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分析(大全)

时间:2019-05-13 06:1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分析(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分析(大全)》。

第一篇: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分析(大全)

学术资源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分析

吕莎,袁磊,史世峰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内涵、对高校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当前这支队伍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专业化;问题;对策

一、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内涵

教学管理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按一定的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的过程,其职能的实现不仅需要专门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更需要谙熟教育教学规律和掌握专门知识技能的管理人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是在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所构成的队伍,其任务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维护教学过程的正常实施,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是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通过专业组织,接受专业训练,获得教学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教学管理理念及职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1]它有自己的理想信念、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操守和高度娴熟自动化的管理策略技巧;在其工作的岗位上具备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

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管理是贯彻高校办学思想、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完善和优化教学管理组织,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对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是体现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与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是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前提,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条件。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将是我国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将成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也将成为促进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臵、推动学校管理工作规范与成熟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高度重视,统筹规划,为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使他们努力有方向、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个人有发展,工作有考核,不断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

三、当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一)高校政策导向的偏失,教学管理工作缺乏吸引力

许多高校重师资队伍建设,轻管理队伍建设,在主体定位上,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教学管理工作处于为教学服务的辅助地位,更忽略了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也就长期没能真正成为高校发展建设内容。与教师队伍相比,教学管理队伍缺乏政策扶持,在使用、奖酬、晋升、进修等方面低人一等,地位和待遇差距悬殊,职业前景和发展方向暗淡,疲于应付日常的事务性工作而难以体验工作的乐趣,职业自卑情绪的滋生又必然会表现出专业的自我失落,直接导致教学管理队伍流动性增大,这既不利于新老教学管理人员的传帮带,也成为制约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改革进程乃至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

(二)教学管理队伍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

目前,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往往是从各种不同的岗位调过来的,由于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多数人既没有接受过高校管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系统培训,也缺乏主动学习管理科学的自觉意识,走上教学管理岗位后,每天忙碌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往往没有时间参加必要的继续教育。因此,对教学管理,他们往往只是凭着经验开展工作。凭着感觉摸索着走,或者领导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缺乏运用现代方法去思考和管理的能力,不去主动思考、主动创新,停留在完成任务、不出问题的层次上,其管理水平不能适应高校建设发展的要求。

(三)日常性事务繁多,创新改革无精力

这由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所决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疲于应付排课、订教材、选课、考试、成绩管理等各种常规性、阶段性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这些工作占用了教学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近年来,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量剧增,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成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从而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如何在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2]教学管理队伍缺乏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陷于日常的教学管理事务之中,缺乏充裕的时间来学习和深造,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等。

四、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探寻

(一)更新观念,做好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划

首先,学校领导要树立质量立校、规范管理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量齐观,将教学管理研究与科学研究、教学科研工作一视同仁。其次,学校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适度向高学历的教学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倾斜。尽量安排相关专业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充实教学管理队伍,逐步改变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来源庞杂的状况,优化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结构,逐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再次,学校要做好教学管理队伍的中长期建设规划,努力建设一支实用的、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3]

(二)完善制度,建立教学管理队伍培训保障机制

首先,应建立岗前培训制度,让新上岗的教学管理人员了解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尽快领会工作的实质,尽早适应工作岗位;其次,制订学历提高进修计划,积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在职进修高层次的学历,使他们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第三,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短训、研讨班,让教学管理人员听取知名同行、专家的讲座,或到著名高校参观、考察、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及能力。

(三)健全政策,构建教学管理队伍竞争激励机制

绩效考评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岗位工作难以量化,可采用全方位评估法,从各个角度全方位考评被考核人员各方面的工作状况,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对经过考核的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实行优岗优酬,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尤其对是工作业绩显著并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研究成果者应优先考虑其职称评定、晋级和评优。通过薪酬管理制度的激励作用,使教学管理者安心本职工作,并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学管理人才,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研究,提高教学管理队伍创新能力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超前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管理中努力实践,积极思考,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探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创新的思路和做法,总结出符合高校实际的管理特色。高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学管理人员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校情开展研究。通过研究实践,培养管理

队伍的现代科学素养,提高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与理论水平,培养他们处理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增强从事科学研究与管理的能力,从而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管理效益与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熊湘敏.关于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2):26~28.

