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兰苏林课题总结)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指导研究
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指导研究
由于农村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条件较差、信息闭塞,加上课业负担繁重,学习时间紧张等因素,以往几乎没有进行过一次物理课堂以外的实践探究活动。从教师到学生对怎样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从方式到方法几乎没有经验可谈。为了通过物理课外的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精神和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将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更好的融入物理学习中。我们课题组教师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经过两年的实践尝试,初步形成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构想和思路,下面就谈谈具体的想法和做法。
一、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意义
1.物理知识的应用
如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后,可让学生进行小孔成像的教具作制,在灯光下进行手影比赛等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和记忆;如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之后,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学校或家庭所在区域的光的利用、污染问题,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和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课内物理学习内容的延伸
在学习了重力之后,可探究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心。在学习了质量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成年人大脑的质量、成年人血液的质量、自行车的质量、摩托车的质量、一个鸡蛋的质量等等。
3.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的应用
如环保方面的问题、能源方面的问题、保温性能的问题等。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所探究的题目不宜过大,针对性要强,使学生易于操作。
在选择课外探究内容时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自己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定时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确定探究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探究的课题,自行组建小组,进行探究。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具体形式、内容
1.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
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是我们初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以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科技制作方案或实验方案。各小组在完成方案后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再次讨论修改方案,拿出可行的活动方案,在形成可行的活动方案后,学生便可以分工准备材料进行实验或制作。另外,教师平时要及时收集和评价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的活动成果。
2.网络学习和电脑制作
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与物理学习的整合,这已经是探究性学习不可忽略的问题。为了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内容还应该包括网络学习和电脑制作。为此,我们和计算机教师协商组织了计算机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如在学习了超声波后,让学生分组在网络上收集或下载了相关超声波知识和应用的大量资料;在计算机课上学习了电子报、网页
制作后,让学生以物理学习中某一方面的知识为主线,分组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利用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制作主题显明的电子报和网页、网站。
3.让学生定期的写物理知识应用日记,要求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与所学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上的一些关于物理现象、物理资源等一系列问题的走访、调查。污染(废物品、废水、噪声)的产生、危害以及环保措施方面,如校内噪声的来源、污水的处理;水、电两种能源的利用,浪费及节能方面的知识,如设计家庭节水实验方案等。这种调查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总结出这些现象写出调查报告即可。
另外,还可以借助科普讲座、观看科技片等多种形式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总之,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联系,发挥学生的潜力有重要意义。
三、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合作小组分组原则
在校内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时,教师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按4人至6人分成各个小组,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使全班各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这一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优良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合作中小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如:小组长,负责填写小组活动内容的记录员。而且小组角色还应该经常互相轮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中得到锻炼。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又能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的展现。在校外进行如小制作、社会调查研究等课外实践探究活动时,为了便于组织和有效合作。活动小组的组成可以根据地域、学生的意愿、动手活动的技能等因素,自由灵活地组成活动小组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
四、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创新教育,实质上学生的创造性是无法教育的,要靠熏陶和培养,培养创造性需要信赖和宽松的环境。进行活动探究,就是给学生创设一种空间,给出一定的时间,把教学重点逐渐向情商方面转移,当然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1、实践探究活动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某一个或一个方面的物理知识,在课内外或在生活中进行观察研究,找出自然界中的有些现象、生产中的有些工具、实物及生活中的有些过程中存在着什么物理规律或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
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间接的观察法,它通过问卷、谈话、实地查看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有关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存在的现实情况。实验法:实验法是观察的一个重要补充,是更精确的有组织的观察。实验法的核心是如何控制所要研究的因素发外的其它各种影响因素和变化因素。
创新性制作:为了方便达到某种应用的目的;为了探究某个物理过程中存在的规律;为了搭建一个共同进行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样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工具制
作、实验器材制作、电脑制作,这也是实践探究活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方法。
2、提供给学生实践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
为了便于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实施程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使教师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和过程控制有据可循,也能使学生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下面是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
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方案──活动过程──成果-──活动报告
