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教学反思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作者:佚名教师园地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更新时间:2008-10-31
北正中心北正小学李敏
一、反思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二、反思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三、反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反思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五、反思“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师园地录入:jxwsxq责任编辑:jxwsxq
第二篇:新闻报道应把握三要素
新闻报道应把握三要素
新闻,指对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如果捕捉到了新鲜、真实的新闻素材,在写作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标题新颖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如果能够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有吸引力,则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功。如这个标题:
某学校小学师生“火灾逃生”长见识
这个标题简练地交待清了具体事情及结果,让读者一目了然,且很想知道:火灾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火灾逃生”要加上引号?这样就能引导读者看下去了。
二、导语简明
一条新闻能否抓住读者,往往取决于它的第一段、第一句,这就是导语。新闻导语应该是对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概括,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有趣。《某小学师生“火灾逃生”长见识》是这样写的:
11月6日下午,某小学师生参加了区消防大队的消防演练。忽然响起了尖利的警报声,通往安全地带的出口一时间烟雾弥漫„„
这篇报道开头极为精练,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完整地交待清晰了,还逼真地描绘出惊心动魄的消防演习场面,引人入胜。
三、主题明确
主题就是新闻的中心思想,可以以翔实的场景描述和细节描写莱逐步揭开“谜底”。“发生紧急火灾,同学们不要慌乱,在老师的带领下沿疏散标志从最近的安全出口撤离。”广播骤然响起,一时间,数百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书包捂鼻,有秩序地向空旷的操场安全区域疏散。历时不到2分钟,一场消防“火灾逃生”演练顺利完成。
这样,一篇完整的新闻稿就“出炉”了,你掌握其中技巧了没有?
第三篇:开放式写作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开放式写作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文笔将生活诉诸于载体并升华的创造性过程。学生要将生活中鲜活的见闻生动的描绘出来、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切身体会准确的抒写出来、将对生活的理解与思考精准的表达出来,就要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写作训练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表达能力、挖掘其本来的写作潜能、开启其固有的写作智慧、激发其潜在的写作情感。
写作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让其熟练的掌握各种写作技巧,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尽快提升结构文章的能力,提高驾驭文字的本领。在写作教学中,写作训练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开展。在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阶段有不同的训练重点,但各阶段的训练特点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自主的、开放性的。
在开放式写作教学中,我以为写作训练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如有不当,请同仁们指正。
一、导向性原则。就是说写作训练对学生学习写作要有引导作用,能指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向,让其把握写作的一般规律,培养良好的写作品质。
二、启发性原则,就是说写作训练要有启迪作用,通过写作训练,能引起学生写作方面的联想进而有所领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三、切实性原则。就是要贴近学生实际,不论是目标的设计、内容的选择,还是训练步骤的安排,都要从学生写作实际出发,量学生之力而行,目标设置可行,不拔高、不压低,稳妥、实在。要遵循教学规律,切合教学原则,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四、前瞻性原则。写作教学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既要解决学生写作中遇到的临时性问题,更要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投身工作拓展空间、开拓路径,让其终身受益。
五、针对性原则。就是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性强。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蜻蜓点水走过场。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学生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重点,安排教学进度,选取教学措施,推进教学进程。
六、计划性原则。古语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要有充分的训练预案,做好整体性和阶段性写作安排,训练前要确定具体的训练内容、拟定可靠训练步骤,设定可行的训练目标。减少盲目性、随意性。
七、渐进性原则。学生写作能力是逐渐培养的,要经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那种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因面教学中要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及深、逐渐前进、稳固发展的步骤。减少急躁性、冒进性做法。
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各个教师采用的方法和措施可能也不相同,只要能把握写作教学的原则,都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第四篇: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把握交互性原则
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把握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是多媒体的一大特性和优势。多媒体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式处理。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大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检索方便。无论你需要哪一个课件,哪一部分内容,只要一按鼠标,计算机就会把你需要的内容推送到你的面前。二是控制速度。实际过程发生在瞬间,然而,为了讲清原理,必须分解动作,可以放慢运动速度,可以加快,可以分解动作,也可以连续动作。三是分布提示。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解答难题时,计算机能分步提示学生,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速度,循序渐进,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
第五篇:应正确把握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
应正确把握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中学焦方清 张敏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要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让计算机多媒体适应学生,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服务;而不是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质,让教师、学生屈从于计算机,成为计算机多媒体的奴隶。
【主题词】正确 运用 多媒体 教学
