐步呈现出向大农场化集中的趋势。

????5.农业经营由混合向专业化发展,专业地带明显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为混合农业发展模式。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用具规模扩大,农业高度商品化促进了高度专业化,出现了某些工艺专业化,即一个生产单位只完成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某一个环节。这种专业化的出现与自然条件的影响、产品国际化有着密切联系,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在地域上也出现了某些特定的作物带和畜牧带,如昆州沿岸的甘蔗带、塔州的苹果带、东南部的小麦带,以及绵羊南移、肉牛北迁的集中趋势。

????6.农业由畜牧业为主向畜牧业、种植业并举发展

????以前,在澳大利亚的农业中,畜牧业长期占主要地位,畜牧业与种植业的比例多年来保持在6∶4的结构水平,个别年份甚至高达到7∶3。但近30 年来,种植业生产中的小麦,作为农牧业单项产品的总产值和出口值,都超过了以前长期分别居第一、第二位的羊毛和牛肉的总产值和出口值。

??? 7.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农业的产量、产值和效益在提高

??? 澳大利亚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0—1971 的7.0%下降到2001—2002 的3.1%。从就业结构变化来看,农业部门所占社会就业比重也持续下降,1970—1971 下降到8.2%,2001—2002 仅为4.8%。在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比重上,1979—1980 为40.2%,2001—2002 下降到22.1%。另一方面,尽管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及就业总数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但农业本身仍有很大发展,农业的产量、产值、效益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出口也在不断增加,2001—2002 比1980—1981 ,澳大利亚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14 倍,农民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89 倍,农产品出口增长3.88 倍, 比

1969—1970 增长15.66 倍。这就说明,澳大利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并不是由于农业部门的衰落,而是由于其他产业部门发展更快。澳大利亚许多农产品的产量(特别是其出口量)在世界上一直占据显著地位。因此,农业至今仍然是澳大利亚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

二、澳大利亚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成就,不仅取决于其丰富的农业资源条件,更重要的是与其政府采取卓有成效的农业促进政策和措施分不开的。

??? 1.适应国际竞争,改革农业管理体系

??? 十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国际贸易自由化,农产品出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澳大利亚农业生产和出口面临新的压力。一方面,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大都集中

于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进口国对进口农产品的检疫、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等方面要求得越来越严格,加上欧美等国农业对世界农业出口市场份额的争夺,对澳大利亚农业发展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澳大利亚进行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其基本方向是:面向市场、减少干预、优化服务。市场能运作好的全都交给市场,市场运作不好的政府来做好。

????1996 年,澳大利亚将初级产业与能源部调整为农渔林业部。新成立的农渔林业部,统一协调对农、牧、渔、林业的综合管理,并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以及促进农产品出口的需要,强化和增加了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贸易以及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管理职能。改革后的农业管理体制有两个基本特点:

(1)注意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避免管理职能的交叉、分散、重叠,从体制上确保其农业的竞争力;(2)强化了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提高农业效益,面向全球市场。既减少政府对农业的干预,又保护本国农业、服务好农民,努力保持农业的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在全球市场的销售份额,是澳大利亚政府关注的焦点。??? 2.不断加强农业的科研、开发和应用

??? 澳大利亚拥有较为完整的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内容包括从品种选育到疾病防治、检疫监测及其产品保鲜供应等方面。农业科研机构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多单位、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了科学研究、农业生产、食品工业、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农业科学研究网络。澳大利亚的旱作农业、育种、畜产品加工等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先进的农业科研网络和健全的推广体系,对澳大利亚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澳大利亚的农业科研开发工作,主要由州政府承担,约占50%,接下来依次是联邦政府(约占26%)、高等院校(约占14%)和商业企业(约占10%)。这些研究开发工作中有大约30%是受农村研究公司的委托开展的。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0 多个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的科研机构共同享用的联合研究中心(CRCS),这些联合研究中心的项目由联邦政府、州府、企业联合资助,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的研究机构共同承担,科研人员依托中心的大型研究设施和现代化仪器设备,密切联合、协作攻关,体现了人、财、物的优势集成、功能互补和高效利用,很具有活力。

??? 3.充分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 澳大利亚较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得益于重视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它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在澳大利亚,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31%。

??? 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的一大职能,就是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澳大利亚的农业教育分为三大类: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培训。国立、州立农学院通过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对农机推广人员及农业从业者进行培训。除此之外,政府还通过市场机制,根据农业发展需要,委托不同院校的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

???由于农业区域非常广、农民居住十分分散,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农业的远程教育。目前,澳大利亚的远程教育具有如下特点:规模大、层次多、范围广,满足了不同教育层次的需求;

办学形式灵活,服务功能齐全,开放程度高,适应个性学习需要;贴近社会需求,注重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对远程教育非常支持,在各方面尤其是资金和基本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当大,使澳大利亚的远程教育能够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改善教学手段。

??? 4.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 澳大利亚政府把产品质量视为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重要法宝。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发展,澳大利亚建立了较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包括产品品种、质量等级、生产技术规程、运输储存等方面的标准。

????澳大利亚的农业标准分为强制类标准和非强制类标准。强制类标准实际上就是政府管理部门颁布的技术法规,它是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由政府部门制定的技术要求规范。非强制类标准是由政府委托的或自律性行业协会制定和管理的,并普遍得到社会承认的技术性和管理要求规范,它是澳大利亚农业标准体系的主体。