[2]洪茹燕.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与高校竞争优势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5):73.[3]李芳,王瑛.推进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初探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107.

作者简介:吕莎,女,在职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联系电话:***,邮箱:sanquan@xxmu.edu.cn

第二篇:队伍专业化建设情况和主要问题

公诉队伍配备及专业化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

1、人员相对不足

我市两级公诉部门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案件多人员少、新手多骨干少等状况,而且公诉部门除了办案,还有大量的行政、案外延伸工作(社会综治、帮教)、宣传、调研等工作以及各种形式的会议、活动等,使得公诉部门人手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以湘桥区院为例,近三年来,该院公诉科的受案情况分别是2011年335件590人,2012年355件603人,2013年393件623人,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该区院受案数量尚处在我市基层院的中游水平。而该院公诉科的人数则从2011年6人减为现在的5人。由于案多人少,平均每名办案干警都必须同时办理多件案件,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这不仅不利于干警的身心健康,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影响案件质量。

2、基层刑事案件单一化

由于基层公诉部门办理的刑事案件存在无辩护人的多、适用简易程序的多、没有旁听群众的多;缺少新类型、高智能、复杂化特点的案件。这种格局使得公诉人缺失许多在庭上锻炼自己的机会,实战技能有所欠缺;出庭公诉时,少了与辩护人的激烈对抗,少了与辩护人针锋相对的历练,一旦遇到复杂、疑难、重大案件,或者遭遇辩护人提出较为冷辟的专业性问题就有紧张情绪,应对答辩水平就会下降。

3、职级待遇落实情况滞后

全市公诉部门32名干警中,仅有正科级1人、副科级5人(其中市院2人)。而且,在解决职级的进度和秩序上,也落后于其

他部门的同志,这对公诉干警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以市院为例,公诉科现有干警9人,副科级以上仅3人,不到人员总数的一半,职级落实比例远远低于其他部门。公诉干警职级晋升的现状与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进一步导致公诉队伍人员流动性的增大,不利于专业性队伍的建设,简单说就是留不住人才。

4、专业化、综合性的公诉人才缺乏

公诉工作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要求公诉人不仅要精通法律,而且要掌握自然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公诉工作。这就要对公诉队伍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充电和锻炼,及时更新法律业务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提升公诉人整体素质。而近年省院、市院很少组织集中的、专门的公诉业务培训活动,干警普遍缺少专业的培训学习,业务知识更新缓慢,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严重阻碍了整个公诉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5、出庭支持公诉水平良莠不齐

公诉人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国家出席法庭,指控犯罪,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就必然要求,一个优秀的公诉人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出庭抗辩和应变能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公诉队伍中不乏很多优秀的,具有较强庭审控制能力的资深公诉人,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资深公诉人存在重实战、轻理论的现象。一些公诉干警长期工作在指控犯罪的第一线,对于如何驾驭庭审、增强与辩护人的对抗等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由于业务繁忙等原因,忽视了法律理论的更新和积累,可能会导致在辩护人提出专业性问题时无法沉着应对的情形;二是年轻干警实战经验缺乏。虽然近年来我市通过公开招考新进了一批年轻干警,增强了公诉队伍的力量,提升了整体素质,但是,这些新进人员大都是刚从大学毕业,工作时间短,缺少实战经验,出庭公诉时少了与辩护人的激烈对抗,应对答辩水平亟待提高。

6、装备保障跟不上

基层公诉部门处于指控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前线,承办刑事案件的工作量很大。而随着的社会不断发展,高科技、高智商等新型犯罪案件也逐渐增多,这也使得办案成本不断增加。此外,提前介入侦查活动,引导调查取证,在庭审中运用多媒体示证等工作也需要充足的办案经费提供保障。但基层院由于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办案经费难以有效保障。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基层公诉部门均没有配备办案专用车辆,而是与其他部门共用办案车辆。公诉部门提审或出外调查取证,要通过院装备部门派车,无法做到准确及时,甚至会遇到无车可派的情况,这对办案质量和进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7、公诉部门办案人员的压力越来越重、风险越来越大。

