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2006年中国低排量轿车市场走势分析
正文显示:
【行业分类】汽车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20060501
【文献出处】中国汽车报
【标 题】2005-2006年中国低排量轿车市场走势分析(6088字)
【副 标 题】王明存
【正 文】
2005年低排量轿车结构走势
排量≤1升的轿车
累计销量比重呈下降趋势
2005年,在轿车各排量的销量比重中,排量≤1升的轿车累计销量比重从1月的18.40%到2月的19.94%,虽然有小幅的上升,但2月之后,累计销量比重就一直呈下降趋势,到12月底排量≤1升的轿车累计销量比重为13.67%,比2月达到的最高累计销量比重下降了
6.27个百分点(表3)。
1升<排量≤1.6升的轿车
累计销量比重呈上升趋势
和排量≤1升的轿车累计销量比重在2005年的走势相反,1升<排量≤1.6升的轿车累计销量比重,经过了2月的小幅下滑后,就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05年的后半年表现得更为明显。截至8月底,1升<排量≤1.6升的轿车累计销量比重为56.37%,比7月底的48.99%上升了7.38个百分点。到12月结束时,2005年全年1升<排量≤1.6升的轿车所占比重为57.53%,比全年累计销量比重最低的2月的42.97%上升了14.56个百分点。从1升<排量≤1.6升的轿车月累计销量比重中也可以看出,1升<排量≤1.6升的轿车是家轿市场的中坚力量,在轿车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在50%左右(表3)。
2006年第一季度低排量轿车结构走势
排量≤1升的轿车
累计销量比重继续呈下降趋势
2006年第一季度,乘用车市场发展的外在环境总体表现良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有利于低排量轿车发展的政策。第一季度,乘用车市场累计实现销售125.09万辆,同比增长54.29%;但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排量≤1升的轿车累计销量比重持续走低,截至3月底,已经降到2005年以来月累计销量比重的最低点,为11.25%,比2005年月累计销量比重最高的2月底的19.94%低了8.69个百分点,比2005年月累计销量比重最低的12月底的13.67%也要低2.42个百分点(表4)。
在乘用车市场总体同比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2006年第一季度,排量≤1升的轿车仅累计实现销售8.65万辆(表2),维持了和2005年同期基本相同的规模水平:2005年第一季度,排量≤1升的轿车累计销售8.40万辆(表1)。
1升<排量≤1.6升的轿车累计销量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高位水平
与2005年1升<排量≤1.6升的轿车累计销量比重呈上升趋势不同,2006年第一季度,该排量段的轿车累计销量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截至3月底,该排量段的轿车累计实现销售42.88万辆,累计销量比重为55.79%(表
2、表4)。
2005年低排量轿车增长变化与2004年同期相比,在轿车市场低开高走的大背景下,排
量≤1.0升的轿车高位增长
虽然图3显示2005年以来,排量≤1.0升的轿车的月累计销量比重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图5显示,与2004年相比,排量≤1.0升的轿车增长迅速,月累计销量比重的增长率均保持在75%以上,尤其在2005年的第二、三季度,增势更加明显,6月底的同比累计增长为118.74%,达到全年最高水平。
2005年排量≤1.0升轿车的同比快速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轿车使用成本、特别是燃油价格的持续提升,促使消费者加大了对该排量段轿车的消费。2005年特别是第二、三季度,全国燃油价格频频上调,3月23日、5月10日、6月25日、7月23日,几乎每隔1个月,燃油价格就要变化一次,部分城市如广州还一度出现燃油告急的现象,年底与年初相比,燃油价格上涨的幅度接近20%,促使用车的成本明显提高。
第二,低排量轿车消费环境的相对成熟,引导了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从图7也可以看出,2005年,排量≤1.0升轿车所占份额为13.67%,比2004年的9.42%多了4.25个百分点。市场消费需求结构性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促使了排量≤1.0升轿车在2005年的快速发展。
与2004年同期相比,1升<排量≤1.6升的轿车呈现出与轿车市场相似的增长轨迹,但波动范围更大
与轿车市场以1月份-5.22%的同比增长、一路攀升到年底的21.15%的增长轨迹相比,1升<排量≤1.6升的轿车,在增长上虽然反映出了与轿车总体相似的轨迹,但是波动范围更大。
1升<排量≤1.6升的轿车在2005年的开局十分不利,尤其在第一季度,同比累计增长在-18.12%~-31.68%之间变动;在第二季度,也未能摆脱同比负增长的现象。可以说2005年的上半年,是国内轿车生产企业,特别是以1升<排量≤1.6升为主流产品的汽车生产企业,极其困难的一段时期。
与上半年的低迷状态相比,2005年下半年,1升<排量≤1.6升的轿车销量累计增长走势良好,步步登高,并在年底达到全年的最高水平:同比累计增长为37.80%。
1升<排量≤1.6升的轿车在2005年的增长轨迹,也是我国汽车市场发展不成熟、消费需求不稳定的写照。2005年上半年,据统计,国产轿车新车(包括改进车型)上市共计40款,涉及21家企业,其中1升<排量≤1.6升的新车所占的比例为52.5%。不断推出的新车型、频繁的价格战虽然起到了试探市场的作用,但也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目前汽车还不是生活必需品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很有可能变为潜在需求,从而使得汽车市场呈现阶段性的起落,这在1升<排量≤1.6升的轿车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2006年第一季度低排量轿车增长变化
与2005年同期相比,2006年第一季度,轿车市场从总体来看形势较好,月累计同比增长始终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尤其是1升<排量≤1.6升的轿车市场,与2005年同期相比,更是呈现高增长的水平:1月份就以165.92%的高速增长开局,到3月底同比累计增长也有111.35%。相比较而言,排量≤1.0升轿车的增长速度放慢,整体增长水平远远低于2005年。2006年第一季度,排量≤1.0升轿车的同比增速,从1月底的34.86%降至3月底的2.90%,一季度的同比增长已经向水平位置逼近(表6)。
