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销售如何走向高端[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5:2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销售如何走向高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销售如何走向高端》。

第一篇:国内销售如何走向高端

国内销售如何走向高端

近期一则新闻给了我很大的提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公布第十一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http:///zcfb/zcfbqt/2012qt/t20120220_462149.htm看完了发改委的文件以后,又联想到政府的很多天价采购案例。我觉得我们的空调销售的很多方法和思路都很好,但是大家都认为一二线城市市场已经饱和,而致力于三四级市场的策略组合。在我看来,这也恰好是走不高的障碍。众所周知,三四级市场消费能力有限,高端空调根本退不了,所以消费者愿意买低端低价机,代理商也愿意卖。导致公司政策落空。既然三四级市场还处于低价竞争阶段,那我们何不在其他渠道去打造高端家电呢? 一二线城市,格力、美的的市场已经很成熟,且中高端具有一定的固定客户。而我司在一二线市场地位薄弱,抢占资源很难。那么我们可以从政府采购入手。

回顾我司在农村市场提出的方案,举例说明(不代表我司任何实际操作手段):签于农村居民的跟随性和攀比性,要打开农村市场可以从村干部入手,给村干部家里安装一台空调,要保质保量,让其免费为我们宣传。村干部一般在村里都比较有威望,他信任的产品,介绍的产品村民的接受度也会很高。这个方法很好,但是我们只是用的太局限了,纵观整个中国不就是一个村子吗?政府就是村干部,那么我们就从政府采购入手。

政府采购的要求:

1、政府采购一定是和国家政策完全切合的。如:国家提倡高能效、节能环保,政府采购里面的所有物资都必须以节能高效为主的。

2、政府采购不关心价格的高低,最近几年的天价采购,年底的集中花钱等等问题都暴露出,政府在物资采购方面的不差钱。

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政府买东西,不问价格,只挑最好的、最贵的买,那么质量要求就很严格了,我司的内销空调机质量可能达不到要求。

解决方法:

1、高效节能产品,我司已经有了,V酷、V铂、Q8.2、这里先谈质量问题,我司若要供应政府采购,则产品质量必须达到最高水平。那么我们可以以外销产品的标准来生产政府特供产品。质量问题得以解决。

3、也就是价格问题,外销产品质量好,但是价格也会很高,这点之前已经提过了,政府采购在价格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那么我们在如何进入政府采购产品中的最大问题也就是:如何被政府认可、被接受并长期保持合作关系。这一点我相信凭借我们的业务团队完全可以实现。

市场部 蔺文旗

第二篇:高端机销售

黄冈高端机型销售

1.门店上样情况:黄冈七一主要上样为一般乡镇卖的低端机型(81系

列),另一种7000,8000系列高端机型,黄冈工贸主要上样是42寸以上的网络机型较多,黄冈苏宁上样机型较少,基本上就几款高端机型。

2.各门店上样基本上错开上样,尽量防止门店之间产生杀价的争执,这

样会让客户心中觉得你的机型没有一个最低价而对你的品牌失去信任跑到其他品牌购买。

3. 门店直销员的产品知识的培训,我们是第一个拿到产品资料的,不要急于

给他们培训,把产品知识先给他们看,再去每个门店问下他们这款机型功能感觉是否强大,多与直销员探讨产品知识,对于接受能力较慢的对压制,对于来的时间较长的多探讨,毕竟她们在卖场经验还是比你丰富些,时间来的短但能力很强,多与他沟通产品知识以及门店近期各品牌情况。4. 直销员机型提成这方面很重要,一般我不会把提成表直接给他们看,一般

简单说下最新上的几款高端机型提成,其他的低端就没什么提成,卖十台抵不上一台,这样他们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在高端机型的讲解,平时多与他们多沟通,那个直销员卖了7000或8000机型,让他们感觉是自己讲解水平不够高还是其他原因。

5.高端机有高的提成,每个门店就会更多的去推,顾客心中的映像就会

越深刻,黄冈就这三家门店总会到一家买的。

6.机型间的对比,可以拿4711与7000对比,两者价格相差还是比较接

近的,但从外观与功能7000系列就显得高档很多,与7000对比,4711就显得很落后,因此顾客宁愿选择7000,就算不买7000,4711从功能菜单跟7000差不多,顾客也有可能选择4711.7.产品亮点推荐:

对阅读产品寻找差异化,物以稀为贵,一个产品相对稀少,价格贵一点消费者能够接受。高端电视产品要成功的推销出去,需要直销员认真的阅读产品知识,找出差异化,与普通电视区别开。找出这款电视技术趋势以及未来的潮流,是顾客愿意付出的,需要一定的技术与理论支持。说出7000系列优势点。产品定位,价值定位。高端产品不是物美价廉的大众产品,是部分追求生活的奢侈品。一款电

视尽管有很多优点,如果价格与普通电视差不多,无论在消费者还是其他人眼里都不是高端机。寻找目标顾客,差异化卖点,高端产品购买者在作出决策与普通电视购买者考虑的因素不同,购买普通电视的是较多考虑价格,质量,使用寿命等因素,高端电视购买者可能更多关注档次美感与否,时尚与否,个性特色等等。所以高端电视所表现的价值优点与这类消费者所关注一致。精致化产品包装,包装可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提高其预期价值,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激发购买的欲望。高端电视作为视听产品,其包装主要包括陈列和演示:一流的高清晰画质;卓越的颠峰音响效果;多功能的数字终端设备接驳与显示;迷人的外观设计;引人注目的展示位置等等。高端电视的优点需要对比和强调,从功能、效果、价格等方面与普通产品进行区分,烘托高端产品的卓越优点。有效传达信息,精确指导,一款高端电视哪怕有数不清的卓越优点,要是这些优点不为那些想购买高端电视的消费者所认知,那么高端电视要想实现一定量的销售就变成水中月、镜中花了。

专业、到位的终端人员解说、推介

电视机作为一种生活消费品,目前绝大多数产品都是通过终端卖场销售给顾客的。终端销售人员对于高端电视的销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顾客能否成交以及多长时间能成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终端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促销技巧。高端消费者在选购一款电视时一般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比较、了解。由于彩电行业

竞争十分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多技术非常专业而且表达方式各有千秋,一个消费者经常不知道到底选择哪个品牌的电视好。专业知识方面不仅包括自身产品的专业知识,还包括竞争对手产品的相关知识,做到知彼知己、攻守有度。富有激励的销售提成终端销售人员收入直接与销售挂钩,赚钱是销售人员最基本的目的。哪个型号的电视提成高,销售人员就会全力销售那个型号的电视从而实现收入最大化。高端电视相对普通电视来说,销售难度要大得多。如果销售提成与销售人员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的话,那么将很少有人愿意去销售高端电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高端电视给予高额的销售提成必然激发销售人员全力主销。当然,高额提成可以搭配销售任务考核。

第三篇:国内高端医疗市场概论

国内高端医疗市场概论

一、国内市场对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渐增长,需求增长来自于:

1、富裕人群对医疗服务提出新需求;

