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7:5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教师阅读的思考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教师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篇:关于教师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厚学致远 寄望阅读

——关于教师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 周耀东

审视我们当下教师的阅读状态,用一句流行的话 “我不读书已多年!”来概括,是最真实生动的写照,关于教师阅读的思考与实践。由此带来的对自己、学生、学校,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有人如是说。但是没有阅读,我们“承”什么?我们又能“传”什么?如此崇高的化身,不允许我们干这样卑贱的勾当。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阅读,教师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育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原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所长说:“希望从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始学会渴求知识,共同用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可见教师阅读不管从自身的发展,职业的要求,还是教育的内在诉求,都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教师的专业诉求与阅读

站在阅读的角度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最为要紧。即为师意识,批判精神,反思能力,表达水准。

首先,是为师意识。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必须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老师?怎样做老师?做怎样的老师?我以为最重要的必须要有两点清晰的认识:一是“无知即恶”。教师必须要懂得教育工作的方法、原理、规律……,而且要不断探索、发现、完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从教育经典中吸取营养,并在实践中成就经典;同时教师应该是有底蕴的,如果老师的心灵是一片沙漠,能企望他所培养的学生的心灵成为绿洲吗?贫瘠的阅读,只能让教师变得无知,面目可憎。二是“平庸即恶”。“平庸的恶”这个词语来自汉娜·阿伦特。崔卫平说过 “正常的普通人木知木觉才是事情真正的可怕之处。这些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并非一无所知,他们之所以还那么做,是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对此负有责任,他们只是执行命令、服从权力和权威,他们内在的个人消失在‘组织’之中,‘无思无虑’”。想想我们老师有多少时间是在莫名其妙地看天?我们有多少时间是在莫名其妙地等待?我们看似忙忙碌碌,我们究竟做了多少该做的、有意义的、善的事?一个教师,如果几十年如一日,反复着同样的劳动,把教育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这跟学生买一台电脑学习机又有何区别。教师需要技术,但更需要精神,需要创新和超越的精神。

第二,是批判精神。近段时间来,《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这本书的出版引发了不小的争论。暂且不去评价它好坏。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产生的方式,或者说那些始作俑者和作者——郭初阳,蔡朝阳,吕栋等一些高中教师。让人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小学的教材批判不是小学教师发起,参与者又为何大多不是小学教师?我思考的结论是:我们先天发育不完全,后天又缺乏足够的营养。直接一点儿,我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原本是不完整的。说得更明白一点儿,我们读书读少了。

再具体些,我们缺乏的是发现问题的意识,即批判意识——我们有教材崇拜心结;更不知道它究竟错在哪里?是怎么错的?如何疗救?自然也不会有深刻的分析的能力,让人信服并给予启迪。就像一个医生不理解手术刀的操作法则、不明白处方上药品的效用,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难怪,这些作者和出版商多少有些哗众取宠的呼叫:您的孩子还在吃错药!这不是明摆着批评我们老师在给学生喂“错药”吗?看来要给学生“良药”,必须要教师拥有自己的“良方”。我们必须要有更广泛的阅读支撑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我们才能有底气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批判的精神不是说有就有,阅读就是最好的批判原点!

第三,是找寻自我。沈从文先生在《从文自传》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湘西向来是苗民聚居地,民风剽悍,不易管理。清朝派驻大量官兵清乡剿匪,真正的土匪强寇不好抓,只好抓一些安分守己的百姓,到河边砍头,然后割耳朵数人头去邀功请赏。因为抓得太多,不好全杀了,就去大王庙里抓阄抽签,生死由天,这些百姓居然也真的去了,该死的站一边,只怪自己命不好;可活的站另一边,也不见得欢呼雀跃。很木然。沈先生说那些百姓就这么稀里糊涂死掉了,也稀里糊涂地活下来了。