2006年第一季度的排量增长现象说明了两点:第一,消费者的需求更加理性。消费者在购车时,根据自己的使用用途,不再简单地追求大排量轿车的体面、也不仅仅追求经济型轿车的节省。从图7也可以看出,2006年第一季度,各个排量所占的销量份额也呈现出与前两年不同的趋势。第二,反映了市场有规律的波动性。今年第一季度轿车及其下各个排量的市场走势,与2005年同期相比呈现一种负对照的关系,反映出在排量结构的变化中市场的作用。
美国3月份轻型车销量
分类销量(辆)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006年3月2005年3月2006年3月2005年3月 国内乘用车49473051681832.4032.90-4.3 进口乘用车19653920167712.9012.80-2.5 乘用车总计69126971849545.3045.70-3.8 国内轻卡71200674587146.6047.40-4.5 进口轻卡1233281081578.106.9014.0 轻卡总计83533485402854.7054.30-2.2 国内轻型车***9.0080.30-4.4 进口轻型车31986730983421.0019.703.2 轻型车总计***523100.00100.00-2.9
分类销量(辆)同比累计增长
2006年1-3月2005年1-3月(%)
国内乘用车***3134.4
进口乘用车482993496792-2.8
乘用车总计***1052.4
国内轻卡17936811825923-1.8
进口轻卡31***0.7
轻卡总计21054842107521-0.1
国内轻型车***.8
进口轻型车7947967783902.1
轻型车总计***.0
数据提供:北京东方艾狄尔顾问有限公司
表1 2005年低排量轿车累计销量
月份排量≤1升1升〈排量≤1.6升两者之和
1月2.375.638.00
2月4.8810.5215.40
3月8.4020.2928.69
4月12.0430.3042.34
5月15.3440.6155.95
6月18.3351.5869.91
7月20.7061.8382.53
8月22.5681.33103.89
9月24.8794.02118.89
10月27.03106.57133.60
12月32.54136.97169.51表2 2006年低排量轿车累计销量
月份排量≤1升1升〈排量≤1.6升两者之和 1月3.2815.1518.43 2月5.4926.7632.25 3月8.6542.8851.53表3 2005年低排量轿车累计销量比重
月份排量≤1升1升〈排量≤1.6升两者之和 1月18.4043.6762.07 2月19.9442.9762.91 3月18.9445.7164.65 4月18.4946.5465.03 5月18.1848.1466.32 6月17.2548.5365.78 7月16.4048.9965.39 8月15.6356.3772.00 9月14.9856.6571.63 10月14.5257.2571.77 11月14.0757.1671.23 12月13.6757.5371.20表4 2006年低排量轿车累计销量比重
月份排量≤1升1升〈排量≤1.6升两者之和 1月12.4557.5670.01 2月11.5856.5068.08 3月11.2555.7967.04表5 2005年低排量轿车同比累计增长
月份排量≤1升1升〈排量≤1.6升轿车总计 1月97.45-18.12-5.22 2月87.90-31.68-17.85 3月99.89-24.35-9.91 4月109.30-16.50-5.27 5月114.01-8.90-0.34 6月118.74-0.376.90 7月117.633.2711.08 8月102.1418.8112.64 9月93.6920.0415.12
11月79.7125.8919.56 12月75.7437.8021.15表6 2006年低排量轿车同比累计增长
月份排量≤1升1升〈排量≤1.6升轿车总计 1月34.86165.92104.97 2月12.31146.5093.92 3月2.90111.3573.17表7 2004~2006年轿车各排量销量份额 排量2004年2005年2006年1-3月 L≤19.4213.6711.25
1〈L≤1.650.5857.5355.79
1.6〈L≤2.029.4119.6623.98
2.0〈L≤2.59.478.276.83
2.5〈L1.120.872.15
第二篇:自驾游市场走势分析
我国自驾游发展研究
自驾游起源于20世纪那个被称为建立在“轮子上的国家”——美国,并迅速成为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喜欢的一种旅游方式,被旅游者视为自由和随意的代名词。
自驾游,顾名思义,是指自己驾驶交通工具外出旅游的一种方式,其中车辆包括汽车(轿车、越野车、旅行房车)、摩托车和自行车,以私有为主,也可以采用租赁、借用及其他方式。在现实中经过长期的发展后,自驾游的内涵发成了一些变化:驾车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车主或是同行者;车辆主要指的是汽车。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自驾游指的是旅游者以私有或租借的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自己或是同行人驾驶,以休闲或体验为主要目的的前往目的地进行旅行的过程。专题研究小组从自驾游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市场特征、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自驾游背景下的旅游景区开发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一、我国自驾游发展背景
1、人们的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也保持了连年的高增长率。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GDP达到33.535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GDP达到约3603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7175元和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
