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崛起的民族脊梁

时间:2019-05-13 05:4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战烽火中崛起的民族脊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战烽火中崛起的民族脊梁》。

第一篇:抗战烽火中崛起的民族脊梁

抗战烽火中崛起的民族脊梁

为国捐躯的烈士张子祥父子

张子祥本是河北井陉人,1921年随全家乞讨来到山西后,定居在当时的榆次县。1933年,张子祥进入县高等小学半工半读,1936年在太原阳兴中学就读,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他就参加了太谷游击队,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太谷游击队改编为秦赖支队第三大队(归八路军一二九师管辖),张子祥出任敌区工作队队长。1938年4月,他率队多次拦截日军运输车辆,夺得大批物资支援东山抗日根据地,并击败地方土匪将其抢劫的财物归还老百姓。同年秋,张子祥所部扩编为榆太独立营,他担任营长。1940年1月30日,他率部击毙蓄意与八路军摩擦的阎锡山部官兵19名,缴获长短枪支27支。

1940年2月1日,溃散的阎军疯狂地抓捕了张子祥的父亲、继母和长兄,并当场杀害张父,其继母和长兄受伤。但张子祥毫不退缩,他化悲痛为力量,动员弟弟张贵祥参加革命,后来张贵祥在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1940年8月,他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多次混入敌据点侦察敌情,骚扰敌人,张子祥作战英勇,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声称“活捉张子祥赏银洋200元,通风报信者赏100元”。1942年3月23日,张子祥在试验刚缴获的新式掷弹筒时,不幸发生意外爆炸,当场牺牲,时年26岁。

一颗子弹打鲁村的传奇英雄武克鲁

出生在祁县夏家堡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的武克鲁,曾任祁县独立营营长兼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他短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是“一颗子弹打鲁村”的战斗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坐落在子洪口外白晋铁路边的鲁村,抗战时期设有日军据点,由一个伪军小队镇守。1942年2月23日,武克鲁领导独立营通过侦察掌握了伪军的活动规律后,带领10个独立营班排干部化装为日本便衣队,骑车大模大样地开向鲁村。他们冒充太谷宪兵队骗过岗哨,并趁其不备夺枪换岗。武克鲁率众冲进二道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俘获了伪小队长。一名伪军认出了武克鲁后大呼“武连长”,逃跑过程中被一枪毙命。其他伪军来不及反抗都做了俘虏。这次突袭行动只用了10几分钟、一粒子弹,就捣毁了敌人一个据点,俘虏伪军小队长以下15人,缴获手枪1支、步枪14支和数箱子弹。这一战,也击碎了日军在“治安强化运动”中苦心经营的“模范县”形象,抗日力量的强大令日军坐立不安。武克鲁读小学时就开始阅读鲁迅的作品,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太原进山高中,后因战争辍学后一直偷偷寻找抗日武装。他的弟弟武法曾被他派往艰苦的战场,后在梁村突围时壮烈牺牲。武克鲁出色的战绩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并被树为太行区的一面旗帜。《新华日报》(太行版)上曾大篇幅刊登他的事迹。1945年6月6日,武克鲁返回抗日政府驻地时,被叛徒出卖,当晚夜宿阎家山时被敌人包围,掩护战士突围时受重伤,他处理掉携带的文件后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王立岗的亲密战友吕惠民

吕惠民是榆次东阳镇南庄村人,原榆太祁路西县县长。日本投降后,他曾与同蒲支队副大队长王立岗一起,以榆太祁路西联合县代表身份,与阎锡山方面的代表进行和平谈判。吕惠民原名思端、辉民,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敌人逮捕,壮烈牺牲,时年35岁。吕惠民于1936年春入天津益世报新闻函授学校学习,曾先后在村里办起“读书会”、“妇女训练班”等,遭当地腐朽势力非难而夭折后,他积极寻找党组织,投奔榆次路东抗日根据地。担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后,他还兼任路西武工队大队长,积极创建抗日政权,组织抗日武装,扩大抗日民主战线,打击日寇侵略势力。他和武工队副大队长李子英协同配合,使同蒲支队和路西武工队成为威震榆太祁的抗日劲旅,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显赫战功。1946年11月初,在祁县征粮返榆途中,因汉奸告密,吕惠民不幸被捕,在去太谷城北水秀村的路上遇害,敌人把他的头颅挂在太谷城北门示众。11月23日,榆太祁县政府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新华日报》也刊载了悼念文章。