教师通过活动前的指导,将活动模式和程序推荐给学生,并提一个示范和参考资料,把研究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
五、注重实践探究活动中的指导和督察
1、活动内容的选择。首先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系列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活动内容,上报教师。然后,教师根据所选的活动内容分组建档。教师所选的课题,应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与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切入口小的问题为主。还应注意两个定位,一是学生定位,所选的课题要与学生的基本状况相吻合;二是方法定位,在校学生所具有的研究条件有很大的局限性,所用的方法要切合实际。
2、方案设计。为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以便讨论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如下:(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2)各小组在完成实验方案后进行交流;(3)取长补短,再次讨论修改实验方案;(4)教师参与各小组,启发、诱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拿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3、方案的实施。在探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坚持把指导重点放在“指导方法,解答疑难”上,不要干预和指挥学生的探究,只有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生明显偏差和问题时,教师才作适当点拨。一定要教育学生摒弃习惯了的依赖思想,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然指导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好阶段性探究任务,督促他们根据事实认真填写探究活动记录表中的有关内容,当学生在实际探究活动中难以实施时,指导教师必须及时参与探究活动,成为他们小组的一员,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以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4、课外实践探究活动总结的撰写。在活动结束前,教师参与各小组,指导学生总结探究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写出有价值的科技小论文或者实验报告。
六、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习活动的各个侧面全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找出不足,找到自信,找到努力的目标,从自身的感受中激发求知、上进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使自己不断发展。
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过程,淡化结果,所以,评价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性。如,学生完成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后,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学生为自己制作或发明出的作品而喜悦的同时,更希望其他同学、老师一同分享他的快乐,教师及时的评讲或评比,既给学生一种满足感,又能够自然巧妙地指出作品中的不足,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和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的塑造。
第二篇: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索和思考——课题实验总结
“做中学,学中做”是知行统一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除了每天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以外,若能有课堂教学之外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定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偏重书本知识、运算技能和推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要改变学生这种学习状况,把他们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中解放出来,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重要的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极大的活动的空间,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创设了重要的活动环境。近几年来,我们以课外实践活动研究为平台,对数学实践活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对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再认识与再理解: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一致,但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使这种活动与之相比表现出更加自主、灵活、丰富、开放。
从活动内容和空间看,学科课有较稳定的教学内容,教材有严密的、科学的编排体系,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是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不受教材、课时的限制,可多可少,可以是按照课本上安排的活动内容开展活动实践,对课本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可以选择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素材做学习、调查研究性的内容,还可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开拓视野,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其他学生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数学课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实践活动一般不受课堂限制,可以灵活选择,既可以选择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也可以在校园内、社区、科技馆、大自然中进行。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组织学生前去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从活动目标和形式看,数学课有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其具体教学目标统一且稳定,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达标。目前,小学最常见的数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数是举办数学兴趣班,比如:速算比赛、奥数竞赛等,但这种形式的活动,覆盖面太小,数学成绩不拔尖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要使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就要有不同的活动形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个人在课外活动中的收获也是不同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的是符合自己学习水平的、比较有信心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因此,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不管是学习有困难的还是学有余力的,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课外实践活动呈现的方式可谓丰富多彩,如:数学小游戏、数学故事会、数学玩具小制作、数学小发明、出数学知识小报、简单调查与统计等等。中、高年级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参观、走访一些工厂、科技宫,收集相关数据,搞一些调查、研究。学生的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数学实践活动不对学生个体作统一的要求,一般不要求人人都懂,个个都会,只要求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因而,数学实践活动的考核评定不像数学课那样严密和定量化,主要是让学生的自我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自己及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从活动地位和状态来看,学生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自由选择,自愿参加,或集体活动,或几个一组,或独立完成。活动中,学生没有课堂上的紧张,没有考试的心理压力,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他们乐于探索、愿意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发挥学生
主体性这一思想,包含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设计活动,同时要保证教师的指导地位,忌放任自流。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它们内容相辅相成,数学课就为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基础和一定的内容来源;反过来,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又会受到数学课内容和教学进程的制约。