案件是需要人来办理的,案件质量的要求说到底实际上就是对办案人员的要求,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度的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即使再挖掘各种潜力、再发掘各种潜能,办案数也不可能逐年地无限制地上升,客观上一年毕竟只有365天、一天只有24小时,除去法定的节假日、双休日,一年最多只有240个工作日,而一个人不可能把240天中每一天的24小时都用于

办案。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在一定条件下客观上只可能办理一定数量、一定难度的案件,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承受不了、就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案件质量上出问题,故意殉私、过失疏忽等主观原因可能会造成,承办人的能力、精力客观上无法承受也可能会造成,无论何种原因,如果案件质量上出了问题、如果出现超期羁押,按照错案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规定,公诉部门办案人员就会面临着被追究责任的危险,因为在这些制度中并没有规定承办案件多、难,承办案件数量、承办案件难度超过承办人承受限度的,不追究案件承办人的责任!所以,目前的公诉队伍不但人数不足、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办案人员身心俱疲,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办案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重、办案风险越来越大。这客观上也使得公诉人员积极性大受打击,进而导致公诉人员流动意愿越来越大,专业化建设道路自然无法保证。以上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有赖于司法机关去行政化步伐的向前迈开,有赖于独立办案负责制度的建设。说到底,上层制度的建设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篇:加强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加强民警队伍建设研究

近年来,监狱劳教所在抓民警队伍建设工作方面非常重视,措施有力,保障到位,效果显著,确保了监狱劳教工作的良好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从事劳教工作的人民警察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提高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其履行岗位职责能力,永远是劳教工作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永恒的主题和不懈的追求。本文着眼于劳教系统人才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浅谈提高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综合素质,加强劳教工作民警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劳教所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劳教工作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根本保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劳教工作面临着迫切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改革、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去不断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开阔的视野、现代的理念、丰厚的知识和技术、忠于党的劳教事业的各级各类人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民警队伍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劳教所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样也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注重人才为劳教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全面发挥,注重劳教所人才队伍建设与劳教工作发展大局的和谐统一,实现劳教所人才队伍建设和劳教工作的整体推进。民警要不断

增强职责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自觉地将加强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建设作为一种职责和义务贯穿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始终,要采取有力措施,付诸实际行动,在精神面貌上要有新气象,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要有新作为,在工作绩效上要有新起点,不断提高执法管理能力。

近年来,劳教系统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下,打破以往相对封闭、缺乏竞争的局面,逐步探索完善干警队伍的人才资源优化配置,这个变化是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的,也是创办劳教特色的必然选择。劳教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物的工作,它是劳动教养工作主体即劳教工作人民警察借用一定的媒介,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劳教人员施加一定影响,促使其思想转变的过程。施加的这种影响的有效性取决于三个因素的内容:劳动教养工作主体,即劳教工作人民警察;劳动教养工作的客体,也就是对象,即劳动教养人员;以及管理、教育、生产等设施和各项规章制度等媒介物。三者中,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是最有能动性、处于主动地位的因素,是实现劳教工作目标的有力推动者。因此,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至关重要。

一、当前劳教工作人民警察在履行岗位职责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责任心还不够到位。1.少数劳教工作民警职责意识还不够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工不出力,混日子思想严重。这些民警总是抱着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良思想和无所谓态度,认为只要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因此在上班“磨洋工”,出工不出力,在岗在位但是没有尽职;二是过分关

