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财政

时间:2019-05-13 20:1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生财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生财政》。

第一篇:民生财政

民生财政的有关理解

内容摘要:财政体现着民生性。本质上说我国所有的财政支出,都应是直接、间接地服务于民生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本文还分析了财政惠及民生的几个政策改革,并强调保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发展。

关键字:民生,民生财政,民生财政政策改革,稳健财政政策 民生财政是指财政民主,还财权于民,公众能充分享受到纳税人的权利,能真正掌握着财政预算的审批权,能通过自己选出来的代表对财政进行监督,能看到公共财政中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在纳税人自始至终的监督下,财政自然能体现着民生性。

首先,我们应了解何为民生?民生是民众生活的总称,涵盖方方面面。包括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及相关的物质条件,以此逻辑延伸下去,广义的民生还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如平等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权利(当下中国不少地方由公众对于某年预算安排中“民生支出”的关注而引致“预算透明度”以及“听证”的要求。正是体现了这种权利)。所不同的是,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微观个体和处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群体,民生侧重点会有不同。例如,处于孩童时期的微观个体,其民生的重点是生命权,而处于青壮年时期,发展权和生命延续权跃居为生活主要内容;战争时期的民众,争取存活下来成为民生的首要内容。和平但物质匮乏时期,吃饱穿暖成为百姓的最大期盼,而物质丰富之后,人们开始追求被尊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等。而所有这些,体现着民生概念的层次性与动态发展特征,其实都可以被公共财政的正面效应所包容和对应。本质上说我国所有的财政支出,都应是直接、间接地服务于民生的。

作为三民主义之一的议题,民生总是与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分不开的。解决民生问题需要靠政府来具体运作,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财政收入过低,政府的腾挪空间过小就很难指望政府做出什么像样的民生业绩。但是财政收入的提高也要靠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来支撑,如果超出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一味强调增加税收,就变成了杀鸡取卵,不可持续。因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而我国公共财政是为适应经济转轨、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确立框架且不断完善的一种财政型态。改革开放以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建设型财政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之后,财政转型问题更是迫在眉睫。经过约二十年积极而艰难的探索,终于在1998

年,决策层明确地提出以公共财政为导向的财政改革,用以指导我国的财政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部门预算改革、健全税收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税费改革等。以后十几年来,围绕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管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已经明显向民生方面倾斜,仔细探析我国公共财政的特征,便可发现,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就当前及未来发展中的民生问题而言,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近年我国财政支出中各项攸关人民福祉的支出数额不断增多,相关的政策也不断出台。,在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我国政府推进的财政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中央政府增加的投资,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教育方面,2003-2007年五年间,“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2008年秋季,中央财政安排了84亿元,将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政府还加快了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了农村电网,加快了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了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改革和完善农业税费制度。

继续推进减免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打造坚实基础。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负担,促进了居民消费。同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并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要设置合理的过渡期,使外资企业的宏观税负水平总体不出现大的变化,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三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标准,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支持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2008年,公共财政进一步惠及民生领域:新农合方面,拟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将由目前的月人均财政补助30元提高到5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则将在2007年财政补助月人均提高30元的基础上再提高一倍。

在财政改革惠及民生时,我国仍应坚定不移的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不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或紧缩的影响。我国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基于对经济发展新形势的科学判断和

准确把握,是加强和改善宏现调控的现实选择,是新形势下的新举措。稳健财政政策不仅是财政政策名称和赤字规模的调整变化,更是财政政策性质和导向的根本转化。其科学内涵概括来说就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绝不意味着财政政策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不作为或无所作为。相反,财政政策要在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民生财政

民生财政是指财政民主,还财权于民,公众能充分享受到纳税人的权利,能真正掌握着财政预算的审批权,能通过自己选出来的代表对财政进行监督,能看到公共财政中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在纳税人自始至终的监督下,财政自然能体现着民生性。

民生财政,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解释。概括来讲,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高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的财政,称为“民生财政”。编辑本段我国民生财政的特点

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共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相区别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财政模式来讲,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公共财政和国有资本财政并存的双重结构财政(邓子基,2005),区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单一的公共财政模式,而在公共财政领域,我国凸显出来的民生内容,又进一步使得我国的公共财政区别于西方的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近年我国财政支出中各项攸关人民福祉的支出数额不断增多,相关的政策也不断出台。2003-2007年五年间,“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覆盖城乡、功能比较齐全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五年累计666亿元,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2007年之后环保和生态支出以一项独立支出在中单列出来,这也是民生财政较以往的一个变化。