2、医疗旅游的兴起,3、高端医疗保险产品的日益丰

4、“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

5、对境外资本投资医疗机构的政策门槛降低等也有利于行业发展。

二、高端医疗服务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进行:

1、高端全科医院(诊所);

2、高端专科医院(诊所);

3、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

在全科医院行业,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已经有29个品牌、近百家高端医疗机构。其中90%是合资/合作企业。其中不乏共用公立医院医生资源的医院,以及公立医院委托外资医疗机构管理的高端服务部门。专科高端医院门槛也相对较低,特别是眼科、牙科、妇儿专科医院在国内发展迅速。但面临专家资源不足,这三类医院较依赖公立医院的医师资源。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发展最早,而且形式多样——干部保健、国际服务、一般特需医疗等,然而与普通医疗共用医师资源,而且从“满足特殊需求”走向单纯的“高端化、高收费”,引来了许多争议。

三、高端医疗服务市场的扩大,外资医疗机构加快在国内的扩张;

同时,一些民营医疗机构高端化趋势明显,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建设高端医疗产业园。服务对象和内容多样化,国内高端医疗机构的目标客户从国内工作的外籍人群转向国内高端人群。

随着高端医疗行业的发展,政府和各医疗机构共同投资加强高级医疗人才培训的同时,与外资医疗机构合作引进海外医师资源,以解决医生资源不足问题。为避免公立医院的高端化,应该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满足市场对高端医疗的需求。

四、高端医疗市场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高端医疗服务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进行:高端全科医院(诊所)、高端专科医院(诊所)和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

– 本文主要分析上海,北京,广州地区的高端全科医院、诊所和专科医院 – 中国国内的高端医疗服务保险主要由三井住友海上、保柏、金盛、美国安泰、招商信诺、MSH 中国、美亚、中国平安、丰泰、安联等提供

(8 资料来源:钟恬(2011),高端医疗险方兴未艾宜量力选购,证券时报,2011年5月9 2010 年5月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七)

高端全科医院(诊所)

□ 北京、上海、广州已经有29 个高端医疗品牌10,有11 个品牌已经采用了连锁经营的方式,在多地设有诊所和医院

– 新加坡百汇集团在上海已有7 个诊所(医疗中心),在成都拥有一个诊所,和

睦家在上海、北京、广州有7 个自有诊所(医疗中心)

– 北京、上海、广州之外的城市中的高端医院大多是这些医院的分支机构 □ 合资/合作是高端全科诊所和医院的主要经营方式

– 按规定,目前外资投资医疗机构只能采用合资/合作的方式,而且与本地权威机构的合作使得外资品牌很快进入国内市场

三个城市中,近90%的高端医疗品牌是中外合资/合作背景

– 合资/合作类型一:外资主导,建立独立医疗机构,拥有独立的医生资源北京和睦家医院1997 年由美国美中互利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成立,而后来建立的上海和睦家是中美互利和长宁区中心医院合作

新加坡百汇集团在中国的上海百汇华鹰和瑞新医疗中心的医师大约80%来自国外

– 合资/合作类型二:与公立医院合作,共享资源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由亚太医疗国际集团和天坛医院合资组建,许多天坛医院的专家在天坛普华坐诊

医生主要是与公立医院共用专家,缺乏独立的医生资源

– 合资/合作类型三:公立医院将高端业务部分独立,并委托外资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2010 年4 月,上海华山医院东院国际部挂牌上海国际医院,并委托和睦家进行管理,聘用的医生大多是具有国际经验的外籍医生

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由交大医学院的12 家附属医院提供专科优势资源,拟选聘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负责运营、管理

□ 与公立和普通私立医疗机构相比,这些医疗机构的诊疗费很高,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 高端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入门诊疗费(或挂号费)在200-700 元不等,药费、检查和治

疗费用也是公立和普通私立医疗机构的数倍

– 上海、北京、广州的高端医疗品牌的平均入门诊疗费约为473 元左右

– 相反,中国的公共医疗服务根据级别不同价格上也有些差异,但也低于大部分高端医疗机构的10%-20%

根据功能、设施、医疗水平,中国的医院从低到高分为1-3 级,每一级分为甲乙丙三等,另外还设有特级医院,因此共有10 个级别

– 全国综合医院的收入中,药品收入占到42%(2009 年),但和睦家的药品收入仅占总

收入的11.8%(2011 年1 季度)同__

高端医疗机构诊疗费情况

项目 诊疗费标准(元)

上海市公立三级医院普通门诊 14

上海全康医院初诊病人(20 分钟)650

上海瑞新医疗中心新病人医生诊疗(直接)510

上海森茂诊所时间内非会员初诊600

注:表中是医疗机构公示的价格标准

资料来源:上海市卫生局

□ 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客户一半以上是国内的外籍客户

– 高端医疗保险在国内刚刚起步,拥有高端医疗保险保障的多为在华外籍人员 □ 高端医疗机构受规模所限,以门诊业务为主

– 上述统计中,近一半的高端医疗机构只有门诊服务,没有住院服务,因此床位基本都

少于50 张

– 由于病床较少,上海沃德医疗中心、等机构采用日间病房、日间手术等经营方式,提供单日住院服务

日间手术:针对某些患者,在一到两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的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和办理出院

高端专科医院(诊所)

□ 上海、北京、广州的高端专科医院涉及妇产、儿科、眼科、牙科、肿瘤、脊柱手术等多个领域

– 上海、北京、广州的高端专科品牌超过40 家

– 眼科、牙科和体检因为门槛较低,占了高端专科医院的60%

眼科、牙科和体检诊所的特点是,产品和服务的可选择性大,即便是最高端的诊所,也有廉价入门套餐吸引用户

–近年来,人们对妇产和儿科服务的要求提高,为了减少等待时间、享受高质量服务,愿意付出高价格,妇儿专科医院的占比为17%

– 肿瘤、脊柱手术等新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专科医院

2009 年韩国我立德医院集团和天津天士力集团合资开设了共同投资兴建中国首家

涉外脊柱专科医院上海我立德医院

上海、北京、广州主要高端专科医院的类型

牙科41%、美容5%、康复治疗5%、体检13%、眼科8%、肿瘤5%、妇儿15% 多类专科

□ 民营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门槛较低的眼科、牙科和体检领域

– 眼科、牙科和体检的高端品牌中,中资民营企业占了近一半,而在其它的专科高科品牌中,几乎全部是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

□ 高端专科医院的医疗团队相对独立,但妇儿、眼科、牙科类专科医院较依赖公立医院的医师资源

–近年来新出现的肿瘤、康复治疗类高端专科医院由海外医师和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中国医师共同创立,如上海百瑞肿瘤中心

–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的医生曾在公立医院中工作

– 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几乎全部聘请北京儿童医院的现任专家,北京和美妇儿医院也聘请了许多公立医院的现任专家

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

□ 目前医院的高端服务主要分为三类:干部保健、国际服务、一般特需医疗 – 干部保健专门针对高级别老年国家干部,国际服务主要服务大使馆外籍官员、来访外

宾等,一般特需医疗针对普通病人,提供专家诊断和高质量服务

– 针对大众的一般特需医疗在上世纪80 年代推出,一方面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