心个人利益,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敷衍了事。在现行经济运行体制下,一些民警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只计较个人的得失,对目前给予的政治待遇和经济收入不满足,对领导布置的工作摆困难,推责任,不落实或是任意降低标准,敷衍应付;三是过分强调权利,忽视履行义务。个别民警在处理问题时,一遇到棘手不好处理的问题时,就把问题拖延或是把矛盾上交给领导;四是不重视业务学习,缺乏专业技能。认为政治学习是空谈,业务学习太简单,但一干起活来就手足无措。还有一些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只注重管得住、跑不了,一遇到一些管理上和生产上业务方面的问题有的还求教于劳教人员,造成管理上的被动;五是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原则性不强。部分民警在工作中盲目的追求创新和灵活,只顾自己的一套,而不顾大局,一听到严格执法就动手动脚,一听到文明执法就缩手缩脚,不但没有管好反而添乱;六是表里不一,作风不实。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只做表面文章或者光说不做,一有问题就推卸责任,实际工作能力差,群众意见大。

2.履行职责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别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不主动与同事协调配合,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严重,只顾自己表现,处理问题独断专行,有的甚至促使了劳教人员矛盾激化,埋下了场所安全隐患;二是个别新参加工作的新民警未能及时进入角色,在执法过程中由于业务不精,不懂管理,因此就未能完全做到按规程操作,在处理劳教管理实际问题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对劳教工作民警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不够好的原因分析

1、是工作条件艰苦,缺乏激励机制,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劳教人民警察从事的是一种特殊职业,每天面对的是数十上百个失足劳教人员,既要管理教育上不出问题,又要把生产效益搞上去,工作难度很大。加之经常性上夜班,导致生活规律失常,生物钟混乱。年复一年的枯燥无味工作,导致了劳教工作人民警察的工作热情逐步下降。

2、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业务不精。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的组成人员以老一辈劳教警察子女顶班或者转干为主,近年来才有部分复员转业军人和从高等院校招录的毕业生。由于所掌握知识水平和所学专业知识不同,导致民警队伍中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队复员转业军人的作风纪律较好,但是接受新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相对迟滞,在管理过程中过分注重命令和权威,缺乏做思想教育工作耐心和信心;系统干部子弟由于耳闻目染,受家庭的影响,参加工作后大都有较强的监所工作适应能力,也有较好的管理经验,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总体不高,知识结构单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管理形势变化的时候有的还是难以从容应付;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的院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较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较强,但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学历与实际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之间存在差距。

3、是改造主观世界的主动性不强,安于现状。部分劳教人民警察对加强自身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认识不够,在思想上循入了误区,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片面地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甚至比身边的同事都要强,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而缺乏学习,在场所形式的转变进步中后退。工作上安于现状,缺乏主观能动性,只图完成领导按排的任务了事,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还有的认为自己不出问题就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他们忽视和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以致加强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始终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4、是缺乏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江泽民同志1998年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指出:“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原因不尽相同,但不重视学习,头脑里缺乏甚至没有马克思主义是共同的。”劳教人民警察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决定着自身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工作的效果,不学习理论就不具备敏锐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势必思想空虚,精神贫乏,是非不辨,方向不明,能力不强。由于缺乏这样的认识,理论学习和业务钻研的主动性必然大打折扣,理论学习和业务钻研的紧迫感也就树立不起来,常常以工作忙、应酬多为由挤占学习时间,并以此来原谅自己,满足于被动学习。而有一些人认为理论学习都是空谈,是形式主义,是没有实质的东西,每次组织学习都是找理由找借口,要么就是以应付的形式,马虎了事。

5、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工作方法。部分干警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实际中也确确实实把学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抓,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学习不得要领,不善于在掌握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工夫,不善于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工作实际,对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以致最后演变为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工作而工作,所学的知识不能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成为“纸上谈兵”的英雄。

三、提高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综合素质,加强劳教工作民警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劳教系统人才的智慧和才能,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到人才资源开发上来,把培养、吸引、用好干警人才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树立“天下人才天下用,天下人才为我用”的用人观。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观念,为大力实施劳教所人才战略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劳教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不快,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思想观念的束缚和不解放是重要原因之一。要加快劳教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必须首先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理念,破除思想障碍,为大力实施劳教所人才战略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劳教工作和加强劳教所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三种观念:

