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控制科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0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系统工程(0811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运动驱动与控制”六个二级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系统的建模、控制、优化、决策与仿真;鲁棒控制与非线性控制;工程系统的综合控制与优化;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
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专家系统与智能决策;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生物信息学。
3.导航、制导与控制:惯性定位导航技术;组合导航及智能导航技术;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技术;惯性器件及系统测试技术;火力控制技术。
4.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先进传感与检测技术;新型执行机构与自动化装置;智能仪表及控制器;测控系统集成与网络化;测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
5.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集成;系统预测、决策、仿真与性能评估;网络信息技术、火控与指控系统技术;复杂系统信息处理、控制与应用技术。
6.运动驱动与控制:复杂运动体的驱动与控制;先进运动控制理论与方法;嵌入式控制器与驱动技术;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测试与故障诊断。
一、培养目标
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本学科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第二篇:控制科学前沿讲座心得
控制科学前沿讲座心得
自控0805 李昌辉
学号200841172
本学期学院为我们开设了科技前沿讲座,主讲老师也是大家莫名已久的四位老师,总的来说,通过对这门课或者说是讲座的学习,我对自动化这对个专业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相信在毕业后对专业的后续学习有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这四年,我们的专业学习始终围绕着一个词,那就是“控制”,根据课程不同,控制的具体表现也略有不同,但所表达的意义都是相同的。听过这个讲座,使我不禁想到要去给这个专业定一个性质。为此我专门查阅了一些资料,再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加以了一定的概括: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个覆盖面宽、层次跨度大的一门学科,它由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制导导航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五个二级学科组成。特别的是,王友清老师研究的有关生命控制科学,更使我们的眼界扩大。我们知道,我们所学习的课程都属于哲学这个大范畴,它具有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普遍意义。这个意义在哲学上叫做规律,具体到个体学科我们可以叫它原理。在这个意义上,控制科学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其方法基础的。以上阐述的内容可能大家认为比较简单肤浅,或者说早就知道的,但是通过听取科技前沿讲座,使我更加清楚明了,发自内心的理解了掌握了其含义。这里要特别感谢靳其兵老师,靳老师课上的思考问题为我指出了这点上的不足。
上面说了自动控制也属于哲学,那么它也要作为原理为我们指导实践形成方法论。由于控制工程是控制论一般原理在工程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所谓事实其实,我们就必须从工程系统的角度进行技术的集成,这也必然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技术和工业背景。想到此处,我忽然了解,控制工程从来就不是控制科学的专利,它也应该且必须在与各种工程领域的结合和各种相关技术的集成中得到发展。这点是我学习此讲座最大的收获。
列宁在补充马克思哲学时,指出:“实践永远比认识更重要”,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两手都要抓,要“软硬兼施”。控制科学作为一门通用的学科,四位老师林林总总,由浅入深的为我们开拓思维,放宽视野。这门学科包含的内容软硬俱全,软可以软到控制数学,在抽象层面上以逻辑研究一般规律,这就令我想到了当时学习时使我印象至深的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等等。硬可以硬到完全与硬件打交道,用元器件、集成电路搭建控制器,与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组合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控制系统。
我们学院是信息学院,专业又是自动化,这就不禁令我想到“自动化”和“信息化”这两个概念。唯物哲学观喜欢用联系与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说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与特点。它们的联系是:研究工作的时代相同,理论基础相似,基本工具也相同,领域相互交融。二者的区别是:首先,研究对象明显不同。其次,我查阅了不少的资料,据我个人认为两者的科学界的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
以上内容就是此门课程给我的主要心得,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收获,在此就不足为道了。最后再谢谢四位老师的精彩讲座。希望今后能有机会与您有更深方面的接触与学习。
第三篇: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科学控制机构
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科学控制机构编制增长
许昌市的机构编制工作多年来管理规范,严谨有度,没有出现过机构编制和人员泛滥增长现象。我们在长期实践中体会到,机构编制管理要出成效,就应该既要严格控制,又要动态平衡;既要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又要有各个单位的理解配合;既要发挥编制部门宏观管总的作用,集中管理,又要发挥财政等部门的约束作用,共同管理。多管齐下,各方配合,才能有效管理好机构编制。回顾我市近几的管理经验及成效,我就如何控制机构编制增长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管理体制上做到“重重把关”。许昌市委、政府领导一直十分重视机构编制工作,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机构编制事宜。许昌市编委主任由市长担任,其他相关市领导和组织、人事、编办、财政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由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是编委成员,使编委会的决策层次更高、权威性更强。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编委会的“智囊团”作用,坚持集体审议制度,按照审批程序进行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了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的作用,强化了编委决策机构的重大作用。对各单位呈报上来的机构编制事项,编办在认真调查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后,先要逐层常务副市长、市长汇报,征求他们的意见。根据综合意见,再提交编委会议集体研究。经过编委会议研究的重大机构编制问题还要提交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多重把关,充分民主,防止了机构编制随意增长现象。
