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选派中青年教师到边远学校和民办学校支教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认真贯彻落实已下发的休教人字[2006]30号文件精神,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切实解决部分边远山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学科不配套的问题,鼓励公办学校青年教师到民办学校学习锻炼,更新理念,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经研究决定,从2006—2007学年度开始,教育局将有计划的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边远山区及民办学校支教,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受援学校
边远山区小学—白际小学、璜尖小学、岭南小学
山区中学—流口初中、鹤城实验学校
民办学校—天都中学
其中白际小学、璜尖小学、岭南小学教师各1-2名,学科不限;流口初中、鹤城实验学校英语教师各一名,政史教师各一名;天都中学初中语文一名、英语教师一名。
二、选派对象
全县中小学在职在编的,具有合格学历及相应的教师资格,年龄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素养和较好的身体素质,热心关注民办教育事业,具有奉献山区教育事业的精神,男女不限。
三、支援形式与期限
支教教师以脱岗形式到受援学校实行满工作量顶岗教学,原学校不再安排课程,边远山区学校的支教期限一般为三年,流口初中、鹤诚实验学校、天都中学的支教期限为1-3年。
四、支教教师的管理与考核
1、支教教师由受援学校和支援学校双重管理,以受援学校为主。支教人员原单位身份不变、户口关系不变,工资关系不变。同时,对支教教师由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一定工作经费,到白际、璜尖、岭南地区学校支教的每人每年3000元;到流口、鹤城、汪村地区支教的每人每年1000元;到其他对口学校支教的每人每年600元(不含天都中学),所需经费由教育局筹措解决。
2、受援学校根据支教教师的思想素质,工作业绩及本人提供的相关材料(论文、课程表、教案)对支教教师每学年进行一次实事求是的鉴定考核,提出考核等次,并报县教育局审批。凡考核优秀的人员教育局将有计划的安排评优、评先指标到受援学校,并在职称晋升、聘任上岗方面予以倾斜,同时列为支援学校领导班子选拔任用重要条件之一,凡连续三年考核优秀者,作为重要培养选拔对象,以此作为对支教教师奉献山区、民办教育事业所付出劳动的认可(具体考核办法另行下发)。
五、选派方式
各校接到文件后,要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支教援教活动。教师可自愿到县教育局人事股登记报名,报名时间:8月25—30日,县教育局将以自主报名和择优派遣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选派人选,到天都中学支教的要进行业务能力测试,并由天都中学与教育局共同进行考核后确定选派人选。凡对口支教学校,必须按休教人字[2006]30号文件规定落实支教人选,对拒不服从支教安排的教师一律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称,不得参加干部竞争上岗和参加评优评先,并对现有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低聘,取消其模范、优秀和骨干教师称号。
各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要积极配合,力所能及的为支教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
XX县教育局
二00六年八月九日
第二篇:关于选派部分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通知
晋江市教育局 文件
晋教人〔2009〕54号
关于选派部分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为实施城镇中小学教师农村学校任(支)教服务期制度,决定选派部分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现将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支教时间一年,自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
二、支教期间,教师的行政、工资关系及福利待遇不变,党团关系按有关规定办理。
三、派出学校负责教师的聘任、奖惩、工资福利及差旅费等;受援学校负责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安排、日常考勤以及学考核的鉴定工作等。双方应加强联系与协作,共同关心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支持教师圆满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四、支教教师应认真制订学习、工作计划,严格遵守受援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服从受援学校的工作安排和日常管理,承担一定教学工作量,积极参与教研工作,自觉参加政治学习教育活动。
五、实行支教公示制度,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必须分别于2009年9月15日前,按照《城镇学校支教教师任教情况公示》(见附件2和附件3)的内容将支教教师的任教情况在校务公开栏公示7天,并于2009年10月1日前报送我局人事科备案。
六、为了切实做好支教工作,我局将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人员走访农村学校,了解支教教师的教学及生活情况,总结好的经验与做法,不断完善城填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工作体制。
七、支教教师经公示确认无误,并确实履行支教教学工作义务的,我局将于2010年7月份正式下达2009-2010学晋江市城镇学校教师支教情况的确认文件。
附件:1.1.2009-2010学城镇学校支教教师名单
2.城镇学校支教教师任教情况派出情况公示
3.城镇学校支教教师任教情况派入情况公示
晋江市教育局
二○○九年九月九日
主题词:教育 教师 支教 通知 抄送:泉州市教育局
晋江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9年9月9日印发
第三篇:选派中小学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工作实施方案
阜新市选派中小学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和《阜新市教师管理规定》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政策引导,政府保障、选优用实为基本原则,周期性选派中青年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定期支教,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和传、帮、带的作用,加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最终实现我市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快速提高。
二、工作目标
2012-2015年,全市计划周期性向农村及城区薄弱学校选派优秀支教教师500人,建立并完善教师定期实质性交流支教的工作机制。2012年,全市首批选派优秀支教教师100人。
三、工作原则