1、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的观念。人才为政事之本,也是劳教工作之本。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在劳教所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只有掌握和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会赢得劳教工作发展的主动权。因此,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放在民警队伍建设工作的首位,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科学、有效地做好人才的吸引、培养工作,优化劳教所人才的配置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资源在劳教工作中的能动作用,不断完善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2、是树立人才发展适应劳教工作发展的观念。人才队伍建设应当服务于劳教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要根据劳教工作改革发展的任务和进程,确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措施,把人才队伍建设与劳教工作中心任务和主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人才战略纳入劳教工作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的优先位置去谋划、去部署、去实施,确保劳教工作改革发展的人才需要。

3、是树立各层各类人才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在人才层次上,要重点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各级领导人才,以此来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在专业类别上,要大力培养一大批“管理型、教育型、心理

矫治型”专业人才,以适应民警队伍岗位分类建设的要求,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加强生产经营、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卫生、理论研究、法律服务等方面专业人才,努力促进各层各类人才全面协调发展。

(二)、逐步完善人才服务机制,深化人事管理,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

人才队伍建设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健全完善的机制对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要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人事管理,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积极营造人才受到充分尊重,人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工作氛围。在人才资源引进上,要不断提高招录公务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队伍现状和工作实际,本着科学、合理、严谨的态度对紧缺人才和招录编制进行预测和规划,逐步加大招录优秀人才的力度,对招录的优秀人才要用其所长、用其所专。要进一步拓宽人才资源引进渠道,根据不同岗位职能的需要,可以采取特招和选调等办法,引进高层次、专业性的人才。要加强系统内、所内的人才资源整合,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树立全局一盘棋、全所一盘棋思想,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形成人才竞相流动的生动局面。在人才选拔使用上,要继续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进一步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均主义等陈旧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地选拔、使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适才适用。

同时,要加强对选拔使用人才的动态管理和过程考核,真正形成“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的良性用人机制。在人才激励政策上,一方面要通过职位奖励、物质奖励等办法提高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实行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激励政策;另一方面,要把人才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制度中解放出来,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引导人才向第一线集聚,促使更多的“专业型”、“专家型”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充分释放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推进“学习型劳教所”、“学习型民警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要结合创建“学习型劳教所”、“学习型民警队伍”活动,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将推动民警的学习作为提高人才素质和推进人才战略的重要步骤抓紧抓好。

1、是更新学习观念。在全体民警中大力倡导“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研究型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等全新的学习理念,大力营造学习氛围,活跃学习形式,创新学习手段,提供学习机会,结合工作岗位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知识技能,使民警具备适应劳教工作发展的思维能力、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

2、是通过创建“学习型劳教所”、“学习型民警队伍”活动,推动民警的学习。积极开展争创活动,以开放式的学习资源、团队式的

学习组织、多形式的学习载体为依托,以强有力的学习机制为支撑,组织和激励民警不断开辟知识学习新领域、理论研究新境界。

3、是要通过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立符合人才队伍建设的培训机制。建立健全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构架,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效能。定期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结合工作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和充实培训内容。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推行民警分类分层培训,培训的内容要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向岗位培训转变,从应急性、临时性教育培训向系统化、专业化教育培训转变,从基础性教育培训为主向职业化、专业化教育培训转变。要继续支持和鼓励在职非劳教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民警参加监所管理、法律专业自考,提高民警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利用社会办学力量,大力开展心理矫治、办公自动化、现代经营管理、领导科学等专业化培训。并通过考察学习、网络教育、挂职锻炼、轮岗交流、考级考证等形式,提高培训实效。抓好民警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自豪感,积极实施“青年民警素质拓展工程”,通过开展岗位练兵、警体技能比武、管教知识竞赛等方法,提高民警学业务、比技能的积极性,激励民警立足岗位成才。

总之民警队伍建设必须要着重强化“四个机制”,努力为劳教所的执法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强化育警机制,提高民警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强化治警机制,在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强化励警机制,不断激发民警的职业忠。强化律警机制,确

保民警队伍的浩然正气。思想上要实现劳教人民警察从“看守型”向“教师型”的转变,建立一支与创办劳动教养工作特色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民警察队伍。观念上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着眼于劳动教养工作的长远发展,紧紧围绕矫治劳教人员的需要这一中心,以调整和优化人才配置为主线,加快推动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建设,营造尊重人才、鼓励人才积极创新的良好氛围,开创人才脱颖而出、充分调动各种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人才工作新局面,促进我国劳教事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第四篇: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教高司[1998]33号)

