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策执行总体现状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5:3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政策执行总体现状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政策执行总体现状的研究》。

第一篇:我国政策执行总体现状的研究

(一)关于我国政策执行总体现状的研究

对我国政策执行的总体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关注转型期政策执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地方政策执行研究,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研究,对转型期中央公共政策失控研究等。学者们认为出现诸类现象的原因有:政策本身存在漏洞,出自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政策信息漏损,监督体制不足,缺乏评估标准,执行主体政策素质影响,政策执行民主化、公开化不够,环境因素,中央和地方关系没有理顺等体制原因等。并对应地提出改进的措施。大部分文献泛泛而谈,对诸多因素等量齐观,使得这种分析陷入浅显、表层,缺乏改善目前政策执行现状的实际操作性的建议。

钱再见,金太军认为(钱再见, 金太军,2002,)在公共政策执行的实际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往会由于自身的态度、素质和能力等原因,消极、被动、低效地执行政策,甚至影响和阻挠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这种现象就是我国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现象。政策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的“中梗阻”现象,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阳奉阴违,拒不执行”;“左顾右盼,等待观望”;“讨价还价,政策攀比”等,大都可以从政策执行主体上找到原因。影响政策主体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包括政策社会化机制乏力,成本收益预期失衡,责任追究制度缺损等等。要克服“中梗阻”现象,就需要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知识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策认同感。建立健全公共政策执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丁煌认为(丁煌,2002A,)我国的政策执行中存在着政策执行阻滞现象。政策执行阻滞是指政策执行过程因某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的不顺畅乃至停止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情形。阻滞政策有效执行的制度缺陷包括纵向的政府间权力划分缺乏规范;横向的机构间职能配置交叉重叠;政策执行行为的监督制度不健全;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有待于完善等。防治政策执行阻滞的关键在于健全相关制度,要改进行政职权的配置制度,进一步完善改府行政组织间的职权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与执政党间的职权配置制度;完善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制度漏洞,从制度上抑制政策执行阻滞行为的发生,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郭渐强认为(郭渐强,1997,)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模式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效果。为了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从我国国情和社会转型期的实际出发,应该选择有限集权模式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上收不该下放的权力时,进一步下放应该给地方的权力。

第二篇:关于我国经济适用房相关政策及其执行现状的分析报告

关于我国经济适用房相关政策及其执行现状的分析报告

王鑫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居民住房问题随着住房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而越显突出,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住房保障工作也越显重要。其中,经济适用房是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经济适用房制度被提出以来,其相关的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动、发展与完善。所以就经济适用房的保障性与商品性两个属性并存的特点以及基于我们许多毕业生倾向选择临时租用他人经济适用房的现状,我们认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与经济适用房相关的政策及其执行的现状是很必要的。经济适用房是政府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通过行政划拨土地、减免相关税费等政策扶持的方式,组织统一建设或者规定在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中按比例配套建设的面积为围绕规定面积上下浮动幅度有限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当前的国家规定的经济适用房的面积为60平米左右,地方可根据各地的情况围绕此规定面积进行合理调整。对于经济适用房的申请人的要求基本集中在三点上:第一是身份必须是本市的户籍;第二是所谓的收入要在中低收入以下;第三是当前住房面积也是在平均的面积以下。至于具体安排仍是由地方政府依据本地实际情况斟酌规定,包括本市户籍人口的居住年限要求(现普遍规定为五年);申请家庭人口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一些合理附加政策。经济适用房的申请也有着严格的审核程序,一般要经过审核材料,入户调查和公示四个环节,该流程所涉及的相关的单位和部门按申请顺序依次排列为:户口所在地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市(区)、县人民政府建设(住房保障)部门 同级民政部门。

在以往的二十来年里,经济适用房制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完善,中央围绕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政策也层出不穷:

1991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建设经济适用房的新思路,并以集资合作建房方式为主,这对于促进住房制度改革、解决广大城镇职工购买较低价格的住房发挥了重大作用

1992年开始的市场经济改革,把住房问题从总体上推入了市场轨道。

1994年7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把“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列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1项基本内容和任务。同年12月1994 年 12 月建设部、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财政部等联合印发了 《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首次对经济适用住房性质、适用范围、建设方式、土地供应方式、资金来源、销售价格、成本构成等做了系统的规定。