求,一方面为了提高医院收入

国发(1989)10 号文件允许医生有偿业余服务和医院进行不同档次收费,公立医院

引进医生出诊、专家服务、夜间诊断等特别服务

年代,国家卫生部门希望医疗机构能够降低对财政补贴的医疗,进一步鼓励这些

创收项目

□ 公立医院内的高端医疗逐渐从“满足特殊需求”走向单纯的“高端化、高收费”,引来

了许多争议

– 公立医院内的高端医疗与普通医疗共用医师资源,针对特殊人群,通过高收费,预约、就诊优先,引来了普通病人的不满

一般特需医疗的挂号费在100-500 元左右,其他治疗和药品费用也是普通医疗的2-3

倍,并且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

– 几乎所有的二、三级医院中都设有此类高端服务部门

– 最然国家要求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上限为10%,但具体的定义不明,是床

位、收入还是医师资源,导致很难进行管理

上海多家三甲医院中“特需中心”和“科室特需”共存,采用其他手段扩大营业

五.高端医疗服务的发展新趋势

市场扩大

□ 外资医疗集团加快在国内高端医疗市场的扩张

– 2011 年3 月,和睦家宣布为天津和北京的医院扩充至少125 个床位

– 2010 年6 月,新加坡最大的私人医疗集团莱佛士医疗集团在上海经营面积达1 万3000平方英尺的医疗中心,提供多元化专科、牙科和体检等服务

– 2011 年6 月,金卫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上海东方国际医院56%的股份 □ 高端医疗市场受到关注,国内制药、医疗相关企业也开始进入,一些民营医疗机构高端化趋势明显

– 2009-2010 年,上海复星医药多次收购和睦家母公司美中互利公司总共25%股份,从而迈入高端医疗产业;复星医药还与百汇医疗集团合作,在国内开设高端医疗门诊

– 慈铭体检集团推出的奢侈体检中心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将于2011 年年底开业

目前暂定的会费为99 万终身免费,并初次会籍全球限额200 名

– 2011 年6 月,玛利亚妇产医院的投资方百佳(中国)连锁妇婴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广州建立了高端品牌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

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投资约1.5 亿元,面积近2 万平米,最豪华的产房面积

120平方米。各地围绕高端医疗机构,建立综合旅游、休养等功能的高端医疗产业园,希望借此提高医疗服务的吸引力

– 厦门计划在五缘湾建设五缘高端医疗园

用地面积约37 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30 万平方米,医疗园将引进一些成熟的高端特色医疗机构品牌,并辅之以健康检查、医疗配套、度假酒店的康复疗养区

– 广东省计划在南沙区建设国际健康城,发展高端医疗健康产业

高端医疗服务集中在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神经系统疾病防治、妇幼儿童疾病防治、生殖医学中心、整形医学中心、五官科(眼科)中心七个领域 – 泸州市拟建“西南医疗康健城”,总占地1500 亩,投资20 亿元,集医疗、养老疗养、康健、教学、科研等为一体,以医疗为主

□ 公立医院剥离特需服务,高端服务业务有望借此进一步扩大

– 上海医改征求意见稿提出,逐步“剥离”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将高端医疗服务集中到新建的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医学园区。

考虑利用多点执业政策,让三甲医院的专家同时在国际医学园区服务 – 在建的高端医疗园都计划邀请知名公立医院设立高端服务的分支机构 服务内容多样化

□ 目标客户从国内工作的外籍人群转向国内高端人群

– 2011 年初,上海和睦家医院推出了两款分娩套餐团购,价格相当于正常费用的八折,和睦家首次采用团购的广告模式,旨在吸引国内高端消费人群

– 一些医院提供出国医疗服务,或海外医生诊断支持,以吸引国内高端患者上海沃德医疗中心为需要前往美国医治的病人提供各方面协助服务,其中包括空中救护、签证办理、陪同翻译、住宿用膳及家庭协助等

2011 年上半年,日资医院上海森茂诊疗所宣布,为吸引国内患者,将引进远程医疗系统,使患者接受日本国内医生的远程诊断,以及帮助患者赴日就医。高端医院在全科门诊的基础上,设立以妇产、肿瘤等特色诊疗中心

– 2011 年1 月,北京和睦家医院旗下启望肿瘤治疗之家正式运营,实行门诊式肿瘤治疗

– 相比全科门诊,一些专科领域更能吸引国内高端人群

目前,上海和睦家医院75%病人是外籍人士,而妇产科、儿科中有逾50%病人为中国人11

在建立了多个全科诊所后,百汇近年来设立了肿瘤、妇产专科中心

新加坡百汇医疗在中国的大事记

年份事件

2007 与华山医院合作建立的上海百汇华鹰门诊部开业,由百汇控股70% 2007 收购上海瑞新医疗集团,后者已在上海建立了多家高端医疗诊所 2008 在成都第一人民医院建立百汇成都医科中心

2010 与上海天坛普华医院合作建立“新加坡百汇癌症中心上海分中心” 2011 百汇成都医疗部进驻成都玛丽亚妇产医院。

六、总结和建议

□ 高端医疗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并向专业化发展,高端专科医疗具有市场潜力 – 最早吸引患者前往高端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因是便捷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但最近对专科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

– 高端全科医院由于规模有限,与公立医院相比竞争力很难超越,而高端专科医疗更容易通过设备、技术和服务创出特色

– 与眼科、牙科、妇儿相比,肿瘤、心脑血管、康复医疗等高端专科医院的数量还很少,但市场需求会逐渐增加

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已成为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前三大疾病(按死亡率排名,2009 年)12,这些疾病需要长期性治疗,需要私人医生式的医疗方式。高端医疗挤占公立医疗医生资源的现象可能日益严重,一方面要加强高端医疗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与外资医疗机构合作引进海外医师资源

– 民营医院在人才获得方面面临很多障碍,经常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局面

许多大型公立医院都设有教学医院,在医院内部进行学生培养、并提供实习,保证了医院人才的来源,而民营、外资医院只能通过公开招聘来获得人才 – 公立医院内部的高端服务越扩大,其他医疗部门的医师资源越紧张

高端医疗机构聘请公立医院的专家多点执业,或是从公立医院挖角专家,都不利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开展

– 国内高端医疗人才仍比较缺乏,要通过社会和医疗机构内部两个渠道加大培养力度

海南省近年来先后选派了200 多名优秀医师和护理人员,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医疗专业技术,费用由省财政、各类公益基金等共同承担

和睦家对护士开设专门的培养课程,并实行按级别晋升作为激励,并且鼓励护士全方位参与医院的运营

– 上海国际医院等通过与外资医疗机构的合作,引入了国际化的医疗人才,计划将来要扩大引入

– 新医改方案提出,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但在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第四篇: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及研究走向

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及研究走向

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及研究走向

【作者简介】穆雷,翻译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翻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mulei2002@yahoo.com.cn;

王斌华,翻译学博士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wangbinhua@hotmail.com。

