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型政府研究综述
学习型政府研究综述
【摘要】关于 “学习型政府组织”的论述,虽然受到了管理学界和公共行政学界的广泛重视,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型政府进行了描述,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定义,本文作者在研究众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对学习型政府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学习型政府内涵创新引言
学习型政府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重新定位和调整。它是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共享学习成果的系统,具有不断创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并能够通过保持政府学习的能力,使政府持续发展。2 学习型政府研究综述
学习型政府理论起源于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政府管理中实际体现和创造。但关于学习型政府理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框架。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学习型政府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产生了不尽相同的理论成果。其主要代表有:
许正中把学习型政府的内涵概括为:“政府机构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化制衡机制,在政府机构内部,每个公务员都是授权有限,但是其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其行使权利是充分的,其权利的行使也受到其他机构的制衡;在政府机构外部,它同社会上的信息是交互开放、相互学习的。政府机构形成了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共享学习成果的系统,能有效地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从而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政府工作的社会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再造。可以说,学习型政府永远不是一个终结的概念,而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其特征表现为: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形成多个创造性团队;强调团队学习;扁平式结构;自主管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政府组织边界将被重新界定;领导者的新角色。”
连玉明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从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理念出发,提出学习型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他认为:“学习型政府是紧跟时代、快速学习的政府,是保障政府服务力的前提条件;学习型政府是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政府,是获得政府服务力的动力来源;学习型政府是思想开放、注重沟通的政府,是产生政府服务力的社会根源;学习型政府是更新观念、以人为本的政府,是造就政府服务力的中心要素;学习型政府是革新技术、提高效率的政府,是保持政府服务力的重要模式。”
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蔡卫东认为:“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是迈向学习型政府的第一步。真正的学习型政府能够妥善管理政府机构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并能够顺利实现政府机构内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转化。政府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政府能力和行政效率。如果从组织的角度考虑学习型政府,它的机构归根到底还是一种组织,所以建设学习型政府就是在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背景下,充分考虑到政府组织特点,提高政府作为一种组织的组织学习能力和组织智商,实现政府机构良好的知识管理,并最终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总的来说,学习型政府的实现可分为3个层次:
一是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二是政府机构具有浓郁的学习氛围,能够提供畅通的学习渠道,知识在机构内部能够顺利传播、复制和增加(知识在流动中增加并不断被利用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三是政府机构具有较高的组织学习能力和组织智商,组织内成员的个体学习能够推动和帮助其他成员学习并形成互动,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带动内部成员学习并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
马振清、高岩从生态政治学理论视角出发解释学习型政府,他们认为:“学习型政府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要从外界汲取新的思想,并及时地把这种新思想导入政府机构的日常工作,进而根据新的信息和环境的变化对政府管理机制、权力结构和组织文化等进行重新组合。同时,也需要公众对政府的决策、执行和事后的评估进行全过程的介入和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型政府就是一个面向民众、面向公务员、面向世界的“生态政府”。因此,学习型政府是运用政府生态学的方法论,在这一动力过程的牵引下,以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作为理论根基,实现传统官僚政府体系的组织结构、运转机制、责任机制、权力结构的革新以及组织文化的转型,使政府成为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共享学习成果的系统,能有效地将学习性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从而大幅度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效能和政府工作的社会满意度。”
管理学博士周俊认为,学习型政府应该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对人民群众负责、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状的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中强调以‘三个代表’为行动准则(共同愿望),注重整体学习(团队行为),提高公务员整体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使他们“更聪明地工作”,满足他们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创新的要求,同时使政府的组成部门不断扁平化、网络化,达到促进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满意度的目标。概括说来,学习型政府的真谛是:全体公务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让公务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学习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形成了一个大家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愿望(三个代表);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和发展的团队;在学习过程中,不分职务高低,相互可以自由地质疑,大家在交谈和工作时都彼此尊重和信任;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是为了重新创造自我;每个公务员都有发展、成长或提升创造的能力;每一个公务员都能明白政府中每个阶层所发生的事情,从而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到其他人。”总结
基于对上述几种认识的思考并结合学习型组织理论,作者认为所谓学习型政府其内涵是政府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改善政府收集、管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提高政府效能和创新政府管理的一种政府管理形态。政府机构同社会上的信息是交互开放、相互学习的,政府机构形成了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共享学习成果的系统,能有效地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从而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政府工作的社会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所以说,学习型政府,它不是一个终结的概念,而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在这种组织里,人们不可能不学习,因为学习己经完全成了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三部分:
3.1 学习型政府的服务内涵
学习型政府的形成动力来源于服务。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理人,其有效作为的领域是公共领域,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公共服务为行政的宗旨,顺应社会需求,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传统的权力行政的方式,实现由“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这种服务型政府的定位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深化理解来创造性地理解公共利益的内涵以及实现公共利益的途径。