宁死不屈的公安局长王维则

王维则原名寇凤岗,榆次王都村人。他自幼习武,个性勇敢倔强。“七七”事变后,王维则回村当小学教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各种抗日活动。1942年,榆太路西公安队成立,王维则出任队长,不久后升任公安局副局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他带领公安队员坚持对敌斗争,搜集敌情,铲除汉奸,配合该县武装基干队打击敌军。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完成护送赴延安的干部,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43年冬至1944年秋,王维则成功护送彭德怀、刘伯承、杨秀峰等首长,以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约2000余名。1944年12月,王维则出任公安局局长。他曾成立锄奸委员会,分散在敌人布的格子网里,出其不意地骚扰和袭击日伪军。为此,日伪宪兵队贴出“赏洋500元,活捉王维则”的布告。但在群众的掩护下,他巧妙地乔装改扮,多次混出敌人的包围圈。1946年5月,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出动500人包围了公安局驻地南庄村。他带病指挥战斗,3次突围不成功,战至弹尽,在同敌人肉搏中被俘。敌人把他押到北席村严刑逼供,但他坚贞不屈,敌人一无所获。4月16日临刑时,敌人把他绑在木桩上,用带血的刺刀逼他喊“蒋介石万岁”,王维则却用“共产党万岁”来回答敌人,他每喊一声,敌人的刺刀就猛扎一次,最后他身中40多刀,壮烈牺牲。

壮烈殉国的“杜掌柜”胡光

胡光,原名赵殿基,出生于太谷县贯家堡村一破产商人兼地主家庭。他15岁考入太谷铭贤中学,1937年8月秘密加入该村学生组织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并入党,1938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秘书科长,1939年担任榆(次)太(谷)联合办事处主任,以商人身份在大常镇(徐沟)开杂货店,化名杜子和,人称“杜掌柜”。

胡光非常注重从小学教员中发展党员,他依靠演武、南庄、逯村等6个支部,创办了演武学校的地下印刷所,对抗战形势和党的抗日方针进行秘密宣传,发动群众成立游击小组,进行除奸、反对日伪抢粮斗争。1940年3月,榆太联合县成立,胡光任县委书记。百团大战时,他组织起县基干队员39人,从演武村出

发,在夜间拆毁了同蒲铁路在榆次境内南面的一段,有力地配合了战争的推进。1941年2月,他护送新四军17名重要干部到延安,在敌人的重重盘查下,他机智地帮助新四军干部渡过汾河,避开敌人耳目后转入吕梁山区,胜利完成了护送任务。临别时,新四军干部送他一支德国手枪作为留念。

1941年5月22日晚,胡光到榆次逯村召开县区干部会议,部署抗日工作。次日早晨,他发现村口有6个日伪人员正对县长吕惠民搜身。千钧一发之际,他果断举枪射击敌人,救下了自己的同志。敌人对他穷追不舍,他故意引诱敌人辗转20多里山路,最后在逯村村东受重伤,腹部鲜血直流。敌人看到他匍匐在地一哄而上,不料他举枪用最后一颗子弹对准自己,为国捐躯。

第二篇:崛起的孤胆英豪不屈的民族脊梁

崛起的孤胆英豪不屈的民族脊梁

——《叶问2》影评

中日战争期间,叶问(甄子丹)以双拳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不惜开罪日本皇军逃离佛山。战争结束后,叶家三口于佛山生活艰难,叶问于是在1949年带同妻儿前往香港建立新的家园,展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叶问一家初来香港生活艰苦,幸得好友介绍下,得到在报馆当主编的梁根(敖嘉年)借出天台予其教授咏春。可惜咏春拳对香港人来说却是闻所未闻,开班多天仍无人问津。第十天,日暮渐临,一名年少气盛的青年黄梁(黄晓明)闯上天台,以西洋拳向叶问挑战,但于数招内被打败!黄梁心感叶问的厉害,带同数名西洋拳师兄弟一同向叶问拜师,叶问就此在香港收得第一批徒弟。

