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攻击性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研究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网站/xuexiao/35852/
通过在厚学网报名学费可优惠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微博http://t.qq.com/zjuedpmd
大学生攻击性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研究
【摘要】随着青少年暴力攻击事件日益增加,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成为关注重点。本文通过调查与实验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内隐攻击性的倾向,且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外显攻击性表现不强,在具体方式上有性别差异,并发现了与高攻击性有关的某些人格特征,以期对大学生人格教育提出启示。
【关键词】内隐攻击性外显攻击性人格特征。
近年来,大学生攻击伤人、残害小动物的事件屡见不鲜,使得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越来越关注,根据已有资料显示,几乎所有存在暴力攻击倾向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因此,对大学生的攻击性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攻击性的定义在学者中还没有统一定论,Sigmund Freud认为,攻击是人的一种求死的本能。Bandura认为,攻击是导致个人受伤或财产受损的行为。而我国学者高桦就认为,攻击性是人发起攻击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分析,本研究对于攻击性的界定是:攻击性是人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内部心理特征,在一定条件下,攻击性将转化为对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有意侵犯、争夺或破坏行为。
由于攻击性本身的危险性和隐藏性,使得研究者难以掌握真实的一手资料,所以除了使用调查法与观察法,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开始应用于攻击性的研究领域。1996年S.A.Chen、杨治良等人采用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借鉴研究内隐记忆的任务分离范式,发现攻击性行为也存在实验性分离,证实了内隐攻击性的存在。也就是说个体潜意识中存在着一种攻击性的倾向,这种内在的倾向潜在的对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判断、行为表现产生影响。因此只有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对大学生攻击性进行研究,才能够拓宽研究视野,使人们对攻击性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
以往的众多研究发现,攻击性对很多个体来说都是一种相当稳定的特质,并且发现人格对于个体攻击性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关于人格因素与内隐攻击性的研究却鲜有见到。因此,本研究尝试对与内隐攻击性有关的人格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提出更全面的启示。
一、研究过程。
1.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2所大学随机选取人数为50~60人的自然班5个,在学校老师的配合下,统一讲解指导语,进行实验,同时发放问卷共252份,全部收回。经分析后,剔除无效问卷25份,得到有效问卷227份,有效率达到90%。其中男生92人,女生135人。
2.研究工具。
被试基本情况表,包括被试的年级、专业和性别;外显攻击问卷;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偏好组词实验。
问卷选用江西师范大学倪林英在其2005年硕士毕业论文中修订的Buss& Perry敌意量表。修改后的该量表由23道题目构成,共分成四个维度:愤怒(7题)、身体攻击(6题)、敌对(7题)和言语攻击(3题)。问卷采用5点计分,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很符合,分数越高,表示外显攻击性越强。在正式施测之前,进行了试测,验证了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偏好判断法是给被试提供一定材料,让被试判断对该材料的好恶情况,但其真实的实验目的是通过被试给出的好恶反应来考察被试对某种特定社会性信息的敏感程度或偏好,从而揭示内隐社会认知的某种特征。偏好组词实验是在偏好判断和词干补笔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测量个体内隐攻击性的方法,朱婵媚等人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偏好组词法测量内隐攻击性的有效性。
在实验之前,筛选实验用词组。挑选50个词频相近的常用词组(25对):25个为攻击性词语; 25个为中性词,词中的探测字相同。请10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从这些词组中选择出配对最符合攻击性和中性要求的20对作为试验用词组。通过词频比较,差异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被试习惯选择常用词的倾向。为了识别随意作答,另增加20个干扰字作为词干的备选项。另准备练习用词组5对,其与实验内容不相干但形式相同。上述所有词组均由2个字构成。
将所有词组分别制成连贯的PPT,其形式是第一页呈现探测字,紧接着的一页呈现与探测字配对的目标字,目标字中含一个与探测字组成攻击性词的字、一个与探测字组成中性词的字、一个干扰字。
制作时,目标字采用拉丁方设计排列以避免呈现的空间误差。每一页PPT的呈现时间为1秒,间隔为3秒。
3.施测。
在任课老师的帮助下,统一发放总问卷(内含被试基本情况表、实验答题纸、外显攻击问卷和16PF人格问卷),由主试说明统一的指导语。
在正式施测前用多媒体给被试呈现练习用词组的PPT,使被试适应实验的模式和时间的快慢。
正式施测时用多媒体给被试呈现实验用词组的PPT,要求被试快速在目标字中选一个字与探测字组成词并把所选字的编号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
4.收回问卷。
整个实验持续时间约5分钟,实验完成后要求被试填写问卷,填写问卷时间约45分钟,整个过程持续约50分钟,50分钟后由主试统一收回问卷。
5.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按照信号检测论的指标———击中率(选择的攻击性词的数量除总的词组数量)———作为判断标准,击中率越高,则表示被试的内隐攻击性越强,反之则较弱。
问卷数据输入SPSS11.5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特点。
全体大学生被试在快速判断的时候,对攻击性词的偏好要高于对中性词的偏好,并且经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2.341, p=0.020),说明全体被试更偏好攻击性词,具有攻击的倾向性。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攻击性词的击中率差异不显著(t=1.901, p=0.059)。
2.大学生外显攻击性的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接近2/3的大学生在外显攻击性上的得分在3分上下,趋于中间水平,又有近1/3的大学生在外显攻击性上的得分在2分上下,攻击性水平偏低,剩下的仅有不到7%的被试分数达到了4分上下,攻击性水平偏高。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被试在外显攻击总分、敌对和言语攻击维度上,男女大学生都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愤怒维度上,男大学生显著低于女大学生(t=-2.210, p=.028);在身体攻击维度上,男大学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2.327, p=.021)。
3.不同内隐攻击性水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
将被试的攻击性词的击中率从低到高排序,分别从最上面和最下面取被试总人数的27%作为击中率低组和击中率高组,剩余的作为击中率中组。经检验,攻击性词击中率低、中、高三组的组间差异显著:F(2, 224)=504.703, p<0.001。