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在管理秩序上做到 “井井有条”。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工作思路,主动适应机构编制管理的新要求,近年来,我们在完善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上不断地做文章,动脑筋。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根据上级最新的机构编制管理精神,以市委、政府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控机构编制的通知》、《许昌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许昌市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办法》和《市直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结合上级精神,将机构编制管理权限、管理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形成制度,要求各单位严格遵守。文件下发后,各单位对机构编制审批权限和人员编制管理程序一目了然,有效避免了机构编制报告不先送编办便直接呈送市领导,事无巨细都去找主要领导汇报,机构编制事项未经编委会研究便直接上常委会讨论等不规范现象。二是创新管理手段。在坚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基础上,推行了《机构编制证》管理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信息以证件形式发放到个人,实行机构编制管理系统数据库、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台帐和个人《机构编制证》“三对照”管理。在推行机构编制证过程中,组织专人对人员信息进行核查,核销在编不在岗人员212名,提高了实名制管理的效果。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在编办单设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编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关内部管理进行了规范。制订了《公务接待制度》、《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印章使用管理办法》等十五项制度,对办事流程、值班考勤、公文处理、学习制度、财务管理等都作了详细规定,规范了工作流程,强化了制度约束,明确了人员责任,使编办在人手少,事务多的情况下,工作有条不紊,效率全面提高。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着眼总量,盘活存量,在管理方式上做到机动灵活。近年来,由于长期实行总量控制,一些职能增加、工作量加大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出现较大的人员编制矛盾,增加人员编制的要求特别迫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管理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动态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结合相关改革,及时对相应的机构和编制进行核销。例如,按照上级改革精神,先后核销了公路局工程处、公路科研所、科技情报所、勘察设计院、疾控办、房管局等30多家事业单位,收回编制1900多名。二是适应需要实行动态管理。例如,我们结合教育布局需要,先后将市一中与市十一中、市二中与市五中、市五高与市二高进行了合并,促进了基础教育发展。由于信访工作量逐渐增大,我市信访局人员力量严重不足,我们给信访局适当增加了编制,并在军转干部中择优选拔分配到信访部门。在2010年的机构改革中,对部分单位人员进行了带编调整,充实了相关部门的力量。三是适应形势实行动态管理。对于一些形势发展需要增加机构和编制的工作,政府应该加强的工作,坚持该设机构的设机构,该增编制的增编制。例如,为加强城市公用行业管理工作,提高公用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成立了许昌市公用事业监管服务中心。适应城市管理信息化、网络化需要,成立了数字化城管中心。根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有关精神,对禹州市、长葛市等地的产业聚集区管理机构进行了批复。通过这样控总量、管结构的方式,既保持了编制总量不变,又推进了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了相关单位的用编需求,发挥了编制管理的调控作用,真正做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四、加强协调配合,在部门管理上做到“环环相扣”。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凭一家之力是难以应付的。部门配合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历年来,我们十分注重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合力。一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约束的关系。将人员编制管理与财政经费约束结合起来。经费跟着编制走,财政局依据各单位编制台账编制财政预算,并规定单位超编一名,扣减5000元办公经费。新进人员没有机构编制部门的《编制使用通知单》,财政不予拨付经费。由于财政部门严格执行了这一系列规定,极大地增强了编制部门控制的力度。二是组织、人社部门密切配合。组织部门严格按照核定的领导职数配备干部。人社部门依据编办的《编制通知单》办理人员调动,没有编办认可的人员身份就不发放各项保险。特别是在进人方面,机构编制部门与人事部门配合十分融洽。人才引进、军转干部、城镇退伍兵等政策性安置人员,均由编办先核定是否还有余编,满编或超编单位坚决不许进人。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须由编办、人社部门共同把关后,方能进行招聘。通过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的严格控制,有效杜绝了机构编制和人员的非理性增长,编制龙头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六、加大检查力度,在日常监管上做到“时时提防”。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机构编制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了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问题的举报受理制度,加强了机构编制监督举报电话和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工作。我们每年对市直和县直、乡镇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各单位在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我们还借调研之机经常性到各单位进行明察暗访,大到机构设置、职能履行、人员使用,小到门牌印章,我们都会认真核查,防患于未然。对顶风作案、目无纪律的行为严肃处置,毫不手软。由于监控严密,近年来我市极少出现大的机构编制违规现象。
在这些年的机构编制管理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制订了一套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运行机制,营造了一个良好工作氛围,成功地控制了总量,盘活了存量。但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看,也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我们将认真接受省编办的指导,虚心学习各兄弟市的做法,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努力把许昌的机构编制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探析
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探析
