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中初期阶段性研究总结
一、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计算机的大范围普及,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处处延伸。计算机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快捷的信息传送等特点,对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现教育网络化既是信息时代的呼唤,又是科教兴国的需要。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主讲”的角色定位,使教师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指导学生学习、研究学习方法、创建学习环境上来;为了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在网络环境下独立自主的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了能让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自由选择的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发展的能力。我校数学组根据学校具备比较完善的 校园网络系统的实际情况, 1
拟开展《小学数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实验研究,旨在利用校园网络,通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给教师一个自由创造和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平台。
二、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现代社会是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社会,“读、写、算、信息处理”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的四大支柱,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认识活动主体理论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新科技革命带来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既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又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竞争和合作精神,以及随机应变、办事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人才。现代教学论认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具备丰富个性的能动的主体,教学过程的展开,既要重科学,讲规律;又要重情感,讲创造,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动学习上来。
三、实验内容和目标
1、利用校园网络搜集数学资源,了解教师对教学资源库内容的需求,确定了课题研究的重点。
2、教师利用数学资源库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新型的数学教学系统。
3、重视教师培训,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整体水平。
(1)专家引领,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
(2)专业培训,为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3)资源开发教师培训,为资源库的开发提供质量保障。
(4)资源利用教师培训,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服务。
六、研究成果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数学资源库显示出了初步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在建立小学数学新课程资源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正在筹建“小学数学新课程资源库”。
(1)资源包:小学数学人教版第1、2、3、4、5、6册资源包。
(2)数学百科:可添加以下内容:
数学史话:介绍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渊源、由来和数学背景。
数学故事:介绍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古今中外的数学故事、名人轶事、趣事。或以童话的形式再现数学知识,并配以漫画。
生活数学: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现代社会的工业、农业、商业和科技领域中的国内外最新数据、资料作为课程资料的补充。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展示数学学习的收获体会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或展示与实践调查相关的资料。
(3)基本题库:分类建立基本题库,收集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思考题和每一单元的能力测试题。
(4)真我风采:展示教师和学生风采,师生自我优秀作品展示。
2、正在筹建资源库优化组合信息资源,突出创造性教学的重点信息
我们知道,网络有天一般的广阔,海一般的容量,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在课堂中教师怎样把握内容范围?怎样选择和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这就需要教师把握运用信息的重点。教师主要在校园网络的数学资源库内查找,避免了在众多信息中犹豫不决,受到无关信息干扰。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形式、教学过程及其控制的设计应由教师的教学设计所决定。不同的教师都有他本身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利用制作工具自制CAI课件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教师自身的愿望。但教师往往为制作课件寻找素材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时花很多时间收集到的素材,却因为素材的不灵活性而制约课件的表现力。
3、在资源库的支撑下,教学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所以我们面向21世纪的教育开放性和活动性,要求教学不能局限与课堂、书本和校内,必须开放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那么、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融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的,数学教学资源库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这是数学学习的宝库。例如:教学《辨别方位》时,教师首先布置学生
查找有关辨别方位方法的知识,这一教学环节是教学活动由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搜索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提交给教师,教师通过筛选后,提交到资源库。在课堂上教师展示了部分资料,如:怎样看植物的生长辨别方位,怎样看太阳,星星、月亮辨别方位,还有些学生搜集到怎样辨别长沙市的方位知识,很有实用价值;„„课后,学生可进入校园网的数学资源库进行本课有目的的阅读。这一教学环节是通过提供课外学习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资源。
4、实验中教师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增强
在这一研究课题中教师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过去教师查阅资料、获取素材,都是各自需要什么就查什么,没有把资料系统整理,用完后就丢弃掉了。如今教师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资源包后提交到资源库,形成系统,有利于后来者使用。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1、资源包分类问题
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教师的查找与浏览,提高使用效率。是按现有学校进行分类好还是按知识点分类好,值得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2、资源重复问题
由于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是我们搜集资源包素材重要的资源来源,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重复的内容。如何避免重复一致的素
材,也是今后我们研究的方向之一。
3、有效利用问题
资源库案例上交、上载资源库以后,如何使这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能得到经常不断的修改、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4、评价标准问题
如何对一个数学教学资源包的质量进行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教学资源库的评价指标(如素材丰富程度、分类与检索的科学性、快速性、易用性、智能性等)的权重如何确定等,还是一个有待我们去探索的问题。
2011年11月
第二篇:初中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初中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不难看出,将网络资源和中学英语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已成为现代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当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广泛性和共享性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实践中应着眼于时代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规律,在课程实施中将课堂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网络资源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的方法,拓宽学习的内容及检验学习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方式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初中英语课堂就要打造一个可以实现文字、图画、声音和影像的有机结合,创造一个立体的语言环境。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动而逼真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的认知,产生对语言学习的亲切感和兴趣感,从而更加激发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现阶段,虽然90%以上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但真正的利用率并不高,究其原因:1)有一部分教师多媒体应用技术欠缺,不能制作多媒体课件等;2)大多数教师虽然掌握了多媒体的制作,往往受到时间和精力等限制,也只是偶尔为之;3)网上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理念、适合网络环境特点的、真正能够应用到课堂教学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初中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开发的网络课程资源恰恰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
3、课题的理论依据