攻击性词击中率低、中、高三组在人格特质稳定性(C)、敢为性(H)、忧虑性(O)和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上的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其他人格特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对人格特质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和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发现其样本方差无显著性差异,变异数同质。经进一步多重比较后发现,攻击性词击中率低组与击中率中、高组在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和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上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击中率越低,稳定性越强,敢为性越强,忧虑性越低,生活适应越顺利。
但攻击性词击中率中组与高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不同外显攻击性水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分组方法同内隐攻击性分组,经检验,外显攻击性低、中、高三组的组间差异显著:F(2,224)=522.748, p<0.001。
研究发现,外显攻击性低、中、高三组在人格特质稳定性(C)、有恒性(G)、敢为性(H)、怀疑性(L)、忧虑性(O)、自律性(Q3)、紧张性(Q4)和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内向与外向型上的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其他人格特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对以上人格特质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发现p>0.05,变异数同质。经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外显攻击性低组与外显攻击性中、高组在人格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和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外显攻击性越低,稳定性越高、敢为性越高、忧虑性越低、自律性越强、紧张性越低、适应性越强、越外向、开朗。外显攻击性高组与外显攻击性低、中组在人格有恒性、怀疑性、紧张性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外显攻击性越高,有恒性越低、怀疑性越强、紧张性越高。外显攻击性中组与高组在适应与焦虑性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外显攻击性越低,焦虑性越低,适应性越强。
三、讨论与分析。
1.大学生攻击性的特点。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外在攻击行为表现是趋于中等的,较少人表现出强烈的外显攻击性,但通过实验却发现个体普遍存在内隐攻击性的倾向,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的心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可以找到一些适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如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甚至还可能升华成努力学习、需求进步。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制约、文化的压力、学生的身份,使他们在表现攻击行为时有所顾虑,当想到可能带来的痛苦后果或惩罚时,会将之压抑下来。可见,大学生虽然普遍存在内隐攻击性的倾向,但并不一定会以高外显攻击性的方式表现出来,绝大多数人能较好的控制并管理自己的攻击倾向。但这也为我们提早发现及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提出了难题。
在性别差异上发现,内隐攻击性和攻击行为的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男生表现出的身体攻击行为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表现出的愤怒情绪显著高于男生。由此可以看出以往对于男性比女性更富攻击性的看法并不全面。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男性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持更加认可、宽容的态度,而女性一旦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将比男性受到更多指责。在这种压力下,女性普遍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攻击性,但内隐态度却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1们受到反复挑衅后则比男性更具攻击性。这也证明了女性的内隐攻击性并不比男性低。而外部表现形式上正如尼克等人认为的男孩和女孩都可能具有很高的敌意和攻击性,只是表现攻击的方式不同而已。男性可能更倾向于直接用身体来表现,而女性则更多的选择用愤怒这种情绪表达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2.不同攻击水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研究发现,内隐攻击性得分中、高组表现出了“一高二低”的特征,即忧虑性高、稳定性低、敢为性低。同时在次元人格因素上表现为焦虑性高、易激动,易出现不满意感。所以,高焦虑、情绪不稳定是内隐攻击性较强的大学生的共同特征。而敢为性较低也是内隐攻击性较强的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说明了畏怯退缩的个体并不一定就不具有攻击性,而可能是他们的攻击性被自身抑制住了,一旦遇到强烈的刺激,很难保证这部分群体不会发生攻击伤害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许多大学生攻击伤害事件没能够被提前预知、及时制止的原因。这也为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在学生攻击行为的预防工作上,不能仅仅关注那些平时行为不规范的个体。
研究发现,外显攻击性得分高者表现出“三高四低”的特点,即忧虑性高、紧张性高、怀疑性高,稳定性低、敢为性低、自律性低和有恒性低。当代大学生经历着一系列的内心矛盾,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日俱增时,他们普遍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处理事情;当面临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和自我发展等问题时,常常感到无力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人格上情绪不稳定和易受他人影响的特点,会使大学生极易在不理智的情况下表现出攻击行为。而不自信、悲观沮丧的心态,使他们不能承受挫折,在遭遇一点小挫折时,就表现出比其他人更多的攻击性。而多疑、斤斤计较的态度,使他们更有可能对他人表现出愤怒、敌对的攻击倾向。同时发现,越外向的大学生,其攻击性越低,这符合已有的研究结论,即性格外向的人爱交际,情绪情感能及时得到合理宣泄,这有可能减少攻击性的发生。
3.内隐与外显组的人格特征比较。
从研究结果可知,外显攻击性高组和内隐攻击性高组相比起来,多出了紧张性高、怀疑性高、自律性低和有恒性低四个特征,这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当个体具有较高的内隐攻击性时,什么因素才会使他将这种潜意识的攻击倾向转化为外显的行为。班杜拉指出,个体具有了攻击性并不意味着他一定立即实施攻击,个体攻击行为的发生取决于特定的内外因素的启动或刺激。不难看出,高紧张性会使个体情绪容易激动,高怀疑性使得个体不善于与人相处,低自律性意味着个体对于自我的管理能力较差,而低有恒性意味