【摘 要】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事业单位只有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目前,我国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还比较滞后,科学事业单位迫切要求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本文首先指出了科学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完善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有用的借鉴。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由单位的领导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科学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建立健全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是保障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单位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至关重要。科学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保证其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的使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都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一、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当前,科学事业单位正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措施构建和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但整体而言,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相对落后,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其功能的发挥,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内控意识相对淡薄,控制环境较差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构成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氛围,反映了组织内部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基础。目前,科学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大都不够重视单位的内部控制,或是对内部控制有片面的了解。有些认为应重事业发展,内部管理是次要的;有些认为单位的财政资金主要来自财政预算安排,只要编制好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就可以了,以致出现经费支出失控的现象;还有些认为单位的财务有财务部门把关,内部控制就可有可无了等等。因此很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明显滞后。
2.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完善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2014年1月1日财政部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这虽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全面建立,但许多科学事业单位迄今为止也没有一套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1)不相容岗位未能有效的分离。比如,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档案保管等,存在不合理兼岗现象。(2)未实行授权审批控制或是授权不明确。对一些重大的业务和事项,未能较好地实行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3)票据、印鉴管理混乱。单位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等未按规定程序建立相应台账;对票据的使用缺乏抽查制度;有的单位甚至将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及票据交由一人保管等。(4)未能实行关键岗位人员的定期轮岗制度。(5)预算控制相对弱化。预算编制质量不高,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够,缺乏刚性。(6)监督力度不足,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3.财务管理制度很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
大多数科学事业单位都有财务管理岗位或机构,也都设立了相关的制度和规则,但是不够全面和科学,具体主要表现在:(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2)资金管理混乱,经费支出渠道错误等情况时有发生。(3)现金管理混乱,大额支付现金,坐支现金,账面现金余额过大等。(4)实物资产管理混乱,重购买、轻管理。(5)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不严格,导致原始资料不规范,会计科目使用随意性大,编制财务报告不合法、不真实等。(6)经费支出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会计人员审核不严,但凡有相关审批人员签字,就予以报销。
4.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能力比较低,他们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工作只能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浅层次,至于较高要求的会计分析,财务管理无法做到。即使作为具备专业知识的财务工作人员,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过于陈旧,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还好,目前科学事业单位正在改善这个情况。
5.内部审计工作薄弱,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
长期以来,内部审计工作一直是科学事业单位的薄弱环节,许多单位领导缺乏内部控制知识,把内部控制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缺少一定的独立性。2014年我国才正式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一些单位没有正式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由于检查与考核机制的缺乏,使内控的执行只是走过场、搞形式。审计部门作为监督机构,大多偏重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审查,较少对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
二、完善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1.增强单位负责人内控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要改善单位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进一步明确其责任。内部控制建设能否有效开展,首先取决于单位负责人的态度。单位负责人要增强内控意识,充分了解内控的重要性,针对单位实际,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同时,注重单位文化建设,建设好一支掌握先进管理方法的、思想业务素质好的人才队伍,培养全体员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营造和谐的内控环境,以利于产生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如果单位领导人控制的随意性强,或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再好的内控制度也得不到落实。以G单位为例,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及所长办公会的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出了一套适合研究所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为确保研究所内控制度建立的完整有效,专门成立了以分管所领导为领导小组组长,全所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内控建设工作。
2.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健全内部控制控制体系
按照《规范》要求,分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财务、内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形成一个相对全面、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
一是要确定什么样的岗位是不相容职务,二是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权限,令不相容的岗位能够互相约束、互相监督,达到权力制衡的结果。G单位制定内控制度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安排每个岗位,并为每个岗位编写岗位责任书,明确每个岗位的权利义务并由相应人员签字确认,以做到授权批准、业务经办、财产保管、会计记录、稽核检查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授权审批控制