学习型政府促使政府在“公共服务”的理念之下,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使政府服务适应公民的服务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转变政府的行政观念。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而是“顾客驱动的政府”。政府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正,完善政府行为规则,完善公共服务规则,实现政府行为的公开、透明、信用,致力于以“无缝隙”的方式来满足公民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从而改善政府服务。学习型政府强调在不断获取、创造、运用知识与服务对象进行“输入—反应—输出—反馈—再输入”的交互作用中,努力提升公共产品的服务价值,为公民、市场和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
3.2学习型政府的效能内涵
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全方位的沟通、联系和互动的客观历史进程及趋势。它使民族国家的行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对民族国家的政府系统的各个层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持久而复杂的影响。它要求政府职能在全球化语境下重新定位并对政府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学习型政府致力于政府效能的提升,用以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现实挑战。一个有效能的政府,不是仅仅指政府作用的大小与强弱,特别不是指政府拥有多大的直接从事或指挥经济活动的力量,而是指政府与环境互动关系中政府活动的可能性与限度。政府的效能“既依赖于政府本身的特点,也依赖于政府试图驾御的那个社会的特征”。全球化意味着政府治理对象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的不断增加或提高,这就需要政府通过不断学习增加驾御复杂多变的社会条件的能力,洞悉社会发展的特征,依据社会发展状况,分析政府任务与政府能力之间的关系,解析政府在一定社会状况下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由于全球化本质上的不对称、不均衡,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创建学习型政府,不断学习和了解所处的行政环境,与全球行政环境保持良性的互动,提高政府效能,以应对全球化提出的机遇和挑战。
3.3 学习型政府的创新内涵
一个能解决新问题的、高效率的学习型政府,必须是一个不断进行政府管理创新的政府。创新是学习型政府的关键。美国经济学家诺斯认为,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有其狭隘性,它们不考虑制度方面的因素。实际上,制度不仅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还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他指出“有效率的经济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制度创新往往带来竞争优势,因为它创造了有利于技术创新和资本存量增加的条件”。而学习型政府组织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共享的知识系统,它不断引入创新、激励和竞争精神,并通过系统内外个体间、组织间的知识交流、共享,为提高政府的活力和效率,创新政府行政管理理念和政府管理制度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反之,那些缺乏创新与活力,缺乏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通过改革来改进和提高行政绩效的政府,一定不能适应外在和内在环境的变化。所以,政府为要主动适应甚至领导这些改革与变化,就应该通过不断的组织学习和持续的管理革新来发展自身。
【参考文献】
1.许正中,张大伟,终身学习与学习型政府[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7):34.2.连玉明,学习型社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264-267.3.马振清,高岩,学习型政府政府生态理论的价值回归[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12):31.4.冯奎,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杜,2000.5.彼得?圣吉,变革之舞一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6.李习彬,李亚,政府管理创新与系统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幸文,建设中国学习型社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8.陈恩平,学习型政府建设之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3).
第二篇:学习型政府的构建与路径选择的研究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府是社会组织中的最有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机构,要形成学习型社会,必须首先形成学习型政府,因为学习型政府的建设可以带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此,要积极探讨构建学习型政府组织的特征及其必要性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学习型政府;特征;必要性;路径选择
一、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及特征
“学习型政府”是一个全新概念,是对传统行政管理摸式和管理方法的重新定位和思考。但迄今为止,关于“学习型政府”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方盛举认为,“学习型政府是指通过建立完备的学习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形成的,善于获取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进而自觉利用知识于行政中。最终以提升行政管理效能为目的的政府组织。”[1]毛正刚认为,学习型政府应该是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共享学习成果的系统,能有效地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从而大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政府工作的社会满意度
[2]。学习型政府是通过政府全体成员系统地思考、不断地团体学习和改善心智模式,促进相互之间具有互动关系的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开发和政府管理创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起新型的服务性政府组织[3]。它以连续的学习为前提,以提高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水平为目标,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而构建服务型政府。
二、学习型政府的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学习型政府的黏合剂。只有政府工作人员致力于实现某种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时,才会有共同的努力方向,才会产生创新性学习。中国学习型政府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则是为人民服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执政党的宗旨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拥有了这一个目标,我们的政府才能以持续的学习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2.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传统的官僚制组织模式,要求组织中的人员必须遵从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人要求严厉苛刻,不带任何个人的情感,对人漠不关心,只要求其达到组织提出的任务。学习型政府则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公务员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学习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行政人员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组织结构扁平化。政府的现有组织是典型的传统科层制组织,而随着现代化的到来,传统科层制组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适应性,压制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人格尊严等。因此,要建立扁平化的、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以打破传统科层制组织的束缚。“学习型政府”的扁平式组织结构代表了组织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意味着决策权的下移,就是要在领导班子内建立一种平等对话和信息交流的机制,强调民主集中制。以领导为中心已经不适应新的社会要求,必须从最高层开始变革,而引导变革能力的关键是减少组织的层次,加强各层次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提高行政效率。
4.创新性学习。如江泽民所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4]创新就是要勇于批判旧事物、善于学习新事物、勇于创造新事物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型政府把不断超越旧事物的创新行为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把新思想、新知识大规模地输入到政府中来。政府创新是增强政府活力、促进政府发展的动力,是我国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团队精神的建立和相互沟通。政府要加强组织内的相互沟通和提倡团队精神,从而