叶问并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所压垮,他用自己的双手挑起生活的重担,用淡然的态度面对困境。生活的担子他一一挑起,现世的困境他一一承担。面对挑衅,他微笑离开;面对不公,他正义说理;面对国家荣辱,他大义维护…… 故事中,他的大弟子黄梁得亲传,在与当地武馆的切磋中连战连捷,但却被众武馆的话事人洪师傅教训一番,由此引出一场咏春对洪拳的大战!整个影片最为精彩的是和洪金宝圆桌比武的那一场戏,洪拳和咏春拳的两位宗师演绎了非常令人震撼的对垒,使观众无不为中华武学为之叫好。通过和几多门派的武术宗师比武,叶问终于获得在香港开馆授徒的资格,这一场戏在整个片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最突出的是洪师傅和洋人打擂台的那场戏,特别的悲壮,洋鬼子因身为世界拳王而趾高气昂,不停的侮辱中国武术,洪金宝的台词更是令人振奋和敬佩:“为生活,我可以忍,可侮辱中国武学就不行!”声音虽然低沉,但字字铿锵有力,使人肃然起敬。这个人物我认为在影片中刻画得最好,影片的前半段,因为刁难叶问,大家还对他很有看法,但到后来为了争中国人这口气与洋鬼子擂台比武,最终因年老和病体身亡,临终死死的抓着擂台边的绳子不愿倒下,激起了观众对他的那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由衷的敬佩,也激起了对洋鬼子满腔的怒火。

此仇不报非君子,叶问下定决心要为洪师傅雪恨,于是挑战洋鬼子,第二场比赛开始了,观众们都为他揪着心,开始的时候,洋鬼子拎叶问象抓个小鸡一样,抓起来在空中盘旋,几个回合下来,叶问出脚的招式被裁判团禁止,于是,叶问改变了进攻的方法,洋人高大,就改用切他中路的办法,怀着对洋鬼子的刻骨仇恨,怀着对洪拳宗师的无比敬仰,最终,叶问赢了,赢得很险很难,雷鸣般的掌声瞬间响起,这是给叶问的,也是为中国人这种锲而不舍,勇于向前的精神而鼓掌。叶问用他的功夫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他是崛起的孤胆英豪,用不屈的脊梁扛起了民族的大旗。

叶问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爱国的真正含义,一代宗师为我们展示的不仅是武术的精华,更是一种对国家、对家庭的尊重。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比拼过后,叶问慢慢的走向成熟,并且,扛起了弘扬中国武术的大旗,我们为中国武学自豪,为咏春拳宗师叶问而骄傲,为这样的时代英雄而深深震撼!

第三篇:民族脊梁

民族脊梁

B09331周焕花

国为重,家为轻,开创航天事业;名不趋,利不近,耕耘无悔人生。

--题记

随着神舟飞船的顺利升天,一种豪迈向上的民族精神在神州大地升腾激荡,一股爱国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注视着飘扬于太空的五星红旗,那金黄的星魂,鲜红的底色辉映着每位中国人的肝胆,几千年的梦想,几千年的誓言汇成中国人心中不朽的灿烂银河。

“神舟”遨苍穹,伟大精神贯长虹。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千千万万航天人报效祖国,为国争光而付出的艰辛凝结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是一种凝聚力和使命感的象征,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扩展。“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科学品质”,是航天人为新世纪的主创者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不畏艰苦,国家至上的爱国献身精神

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有着火热的拳拳报国之心,拥有着国民同心、母子同血的挚言,那航天征程中的累累硕果就是我们无数航天精魂的化身,“发展航天,人生能有几回搏。”是航天工作者骨子里不变的誓言。

在惊雷乍起的荒漠,在“神舟”冲天的戈壁,不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所知的人生故事。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就长眠着500多名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同样也是他们--自强不息的中国航天人,把中华民族的崭新高度镌刻在太空。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老先生不仅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身体力行者。当钱学森闻讯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便期盼着早日赶回祖国,并向美国方面提出回国申请。但归途布满荆棘,美国政府对钱学森夫妇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钱学森的家,还把他本人关在特米那岛上长达14天,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一句“被美国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无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不知饱含了多少凄苦,但却丝毫动摇不了钱学森满腔的爱国热情,誓报祖国的热忱之心。也由于钱学森等一批优秀科学家回国效力,中国的导弹、原子弹发射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载人航天精神熔铸了一面“不畏艰难险阻,敢于献身奉献,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镜子。

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独立协作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

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是党中央在1960年8月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从中国撤走所有指导专家,带走所有图纸资料之际,对航天工作者的评价。