如今,计算机多媒体是广大中小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现代科技手段。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同时,它也具有超越有限的教学时空的特点,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语文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有着明显的效果。但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数百节的听课、评课却逐步认识到,在多媒体教学带来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同时,发现又有不少语文教师陷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滥用、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特别在新课改下,更有明显的不和谐,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语文课堂上计算机代替一切,变传统教学的人灌为现代教学的机灌。课堂表现:有些语文教师在上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计算机上,一节语文课,多媒体课件从上课一直放到下课,老师的作用几乎不存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忙于点击鼠标播放制作好的课件,一会儿是文字,一会儿是图片,再过一会儿又是音乐,再加上如果有的课件教师制作过程中细节处理上的不完善,我只看到老师在课堂上忙上忙下地进行人机对话,却忽视了与学生在知识上的、情感上的交流。
病因:这其实就是把以前的以教案、教师为中心转向现在的以计算机、课件为中心。一节语文课的内容基本上都用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很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不利于学生的阅读,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无民主和平等可言。很显然,计算机只是一种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的工具,它只能作为知识的载体,那种认为计算机能完全代替教师完成授课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决办法:现在,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语文教师的授课过程是应该是师生配合、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及反应,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调控课堂行为,控制课堂节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计算机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它的作用是帮助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博闻强记,从多角度、多层次看问题,增强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延伸教师的功能,使教师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挖掘潜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时刻牢记,计算机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我们决不应让计算机代替我们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以多媒体视听课件代替朗读。
课堂表现: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方面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语文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语文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制作的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图像等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的运用,于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范读课文的越来越少,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小,进而导致我们的语文课已越来越不像语文课。
病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是一门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而不是相反。“光看不练假把戏。”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
解决办法:书声朗朗应该是中小学语文课堂的独特风景,诵读应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需要学生慢慢去品读、去咀嚼、去体会。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硬要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就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这种偏差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人文性,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能力方面一定会存在缺陷。
三、课件过于花哨,杂而不精。
课堂表现:现在有的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为课件越多越好,越精彩越好,于是过于重视语文课件的观赏性,从而导致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有的教师甚至制作复杂FLASH课件,借此让学生大开眼界。
病因: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可这种表面看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花哨热闹的课件,不但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干扰课堂教学,削弱课堂教学效果。其结果极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课堂气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上完一节语文课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一节语文课下来,收获了了。
解决办法: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决不能滥用,不能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成为语文课堂上的“噪音”。对语文课来说,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上也是应该有所偏重的,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诗歌、散文等作品,如果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但一些文章,如议论文,因为说理性强就可以少用或者不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如果语文教师要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就要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件要力求做到少而精,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避免华而不实。一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语文课,如果用PPT课件,最好不要超过20张幻灯片;如果用FLASH课件或其它形式的课件,也要力求做到简洁、实用。
诚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日益走进我们的课堂,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笔者在此并无贬低和反对多媒体辅助教学之意。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至今仍处于摸索阶段,由于课件固有的缺陷,不可能满足所有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能努力避免走入误区。在课堂上教师应让计算机多媒体适应学生,为我们的高效课堂服务;而不是让教师、学生屈从于计算机,成为计算机多媒体的奴隶。我们的教师应该明白,一个成功的、高质量的多媒体
课件应该是从人,尤其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计算机这个高科技的媒体,给学生提供声情并茂的教学内容。当课件被应用于教学时,应该是能够创设一种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情感、思维与行动融合起来,既有利于多方面获取和巩固知识,又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整体变化,计算机多媒体必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前景是无限光明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教育技术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张立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3、刘景福 钟志贤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中国远程教育,2001(6)
4、任瑞仙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缺失探析开放教学研究2004(3)
作者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中学邮编:250107
工作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中学联系电话:***E— mail: zhangmin329@126.com
备注:本文发表在2009年第九期新课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