1998 年 7 月,国务院发出 《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确定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标,并明确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继续推进现有公有住房改革。同是1998年的7月,建设部、国家计委等联合颁布了 《关于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的若干意见》,强化了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制度保障。

1999 年4 月,建设部印发了 《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扩展了住房保障体系的覆盖人群,并对廉租住房性质、适用范围、建设方式、申请和退出机制做了系统的规定。在新的住房制度下,我国确立了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核心的住房保障体系,在依靠市场经济进行资源优化,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的同时,还以社会保障的形式向中低收入者、最低收入者、无房户、住房困难户等提供了解决住房需求的途径。

2002 年 11 月,建设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印发了 《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2003 年 12 月,建设部、财政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等联合印发了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

2004 年5 月,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等联合印发了 《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2007 年 8 月,国务院发布 《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简称 24 号文,对经济适用房进行了重新定位 ,将经济适用房由过去的政策性商品住房转变为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并将供应对象严格限定在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同年 11 月,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部门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后,同时出台了新的 《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和 《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对以前的关于住房保障体系的相关规定做了进一步修订和改进,使之更加符合群众的利益,指导 方针更加明确,从制度上加强并完善了住房的保障体系,消除了制度漏洞。

以上均为近20年政府关于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与管理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以这些政策作基础,经济适用房制度也不断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90年代初,经济适用房开始起步,到1994年中央对经济适用房各方面进行系统性规定,再就到1997年我国经济适用房发展的现状,这一阶段我国经济适用房完全是处在酝酿和探索阶段;1998年前后,国家启动了包括住房改革等一系列内需措施,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开始起步,从而为了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和增加市场消费,到2004年,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开工面积和数量都在成倍地增加,经济适用房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然而在2005到2006年间关于经济适用房的各种诟病开始逐渐暴露并引起广泛关注,例如户型过大、标准过高;寻租现象严重 ,富人抢占了穷人的福利,某种程度上冲击了市场上的商品房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经适房在怀疑中徘徊不前,经济适用房制度也进入了发展转型阶段,经济适用房的绝对投资额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而从2007年至今,我国进入经济适用房的政策加强阶段,国家开始对经济适用房地位进行重新定位,严格限制供应对象以及各种管理办法更明确,尤其是在建设,价格,准入和退出以及监督方面的管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从上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政策的制定对经济适用房的现实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是经济适用房的发展现状又会反作用于政策的制定,对新政策的出台具有督促作用。所以基于这样特点,我们可以断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发展还会面临新的情势,那也注定国家必将不断推出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以及人民群众需求的新政策。

当然,不论是就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发展演变历史还是就当今其发展的现状,问题依然还有很多,发展依然很不理想,与诸多国家与地区向比起来,依然还处在落后的水平。这些都反映了在我国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诟病依然还很多。

我们先就我国经济适用房相关政策本身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

第三篇:浅析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现状

浅析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执行现状

——2011年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

在经常项目开放、资本项目有限流动的情况下,在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浮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其执行的独立性是有效的,则其效果也应是有效的。但是,在资金不断涌入境内、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的时候要如何相机抉择、如何有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问题,本文仅以201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其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

存款准备金

利率

汇率

Discuss about China's central bank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tools

——second part of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1, central bank monetary policy report

In the case of current open、limited capital mobility , the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a basket of currencies under a managed float of the currency when the macro-control policy during the independence of its implementation is effective, its effect should be effective of.However, the continuous influx of capital within, the rising pressure of RMB appreciation in the case, the central bank in implementing monetary policy, how camera choice, how to effectively use various monetary policy tools to ensure macro-economic control goals, which is a growing problem, this article only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1,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its problems.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tools

open market operations Deposit reserve ratio rate

exchange rate 货币政策工具概述 1.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即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以此达到特定或维持相应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作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往往和财政政策搭配使用,以实现最终的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各国实施货币政策主要采取三大工具——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最有效但是也影响最大的工具,在实际中,各国一般较多利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另外,还有一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道义劝告、法定保证金限额、抵押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等,这些政策在实际中往往作为前面主要工具的辅助工具使用,以达到政策目标。