G单位在确定审批权限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审批人根据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授权审批控制对事不对人,不越权授权,授权适度。授权批准的层次根据管理和服务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保证各管理层有权有责,避免越级审批。对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实行单位集体决策审批。
(3)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作为一种内部控制方法,是要发挥预算的约束作用。
①科学编制预算。G单位结合实际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法规合理编制预算,尽量做到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开展经济活动前先申请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不能开展经济活动。
②加强预算执行力。对于项目的过程管理也应进行严格的监控,每个项目专人负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把握项目执行的重点环节、重要阶段与拟输出的工作产品,最终实现科研项目的精确、高效管控,逐步提升项目完成率。
③健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2014年,G单位在其《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研究所预算管理,强化成本控制。为了加强预算管理,强化成本控制,对内预算由编制型预算转变为管理型预算。通过预算指标的制定以及实现情况,对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以预算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将预算指标分解细化。对事业部以结余指标作为考核,对职能部门以费用指标作为考核,预算管理通过对比当年预算数与决算数实现考核。通过预算管理激励机制,提高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做到控制成本,节约费用,最终通过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结余。
(4)收支业务控制
单位应明确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收入业务,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加强收支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收支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各项收入,按照规定开具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的适用范围,严防票据管理失控。建立健全支出业务的相关制度,明确各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G单位对三公经费及会议、差旅和培训费等支出事项更是严格规定,并对当年预算数总额控制。加强支出审批和审核控制,特别强调减少现金的大量流入和流出,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
(5)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单位应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岗位在政府采购业务中的责任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G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研,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已批复的预算安排政府采购计划,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由指定资产管理部门对所购物品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6)资产控制
单位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现金、银行账户、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的管理。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是内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G单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资产的控制,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同时,根究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
(7)建设项目控制
建设项目控制主要涉及项目立项审批的科学合理和手续的完备、招投标的合法性、项目投资的合理性、项目资金结算的合法合规和竣工验收的完整合规等内容。G单位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预算、竣工决算报告等审核,由单位内部的相关人员或委托中介机构来进行并出具评审意见。严格按照招投标相关的规定进行招投标工作,严格执行合同评审程序,加强建设过程的控制。项目竣工后,做好竣工验收和资产移交工作。在项目的执行中,发挥审计的作用,达到内控的要求,项目最终结算价以审计定价为依据,可以压缩造价,节约投资。
(8)合同控制
G单位明确单位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单位的合同实行审核把关、统一管理,确保签订合同的格式、内容合法合规,符合单位利益。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超越权限签署合同。
3.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一方面在对相关会计岗位的人员配备上,应当配备相应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会计岗位不应成为单位其他部门引进人才的照顾性岗位,具备相关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是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抓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首先,每年一次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应沦为一种形式,继续教育组织部门在抓好新制度、新准则、新规范的培训的同时进行严格的考核,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其次,单位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最后,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宣传,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4.加强审计功能,完善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离不开单位负责人的支持和重视。G单位的单位负责人直接分管审计处。而且,从2012年起,G单位将原设立于纪检监察部门的内审机构,独立开来,设立了审计处,更增强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发挥内审职能。
三、总结
建立与完善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如何设计出一套真正符合科学事业单位实际的、科学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对科学事业单位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科技强警”是G单位多年来一直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有效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科技强警”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荣凤云,弓淑芬.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热带农业工程,2011(05).[2] 杨长洲.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财务与会计导刊上半月(实务),2014(02).