可见,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还是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就为自驾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汽车保有量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公路养路费的取消,我国汽车保有量特别是私人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年增长率超过了20%。截止200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31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达260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3.8%。另外,汽车租赁业的繁荣在帮助更多人实现自驾车旅游之梦的同时,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由此看来,具备度假需求和度假能力的人群在出行工具上是基本没有问题的,自驾游已悄然成为我国大中城市中青年人群所热爱的旅游休闲方式。中国自驾游的蓬勃发展,将渐渐成为一个全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3、交通网络的形成
自驾游的发展与交通有着很大的关联,尤其是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推动自驾游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截至2009年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000公里,“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已完成,即“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全部贯通。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为自驾游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尤其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不仅自驾车数量多,交通还很发达,这些硬件设施直接推动了自驾游的火爆。
二、我国自驾游发展历程 自驾游是随着私车保有量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休闲观念的转变而发展起来的。2001—2002年自驾车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国内旅游市场初现端倪,团体自驾车的旅游形式出现。2003—2007年,自驾车旅游已成为黄金周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自驾车游经济”所带动的相关产业更加广泛,其蕴含的经济潜力更加巨大;自驾车自助游异军突起,势不可挡,已超越组团游并领跑旅游市场。2008年至今自驾车旅游开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并慢慢走向成熟。
三、我国自驾游的供给及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除了自己组织的自驾游外,市场上主要存在三个供给商:汽车俱乐部、汽车租赁公司和旅行社。
1、汽车俱乐部
近年来,各地都组建了不少汽车俱乐部,其中有一些是汽车销售商开办的,如大众汽车俱乐部、奔驰汽车俱乐部等;有一些是专业汽车俱乐部,如大陆汽车俱乐部等。这些汽车俱乐部集合了很大部分的汽车爱好者和自驾车旅游爱好者,同时也占据了或多或少的自驾车旅游市场。
汽车销售商开办的汽车俱乐部是为了更好的服务顾客,增强顾客的忠诚度,加强与顾客之间的交流。每个品牌的俱乐部都有自己的会员,其中有一部分成员是相对固定的,且参与的频率高,这些固定的参与者们也往往会由单一参与者的角色向参与者和组织者兼备的身份转变,他们会给俱乐部提出
很多精彩的建议,并帮助其组织活动。
而专业的汽车俱乐部是较早进行自驾车旅游的组织之一,针对的是专业旅游爱好者,与汽车销售商开办的汽车俱乐部相比,在自驾车旅游方面做得比较专业和完善,有着较好的声誉。这种俱乐部从以车辆为基础的服务发展到组织自驾车旅游,并在自驾车旅游中提供专业服务去维护和发展客户群,赢得了自驾车旅游的客源市场。
但无论怎样,汽车俱乐部的经营活动还是立足于汽车本身,组织自驾车旅游这一非主营业务职能,是为俱乐部拓展其他业务发展服务的。
2、汽车租赁公司
汽车租赁公司的主要功能是为没有车或不愿使用自己车辆的旅游者有偿提供汽车,包括汽车的保养、维修等服务。开展自驾游并不是汽车租赁公司的主业,但由于租赁公司掌握着大量的客源,所以将自驾游作为其业务延长链来看待。
汽车租赁公司开展自驾游的优势在于其能提供较为完善的汽车服务,而且对于异地旅游者来说非常方便。但它跟汽车俱乐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旅游的服务上存在着欠缺。
3、旅行社
自驾游是众多旅游形式中的一种,按理说由旅行社来组织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在我国,旅行社一开始是被动的参与到自驾车旅游中的。1985年,一个由法国旅行社组织的老爷车队从巴黎出发开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中国这边就是由旅行社来做的整体安排,这就说明在接触自驾游方面旅行社远远比自驾车俱乐部要早,但真正做起来的,却是汽车俱乐部。后来,旅行
社在自驾游市场已经火爆发展起来的时候,才抱着分一杯羹的心态加入到自驾游当中。而且即使到现在,旅行社在自驾游市场中占的份额也不大,很多旅行社表示很少组织自驾游,这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与汽车俱乐部或是汽车租赁公司相比,缺少市场客源,对于旅行社来说,没有游客资源一切都无从谈起;第二,在汽车专业服务方面有所欠缺。旅行社组织的多是长途自驾游,在这一过程中对汽车服务的要求很高,而旅行社缺少这方面的人才。第三,其管理模式与自驾游爱好者的需求有矛盾。那些倾向于自驾游的人所追求的就是一种不受约束的自由感觉,而旅行社现有的模式却与之相悖。旅行社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往往对游客干预过多,这可能造成自驾车旅游者的抵触。
但旅行社组织自驾游,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由于经验丰富,它能够使旅游六要素很好的结合起来,使自驾车旅游者享受到精神层面的快乐。
四、我国自驾游市场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有车族和有驾照人员的迅速增多,自驾游发展火爆。火爆的自驾游市场,引起了专业人士和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性的论文也层出不穷。其中有很多学者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一手资料,对我国多个城市的自驾车旅游者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这些一手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的自驾车旅游者呈现出了一些共性。