????澳大利亚农业标准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标准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力求量化,有利于准确的检验和测试。由于澳大利亚的农业是外向型农业,其出口的农产品必须达到国际市场规定的标准要求,因此,澳大利亚力求使本国的农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保持一致。其农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管理,由政府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 5.发挥农协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社会化服务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它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非常健全,不仅政府在科技、教育等许多方面对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而且全国的各级协会(学会)以及行业组织也为农业发展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澳大利亚农协的宗旨,就是代表、保护和提高其成员的利益,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游说政府制定有利于农民利益的政策。总之,在澳大利亚,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贸易等服务的组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 6.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多年来,澳大利亚一直致力于推动本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酸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提高土地肥力,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植被优化和提高;加强资源管理,包括加强土地、水、矿产、森林和其他生态资源的管理。澳大利亚还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其灌溉水的价格正在稳步提高。澳大利亚赋予农渔林业部以资源管理职能,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保护和改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竞争力。

????7.充分利用WTO 框架下保护农业的空间

????由于澳大利亚农产品大部分需要出口海外,所以,澳大利亚长期以来积极倡导国际贸易自由化,主张公平贸易和反对各种形式的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澳大利亚为了保持本国农业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WTO框架下对农业的保护空间,积极保护和扶植本国的农业发展。在国内支持方面,澳大利亚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除联邦政府的支持外,各州

都有各自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计划,并安排有必要的资金。另外,澳大利亚对有些产品实施生产补贴,有的产品生产补贴相当高。

???

三、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1.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推动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主题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经验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不断优化政府管理农业的职能和政策,建立灵活的农业市场调节机制,在减少政府直接干预的同时,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在市场准入方面,探索既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又能最大限度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途径。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提升我国农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 2.不断加大对农业的科研投入和开发,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 农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是优化农业结构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钥匙。澳大利亚不断增加科研投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农业科研及推广的作用,推动科研成果尽快商业化的做法,值得借鉴。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方向,应是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确保基础研究在重要领域的优势,对一般应用性开发研究要大胆推向社会,形成多元化的科研推广体系;在健全有关法律、规章的前提下,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于农业科技领域,参与农业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率,满足农业发展多样化的需求。??? 3.建立和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

??? 澳大利亚农业标准化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推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尤其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引导农民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特色品种和调整农业结构的主要手段,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农业由传统自然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化,农业生产从工艺流程到最终产品都需要标准化,农业企业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品种规格、提高质量档次、实现优质优价方面,都迫切需要相应的高水平的农业标准化。我们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尽快健全相应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并逐步实现我国农业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

??? 4.形成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业信息网络

???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经验提示我们:信息网络化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很分散、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对农业发展更显得重要。同时,市场经济要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改进政府工作方法,要由直接干预转变到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传递上。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强化各级农业部门对市场信息的服务功能,尽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畅通的农业信息网络,多渠道传递农业科技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相关政策法律信息,并及时准确地提供给每个农户,引导农民优化农业结构,开拓国内外市场。

??? 5.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澳大利亚农业劳动生产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经营的规模化。这不仅由于澳大利亚人均农用土地等农业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是澳大利亚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国“三农”问题突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多地少、农业成本高。所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长远出路在于城市化,而推进城市化的关键在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且在城镇其他产业实现稳定就业,从而不断减少农民,逐步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加快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大力扶持农业,努力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相互协调。

??? 6.充分重视教育对农业发展和城市化的作用

??? 澳大利亚农业发达与其农民拥有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农民的良好素质归结于其充分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农业的深度开发以及农民进城实现就业,主要取决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我国的现实充分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其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转移人数的多少与其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较低,是造成农业欠发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较慢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和农民的职业培训,直接关系到城市化的成效,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该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 7.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澳大利亚在生态环保上,一是政府重视,全民参与;二是法制健全,协调有力;三是长期坚持,效果明显。他们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澳大利亚人并没有因此而随意浪费资源,而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更应如此。在我国,减少对农村的污染,防止土地的沙漠化、贫瘠化、盐碱化,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植被的恢复和提高,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进口的检验、检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资源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不仅对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对我国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三篇:澳大利亚的政府服务绩效评估及对我国的启示

澳大利亚的政府服务绩效评估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的组织机构和评估的实施过程,总结了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的特点,并提出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借鉴意义。

1974年澳

会(The RoyalCommission on Australia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成立后,就在主席Dr HC Coombs的带领下对澳大利亚所有公共服务部门进行了一次广泛地调查,并于1976年形成调查报告。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公共部门结构僵化、服务死板而不灵活。提出要改革公共服务部门,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公共服务;消除等级制度、下放权力。

1982-1983年,政府进一步调查了联邦政府机构,并发表了联邦行政评论(Review of Commonwealthadministration-RCA),提出要建立有效率和效果的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系统。

上述调查报告深刻影响了澳大利亚政府服务部门的管理哲学,并促使他们在服务实践中做了不少改革。1993年,为了促进公共部门进一步改进绩效并增加透明度,澳大利亚总理在一次部长会议上提出对澳大利亚政府公共服务进行评估的建议,并于1994年成立了政府服务评估筹划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 forthe Review of Government Service Provision),专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政府服务绩效的评估工作。1995年,澳大利亚政府服务部门的绩效评估在澳大利亚政府联合会(Council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的赞助下,正式全面开展起来,此后每年举行一次。指标体系的构建、绩效信息的收集等都在评估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本文拟介绍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体系设计思路、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的组织机构和评估的实施过程,总结了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的特点,并提出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借鉴意义。

