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区对外开放工作体制的汇报
文章标题: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区对外开放工作体制的汇报
找文章到范文搜网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尊敬的×书记、×程区长:
向两位主要领导写这个专题汇报,说实在话,我是思考了整整三年,因为话题太敏感,使我辗转反复难得其果,但是为了工作,为了对组织负责,我还是斗胆向领导们汇报一下想法,是之有此汇报。
××产业园区管委会、区招商局于2004年6月正式合并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你们的关心、帮助下,园区管委会和招商局工作得到了健康有序的推进,有力促进了园区建设和全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各项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工作实际运行,我们仍然感到一些体制上的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在工作机构上不“对称”。市外经贸委主抓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市开放办设在市外经贸委,而我区招商局负责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区开放办设在区招商局,造成市和区工作机构不“对称”,职能职责产生交叉,不利于争取市级部门有力指导我区工作的开展;二是在行政资源上不“共享”。区招商局负责内资、外资的引进,区外经贸委负责外资管理及外经贸事务,双方各为体系,对整个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的资源不能形成有效的融合,没有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三是在工作职能发挥上不“通畅”。由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的体制不顺,严重制约了区招商局职能职责的作用发挥。例如在对外资的管理方面,招商局负责全区外来投资企业的服务管理、协调等工作,但由于对外来投资企业没有审批项目的权限,使外商投资者感到我区多头服务,多头管理,以致影响了我区外来投资效率和环境,致使招商局的统筹作用发挥不“通畅”,亟需区委、区政府将区外经贸委的职能职责与招商局进行整合,增强地区发展动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整完善对外开放工作格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加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是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措施,也是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懈扩大开放,增强地区发展动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区招商局作为我区对外开放工作前沿的主力军,应进一步充实职能职责,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外经贸委的主要职能为外资、外贸、外经等三大职能,其中我区涉及外贸和外经工作业务量很少,主要职能的发挥则是靠外资中的招商引资工作。区招商局作为我区负责招商引资统筹管理的主管部门,对涉及外资项目的审批等权限却不在职能范围内,形成了管理和职能相分离的现状,造成行政资源浪费,工作效率不高,只有将区外经贸委职能与区招商局职能进行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使有限的行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
(二)有利于争取上级支持,提高工作成效。近年来,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市外经贸委的充分肯定。但由于我区招商局不是市外经贸委的对口部门,在争取市级部门支持的力度和效果上不明显。为了更好地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争取上级更多地关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将区外经贸委和区招商局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拳头”,才能争取市级部门更大的支持和帮助。市外经贸委有关领导曾多次表示:若将区外经贸委与招商局合并后,将加大给予我区支持的力度。
(三)有利于完善全区“一盘棋”工作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当前招商引资的竞争主要是各地投资环境、政策和决策水平的较量,而工作机制的优劣是影响这三个方面的主要因素,依靠“机制制胜”已成为各地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尤其是我区正处于“攻坚克难、加快转型”关键时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调整和整合全区工作资源和工作力量,更有利于完善全区“一盘棋”工作机制,为××加强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从其他区县的情况看,二、进一步调整完善体制的条件基本成熟
(一)我区对外开放工作机制基本形成。2003年4月,我区成立了招商局;随后在部门、乡镇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机构;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计委、经贸委、旅游局等15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设在区招商局,全面统筹、管理和指导、协调全区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
(二)招商局人员性质发生变化。××区招商局机关工作人员多数是事业单位性质的编制,今年11月,经市人事局批准,我局成功实现了“推公”工作,为解决人员行政和单位体制创造了条件。
(三)我区“三大”集团构筑经济工作的格局基本形成。区计委、经贸委、招商局、等“三大”集团已经成为了拉动我区经济工作的前进动力,初步形成了“全区
第二篇: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思考(模版)
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程栋孙庆军夏迎春
我们绥化市辖10个县(市、区)165个乡镇,2002年乡级全口径财政收入55,212万元,占县级收入的37%。随着农村费税改革的不断完善,原有的乡级财政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突出表现为乡镇财政收支范围界限不清,财权与事权相分离,乡级财政体制核定弹性过大;收入结构不合理,财源建设步伐缓慢;财政管理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等等。鉴于乡镇财政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育财源、抓收入、强征管、保平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切实维护乡级政权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支持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当前应从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入手,提出如下设想。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应坚持六项原则。一是要坚持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乡镇作为一级政府的职能,又要真正赋予乡镇作为一级财政应有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二是要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要根据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事权范围,重新界定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应以确保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和各项公益性支出为准则,将应由乡镇管理的各项收支下放给乡镇,不应由乡镇负责的支出不能强行下派。做到乡财乡理,乡事乡办,权责结合。三是要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要把保工资、保运转作为调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突出出来,努力将预算内财力用来保证人员工资和机关经费。四是要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原则。要合理调整县乡分配比例,县乡两级人均 1
财力差距不能过大。既要保证乡镇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到县,又
能保证乡镇所需资金及时拨付,努力做到城乡一体化,城乡共同发
展。五是要坚持规范、公平的原则。要以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