(一)人群特征
我国的自驾车旅游者在性别方面以男性为主,占到了70%—80%,女性则多以搭乘他人车辆的方式参加自驾游。但目前这一趋势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女性作为自驾者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
在年龄结构方面以中青年为主,25—40岁的游客占到了全部游客的70%以上,中青化现象突出。
在文化程度上,高学历化趋势显著,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主体,旅游意识和旅游素养也较高。
自驾车旅游者普遍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基本上属于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者。
从职业的构成上看,以白领和企事业管理人员为主,并覆盖了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销售人员和公务员等多种职位。
(二)动机分析
自驾车旅游者出游在于寻找一个自由化、个人化的空间,休闲为主要的动机,同时结合观光旅游。一些颇有特色的专项旅游,比如探险、露营、摄影等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时间、距离特征
1、时间因素分析
自驾车旅游者一般会选择周末、小长假、黄金周或是带薪休假期间进行自驾游。其中,周末或是小长假期间比较火爆。大部分自驾车旅游者的时长在2—5天内,其次是1天,5天以上的比例较低。在出游频率上,接近一半的人会选择一年出游2—5次,其次选择比例较大的是5—10次和1—2次,每年参加10次以上自驾游的旅游者很少。
2、距离因素分析
由于受交通状况、出游时间、消费水平和汽车技术标准诸多因素影响,自驾车旅游者一般会选择单程里程数在500km以内的中短途距离的目的地。
其中选择100—300km,路上花费2-2.5小时的占到了将近一半。选择500km以上的则很少。
(四)偏好分析
1、目的地选择
在目的地类型的选择上,与普通游客相似,大多数自驾车旅游者还是比较向往自然风光和风景名胜,而选择层次较高的文化游、探险游的比例较低。其中,本地游尤其本地周边游是自驾车游客比较喜爱的旅游产品。许多中心城市周边开办的休闲度假村、农家乐,举行的民俗活动采摘节等,是自驾游客的首选之一。就旅游地的开发程度而言,大多数游客偏好于已开发并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地,仅有少数敢于尝试未被开发的旅游地。
2、出游方式选择
自驾车旅游者在出游方式的选择上倾向于与好友结伴同行或是参加有组织的自驾车旅行活动。单车旅行的人很少,这主要是因为自驾车对旅游者的驾车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在我国一般的自驾车旅游者还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因此需要朋友或是组织成员一起出行,从而保证安全。
3、信息获取方式
自驾车旅游者多为年轻人,他们学历高、收入水平高,其主要特征与上网人群类似。通过研究发现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为广播电视。亲朋好友的推荐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五)消费特征
我国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比传统旅游方式高,大概集中在200~400
元/天。其中吃、住、行三项的开支占到了80%,游购娱所占的比例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一是,过高的交通和住宿费的限制,二是,我国自驾游的产品体系还不完善,缺乏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
通过以上的各项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自驾游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1、我国自驾游还处在初级阶段
从以上的调查发现,我国自驾车旅游者的出游动机还停留在休闲和观光阶段,在目的地选择上也比较倾向于短距离的风景名胜地。这与发展成熟的国外自驾游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美国的自驾车旅游者,更注重一种体验,他们乐于感受自己不熟悉且对自己有很大吸引力的异地环境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而我国的自驾车旅游者与普通游客没有多大区别,还是喜欢“游览景点”,只不过是把交通工具由火车和飞机换为了自己的汽车。自驾游独有的娱乐方式、消费方式、住宿方式以及度假方式在我国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2、自驾车旅游者的出游距离、时间、收入水平和旅游目的等因素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性
短途旅游者的一般选择:周末出游,时长一般在1—2天内,城市周边的郊区乡村是首选。短途旅游受收入限制最小,人群广泛。出游方式上一般会选择和朋友或是家人一起出游,基本上不会参加旅行社或是汽车俱乐部组织的活动。
中长途旅游者的一般选择:在小假日、黄金周或是带薪假日出游,也包括周末的过夜自驾游。时长一般在3—7天,外出多追求休闲、聚会和度假。中长途旅游者收入较高。在出游方式上以亲人朋友一起出游为主,但有的游客也会选择参加汽车俱乐部组织的活动。
长途旅游者的一般选择:长途自驾游多是跨区间进行,时间不太固定,时长一般在7天以上,一般是在一条线上游览多个景点,以度假、探险、疗养为主要目的。这一出游群体的月收入水平最高,基本在5000元以上。因为长途自驾游对技术和安全的要求较高,因此大多数旅游者不会单独前往,而是会跟随专业性较强的汽车俱乐部或是旅行社外出。
另外,我们还发现当目的地距离达到一定程度后(大概500km),自驾游的实际出游距离符合距离衰减理论,即大多数游客选择在500公里之内旅行,超过500km后,随着距离的增加,出游人数递减。
3、自驾车旅游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
首先是出游距离方面,一方面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多数人偏向于远距离旅行,希望离开惯常的环境寻找与平日不同的感受。因此这一部分群体的数量在逐步增多。