【内容提要】 与近年国内口译实践和教学蓬勃兴起的现状形成对比的是,作为一门新兴子学科的口译研究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因此有必要对其发展历史和研究路向加以厘清。本文以过去30年的期刊口译论文、著作以及历后全国口译大会上的提交论文等为数据,考察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概况,分析国内口译研究的研究数量、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以此呈现口译研究在国内的发展态势,探讨存在的问题、研究的走向和提升的路径。【关 键 词】国内口译研究/考察/发展/研究走向 导言

随着近年翻译专业本科、翻译学硕士博士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中国内地的正式设立,翻译学已凸显其学科地位。作为翻译学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译教学和口译实践在中国内地蓬勃兴起,口译研究亦呈旺盛的趋势。继2000年口译在新修订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中成为必修课以后,近年来不少院校相继开办翻译学院或翻译系,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面开设翻译专业,其他有条件的院校也相继开设口译课程。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15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NTI)试点培养单位中有9所院校开设口译方向;19所设置翻译本科专业的学校也都在其课程设置中突出了口译课的分量。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梳理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脉络,以便为口译教学和实践提供科学理据。本文以近30年发表的口译期刊论文、著作和历届全国口译大会的提交论文等为主要研究数据,从研究数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中国内地口译研究的发展概况,探讨存在的问题、研究的走向和提升的路径。一.国内紧缺人才的五大口译方向

会议口译。会议口译在各种口译中处于高端,包含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口译技能。同声传译指主讲人在不间断地发言的同时,口译人员在译员箱内将所听到的发言译成目标语言;交替传译指主讲人进行一段长约5~7分钟的发言,然后由口译员将发言内容译成目标语言。虽然叫做“会议口译”,但除了应用于国际会议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新闻传媒、培训授课、电视广播、国际仲裁等领域。如今,每年在上海举行的国际会议超过200场,对外交流应接不暇,在会议旺季,会议口译供不应求,小语种的会议口译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法庭口译。国际诉讼、仲裁事务日益增多,对法庭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法庭口译译员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对法律知识也有较高要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高级口译人才几乎是空白。

商务口译。指翻译人员将商务谈判和会议中的2~3分钟发言译成目标语言,它对技能的要求相对来说低于会议口译。

联络陪同口译。企业、政府机构都有大量的外事接待事务,联络陪同口译的任务就是在接待、旅游等事务中担任口译工作。

文书翻译。与口译相比,这类笔译人才的需求量更大。企业、出版社、翻译公司等机构都需要具备专业素养的文本翻译人才,这一领域的人才缺口更大。

二.小语种(就业前景)

小语种也叫非通用语,在不同时期包含不同的品种。在20世纪80年代,英语以外的语种都叫小语种;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语渐渐被人们从小语种队伍里“清理”出去。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凭借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就业市场上大显身手。各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有的语种一次性就业率甚至达到了100%,而且都是令人心动眼热的单位。如外交、宣传、旅游、对外贸易、国际广播、电视等国家各部委涉外机构的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科研、外企等部门。

由于需要何种小语种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当地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取决于当地引资的对象国,因此,各小语种的需求量伴随着各地合作对象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西北地区需求阿拉伯语多;西南地区需求越南语、泰国语多;东北地区需求俄语、韩语多;上海需求法语、德语多;而北京由于有新华社、外交部、国家安全局、国际广播电台、商务部等政府机构,需要的语种很全,基本上吸纳各个语种。近两年,专职翻译主要做英语翻译,而法、日、德、俄、韩等小语种以及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稀有语种的翻译,多由兼职翻译担当,其翻译的价格可以达到英语翻译的1至2倍以上。小语种和稀有语种平时的需求量虽较小,但在对外贸易和外事活动中,常因“物以稀为贵”而大受欢迎。兼职翻译的工作时间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但忙时熬几个通宵也是家常便饭。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各类星级宾馆酒店有457家,其中5星级宾馆20家,四星级27家,三星级118家。至于民营私企酒店餐厅更是星罗棋布。上海的酒店宾馆管理人才、外语外翻译人才、涉外导游人才等都十分紧缺。未来5年上海旅游人才缺口达10万人,虽然本市各大院校和培训单位单每年都培养近1万名旅游人才,但面对申城年均近3万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显然难以填补缺口。

据北京市旅游局透露,2005年7月份北京市接待海外旅游者30.8万人,平均每天接待上万人。其中欧洲游客数量突飞猛进,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西班牙游客,比6月份增加了一倍多。另外,意大利游客、俄罗斯游客数量增长也非常快。由于近年来海外游客人数骤增,意大利语以及俄语等“小语种”导游告缺。

来自世界16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名特奥运动员,20000名运动员家属、贵宾和媒体参加了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接待过程中,尤其是在社区接待中,“小语种”翻译志愿者十分难找,据说,匈牙利语的翻译全市才找到一名。

法语:上海及周边地区吸引了1000多家法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咨询业、汽车制造业、机械装备行业、零售业、培训业等领域。据调查,平均每千个上海人中只有一人会讲法语。凯育法语的专家表示,会法语的人在法企会得到更多晋升机会。

二、历届全国口译大会的回顾与分析 1.历届口译大会的概况

国内口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历届全国口译大会的举办。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内口译研究和口译教学进入初步发展阶段之后,为推动口译研究和口译教学深入发展,1996年由厦门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同发起的首届“全国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此后,全国口译大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到2008年,全国口译大会已举办了7届,走过了12年的历程。会议规模不断扩大,研讨内容更趋专业,从口译教学领域扩展到了各类口译实践领域、从中国内地扩展到了港澳台地区与国际范围。全国口译大会已成为中国口译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学术活动。历届全国口译大会提交论文数量

2.历届口译大会呈现的口译研究发展脉络 1)初级研究阶段:2000年以前

1996年召开的首届全国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主要讨论我国口译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口译教学改革的设想。讨论的课题多停留在介绍阶段,不少论文只提出了一些现象和问题而未从理论高度展开深入讨论。1998年在第二届研讨会上,超过半数的论文讨论口译教学,另一半研究口译理论和教学理念,口译教学的探讨开始注意和口译理论的结合(穆雷,1999b)。在这一阶段,口译研究尚缺乏宏观框架,微观研究也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实质性的研究内容。但这两次研讨会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国内口译研究进入了有意识的发展阶段。2)理论研究的深入阶段:2000-2003年

在2000年第三届全国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上,约有三分之一的论文开始尝试摆脱传统研究视角,注意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刘和平,2001:18)。在这一阶段,部分研究者开始不满足于提出一些口译及其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而是开始尝试探究口译的内在规律和原则、方法背后的理论基础。2002年第四届研讨会的名称改为“国际口译教学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会上出现了一些跨学科研究和关于口译培训、认证及职业化等方面的课题,标志着口译研究开始增添国际视野和职业导向,关注理论探讨。3)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2004年召开的国际口译大会暨第五届全国口译大会以“口译专业化: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发展”为主题,重点研讨了国内口译走向专业化道路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如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及口译的市场化等问题,并在口译培训和认证、口译理论及跨学科研究以及口译教学与评估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此次研讨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与国际口译界的交流密切(慕媛媛、潘珺,2005)。