民生财政以丰厚的财力为前提和保障。过去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不大,有限的财力主要投入经济建设,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显得比较薄弱。以教育支出为例,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都在2%-3%左右徘徊,2001年才达到3.14%,2004年又降到2.79%,2005年降到2.16%。究其原因,是由于国家占 GDP的比重偏低,制约了国家拿出更多的钱投入教育事业。而根据对其他国家统计的数据表明,我国目前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重与目前的财政收入是基本匹配的。据一些学者对40个国家教育投入的情况统计,财政收入比重与教育支出比重的关系(见表2)。

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仅为 20.8%,因此根据国际经验,我国3%左右的教育支出比重是适宜的。但不管怎样,教育支出规模偏小,支出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目前的客观现实。教育是一国发展根本之大计,也是最能体现民生财政特色的支出,因此,今后财政必然要加大对教育支持的力度,而这又要求财政收入的大规模增加。编辑本段向民生财政转变的必要性和条件

1.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要求。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7年已达2600美元。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就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往往对应着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一国走出低收入国家阶段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时,可能会面临两种前途:一种是出现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保持较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可能出现一个矛盾凸现时期,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居民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容易激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心内容是五个统筹,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协调,社会发展和建设严重滞后,像教育、医疗卫生、贫困、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差距等民生问题,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上述民生问题,实现公平和正义,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做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可见,实行民生财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2.近几年来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较大,带有还债性质。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偏低,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长期低于20%,2003年以来提高到了30%,但与国外比差距还很大。因此,近几年来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较大,实际上带有还债的性质。例如,2003年~2007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远低于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定的2000年达到4%的目标,距离国际一般水平有很大差距。据统计,国际平均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 5.1%,其中,发达国家为5.3%,发展中国家为4%.从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来看,我国1996年这一比例达到17.84%,2006年下降为 11.82%,远低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的15%的目标,与国际上发展中国家比较属于较低水平。又如医疗卫生,2003年~2007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56%,比发达国家普遍低很多。

3.目前我国具备了使财政支出结构向民生倾斜的条件。

第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政府财力大大增强。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304亿元,是2003年财政收入的2.4倍。2003年~2007年,财政收入平均年增长22.1%。财政收入连年快速增长,为提高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比重提供了财力保障。

第二,降低行政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还有很大潜力。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1978年为4.71%,2004年加大到19.38%,明显偏高。根据国际经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支出的比例会不断下降。

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一些准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可吸收民营资本投入,减少政府支出。编辑本段我国民生财政的推进策略

(一)加快财政体制改革以建立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一个重要前提是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各级政府的一个重要施政目标,建立民生型政府,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财政体制向民生型转变。同时,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政府间事权的划分也即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和任务的划分,应当遵循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和区域原则。受益原则即根据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的事权,对那些在全国范围内受益的事权划归中央;在区域范围内受益的划归地方;受益范围涉及多个区域的由相关地区政府协商解决。效率原则即根据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公共产品由哪级政府提供效率更高,就由哪级政府管理。区域原则是根据公共产品的区域性特征来划分政府事权,将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地区性公共产品的管理事权划归地方,将没有区域性特征的全国性公共产品的管理事权划归中央。对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要划分其层次,如教育、就业、公共卫生等更多具有区域性特征,应当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以地方政府为主,而中央政府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大小给予相应的补助。社会保障、环保支出等更多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应主要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提供。

同时,改变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的状况,为社会提供无差别的、一视同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民生类项目的支出,增加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的投资,建立投资的长期稳定增长机制,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二)完善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逐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间财力支出上的分配关系。

一是简化政府层级,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目前在浙江、山东等省实行的“省管县”财政体制对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是一种明确界定省级财政与县级财政间相互关系,由省直接领导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即:在财政收支划分、专项拨款、预算资金调度、财政年终结算等方面,由省直接分配下达到县、市,县财政和市本级财政一样都直接同省财政挂钩,并明确确立各级财政的组织架构和运行原则,划分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范围,规定地方财政收入的许可来源和财政支出的许可用途,明确各级财政间的相互关系。