支教工作的总体原则是:个人自愿、组织把关、择优选派、统筹安排、就近就便、发挥实效。
四、申报条件
全市公办中小学(不含中职和特殊教育学校)在职教师中,原则上年龄为男55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教龄在6年以上,身体健康,具备中学一级以上或小学高级以上技术职务的县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五、支教期限
支教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安排,不受区域限制。支教教师到阜彰两县和新邱、清河门区偏远农村薄弱学校任职的,期限为2年,到城区薄弱学校任职的,期限为3年。
六、工作程序
(一)县区教育部门上报薄弱学校(以下简称受援学校)名单,市教育局审核,并确定受援学校名单。
(二)符合支教条件的教师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及县区教育局审核同意后上报市教育局。原则上每个学校上报人数不能超过在职人数的3%,且以学校能安排其他教师顶岗为前提。
(三)市教育局对上报人员组织试讲测试,对其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择优确定支教人选。
(四)市教育局将支教教师分派到各受援学校,支教教师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签定支教协议书。
(五)2012年9月1日前,市、县区教育部门安排支教教师到受援学校报到。
七、享受待遇
(一)支教期间,支教教师的人事和工资关系不变,同时享受原学校和受援学校福利待遇。
(二)支教期间,支教教师享受支教津贴(主要用于交通和食宿),到阜蒙县、彰武县农村学校支教的每月补贴600元,其余为每月补贴400元,支教津贴由市财政和受援校所在县区财政各负担一半,由两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每学期发放一次。
(三)支教教师回原学校后,学校要安排在原岗位工作或整体待遇不低于原岗位的其它岗位工作。
(四)支教教师在支教期间连年考核为优秀的,市教育局为其发放优秀支教工作者证书,支教期满后享受如下待遇:(1)对已评未聘人员,各级人事部门要在支教期满后的三个月内为其办理聘用手续(聘用到上一层级最低等级),不受学校岗位限制。(2)优秀支教工作者在市教育系统内评审专业技术职务及评先选优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资格。
八、考核管理
支教教师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传、帮、带的作用,每学期讲公开课不少于3节,课堂随时开放,并至少帮带一名年轻教师。支教期间,支教教师接受受援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双重考核,学校负责做好出勤考核。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组成考核小组,县(区)教育局每学期对支教教师考核一次,市教育局每年对支教教师考核一次。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提前终止支教,安排回原学校工作。支教期满,市教育局要为支教教师发放支教证书或优秀支教工作者证书。
九、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全市教师支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杨忠林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张树森 副市长
成员: 张宪生 市教育局局长
韩学明 市财政局局长
武瑞华 市人社局局长
宋 宁 市教育局副局长
刘江义 阜蒙县常务副县长
张俊成 彰武县常务副县长
杨敬忠 海州区常务副区长
赵
江 细河区常务副区长
李秀林 太平区常务副区长
谷佰超 新邱区常务副区长
李志会 清河门区常务副区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宋宁同志担任。
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教师支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本县区的支教工作。
(二)资金保障
市、县(区)两级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保障,支教津贴所需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足额发放。
(三)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
受援学校要为支教教师提供住宿及办公条件,努力为支教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四篇: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规定
余干县人民政府
关于规范我县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
任职任教秩序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场,县直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规范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任职任教的秩序,特提出规范我县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任职任教秩序的意见如下(以下简称《意见》):
1、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任职(从事管理工作)任教必须坚持“规范、有序、合理”的原则。要在符合本人申请、在编学校和接受学校同意、教育局审核批准的条件下,允许公办学校教师向民办学校规范地流动;要在保持教师队伍相对稳定,教师总量相对合理的情况下,允许公办学校教师向民办学校有序流动;要在公办学校学科教师结构不受冲击,学科教师有富余调剂的前提下,允许公办学校教师向民办学校合理流动。
2、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到民办学校任职和任教,严禁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兼课。凡要求到民办学校任职或任教的在编公办教师,必须按程序办理手续,有关手续于每年暑假期间集中办理一次:
(1)每年7月31日前由教师本人写出申请报告,并填写《余干县在编公办教师赴民办学校任职任教申请表》(一式三份)(在余干县人民政府网站下载),由所在学校和拟接受的民办学校签署意见后上报县教育局。
(2)县教育局在每年8月中旬对经本人申请、所在学校和拟接受的民办学校同意的教师进行审核。
(3)经县教育局审核认定后,由县教育局开具一式五份的《余干县在编公办教师到本县民办学校任职任教核准通知单》,一份送县财政局办理停薪手续,一份送县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一份给教师所在公办学校,一份给拟接受的民办学校,一份留县教育局存档。
(4)凡被批准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在编公办教师均须与县教育局签订《余干县在编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职任教协议书》。
3、凡公办教师申请到民办学校任职任教的年限不得少于三年。对到民办学校任职任教受聘期满后要求返岗的,县教育局应及时接受,安排到缺编学校上岗,各项关系随之纳入重新上岗单位管理。要求继续留任的须按有关程序重新办理批准手续。
4、凡被批准到民办学校任职任教的公办教师,行政关系转移到县教育局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自批准之日起县财政停发工资。公办教师在民办学校任职任教期间,县教育局人才交流中心依据相关政策为其办理职称评定、工资晋级、增资、计算工龄和教龄等手续并记入其本人档案。