其次,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逐渐成熟,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专项旅游越来越受欢迎,探险、拓展、野炊等成为了时尚,参观景点的游客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不可否认,游览和休闲在很长时间内还将占据自驾游市场的主体。
4、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不高,且消费结构很不均衡
自驾车旅游者的整体消费水平较低,通过研究发现这与旅游者的收入关系不大。因为在选择自驾游决策的影响因素时,选择花费的比例很少,这就说明,大多数旅游者并不面临消费过高的担忧。自驾车旅游者花费低的主要原因是景区缺少激起旅游者购买欲望的产品和项目。很多游客反映有购买欲望,但却没得可买。这就导致了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低且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五、自驾车为旅游带来的变化
自驾游这一新的旅游形式兴起后,给旅游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使其在某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1、带动了新产业的发展
自驾游发展起来后,摆在项目开发者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为自驾车旅游者提供专业的细分市场。于是催生了一批新的产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汽车营地。汽车营地是指在自驾车旅游线路上,依托旅游交通干线和风景优美的景点,或者在旅游景区附近开设的,有一定场地和设施条件,可以为自驾车爱好者提供自助或半自助服务的,具有特定主题复合功能的旅游服务场所,在国外一般是自驾车出游的首选之地。升级版的汽车营地,为了适应度假旅游的需求,越来越休闲化、个性化,增设了户外运动、多功能游泳池、娱乐、书屋、俱乐部会所,甚至高尔夫球场等特定主题复合功能。这一形式,在我国虽刚刚起步,但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向。
2、催生了新趋势的出现
自驾游形式出游的消费群体大多是都市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爬爬山、看看自然景观等一系列单调的活动。虽然生态环境依然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游客更渴望在旅游中体验新奇、刺激、时尚等现代休闲娱乐元素。因此,以休闲度假游为重点,挖掘休闲、养生、生态、文化等内涵的特色旅游产品,将成为自驾游的开发趋势。
六、自驾游背景下旅游景区的新开发思路
1、旅游景区开发要保持原生态
近年来自驾游的火爆发展,一方面给景区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客源和丰厚的利润,一方面也正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自驾车停靠所带来的地表植被破坏和自驾车行驶所带来的尾气污染,对于景区环境和文物的损害是不容忽视的。而自驾车旅游者最看重的就是能够缓解城市环境和工作压力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依托自然山水风貌的各类景区在开发和日常管理中一定要考虑到环境问题,努力保护好景区内的自然生态,营造一个让人回归自然又享受自然的舒适氛围。
2、旅游景区开发要注重交通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硬件建设
在中短途自驾车旅游中,大部分游客是自己开车带着家人或是朋友来旅游的,基本上属于自助游,很少参加旅行社或是汽车俱乐部组织的活动。这样,自驾游就使更多的旅游者与景区直接接触,景区的服务直接摆在了旅游者的面前,接受着旅游者的考量。
另外,自驾车旅游者所需要的服务与原来的普通游客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对基础设施和服务的要求更高,而目前还很少有景区能达到这一要求: 第一,无论是景区周围的大交通还是景区内的小交通,其交通标志系统大多不够完善,这会让游客感觉很难找,不方便。突出表现在方向导引符号、交通警示牌等标识物欠缺;景区导游信息和地图分布不广泛且未及时更新;景区附近的道路交通信息系统不够通畅,尤其是节假日,人群的大量聚集使得景区周围的交通常常会陷入瘫痪。
第二,景区停车场、加油站以及车辆检修和维护点的缺少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大多数景区都存在着停车场紧张的问题,尤其是在节假日,这已成为阻碍自驾车旅游者重要因素之一。而加油站、车辆检修和维护
部门在我国景区更是少见,一旦车辆出现问题,旅游者就会面临无处求救的局面,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
因此,景区无论是在最初的开发还是后来的提升中要对交通进行科学规划,加大针对自驾游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良好的道路交通状况,规范清晰的交通标志牌,安全可靠的临时停车点,足够的停车场停车位,汽车应急维修服务等。
3、旅游景区产品开发要逐渐休闲化、多样化
虽然目前我国的自驾游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旅游者对知名度较高的自然观光景区兴趣较大。但不容忽视的是,休闲游以及各种专项特色游已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但景区还没有专门针对此趋势设计的产品和项目,已有的产品体系还远远满足不了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因此,景区在开发产品时应注重对自驾车旅游者需求的调查研究,适应游客休闲度假的特点,向着休闲化、个性化、体验化的方向发展,开展各类康体、娱乐度假村,乡村民俗旅游以及修建农业观光生态园区等。
4、景区建设要针对自驾车旅游者完善信息系统
自驾车旅游者大部分属于自助旅游的范畴,对旅游信息的需求更为广泛和细致。气象信息,交通路况信息,安全、维修信息,餐饮,住宿和游览信息对自驾车旅游者来说都必不可少。但目前我国的景区景点都还无法提供如此完善的信息服务,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一步的加强与改善:
(1)为了便于自驾车旅游者做好行程计划安排,景区或是当地政府要根据自驾车旅游者的需求,为其设计最佳行车路线,编制集交通线路、旅游景点、食宿设施于一体的旅游交通图,图上的公里数要标注清晰、准确;周围 的加油站、高速公路出入口、汽车维修中心要用鲜明的标记标出,便于自驾车旅游者寻找;交通图上要包括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比如汽车维修中心、汽车安全救援中心、酒店、加油站等。