二是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重。我国目前政府间转移支付由体制补助、税收返还、专项补助等形式构成。其中税收返还属于一般性转移支付,但其转移数额是在原体制基数法基础上演变来的,没有起到均衡各地区财力的作用,反而保护了各地区既得利益,促成了地区差距的拉大。因此,应当逐步取消现行的税收返还,按照规范的分税制的要求建立

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采用因素法核定各地区的转移支付数额,设置一般均等化转移支付项目和指标,并使转移支付的资金和项目与各级政府的预算相衔接,把转移支付的资金和项目纳入预算。

三是鼓励地区间财力的横向转移支付,逐步推行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的转移支付模式。目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有条件支持西部地区等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根据各地区政府间经济、财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平衡程度,设置横向均等化转移支付项目和指标,采取补助与激励相一致的方式,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使全国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大体均等,逐步实现不同区域间财政经济的均衡发展

第三篇:浅谈财政与民生论文

财政与民生

论文题目:财政与广州养老服务 的开发研究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B14工程造价1班

学号:

16330327214

姓名:

佘晓璇

财政与广州养老服务开发研究

中国是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截至 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3%。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 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加剧,使得“银发经 济”拥有了庞大的市场。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元,而养老地产在其中占有着不小的比例,这给房地产等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余家中、大型房企高调宣布进军或涉足养老地产,如万科、保利、绿城、远 洋、花样年等,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事业部”或“养老产业专业管理公司”,中国平安等保险企业也纷纷涉足养老地产领域,以期沿长保险产类链。如今,在常规房地产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银发经济”日益显示出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养老地产已成为市场上的新蓝海。

虽然目前养老地产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相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的社会需求将迅速增长,在相关经营方式不断成熟和服务理念更新转变的带动下,养老型地产业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广州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指出: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以养老职业教育为辅,用人单位在岗培训和社会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建成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熟悉现代服务理念、掌握先进专业技术和精湛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养老护理员达到2万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一线从事护理、康复工作人员培训率100%;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配备具有养老服务职业资格或社会工作者职称的专业人才;养老护理员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占20%以上、技师占2%,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任务措施

(一)扶持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将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纳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城市扶持专业,就读有关专业或方向的全日制学生按《关于印发广州市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享受免学费政策。市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职业院校,可向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申请专项资助,支持就读学生奖学金或生活补贴、课程(教材)研发、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增加招生人数。(牵头单位: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区政府)2018年起,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建立中高职衔接机制。(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

(二)建设养老服务培训实训平台。2017年依托市、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全市养老服务培训指导、技能交流平台;各区依托管理水平较高的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并开展家庭老年人照顾者能力培训。2018年全市养老床位达到5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均建有中等以上院校和技工院校实习实训基地。2018年前,推动市属高等医学院校与大型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医养融合研究院,发挥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的功能。(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计生委,各区政府)

(三)建立养老从业人员持续教育机制。2017年底建立养老护理员持续教育制度,由市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为在册的护理员提供免费技能提升培训。继续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转发进一步落实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政策意见的通知》,符合条件的劳动者,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取得养老护理员相应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给予1600元至2500元不等的技能晋升培训补贴。2016年到2020年所需资金在就业专项资金中统筹解决,通过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业人才入职职业技能培训和在职技能提升培训。(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市财政局、民政局)

(四)设立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工作站。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求职和就业登记公共服务制度。2017年起依托市、区人力资源市场,定期举办养老护理员专场招聘会。2017年在市老年人服务中心设立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工作站,推动民政、人社、教育、妇联等部门单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展人才交流、信息发布、权益维护等工作。对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服务人员和完成养老护理专业培训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实行登记制度。将照顾失能老人的亲属纳入养老服务人才服务范围,并依托持续教育机制为其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符合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有关规定条件的,照顾者可纳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鼓励养老机构就近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委托进修、继续教育培训、合作科研项目、定期巡诊、开设讲座等方式提高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继续再教育水平,在职业资格考试、职称晋升上给予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同等待遇,解决养老机构中医护人员队伍稳定问题。(牵头单位:各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

(五)实施各类人才引进工程。2017年起实施养老服务业引才工程,组织养老服务机构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柔性引才机制,鼓励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灵活引进医生、社会工作者等高端人才。继续加强广州市对口支援扶贫协作机制与人力资源市场对接,积极转移引进具备养老护理技能的劳动力。(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协作办、卫计委、发展改革委)