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他倡导教学方法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组织;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的关系。在本课题研究的教学管理中,我们据此理论,提倡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主线的学习型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课题的实践依据
我校的英语教师队伍庞大,在专业技术方面是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和近几年不断招聘的一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经验与能力的互补、稳重和热情的交融,这为我们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我校—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滨海三中已经实施了多年的“三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在硬件方面,潍坊市近年来是全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起步比较早的地区之一,全市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日趋完善。我校开通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随着一批新毕业的优秀毕业生的加入以及借助教师集体研修学习,教师的多媒体使用、课件制作、网络资源检索运用等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教师不仅建有个人工作室,还有共同的教研组工作室。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主题资源网站:主题资源网站是一个供学生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平台,以主题知识为导向的建设和应用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是师生广泛参与,资源建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项目的网站。
主题资源网站是指那些针对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与发布,或者提供互动学习的平台的网站。主题资源网站充分发挥了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大容量等特点。课题主要就是针对网络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重大优势,应用于学生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之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摄取网络信息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让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英语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育教学信息的呈现、传递,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化,构建主题资源教学网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课堂容量,优化教学过程,最终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重点是致力于探求我校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策略,觅得英语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解决目前教师信息化利用率不高的弊端,探索整合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使用现代信息化的水平,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信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具体来说:
1、通过网络资源和英语课堂的整合加深“三自主课堂”的实践和研究,带起一批优秀教师,形成明显的学科教学特色。
2、构建起比较成熟的校园英语网络,用于“三自主课堂”教学的管理、评价,形成全校及全区英语教学特色。
3、借助“三自主课堂”的实践和研究来探索网络资源用于英语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展。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自立项以来,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已经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1、网络资源方面:我们根据课题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了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教案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内容拓展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练习反馈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2、理论方面,我校课题小组根据研究情况,撰写了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五、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初中学生及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开发阶段研究的是英语网络课程资源的建立,应用阶段研究的是相应学科的学生利用英语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的学龄阶段为七、八年级。
六、研究方法:
课题的研究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所以研究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通过调查论证,实践活动,交流研讨,归纳总结再到具体的方案实施,使研究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基础。
1、调查论证法:对全体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水平与习惯等各项调查,依据我校目前英语学情,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能力确定主题资源网站建设研究大框架,然后制定各班、各级部、各教师主题教学活动要开展的项目。
2、交流研讨法:各级部之间,各班级网站之间应不断交流网络学习中的想法做法,在取长补短中总结经验,创新英语教学的形式、内容及思路等。
3、评价反思法:英语教研组制定系列量化积分和评价守则,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班级英语学习情况和各教师教研及网站建设情况进行量化汇总,并予以公示激励。
4、案例研究法:在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和创新英语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要通过案例研究的形式进行总结,做到经验的不断推广和创新。
5、合作法:学校加强和周边学校的密切联系,为我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积极有利的资源。
七、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准备阶段:
发动师生广泛听取意见,结合学校在英语课堂上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写出该课题的实施方案;组织部分英语教师参观学习周边学校在网络资源与学科整合方面的先进经验,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为课题的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
每周由教研组长制定好集体教研活动项目,组织教师学习网络搜索技术,建立个人网站、个人工作室,逐步构建“滨海三中校内英语网”,实现校内网络资源共享畅通;用一年时间实现我校英语教学部备课共享;组织教师和各年级学生调查问卷和座谈,定期反馈实验效果;各班在各教师的指导下有序的开展各类活动。
3、总结阶段:
对课题研究情况工作进行全面仔细的回顾,整理、总结,形成实用有效的研究成果;评选优秀班级网站、优秀教师工作室;将在该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心得体会编写成集;结合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要求编写出《滨海三中英语教学部各年级教学设计大全》。
八、研究结果:
1、建立了英语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针对教学的优秀教案、课件、内容拓展、练习题、检测题、相关资料等资源。
2、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提高了教师制作网络课程资源的能力。
3、在课堂上使用网络课程资源,加大了课堂的容量,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九、问题与思考:
1、在参与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时,教师受到计算机多媒体制作技术的限制。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善于向专家请教。
3、在课题的研究开发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受到学校日常杂务的影响。
在教学的同时,多向年轻教师及微机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遇到问题时多咨询专家。
十、研究预期:
1、撰写有关本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报告
2、开发以“主题资源网站条件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为主题“的学校特色课程资源。
3、撰写、收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研究论文。
4、网络资源下“三自主”课堂的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课堂教学一体的现场展示。
第三篇:中学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报告
《山东省中小学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12年,我校参与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山东省中小学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多媒体网络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网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科研的新热点。创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必将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手段的变革,为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环境。