着个体缺乏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且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以往我们仅仅把这些看作个体自身的习惯、缺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却不知道,如果这些人格特质比较稳定的存在于个体身上,这些个体会比其他人更有可能表现出攻击行为。这就提醒我们,在大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这样才能从内部因素上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桦。内隐社会认知:攻击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98.[2]Shuium Andrew Chen,杨治良等。“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6,29(1)。
[3]倪林英。大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4]朱婵媚,宫火良,郑希付。未成年人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26(2)。
[5]银娟。大学生内隐攻击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6.[6][美]DavidR.Shaffer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7]陈竹。不同个性大学生阅读攻击性图片的ERP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第二篇: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及其塑造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及其塑造
摘要:健康人格是培养出来的, 大学生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论述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健康人格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特点, 提出了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特征;塑造
正文: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动,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社会面临着转型的关键期。在这段时期, 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期的大学生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 而精神方面却令人堪忧, 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人格的缺陷, 如“刘洋泼熊”、“马家爵行凶”就是典型人格缺陷的体现。健康的人格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心理基础。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是一项亟待解决却又艰辛的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特征
何为健康的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数千名大学生和数十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具体研究, 归纳了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15 个特征:
1、对现实世界有敏锐的洞察力;
2、能接受自己、他人和现实;
3、言行坦率、自然和纯真;
4、不过分关注自己, 而以问题为中心;
5、具有超然于世的品格和独处的需要;
6、独立自主;
7、时时常新的新鲜感;
8、常常能体会到狂喜、惊异和崇高等所谓高峰体验;
9、对人类充满深厚的爱;10 其亲密朋友不多, 但感情深厚;
11、具有民主态度;
12、具有很强的道德感;
13、有幽默感;
14、有创造性;
15、不盲从。这些人格特征过于理想化, 多数人并不完全拥有这些特征。根据大学生自身具体情况, 笔者在分析大学生人格状况后, 归纳出一些较切合当代大学生实际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人格标准。
1.能客观认识自我。首先是接纳自我,乐于接受一切属于自己的东西, 对遭遇的坎坷和挫折持有积极的心态和看法。其次是了解自我, 对自己的优势强项和短处不足了如指掌, 知道如何看待自己同别人之间的差距差别。最后是完善自我, 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2.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科学完善, 并拥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各种认知能力有机地结合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3.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不做依赖他人的懒汉。善于灵活多变地思考问题, 根据客观情况变化, 适度调整原有方案。
4.富于进取性、创新性和协调性。有拓荒者的胆识和气魄,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敢于摆脱陈旧的观念, 乐于否定自身错误。
5.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现代社会中为了竞争获胜, 就必须加强团体内部配合的默契以形成合力。社会发展、成就事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能把个人才智能力溶于集体之中, 有与他人合作创业的心境和欲望, 有为团队发展壮大的协作互助能力。
6.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积极、愉快、乐观地面对生活, 能及时化解心理挫折和困扰, 对周围的客观世界有着较强的适应性, 坦然面对竞争、失败和压力, 社会活动范围广, 与大多数人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7.要有宽阔的胸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推己及人, 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并在工作实践中刻苦历练自己, 养成具有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的优秀人格, 它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和保证。
总之, 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集感性与理想于一身, 融激情于理智于一炉, 兼完整性与平衡性为一体的人。在这种人身上, 既有情感的冲动, 又有理性的导引;既富有蓬勃的生命, 又有充满智慧的光芒。
二、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1、重新认识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在人的素质中, 人格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格教育中, 诚实、正直、勇敢、公正、善良是国民教育最基本、最普遍的要求。其次,健康人格是品德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德育需要人格品质修养为前提条件,只有在良好和健康人格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思想道德品质。
2、提升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崇高人格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学生也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和熏陶作用。首先, 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 坚持因材施教, 注重个