一、总则

1.为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要点。

2.教学工作的地位。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3.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基本建设的管理。

4.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5.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手段等,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要注意现代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6.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卫生保健系统等。高等学校各个部门都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是合格人才为中西心,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7.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学校要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中占有合理的比例。要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并随着收集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8.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着眼于更好地调动各种类型的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发展志趣和特长提供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计划管理

9.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是在国家教委宏观指导下,由各校组织专家自主制定的,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得进行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10.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必须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教委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学校实际,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要求、体现不同层次、不同学校的培养特色。

11.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

12.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一)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

(二)修业年限;

(三)课程设置(含课程性质、类型、学时或学分分配、教学方式、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安排等);

(四)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五)必要的说明(含各类课程比例、必修选修安排、学分制或学年制等);

13.制定教学计划的一般程序是:广泛调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论证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学习、理解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及规定;教务处提出本校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及要求;由系(院)主持制定教学计划方案,经系(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审议,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主管副校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教学计划要保持相对稳定,并根据需要,隔若干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14.教学计划的实施安排:

(一)由教务处或系(院)编制分学年、分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或称教学计划(学期)运行表,落实每学期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室和场所安排、考核方式等;

(二)由教师和有关职能部门编制单项教学环节组织计划,如实验教学安排计划、实习计划、军训计划、社会实践计划等;

(三)审定后的教学计划所列各门课程、环节的名称、学时、开课学期、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开课单位和任课教师等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

三、教学运行管理

15.在教学管理中,教学运行管理是按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它包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以校、系(院)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其基本点是全校协同,上下协调,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

16.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大纲可参照国家教委提出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学校制(修)定教学大纲的原则规定,组织有关教师编写,经系(院)、校相继认定,批准施行;也可参照使用国家教委组织制定或推荐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要努力贯彻正确的指导思想,体现改革精神,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服从课程结构及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防止单纯追求局部体系的完善。

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本课程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时分配及必要的说明等部分。

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当严格执行教学大纲。

17.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课堂讲授是教学的基本形式,系(院)与基层教学组织的任务是:

(一)选聘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被选聘的新开课或开新课教师必须经过所开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严格训练,建立岗前培训制度;

(二)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讨论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编制教学日历和教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立听课和自检、自评教学质量的制度;

(三)组织任课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积极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技术,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益。

18.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实验教学必要时可以单独设课,或组成实验课群,也可在相关课程内统一安排。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可能结合教学实际任务进行,要保证足够的时间。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应尽可能建立保证完成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任务的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也可让学生有选择地自行安排。

19.科学研究训练的组织和管理。课外科技活动,要纳入校、系(院)、基层教学组织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把课内和课外、集中和分散安排结合起来,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20.日常教学管理。要制订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或学期的运行表、课表、考表,保证全校教学秩序稳定。对这三项重要表格文件的执行情况要有管理制度和检查办法,执行结果要记录在案。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常了解教学信息,严格控制对教学进度和课表变更的审批,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事故。

21.学籍管理。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的检查、考核与管理。学校应制定本校的学籍管理办法,并建立学籍档案。在日常学籍管理中应重点管好成绩大卡和学籍卡,做到完整、准确、规范、及时。

22.教师工作管理。要根据学校教学工作总量和规定的师生比要求,确定学校教材编制。要分别制定必修课和选修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环节等不同性质、不同类别课程的工作量管理办法。要作好每学年(或每学期)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包括:

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及效果、教书育人、教学改革与研究和其他教学兼职(如导师、班主任)的完成情况。

23.教学资源管理。要搞好教室、实验室、场馆等教学设施的合理配置和规划建设,充分加以利用,保证教学需要,提高资源效益。注意根据需要与可能,改进教室的功能,建设必要的多功能教室。

24.教学档案管理。学校应建立必要的机构和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确定各类教学档案内容、保存范围和时限。