1.2 我国特殊的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结合具体的国情,有着自己特殊的货币政策,如: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等。我国用于日常操作的政策工具是存贷款利率,这也是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不同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地方。我国对利率实行管制,市场利率由中央银行制订执行,实际上充当了货币政策工具;由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占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我国中央银行除了为其提供贴现以外,还提供信用贷款,并将这一方式扩大到全部商业银行,再贷款在商业银行负债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再贷款利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策工具。实际中的货币政策工具执行情况 2.1 201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目标

2011 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 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调整信贷结构,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2.2 货币政策工具实际执行情况

2.2.1 公开市场操作

我国2011年第三季度累计发行央行票据 1640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6290亿元,截至9月末,央行票据余额约为1.93万亿元。央行应对季节性因素及市场环境变化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变化而采取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并搭配其他工具进行调控。2.2.2 存款准备金制度

从2011年9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并根据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在3-6个月内逐步实施到位。近年来已陆续将表内理财产品、国库现金管理定期存款、金融控股公司存款等逐步纳入交存存款准备金的一般性存款范围;对于存款准备金率,为了抑制通胀,央行在本年上半年连续6次上调准备金率,但是本季度并没有调整,相反,在12月为了防止资本动荡,出现了本第一次准备金率下调。2.2.3 存贷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7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25%提高到3.50%,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31%提高到6.56%,各上调0.25个百分点。

2.2.4 窗口指导和政策指引

积极推进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对“ 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截至2011年 9 月末,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余额20.7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26万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3%。2.2.5 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助推作用

第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3549元,最低为6.4748元,65个交易日中34个交易日升值、31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28%(176点),最大单日贬

值幅度为0.14%(90点)。

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等新兴市场货币报价成交日趋活跃:第三季度,银行间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对卢布成交29.3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对林吉特成交0.5亿元人民币。评析

3.1 对以上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理解

第三季度我国统计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7月—6.5、8月—6.2、9月—6.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的通胀问题已经基本得到抑制,央行也没有运用“强烈”的准备金率进行调整,反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微调,以应对短期的流动性问题。

由于本年上半年通胀的影响,央行在7月初上调存贷基准利率,个人觉得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总体来看,或许是风险厌恶、或许是不会或不愿投资等原因我国大部分的人还是愿意把钱存到银行,如果通胀严重,那些对这些人来说根本没有收益可言。

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过渡来的,国家的宏观调控占有比较主导的地位,而且也是比较有效的,因此在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三农”扶持等方面也有较好的政策效果,但是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我国实行的汇率制度是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货币政策的执行对汇率的影响较大,以上对外汇即期市场的逐渐开放和活跃,短期来看是促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和活跃了交易品种,但是长期和总的来看,人民币汇率要市场化,就不应该有过的的政策干预和影响。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逐渐过渡的漫长过程。

3.2 货币政策执行所面临的相机抉择

由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可知: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央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试图减小“热钱”的套利空间,鼓励国内资金对外投资;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过剩,信贷增速快,导致房地产等的价格偏高,但是就第三季度来看,这种现象似乎有所减缓。

在我国资本有限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管理浮动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即使在大量“热钱”涌入的情况下,央行也努力“三全齐美”,但是在面对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时,央行不得不进行相机抉择。要怎么抉择、偏爱谁?我想这是一个长期不断微调的过程,也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下而不断调整中间目标!

第四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

适度 农民工

【论文摘要】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 之一。文章通过特定的测定模型,计算出我国近几年的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保水平下限值,认 为我国社保支出占 GDP 的比重偏低,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建立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 安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并积极致力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 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支撑能力也逐步增强。近几年全国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每年递增 6%左右。但另一方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区域间的发展 差距不断扩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成为一项十分艰巨和繁重的任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 立健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制订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科学测定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我国现阶段的社保水平,并做出科学合理地比较和分析,对于我国社 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从最微观的角度出发,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被称作社会保障水平,其主要衡量指标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 度”区域,过高或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会对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机制和社会经济发展产 生不良影响。

1、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 国内曾有学者提出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模型: S=Sa/W×W/G=Q·H=0.75(Oa+Z+J+M)其中 S 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W 代表工 资收入总额,Q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系数(依据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H 选定为 0.75),Oa 为老年人口比重,Z 为失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 的比重,J 为工伤、生育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 为社会福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 总额的比重。“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已采取的保障政策,失业保险支出比重系数 Z 一般在 1%-1.5%左 右,下限选 1%为宜; 工伤、生育保险支出比重系数 J 一般在 0.016%-1.5%左右,下限