(六)建立养老服务就业和岗位补贴。2017年起,对入职本市经民政部门许可的养老机构,从事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一线工作并与所在单位签订三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院校)、高等院校全日制毕业生,在三年合同期满后的一年内分别给予一次性5000元、10000元就业补贴资金。对入职本市经民政部门许可的养老机构,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满五年、满十年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一次性5000元、20000元的艰苦岗位补贴。以上两项补贴按规定申请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立项资助。(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

(七)实施一线护理人员最低薪酬制度。2017年开始,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或享受政府运营资助扶持的养老服务机构一线护理人员实施最低薪酬制度,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最低薪酬(不含加班费)宜不低于当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小时工资宜不低于我市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执行情况与市、区财政给予的养老机构运营资助挂钩。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中无固定劳动用工主体的从业人员,符合《广州市促进困难群体就业补贴办法》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相应的就业专项资金补贴。(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区政府)

(八)发布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指导目录。市民政局委托社会组织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业技能等级和养老服务行业实际情况,自2017年开始发布养老服务从业工资指导目录。自费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小时工资可参考行业工资指导目录。(牵头单位:市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九)加强养老护理员各项保障工作。外地户籍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纳入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可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承租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养老护理员列入《广州市积分制入户职业资格及职业工种目录》,积分入户给予加分。继续按现行有关规定落实养老护理员子女入学待遇。各用人单位每年应为一线养老护理员安排健康体检,按照《劳动法》落实劳动保障权利,实施情况纳入养老机构报告范围。大力发展各类养老服务就业维权、服务监管的社会组织,强化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维权和监督。(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总工会、来穗局、住保办)

(十)营造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从2017年起,每年由市民政局委托行业协会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并符合相关条件的,推荐参评省、市“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相关荣誉称号。2017年起,每年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全市百名“最美养老护理员”、养老服务志愿者(义工)评选活动。继续探索实施“义工银行”、“劳务储蓄”等互助服务活动,鼓励低龄老人参与养老服务。(牵头单位:各区政府、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总工会、团市委)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养老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市社会保障工作(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联席会议督办议题,并纳入全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与政策引导,发展改革、教育、财政、卫生计生、住房保障、来穗人员管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扶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招投标竞争性分配资金制度。优化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安排现行生均拨款标准及时拨付资金。充分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立项,加大奖补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和公益慈善组织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供捐赠和培训服务。

(三)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养老服务业人才特别是养老护理人才的重要作用、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做法经验,以及先进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争做优秀护理人才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就业的浓厚氛围。

我国现阶段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困境,目前城市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但是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和城市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己无法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要。而让老年人走出家庭,走进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实行集中养老,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是不现实的。社区养老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长,借助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老年人在家养老,既能让老年人继续留在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里,得到家人的照顾,也能得到来自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所提供的养老服务,这是在现阶段最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据了解,今年,广州市将以保障三无、纯老、独居、孤寡、计划生育特扶、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需求为重点,面向全部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实现全市136个街道助餐配餐服务全覆盖。

全市已设立助餐点202个

会上,何镜清通报了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情况。据介绍,广州市成功申报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的广州养老服务市民评价分析数据显示,2016年市民对我市养老服务满意率比2015年提高了5%。

目前,广州市11个区及时将购买服务资助、照顾需求评估、设施运营、服务项目补助以及工作经费列入2017部门预算。全市共有111个街(镇)开展助餐配餐服务,设立助餐点202个,累计为老年人提供服务63.2万人次。其中,黄埔区设立供餐点145个,为全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和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爱心午餐,2016年累计15万人次受益,截至今年1月末,每天登记就餐人数达2400多人。越秀区、海珠区将“大配餐”服务列入本区2017年民生实事强力推进,实现全区为老助餐配餐服务全覆盖。

创新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黎明指出,今年将筹集1.1亿元用于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试点,重点用于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体系等试点项目。以保障三无、纯老、独居、孤寡、计划生育特扶、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需求为重点,面向全部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实现全市136个街道助餐配餐服务全覆盖,同时通过农村敬老院、邻里互助、流动餐车等渠道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助餐需求。

据市民政局介绍,广州将督促各区、街(镇)尽快成立区综改领导小组和综改办,设立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街镇居家养老服务部,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市、区、街(镇)三级工作机制。