一、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筹划指导委员会认为政府服务绩效至少应该包括公平、效率和效果三个方面,而评估政府服务绩效应该要获得以下信息,即绩效评估指标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产出(outputs)———政府提供的服务数量。例如,学校毕业生人数、在急诊室接受治疗的病人数、垃圾收集吨数或救灭火灾数量。结果(outcomes)———表征服务目标达成情况,即一项服务的质量(quality)和效果(effectiveness)。例如,用街道或公园清洁程度来测评垃圾收集部门的成功或失职;用火灾死亡率和受伤率或财产损失来评估消防部门工作的结果。投入———产出(input-output)———即产出/投入,又称为“技术效率”,用来测量一单位产出而需要投入的资源数量。例如改造一个罪犯所需的花费、维护和修理一英里道路花费的成本、病人和护士的比例。

投入———结果(input-outcome)———即结果/投入,又称为“成本效益”,用来测量为了达到一定的结果而需要的资源数量。例如成功改造一名罪犯所需成本、一英里道路经过维护处于良好状态所需花费、成功治疗而无须复诊的每个病人所需成本。有了以上对绩效内涵和指标类型的认识,他们确定了设计指标的思路:首先明确服务或项目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从服务提供的整个过程:服务所需资源(投入)、传送服务的途径(过程)、提供服务的数量(产出)和服务产生的影响(结果)来设计指标。指标要体现公平、效率和效果三个内容,并将这三个内容渗透在产出、结果、投入———产出、投入———结果这四种类型的指标中。(如图1所示)(二)指标总体框架。根据以上思路,筹划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政府服务绩效评估指标的总体框架(图2所示),然后由各地评估工作小组(Working Groups)根据这个框架最终确定出各个服务领域的具体指标。

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自1995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其指标体系在每一次的评估实践中得到不断修正和完善。现行的指标体系包括政府提供服务的医疗卫生、住房、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警察法院、监狱、社会福利(包括儿童看护、老人看护和残疾人看护)和应急管理(包括消防服务和救护服务)共8个大的领域。这里仅以消防部门(表1所示)和普通教育部门(表2所示)的指标为例来说明澳大利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特点。

可见,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指标的特点是:第一,根据指标总体框架和各服务领域的特点选择具体指标,各领域指标既统一又灵活;第二,各领域指标分为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中包含了产出指标、结果指标、技术效率指标和成本效益指标;第三,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补充。

二、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的实施

(一)评估组织。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是在专门机构———筹划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 fothe Review of Government Service Provision)的指导和监督下,由各类评估工作小组(Working Groups)具体操作实施的。筹划指导委员会由来自澳大利联邦政府、州和地区政府中央机构一些高级官员组成,由生产力委员会主席兼任书记。各类评估工作小组都由各地区权力机关分别任命一个代表组成,这些代表通常是相关部门的高级职员。例如,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评估工作组是由各地在教育和培训机关工作的官员组成。澳大利亚政府服务评估工作是由筹划指导委员会、各类评估工作小组、专家调查小组和关联实践小组之间相互协作完成的。评估工作小组、筹划指导委员会和书记之间的联系如图3所示。

(二)评估实施的步骤。澳大利亚政府评估工作是在澳大利亚政府联合会(Council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的赞助下,由筹划指导委员会、各类评估工作小组合作完成的,其间需要专家调查小组和关联实践小组配合与参与。

由于澳大利亚的政府服务绩效评估是分领域进行的,各领域的指标都非常细致,整个服务系统的绩效评估体系庞大,所以对政府服务绩效评估未进行综合评比,而采用各领域每项指标分别比较的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⒈由筹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发起评估通告,召集各地工作小组,并制定评估指标的整体框架。

⒉各类评估工作小组负责根据绩效评估指标框架开发本类服务的具体绩效评估指标。在开发指标时,他们首先要与专家研究机构、相关实践机构的专家们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获得专家们的建议。而且,在选择具体指标时,他们遵循五个原则:第一,每一指标必须有明确的定义;第二,根据本领域服务提供的过程开发;第三,尽可能贴近顾客需求;第四,获取指标经济性;第五,选取综合性的指标。

⒊各评估工作小组与统计部门、专家研究机构、相关实践机构联系,收集各指标的信息。例如从澳大利亚健康和福利研究院收集了各地健康和社区服务领域的数据,评估工作小组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又如,澳大利亚统计署拥有各地的相关数据,可以与统计署联系取得数据。

⒋向筹划指导委员会报告,筹划指导委员会整理、分析信息和数据,再将问题和建议反馈给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根据筹划指导委员会的指示再行收集信息,如此反复,直至收集到尽可能可靠的数据。

⒌筹划指导委员会根据各工作小组上传的各地绩效指标数据,进行逐项比较分析,并撰写评估报告。评估报告要非常详细,主要包括三大内容:评估指标、各地评估数据比较、比较结果。第一,要详细介绍各服务领域的评估指标的情况,包括暂未开发的指标、无法获得数据的指标和未来可能的指标;第二,各服务领域在各个指标上数据的获取情况以及比较评估各州的绩效;第三,以图表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并解释。