(2)开通政府或景区旅游公共服务热线,发布各旅游景区和景点的客流量、舒适度、天气状况和住宿情况预报。另外可以在机场、车站、饭店以及各主要景区、景点、交通要道等旅游者集散地,提供游人免费取阅的旅游资料或配置触摸式旅游信息查询设备。为旅游者提供完备、便捷的信息服务。
5、针对游客出行方式,加强市场宣传和针对性服务
自驾游已经成为旅游者的主要出行方式,所以对有车一族的宣传促销是十分必要的。针对游客大多愿意和家人、朋友一起出游的特点,应充分考虑到配置适合家庭氛围、朋友聚会的各种接待、娱乐设施。同时游客朋友之间的口碑宣传作用会变得比较重要,为游客提供满意服务将有助于游客返程后的正面宣传,从而带来更多潜在游客。旅游信息的传播渠道也很重要,比如在有车族比较集中的地方提供免费旅游宣传资料,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旅游咨询点等,目的都是要减少游客搜集信息的成本,使信息主动暴露给游客并获取注意。
自驾游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享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这一方面是由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决定的,即工业化带来了更多的有逃离工业环境需求的城市人口;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以及休假制度的改革推动的,这种推动是强大而持续的。我们相信,只要旅行社或景区全面了解自驾车旅游者的特征,以他们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设计产品和线路,自驾游将呈现出新一轮的更加火爆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自驾车旅游发展现状
私家车拥有量不断的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城市家庭已跨过汽车消费的经济门槛,成为有车一族。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旅游者旅行方式发生转变。很多旅游者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的传统旅游方式,而更加注重体验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并获得独特旅游经历与感受。因此,自驾车旅游已成为一种旅游新时尚。
自驾车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我国从2004年春节开始,自驾车游客的比例已占整个散客市场的3成以上,而且这一数字正逐年提高。其中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市民出游选择自驾游的比例高达60%。自驾车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第三篇:凹印机市场走势分析
国内凹印市场的基本走势及对凹印机的需求分析
我国凹印市场的走势大致如此:
1.凹印企业综合实力普遍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采用进口或国内新开发的中高速凹印机。骨干企业在规模上和结构优化上跨地区合作。
2.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因此更加重视印刷质量和防伪,首先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对包装的要求有着与在其它国际市场同一的要求;其次是国内(包括台、港、澳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努力地改进品牌形象;另外,国内长期存在技术越来越高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也促使品牌企业不断改进包装、提高防伪技术。
3.印刷企业与包装使用厂越来越注重建立更紧密长期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不少知名企业投资组建自己的配套印刷厂,或通过招标选择合作印刷厂家,或是跨省市建立分公司以保持与包装厂生产基地的最近距离。
4.中西部企业数量增长较快、新建企业起点较高。
5.更加注重环保与卫生。
这是凹印市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提高环保与卫生水平已逐步成为印刷包装企业技术改造的出发点和自觉行为。
凹印市场的上述变化:决定了用户对于凹印机的需求也将有新的特点,比如:
1.凹印机本身来看,对其性能的要求仍将是多层次的。
价格虽然仍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机器性能特别是稳定性将更受重视。国产的非自动低速凹印机仍有相当大的市场;宽幅、低价、中速(100-150米/分钟)的凹印机将成为国产设备的主体,国产凹印机主要竞争对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亚洲制造商,宽幅、准高速(200-250米/分钟)的凹印机将以进口设备为主体。虽然8色以下、10色以上的凹印机都有市场,但大多数凹印机将采用8-10个印刷单元。
2.对凹印设备制造商来说,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市场战略、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将是同等重要的。
开发能力差、服务跟不上的制造商将被兼并、淘汰;国内最后相当比例的制造商将被迫退出此市场。
3.对各国和各地区产品的需求将发生变化,从亚洲产品为主转向欧洲与亚洲并重。亚洲设备在比例上将会减少,欧洲设备将明显增加,国产设备将越来越集中在一些重要的制造商。
那些主要以中国为市场的外国制造商和那些只以某些地区为市场的国内制造商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伴随竞争和分化,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上数量都将越来越少。从较长时间看,进口凹印机与国产凹印机的局面极有可能将出现类似于胶印机的情况:少数一些制造商控制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第四篇:2007木地板市场走势分析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大学生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市场