2006年的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以“进入21世纪的高质量口译”为主题,下设四个议题:从母语译入外语——国际口译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口译教学——课程、方法、师资培训与国际合作;口译研究——理论的突破及其与实践的结合;口译专业化——职业考试、评估与市场开发。此次研讨会所体现的一个特点是,口译研究的主题由宽泛走向具体,研究的理论意识和方法的科学性有所加强。

2008年的第七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以“口译在中国——新趋势与新挑战”为主题。本次研讨会以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相继设立为背景,面对口译教学中新的挑战,研究者开始比较系统地探讨口译教学的各个方面,如口译课程体系、口译师资建设、口译教学模式和方法等。3.第七届全国口译大会呈现的口译研究发展趋势

第七届全国口译大会的论文主题主要有:口译技术与技巧5篇;口译市场10篇;口译质量评估14篇;口译理论研究29篇;口译师资培训2篇;口译课程设置18篇;口译教学的具体方面47篇。从第七届全国口译大会的论文主题分布可以看出,与前六届一样,口译教学仍是口译大会关注最多的研讨主题,口译教学中的具体方面(主要是口译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口译课程体系、口译师资培训这三类主题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54%;其次是口译理论研究类(口译的特点、原则和机制)的论文,占23.2%;再次是口译质量评估类,占11.4%;针对口译市场进行研讨的论文占8%;介绍口译技术/技巧的文章占4%。

本届全国口译大会呈现出国内口译研究发展的几大趋势:

1)口译教学研究系统化。多数研究者开始有建设口译教学系统工程的意识,从层次定位、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各方面探讨和研究口译教学。

2)口译研究方法论意识提升。研究者开始对国内口译研究进行有意识的方法论反思。有的论文通过与西方口译研究进行对比,反思国内口译研究存在的缺陷,如研究分类粗放、实证研究缺乏、封闭性较强、过于务实等;有的论文指出,口译研究总体路径应向跨学科研究方向发展,研究方法应由原来的主观推测和实践经验总结向以数据为基础的客观描写和实证分析转变;还有的论文系统分析了实证研究方法在已发表口译论文中的应用情况。本届大会的论文涌现了相当数量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这是一个可喜的迹象。

3)口译认知研究升温。口译的认知研究在西方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由于这一类型的研究主要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比较滞后。本届大会提交的论文中出现了不少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口译认知过程的研究。有人从神经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构建连续传译的过程模式,有人考察同声传译过程中的双语控制机制,有人分析认知缓冲在同声传译中的作用,还有人分析口译笔记的认知心理特点。当然,这类研究还需要实证研究的支撑,尤其是借鉴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来对理论预设和假说进行验证。

4)口译质量评估研究深入化。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研究者大多已走出主观地、抽象地、孤立地提出规定性口译质量标准的阶段,开始较为系统地探讨口译质量所涉及的诸多变量,并注意廓清口译质量研究的关键概念,如口译表现评估、口译能力评估、口译教学评估等。口译质量评估研究视域更为广阔,而且本次研讨会呈现的数项小型实证研究表明国内口译质量评估研究的科学化程度正在提高。

三、台湾的口译研究状况①

在台湾,以辅仁大学1988年首创翻译研究所为起点,标志着口译教学和研究的机构化和学术化的开始。1994年,台湾翻译学学会成立,并于1996年开始出版其会刊《翻译学研究集刊》(Studies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每年出版一期,到2008年为止,该刊共出版10辑。台湾翻译界一个重要的定期学术活动是“口笔译教学研讨会”,至今已召开13届,其提交论文主要也刊登在《翻译学研究集刊》上。因此,欲考察台湾的口译研究状况,可以把《翻译学研究集刊》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

《翻译学研究集刊》自创刊第一辑至第十辑,总计发表论文115篇,其中口译40篇,约占论文总数的35%。各期发表口译论文的数量分布如下图所示: 台湾《翻译学研究集刊》发表口译论文的数量分布刊物名称

出版年份

口译论文数量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一辑

1996年

计5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二辑

1997年

计6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三辑

1998年

计3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四辑

1999年

计4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五辑

2000年

计4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六辑

2001年

计4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七辑

2002年

计3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八辑

2003年

计5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九辑

2005年

计3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十辑

2007年

计3篇

从研究主题分布来看,台湾口译研究的主题集中在“口译教学”,《翻译学研究集刊》发表的口译论文中以“口译教学”为主题的论文29篇,占论文总数的72.5%。其中包括:口译课程设计,如杨承淑(1996)“‘口译入门’课的教案设计、修正与评鉴”等;口译教学方法的探讨,如何慧玲(2001)“大学口译课程笔记的学习与教法探讨”等;口译训练方式的探讨,如吴敏嘉(1999)“A step by step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等。其它论文主题的分布情况为:“口译理论或口译现象探讨”,5篇,占12.5%,如谢怡玲(2003)“The importance of liaison interpreting in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等;“口译技巧及策略”,2篇,占5%,如陈彦豪(1997)“口译如何传达并行语言的讯息”等;“口译中的语言对比”,2篇,占5%,如黄素月(1996)“从比较语言学来探讨口译的问题”等;“口译市场与职业问题”,2篇,占5%,如范家铭(2007)“由著作权法探讨口译服务之权利义务关系”等。

从研究方法来看,多数论文采用的是论证式的方法,包括理论推演和经验总结;其它论文的研究方法有:个案研究、语篇分析、问卷调查等。但未见采用实验法的研究论文。由此看来,不仅中国内地口译研究中实验法尚未得到大量的应用,在台湾也是如此。关于台湾的口译研究有必要指出的一个特点是,其研究论文的主题都比较具体,这有利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四、国内出版的口译研究著作和口译教材

到目前为止,国内共出版口译研究著作(包括影印本、论著、译著和论文集等)近30部。各种类型著作的数量如下表:

国内口译著作数量分布影印本

论著 5部

论文集 12部

译著8部

其它 1部

国内引进的口译论著影印本共5部,其中4部作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材,第五部是“外研社翻译研究文库”引进的首部口译专著,这可看作是近年国内口译研究学术地位提升的一个可喜的信号。不足的是,国外在口译研究方面已有概论、选读、方法论等方面的学科基础著作,但这些著作没能被系统地引进。国内出版的口译论著已涉及口译学科理论、口译技巧、口译史、口译教学等方面。作为国内口译研究学术地位提升的一个显著标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从2005年起推出“口译研究卷”。目前已出版了四部论著,包括:鲍刚的《口译理论概述》、刘和平的《口译理论与教学》、杨承淑的《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蔡小红的《口译评估》。这四部论著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国内口译研究的系统研究成果,在此作简要述评:

鲍刚、刘和平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口译活动的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口译的内在规律,代表了“释意派”口译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成果。鲍刚(2005)的《口译理论概述》是国内的第一部口译研究专著(初版: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他以释意派口译理论为纲,对口译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他把口译中的话语语类总结为四大类:“叙述语类、介绍语类、论证语类、联想语类”,并对这四种语类的话语模式进行了分析。他还对口译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了探讨。值得注意的是,鲍刚对口译理论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归纳出10类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归纳思辨法、内省法、黑箱法、现场观察法、调查法、原/译语资料分析法、口译模式设定法、实验法、跨学科借鉴法(鲍刚,2005:9-18)