今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亮点

养老“大配餐”实现全市136个街道助餐配餐服务全覆盖。

培育一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集体用餐配送企业、中央厨房和机构,实现助餐配餐服务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在提供营养套餐、就餐专区、送餐上门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供营养咨询、个性化套餐、探访慰问、晚餐等服务。

关爱服务

出台实施加强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措施,拟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和“关爱地图”,完善定期巡访和主动服务机制,健全社会力量、专业机构、义工和家庭成员多主体作用机制。

医疗保障

引导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提升针对失能、半失能、高龄困难老年人的护理型床位比重,鼓励养老机构延伸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辐射社区和家庭。

资助6万名失能和80周岁以上两类老年人使用平安通,提高特殊困难老年人生活质量。

进一步扩大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覆盖面,确保在年内实现60周岁老年人全覆盖。

总而言之,财政与养老服务的开发息息相关

第四篇:民生财政的思考

民生财政的思考

【内容提要】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 本内容。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项目的投资呈现大规模增长,成为我国预算安排的重点和亮点。要推进民生财政,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民生财政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保障

正文: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明确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财政改革和财政建设之中,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共享公共财政的雨露。

一、民生财政的内涵

简单说,民生就是与人民的生计有关的、牵涉到每一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民生财政,用经济学的语言表述即促进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国民消费水平提高,防范消费差距过大,推进基本消费平等化,增加社会总福利,提高社会幸福指数的财政。

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它不只是保障基本消费的财政,还是防范社会差距过大,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财政。民生财政关注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即只要是始终关注社会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民生财政;相反,只要是偏离了终极目标,就不是民生财政。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理念。政府花钱的方式可以不同,支出用途可以有别,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支出重点,但最终都要回归算“财政账”,还要算“社会账”;不能只是着眼当前,而且还要看是否有利于民生的长期改善和长期保 障。以降低行政成本为例,有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算“财政账”,减少了支出,效果很好;算“社会账”,老百姓的成本增加了,办事情变得不方便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降低了。这样的精简机构和降低行政成本,实际上是以增加老百姓隐性负担为前提的,反而有损民生。

二、民生财政的内容

(一)科学安排民生财政的支出预算。

1.切实保障民众的生存权,要支持加强扶贫开发,切实解决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大力加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强 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和基本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民众的基本生存权 得到切实保障。

2.努力保障民众的发展权,在保障生存权的基础上,解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消除压力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当期消费,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准。加强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强化社会治安、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建立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

1.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不仅是取得收入的手段,也是调节经济的杠杆,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财政中的积极作用,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加强适应民生财政需求的税收制度建设。

2.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清理和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基金项目,依法审批的收费基金要严格按规定纳入预算,实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债务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要继续按照现有制度推进国债市场化改革与创新,增强债务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益性。

(三)逐步落实民生财政的民主监督。

主要是对预算编制的监督、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财政决算监督。要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制度,让全体人民考评民生财政的绩效。

三、构建民生财政的风险

近年来,“民生财政”的提法时有所见,一些地方甚至把它作为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应当承认,财政适当增加对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支出,让大家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凡事都有一个度,一味地打造“民生财政”,可能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

打造“民生财政”的做法,有可能使财政支出的范围无限扩大。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边界是由市场缺陷所决定的,政府不是无限的政府。在打造“民生财政”的口号下,一些本不属于政府承担的支出项目,也被纳入到了预算,要求由财政开支。许多部门和单位假借改善民生的理由编列预算,纷纷向财政部门要钱。打造“民生财政”的做法,有可能使宏观税率下降的空间大大缩小。“民生财政”使得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充分”的理由,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支出都没有控制和压缩的余地,减税也就失去了操作的空间。打造“民生财政”的做法,有可能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难以控制。任何融资行为都存在风险,政府的债务承受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地方政府负债,应该有一个警戒线。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民生财政”,融资平台贷款就有很好的理由,风险也就会加大。最后,打造“民生财政”的做法,有可能使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突出。分税制体制的一个缺陷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楚。

四、民生财政的构建措施

要构建有效的民生财政,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各种民生财政制度,健全民生财政运行机制,规范和完善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适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服务领域。