性化教育,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其次,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增加人格魅力。教师应在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具备积极向上、正直诚实的崇高品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文化本身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主要依靠的是文化的沉淀和环境的熏陶, 需要一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作为前提。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面临许多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人情感问题、就业前途问题以及生活中其他实际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难以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这些问题进行心理辅导, 开展心理咨询、诊断和治疗, 帮助学生排除烦恼, 克服人格障碍, 形成健康人格。其次, 应更关注大学生中贫困生、学习差生等弱势群体,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再者, 就业与择业指导也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环节, 加强其建设迫在眉睫。
5、依托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把人格培养与常规教学结合起来, 要求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 实现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目的。即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要善于挖掘教育内容中的人格要求, 在常规教学中渗入人格辅导内容。
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 重视人格教育将逐渐成为一种共识。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指出的: 如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
和人格培养, 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 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
参考文献:
1、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史洁等.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 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3、陈国和.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及其成因分析[ J].宁波大学学报, 2003(6)
第三篇:大学生情侣人格特征及相互人格特征判断分析
大学生情侣人格特征及相互人格特征判断分析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情侣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以确定相互人格特征判断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中文版“大五”人格量表,对某高校50对大学生情侣自己和对象的人格特征进行评定.结果 在相同人格维度上,情侣之间的人格特征相关均不显著,情侣间开放性和神经质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0,3.606,P<0.05或P<0.01);在不同人格维度上,女方开放性与男方认真性人格维度相关显著(r=0.311,P<0.05);在神经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女大学生自评结果与男友对其的评价结果相关显著
(r=0.296,0.355,0.366,P<0.05或P<0.01);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男生自评与其女友评价相关显著
(r=0.548,0.367,P值均<0.01);在神经质维度上,女友对男友的评价与男友自己评价之间差异显著(t=2.599,P<0.05).结论 大学生情侣在相同的“大五”人格维度上没有普遍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在神经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男生对女友人格的判断有一定的准确性;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女生对男友的人格判断有一定准确性;女生对男友神经质倾向的判断存在较大偏差.
第四篇: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人格心理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创构一种理论。通过实践研究检验这一理论。找可行的方法测量与评人格。将人格理论应用于实际 人格研究的理论派;特质论观点,精神动力论观点,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学习论,认知观点,生物学观点
人格;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出类似的反应。。特质流派的特征(1)注重行为的长期稳定性,不注重特殊具体化(2)注重行为的差异性,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3)容易把人们进行比较(4)
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6根源特质表(PF)
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
⑴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⑵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性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上(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 本能;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的驱力,可以从根源,目的,对象和动量四个方面加以解释
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力比多。性本能)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管理和执行部分(自我要伺候外在世界,本我,和超我三个苛刻的主人)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一部分,限制自我,指导自我已达到理想的自我。自我防卫机制 :
(1)压抑(2)拒绝(3)(4)理智化(5)升华(6)投射(7)合理化(8)反向生成(9)抵消(10)倒退
意识;人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知觉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1、2、一般态度类型 机能类型--1)外倾思维型2)内倾思维型3)外倾情感型4)内倾情感型5)外倾感觉型6)内倾感觉型7)外倾直觉型8)内倾直觉型 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霍妮;认为文化因素决定人格,重视社会环境在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作用
神经症人格类型;依从性,反抗型,退避型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1)个体现象学,尊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经验。(2)人的责任,人对自己最终要发生的是负责,人可以做出选择。(3)此时此地,做好现在做的事,人不应该成为过去经验的牺牲品。(4)人的成长,人有一种成长和发展的倾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创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广泛应用于诸多社会生活领域和心理治疗实践领域,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者。
自我的概念;个体对所作为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行为主义,重视从学习的角度看待人格,他们使用强化,条件作用等概念来解释包括迷信行为在内的各种人格现象
斯金纳的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强化,唉一种刺激情景中,人或动物的某种反应所带来的后果使得该反应出现频率的增加的过程。