选 0.016% 为宜;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支出比重系数 M 一般在 1%-1.5%左右,下限选 1%为宜。” 参数 Z、J、M 都采用的最小值,因此计算得出的数据为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即社会保 障水平的最低值,适度的社保水平应稍高于社保下限值。将各项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出 2004—2006 年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度”的下限值(见表 1)。表 1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度”的下限值(2004—2006 年)(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2、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额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社会保 障水平“度”的测定公式:S=Sa/G。其中 S 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表 2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2004—2006 年)(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依据表 1 所示,2004-2006 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分别为 9.778%、9.784%、9.987%,也就是表示 2004 年-2006 年我国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在 10%左右。而表 2 所示,我国实 际的社会保障水平分别为:3.122%、3.183%、3.062%。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实际的社保水平不及社保水平下 限值的三分之一。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逐年都有所增长(2006 年除外),但增长速度缓慢,低于社会保障水平下限值的增长速度。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于社会和经济发 展水平。

三、我国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成因分析及相应对策 由于统计年鉴中社保总支出并没有涵盖事业单位和机关人员在这方面的支出,若要考虑 到事业单位和机关的高水平的保障,我国实际的社保水平应有所提高。但数据所限,故不展 开对这部分的分析与阐述。

1、社会保障覆盖面依然狭窄,没有实现全覆盖 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亟待发展。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如此低,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 是占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并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同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 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全体城市居民的、全面的社会 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与集体救助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并未在农村建立。迄今为止,各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思路基本上还 是以户籍为基础的,对于流入城市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没有考虑到。我国城镇失业保 险覆盖率极其低下,仅覆盖正式职工,却将农村就业人员和城镇非职工人员排除在外。从社 会保障费用支出的情况看,占全国总人口 80%的农民保障支出

出,仅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 11%,而占全国总人口 20%的城镇居民,却占 80%的保障费用。尽管如此,当前的社会保障还远远未能全部覆盖全部城镇人口。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 革仅限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一些非公有制的企业形同虚设,有相当一部分城镇企业员 工被挡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如此悬殊,不仅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农村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将在逐渐被核心家庭所取代,农村的家庭养老能力也将逐渐减弱。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来自于养老和医疗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扩大社 会保障覆盖范围,将全体社会公民都纳入社保已迫在眉睫。但现实中,农村经济薄弱,资金来源没有充分保障,要在农村建立与城市同等的社会保 障水平也不实际。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他们既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 定因素。首先,要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根据农民工的需要与制度建设的可能,对农 民工实行分层保障。最急切的保障项目应当是按照普遍性原则来确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从层出不穷的农民工伤事故到规模惊人的农民工职业病群体,以及由此导致的数不清的劳资 纠纷,均决定了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应当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尽快得到确 立。其次,有必要建立农民工的疾病医疗保障尤其是大病保障机制。尽管近几年我国在推行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但是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不仅会 导致农民工失去工作,而且极易陷入贫困境地,这使得疾病保障成为农民工的现实需要。最 后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它应当包括农民工遭遇天灾****时紧急救济、特殊情形下的贫困救助、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待遇时的法律援助等。

2、瞒报漏报现象严重 参保职工个人一般以本人当月全部工资收入为基数缴纳保险费。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以本单位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 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等原因,在保险费的实际征缴过程 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企业的缴费工资总额 是由企业上报,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

第五篇:我国导游队伍现状研究

我国导游队伍现状研究

目录

摘要................................................................1 1.研究背景与意义..................................................1 2.我国导游队伍现状.................................................1 3.我国导游队伍存在的问题...........................................1

3.1 导游队伍整体素质偏低........................................1 3.2.导游队伍壮大,导游人才稀缺.................................2 3.3 导游队伍管理体制不健全......................................2 3.4 导游人员薪金制度不合理......................................2 4 解决导游队伍中所存在问题的策略....................................3