教学档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文件、教务档案、教学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教务处及系(院)级教学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档案工作,每年进行档案的分类归档。

四、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25.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要通过不断改善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教师、学生、条件、管理等)和外部因素(方针、政策、体制等),通过科学的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从而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6.提高质量意识,树立正确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要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观点,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的观点,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观点。

27.搞好全过程质量管理:

(一)招生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把好新生质量关,搞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入学新生会面复审等工作;

(二)计划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分布实施;

(三)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四)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提供充足的、最新的图书资料,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化教育、仪器设备、体育场多功能教室的水平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五)实行科学化考试管理,主要是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及试卷分析,做好考试及授课工作总结。

28.进行教学质量检查。要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各教学环节的经常性检查,可以通过抽查学生作业、分析平时测验及期中考试成绩和试卷、召开座谈会、检查性听课等方式进行。定期的教学检查,一般可安排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等。

29.教学工作评价是宏观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一般包括:校、系(院)总体教学工作评价,要明确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抓好基础,突出重点;要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

30.教学工作评价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校、系(院)可成立教学工作评价领导小组,也可赋予教学工作委员会等组织以相应的职责。

31.坚持教学工作评价经常化和制度化。要把教学工作评价的目标与内容作为日常教学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实现教学工作评价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不搞形式主义。

32.教学工作评价要和学校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通过评价调动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凝聚力。

33.重视教学信息的采集、统计和管理。教学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入学基本情况、学生学习和考试情况、毕业生质量调查等,主要教学信息应定期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要发挥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在教学工作评价中的作用。

五、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34.教学基本建设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它们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应以学校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为依据,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坚持下去。在每项基本建设中要不断提出改革措施,创造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

35.学科和专业建设。要科学规划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体系。要拓宽本科专业口径、扩大专业基础,主干学科和主要学科基础相同的专业应尽可能合并,增强学生适应性。要稳定和提高基础学科水平,形成基础与应用学科的互补;重视发展应用学科和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更新传统学科及专业,适度发展新兴学科、交叉边缘学科及专业;发挥本校优势,办出特色。要注意根据学科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专业设置要根据国家教委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36.课程建设。课程建设要进行理论研究,明确总体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要制定教学规划,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建设;要以建设优秀课程为中心,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重视系列课程的建设,改革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要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坚持评建结合,以建为主。

37.教材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规划,加强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视听教材建设的规划工作。采用推荐教材或自编教材及其它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时,要注重质量。要鼓励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并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建设,依据教学大纲抓好讲义或自编教材。要做好教学质量评估和优秀教材评奖,不断提高教材质量。

做好教材的预订、发行管理工作,要制订预订工作的原则和规范要求,开拓教材发行渠道,改革供应办法,方便学生、教师购书,防止教材的积压、浪费。

38.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坚持校内外结合,做好全面规划。实验室建设一定要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防止分散配置、分散管理、局部使用、低水平重复的低效益建设方式,注意集中力量与条件建设好公共的基础性实验室;做好实验室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经费管理,改进分配和设备投资办法,提高投资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组织实验室建设的检查验收。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突破仅限于感性认识、技能训练的旧模式,使之成为可模拟工业、社会等环境,进行综合教育训练的课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要改善实习条件,健全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努力把实习与承担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互利互惠,以取得校外实习单位的支持。

39.学风建设。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好的传统。要坚持重在教育,建管结合,以建为主的原则,坚持“校、系(院)共同抓,教师人人管”的作法,把学风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要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充分利用选修课、第二课堂等形式扩展学生的学习领域。要特别重视考风建设,通过严肃的教育和严格的管理,坚决制止作弊等错误行为,纠正不良风气。

40.教学队伍建设。通过体制改革,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梯队,校、系、教研室均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层层负责,抓好落实。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职与脱产培训结合,以在职为主;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注意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发挥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充实教学第一线。

41.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制定并完备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等。要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包括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等制度以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学生守则、课堂守则、课外活动规则等学生管理制度。