制为基础,科学、公平的制定定额标准和核定收支基数。要增强
透明度,防止人为因素干扰,要使各乡镇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六
是要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在核定收支、分成比例和制定支出定
额上,对少数民族乡镇和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的欠发达乡镇,要给予一定的照顾。
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应做好六项工作。一是要重新界定
和完善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根据预算法的要求,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确定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做到应管尽管,保证乡镇财政的完整性。二是要合理核定乡镇财政收支基数。收支基数的核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乡镇今后的迅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要合理确定超收部分县乡分成比例。分成比例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县乡的实际情况和受特大自然灾以及重要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即要做到应收尽收,又要留有余地。四是要建立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对国家和省通过转移支付下拨的专项补助资金和过渡时期转移支付资金统筹安排,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乡镇、村,不得截留。五是要资金调度权集中在县。由于乡镇财政收入季节性比重大,加之定额补助的乡镇多等原因,对正常收入无法保证发放工资和公用经费的乡镇,各县(市、区)可在财权不变的前提下,将乡镇财政资金调度权集中在县,这是保证乡镇及时开支的重要手段。六是要积极作好乡镇“零户统管”向“国库集中收付”的过渡工作。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工作,这是乡镇财政发展的必然趋事,也是制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的必要措施,这也是保证一个“漏斗”出钱的必要条件。
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应采取七项措施。一是要充分发挥
市级财政的职能作用。市级财政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对所辖县(市、区)财政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发现乡镇财政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协调解决。二是要狠抓预算执行,合理调度预算资金。县级财政要进一步作好乡镇的预算执行分析,对乡镇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大减收增支因素,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同时要科学合理调度预算资金,对应拨给各乡镇的资金要及时拨付到位,以确保县乡两级同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并充分考虑乡镇的季节性收入因素。三是要规范乡镇财政国库管理。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金库管理条例》的规定,规范和完善乡镇国库管理。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工资专户”管理的要求,在“工资专户”月存款没有达到发放工资所需额度时,国库不许拨付其他方面的支出,在制度上保证工资的发放。四是要加快乡镇财政管理的改革步伐。为了更好促进乡镇财政管理,使其管理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乡镇财政要切实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这是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资金合理使用,遏止违规现象的发生的有效手段。五是要控制财政供养人口增长。财政供养人口的过快增长,人员经费支出占各级财政支出的80%左右,而且还有增长之势。这就使控制财政供养人口增长的工作显得日益重要。因此需要严格核定人员编制,适当合并现有乡村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核定的教育编制,对其进行必要的整顿和清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压缩不合理支出。六是要切实加强乡镇财源建设。财源建设工作关系到乡镇的今后发展,要把现实财源、新兴财源与潜在财源有机的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把乡镇财源建设工作抓上去,努力增强乡镇自身“造血”功能,为促进各级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奠定坚实基础。七是要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要把防范和化解乡镇财政风险工作纳入县乡(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清理乡镇债务。要在全面清理、检查核实的基础上,摸清乡镇债务的现状,区别不同情况,明确债务人,采取多种办法进行处理和消化。要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乡镇经济和事业的发展要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的原则,根据财力可能制定发展规划,避免打赤字预算,不能超越自身能力盲目举债搞建设。
作者单位:绥化市财政局二00三年四月十一日
第三篇: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思考
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
程栋 孙庆军 夏迎春
我们绥化市辖10个县(市、区)165个乡镇,2002年乡级全口径财政收入55,212万元,占县级收入的37%。随着农村费税改革的不断完善,原有的乡级财政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突出表现为乡镇财政收支范围界限不清,财权与事权相分离,乡级财政体制核定弹性过大;收入结构不合理,财源建设步伐缓慢;财政管理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等等。鉴于乡镇财政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育财源、抓收入、强征管、保平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切实维护乡级政权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支持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当前应从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入手,提出如下设想。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应坚持六项原则。一是要坚持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乡镇作为一级政府的职能,又要真正赋予乡镇作为一级财政应有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二是要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要根据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事权范围,重新界定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应以确保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和各项公益性支出为准则,将应由乡镇管理的各项收支下放给乡镇,不应由乡镇负责的支出不能强行下派。做到乡财乡理,乡事乡办,权责结合。三是要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要把保工资、保运转作为调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突出出来,努力将预算内财力用来保证人员工资和机关经费。四是要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原则。要合理调整县乡分配比例,县乡两级人均 财力差距不能过大。既要保证乡镇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到县,又能保证乡镇所需资金及时拨付,努力做到城乡一体化,城乡共同发展。五是要坚持规范、公平的原则。要以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基础,科学、公平的制定定额标准和核定收支基数。要增强透明度,防止人为因素干扰,要使各乡镇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六是要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在核定收支、分成比例和制定支出定额上,对少数民族乡镇和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的欠发达乡镇,要给予一定的照顾。