在育人功能上相互补充,使学生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有特色发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与数学课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课题实验开展的主要过程与措施: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我们有责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好数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是体现在课内,如何构建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延伸在课外,如何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采用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增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一)本课题实验的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二)课题具体运用的实验方法
1、实验法
应用实验法来研究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数量来反映。
2、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实验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态度及方法。
3、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本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三)课题实验中的主要工作措施
第一阶段:课题的初探与摸索
(1)教研活动小组,定期组织小组,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及常规的教研活动,课题指导小组成员不定期开展教研小组的活动,开展教学研讨,传递信息,收集个案。
(2)组织实验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科研能力。
(3)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结构教材内容,收集素材、精心设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方案,认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重视活动后的反思,形成文字材料。
(4)及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
(1)进一步强化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认识,促进教师把握教材内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法,注意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创新性,提高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2)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观摩研究,并对活动进行评点、研讨分析、形成典型案例,积累实验的素材、经验。
(3)组织教学活动方案评比,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认真开展实验研究积累个案资料,形成优秀实践活动的方案集。
(4)召开实验教师座谈会,对实验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予以指导,形成实验中指导性意见。
(5)在组织典型案例分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初步构建具有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6)组织优秀论文的评比活动,帮助教师疏理、提炼、总结出教学经验,形成优秀论文集。
(7)组织课题阶段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完成实验阶段的总结报告
三、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我们不断更新了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认识。
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回顾这个课题整个的实验与研究的过程,我们自己何尝不也是“做中学,学中做”。
“讲授不应是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与一开始给予的意义环境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是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真实问题背景”主要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实际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教学中善于寻找生活素材,能让数学教学贴近儿童生活,把生活中的事物转化成数学的研究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生动有趣,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地从事各种学习探索活动。例如《千克的认识》,我们老师亲自组织带学生走进超市、菜市场,开展调查,提前熟悉了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体验到千克的含义和用途,从而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教师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受得到的现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引导孩子如何捕捉“生活现象”,联系“生活画面”,设计“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可亲、可感、可用。
知识源于实践,更应用于实践,结合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游戏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有的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再如: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设计玩“扑克牌”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数学来源于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设计实践活动课。例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课后,我们开展《美丽的校园—…我是小小设计师》一节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量、科学规划,拿出方案,向学校提建议。针对学生“零花钱过多,乱花零花钱”的现象,设计“手中的零花钱”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调查零花钱的来源、支出情况,分析零花钱的利弊,最后提出“培养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倡议和可行性方案。在教学了”利息”后,组织学生去银行调查,不但明确了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关系,还知道了存期长短有不同的利率,懂得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存储时间,从而也从中受到了金融知识的教育: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后,开展了对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统计调查:对小学生课外活动种类和时间的统计调查;统计近几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奖牌的情况: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情况;我市月平均气温的情况及空气质量统计报告。统计调查自己家里的彩电、收入等等活动情况,并绘制成统计图表,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实践能力。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课外活动大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如:自己收集数学信息,出知识小报;动手
制作数学玩具;调查、统计一些事和物:搞一些小发明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就是喜爱动手,在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几种平面图形之后,开展拼“七巧板”的课外活动,必将大受欢迎。可以几个一组,也可以人手一份,让孩子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拼出不同的图形,再开一个作品展览,孩子们会受益非浅。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学会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后,开展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巩固平面图形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