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校本课程。能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课题负责人鲍卫东校长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二)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素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高效。在“十五”期间,我校参加了省、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五项子课题研究,参与研究人员达10多人,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参加本次网络课程开发的人员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本课题研究人员来自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既有语文科教研组长和专任教师,又有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网站、博客、主页。这些骨干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能熟练的操作电脑和制作课件,这些都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讲究策略,一课三上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们课题组按照“一课三上”的策略:首先进行学校学科组集体备课(含媒体开发),然后进行第一次上课,学科组集体听课,课后研讨修改、提升,根据反馈信息,再对教学设计和网络课程资源进行修正,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再进行第二次上课,再一次进行研讨完善、提升;然后,进行第三次上课,进行录像,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定型。直至完善后,才将资源上报省课题组。
(四)保障措施
1.设施保障。我校首先购买了2台校园网络服务器和100多台多媒体计算机,在校内连接了局域网,并建立了与宽带网的链接,保证了学校与外界沟通的实现。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校园网建设已初具规模,各项功能已逐步健全,自今年3月份校园网第五次改版以来,我校校园网的浏览量平均每天达100多人次,特别是语文学科资源——快乐语文网站的建立为我校网上学科资源的建设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室内实现了“三机一幕”,先后建设了多媒体综合教室教、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库、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等功能室。办公室内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一机,教师的信息化素质逐步提高,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经费保障。课题启动后,学校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学校设立了专项研究资金,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时间保障。为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具体的课题活动计划,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及时反馈和调整课题研究思路。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使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并已初见成效。
1.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使用网络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学生练习和思考的时间,从而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培养技能,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为推进素质教育赢得时间。同时,网络课程的开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
2.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由单一的线性结构模式向多元的立体结构模式转化。
3.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更多的学习知识、掌握信息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开发的两个资源——《女娲造人》、八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在2013年网络课程资源评选中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校的中期研究报告,丁文波校长、王志伟、王晓燕、李燕老师写的论文也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李燕老师和杨国志老师分别执教的八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女娲造人》分别获得了应用优质课一、三等奖。我们开发的课程资源,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被推为全省的优秀案例。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研究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多交流、多学习。
我们开发的课程资源虽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进一步修改、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力求把更好的资源上传到我们的平台!
第四篇: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摘要】伴随着国内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现阶段国内的幼儿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了能够让幼儿在成长过程当中享受到更加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应当要重视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中简要论述了传统文化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如何在幼儿资源中,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
引言: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在这漫长的发展时间中汇聚了大量的优秀的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当中包括了丰富的民间游戏、传统手工艺等等珍贵的教育资源。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性格塑造与开发智力的重要阶段,在幼儿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可以
让幼儿感受并喜欢传统优秀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能够为幼儿构建恭谦温良的思想品格,这对于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1.传统文化中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
1.1诵读优秀经典与篇章
文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其中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性格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诵读经典的方式,能够让幼儿了解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让他们对于人与事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新时期的幼儿课堂中,国学内容早已成为了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说“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等等,这些内容的运用对于调动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1.2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
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不但能够培养幼儿对于事物的观察力,还能够强化幼儿的审美意识与人文素养。民间艺术作为伟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因此,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幼儿课堂教学当中,不但可以让幼儿摆脱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框架约束,还能够强化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良好的创作环境,应当要先从幼儿的兴趣进行着手,并对幼儿的作品进行鼓励与表扬,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2.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资源的运用
2.1开展主题活动
想要发扬并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活动的方式来实现,而活动主题应当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喜欢的项目。通过活动能够为幼儿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逐渐地接受并喜欢上传统文化。
2.2结合传统节日
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像我国这样重视各类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与重视。我国的节日繁多而且隆重,例如说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等,这些不同的节日当中既包括了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等思想,还包含了劳动人民对于先贤与文化的重视。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并融入到教育过程中来帮助幼儿提高文化素养。除此之外,幼儿园应当要在探索与研究传统节日的前提下,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设计出适合幼儿的课程,从而实现幼儿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同时在进行幼儿的日常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对强调幼儿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3在家庭教育当中渗透传统文化
从大量的历史经验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优劣对于家族的兴衰具有直接的关系。幼儿对于言行、品德的学习也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家长与孩子相长的时间长,而且对于孩子的性格特点都有所深刻了解,孩子对于父母的情感也更加深厚,对于父母的教诲也更容易接受。因此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将两个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1)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配合好,主动加入到幼儿园组织的宣扬传统文化的各类活动当中;(2)对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家长自身要发挥好言传身教的带头作用,并运用传统的礼义仁智考等思想来引导、约束幼儿与自身的言行。
3.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作为整个民族智劳与思想的宝贵财富,不但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还包括了大量的经典文学。因此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具体情况,在幼儿教育当中加入最为合适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说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诵读传统经典文章的方式,引导孩子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幼儿从小就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成长。