不断提高政府整体创新能力和行政效能。团队也是连续改进和连续学习的核心,通过团队学习形成组织内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情。因此,可以在政府部门中建立学校小组,通过研讨会来进行沟通学习,实现政府机构内部中畅通的信息传递和知识极大程度的分享。
三、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必要性
构建学习型政府是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一个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政府如果不能够通过学习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无法进行政府创新,政府效能就无法提高。我国加入WTO 后,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政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角逐、不断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从表面上看,是国与国间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却是国家间政府管理模式、职能、效能、组织文化和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的竞争。瑞士国际管理学院公布的国家竞争力评估将“政府作为决定一国经济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之一,这一观点已为各国政府所认同。”[5] 所以,要加强学习型政府的构建。政府机构要谋求更新政府观念,提高公务员素质,建立一个法治、有限、责任的学习型政府。
学习型政府是知识经济的必然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化社会,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已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越来越多的组织已经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强组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创建学习型政府应运而生。政府组织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部门,也必须通过持续学习、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去完成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四、构建学习型政府组织的路径选择
1.要在政府机构中养成全员学习的浓厚气氛。让每个公务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是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重要前提。为此,要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光荣、高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学则进、不学则退”的思想观念,努力形成公务员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风尚。同时,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加大对公务员读书学习活动的宣传报道。文化部门要精心创作编排,积极开展学习型政府的文艺宣传,共同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2.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政府公务员是行政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公务员的素质决定着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的高低。所以,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将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确定为:不断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促进公务员的全面发展,应着眼于提高整个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公务员的才能充分地发挥、潜能充分地挖掘、积极性充分地调动,从而更好地构建学习型政府,把公务员培养成知识化、专业化的优秀人才群体。知识化的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水平,对各领域的知识都有一定储备,但不甘于满足,仍然要扩展自己知识含量的人才。专业化的人才是指具有公共管理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在行政实践中提升专业水平的人才。知识化和专业化的人才往往具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因此,他们更愿意为事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聪明才智。
3.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个政府部门机构应加强协作、互相配合,切实制定好规划,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励政府公务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激发其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一种机制性的激励,持续地激励政府人员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的学习行为,保证他们对组织化学习的积极参与,努力形成要学习、乐于学习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单位应该把个人
学习情况的考核列入岗位责任制考核的范围,突出学习绩效在党员和干部的奖励、选拔、任用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从而增强党员和干部约束自我、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4.学习创新机制。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创新是学习的深入。因此,应着力于建设勇于创新的团队,鼓励创新、不畏风险,培养公务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以创新学习为方向,不断改进和革新学习体制、学习制度、学习方法以达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同时,实现并制定创新奖励制度,授予创新单位和创新者以较高的荣誉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和福利奖励。
5.建立监督机制。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个人和组织的行为,给予一定的外部约束,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制度、考评制度、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以及保护和推动创新机制的法规制度来维系学习型组织的正常活动
6.塑造有利于构建学习型政府的行政文化。创建学习型政府的行政文化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是:(1)人本性。公务员是社会人,只有从公务员的切身利益和各种需求出发,以人为中心,真正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才能发挥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凝聚性。共同学习的目标为组织确立凝聚焦点,自觉的团队精神为组织提供凝聚力,强大的共同理想为组织提供凝聚媒体。(3)动态性。优秀的学习型政府文化具有随着组织环境和国内外的变化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自我更新的强大能力,并以无形的魅力推动和引导公务员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4)群体性。学习型政府文化是一定组织群体共同的理想观念和行为模式。(5)和谐性。学习型政府文化追求社会环境的和谐,其目标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
7.运用现代科技,开展电子学习。随着电子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采用更多、更好、更先进的现代科技成果,尤其是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的最新成果,以达到随时随地进行最新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和交互的学习、可评估的学习、低成本的学习。建立电子学习,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使每一个公民都有机会获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方面的信息,推动公共服务的管理创新,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手段,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学习型政府组织作为一种价值选择、一种政府制度、一种政府过程,它不是一个终结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概念,是一个使政府组织始终与外部环境的变革同步持续地进行的工作模式。这一模式也将使现代的政府成为开放性的“生态政府” [6]。参考文献:
[1] 方盛举.学习型政府:理念与实践[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2] 毛正刚,凌思蓉 创建学习型政府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1).[3] 连玉明.学习型政府[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4]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20.[5] 许正中.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J].中国经贸导刊,2002,(23).[6] 马振清.论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学习型政府组织[J].中国行政管理,2004,(12).