财政民生支出结构的优化是防范风险的路径之一。就拿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五大项目的支出来说,在教育支出中,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已经不少,有些甚至过多,而对初等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学历学位教育支出偏多,职业培训教育支出相对不足;再如文化支出中,综艺晚会等娱乐文化的支出偏多,而博物馆、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大众文化的支出偏少。就财政部门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对民生支出进行结构分析,按照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性质进行梳理,明确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乃至第三部门的支出边界,防止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重叠,尤其要防止公共部门大包大揽。

财政民生支出效率的提高是防范风险的又一条路径。在医疗卫生支出中,医疗设备档次过高,普通患者使用不起;在保障性住房支出中,住房户型结构不好、价格偏高,诸如此类的事例较为普遍。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地方住房公积金资金大量闲置沉淀,使用效率不高,有些地方资金使用率不足20%。

总之,推进民生财政,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加强制度建设。不增加投入,社会事业就不能加快发展;而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增加的投入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要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着力支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1.《论民生财政》齐秀华2.《构建民生财政的思考》杨春吴新民3《民

生财政的风险》朱柏明

第五篇:小财政撬动大民生

小财政撬动大民生

2013年04月30日05:29山西新闻网 我有话说拥有44万人口、年财政收入只有6亿多元的永济市,民生领域各项投资总额却多达30多亿元——永济市栲栳镇吕封村居民李宏昌因腰椎病住院手术,总共花了16.5万元,高额的医疗费使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不承想,在市新农合管理中心的努力下,一下子为他报销了6.5万多元的医疗费,不仅解决了家庭生活的燃眉之急,也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保证。李宏昌激动地告诉记者:‚是好政策救了我全家!‛

李宏昌只是享受民生‚阳光‛普照的其中一例。这背后,是永济市充分运用有限财力服务改善民生的全新思路。

阳春三月,记者来到暖风习习、花团锦簇的永济,在这个拥有44万人口、年财政收入只有6亿多元、民生领域各项投资总额却多达30多亿元的县级市,寻找着以小财政撬动大民生的答案。

开源节流,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追求。

然而,民生是个花钱的事。入学就业、看病养老、住房环境、公共设施建设……这些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政府考虑。那么,钱从何来?‚民生工程资金投入高,‘开源’和‘节流’是夯实民生工程经济基础的两条有效途径。‛永济市市长朱晓东给出‚药方‛。

永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多年来,‚农业腿长、工业腿短‛一直束缚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竭尽所能增加财政收入,努力实现财力‚开源‛,该市挖潜力、强服务、保运行,力争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

去年12月25日,标志着阳煤集团与永济市政府战略合作的 ‚阳煤千军汽车部件有限责任公司‛在永济揭牌,投资5.8亿元的汽车发动机铝缸体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这一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2亿元。

这是永济市帮扶企业做大做强、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的一个镜头。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铝深加工、机电加工、化工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并以此为依托,吸引了一大批工业企业落户永济。

‚开源‛为永济市带来了效益。2012年,该市生产总值一举达到了119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5亿元,同比增长20.6%;财政收入完成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以十个以上百分点增加。

‚节流‛同样是该市夯实民生经济基础的措施之一。为了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该市进一步加强了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预算和决算管理,在制定出台 《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严把政策、核实、市价‚三关‛。2012年,市财政部门共核审政府性投资工程170项,送审金额5.7亿元,审定金额4.75亿元,审减金额9446万元。同时,市纪检部门在全市开展公车治理、公务接待及外出考察等 ‚三公‛治理,2012年以来已为财政节约开支200多万元。

一增一减,节约的是资金,赢得的是民心,更多的资金充实到了民生工程。去年以来,永济市财政涉及民生的支出达到8.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民生投入连创新高。

撬动民资,为民生工程广招‚赞助商‛

一支竹篙难过海,众人划桨开大船。

1988年投入运行的永济市城区集中供热系统,供热面积仅为1.3万平方米,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采暖需求。去年8月,由盾安(天津)节能系统有限公司投资承建的永济市城区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目前,投资1.8亿元的一期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新增供热面积达170万平方米。为了解决好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该市巧用财政资金做种子,以钱生钱,引导社会资金、信贷资金投入民生。

创业孵化基地,是永济市创新政策、投资建立的就业平台。对入住基地的商户,采取商铺租金由政府扶持一半、开发商减免一半的办法,通过认真审批和创业前培训考核,为就业困难大学生和下岗职工提供创业平台。