4.1 严格规范导游资格考试,强化导游考核制度.......................3 4.2 加强导游队伍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 4.3 完善导游从业的管理服务体系..................................3 5 总结..............................................................3 参考文献............................................................5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开始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同时,我国知识经济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开始临近,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导游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导游人员是旅游过程的核心人物, 他们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整体形象。然而, 直到今天,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仍然令人忧心。导游人员整体素质的偏低,无法适应现代游客对旅游的需求,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 导游队伍 现状 对策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旅游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导游人数与日俱增。导游员作为旅游产品的最终实现者,被称为 “旅游业的灵魂”。导游服务在所有旅游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旅游服务的核心。长期以来,在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对旅游资源、风景区、旅游市场及旅游饭店的研究,而忽略了旅游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导游服务。一个地方导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和导游员素质、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导游队伍现状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导游这个职业,可以稳定导游队伍促进旅游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

2.我国导游队伍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 导游队伍迅猛扩张, 至2010年底, 我国职业导游(已取得导游证)有22万人。但这样一个较为庞大的职业群体, 他们的工作既被人重视, 又被人忽视, 即人们既认识到外出旅游的过程导游所起的作用, 同时又忽视了导游全方位的劳动付出, 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又因我国当前导游队伍管理机制的不足, 致使我国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下滑, 诸如“宰客”,“服务质量差”等服务问题层出不穷。导游工作强度很高、责任较大,收入不稳定且无保障性,社会认可度低导致很多人不愿将此职业作为事业去追求。据相关单位统计数据显示,导游队伍呈现出男导游少,女导游多 ;初级导游多、高级导游少,特级导游极少;普通话导游多,外语导游少,小语种导游奇缺;低学历导游多,高学历导游少,导游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且人才流失严重。很多城市依托本土资源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而对导游的培训、服务建设及保障机制则明显滞后。

3.我国导游队伍存在的问题

3.1 导游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我国导游队伍呈现年轻化、平均学历偏低的状况。在导游人员中,高中(中专)学历占41.7%,大专以上学历只占48.3%。综合素质较好的旅游院校毕业生较少。有数据显示,到2006 年9月,我国执业导游人数达32.05 万人,其中 80%的导游为30岁以下、只有大专以下学历,(外语类的导游稍好,但大专学历的占了约50%,)初级导游占到整体导游队伍的97%,高级导游和专家型导游严重缺乏。导游人员的学历阅历偏低,我国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要求不相适应。导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偏低。这样的导游队伍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3.2.导游队伍壮大,导游人才稀缺

近年来,导游的人数、规模不断扩大,但质量的增长明显滞后于数量的增长。新一代的导游员在思想道德、业务素质、外语水平等方面都不比从前。许多导游员急功近利,只注重经济利益的索取,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因此,虽然我国导游数量不断增加,但高素质的导游人才依旧匮乏。

在我国导游队伍中低等级(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绝大多数,约为90以上;中、高、特级导游人员人数尚不到10%。这说明我国导游队伍虽然不断壮大,但是高素质的人才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样一个比例形态显现的是一个不成熟、低层次运转的导游队伍现状。旅游市场中众多的初级导游员,既与导游市场的真实形态存在偏差,也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因此,必须尽快培养高素质导游人员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

3.3 导游队伍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现阶段我国导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明显与导游队伍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一方面,我国兼职导游比例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兼职导游已超过60%,导游日益成为自主择业、分散执业的群体。与之相适应的兼职导游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服务跟不上,致使部分导游人员的服务水准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导游人员的薪酬机制、激励机制特别是劳动保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部分导游人员甚至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固定薪酬、没有劳动保险,致使导游队伍职业稳定性下降,并导致部分导游人员在带团过程中降低服务水平或减少服务提供、强制顾客购物等“非常”手段,以获取收入。这种情况已经影响我国导游队伍的整体发展。

3.4 导游人员薪金制度不合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导游人员收入由工资、奖金、出团补贴、购物回扣和小费五部分构成,享有较优厚的福利待遇。但随着旅行社深入改制和市场竞争,大部分导游人员没有了基本工资,奖金、出团补贴被取消,只剩下回扣和少量小费。很多旅行社未能给导游人员提供医保、社保和养老保险,使得导游人员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导游人员的收入缺乏稳定性,只得获取商品经济中的“回扣”、“返点”和“小费”等等所谓的“灰色收入”。一个职业应当有较稳定且相对较高的收入以及较好的晋升机制才能建立起一种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自豪感,确保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能够获得不断的努力和追求的动力,这样这个职业才能吸纳更多的人才。而导游人员收入总体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导游职业的发展。4 解决导游队伍中所存在问题的策略