第五篇:《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与应用实践》
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与应用实践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课程如何多渠道的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成为改变单一的课本讲授式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拓展地理学习空间的首要问题。基于此种理念,本文从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角度出发,分析了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 地理课程 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 应用实践 开发利用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地理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于是教育环境,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于是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地理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地理教师如何转变观念,适应教育改革和新时期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成为地理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地理教师必须促进“地理课本知识”向“地理生活知识”拓展,另一方面,必须促进教育重心从“地理内容知识”向“地理方法知识”转移。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学生视野从课堂转向实践,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接近自然,认识自然的机会,将课堂教学活动向外延伸。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强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应用。2 我国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 通过笔者的调查,目前我国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普遍不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多媒体基础设施不够健全 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要有多媒体设施作为基础。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多数学校教育经费普遍紧张,造成多媒体设施方面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地理教学方面的投入,有限的经费多数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资源建设中。据调查,大部分学校的地理教学常用的教学用具、教学挂图都已经相当陈旧,多数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既便有多媒体教室,能供地理教学使用的机会也极为有限。在一些偏远地区,有些学校连地理教师必备的工具书都拒绝购买,更别说对多媒体设施的有效配置了。2.2 地理教师缺乏多媒体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单一课程管理体制的原因,多数学校和教师已经习惯了执行指令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极为欠缺。这种严重落后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在新课程标准中,赋予了教师管理课程的权利。教师不能再简单的作为课程的实施者,而应当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开发者。但是,由于相关的培训、教育没跟上进度,多数地理教师还未能充分接触到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更不用说多媒体资源的开发。2.3 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过于注重教材的教学理念,使多数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偏重于教材、地图册、工具书内容上,忽略了学科之间的相忽渗透与融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心体验。这种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根本上来说,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理念上,还是对教科书的固化,对于那些非文字资源,如乡土自然环境、文化景观、地质特性、风俗民情等与学生生活切实相关的课程资源联系不够。2.4 缺乏多媒体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深入认识 与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应用不足相反,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兴起,导致了另一个极端的出现。多数教师对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应用认识不够,将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人灌”模式转变了现代化的机器讲解学生听课的“机灌”模式。很多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资源时,几乎都是在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师从传统的教材知识的讲解者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课堂的主导者由教师变成了机器,学生从教师的奴隶变成了机器的奴隶。这种转变,是我国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另一极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教育的主体地位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将机器变为教育的主体。3 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与应用策略 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应用的不足,使我国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存在严重的缺陷,在部分地方甚至形成畸形发展的趋势。个人认为,要促进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与应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以学生为本开发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 “生本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从始至终所贯彻的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应当贯输到教学活动中,也应当贯彻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地理教师在开发多媒体资源时,不仅要将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更要将学生当成教育的重要资源,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以学生已有的地理经验为基础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开发,以学生已有的地理经验作为多媒体资源开发的起点。比如,在“气候”课程多媒体资源的开发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气侯区的气候特征进行多媒体资源开发,让学生明确不同气侯区的不同感受,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各种气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总结。再如“大气”课程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汽车经过时会排出呛人的浓烟,工厂废气会落下粉尘等,将书本知识同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有亲身感受和体会,明确空气污染的原因及表现。3.2 提高地理教师多媒体资源开发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提高地理教师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理念,对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如何摆脱束缚,树立正确的多媒体资源观念。只有这样,地理教师才能了解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的内涵、性质和种类,才能理解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应用对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价值,否则再怎么提倡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也只是一句空话。目前,在我国有关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理论还十分缺乏,必须加强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时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地理教师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应用能力。比如“以学科为中心”实施“应试教育”理念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转变,以“教材”为唯一课程资源向以“生活经验、实践经历、区域特色”融合汇聚的综合性课程资源的转变。促进教师将地理教学由课堂向课外延伸,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3.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意识和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网络资源所具有的高度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和丰富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求知、自我探索能力以及对资讯的分析处理能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 结束语 地理课程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地理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地理经验出发,加强对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确处理好地理学科同其它学科的联系,处理好地理知识同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金明,《谈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方式面临的变革》,考试周刊,2007.30 [2] 崔爱华,《老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适应策略》,科技信息,2009.09 [3] 陈亚梅,《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资源开发对地理教学的若干读》,中学课程资源,2008.05 [4] 李树民,曹东,《校本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地理教育,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