第三篇:学习型政府简论
学习型政府简论
摘要:建立学习型政府,就要在政府机关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创造一种适合学习型政府的文化,转变政府价值观,创设新型的政府精神。提出创建学习型政府要完善公务员培养体系、构建政府学习型组织、创建多元化的学习载体,以及建立学习型政府的保障机制、考评制度和公务员的选拔机制等。
关键词: 学习型政府政府文化学习机制制度保障
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基础性工作是使政府不断地汲取新知识,而汲取新知识的保证是学习行为经常而系统地开展。这就需要政府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加强引导与指导,建设良好的学习渠道,为学习的开展建设好平台和提供基本条件。
1更新观念,树立学习型政府的新理念
面对“全球性”市场,政府要在行政观念上作出适应新的“时代”调整,即由传统的行政向学习型管理观念进行转变,是用管理中的学习理念来改造传统的行政理念。
1.1学习型政府的内涵
学习型政府,应有不断创新、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能力,保持高效、低耗,充满生机。它能够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扫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1.2树立学习型政府新理念
1.2.1是要树立“学习是发展需要”的理念
江总书记提出,“不能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就会落后于时代,有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危险。”
1.2.2是要树立“竞争就是学习力的竞争”理念
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组织没有竞争力,不是因为缺少拥有文凭和学历的人才,关键是他们缺少学习力。
1.2.3是要树立“不断创新”的理由
当今社会,真正意义的学习,不再单纯为了获取知识或掌握技能,而是通过学习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将学习转化为创造性的行为,不断提高学习力和创新力,以促进发展。
1.3重塑政府文化
建立学习型政府,要创造一种适合学习型政府的文化,转变政府价值观,创设新型的政府精神。政府文化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运作政府的公务员所共同持有的较深层的基本行为习惯与信念,是组织认识自我及其环境的基本方式,是影响公务员行为方式、工作绩效等的文化因素。
1.3.1对组织心智模式的改善
改善心智模式则要从观念上改变、树立群众导向的服务观念,视群众的价值为政府管理的重要基础,直接与群众互动,根据群众的需求改善政府机关的服务,由“行政———控制型”变为“规则———服务型”。
1.3.2确立一个清晰而有感召力的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即所谓的共同愿景,是指建立在政府全体员工价值取向一致基础上的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愿望或理想。要创建学习型政府,离不开共同目标的激励和引导。而共同目标的提出,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清晰明确,不能含糊不清,不能太笼统。目标只有清晰明确,才具有感召力;二是必须切合政府工作实际,要涵盖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观,体现其共同追求;三是目标必须要长远。创建学习型政府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分步实施,既需要有短期目标,也需要长期目标,但从实践看,建立学习型政府,更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1.3.3团队精神的创建和树立团队信心
团队的成员都希望、也要求成员之间的帮助与支持,以团队的方式展开工作,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在团队中形成凝聚力,同时也提高成员的士气,从而创造一种满意的工作氛围。团队的信心是团队的一切,都能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所处的集体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团队,它能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和事务,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遭受多大的挫折,都有能力去战胜,去克服,使团队更加辉煌。
2研究、解决新问题是开展政府学习最有效的方法
2.1完善公务员培训体系
2.1.1树立新的培训观念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提高干部素质,„„使他们不断增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本领,提高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应把公务员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把公务员培训作为对政府工作最有效的长期投资,认真从观念上更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
2.1.2创新培训目标
公务员培训目标的制定应坚持素质、能力、知识的辩证统一,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符合政府行政工作的需要,使培训目标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1.3拓展培训内容
针对培训目标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设计,重在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课程内容要新、广、实。教学要反映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信息和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问题、经济运行的重大问题、社会管理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方案,把教学、研究和制定具体的决策方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行政学院办成政府的“研究中心”。
2.2构建政府的学习型组织
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以制度作为保证,因此,关键因素是建立学习制度,即学习管理机制、领导带学机制、学习创新机制、激励机制,以保证学习质量,并且持之以亘地开展下去,使学习有始有终,将学习进行到底。
2.2.1学习管理机制
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安排教育培训专项预算,把短期投入与长期投入结合起来;优化和完善内部资源,各单位建立学习室、图书阅览室。另一方面,建立学习机构,确定管理人员,责任分工、资金落实,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督查考核。
2.2.2领导带学机制
领导干部既是管理者,也是学习型组织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争做学习型领导干部,同时,更需要学习型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才能加快成都市创建学习型政府的进程。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在全机关干部中树立和形成崇尚学习的新风尚,保证领导班子的学习不断深入提高。
2.2.3学习创新机制
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创新是学习的深化,也是团队学习的成果,因此,应着力于建设勇于创新的团队,建立鼓励创新、不畏风险、允许失败的团队文化,培养公务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并制定创新奖励制度,授予创新单位和创新者以较高的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和福利奖励,另外在晋升、评先选优等方面予以倾斜。
2.3创建多元化的学习载体
学习载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组织全市公务员建立个人学习远景目标。将组织目标与公务员个人工作、学习目标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二是建立学习型政府学习日制度。确定全市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学习日”,各单位、各部门政治、业务的学习日;四是搞好人才队伍培养,加快管理人才、外向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2.4建立学习型政府的保障机制
学习型政府的保障机制是建立学习型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学习型政府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建立完备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建
设的指导机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学习型政府的建设和开展;二是出台并落实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动力机制和搞好创先达标等三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三是建立创建学习型政府领导责任制;四是建立市、局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的机制;五是加强对建设学习型政府的研究和交流;六是强化对建设学习型政府的舆论宣传。
2.5学习型政府考评制度
学习型政府的考评制度应与年终的工作业绩考评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与学习型政府组织相适应的考评制度,确保学习型政府的创建工作正常开展。