回到我们的教学,审视我们教学行为,在固定的操作模式下——大家不要以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是没有操作模式的,有,无处不在,为什么要一年两个学期?为什么一周要五天?为什么是四十分钟一节课?为什么有讲台和课桌的区别?为什么我要站着,而学生是坐着的?有的有答案,有的没有,但我们安之若素,我们没有思考过。你可以认为没有思考的价值,但真的没有价值吗?没有思考,何来判断——在这些模式之外,你个人化的教学行为有没有问题?有,如果说没有,估计连你都不相信。但我们能说出多少问题?又好像说不出吧。很正常,因为我们都缺少发现意识,缺少反思精神,更没有疗救措施。如果这是正常,那就是巨大的反常!当一个人失去思考之后——也就随之失去了抵抗与追求等能力;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的可能性;也就异化为“待宰的羔羊”……

法国作家加缪说过,思考意味着中断,暂停一刻,想一想,如何?怎样?为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于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就需要解决的途径,最简单的方式是——阅读。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发现自我,并找到自我。如此而已。

第四,是表达水准。阅读,思考,表达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一种常态。尤其是表达,我们明显感觉到老师需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书面的表达,姑且不说表达的思想,就是文通字顺这样的基本要求,对某些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奢望。读与写的关系应该是明确的: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表达的过程,而实际上,形成文字的过程是思维获得激越,思想获得升华,智慧获得增进的最有效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读后感《关于教师阅读的思考与实践》。教师的表达水准相对与精深的教育理论,可能显得幼稚和粗糙,然而那是老师们在实践和思考中所碰撞出的思维的火花,尽管它很微弱,但谁能说他不是燎原的星火。尽管它很绵薄,但谁能说它不具火山喷涌的能量。阅读与写作的过程,对老师来说,确实是个艰难跋涉的过程,唯有坚持,日久弥新,才能不断超越,我们的足印深深浅浅,弯弯扭扭,但谁能说他不是从沙漠进入绿洲的必经之路,是从泥泞到晴空的必由之途呢!

二、我们的阅读实践与行动

基于对教师专业诉求的思考,我们学校继承阅读与习作教学丰厚传统,凝聚和凸显“崇实笃行尚美厚学”的学校文化精神内核,着力打造“诗文振东”特色学校,即倡导“阅读经典 灵性写作”,涵养教师人格修养,寻求教育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期寻求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平台、新境界。

一、“厚学读书节”——为教师阅读正名。每学期贯穿始终教师推荐各类经典读本,力求阅读广度和深度。阅读教育教学著作,提升理论素养;阅读社科人文读本,涵养人格精神。塑就教师群体风貌,寻求教师个性风格。撰写读后感、阅读报告等,每学期统一评比。以学校网作为主要载体,刊布教师各类撰述成果,教育叙事、教研随记、案例评析、教学论文、课题成果和读书笔记、文学创作等。

二、“风雅论坛月”——为教师阅读搭台。以“风雅讲坛”为主要平台,举办教师交流活动。引导阅读理念,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论述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和流向,特定背景下文化的发展状态和脉络取向,专题人物和文化事件的表象和特征等;阐述中外文化的发展轨迹,比较彼此的交流融合等。尤其要推介本校教师演说,反思专业成长经历,介绍教育教学经验,交流阅读心得体会,组织读书沙龙等其他更为灵活的交流活动。

三、“论文创作周”——让阅读体现思考。读书然后谈感受,日作然后留日志,做事然后写反思,赏景然后悟人生,研究然后出成果,形成文字的过程是思维获得激越、思想获得升华和智慧获得增进的最有效过程,也是导致我们幸福的最美丽途径。我们将创作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论文创作,每位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或案例一篇,我们的论文内容十分宽泛,并不局限于教育教学论文,内容多样,形式不限。第二阶段:论文指导修改:每位指导老师必须为结对的教师论文提出修改意见。第三阶段:论文投稿阶段:论文撰写完成后,老师根据论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报刊杂志进行论文投稿,各年级教学助理负责投稿和情况的记载。第四阶段:展示评比总结,在教师中选取部分优秀论文,通过青年教师夜学习,进行观点展示与交流。同时开展校级论文评选,做好活动的总结。