刘和平(2005)的《口译理论与教学》:在总结国内外口译理论研究的现状、特点和趋势(第二章)的基础上,明确了口译研究的学科地位(第一章标题“口译研究是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针对新世纪口译行业的蓬勃发展的趋势,对国内口译职业化的进程作了分析;她还在探讨口译理论与口译教学的关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口译教学和培训的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杨承淑(2005)的《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包括“应用外语篇”和“专业口译篇”,前者以大学层次的主、副修“一般口译”教学为研究对象;后者则以硕士班的“专业口译”教学为研究对象。按照笔者的理解,该书中“应用外语篇”指的是把口译作为一种应用外语的形式而进行考察,故称这类口译是“一般口译”。在本篇中,她提出了八条口译的一般原则,她把口译教学的要素归纳为三个方面:“语言、知识、技法”,并探讨了“一般口译”的教材、教法等具体问题。在“专业口译篇”中,她以“会议口译”的教学为研究重点,探讨了这种“专业口译”教学的目标定位、核心课程规划、教学条件问题以及口译“专业考试”设计等研究课题。

蔡小红(2007)的《口译评估》:集中了作者在口译质量评估方面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该书中,她在回顾口译评估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口译质量评估的定义、参数、方法等主要研究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还具体分析了三种基本类型的口译评估,即:职业口译评估、口译教学培训评估、口译研究评估。口译研究的论文集主要收集了几次口译研究会议的论文,包括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的论文选集。蔡小红(2002)主编的《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点、新趋势》,是国内第一部口译研究的论文专集,收集了国内研究者在“口译的能力提高”、“口译的质量评估”、“口译的思维过程”和“口译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论文30多篇,是当时中国口译研究成果的一个集中展现。

国内口译研究的译著主要引进的是巴黎释意派的代表作,包括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的口译论著四部(其中两部有两个译本);另外还有西方口译界的早期著作一部(艾赫贝尔的《口译须知》)。理论著作的译介在推动研究方法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遗憾的是,我们对国外口译研究的学科基础性著作未能全面译介进来,这使得国内口译研究界在运用相关理论方面有一定的偏向性。

从口译教材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国内共出版口译教材近200部。从教材的教学思想和编写体系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早期的教材多以口译中的语言转换为主线。代表教材有:吴冰编《汉译英口译教程》(1995)等。

2)多数教材以口译专题为主线。代表教材有:梅德明编《高级口译教程》(2000)等。

3)以口译技巧为主线的教材。代表教材有:厦门大学外文系中英英语合作项目小组编《新编英语口译教程》(1999)、仲伟合主编《英语口译教程》(2006)等。国内的口译教材建设在近年发展比较快,针对翻译专业本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以及人事部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的系列教材都正在陆续推出。

五、国内的口译研究博士论文

近年来,国内已有数部口译研究方向的博士论文通过答辩②。博士论文是系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有必要在此作扼要回顾和分析:

1)蔡小红(2000)“交替传译的过程及其能力发展——对法语译员和学生的交替传译活动进行实证性研究”:对口译过程模式的研究多借助跨学科的手段,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研究的范例。论文以交替传译为研究对象,借助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实证研究手段,就交替传译的思维过程、特点、干扰因素等进行了研究,针对交替传译过程及能力发展设计了三个理论模式,并对职业译员和各种程度的学生译员在交传活动中的心理表征进行了实证性研究。论文提出了三个理论模式:交替传译的过程模式、交替传译的精力分配模式和口译能力发展模式。

2)陈菁(2005)“口译交际过程中的跨文化噪音”:首次对口译中跨文化因素进行系统研究,从信息传播学、跨文化交际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多个视角探讨了口译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建立了口译的跨文化交际模式,提出了降低跨文化噪音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策略,包括长期策略、译前策略和译中策略。该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从理论意义上讲,对口译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系统探索将有助于推动口译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从实践意义上讲,降低口译过程中的跨文化噪音将有助于提高口译质量。3)张威(2007)“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中国英语口译人员认知加工的实证分析”:是一项关于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关系的实证研究,以西方口译界的认知研究为背景,借助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能力发展理论、心理语言学的语言信息处理理论,考察了同传与工作记忆的相互关系,描述了同传活动中工作记忆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同声传译的工作记忆运作模型。该研究综合应用实验、调查、观察三种主要的口译研究方法,以实验研究为主,调查、观察研究为辅,各类数据共同解释同传与工作记忆的关系。该研究的主要结论涉及工作记忆在同传中的地位与作用、同传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工作记忆与同传效果的关系、工作记忆与口译转换方向的关系等。

4)高彬(2008)“猜测与反驳——同声传译认知理论研究”:是一项关于口译研究史的研究。论文以同声传译认知理论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其发展和演进的过程。论文采取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质化研究以波普尔的科学知识进化论为工具对西方同传理论的代表性著作进行分析;量化研究以西方同传理论文献和国内同传研究文献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论文提出了同传理论发展的路线图,并指出同传认知理论猜测与反驳的演进方式。

5)张吉良(2008)“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是一项关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研究。论文在系统梳理释意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以逻辑思辨式的定性研究方法,借助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中的“思维语”假说、符号加工理论和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等,对释意理论的“脱离源语外壳”假说、口译过程“三角模式”及释意理论的口译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6)任文(2008)“联络口译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以联络译员的主体性意识为研究对象,采取多视角、综合式的研究方法。在基于话语的对话式交际范式的框架下,以当今国际口译研究的社会转向或是联络口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背景,采用跨学科的视角,运用解构主义译论、女性主义译论、功能主义翻译观,以及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并结合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佐证来探讨联络口译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问题。论文将联络口译视为发生在一定社会、文化和机构的语境里,由来自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当事双方和译员共同参与的交际事件,一个特殊的话语过程,译员作为交际活动的共同建构者可以通过主体性意识的彰显与当事双方一道对交际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论文详细阐述联络译员主体性意识主要构成参数(显身意识、赋权意识和非中立立场观)得以建构的理论基础,以及这些意识通过各种话语手段得以外化的具体方式。从方法论的层面来看,以上6部博士论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推动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对口译过程模式的研究多借助跨学科的手段,蔡小红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研究的范例。陈菁在国内首次对口译中跨文化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对口译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系统探索将有助于拓展口译研究的广度。张威的研究是一项以实验法为主的实证研究,设计比较严谨、量化分析比较充分,为口译认知研究的实验法提供了范例。高彬是国内博士论文中第一项关于口译研究史的研究,梳理了同声传译认知理论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国内口译研究界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张吉良对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有助于国内口译研究界更清楚地认识这一理论的有关争议及其对中国口译教学的适用程度。任文在中国内地第一次作关于联络口译及其译员主体性意识的系统研究,拓展了国内口译研究的视野。

六、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态势及存在问题 1.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国内口译教学、实践、培训、认证考试等方面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口译研究的发展呈现以下一些趋势:

1)研究主题多样化。口译研究的主题由当初比较单一的主题发展到今天比较多样化的主题。国内的口译研究主要集中于三类主题:口译理论研究类;口译技巧探讨类;口译教学(训练)研究类。