罗特的内控与外控
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都工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认知流派------凯利--人人都是科学家
个人构念—被个体习惯化的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构念
第五篇: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推荐]
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和其他学院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人格特征的调查,由于其所学专业、生活环境、性别的不同,在内外向性格、人格特质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这对于探究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内在联系,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校健康教育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格
体育活动
大学生
艾森克个性问卷
Abstract: Survey physical activity and persoity of the students from education college and other college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by questionnair.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major, living environment, gender, there will be obvious difference on character personality, this can provides a good reference for a deep looking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ality, promoting education, developing the revol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Keywords: personality
sports University student
EPQ
前言 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心理疾病引发的大学生犯病、自杀、危害家庭及他人与社会的现象呈递增趋势。大量调查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由于人格缺陷而导致的心理障碍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缺陷问题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些大学生即使学到了很深的专业知识,也难于在社会上立足,因为他们还不具有完善的人格。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大学生中,有10%-30%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人际关系不适、抑郁、偏执等人格障碍占重要比例。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成才密切相关,重视大学生人格的培养,既是高等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时期是生理、心理趋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烈、接受新事物最快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的许多因素,尤其是教育将对他们的人格形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体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形式,对人格的影响作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体育作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特殊性。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大脑会形成强烈的兴奋性,并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运动和代谢反应,运动中需要不断调整心态,集中注意力,使得练习者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体力参与运动。体育活动的过程,本质上讲就是克服自我,战胜自我,进化自身,提高自身的过程。在某一种体育行为的磨砺和体育精神的陶冶中,渐渐地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定向,以完成人格的升华,因此受到的影响是深刻的。
本研究主要针对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教育、民族传统、运动训练)和随机抽取其他学院的学生来展开调查。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锻炼参与程度的现状,分析其差异并究其原因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大学人格发展的完善,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活动课的指导以及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1.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体育类学生中共发放100份,有效回收88份,回收率为88%,其中体育教育(男20,女12)32份,运动训练(男18,女10)28份,民族传统(男16,女12)28份;同时在非体育类学生中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80份,回收率为80%,其中男生44份,女生36份。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以网络搜索为主要途径,以及其他相关报刊杂志进行资料收集。查阅了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献和书籍,掌握了关于该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前提。
1.2.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广泛查阅有关材料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份《大学生体育活动及人格调查》的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频率、时间、类型等。第二部分采用艾森克简式量表中国版,该问卷由48个问题组成,只需约10分钟完成测试,其效度和信度都较高。EPQ 量表包括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掩饰性(L)4 个分量表,每个测题提供“是”与“否”两个备选答案。所有问卷统一收回后,算出EPQ 各量表P、E、N、L 粗分,根据年龄、性别转换成标准T 分,结果以(x ±s)表示。所得出的数据用相应的统计软件包进行t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的标准。1.2.3访谈法
选取体育类和非体育类的学生分别进行采访调查,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使本研究更加深入细致。1.2.4逻辑分析法
对已有的材料和调查问卷内容,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类与比较,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1.2.5数理统计法