⒍公开发布评估报告。每一年的评估报告都放在专门的网站上,并提供下载,不仅使纳税人能了解政府使用资源和其绩效状况,而且为各地政府提供战略预算和计划的依据。

三、澳大利亚政府绩效评估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涵盖了政府提供服务的各个领域,体现了“全面”评估的要求;第二,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是由专门机构进行的,有组织性、统一性、规范性和强制性,不仅便于与各方沟通和联系以收集各方信息,而且使得评估结果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第三,从指标的设计过程看,先由筹划指导委员会依据政府绩效的理论和参照国外实际经验设计总体框架,再由各工作小组设计开发具体指标,各工作小组成员都具有该领域的丰富经验,这样设计出来的指标具有更高的可行性;第四,在评估整个过程中,始终注重各政府、政府与专家研究机构、政府与相关实践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至今已开展了10次在实践中不断成熟与完善,他们的一些经验可以为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提供借鉴。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政府组织的目标复杂,难以像企业那样细化和量化,给政府绩效评估带来一定困难。我们可以借鉴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绩效评估的做法,先依据理论和国内外实践经验制定绩效评估框架,并规定选择指标的原则,由对各部门非常熟悉的评估工作小组来选择相对灵活的具体指标,并不断地检查和修改,可以克服以上难点。另外指标体系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而且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为最终原则和标准。

其次,要成立专门的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机构,对所有政府进行全面的评估。为确保客观、公正、全面地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树立评估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该建构专门的评估组织机构。我国过去开展的政府绩效评估,包括普适性政府机关绩效评估(如社会服务承诺制、行风评议),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如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估),都是某一领域或局部范围的评估,各地、各领域都有自己的评估指标和模式,不仅无法进行各地之间的比较,而且这样的评估不统一、不规范,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很难保证。

再次,要完善政府之间、政府与专门研究机构之间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各类信息要在评估组织、政府各部门、专家机构、社会公众之间流动,主要包括:政府各部门内部各种信息的传递与沟通;社会公众向政府传递各类信息,如公众对服务种类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对公共服务与资源的选择等;从专门研究机构和统计机构中获得各类统计信息。没有完善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就不可能做好政府绩效评估。

第四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被称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本文通过对“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及特点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现代学徒的试点有所启示。

【关键词】德国 双元制职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 启示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5年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院级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5xjskt-0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0-03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经济发展的柱石”。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学习、模仿和引进这一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对促进本国的职业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培训为辅,校企密切合作、交替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个教育主体

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一元是企业,一元是学校,这是两个教育主体,也是职业教育的两个场所。企业起主导作用,无论是经费的投入、培训过程,还是考核鉴定,都强调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着重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理论知识培训则主要在学校进行。

2.两种身份

在“双元制”培训体系中受培训的人员首先须同企业签定培训合同,成为企业的学徒,而后找到一所与其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学校成为该校的一名学生。就企业而言,受培训者在初中毕业后与所选择的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其在培训期间所应履行的学徒的权利和义务。而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需要继续接受教育。

3.两种法律制度

企业里的培训主要遵守联邦制定的职业教育法,属联邦管辖。职业学校的教学要遵守各州制定的学校法规,各州负责。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培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范围。

4.两个主管单位

企业的职业培训按联邦政府颁布的《企业培训条例》进行,该条例是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制定。全国各企业培训必须严格按照条例所规定的内容进行培训。职业学校的教学则由各州的文教部分管。它以各州文教部部长联席会议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为指导性文件,职业学校必须依照此大纲组织教学。

5.两类课程

“双元制”培训体系中的课程划分为理论课与实训课。实训课主要在企业内进行;理论课主要在职业学校中进行。但这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双元制教育以企业为核心,以企业实际培训为主,以学校教育为辅,两者平行进行密切合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6.两种教材

为保证技能培训的统一标准和质量,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出版了整套实训教材。而职业学校使用的理论教材则是由各州负责编写,没有全国统一的出版物。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增添新的资料,使教材不断更新以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发展。

7.两类教师

企业培训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是“双元制”中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作用的师资。他们一般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五年以上职业实践的“师傅学校”的毕业生,或者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的各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则是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再经过教学实习并通过再次国家考试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则属于国家公务员。

8.两种考试

受训者经过三年或三年半培训,最后参加由工商协会或手工业协会统一命题的结业考试。考试由包括企业主、企业实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及工会代表在内的考试委员会实施。考试中技能测试所占的比重很大。有的实践技能考试时间长达14小时;专业知识考试一般只考3-4门,总时间为5-6个小时。

9.两条经费渠道

企业的培训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州政府支付。企业除了出资购置培训设施、器材及原材料、学习资料以外,还须支付学徒在企业培训期间的生活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

10.两类证书

受训者通过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后,可获得进入劳动市场所必需的由行业协会颁发的技术工人证书;培训证书和毕业证书则由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颁发。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

1.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是德国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准则。虽然行业参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全面掌控、协调好各方关系。

(1)有法可依

德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有了完备的职业教育法,保证了职业教育的有法可依、违法必究。2005年修订的《职业培训法》更加明确了政府主导下的企业主体地位:符合法律规定的企业才有资格提供培训;企业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必须遵守联邦政府制定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培训条例;培训职业必须是《职业培训法》所规定的、全国统一的、国家认可的;职业名称、培训学时、课程大纲、技能和知识、组织准则以及考试标准等都有法可依,覆盖各种职业岗位群;学徒须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合同的形式、内容以及双方的责任、义务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受《劳动法》约束;企业必须给学徒培训工资补贴,企业培训导师必须具备行业资格证书和一定的教学经验;各州政府监管下的行业协会监督、审查和考核职业教育全过程。