各单位在编制学习总目标后,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各部门确立分管学习的负责人,并根据本部门的工作业务、人员等具体情况制定目标计划。年终对部门进行目标考核,对考核合格部门给予目标加分奖励,每年或每两年评选“学习先进部门”,并在年终总结会上进行表彰、授牌、发给奖金,以示鼓励。不合格部门予以扣分处理,取消评选先进部门资格,次年考核合格后方能恢复评选资格。
参考文献:
[1]王强.陈易难编写.学习型政府——政府治理创新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刘京希.社会体系及其生态法则——一种生态政治视角的分析.宁波党校,2002;
[4]许正中.张永全编著.学习型政府.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5]刘靖华等.政府创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连玉明主编.学习型政府.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7]许正中.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中国经贸导刊,2002。
第四篇:建立学习型政府
建设学习型政府------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与政治文明
创建学习型政党和政府是政治文明第一要义
学习是进步的前提。创建学习型社会,首先要把我们的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把我们的政府建设成学习型政府。它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对时代建设的深邃思考和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
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创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要义。自彼得·圣吉提出“五项修炼”理论: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之后,中外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一门新的现代管理理论。其精髓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共同奋斗。由于它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迅速风靡世界。首先是欧美日跨国公司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强化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在世界排名前一百家企业中,已有百分之四十的企业正在建设“学习型组织”。随后是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等也快速跟进。日本要把大阪建成“学习型城市”,新加坡要建成“学习型政府”,美国也提出要成为“人人学习之国”,“把社会变成大课堂”。
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人民日报》近日刊发署名评论文章对建设学习型政党进行阐述时提出,要创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全社会各级各类组织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学习型”创建活动。人事部、共青团中央已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机关”,北京、上海、青岛等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一些企业也在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像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但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建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把我们的政府建成学习型政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示范作用,发挥党员在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社会成员中的表率作用。
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是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有之义。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不断学习,与世界发展潮流同步。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把最先进、最能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利益的思想认识和实践经验,体现在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来号召全体党员、凝聚全国人民,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共同目标中自我超越、自我发展,共同奋斗。
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需要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加以借鉴和吸收,营造党内党外终身学习的组织环境,使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和制度化的行为,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党员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和团结前进的战斗堡垒。
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还需要所有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政府公务员等成为学习型个体和创新型干部,并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全体党政干部在学习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善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断追求思想上的新境界,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由这篇评论文章引申开来,我们认为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的建设中,核心的问题是必须率先进行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在党作为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的情况下,以创建学习型政党为目标,切实推进学习型政府的建设,是政治文明最本质的内容。
政治文明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的明确提出与实际推进,表明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追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征途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不仅是因为,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政治文明,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由于封建政治残余的影响、由于民主政治实践还较短,我们在政治领域还存在着不少漏洞和弊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还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在不久前《学习时报》刊发的包兴鉴的文章中就提出,不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就会遇到来自政治领域的障碍而难以顺利进行,甚至会延缓现代化的步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民主政治,实现政治资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合理配置。
因此,在建设政治文明的进程中,适时引入学习型政党的新理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此,利用、实现制度文明,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最关键内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表现为从理论原则上确认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现为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这就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范运行原则包括:(1)社会原则。即党和国家的各项政治运行必须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为社会发展服务。(2)民主原则。即按照民主程序实现大多数公民对一小部分专门从事政治管理的公民的选择,并施之以严格的监督。(3)公开原则。即增强政治运行的公