用SPSS16这个软件进行效度、信度、标准差、t检验和相关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2.1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如题干中的“人格”,“健全人格”,还有“心理健康”,只有建立在正确理解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得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和调查,否则将事倍功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作者对这些概念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为接下来进行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1.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人体在人格智能上得到发挥,在社会交往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情感表达上达到最佳体验,在完成工作中实现最高的效率,生活质量上形成持续改善。2.1.2人格
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面貌方面区别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特征。2.1.3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的界定包括三个方面:
1、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潜力,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遇困难能坚持努力,具有丰富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求新和求知能力强,想往高质量生活。
2、适合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自我认知的水平与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一致。这主要表现在内心与言行协调一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3、人格健全者有一个很好的人际社会关系,尊重、理解他人,给人以安全感和幽默感,吸引力强,善于帮助他人,民主意识强。2.2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现状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现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透彻的了解。本次抽样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从锻炼频率看,有81%以上的大学生每周都有运动,在体育类学生中不存在不运动的学生,每周运动在四次以上的约占70%,这部分人群在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生中比较集中。每周运动在两次次以上的占24%,每周运动一次的约占6%。而在非体育类学生中每周运动四次以上的仅占6%,与体育类学生相差甚远,每周运动两次以上的占18%,每周运动一次和基本不做运动的均占38%,其比例最大,这与体育类学生正好相反。在运动持续时间上,体育类学生的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大于60分钟和30—60分钟,其比例分别为92%和8%,同样的大于60分钟的人群在运动训练和民族传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统的学生中相对较多。而在非体育类学生中,小于30分钟的占的比例最多,约48%,30—60分钟的比例为32%,大于60分钟的比例仅为20%。在体育类学生中男女生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体育类男生在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上比女生多。
体育类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属于特殊群体,其人数较少,所以说大学生中属于典型的体育人口的人数相对较少,而且这类人口一般都出现在体育类学生中,其他院系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令人堪忧。
2.3体育类专业和非体育类专业EPQ各量表得分比较,见表一 表1 体育类专业和非体育类专业EPQ各量表得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P E N L 体育类 88 52.20±8.73 58.53±4.53 56.86±7.37 38.94±4.81 非体育类 80 47.59±6.67 46.39±8.45 61.23 ±6.91 46.07±6.25 t值 2.68 9.47 2.8 5.962 P值 0.011 0 0.008 0
从表1中可见,体育类与非体育类学生除P 项分值差异不显著外, E 项, N 项, L 项分值差异均极其显著(P < 0.01~0.001)体育类学生具有E 分显著高, N 分和L 分显著低的人格特征。在E项上,体育类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外向倾向,表现出好交际、热情、冲动、爱社交,广交朋友,渴望兴奋,喜欢冒险,行动常受冲动影响。这与体育类学生具有的反应迅速、灵活,思维敏捷、神经兴奋性高、条件反射易于建立、反应能力强等特点是相吻合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N 项上,从总体看,体育类学生的情绪反应适中,个别运动员也存在情绪偏于不稳定倾向,这属于正常现象。因为体育类学生要时常面对与各种强手比赛所带来的压力,产生一定的紧张情绪是必然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成绩的发挥。但总体而言,体育专业学生情绪稳定性比非体育专业学生要强,可能是由于经常参与体育运动及时缓解了疲劳,使身心都得到了充分放松,劳逸结合,达到了愉悦身心的作用,使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的缘故。而非体育专业学生由于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较少,则其心理承受能力相对小一些,特别是女生,过于焦虑和情绪化,意志力薄弱.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心理健康程度较低。
在L项量表上,体育类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非体育类学生,表现出直率的人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格特征,而非体育类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掩饰性。这可能是由于体育类学生与非体育类学生相比长期的进行体育锻炼甚至有些学生从小就进行体育锻炼养成了他们果断、真诚、坦率的人格特征。而非体育类学生从总体来说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较少,所以表现出一定的自我封闭性。2.4体育类学生总体趋势分析,结果见表2(x±s)表2 体育教育、民族传统、运动训练专业EPQ得分比较
组别 例数 P E N L 体育教育 32 49.29±9.35 59.73±3.60 59.19±6.43 38.68±4.39 运动训练 28 54.88±8.22 58.57±5.41 65.51±4.59 38.05±3.69 T值 1.73 0.60 3.04 0.59 P值 0.049 0.56 0.009 0.57
组别 例数 P E N L 体育教育 32 49.29±9.35 59.73±3.60 59.19±6.43 38.68±4.39 民族传统 28 56.11±6.97 59.48±3.34 63.99±6.43 38.48±4.14 T值 2.46 0.20 2.15 0.14 P值 0.029 0.84 0.04 0.89 从表2可以看出,体育类学生内部在E、L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都表现出外向和诚实、坦率的人格特征。而在P、N上民族传统和运动训练的学生表现出明显高分特征,与体育教育学生有显著差异(P < 0.05)。说明民族传统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较体育教育的学生具有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这可能与他们长期从事紧张而单一的周期性训练和所面对更高层次的各种竞争强手比赛带来的压力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明显的不稳定因素对运动员最佳成绩的发挥是有负面影响的。因为运动员与对手参赛具有较强的竞争心理,产生紧张的情绪,造成情绪不稳定是必然的。可是,这种情绪最好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否则,过分紧张和情绪明显不稳定将会引起心理上的不良反映,进而影响最佳成绩的发挥,如果将情绪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则有助于优异成绩的获得。积极的心理和心境毕竟有助于优秀运动员获得成功。