由于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大力开展,我们的学生表现出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他们好奇、好问、求知欲强,他们主动参与,深入探索。其中一个数学活动小组撰写的《我市废旧电池的调查报告》被省里推荐到国家级交流,获国家级优秀集体奖,学生的10多件小制作、小发明获得省、市级一等奖。上百件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作品在各级交流与展出。
2、教师的科研热情不断提高。
为深入有效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定期举办教育科研知识讲座,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水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学习探索,能自觉地探索数学活动的方法途径,在课题研究中增长了才干,取得了成果。现在自觉积极地参加科研已成为教师们自身的需要,1名数学教师成为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成为市级数学学科教学能手,2名数学教师在市区及教学大奖赛中均获一等奖,多名教师获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辅导员称号,10多篇教育教学、教案设计在有关省市区市级获奖或发表,10人在省市区多次开展了教学研讨与交流。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起了引领与示范作用,我校相应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语文学科开展儿童文学社DVD课题研究,美术的儿童版画实践研究,音乐的小学合唱实践研究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精彩分呈,构建出校园文化的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营造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
四、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是数学教材中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众所周知,实践活动开展得好,将强化数学学习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等。但由于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滞后及一些现代教学技能、素质的欠缺,影响了活动效果。如从有的活动形式看,单调、老套的形式无异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在教师“规矩、听话、安静”的要求下,学生的活动兴趣被压抑,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不到开发。从活动内容看,内容单一,仅局限于教材上每册两次的现成的实践活动内容,学生在如此少得可怜又不能充分自主的实践活动中的收益也是很有限的。如何丰富和开发;利用各类实践活动资源,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另外我们还没有规划好与学生身心发展与数学学习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时出现随心所欲地决定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导致活动过难或过易、活动交叉重复等状况,影响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真正发挥。从活动形式看,我们有时组织和指导乏力,学生只是兴致勃勃、热热闹闹地进行“拼搭”、“买卖东西”等游戏或手工操作,而忽视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我们能放却不能收,整个活动过程有时如同一盘散沙,在学生盲目的“主动”中,学生只“玩”未“学”,活动目标难以落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有人说教育行为是精神形态的创造性劳动,具有无限的多样性。确实,数学实践活动就是一项需要教师的创造意识、开发精神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教育行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素材蕴含于学生的生活中,蕴含于课本中,蕴含于灵动的社会生活中,教师要用敏锐的触角来开发、挖掘、重组、设计……将活动设计在课本和生活的结合点上,将活动设计在学生兴趣与思维的兴奋区内,让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活动激活学生的潜能。只有教师成为一名主动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者,把学生带入丰富多样的世界中去,数学实践活动才会有不竭的源泉。丰富、变化的社会生活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鲜活教材。教师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作业———考试———升学”的传统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尽力开发、创设贴近儿童生活世界的学习情景,使儿童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学、创造性地学,从而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无论从内容、形式、方法上讲都是新的。因此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理解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尝试之后还认识到,与实际情境密切相联的方式,不只在组织数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也是需要的,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它来组织学生学习。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拓宽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增强数学学习的意义。
第三篇:《小学生起步习作教师指导策略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起步习作教师指导策略研究》课题
实施阶段性总结
习作能力作为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高付出低效能的现状,为更好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解决在日常习作指导及课堂习作存在的问题,同时带动我组年轻人尽快在作文教学方面成熟起来,我们申请了区课题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策略研究》。本课题在确定了最终目标后,作为一项整体系统工程,我们将各阶段的实施目标分散在各个学段,各个单元当中,每篇课文当中,由于各个班级的情况不同,课题组成员依据实际情况有不同的具体做法。现将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王伟盈老师:二年级学生想象丰富,鼓励学生多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1.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
2.要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我总是要求学生:“谁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一幅简单的图画,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就是一幅不同的图画。3.训练要有层次的进行。动员全班学生参与训练,敢说敢讲。先让口语表达较强的学生先说,再大面积展开。对有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姚萍老师:
1.在写作教学中降低难度。首先,进行生活作文教育。因为写作本就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再体现,所以写作要注重从生活着手,淡化技巧训练,更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积累素材的习惯,习作话题贴近学生实际,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写作很容易,从写自己想说的话开始,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关键是让他们有东西可写,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其次,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兴趣,自然引发学生想要表达和写作的欲望,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如组词造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写作前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先说话,提高其说话能力,为写打下基础。胡毓芬老师:
1.词汇语言积累的指导。首先,教师应告诉学生: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搞好知识积累。每天摘抄20个,为了便于监督,每周五检查,检查结果列入每周作文之星的评选。其次,指导学生在语言上下些功夫。再次,要勤动笔每天坚持写日记。2.撰写评语的几项原则。(1)示范性评语书写要工整,句子要规范。(2)教育性在习作的思想、认识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向上。(3)激励性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不训斥;多引导,不抱怨。(4)交流性评语不失和学生沟通的良好渠道,老师通过评语,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使我们不仅成为他们的良师,也成为他们的益友。(5)艺术性如果我们写的评语,书写简直就像书法艺术,语言饱含哲理,像是一般优美,肯定对学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甚至使老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学校领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