开性和透明度,严格防止公共权力被少数人滥用而产生的专制政治和“暗箱操作”行为。(4)程序原则。即遵循选举、协商、讨论、监督、罢免的程序,使政治运行进入程序化状态。(5)法治原则。即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述原则的实际、贯彻,也就是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推进,其结果必将有力地提高党和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风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文明与党内民主
在党的制度建设体系中,关键是实现和发展党内民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面对严峻复杂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执政兴国的伟大使命,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党内民主意识和制度建设意识,不断提高以体制改革和体制建设促进党的建设的自觉性。所谓党内民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发展党内民主生活,确保广大党员民主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实现;二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管理。这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没有党内民主生活的形成和巩固,也就很难有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发展;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发展党内民主,归根到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性。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党内民主建设,才能有力地促进各级党内民主建设,才能有力地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适应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自觉地始终如一地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强
大动力。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多处强调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设。在“5·31”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根本意义和全局意义的方面。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需要从多层面着手,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推进三个方面的改革和建设:一是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完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实际原则的干部选任制度。这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最重要环节。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真正把人民的意愿贯彻到一切干部选任过程中去,逐步扩大“民选的”的广度和深度,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实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二是深化组织领导制度改革,完善以党员民主权力
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制度。这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最重要保证。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消除权力高度集中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切实发展党内民主,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从根本制度上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现象。三是深化权力运作制度改革,完善以权力监督和制约为根本内容的权力运作制度。这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最重要任务。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使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志在权力运行中真正发挥作用,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置于严格的有效监督之下,以健全的制度和体制时刻警示和促进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执政为民,防止和消除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滋生。
服务型政府与新型政企关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
所谓服务型政府,即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改变为组织者和服务者。它意味着施政目标由机关和专家决定到由民众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政府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传输服务为要务,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移到公共服务领域。相对于传统政府而言,现代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以为纳税人服务为宗旨;而传统政府是管理型的政府,以经济资源的控制为宗旨。由于现代政府不直接管理与控制经济资源并将相同部分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给社会和市场,这使社会资源的竞争性得到激活,体现了资源配置的高效特征。同时,服务型政府还通过为市场经济的竞争者提供服务从而推动了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转。
对于建设学习型政府来说,就是实现政府角色转换,就是还权于企业,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市场。一是与企业合理分权,实行政企分开,解决“不该管”的问题;二是与社会进行合理分权,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形成政府权威组织、市场交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三种相对独立而又相互支持的组织,解决“管不好”的问题;三是政府内部的合理分权。自上而下,将部分行政审批权和社会事务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小局大中心”的新型组织机构模式,解决“管不了”的问题。通过还权放权,使现行的政府转变成为一个有限的政府和有效的政府。在角色的转换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应强化、弱化和转化并举。“强化”就是要进位、占位。要向需要政府发挥作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缺位或者不到位的领域进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集中力量改善宏观调控,维护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弱化”就是要让位、退位。政府要从直接办事业、办企业、管企业等微观领域退出来;要从社会资源的分配者变为监督者,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转化”就是要面向市场、进入市场。向社会转移政府的社会职能,将地方政府的技术性、服务性、协调性工作交给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公共
服务组
织和社会自治组织。通过强化、弱化和转化,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严格执法和公共服务上来。
政府职能转变涉及方方面面,在目前,就是要从建设学习型政府入手,着力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抓住机构整合、行政行为转变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关键性的问题,实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当务之急是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能由市场调节、企业自己决定、中介机构能提供服务的事项,政府坚决退出不再审批。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坚决下放,不能“错位”、“越位”,要从原来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行为的“教练员”转变为“服务员”,使政府职能朝着统一、高效方向迈出重要步伐。
打造新型政企关系:为企业服务