(2)有经费投入

除企业投入以外,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市政府以及联邦就业服务中心等均花上千亿欧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1%)用于教育,花费70-80亿欧元(约占教育支出的8%)用于双元制职业培训,这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德国政府支持职业学校发展的拨款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00-2001年德国职业培训的整个支出就已达到了218亿欧元。在德国,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是免费的,德国各级政府对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分级负责,如州政府负责公立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或养老金,地方政府或机构负责校舍维修、设备购买、管理人员的报酬等,同时州政府也会给予经费补助;对于私立职业学校,州政府给予业务以及人事经费的补贴等。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双元制”投入,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深深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

(3)有监管考核

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各个环节都有明确规定和统一标准,有效干预和监管,突出政府主导地位。

德国政府在联邦、州、行业、企业四级均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他们各司其职,对职业教育教学进行协调、监管与考核。如联邦一级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需求,向联邦政府提出职业培训方面的建议;每年在官方网站上发布职业培训报告等;行业一级负责审查企业培训的可行性和职业培训教师的能力,监督企业培训执行情况,还负责培训协议的注册以及对学生评估的认证、管理和颁发资格证书等。

(4)有评估考核

《职业培训法》规定学生学徒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考试标准,行业协会依法评价学员的学习、负责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委员会至少有包括雇主、雇员和教师在内的3名成员组成,以保证国家考试的权威性的公正性。按规定,期末考试要涵盖4-5个职业基础范畴。考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考试时间也各不相同。

2.企业参与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企业深度参与。在德国,大量企业自觉承担着职业教育的法律主体、教育主体和经费主体的角色。

(1)企业认可“双元制”培训方式

德国企业认为:一方面,能够承担职业教育培训的企业,在公众心目中有着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这种无形的资本会带来高额的回报;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是人才资源储备的较好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培训中,虽然有所投入,但他们的薪酬只有熟练工人工资的1/4-1/3,而这些培训学员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企业还可以减少劳动开支,降低成本;第三方面,可以保持从业人员的稳定,也是传承企业文化的一种方式。从本企业培训的学生中雇佣学员,由于他们熟悉企业的社会环境,了解企业的目标与专业岗位职责,因而会比较热爱企业,企业由此能保持相对高的岗位稳定性,减少员工的跳槽带来的损失。

(2)企业乐意为“双元制”培训投入

在德国,职业教育培训的费用大部分来源于大中型企业,主要以直接资助和设立基金的集资资助等形式提供。企业承担的费用占德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大部分,甚至达到政府拨款的7倍多,是劳动部门提供经费的3.4倍。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提供,无论是企业或跨企业职业培训,还是公立或私立职业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真正的投入主体是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他们从思想意识中乐意为“双元制”职业教育进行投入,尽管一个学生平均每年需要投入1.7万欧元,3年约需5万多欧元。

3.社会认可

(1)实用主义思想造就了德国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可

德国人历来特别注重产品的实用性能和质量,务本求实的实用主义思想是德国社会普遍的心理,德国制造的产品厚重结实、坚固耐用、不求华丽。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被视为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实用教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重视,他们看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用功能。企业界人士更是认同优秀的职业教育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因而把提高工人素质和促进技能的娴熟寄托于职业教育,并主动寻求职业教育的支持与合作,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崇尚技能助推了德国人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可

德国人普遍认为,具有某种技能(职业资格)是个体生存重要的基础,也是感受自身能力、价值和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前提。德国学生从小学4年级后就开始分流,一部分学生进入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之后进入了职业学校,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职业。虽然从长远看,接受职业教育可能不如大学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回报高,但他们从来都不鄙视职业教育,也不盲目追求高学历。他们的理念是:只要赚得钱多,无所谓上大学,好的职业就等于好的社会地位。

其实,“双元制”职业教育也不单是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技能,而是结合心理学、伦理学等理论的系统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据统计,在15-18岁的青少年中,有60%以上接受过高素质的职业训练,在德国每年高考录取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不立即进入大学学习,而是先参加“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然后再进入大学学习。许多德国人十分看重其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的荣誉,甚至将这种职业带来的荣誉刻在墓碑上。正是这种崇尚技能的社会风气,助推了德国人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可,也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三、“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德国与中国无论是在历史背景、传统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很难把“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全盘移植到中国来,但是德国“双元制”的教育理念与经验却是可以借鉴的。

1.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崇尚技艺而不鄙视职业教育是德国的社会风尚,德国有一句谚语是:不教会青年人手艺就等于让他们去偷。所以,德国人总是教育子女学习技艺,立足社会。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的束缚,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人把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看作是一种考不上高中的无奈选择。职教在许多人眼中被看成是普通教育的附属物或是教育体系的“旁门左道”,这种观念是全社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虽然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格外重视,特别是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给职业教育界带来了春风,中国现在比任何一个时期都重视职业教育,也正在搭建中职、高职、大学教育的“立交桥”,但传统思想的改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家除了在舆论导向方面需要大张旗鼓宣传外,更主要的是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修订、完善现行《职业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职业教育的地位、技能人才的地位;规范职业教育的培训标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考核形式等,并从国家层面严格就业培训准入制度,实现企业用工与职业培训制度的相互沟通与结合,有效保证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法制化、正常化和健康、有序运行。

2.寻求校企合作是关键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原因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有机配合和相互促进,特别是企业的积极主动参与。在德国,法律规定企业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我国的《职业教育法》虽然有条款涉及行业、企业的办学与培训,但不是约束性的,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与义务。在现代学徒制中需要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国家应从法律制度、税收政策、产品出口等方面对有资格参与学徒制试点的企业大开方便之门,保障现代学徒制在中国的有序开展。