5、凡在本《意见》下发之前已办理停薪保编手续和以民办公助的形式现仍在民办学校任职或任教的公办在编教师,须在本《意见》实施后按照《意见》的有关要求完善相关手续方能继续在民办学校任职或任教。
6、公办教师未经批准擅自到民办学校任职、任教、兼课、以去民办学校任教为名脱离教学岗位务工经商及无正当理由脱离教学岗位当年累计超过30天以上的,一经发现作自动弃职予以除名,档案转移到县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7、公办学校要加强对本校教职工的管理,如发现有本校教职工未经批准擅自到民办学校任职、任教或兼课的,要坚决予以制止并及时上报县教育局。对本校教师提出到民办学校任职任教申请的,要根据本校学科教师结构状况确定是否同意,公办学校不得同意本校短缺学科教师到民办学校任职任教。未经上报批准凡擅自同意或放任本校在编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职任教和脱离教学岗位的学校,一经查实,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校长免职处理。涉嫌违纪违法的,由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8、民办学校招聘教师时均须验核受聘教师的身份证和教师资格证,防止在编公办教师用假名应聘。民办学校必须向县教育局签署不接受未经批准的公办学校教师任职任教的承诺书。凡接受未经批准的公办学校教师到校任职任教的民办学校,除按承诺书进行处罚外,由有关部门向接受的学校追缴政府支付的教师工资并上交县财政。取消该民办学校今后使用公办教师的权利,在县相关媒体上对其违规行为进行曝光,责令整顿并停止招生一年。
9、本《意见》所称的在编公办教师包括:(1)本县范围内的公办中、小学在编教师;
(2)县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和县职教中心在编教师;(3)从事学校管理岗位退下来未到退休年龄,具有教师资格且享受教师待遇的人员;(4)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具有教师资格且享受了教师待遇的人员。
本《意见》所称的民办学校是指经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办学许可证的全日制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
10、全县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同意批准本县在编教师到本县以外的学校任职任教。
11、实行有奖举报,在县长热线和县教育局同时设立举报电话,并对举报人严格保密。举报情况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奖励2万元。举报电话为:3212345、3396063。
12、凡涉及本县教师管理的相关文件与本《意见》有冲突时,以本《意见》为准,本《意见》由余干县教育局负责解释。
13、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二O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第五篇:关于实施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的通知
台州市路桥区教育局文件
关于实施城区中小学教师 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的通知
路教人„2007‟32号
各镇、街道中小学,直属学校,民办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镇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07‟60号)、市教育局《关于实行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意见》(台教人„2002‟203号)、《关于做好2007年中专及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台教人„2007‟125号)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促进城区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经研究决定,实施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
一、支教对象
1、在义务教育阶段,1957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建区后(或建街道后)直接分配、录用在街道学校、街道学校间相互调动(包
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育和科研能力;全职支教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支教工作期限为一学年及以上。重点安排要求晋升小学高级、中学高级(包括小中高)职称的街道学校教师和街道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
2、兼职支教。兼职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对农村学校的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培训、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引领。兼职支教实行累计工作量制,累计达到480个课时视为完成一年的支教任务。重点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街道学校教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
五、申报支教事项:
1、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支教人数。
2、支教实行个人自愿申请的原则。
3、要求支教的教师可以自行联系支教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双方学校同意,于每年的8月20日前报局批准。
4、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派出学校和支教学校可以互派教师。
六、支教职责
1、派出学校职责:
(1)要有一个校领导负责支教工作,根据接收学校实际,帮助制定学年、学期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科研计划
(2)选派优秀教师帮助指导接收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及校本研修等活动;
2、支教教师与原单位隶属关系不变,下派期间享受原单位的工资奖金待遇和一切福利待遇。支教教师有参加原校继续教育、教研活动、工会活动等权利;
3、教育局将定期组织召开支教教师工作现场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并对支教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和先进学校予以表彰。
八、支教登记卡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登记卡》样式的通知(浙教办人„2007‟104号)精神,今年开始将实施新的登记卡制度。
九、自本通知下发后,原路教人„2006‟42号文件自行终止。
二OO七年九月三日
主题词:教师 支教 通知 抄送:市教育局,区委宣传部,区府办。台州市路桥区教育局办公室 2007年9月3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