学习型社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一个学习型社会对政府提出的挑战更为迫切。中国加入WTO以后,不但企业和市场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政府受到的冲击可能会更大,需要政府作为主动方对政企关系进行大力的规范和调整。我国目前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极不规范的,也是不符合WTO体系内的普遍准则的。按照WTO的普遍准则对现有的政企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已经成为入世之后的重要课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魏杰和赵俊超教授认为规范政企关系的主动方和关键点在于政府,需要政府对自己的目的、职能、行政管理手段等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1.为企业服务应当成为政府的根本目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主要包括三项职能:一是维护正常的、良性的市场秩序,如打击制假售假、偷税骗税、走私贩私、逃废债务等不正当行为,通过这些手段维护市场的公平性,使所有的企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并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二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稳定与增长,这是政府经济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WTO体系所认同的。当然,调控应借助市场化手段,而不是靠政治动员和行政命令。三是协调和保护本国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政府应当熟悉和把握国内外相关产业和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竞争状况,在WTO允许的框架之内积极寻求对本国企业的有效的扶持和保护方式。在出现贸易争端时,政府应当起到协调和支持本国企业的作用。
政府为企业服务不仅体现在成文的职能中,更是一个指导原则。我国正处于改革的转轨时期,各种新的情况可能会不断地出现,对于这些新情况可能不会有明文的规定。那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就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本国企业总体的发展,根据这个原则来制定政策和措施。不仅行政,在立法、司法上都要体现出同样的原则。
2.政府与企业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对等关系
明确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型的政企关系,这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但这一目标必须有其实现的途径和牢固的基础,否则是不可能实现的。政府以前是主人,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利,现在一下要把它置于仆人的地位,那么靠什么去制约和监督它实现这个目标呢?靠政府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监督是无法保障的,必须有强大的外部制约力量。这种制约力量不可能来自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因为第三方对此缺乏直接的利益关系,没有足够的动力介入其间,而且也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对当前情况的了解;它可能起到一些辅助性的作用,但不可能承担主要的角色。唯有依靠当事的另一方——企业——对政府才可能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保证双方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
3.改革行政审批方式,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中,原则上应由市场竞争来决定经济资源的配置,而行政审批是权力作用于资源配置的表现,必然会对市场规则带来冲击。事实上,在我国审批制已经日益
暴露出弊端,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明显的阻碍作用。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重地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企业登记注册动辄需要跑几十个部门,盖上百个公章,企业被迫花很大的人力、财力和精力来和政府打交道,大大降低了经营效率。二是权力支配资源配置必然会引发寻租行为,滋生大量腐败,严重破坏市场秩序。近一两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接连出了很多问题,其中很多其实都是前些年的审批制带来的。企业上市不是靠自身资质,而是通过政府公
关搞到上市指标,之后有恃无恐地包装上市,从而给证券市场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因此,行政审批制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取消和减少原有的审批项目,代之以市场准入制和备案制,只保留最低限度的审批项目。现在这一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地出台一些改革措施。原有的行政审批制具有几十年的传统,而且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大批既得利益集团,因此审批制改革肯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
为使审批制改革能够取得成效,必须坚持一些原则:
1、市场化原则。政府应当尽可能地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预,凡是应由企业自主决定的事项,或者可以通过市场竞争、中介组织和法律制约实现的问题,不再进行审批。
2、精减化原则。审批的事项应当尽可能地减少,审批的环节手续应当尽可能简化,提高审批效率,不能旷日持久。
3、规章化原则。审批不能搞黑箱操作,要有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程序,要引入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并对重大项目实行听证制度。
4、制衡化原则。权力过于集中,会使少数心怀不轨者目标更集中更单一,审批的随意性也会因之加大,很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因此必须对权力进行制衡。
5、稳妥化原则。减少审批制不等于取消,尤其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成熟,各项制约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容易走上“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老路。因此一定要深入研究,制定稳妥、可行的方案。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新型政企关系,其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现阶段来看,确实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新型政企关系就只能是望梅止渴。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对实行过程中的障碍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合理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来逐步化解之,从而顺利推进政企关系建设。
创建国家学习体系
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中,国家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在国内较早研究“学习经济”问题的著名学者姚余栋博士曾提出要形成一个“国家学习体系”来保证和增强经济的适应性效率。所谓“国家学习体系”是指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作用有利于一个国家对经济结构进行及时调整的能力,并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该体系涉及到相当多的组织和机构,如科研机构、教育机构、政府和企业的事情,同时需要配套的政策体系和相应的制度完善,来完成整个国家的学习动员和部署,并为持续的适应能力提供坚实的支撑。姚余栋提出,“国家学习体系”也不同于在技术创新领域著名的“国家创新系统”。它表现为一种终身教育的思想、表现为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它使学习成为一种终身的活动,并最终贯穿到国家的常规竞争战略之中。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过:“在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精神的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的力量一定和该事业的背景有密切的根源。”我国正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仅要进行体制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到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上来,通过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的建设,最终形成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共同繁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第五篇:浅析学习型政府的建设
姓名:张燕学号:201007064006专业:行政管理
浅析学习型政府的建设
学习型政府建设的核心是不断地进行制度与体制的创新,关键是建设全新的政府组织文化,基础性工作是通过系统化工作使政府的学习得到经常而系统地开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则是开展政府学习最有效的方法。
一、学习型政府的来源于含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最早提出学习型组织,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且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政府是指通过完备的学习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形成的,善于获取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进而自觉利用知识于行政活动中,最终以提升行政管理效能为目的的政府组织。