第五篇: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
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会计网校哪个好新浪
一、何为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最高管理层、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科研生产或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科研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科研生产的各个环节。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单位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四个方面。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系统完整、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科研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二、当前我国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由于科学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没有什么复杂的业务,并且多年形成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加上人员结构大多是“以老带新”,人员流动不像企业那么频繁,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许多都是家属子弟,属于领导心目中的“可靠人员”或者“老实人”,因此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正是由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许多都是半路出家,真正经过专业学习的人员很少,对政策和法规的把握、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很欠缺,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和“协助决策职能”不能有效发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会计那种只知道“事后作帐”、不负责“事前、事中管理”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科学事业单位领导迫切需要财务人员能够在融资投资等资本运作、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决策依据,要满足领导的这些需求,必须在科学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之下,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迄今为止,我国还缺乏一套对科学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科学事业单位聘请外部力量或自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科学事业单位目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下列问题:
1、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所谓内部控制仅仅是凭经验加以简单的控制,或者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它只能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并不能解决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
2、相关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尤其是单位高层领导和大部分科研人员,办事只图方便快捷,会计略有异议就说是财务人员故意刁难,仅仅把财务看作是单位的“钱袋子”。无论支出凭据是否合法,认为只要领导签字就能够报销,致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单位内部管理比较粗放,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设置不尽合理。许多事项的运作与管理仅仅是凭经验和惯例,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谁也说不清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所以造成了每个人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在做事,无法管理,出了事情也无从追溯。比如岗位设置问题,有的单位就没有规定到底应该由那个部门负责设置岗位,有些岗位设置的文件是人事部门下发的,有些则是科技管理部门下发的,造成岗位设置问题较多,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
三、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
1、适度控制的原则 科学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复杂多样,承担的科研课题涉及国家的各个领域,除了遵守《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外,还需要按照资金来源遵守相关的会计制度,如科学事业单位从国家争取的863、921、973等经费,就需要遵守总装备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事业单位每年需要接受多次各个方面的检查审计,不可控因素多种多样。科学事业单位经营范围也不仅仅是科学研究,在投资、融资、租赁、经营等方面都有涉足,这就造成了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过于严苛,常常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采取适度控制的原则。对于投资、融资、租赁、经营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应该严加控制,不留下任何控制死角,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或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而对于别的科研领域,内部控制制度适度即可。
2、实时性原则
近几年是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较大的,国家的政策法规不断变化,因此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各个模块相对独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
3、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岗位设置部门应为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图中明确规定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如何输出正确的工作结果等。工作流程图将管理的过程进行了标准化,也就是说:要能够达到让不同的人按照工作流程图去做同样的工作,得到的工作结果将是相同的。
四、如何完善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
内部控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针对主要领导人和大部分科研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的情况,应该加强关于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强化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人”意识。2)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分析
各项收支应编制预算,统一核算;预算一经下达执行,不得调整,如需追加,应严格审批制度;应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完毕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并采取改进措施;明确规定财政预算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超出限额的实行集体审批,重大项目支出由单位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3)加强单位内部牵制制度
对具体业务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或个人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检查。比如授权批准控制和职务分离控制。4)加强审计监督职能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能否切实实施,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和外部力量共同予以保证。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资讯,帮助科学事业单位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的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服务。另外还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关再对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5)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
目前,计算机已在各行业得到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基本实现,但计算机使用的管理制度往往被忽视了。特别是在财务人员使用计算机方面,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没有严格的岗位和职责分工,岗位权限没有设置,不使用密码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6)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控制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进行岗位轮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反腐倡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