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专业相比,做事更冷静、慎重,行为拘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谨。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专业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多从事了较长时间的竞技训练和比赛,而竞技技能的形成和竞技水平的发挥就需要适当的兴奋性作基础,大脑皮层的觉醒水平将影响到运动员运动技能的表现、成绩的发挥。只有长时间的竞技训练和比赛才可能对人的兴奋性产生影响。所以,他们的做事方式更感性化,轻松兴奋,随遇而安,不顾危险,当然有时难免有冲动和过激行为。在处理事件时可能更多地表现出情感至上,运动员等级越高这种感情至上的表现越明显。这种现象可能与体育锻炼的生理机制有一定的关联。通常认为体音美专业学生的情商比较高,源于他们的专业更多地刺激人的右侧大脑。敢为性更是体院学生的写照,他们表现出了敢于冒险、敢于尝试的精神,做事很少有过多的担忧,认准了就实施。
我们知道三级运动员在这里主要是指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虽说也是从事体育的,但是他们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一样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是通过全国的高考统招才开始接受比较系统的体育训练的。所以,他们和运动训练以及武术专业的学生是不一样的。运动训练和武术专业的学生多没有接受过完整的高中教育,有的甚至从小就在体校长大。这两类学生的成长经历的不同,所以其在诸多的人格维度上表现出差异也是毋庸置疑的。2.5体育类专业男、女生EPQ得分比较,见表3 表3 体育类专业男、女生EPQ得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P E N L 体育男 54 52.06±8.49 60.83±3.37 62.35±5.52 36.89±3.27 体育女 34 49.50±6.46 56.23±4.61 58.60±7.37 41.84±2.89 t值 1.05 3.63 1.93 4.95 P值 0.31 0.002 0.071 0 从表3可以看出,体育类男、女生在E、L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说明体育类女生和男生相比表现出掩饰性、内向的人格特征,这和女生本身的心理特征相符合。女生和男生虽然所处的大环境,所接受的教育相同,但由于男生来自于社会和就业方面的压力比女生稍大,因而焦虑、担忧、情绪反应该要比女生强烈。但在本次调查中N量表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2.6非体育类专业男、女生EPQ得分比较,见表4 表4 非体育类专业男、女生EPQ得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P E N L 非体男 44 46.94±7.10 49.75±8.23 56.67±4.90 43.70±5.56 非体女 36 48.096±53 42.85±7.60 56.80±9.48 47.97±6.17 t值 0.38 3.40 0.054 2.436 P值 0.71 0.003 0.96 0.026 从表4可以看出,非体育类男、女生除了在E、L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 < 0.05),在P、N上均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个研究结果与一些参考文献中所提到的在N上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他们认为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从心理承受方面女生比男生差,女生心理素质没男生好。所以女生表现出的焦虑、担忧等情绪反应比男生强烈。所以也不排除因误差所致出现这种结果,这还有待以后的研究来证明。2.7体育类女生与一般女生的EPQ得分比较,见表5 表5 体育类女生与一般女生的EPQ得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P E N L 体育女 34 49.50±6.46 56.23±4.61 58.60±7.37 41.84±2.89 非体女 36 48.85±5.87 42.52±7.70 56.17±9.37 47.29±5.56 t值 0.566 7.62 0.884 3.177 P值 0.58 0 0.39 0.006 从表5可以看出,体育类女生与普通女性在N 分、P分差异不显著(P > 0.05), L 与E 项分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 0.05~0.02),体育类女生具有E 分显著高、L 分显著低的特点,说明体育类女生较普通女性具有外向性、直率的人格特征,不存在情绪不稳定的倾向。显然, 体育类女生有其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总之, 体育类女生在与普通人的人格比较中, 具有外向、真诚、直率的人格特征。体育类女生与普通女性虽然性别相同,但其进行的体育活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都比普通女性多好几倍,一周运动四次以上的人数占总数的75.1%,每次运动60分钟以上的占总数的85%。这使得她们的性格倾向于外向,表现出开朗、活泼、好动、善于与人沟通的人格特征,为人也更加真诚、坦率。而在非体育类女生中,在课余时间分配中,很多女生把时间都花在上网和逛街上,基本不做运动的女生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达到51%。所以造就了她们安静、好静、保守、不善言谈等特征,这一类型的女生通常朋友较少,但有挚友,行为不易受冲动影响,不爱兴奋的事,做事有计划,生活有规律,做事严谨,倾向悲观。
2.8体育类男生与一般男生的EPQ得分比较,见表6 表6 体育类男生与一般男生的EPQ得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P E N L 体育男 54 53.68±9.40 60.46±3.59 63.08±5.66 36.73±3.37 非体男 44 47.11±6.94 49.75±7.99 56.91±4.88 44.25±5.91 t值 2.83 5.43 3.29 4.78 P值 0.149 0.027 0.004 0 从表6可以看出,体育类男生与普通男性除P 项分值差异不显著外, E 项, N 项, L 项分值差异均极其显著(P < 0.03)体育类男生具有E 分, N 分显著高和L 分显著低的人格特征。说明体育类男生较普通男性具有外向,情绪偏于不稳定和直率的人格特征。这与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息息相关,在体育类男生中,每周参加体育活动4次以上的占到80%,而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占到90%。而非体育类男生在活动次数和持续时间上明显比体育类男生少很多,还有近10%的男生几乎不做运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体育锻炼参与程度的不同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影响,较高体育锻炼参与程度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向理想方向发展。体育类学生和非体育类学生相比性格外向,情绪较稳定,为人真诚、坦率。
3.1.2在体育类学生中,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的学生其人格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运动频率、运动量和持续时间方面存在的不同而造成的。尤其在N量表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3.1.3体育专业男女生除了在E、L项上表现出差异外,尤其是在L量表上差异显著,在其他两个量表上都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体育类女生和男生相比更内向,掩饰性也更高。
3.1.4非体育类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和体育类男女生一样,也主要集中在E、L两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个量表上,但不同的是两者在E量表上的差异较显著。说明非体育类女生和男生相比性格的内向程度更高。