一九六零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不正是我们自主创新,独立自强的凭证吗?此后我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成功发射,成功发射第一枚生物火箭等一系列航天成就无一不在昭示着中国人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神四”发射时遇到强雪低温,航天人创造性的用110床军用棉被为火箭御寒,20多台大功率空调24小时不间断给火箭和飞船送暖,使产品一直处于理想的温度环境之,最终成功发射的成就与航天人的独立创新协作精神是分不开的。

若说独立是前提,创新是途径,团结则是力量。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团队甚至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要想构筑一面不倒的防护墙,团结就是将零散的块块瓦砾化为一体的强力胶。回首过往,载人航天精神早已根植于亿万中国人的内心。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2008年5月12 日汶川大地震,废墟底下的7651个亡灵,未知个在命运翻云覆雨的掌心中等待重生的生命,一夜间浩荡生死边缘,这该是怎样一种所不能承担的悲凉?又有谁来救赎?中国上下大团结,我们能做的不只是祈福,更多的是爱的递送,亿万中国人携手抗争,所有的手握起来就是温暖,就是力量,让沉睡的人们安好,让安好的生命继续光彩夺目。

载人航天精神昭示了一条“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独立自强”的路子。

尊重科技,勇于攀登的求实进取精神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高歌云霄,到神舟载人飞船遨游星河,再到“嫦娥奔月”“天宫神八”交会对接,每一步技术的飞跃都离不开航天工作者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品质。

科技容不得一粒沙子,是航天人面对科技的唯一态度。“神舟三号”由于发现一个接点信号不通,所有的插座全面检查,结果发现74个插座全有问题,克服更换任务中的重重困难,延迟发射三个月,最终“神三”完美升空。这为以后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示范:尊重科学的务实精神,勇于攀登的进取精神,不畏困难的坚毅精神。

以尊重科学为基础,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取得新的突破,以勇于攀登为引向,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不断进取登上更高的平台。从一九六二年我国航天事业崭露头角,从人造卫星到载人飞船,这一系列令人惊艳的创举都源自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勇于攀登的求实进取的精神。在钱老提出搞“两弹”的初期,曾经一段时间有遭到一些人的误解,认为搞“两弹”是个错误,花那么多钱,没有用来发展生产,转而投资对人们生活没有现实价值的、不可预测的航天工程,是钱老带领航天工作者坚持不懈,凭着对科学的执著,开拓进取;凭着对民族的热爱,求真务实,凭着航天精神的支撑,不断攀升,使中国航天技术跃居世界第二。

载人航天精神奏响了一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畏艰辛”的曲子。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严酷的挑战铸就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团结奋斗培育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而航天人为我们留下的航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

涓涓细流,终汇江河。五十六颗星辰映衬着中华民族的梦魂;五十六双眼睛期待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看那碧波万顷的大海,风沙茫茫的草原和那密不透风的丛林,他们用各自的特色展示着中国人的雄魂壮志,作为新一代的主创者,我们要继承并传递载人航天精神,用更壮丽的业绩展现民族气魄。

第四篇:民族的脊梁

民族的脊梁

资环学院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陈品宇2010012586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我想说,中国的脊梁最核心的还是“忠贞爱国”的人,这就是中华魂。

回眸历史中国历经五千年而不倒,那是因为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俄而回首,你会看见: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曾经踌躇满志,为了仕途而走上漫漫苦学路。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你挺身而出。出使元营,不幸被拘,真州逃脱,辗转福州,救国于奇耻大辱里,救民于水深火热。干戈寥落,欲立意中兴;苦苦作战,却大势已去。高官厚禄,你不曾动摇;锦衣玉食,你不曾低头。惶恐滩头,零丁洋里,涛声依旧,叹息不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那如日月惊天的一身正气,至死不渝的爱国忠心,救存图亡的报国宏愿,恰似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你会看见:史可法,二分明月故臣心。清兵入主中原,南明偏安一隅。梦萦中,无限大好河山;现实中,江山风雨飘摇。朝内,明皇帝声色犬马,醉生梦死,没有丝毫亡国恨;朝外,多尔衮秣马厉兵,虎视眈眈,挥鞭直破扬州城。苦苦抵御,外援断绝,何去何从?铁骑下,洪承畴叛了;诱惑中,钱谦益降了。可忠臣不侍二主,史可法守护了心灵的空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他坚贞不屈,绝不投降,欲以身殉国,却无奈被俘,但英勇就义。长歌一