六、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42.健全教学工作的校级领导体制。学校教学工作,要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校长主持经常工作,并通过职能部门的作用,统一调动学校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统一管理教学工作进程及反馈信息,实现各项教学管理目标。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校务会议统一决定,有关教学及管理的指导思想、政策、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要建立教学工作会议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的制度,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学校教学工作要形成整体一致的目标系统,遵循学校建设总体目标,编制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确定学习各级教学管理目标。

43.建立校、系(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和懂得教学工作、有管理专长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研究和决定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44.健全校、系(院)教学管理机构。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机构一般包括校、系(院)两级:

(一)校级教学管理职能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在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职能作用,明确各职能处及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协调好各种工作关系。建立必要的业务指导机构,如教材建设、外语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等委员会,加强各项教学工作的咨询和指导。

教务处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教务处的工作状态反映一个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状态。学校应健全教务处的科室机构,配备较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明确组织教学改革和建设的责任,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二)在系(院)级教学管理机构中,由系主任(院长)全面负责系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工作,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系(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是系(院)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咨询机构,要定期研究并向系(院)务会议提出有关建议。系(院)务会议讨论决定本系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

系(院)可设教学秘书和教务员,在教学系主任(院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并从事教学状态、质量信息的经常性调查了解工作。

45.重视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教研室(学科组)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研究组织。作为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及其他环节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组织学术活动;组织师资的培养提高及提出补充、调整的建议,分配教师的工作任务;加强相关实验室、资料室的基本建设等。教研室(学科组)要重视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质量和学术水平。

46.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掌握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要结合工作实际,有组织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与试验。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考察、交流和研修,以便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

七、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47.搞好教学管理,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为基础。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研究人员及教师的共同任务。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要从中国国情、从教育科学的规律与特征出发,紧密结合教育及教学管理的实际,不断改进研究方法。

48.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工作,要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应做到:

(一)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二)做好长远和近期的计划;

(三)制订阶段实施计划;

(四)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立项研究;

(五)组织校内外、国内外的广泛交流,提高研究水平;

(六)发动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教育研究,研究队伍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

49.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要紧密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要随着经济建设及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重视研究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行因材施教。要面向21世纪,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深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努力开展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第五篇: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宝刀未老,展我风采

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团委、少工委《关于举办自治区第五届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大赛的通知》,市团委举办阿勒泰地区第四届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大赛。要求每个学校2-3名辅导员参赛。

接到通知后,我校少先大队部马上部署,经过商议由我校的邢宝菊和严颖两位中队辅导员参赛。6月11日两位老师信心十足的走进了赛场。上午经过笔试,必答题,风险题,少先队队课策划与设计,少先队活动策划与设计,下午是辅导员专业技能展示,邢宝菊老师一首感人的诗歌朗诵,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经过层层过关斩将,我校的邢宝菊老师获得的市级第一名。

邢宝菊老师热情,有激情,虽然已经40多岁,但那股不服输的劲谁见了都竖大拇指。

这次辅导员大赛有许多年轻的老师,在她们中邢老师可真谓宝刀未老。

下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分析(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分析(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摘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要积极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它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

    浅谈加强公安派出所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

    文章标题:浅谈加强公安派出所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 刑侦专业化主要包括专业队伍、专业手段、专业机制三大方面的内容,刑侦专业化建设的重点在县级公安机关。但派出所刑警作为刑......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押罪犯的组成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日益复杂,对服刑人员的监管与改造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不断加大,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工......

    关于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情况的调研

    关于××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监狱人民警察专业化建设是指监狱人民警察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教育意识、改造意识,具备较高的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

    关于加强监狱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监狱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依法治国、依法治监的不断深入,国家、社会、人民群众对监狱工作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对监狱工作的发展和要求提出......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素质与能力建设的思考 一、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特点 教学管理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的教学活动为 对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包括对......

    对监狱民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对监狱民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一、“专业化”内涵的界定 司法部《2003—2005年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指出:“专业化是指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具有良好的法治......

    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班主任工作反思

    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班主任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是一支有特定色彩的队伍,他肩负着教书育人以及班级管理的双重任务,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的班主任,但一名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