4.1 严格规范导游资格考试,强化导游考核制度

导游资格考试是影响导游队伍素质的重要因素,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导游资格考试,加强考试内容与导游从业能力的结合。一方面要通过提高门槛,提高导游人员的学历。国家可以在政策上给予规范,将《导游人员管理人员条例》中报考条件由高中、中专提升至大专以上学历。在参考人员报名之时就进行面试,了解考生的外貌形象、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从业态度、身体健康状况等基本素质,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第一轮淘汰,杜绝滥竽充数现象出现。在职的导游人员会时刻有危机意识,主动去提高自已的学历。另一方面,旅行社和导游服务管理中心等依托机构要加强对导游的岗前培训,提高岗位服务的实际技能,进一步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对初次办理导游资格证的执业者,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和导游服务中心,可组织专业人士和优秀导游,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并且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执业。

4.2 加强导游队伍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突出强调中级导游的基础和骨干地位,加快改革导游职业等级考核方式,大力促进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服务技能的导游进入中级行列,尽快壮大中级导游队伍。加强对特种旅游、专项旅游所需的专业技能导游人才的吸纳和培养,研究建立适合不同执业特点的导游职级晋升制度。重视复合型导游、小语种导游、社会高级兼职导游等不同门类导游人才的培养。利用大专院校外语人才的优势,积极探寻校企结合、举办专业语种班、定向培养小语种导游人才;积极吸纳社会专门人才进入导游队伍。对于园林、风景、文物、宗教等旅游景点和红色旅游景区的专业讲解人员,可直接授予荣誉性的导游职级。积极探索分类分级相结合、资格考试与社会吸纳相结合、合理流动与相对固定相结合的导游队伍管理体系。

4.3 完善导游从业的管理服务体系

首先,围绕导游队伍建设的目标,针对导游市场和导游服务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服务标准、行业协会规章、同业者守则、导游自律公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等在内的规范体系。其次,国家、省、城市三级旅游主管部门在现有体制框架内,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研究建立分工合理、各有侧重、有效衔接、监管到位的导游管理服务体系。要根据导游不断社会化的特点,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导游的管理水平,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同、企业参与、导游自律的管理格局。再次,按照新时期导游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完善导游IC 卡管理系统,强化导游年审的工作力度。建立导游执业、信用档案的信息化平台,借助社会监督,规范导游服务。总结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导游队伍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相关领域的经济效益。提高导游综合素质,对提高导游服务质量有重大意义。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需要更多的人才。不断完善旅行社制度,规范导游行为,不断吸纳高素质人才,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才 能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还需要从服务型企业转向科技服务型企业,通过高科技手段完善旅游服务和改善旅游配套设施,通过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来确保旅游行业长盛不衰的市场格局等。只有从产品质量、服务规范、制度、环境和行业约束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我国旅游行业的市场营销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杜炜 张建梅.导游业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2].涂远芬 李志强.浅析我国导游人力资源现状及建设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5-11 [3].王淑娟。导游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J].产业研究。2010 [4].文红.浅谈导游队伍建设.[J].职业圈.2007 [5].李平.新时期导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下载我国政策执行总体现状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政策执行总体现状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 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不容忽视,本文就来分析一下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情况,并阐述目前情况下我国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对其发展趋......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

    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 (孙海鹏 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2)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社会......

    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目: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学习中心: 开县奥鹏学习中心[16]VIP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行政管理 年 级: 2012年春 季学......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

    内 容 摘 要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该政策推行30多年来,有效的控制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对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优生优育政策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在提......

    我国刑罚执行的现状与前瞻

    我国刑罚执行的现状与前瞻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张传伟 在一定意义上说,刑事法律制度的主要任务是发现犯罪、证实犯罪、定罪量刑和刑罚执行,所以,定罪量刑之后的刑罚执行......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研究 班级:11会本24班 姓名:万文东 学号:2011102022423 摘要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对确保我国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

    我国农业类节目的现状研究

    《农业传播与应用》课程论文 谢细妹 浙江 农 林 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5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农业类节目的现状研究 课程名称:农业传播与应用 任课教师: 吴家森班级: 经管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