产学研合作,企业参与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要想提高职校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注重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国家层面进行干预的同时,作为学校更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准确接到企业给抛来的橄榄枝。学校也不能一味等靠要,也要主动出击,寻求企业的帮助与支持,主动邀请知名企业领导与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传经送宝,加强深度校企合作。送优秀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加强双方沟通与交流,解决企业中的技术难题,培训企业员工等,使企业认识到学校的能量,积极主动与学校合作,从而达到校企互惠共赢的目的。

3.培养一流师资是根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教育教师为本。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均来自于企业的师傅,这些人员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生产实践经验,并经过200多学时的教育学专业培训才能胜任。而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德国政府审查更为严格,不仅对他们有学历要求、企业实践证明,还要通过两次国家级考试才能成为正式教师。德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主要是依据联邦政府的规定,通过职业教师的继续教育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保障职业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在我国,虽然政府对教师也很重视,但对职业学校教师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许多教师没有专业技能、没有企业实践经验,虽然也规定“职业学校教师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实践”,但这只是一纸空文,许多学校都没有认真执行。学校中有限的实习指导教师只是疲于应付大量的实践课程,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许多年轻教师由于怕脏怕累不愿从事实习教学,企业的兼职教师由于资金短缺又不能很好引进,造成职业学校实习教师缺乏。

针对目前现状,职业学校应从两方面进行实施。一是从企业高薪引进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二是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选择品德好、能力强的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训,特别是侧重于操作技能与企业实践的培养,真正组建一支品德好、理论丰、技能强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渐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施教学改革是基础

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以来,许多职业学校纷纷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014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种种迹象显示,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教育部文件也同时指出了未来一个时期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那就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前提下,校企共同开展新型现代学徒制试点。

借鉴德国“双元制”成功的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校企要联合制订教学计划、商讨教学内容,共同进行人才的培育。校企要把人才的培养重点放在实践环节的就业能力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要尝试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采用项目(任务)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的学习整合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的完整行动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完成某一个具体的项目或任务,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引导,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或任务的咨讯、决策、实施、检查、评价与反馈中,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科学的行动方法和自觉的行为意识,从而构成完整的职业行为方式。

5.投入教育经费是核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职业教育没有钱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和政府的的共同投入,其主要经费来源就是政府的拨款和企业的主动参与投资,而国家和各级政府承担职业学校的各项费用,不仅如此,政府还专门拨款支持“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主管各类企业培训的各种行业协会,为德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政府办学的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也大多由政府投入资金,但企业的投入几乎为零。这与德国恰好相反,德国大部分的职业教育投入是企业承担的。如何让中国企业积极主动对职业教育进行投入,这是摆在中国职业教育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搞了多年的,但真正合作了多少,到底是如何进行合作的,企业到底为学校投入了多少、投入了什么,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中国的企业目前还没有多少具有前瞻性的人物,他们只是讲究经济效益、关心的是产值。员工缺乏可以从各级各类学校甚至社会上直接招聘,没有技能达不到要求,辞退重新招聘,反正中国是人口大国,否则,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招聘的主管做什么?社会上风起云涌的人力资源市场又为什么那么热闹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中国,尽管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距离制造强国、创新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之路还有很远,面对诸多挑战,吸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华,加上全社会的关心、支持,特别是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现代学徒制必定会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马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江苏教育研究,2013(3).[2]夏成满.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2005(1).

第五篇: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启示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启示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现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以养羊、养牛为主。绵羊数量居世界首位,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澳大利亚现有绵羊1.5亿只,养羊业的产值达l8.2亿澳元。绵羊品种主要是以产毛为主的 Merino(美利奴)羊,占羊总数的75%,美利奴羊与波尔山羊的一代杂交品种占12%,美利奴与其他品种的杂交后代占9%。羊毛产量达110万吨,远销国外,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在出口产值中占农业产值的43%。

澳大利亚养羊业分三个类型:一是天然草场粗放经营区,面积最大,但羊的数量不到全国的30%,草场载畜量极低;二是小麦种植和养羊兼营区,该区种植谷物和部分人工草场,羊的数量占全国的40%,主要饲养肉羊和肉牛;三是高雨量区,主要靠人工种植牧草,广泛使用机械,兼营肉牛,羊的数量占全国的30%以上。

澳大利亚的牛主要有荷斯坦牛、安格斯牛、布朗盖斯牛等品种,牛的存栏头数约2740万头,年人均消费牛肉36.2kg。有11022个奶牛农场,130个奶业加工厂。奶牛230万头,每天每头奶牛的产奶量平均为28L。每年从养牛中产生的效益达77亿澳元。

澳大利亚的猪有300多万头,年生产猪肉282万吨,年人均消费猪肉18.8kg。家禽存栏760.8万只,禽肉年产量73.2万吨。同时澳大利亚的水产资源很丰富,捕鱼面积比国土面积还多16%,是世界第三大捕鱼区,年产鱼35万吨。澳大利亚的粮食、肉类、其他畜产品在农业产品中的比重分别为48%、27%和25%,羊毛、牛肉和牛奶的经济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4%、16%和5%,畜牧业作为高附加值的产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发展。澳大利亚农业产值280亿澳元,其中出口肉类产值55亿~60亿澳元,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畜牧业生产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澳大利亚的羊毛、肉类的出口分别占世界的第一和第二位,是其农产品出口的主体,占出口商品的24%;出口农产品中,羊毛出口量可占其产量的95%以上,牛肉为61%。由于受到务农人员缺乏的限制,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从起步时,就步入机械化生产模式,提高了生产规模和畜