3.1.5 体育类女生与一般女生在N、P上差异不显著, 在L 与E 项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而且E 项的差异程度更高(P=0)。说明体育类女生和一般女生在内外向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3.1.6体育类男生与一般男生除P 项分值差异不显著外, E 项, N 项, L 项分值差异均比较显著(P < 0.03),尤其是在L项上(P =0)。说明体育类男生较普通男性具有外向,情绪偏于不稳定和直率的人格特征。
3.1.7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程度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3.2建议
3.2.1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激发和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智力本身无所谓积极、消极、主动、被动,只有当个性心理有了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激发起智力因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育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人的身心同时施加影响,参加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使大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且锻炼了大学生的心理,完善了大学生的人格。所以一方面要激发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她们的锻炼习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项目,使他们自发、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性别、年级、专业以及不同人格个性的大学生的不同需要和爱好,创设他们喜欢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并设置相应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只有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激发和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造就健康体魄,才能为未来发展和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3.2.2因个体人格特征差异采用不同形式的体育教育
经过许多成功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从工商巨富、军政要人,到各界明星、科学家、艺术家,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并不单纯是智力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人格文化。当今社会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大学生处于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针对大学生不同人格特征而采取不同形式的体育教育,从而塑造完美大学生的人格显得格外重要。3.2.3对高水平运动员要尤其注重其心理素质的培养 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专业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具有自身所特有的人格特征。这可能与他们大多数人都在长期地进行体育训练,有些甚至从小就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有关。希望运动员与教练员对这些人格特征加以重视,做好训练和比赛期间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整,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处在积极、健康的水平上。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中应重视心理训练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运动潜能。
参考文献
[1]滕春燕,何贵满,童建民.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及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3,25(4):54-57 [2]王全法,李忠敏.高校学生课外体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1999,15(3):l02-103 [3]袁玉涛,刘春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4)[4]任晓静,陈英柏,李强.高校体育教育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科技信息,2000(2)[5]王志勇.析高校体育教育对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3(2):44—46 [6]张志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普通专业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1(3):42—45 [7]刘雪勇.体育教学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的理论探新[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5):392-397 [8]阳云.体育教学对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理论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5):517-519 [9]曹西文.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4):85-86 [10]蔡传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3,7(1):37-41 [11]黄勇,顾郑军.体育类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报,2008(1):211-212 [12]李化雨.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J].学校教育,2006,(27):97-98 [13]王浩,陈建华.体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作用及其途径[J].北京体育 大学学报,2007,30(7):911-912 [14]刘贵恩.论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7(3):109-112 [15] Bailey CM, Arnett PA,Barwick FH,Morgan TD,Pincus AL.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sports-related concussion testing [J].ARCHIVES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2008,23(6): 657-657 [16] Fomin YA.Sports impact on the shaping of personality [J].SOTSIOLOGICHESKIE ISSLEDOVANIYA, 2008,10:143-146 [17] Panachev VD.Sports and personality-a sociological study [J].T SOTSIOLOGICHESKIE ISSLEDOVANIYA, 2007,11:125 [18] Li, J.Consideration on sports personality [J].JOURNAL-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2002,36: 128-130 [19] Leesa Morris, Jo Sallybanks,Katie Willis and Toni Makkai.Sport,physical atctivity and antisocial behaviour in youth [J].Youth Studies Australia,2004,23(1): 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