‚我这两间商铺一年的租金本应该在3万元以上,现在免房租开店让我轻装上阵,不但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还为社会提供几个就业岗位。‛3月26日,在‚创业孵化基地‛,受益者丁妮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

2012年至今,永济市交通建设总投资达2.9亿元,其中,市财政支出242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1.28亿元,引导民间资本投入1.4亿元;

医疗卫生行业总投资达2.11亿元,其中,市财政支出510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1.1亿元,引导民间资本投入5000余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总投资3.9亿元,其中,市财政支出1.3亿元,争取上级资金1.1亿元,引导民间资本投入1.5亿元……

据统计,去年以来,永济市民生领域各项投资总额达30多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仅占24.8%。正是靠着这不到四分之一的财政投入,‚撬动‛了四分之三的民间资金投入民生。

瞄准热点,把每一件实事都办到群众‚心窝里‛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条山盛开一枝花,河水淌出一幅画……你要问我这是哪?美丽永济我的家……‛3月27日傍晚,在永济市南的舜帝山森林公园,哼着歌儿的市民吕生泉迎面走来。记者问他唱的啥,他说‚这是我们永济的市歌!‛

吕生泉,原来是一位在河南开饭店的永济人,过去只是春节才回家走一趟,是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了他,如今在家乡做起了生意。他说:‚每年的感觉都不一样。不仅城市更美了,文化气息浓了,市民身上的精气神也越来越足。‛一座小城,5座公园,每个市民5到10分钟就能走到离家最近的公园……优越的生活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得益于永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2010年开始,他们每年都以实现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新突破为目标,精心筛选出十件民生实事,向全市人民年初承诺年底交账。

一张‚民生保障网‛如今在永济越织越密:

为让‚住者有所居‛,该市连年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入当年要办的 ‚十件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余套,其中2000余套已交付住户使用;

为让‚病者有所医‛,在先后投资兴建了市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建立了城北、铝电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新建、改建农村卫生室182个,实现了农村卫生室全覆盖;贫困对象一般大病救助标准从2007年的农村封顶线1200元、城市封顶线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多元;新农合参合人数34.2万

人,参合率达到99.98%;

为让‚学者有所教‛,连续两年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为全市农村小学输送‚新鲜血液‛,并在中小学校舍安全全覆盖基础上,为全市78所小学和22所幼儿园配备专业保安人员,新建了职业中专学校;

为让‚劳者有所得‛,不断加大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力度,2012年,城镇新增就业982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5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1.8万人,发放低保金等各项救助资金5014万元;

为让‚困者有所帮‛,深入开展‚党建民生年‛活动,唱响‚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全市2260名党员干部走进特困户,当起了‚代理父母‛和‚代理儿女‛,体民情、办实事,使大量的民生事项在一线得到解决……

‚民生大如天。花钱的地方再多,民生永远是第一位。开源节流、撬动民资、瞄准热点是开启民生之锁的三把金钥匙。‛永济市委书记陈杰直截了当地道出了答案。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永济,以‚穷‛财政支撑起了惠及万民的‚富‛民生,使全市上下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内生动力。

幸福永济,正以昂扬的姿态快步走来。

本报记者焦玉强本报通讯员卫明珠 李辉

(原标题:小财政撬动大民生)

下载民生财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生财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解放思想建设民生财政

    坚持解放思想建设民生财政 2009-5-8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深入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用......

    小财政撬起大民生(精选5篇)

    【摘要】:白水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过渡地带,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市唯一的山区县。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却凭借着全市倒数的财政收入实现了多......

    关于民生财政课题的调研报告

    一、今年以来所做工作及取得的经验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今年以来,孝南区财政部门......

    打造民生财政 服务和谐社会(最终五篇)

    尊敬的领导、评审、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我来自县财政(地税)局,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打造民生财政 服务和谐社会》。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县自2008年10......

    发挥财政职能保民生(精选五篇)

    发挥财政职能保民生张乐春尊敬的各位领导、委员们:近年来,县财政对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分析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

    财政系统爱岗敬业演讲稿:感恩财政 服务民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财政 服务民生》。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到凉亭镇财政所工作快三年了,这三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爱和提携下,我从一个财......

    财政明确“六个重点”保障民生支出

    财政明确保障民生支出“六个重点” 今年以来,*****财政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相关政策,出台相关措施,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

    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民生财政”的惠泽[范文大全]

    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民生财政”的惠泽 ——关于对邯郸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调查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