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应做好六项工作。一是要重新界定和完善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根据预算法的要求,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确定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做到应管尽管,保证乡镇财政的完整性。二是要合理核定乡镇财政收支基数。收支基数的核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乡镇今后的迅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要合理确定超收部分县乡分成比例。分成比例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县乡的实际情况和受特大自然灾以及重要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即要做到应收尽收,又要留有余地。四是要建立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对国家和省通过转移支付下拨的专项补助资金和过渡时期转移支付资金统筹安排,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乡镇、村,不得截留。五是要资金调度权集中在县。由于乡镇财政收入季节性比重大,加之定额补助的乡镇多等原因,对正常收入无法保证发放工资和公用经费的乡镇,各县(市、区)可在财权不变的前提下,将乡镇财政资金调度权集中在县,这是保证乡镇及时开支的重要手段。六是要积极作好乡镇“零户统管”向“国库集中收付”的过渡工作。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工作,这是乡镇财政发展的 2 必然趋事,也是制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的必要措施,这也是保证一个“漏斗”出钱的必要条件。
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应采取七项措施。一是要充分发挥市级财政的职能作用。市级财政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对所辖县(市、区)财政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发现乡镇财政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协调解决。二是要狠抓预算执行,合理调度预算资金。县级财政要进一步作好乡镇的预算执行分析,对乡镇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大减收增支因素,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同时要科学合理调度预算资金,对应拨给各乡镇的资金要及时拨付到位,以确保县乡两级同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并充分考虑乡镇的季节性收入因素。三是要规范乡镇财政国库管理。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金库管理条例》的规定,规范和完善乡镇国库管理。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工资专户”管理的要求,在“工资专户”月存款没有达到发放工资所需额度时,国库不许拨付其他方面的支出,在制度上保证工资的发放。四是要加快乡镇财政管理的改革步伐。为了更好促进乡镇财政管理,使其管理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乡镇财政要切实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这是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资金合理使用,遏止违规现象的发生的有效手段。五是要控制财政供养人口增长。财政供养人口的过快增长,人员经费支出占各级财政支出的80%左右,而且还有增长之势。这就使控制财政供养人口增长的工作显得日益重要。因此需要严格核定人员编制,适当合并现有乡村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核定的教育编制,对其进行必要的整顿和清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压缩不合理支出。六是要切实加强乡镇财源建设。财源建设工作关系到乡镇 的今后发展,要把现实财源、新兴财源与潜在财源有机的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把乡镇财源建设工作抓上去,努力增强乡镇自身“造血”功能,为促进各级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奠定坚实基础。七是要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要把防范和化解乡镇财政风险工作纳入县乡(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清理乡镇债务。要在全面清理、检查核实的基础上,摸清乡镇债务的现状,区别不同情况,明确债务人,采取多种办法进行处理和消化。要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乡镇经济和事业的发展要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的原则,根据财力可能制定发展规划,避免打赤字预算,不能超越自身能力盲目举债搞建设。
作者单位:绥化市财政局
二00三年四月十一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查报告
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查报告
小河区地方税务局
近年来我区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形势喜人。但是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我认为我区经济税源发展中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存在问题:
一、地方税收增长仍然高度依赖于房地产业、建筑业。目前房地产业是对我区地方税收贡献最大的行业,排在第二位的是建筑业,两个行业占税收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比去年高了进9个百分点,占税收增量的88.32%,排在第三位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收总量仅相当于房地产建筑业税收的4.87%。
近年房地产建筑业税收情况表
单位:万元
房地产业、建筑业属基础投资行业,所形成的税收增长不可持续,随着我区可开发土地资源的减少及国家宏观政策收紧地根,该
行业将渐渐进入衰退周期,而且我区现有已开发销售的楼盘空置率较高,后续配套三产行业发展跟不上,造成房地产项目变成一次性税源。另外这两个行业对国家调控政策非常敏感,很容易对税收造成较大的波动直至影响我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这一问题需要高度关注。目前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日益加大,估计下半年对税收影响将会逐渐显现。
二、我区的区位交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商品的批发集散近年来在我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区这些批发市场仍属于低级市场,品牌效应低下,市场管理混乱、假货横行,产品档次上不去,知名企业的区域代理商少,恶性竞争较为严重,不能形成现代物流产业。如亚宏公司和五洲水产的恶性竞争,不利于市场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经济发展薄弱,持续快速发展后劲不足。从地税角度分析是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较少,缺乏品牌企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力。而且目前我区招商引资的企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我区圣鼎招商楼为例,招商来的企业百分之八十以上为零起点公司,公司业务发展缓慢或无经营业务,税收贡献几乎为零。
建议:
一、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项目后续配套的三产行业跟进发展,统筹规划建设房产项目的配套设施,引进知名教育机构、医疗机构,配套建设中高档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广场等人居服务业,改善居住环境,降低楼盘空置率,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改变房地产业为一次性税源的尴尬局面。同时加强对绿色惠济的宣传,处处体现生态特色,打造以沿黄一带为中心的生态经济产业链条。以“丰