2)研究内容具体化。口译研究的内容趋向于研究各个主题的具体方面,而不只是停留于一般的原则和标准。

3)研究路径跨学科。口译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开始注意跨学科的借鉴,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参见刘和平,2005:60)

4)研究取向市场化。口译研究日趋关注口译市场的各种问题,例如口译质量评估和口译资格认证等。

5)研究交流国际化。我国与国外口译研究界的联系不断加强。2.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国内口译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学科理论意识薄弱,尤其是口译学科理论的建构意识缺乏;2)研究方法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在:重规定、轻描写,缺乏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如调查法、实验法等),缺乏以数据为基础的(data-based)研究,学科研究方法缺失,而跨学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3)研究者身份单一(主要是口译教师)。

从目前国内期刊发表的文章来看,我国的口译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不少文章仍以主观推测和实践经验总结为主,尤其是研究方法不够科学,包括:文献综述不够全面系统(特别是对国际范围内的口译研究成果缺乏梳理和系统分析)、研究问题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不够严谨科学、研究结果往往未经系统的理论推演或实证分析的方式进行验证等(王斌华、穆雷:2008)。

分析西方口译研究的发展路径和研究方法可以看出:西方口译研究的总体发展路径正在向跨学科的多元式研究扩展;口译研究的方法由原来的主观推测和实践经验总结向以数据为基础的客观描写和实证分析转变。这可以为国内口译研究的走向提供参考。

七、国内口译研究提升的路径 1.拓展口译研究的主题

在研究主题方面,目前国内的口译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均未及西方的口译研究,因此,在这方面进行借鉴,可望提升国内的口译研究。西方口译研究已涵盖的主要研究课题(参见Gile,2000;2006):

1)口译教学与培训。包括大量的口译教材以及口译教学的文章,涉及口译教学的原则、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口译练习、口译测试等。2)口译中的语言问题。包括译员的语言能力、不同的语言组合对口译的影响、源语和目标语的语篇等研究课题。

3)口译中的认知问题。包括口译中的语言理解和产出过程、口译(主要是同声传译)的认知过程和工作过程、口译的工作记忆、连续传译的笔记等课题。4)口译的神经生理学基础。这类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译员的“大脑侧化模式”(lateralization patterns),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来自意大利Trieste大学的研究小组。此类研究需要实验设备的配合,包括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实验。5)口译的质量问题。包括对译员的口译表现进行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质量评估以及用户期望等课题。除了评估模式,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进行验证、修改、完善。6)口译的职业问题。包括口译的行业准入、译员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口译行业的社会定位等研究课题,包括准入考核、终身培训等,与现行一些管理体制配合、接口。

2.改进口译研究的方法

总体来说,口译的研究路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理论推演型的研究,其核心是理论的抽象思维和推理;另一类是实证型研究,其核心是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目前国内的部分口译研究者正在有意识地超越实践经验总结和主观推测式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正在兴起,主要体现在近年的硕士和博士论文中。当然,理论推演型的研究对于学科理论的构建同样意义重大,只是这类路径的研究要注意提升推演的逻辑严密性。3.提倡口译的跨学科研究

1)鼓励口译实践者结合口译实践经历进行口译研究的努力,并对他们加强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2)口译研究者与相关学科的研究者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相关学科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言学、神经生理学等;

3)接受过口译以及相关学科双重正规培训的研究者最适合进行跨学科研究(参见Gile,1999)。一方面,接受过口译正规训练的研究者对口译的特点、口译的操作过程、口译活动中的常见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和认识,能够发现研究问题,并能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研究结论的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对于口译这门年轻的学科来说,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仍需要作大量跨学科的借鉴,因此,研究者如果受过上述相关学科的系统训练,利用相关学科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必然能够进行更有深度的研究,也能够确保研究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性。

本文在对中国内地近30年的期刊口译论文、著作和历届口译大会提交论文等的数据基础上对过去30年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概况和研究走向进行了考察。虽然从研究数量来看,国内口译研究成果一直在持续增长,尤其在近10年增长比较快,但是,从研究主题分布来看,国内口译研究的主题涵盖面不够宽;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口译研究的尚未形成系统的方法论。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尽管近年国内口译研究已有可喜的进步,但若要建成一门独立的(子)学科,口译界的同仁尚需时日加以努力。注释: ①感谢台北大学应用外语学系廖柏森博士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

②由于资料收集的局限,杨承淑2006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通过答辩的博士论文“口译转码模块研究”未能收集到论文的内容资料,因此无法在此详细介绍。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翻译,2001(2):17-18.[2]刘和平.口译理论研究成果与趋势浅析[J].中国翻译,2005(4):71-74.[3]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穆雷,口译教学——方兴未艾的事业[J].中国科技翻译,1999(2):39-42.[5]慕嫒媛、潘珺.专业化道路:中国口译发展的新趋势——兼评国际口译大会暨第五届全国口译实践、教学与研究会议[J].中国翻译,2005(3):38-41.[6]王斌华、穆雷.口译研究的路径与方法[J].中国外语,2008(2):85-90.[7]Gile, D.Doorstep Interdisciplinarity in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Research[A].In Lugrís, lberto Alvarez & Anxo Femán dez Ocampo(eds.)Anovar/Anosar Estudios de traducci ón e interpretación[C].Universidade de Vigo, Servicio de Publicacións.1999:43-49.[8]Gile, D.The History of Research into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A Scientometric Approach[J].Target, 2000.12(2):299-323.[9]Gile, D.Conference Interpreting[A].In Brown, K.(ed.)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nd ed.)[C].Oxford: Elsevier, 2006.Vol.3:9-23.^

第五篇:北大经济学院后EMBA课程(国内高端,重点推荐)

凝炼智慧创新突破—— EMBA后的再提升、再跨越!

北京大学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暨后EMBA课程

招生简章

【项目背景】世纪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如何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精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现有的市场秩序与商业规则正不断面临新的冲击,无论是在开拓本土市场还是跻身全球化竞争行列的过程中,企业都面临着转型、革新和成长的挑战;而企业领导者也同样面临着自身发展的局限,外部环境的变迁,过去积累的管理知识与实战经验、原有的管理理念甚至价值观都在经受新的考验,传统 EMBA教育的瓶颈丞需突破。

营销策略、财务管控、创新能力固然是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之所在,但有一种竞争力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以成为世界级企业为诉求的中国企业所意识到,那就是人文精神。企业的竞争到最后都是人文底蕴的竞争,是思想和理念的竞争。若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领悟文化精髓,通过人文视角透视管理之“道”。本“后EMBA”课程将通过几个模块来深入探讨人文课题,探讨在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过程中,企业如何通过对政治、历史、军事、人文、宗教、多元文化等因素的更深层次的了解来构建独特的精神资源,提升人文竞争力。本课程将使企业领导者深刻领会人文精神在全球化竞争时代的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深入理解人文精神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深度挖掘儒释道思想作为21世纪中

国企业家的生活哲学与管理思想的价值,为现代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文与精神支持。

总而言之,企业领导者既需要领导力、决策力,更需要管理智慧、文化底蕴与人格魅力,而不能停留在管理学、经济学这一层面上,不能仅仅着眼于器与术的层面,更需要一种智慧、一种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运用知识、见识、胆识,视如战场般的商场为精彩的表演舞台:高屋建瓴、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而 MBA、EMBA只是人生的其中一个起点,实现后 EMBA的超越才至关重要!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卓越商业领袖由此诞生!