1、加强学生的积累意识。开展“诵经典、悟真谛”活动,利用校本教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电子屏每天播放古诗,名言名句,要求每天孩子要背诵,长期坚持,学生积累的意识增强了,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2、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实行课题研究以来,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外书,建立班级图书角,设立文化墙,并且在课堂上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学习写作方法。
3、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在研究过程中,全组教师刻苦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互相协作,互相研讨,并建立了语文教研组群博客互相交流。学校邀请笨叔叔——侯老师到我校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4、作品集的制作,成为孩子们成长的记录。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收集孩子们优秀的作品汇成精品集,进行作文展览,极大鼓舞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有收获也有困惑,希望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能不断进步,提高本校教师的习作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第四篇: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优势互补的研究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优势互补的研究
课题阶段小结会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校是一所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同很多农村中学一样比较落后,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中死记硬背的现象比较突出。我们一直希望能寻求一条更好的教学方法。因此,能够承担这个物理课题我们感到非常欣喜,但同时我们也因为自身素质还比较差,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而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但不管如何艰辛,一学期以来,我们还是努力的去尝试和探索。现将上学期的工作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敬请各位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基本情况
本次开展的《提高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于2007年4月开题,2007年9月开始正式实施。子课题的实验教师为我校的郭华杰、罗红昭等5位物理教师。主研班级是2009届1班、6班,对应班级分别为2班和3、4、5班。学生总人数近400人,各班成绩差异都不大(只有3班的成绩差一些),这样有利于课题效果的比较。从学生情况看,长期的呆板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转变很困难,他们愿意上实验课,但不愿意动手做实验,动手动脑能力特别差。从教师情况看,由于长期只注重课堂的讲解,实验也用讲代替,打“*”的内容几乎不管,因此思维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有一个过程。通过一学期学习和探索,师生的情况都有所好转。
二、基本思路
根据当前课改导向,结合农村初中的现状,大胆尝试做法,探索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以课内外优势互补的原则,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为核心,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特长的目的。
三、基本措施
(一)建立课题改革领导机构和制度。
课题准备阶段,我校就成立了以周祥明校长为组长,中学组中层干部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资金落实,人员调配,工作协调等工作。各位领导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实施。此外,还专门制定了课题的相关制度,把实验教师平时的教改工作情况纳入到月考核和考核中,实行奖惩分明的政策,充分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制定好计划和总结
学期初,课题组研讨并制定总的实施方案,再由实验教师分解到各个学月,根据本实验班级的情况,制定自己的学月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的履行计划和探索方案,做好活动的记录,使活动过程细化。月末认真总结工作得失,反思做法效果,形成书面材料,并收集整理好活动材料。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做法: 主要突出“备讲改”三个环节
1、备课
备课要着重备学生,备教法。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分析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此外,要合理的且人性化的运用教学方法,主要是注重引领,侧重引入与过渡,分析与对比,物理与生活等。
2、上课 上课要重学法。教学中要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设置思考;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听课精力,讲析清楚,突出重难点;要精选例题,配备课堂练习,最后归纳整理,形成线索;要发展学生提问和归纳能力,使之改进学习方法。如:在实验中选择器材的的问题上,改变以往教师包办的情况。要求学生通过原理剖析自己找出实验器材,并在教师的引领下拟出实验步骤,自己总结规律。避免死记硬背,形成理解记忆。
3、作业
课后认真筛选作业,做到有梯度有针对性。并严格收交,杜绝抄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利用个别辅导的方式,弥补课堂的不足。对于突出问题,要在下一堂课中提出并及时解决。
(四)课外活动的基本做法 1、课外实验
每学月安排一次课外的小实验或小制作,针对教材中提出的一些课堂中不能完成的小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回家自己动手做,让他们体会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使得对原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体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主要是以参观调查等方式,利用周末时间以集体或个人的形式出去体验生活。如去参观水电站,了解发电的原理等,回校后要求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3、培养细致观察和提问的能力
针对学生容易粗心,学习不主动等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要善于细致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定期以小作文或直接提问的形式在班上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解决问题,发现新知。
(五)总结做法,共谋方略
我校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要定期开好学月碰头会和期末总结会。通过课题组教师间认真的碰头交流,共同探讨实验方法和形式,总结经验和不足。此外,在月考后,认真进行质量分析,照准主观原因,对比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成绩,找出问题的关键,从而不断修改实验方案,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以利于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
四、取得的成果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教师方面:大家对课本钻得更深了,平时不看不考的内容,现在,也抽时间细心的阅读,并查阅各种资料,视野拓宽了许多;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增强了,正在由指导变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业务素质增强了,我校教师罗红昭在自贡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中获得初中组一等奖.郭华杰老师的经验文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想法》获得市一等奖。学生方面: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大部分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在逐步提高。在上学年年末考试中各项指标都居区前一二名。
五、存在的问题
1、活动的形式较单一。
2、时间紧,任务重,条件差,少数实验未能开展。
3、每次活动后,对于经验和问题总结还不够。
4、课内外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六、下期工作思路
1、课题组继续做好对实验师生的督查工作。
2、把课堂实验和生活实践区别开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各自的优势。
3、丰富活动的形式,逐步教会学生访问调查等,并写出比较完善调查报告。
4、组织好每月一次的实验交流课,起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5、利用课余时间,多组织集体活动。
6、做好制作的交流评比,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