曲,赞不尽你忠君爱国的情操;长诗一首,叹不完你铮铮铁骨的品格。弃一官而得天下秋,伟哉史可法。

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情怀,中华魂集聚在这里,虽然近代中国的脊梁有所弯曲,却不曾被摧毁,因为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呐喊呼号。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他们筑成坚固的长城,戍守自己热爱的热土。

于是,你会明白,诗人艾青为何会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热爱这片土地”。

于是,你也会明白邓小平同志为何满怀深情地诉说“我是中华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生在自己挚爱的热土,而离开了她,才知道自己有多爱她。于是,你更会明白这样的爱国情怀:改了国籍,改不了民族心。

无数的爱国心汇聚在一起,中华魂紧紧相随,在新时期爱国主义进一步普及的形势下,这使我相信,中华民族没有理由不崛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没有理由不挺起,中华民族没有理由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篇:民族的脊梁

观《钱学森》电影有感

学校在4月24日组织中小学生近千人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在观看中同学们深受感动。钱学森那坚持不懈、追求科学的精神打动了每个同学的心。他是一位热爱科学的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人攀登,他是知识的宝藏,他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用一生对正义的追求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他用一生对科学的探索证明了一个知识分子对科学理论的攀登永无止境。2009年10月31日这位可敬可爱的人民科学家离开了我们,带着对未尽科学事业的眷恋和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热爱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指引我们不断开拓。钱学森同志从1945年决定赴美留学时就下决心学成归国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强大,人民生活更加有尊严,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正是这种决心和志向支持着他在美国政府的干涉下,甚至一度将他投入监狱的困难情况下排出万难冲破层层阻碍,最终回到了祖国。正是这种爱国爱人民的精神品质指引着他勇攀科学的高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把中国的航天事业国防事业引向一流,真正使国家更有尊严,人民更有尊严。爱国是一种境界,是一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也是一个人不断发展的不竭的内在动力。

钱学森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把一生投身科学研究事业,兢兢业业,为国防科学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从回到祖国那一刻起到最终去世他始终没有停止研究和思考,把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科学,用惊人的毅力和坚持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我们一定要秉承钱学森同志精神在新时期实现自身价值。首先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有无比的自豪感并深爱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具备的品质,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其次面对丰富的物质社会,我们不能迷失自我,更应沉着应对,用心钻研,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更有希望,让国家更加富强,才能肩负好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最后我们应学会谦虚待人,给与别人关心和帮助,学会协作学会共赢。学会韬光养晦,不断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钱学森同志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栋梁,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科学谦虚谨慎孜孜不倦对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会被人们忘记,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沿着老人的足迹不断前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2012年4月26日

下载抗战烽火中崛起的民族脊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战烽火中崛起的民族脊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脊梁----钱学森

    民族脊梁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 钱学森,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却让亿万中华儿女感动。他以那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

    民族的脊梁

    三年级 民族的脊梁 【单元导读】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语) 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们,去聆听和感......

    弦歌不辍 精神永存——纪念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全文5篇]

    弦歌不辍 精神永存 ——纪念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弦歌不辍 精神永存——纪念抗战烽......

    挺起民族的脊梁(合集)

    挺起民族的脊梁 ——向田思嘉同学学习2012年3月10日凌晨3时56分,诸暨市义乌小商品直销连锁店发生火灾。诸暨城东中队代理副政治指导员田思嘉面对浓烟烈火,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

    大学生民族脊梁精神

    尊敬的党组织: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就是因为民族脊梁精神之所在。民族脊梁精神,有着深刻的丰富内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成就了它,创造了东方文明。......

    挺起民族的脊梁

    挺起民族的脊梁 ——读《中国精神颂》有感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击打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

    挺起民族的脊梁

    挺起民族的脊梁 (北师大版九年级第10课第1站) 石山中学王崇德 教学目标: 从学习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功能入手,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所包含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培育学生自觉实践民......

    张宏发抗日烽火中成长的艺术大师

    抗日烽火中成长的艺术大师-张宏发张宏发先生自幼酷爱书法,曾临《玄秘塔》、《兰亭序》等诸家名贴。 现已年近八旬,仍然笔耕不辍且在多家社会 组织担任职务: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