牧业生产的整体水平,许多畜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得以迅速推广。2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特点

2.1 大力种植牧草,走以草兴牧的路子

澳大利亚有人工草场2580万公顷,一般是以70%的黑麦草籽和30%的红、白三叶草籽混播。三叶草喜温暖气候,夏季生长旺盛,起固氮作用,能促进黑麦草生长,而黑麦草在寒冷或潮湿的冬、春、秋季都能生长,这种科学的结合能使全年产草量比较均衡。人工草场每半月即可轮牧1次,每公顷可养羊l5~20只,高的可达25只,比植被好的天然草场高五、六倍。

2.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发展可持续生态畜牧业

澳大利亚把草地建设和保护视为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脊梁,加强了草场的改良和建设,合理载畜,防止荒漠化。对国有贫瘠的草场,政府以较低费用长期(一般为99年)租赁给牧业生产者,避免了经营者掠夺式利用草场。通过科学围栏放牧和粮草轮作、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建立永久草地和一年生草场,提高了草地生产能力和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主要措施有:① 实行区域性专业生产。年均降水量380毫米以下地区为畜牧区,以养美利奴羊为主,也养一部分牛。主要利用天然草场实行低密度放养家畜,约3.3公顷地养1只羊。年均降雨量380~500毫米地区为农牧区,小麦种植和养羊(牛)两业并行,家畜放牧的密度较高,大约 0.33公顷地养1只羊。年均降雨量超过500毫米的地区,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高产作物,养畜以奶牛、肉牛、肉羊和猪、禽为主,种植业则有小麦、甘蔗、水稻、棉花、水果、蔬菜等。该地区实行高密度放牧,每亩可养羊1只左右。这种因地制宜的放牧制度,既能以草定牧,合理利用草原,保持水土肥力,又能种草养畜,防止过牧退化,稳步提高生产能力。②注意保护天然草场。澳大利亚天然草场面积很大,也存在水土流失和沙化问题。该国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保护天然草场:一是根据国家专设的研究机构应用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取得的数据,对不同地区分别确定应控制的人口密度和牲畜头数,一旦发现有超载过牧或草场退化现象,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二是进行科学轮牧,天然草场也用围栏划分轮牧区,但面积较大,一个围栏往往上千公顷,有些农场还采用轮牧和休牧相结合的方法,稳定草场的生产能力;三是施肥,澳大利亚的土壤普遍缺乏磷肥,该国用飞机撒施过磷酸钙和磷钾复合肥,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区,还要加施硼、硫、铜、锌等,以保证家畜营养的需要;四是对耐贫瘠、竞争性强的耐牧性豆科草进行补播,以提高产草量。③因地制宜进行水利建设。澳大利亚不少地区利用自然地势,在较高处修蓄水池,同时向四周围栏内埋设塑料输水管,在部分围栏内设有自动控制饮水槽,供牲畜饮水用。④建立有效的草场建设机制。澳大利亚对不同地区的草场实行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投资办法。凡是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草场均为农牧场主私人所有,投资建设草场由私人负责,草场自由转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场多为国家所有,农牧场主通过合同租用,或者由国家土地开发公司建成可利用的草场后,再卖给农场主。

2.3 家庭牧场从中小型为主逐渐向大中型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澳大利亚有各类农场12.65万个,目前年总产值在2万澳元以上的大农场占94%,64%的大农场从事谷物种植业、养羊业、养牛业或兼营其中两种或三种。94%以上的农场是家庭农场,其余为公有或私营公司所有,农场主使用自家的劳动力或其亲戚参加经营。农场兼营或兼业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且兼营农场的收益也高于专营农场。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有家庭牧场8万余个,目前已减少到5.3万个,每个家庭牧场平均养羊2500只左右,拥有耕地和草地400~1000公顷,其中养羊1000~5000只的家庭牧场占50%,其余家庭牧场养羊1000只以内。

2.4 生产作业高度机械化

澳大利亚畜牧业不仅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现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业各个环节的生产作业都是由机械来完成。每个家庭牧场都有耕作、播种、锄草、喷药、收获、贮藏和运输等农业机械,有的牧场还有草地播种、牧草收割、打捆、青贮、切碎、饲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业机械。特别是大型家庭牧场,一般生产设施比较完善,作业机械齐全,现代化水平更高。应用剪毛机械进行剪毛,每个剪毛工每天可剪200~300只羊的毛。在进行小麦收割时,几百公顷小麦仅用1 天多时间就可全部入仓。

2.5 围栏放牧

通过围栏,对不同畜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产性能的家畜进行分群管理。对不同用途的草地进行科学的划区轮牧,使草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永久的保护,使草地生产和动物生产合理配置,实现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良性循环。因此,对草地实行围栏管理和科学放牧,是畜牧生产中特别是草食家畜生产中应用的现代技术之一,也是畜牧业生产的明显特征之一。

2.6 注重科学技术研究,利用合作组织经营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在良种引繁、品种选育、疫病防治、检疫监测、牧业机械等方面加强了科研力度,培育出了一批优良牛、羊品种,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澳大利亚科技人员培育的苜蓿草和地三叶草,牛、羊食后可以增加牛奶、羊毛的产量,增强牛、羊的免疫力;澳大利亚的剪毛机械和剪毛技术,可使剪毛时保持一定的羊毛长度,并能剔除低品质的羊毛,提高了羊毛产量,保证了羊毛质量。澳大利亚发达的畜牧业不仅来自农民的高生产率,而且来自于各类农民组织和中介组织提供的有效服务。这类组织除了充当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外,还为农民提供各种生产经营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进行会计核算,了解农产品产销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等。在澳大利亚,一些基础性和技术性工作,如围栏建设、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牲畜配种和剪羊毛等,都有专门的公司帮助完成。