二、学习型政府的特征
首先,强调团队学习,即政府成员在学习中不是单独、独立的学习,而是全员共同学习。团体学习是发挥集体智慧的最佳途径之一,团体的智商可以远远超过个人的额智商,团体可以做到比个人更有洞察力,更聪明。强调持续学习,学习型政府中的公务员应该是拥有强雷的学习意识和观念的,整个部门应该也是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的,组织的学习氛围能促使公务员自觉、积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并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与整个组织成员互相激励。共同学习进步。
其次,高度重视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教育培训处于中心地位,即强调学习性,将“学习”摆在政府的核心地位。
第三,学习过程和创新过程相结合,学习型政府是一个学习过程和创新过程相结合的政府。学习型政府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的学习,学习型政府要求政府部门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加快知识技术和信息、思想要素的流通和共享。
三、创建学习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1、建立学习型政府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未来社会,成功者将是那些在竞争中比对手学习得更快的组织和个。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异常迅猛,科技进步正在深刻的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特别是科技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迅速改变,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技急速发展,因此每个人一辈子的工作生涯中,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人人都必须持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方能获得成功。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团队必须建成学习型组织,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必须建成学习政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2、构建学习型政府是适应国际行政管理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行政管理的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政府部门除了要处理本国事物外,同时还面临着来自世界范围的挑战。全球化、信息化要求政府必须是开放的结构组织,不断接纳外界的、不同的行政管理方式,以应对各种复杂多样的国际行政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是学习型政府,不断学习世界上不同的执政理念和管理模式,借鉴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管理方式在提升自己的行政效率和办事能力,一更好的应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在全球不断改变的行政环境下巩固并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
3、创建学习型政府是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对政府转变职能和作风,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出了迫切要求。而要转变作风,提高效率,迫切需要提高政府的整体素质。建设学习型政府,正是适应这一形势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举措。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需要我们进行制度创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而系统思考,正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特征。因此,建立学习型政府,有利于推进政府的工作创新,更好的、有效的解决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
4、构建学习型政府是解决社会转型期问题的需要
我国的各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体制的变革,制度的变迁,以及公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一并使得整个社会在转型期出现了多种复杂矛盾和问题,这给政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政府只有通过构建学习型政府,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执政能力,才能更有效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的需求。同时,构建学习型政府也是提升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要求,从而提升政府公务员的办事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构建学习型政府,不仅仅是我国政府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的要求,也是政府公务员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的要求。
四、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建议
1、加快改革构建扁平化的政府组织结构
构建学习型政府首先要求再造政府的组织结构,使之与政府组织的学习行为相匹配、相协调。传统的金字塔式政府组织结构不利于各类信息上传下达,影响了政府的学习效率个行政能力发挥。扁平化政府组织能够提高政府的学习能力以及认识水平,能减少信息传递的失真。增强决策的时效性;能大大减少政府机构和政府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
2、创新政府的学习理念,加快学习型政府的创建
构建学习型政府首先是要树立学习理念,改变组织和个体的学习观念,在组织中树立起全员学习,持续、自觉的学习意识,使整个组织和个体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积极的进行学习。要树立组织学习和团队学习的理念,加强整体的团队学习,通过团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使公务员个人在相互激励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整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素质也得到提高。
3、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型政府运行机制
构建学习型政府,需要结合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科学的机制来保障学习。首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政府组织的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推动舆论宣传和导向,形成创建学习型部门的良好风气。加强对学习型政府建设的宣传,要把建设学习型政府作为一项长期的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加强领导。其次,加强政府公务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即完善学习型政府的培训机制。培训是开发政府成员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政府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成员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学习已经成为组织学习的一种新模式。建设网上学习型政府,已成为培训的一种趋势。第三,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的创建学习型政府的激励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就是持续的激发人们的行为动机,使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激奋的状态之中,维持一种高昂学习热情的机制。运用激励机制,建立物质、精神奖励制度和职位晋升制度。当然,竞争也是不可忽视的学习动力,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政府公务员的学习激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潜能。
4、创新政府的文化建设,为构建学习型政府提供坚实的基础
学习型政府强调政府学习的开放性,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并创新文化建设,建立起开放的学习系统,既要善于打破原有的不合时宜的文化束缚,转变官本位思想和等级观念,又要形成起新的文化观念,建立适合学习型政府建设的文化环境。同时学习型政府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要通过加强政府组织的文化建设,使政府公务员形成共同的文化共识,通过一定的文化共识来增强公务员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激励全体成员不断自觉学习和团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