全国有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强化木地板、竹地板等生产企业数千家,牌子不下千个。2003年以来,以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地方名牌等为主的地板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并以此为基础成为各地消费市场主流。但是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部分品牌逐渐淡出市场,建材市场之间也随着条件的改善增强了相互间的竞争性:门店装修不断升级、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厂商宣传广告力度持续跟进,形象代言有增无减;地板服务不断深化,消费需求不断提高。所有都将汇集到一点,即综合实力(理念、品质、服务、科技、人才、文化等)的竞争!从江浙沪地板市场的现状可以看到,实木地板市场的竞争已集中在省内几个主要品牌,但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特色不够明显,厂商在合作中的战略考虑不系统是导致目前同质或恶性竞争的主要症结。2007年是品牌加速扩张、加速升级的一年,也是调整和加速整合的一年。在一类城市,地板品牌的集结倾向已经非常显著,新导入品牌在没有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形象产品特色或实力操纵下,将难以维持目前高额的市场费用、人员开支!二三类城市将是前沿品牌和成长性品牌竞争的主战场。纵观全国木地板终端模式,以“地板卖场”形式出现的超大规模地板销售平台已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卖形式在传统市场还将是主体,但零售份额将会急速下降,多数会转移到品质优良、知名度高、服务及时的品牌当中,加速洗牌和调整。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一年地板市场的战火可以用“浓烈”来形容!我们不得不注意并面对竞争与反竞争的压力,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张森林会长最近特别指出:行业要倡导与践行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近年来,木地板在高速发展之后,内忧外患仍频,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近期促销中有的实木地板零售99元/m2,可见一般。但是要健全市场秩序,就要在行业内提倡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提倡求同存异,反对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提倡和谐,反对不讲规矩和正义的恶斗;提倡实事求是,反对虚假宣传;提倡可以比高低(比质量、比服务、比创新等),但要讲规则。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中国轿车市场营销模式与渠道分析
2007-04-03 10:16
中国轿车市场营销模式
三位一体的营销模式
在中国轿车销售市场中,三位一体的营销模式〔3S:Sales,Spare part.Service〕是指集售车、零配件供应及维修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销售模式。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最为最早实行品牌专营制、构建扁平式销售网络的中国轿车制造商,是首先实行3S营销网络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事实上,其营销功能是由上海通用汽车有限销售服务中心直接面对各地授权销售服务中心。在专营商的选择上,上海通用一般是选择经济实力较强、有丰富汽车销售经验的经销商作为合作伙伴。合作形式为特许授权品牌专卖制,实施三位一体的营销模式。
2000年,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也以广州大区为试点实施了营销转轨战略。它把经销制改为特许代理制,每个代理商的主销售服务店都实行三位一体模式,并允许代理商发展水平型分售店,赋予其充分的市场管理权和经营自主权。
四位一体的营销模式
在中国轿车销售市场中,四位一体的营销模式〔4S〕是指集售车、零配件供应、维修服务及信息反馈与处理功能于一体的销售模式。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四位一体的销售模式。它是中国较为成功的品牌营销模式。在专营店布建过场中,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各地的售车量,确定分销点的数量。
2001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红旗轿车也开始实施四位一体的营销模式。在评价四位一体的专营店时,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按照其市场表现将其专营店定为不同的星级(1-4级)。
混合的营销模式
天津夏利由天津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总经销。天津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在中国各地建立了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和特许经销商及特约维修服务站〔中心〕,负责天津汽车集团的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天津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营销模式采取的是自销与特许经销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中国轿车销售渠道分析
传统的销售模式是轿车制造商把产品批发给经销商,经销商又建立多级的批发与零售分销网点,然后到达消费者手中。这种传统的销售渠道所带来的弊端在于:
1)经销商的经营行为难以规范,市场的价格秩序混乱。
2)经销商的整车销售与售后服务、维修功能的脱离,使售后毒物无法得到保障。不利于制造商市场信誉及品牌形象的建立。
3〕批发环节的增多增大了销售成本,降低了商家的获利性。
4)有些经销商只顾自己渠道硬件的建设,忽视软件的导入,致使信息沟通、反馈不畅。由此导致制造商对市场的了解与掌握不足,影响产品有针对性的研发和改进,从而最终丧失市场的占领与开拓机会。
在以经销商为主体的传统销售渠道中,各个层次经销商之间子昂批发和零售关系上纵横交错,伸向渠道的终端客户-消费者。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阁制造商为降低渠道运营成本而开始了对传统渠道体系结构的重组。一批专业营销公司从制造商中剥离出来,形成了以集贸式、专卖店、链锁经营为特征的分销渠道。2000年以来,中国轿车销售渠道逐步打破传统的批发零售模式。一些新营