7、每学月安排一次知识讲座,讲座内容视情况而定,将课内外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第五篇:“对学困生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对学困生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对学困生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研究”课题
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确主张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他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生学”。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多次提出:“教为了不教”,主张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国外,许多教育家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著名的当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来的更重要的多”。可见,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习,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的学法指导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教师学法指导意识淡薄,学法指导能力差;二是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三是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探究性学习;四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五是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从而造成学生不会学习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其表现是:不懂得学习的规律和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出现学习多投入、低产出、负担重、效果差的现象。出现了一大批学困生。
鉴于以上背景和认识,确定了“学困生学法指导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目标、研究原则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将探索研究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策略,更新学习理念,变革学习方式,为新课程实施中学法指导提供指导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研究原则
课题研究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
2、矫正性原则。在学法指导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方法,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矫正,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3、分层性原则。就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第一类,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二类,低劣型。学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不同。对第一类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二类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提出学习目标、要求,安排学习计划、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学生主体地位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实现。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
本课题研究从2006年4月始至2006年7月至,分三个阶段。对比班级为九(1)班九(2)班和九(7)班九(8)班
第一阶段(一模考试开始到二模考试结束):时间为2006年4月至2006年5月底。本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分析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素材,研究学生在知识点上、认知上、习惯上、方法上、情感上的困难与障碍。
2、进行了学生调查问卷。基本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特长、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有关个体学习的状况。
针对以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差;没有掌握物理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不会总结、评价、矫正学习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加强检查和督导作用,要求各地区的模拟卷任何一个学生也不能不做,教师全批全阅,作到心中有数。一类型的习题放在一起逐步深入讲解,打破试卷界线。
在下一次的模拟试卷中,教师统计所讲专题作对的人数,做错的人数,针对问题,单独辅导。
(1)激发学习动机。采用以下十种指导方法:一是选用生动、新奇、趣味事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发挥演示实验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实验的主体作用;三是重视小实验、小制作,满足学生的好玩、好动、新奇的心理;四是利用阅读材料、讲述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再认识;五是设计难度较大的趣味习题,激发学生攻克难关的兴趣;六是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觉得学物理很有用;七是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在动手实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八是物理教学中多联系实际,举例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九是组织趣味性物理实验兴趣小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是开展物理科普讲座和物理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物理教学中要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科学探究和物理实践活动,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探究活动中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意志。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时间为2003年5月底--2004年6月底中考结束。
1、首先教给学生规范、正确的解题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一是教师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明确各种题型规范、正确的解题方法;二是教师要给学生做规范、正确的解题示范,教给学生规范、正确的解题方法;三是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规范要求,并经常地严格训练,发现解题不规范,及时反馈矫正。
2、学习方法矫正的指导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
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同时指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学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自我矫正,从而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时间为2006年7月--2006年8月。本阶段主要的工作是:
通过分析中考成绩,检验学法指导策略的科学性、实效性。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教育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2006年初中升学考试中,九(1)班最高分119分,位居开平区第一名,优秀率高出同类班级15个百分点。
在教学上形成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指导“目标上有要求,内容上有安排,方法上有设计、能力上有指导”的新的教学模式。我深切地感受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和获得成果的喜悦。同时认识到,积极开展教科研,在教科研中求发展,向教科研要质量,是办好教育的立足之本,也是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高素质转化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三)研究结论
教师只要依据学法指导的理论,围绕学法指导的内容,遵循学法指导的原则,按照学法指导的策略,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由于我实施才刚刚半年,主要是针对中考实施的,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应试的痕迹,关于学生养成教育这方面还很差。所以,在课题研究中,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指导策略的研究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主编:卢铁峰
2、《目标教学新探》主编:武镇北
3、《认知心理》主编:高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