2.7 加强畜牧业疫病的防检工作

澳大利亚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动物及其产品输入的安全问题,生物安全的重点工作是致力于对外来动物的检疫工作。政府重要职责之一是检疫工作,而且有严格的控制和检疫措施。对引进的动物,检疫官必须到原生产地及其周围检查当地的动物疫病情况,引进后还要隔离6个月再次检疫无疫病后方可。政府绝对不允许进口他们认为高疫病风险的动物或从疫病高风险地区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

2.8 高效的养殖方式,提高了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

澳大利亚的养殖业以家庭牧场和农场的形式运作。譬如距墨尔本市几十公里外的澳洲美尔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牧场,该牧场拥有土地3000英亩,其中有1350英亩用于饲养奶牛,存栏奶牛1000头,该牧场现由一对夫妇及其儿子外雇一个工人管理,既负责防疫、改良,还负责生产管理。全部使用自动挤奶机,所饲养奶牛平均每头每年产奶6.5吨,牛奶送到另外一加工场,该场年利润50万澳元,充分体现了高效养殖给畜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由于澳大利亚的人口少,农场主用的合同工也少,所有养殖的机械化程度高、单产高、效率也高。有的农场主草场面积非常大,都是采用计算机管理农场,通过直升飞机管理畜群或进行喷药除草、杀虫,有的地方牛羊一年才能见到一次人。由于天然养殖,不用任何饲料添加剂,所生产的牛奶是目前最优质的,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2.9 教育、科研和推广紧密相连

澳大利亚的农业高等教育和农民专业培训由各个综合大学、职业专科学校、函授教育机构等完成,教学、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占整个科研经费的70%,其他的由企业、社团赞助或靠合作研究、技术转让及各种有偿服务等所获收入。国家还设有各类研究机构,承担技术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和技术咨询与推广。他们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与生产者签订合同,开展合作和研究工作,其成果直接用于实际生产。澳大利亚畜牧业对我国的启示

3.1 提高对畜牧业重要地位的认识

畜牧业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既有利于农业的良性循环,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又有利于加工业和出口贸易的发展。畜牧业是澳大利亚的主体产业。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60%以上,而我国仅有35%以上。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对畜牧业地位、作用的认识,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尽快提高其在农业中的比重。

3.2 坚持科技兴牧,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澳大利亚畜牧业的科技水平较高,这是其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的要诀之一。这启示我国要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水平,要在畜种改良、先进饲养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治等方面狠下功夫,提高饲料报酬、出肉率、出栏率,尤其是要对畜禽品种改良采取扶持政策;要稳定基层畜牧兽医队伍,重视畜牧兽医人员和饲养人员的知识更新、技术培训;要科学地调整畜禽饲养结构,大力发展食草动物和特种畜禽,培养开发超大型、微型、功能保健型畜禽及合成家禽,逐步减少耗粮多的畜禽的饲养量;要大力发展秸秆养畜,不少地区秸秆养牛养羊已有一定规模,要加大推广力度,尽快形成优势;在调整畜牧业结构的同时,要相应地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变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草三元结构。

3.3 拓展畜牧业流通渠道,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澳大利亚畜牧业产业化程度较高,不仅深加工能力强,而且流通活跃。河南省很多地区畜牧养殖业基础较好,已形成了一批基地。应以项目为载体,在培养与农民利益相联结的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有文化、懂经营的农民经纪人,在买方市场的形势下进一步打开畜禽产品的市场,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4 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在当今世界属于一流,这对畜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造就一个蓝天碧水、大地秀丽、资源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不仅对畜牧业,而且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促进畜牧业和农业及农村经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业界应有忧患意识,按照 “十一五”规划,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下载澳大利亚新学徒制及给我国的启示论文(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澳大利亚新学徒制及给我国的启示论文(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澳大利亚城市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推荐五篇]

    澳大利亚城市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澳期间,学习了澳大利亚的政治、文化理论,政府战略远景规划、城市规划与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水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废弃物管理、环境保护......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比较及给我国的启示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式的比较及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l、共同点: 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且计划性强,并专设德育课。中日两国都在道德教育的管理体......

    国外创业教育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摘要:创业教育对提升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业教育在国外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本文分析了国外创业教......

    印度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印度各级教育改革特点的分析,吸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教育改革提出建议。[关键词]印度教育改革一、印度的教育现状及改革措施印度教育经过独立后几十年的发......

    新: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签证所需材料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签证所需材料1、 2、 3、 4、 5、 6、 7、 8、 护照(有效期6个月以上,如有旧护照一并提供)。 照片(白底彩色2寸4张)。 银行存款证明原件(5五万元以上)。 身份证及......

    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范文]

    摘要:从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完善创业教育教材体系;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创建创业型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指导......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沿革及启示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沿革及启示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镇中心学校李宜红 一、历史的回顾 本文将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念,回顾新中国数学教学大纲变迁五十多年的历程,并......

    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及水利形成新理论的论文

    论文摘要:由于传统的水利建设理念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大,各种不合格的水利建设工程严重的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的稳定,洪灾、水资源的恶化及缺乏等都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