乐农庄”、“ 黄河富景生态园”为切入点,开发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全面打造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品牌,建设成全省、全国的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同时注重休闲乡村建设,坚持一村一品思路,发展观赏农业、生态农业,开发农事体验项目,打造原生态的乡村休闲群落。提升现有农家乐、渔家乐等餐饮服务业的档次,把惠济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度假、健身、居住为一体的高品位居住区,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服务业税收贡献度。
二、我区作为郑州市的北大门,随着四环路的建成通车,连霍高速惠济站的投入使用,我区交通优势不言而喻,在我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即我区目前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14个,部分市场商品集散已辐射全国,商品货源十分充足,只需尽快对市场加以规范提升;所谓地利亦不再熬述,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所谓人和,即现在我区围绕这些市场大大小小的物流性质的企业不下百家,但做到真正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却几乎没有。传统物流讲的是物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达到这一目的靠运输与仓储。在传统物流模式下,运输与仓储都是分割的,单功能的。而现代物流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以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手段,实现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二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全程信息化;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成为专业化物流服务提供商。我区要借助区位优势重点培养行业大户,形成物流产业。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
等等。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这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要重点培育品牌企业,提高知名度,克制恶性竞争,形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物流集散中心。
三、以城区框架拉大为契机,以我区独有的特色生态为基础建立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立生态工业发展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生态型工业企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创新平台,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科技生态骨干企业,提升工业税收贡献度。我们的体会是传统工业的生产活动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而基于生态与环保理念的生态工业是把若干工业生产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过程,是一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工业体系在不同的工业企业、不同类型的产业之间进行链接和组合,建立一种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要将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从政府、产业和企业等多个层面入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整个园区呈现出“经济发展加速、资源消耗下降、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应注重产业链条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依托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生态建
设。同时大量的园区发展案例也表明,生态工业发展模式能够从多种途径为园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十日
第五篇:普陀区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积极推进区域招商引资工作
普陀区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积极推进区域招商引资工作
(2011年1月27日)
普陀区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推进区域招商引资工作。
主要措施:(1)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着力提高招商资源和信息的整合能力,加强对各招商分中心的考核、指导、服务和保障,充分调动街道、镇引商、安商、助商、稳商的积极性;积极做好重点地区、产业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深化企业融资服务工作,目前已设立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普陀延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2)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效益。建立健全外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加大对外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引进力度,积极开展重点地区招商推介、机构招商、活动招商、平台招商、以商引商等,力争引进行业龙头型、总部型企业8-10家,促进形成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坚持从招商源头调结构,突出“选资”、“引智”理念,积极引进产业能级高、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积极拓展产业链,加大对具有区域特色的汽车贸易、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电子商务、著名品牌消费品企业等行业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引进力度,促进企业集群式发展。
(3)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能级。进一步完善促进楼宇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制定“一楼一策”;加强对楼宇、园区等区内招商资源的统筹,实现楼宇资源共享,增强招商引资和服务经济的工作合力;夯实楼宇经济发展基础,提高楼宇经济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完善楼宇经济的招商体制机制,加强楼宇经济的政策引导,全面周到为企业服务;不断提高楼宇的税收落地率,提高楼宇产出水平,力争今年30幢重点商务楼宇总税收产出达15亿元,单位面积税收产出达1500元/平方米·年。
(4)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通过招商平台的建设拓展产业链招商,形成产业集聚;围绕“一心两轴三片区”区域功能规划,分段、分层、分类地开展重点地区招商推介活动,强化区域品牌形象;创新招商推介方式,组建专职招商推介工作网络,增进与各地商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商旅文互动,以文会商、以旅促商、以商引商,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组织开展系列投资推介活动,大力推介普陀区优质投资环境;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对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的引进力度。
(5)强化招商引资服务保障能力。强化“服务先导”,努力形成“公平、透明、高效”的一站式服务、重点企业和项目的“一条龙”服务、企业急难愁事项的“特事特办”服务;深化“三联”制度(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区四套班子成员与中小企业保持经常性联系制度、区相关职能部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跟踪联动制度)和“企业走访日”制度,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推动区内企业上市发展,关注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充分发挥信息系统作用,为统筹招商资源、提高楼宇产出和加快行政审批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支持;加强招商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外向度培训;畅通企业与各街道、镇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渠道,不断健全区域投资促进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