销理念引入后,中国轿车市场正在形成成本优化、资源共享的新型扁平化渠道模式。
汽车专卖店
目前专营店在中国的发展并不看好,并且其内涵与国外汽车专营店的含义有所不同。国外的专营店一般是由汽车制造商投资,专营店按不同销售业务收取佣金。而中国现有的专营店,大都要让经销商自己投资,并自付费用来买断产品。这一方面加大了销售商自己的投入和风险,另一方面是制造商可以不直接对消费者负责。这种变异了的专营店,已经和一般意义上的专营店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不同。这就是目前中国式的汽车专营店。
目前,汽车专营店之所以不被看好,其主要原因在于:
1)受中国汽车消费环境的限制。
2)投入大。一般要上千万元人民币。
3)回报周期长。
4〕经营品牌单一,对消费者的吸引能力有限
汽车交易市场
汽车交易市场包括普通经销商和位于交易市场内的品牌专营店。据统计,中国现有汽车有型交易市场近580家。其中交易额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交易市场有10余家,如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吉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上海安亭汽车市场、成都西部汽车商城、北京北方汽车交易市场等。在一些大城市,汽车交易市场的成交额占到总成交额的一半左右,这说明汽车交易市场在中国目前销售渠道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汽车销售公司
汽车销售公司在中国汽车的流通渠道中一直扮演这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几年来,由于新型销售渠道模式的开发以及制造商为减少渠道的运营成本而对渠道结构进行的扁平化处理,使汽车销售公司在汽车流通渠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销售流通体系模式
通过多年的试验与摸索,我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建立的销售流通体系几经变化与改进,就目前来看,我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销售流通体系大致可划分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以地区销售代理为主的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汽车生产企业(企业集团)建立自己的独资销售公司或合资公司,以这些公司作为销售的主要渠道来代理销售企业产品。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生产的桑塔纳轿车,其销售体系采取这一模式,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销售体系与此相类似。
第二种是以联营、联合销售公司联销为主的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与汽车流通企业合资或建立自己的独资公司,而是生产企业提供厂名(商誉)、周转车,或在经销价格上给予优惠,与原流通企业组成联营、联合经销公司,联合销售厂家汽车。目前,一汽、东风汽车公司的汽车销售体系属于这一种模式。第三种是以特约经销公司专营为主的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没有资金合作的关系,通过提供优惠的汽车经销价和货款结算方式,将流通企业确定为生产企业的特约经销公司。经营方式采取联合销售,这一模式以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的销售流通体制为代表。
除上述三种模式之外,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销售网络采用“通用土星”的销售模式,即上海通用公司直接与各地的经销商打交道,取消中间的批发环节。从发展趋势来看,广州本田汽车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桑车)、一汽集团公司均采用此种模式,这种模式也必将成为各主机厂销售的首选模式
中国目前汽车销售的主要流程
概括起来说,目前我国的主要销售模式流程如下:
〔1〕传统的销售流通模式:生产厂家销售流通到代理商,代理商销售给地区分销商,再经过零售商销售到直接顾客(最终顾客),其中代理商和地区分销商又可以被中间分销商所取代由其销售给零售商,而后由后者销售给最终用户从而完成整个销售链。
汽车厂商
代理商
地区分销商
零售商
最终客户
〔2〕新兴的销售代理模式:汽车生产厂家直接在各个地区开设特许经销商,由特许江销商将产品销售给直接用户。
汽车厂商
特许经销商
最终客户
从这两种模式来看,我国传统的销售流通模式由于流通层次过多,从而造成价格混乱,同时,流通成本过大。而新型的销售流通模式,由于中间层次少,流通成本相对下降,信息传达也快,生产厂家更易于控制中间销售环节。我国轿车营销模式的主要特点
整个汽车流通领域的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小作坊式的经营,规模有限,服务质量不能保证;
整个行业领域粗放式经营,竞争模式、管理模式落后、业务创新力度弱,缺乏大型的、资金实力强、品牌声誉高行业性标杆企业;
整车厂产销与售后服务脱节,厂家与经销商并未结成利益共同体,现行的单
一、分段式的服务贸易方式在汽车贷款、汽车销售、汽车保险和汽车置换为主要内容的延伸市场的深入性开拓还很少。
汽车流通服务领域的行业整合势在必行,国际著名品牌将通过技术、资金、品牌等方式迅速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手段是连锁、合资或者直营;同时,国内整车厂商也将向服务领域延伸;
汽车销售、维修与服务等环节也将进一步专业化化分工,整体市场结构将趋同于美国,如何抢占先机,充分占有网络与客户资源,并努力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是国内有实力的流通领域厂商做强做大,迎接国际挑战的关键。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前景美妙,按照2010年预测的6838万辆汽车保有量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654亿美元,国外大型厂商正在虎视眈眈,积极准备;中国目前汽车流通领域的厂商普遍规模小、缺品牌、管理模式、竞争模式与业务创新手段单一,这种市场零碎的格局随着相关政策的完善、市场有序秩序的建立以及竞争加剧,将发生快速整合,全国性的大型服务商将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