【项目特色】

汇聚顶尖政府资源:

与中国人文大师、政治精英、商业领袖汇聚一堂零距离对话,聆听本土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文哲学智慧,在探讨、互动、体悟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顿悟企业经营及个人修养的智慧,提升商业实战能力的同时,并修炼从容且强大的内心,助力中国企业及企业家领袖的健康快速发展。云集权威名师授课:

云集权威师资,包括著名经济学家、知名学者及学者型官员亲自授课,把握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政策制定背景及政策后续发展趋势,提供国际化的视野、最前沿的知识。既有中国东方古典智慧,又有西方哲学,及当代艺术课程,让同学们在后EMBA的学习修炼中得到思想的碰撞,观念的交融,智慧的对接,精神的共鸣。

蕴含东方思想智囊:

蕴含东方智慧、西方哲学、人文关怀、宗教体验、修身养生及文艺赏析于一体之经典“后EMBA课程”,以汇集百家众长的胸襟和横贯中西文化的视角构建开阔、博学、深刻的跨文化人文修炼,丰盈企业家的精神家园。融炼古今文化精髓:

企业的竞争到最后都是人文底蕴的竞争,是思想和理念的竞争。若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领悟文化精髓,通过人文视角透视管理之“道”。后EMBA融炼古今文化精髓, 于感悟、体察、游历间修炼儒雅气质及人文魅力。共享人脉资源平台:

打造中国顶尖的同学交流平台,通过沙龙、俱乐部的形式,积累与扩充人脉及资源渠道。【课程设置】

注:以上每单元课程为1-2天,按实际情况可能会作适当调整,最终以课程通知为准。【核心师资介绍】 曾为中央政治局授课的教授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人之一,兼任亚洲开发银行监管咨询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

齐世荣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人之一,曾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世界现代史、现代国家关系史、史学理论与方法。

钱乘旦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人之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最早介绍现代化理论的学者之一。

江英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正师职,大校军衔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人之一,毛新宇的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傅立群军事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人之一,世界军事研究部高级研究员,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顾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评议小组成员。

钱克明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人之一,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人之一,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 委员、研究员、研究生院农业经济博士生导师。

学者型官员:

李肇星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前外交部部长 尹中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陈全生国务院参事,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司长。长期从事经济分析、政策研究工作。

余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

吴建民现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经济学家与知名学者:

厉以宁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仅限

论坛)。

刘伟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

王晓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物志》研究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张国刚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学会副会长。郭春林北京大学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战略及人力资源专家,教授。陈兆杰北京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城市文化与经济研究学者。

宫玉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大国际(BiMBA)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孙子兵法

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晓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薛国安国防大学教授、博导、少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教授。徐焰国防大学教授、博导、少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教授。颜炳罡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

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专职研究员。程郁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

部长、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著名的国学专家,养生专

家,书法家,国学修心倡导者。

张志刚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

与宗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社会名流:

学诚法师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中

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龙泉寺方丈。

于晓非著名佛教文化研究专家、印度宗教研究专家、中央党校教授、北京大学禅学社名誉社长。王成亚中国道家养生协会会长,中国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客座教授。

企业家导师:

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尹明善力帆控股董事长

沈南鹏红杉中国基金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 王健林万达股份董事长

李成如宁波雅戈尔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教学管理及考核】

教学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由北京大学后EMBA课程项目组负责,为班级配备专职班主任,负责为学员提供各项服务和信息交流。根据培训目的和要求, 学员就读期间,将由班主任和班级组织委员对学员的考勤、课堂纪律、学习和表现等进行跟踪考核。考核采用记录考勤、课程互动情况等方式进行全方位考核。

【培训时间】

学习时间为两年,每月利用一个周末上课。面试截止时间:2012年3月15日。

党政干部(六期)暨后EMBA(二期)开班日期:2012年4月7-8日。【培养对象】

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富有创新意识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请在报名表上将工作简历详细填写,以便我们审核录取。)【证书及学位】

完成规定课程并考核通过者,可获得由北京大学颁发加盖专用钢印的课程结业证书。【课程费用】

共计RMB 69.8万元/人,其中包括培训费、讲义费、其他相关资料费。【汇款方式】

户名:北京大学

开户行: 工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帐号:***1151 【报名流程】

1.报名学员填写《入学申请表》,传真至:010-62712379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后EMBA”项目教务部杜老师收。2.学校专家组组织统一的面试,面试时间由项目部老师具体通知 3.面试通过,向符合录取标准学员寄发通知报到、开学等注意事项。4.学员按招生简章规定缴纳学费,办理报名手续。

5.向被录取学员寄发《入学须知》,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到北京大学报到。6.学员报名须提交如下资料:

(1)身份证正反两面复印件、最高学历证明复印件各一份。(2)二寸蓝底电子版近照1张;(3)单位简介1份。【报名方式】

咨询电话:***(王老师)咨询电话:010-57791788(总机)报名传真:010-62712379

下载国内销售如何走向高端[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销售如何走向高端[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销量排名

    国内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销量排名 NO.1佳贝艾特 (Kabrita )是海普诺凯集团公司旗下羊奶产品高端专业品牌,畅销欧亚各个国家,是欧洲著名的羊奶产品品牌。 从牧场到货架完整的可追......

    国内汽配销售渠道

    解读:中国汽车后市场向国外模式发展中经网 2008-07-25 10:44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急速发展,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推进。根据毕博管理咨询公司的一份有关中国汽车后......

    国内医疗器械销售“面面观”

    据估算,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达1200亿元,传统销售方式是生产厂家整合代理商的 资源把设备卖给医院,其不足在于成单周期长(要经过科室主任、设备科、副院长、院长、招标等环节)、......

    商业地产(高端)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商业地产销售人员培训计划(提纲) 前言:房地产不断发展,竞争也越发的激烈,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动作也越来越灵敏。置业顾问在整个营销体系中的作用成为最主导的因素,专业度、销售精......

    风雨过后 电磁炉发展日趋平稳走向高端

    风雨过后 电磁炉发展日趋平稳走向高端 来源:赛迪网T|T 据相关资料显示,电磁炉在国内市场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二十年里,电磁炉经历了起步、成长、发展、爆发式增长、下滑等发......

    (钟广权)继往开来走向高端讲稿(最终版)

    继往开来走向高端讲稿 钟广权 青年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钟广权,我也是茂石化建设公司的老职工,只是比你们早了40多年到这个企业。今天有机会和大家谈心确是很高兴,感谢茂化建公司......

    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与研究走向(推荐)

    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及研究走向 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及研究走向 【作者简介】穆雷,翻译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翻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mulei2002@yahoo.com.......

    国内高端博士班-中国社科院金融学在职博士班招生简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金融学专业在职博士生课程班招生简章 【主办单位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