四、“好书推荐日”——让阅读体现需要。每年一次阅读书籍征订,我们会安排一天的时间,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推荐经典读本。由教科室汇总、筛选,这其中,既有专业理论书籍的阅读,又有人文读本的熏陶;在学校的阅览室,我们有《散文》《报告文学》《收获》等用影响力的杂志上百种,吸引老师们走进阅览室,还自己读书的时间。

几年来时阅读推动,教师在不仅在意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逐渐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有位青年教师在读书节后这样写道:“年轻的教师们正不断与读书结下更深的情谊,它将历练又一批火热的心,拓展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宽度!正如一个叫法郎士的洋人说读书是‘灵魂的壮游’,的确在读书中对话,在读书中滋养,在读书中完善,这确实是一种至乐的体验。”

而在众多的青年教师中,俞翔老师是受益于阅读最典型的代表,几年来发表了进百篇散文,三十多篇论文,辅导学生作文发表上百篇,有两位学生获得了浙江省文学之星金奖,一名学生成为了嘉兴最小的作协会员。同时凭着自身的优势,深入开展了班级读书会得研究,最近在全国第七届班级读书会上,一节《朝花夕拾》群文阅读,受到专家一致好评。虽然备课只花了三天,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其实,这节课我备了十五年”!是啊,教师阅读厚积薄发,成就学生,也成就了自我。

我一直以为,对一名教师来说,教育就是一次旅行。我们外出旅游,我们可能更多是感受自然风景的给人于美的享受,显然这样的游览是不全面的,很多景点可能并不是其表面的东西吸引人,更多是藏在景点背后的故事,才使得原本平淡的东西更有内涵和价值。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里他都会带上当地的地方志,在充分阅读后,才觉得这样的游览才是有意义的。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这样,看到深层的别样风景,才更有意义。

崔卫平老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要多少好东西才能造就一个人》,可是,我们又有多少好东西呢?我们需要多少好东西才能造就一好教师呢?我经常在想:假如我是学生,我会信赖我这样的老师吗?假如我是家长,我会信任我这样的老师吗?假如我是老师,我会信服我这样的老师吗?假如我就是我,我如何看待作为老师的我呢?我感到很惶恐,因为这几个问题答案似乎都不大那么乐观。只是,我觉得,也许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厚学致远,寄望阅读,没有比读书更奇妙的事了。只要你热爱阅读,你在教育这条路上会走得更远!坚信,在阅读中我们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二篇: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模版)

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如果一所学校拥有杰出的教师,这就是一所杰出的学校。没有杰出的教师,这所学校就缺少杰出的关键因素。”教师师德高尚,即会用高尚的师德感染人,带出重情重义、厚德诚信的优秀学生;教师业务精湛,必用精湛的技术培育人,培养出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的卓越学生;教师善于方法优选,必用其灵活的方法成就人,驾轻就熟地丰富课堂内涵,催化学生素质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近百年国家发展史依然证明:教育兴盛则人才辈出、国运昌盛;教育衰败则社会浮躁、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而教师实乃教育之灵魂。由此可见: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优秀的教师素质是决定学校品质和国运昌盛的关键因素。

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性举措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优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可通过“团队激发――人文关怀――愿景认同――八字诀实践――榜样示范――搭台展示”的途径得以有效实施。8年前,笔者新履职马家堡小学校长时,学校有教师100余人,当时仅有1人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老师各自为战,教与学双方矛盾和问题暗流涌动,教师团队在向心力、执行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诸多不如人意。笔者到任后,基于教师团队实际,积极团结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心理倾向性特征,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策略性措施:

激发和鼓舞,使教师成为积极上进的人 事实表明: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会看到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为此,学校首先采取了“激发和鼓舞士气”的策略,努力使教师首先成为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即通过师德演讲、优秀教师案例分析、教师职业道德条例学习等方法和途径,唤醒教师的责任心,修正教师已有的消极思想,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积极上进的人。

人文关怀,使教师成为重情重义的人 心灵相通,一通百通。教师对学校管理文化的情感认同,必然通过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得以外现。为此,学校强化对教师群体的人文关怀,积极对教师所面临的子女升学、看病就医、办公环境等方面给予关心,千方百计地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切实感觉到组织的温暖,从而强化教师对学校的良好情绪体验,引导他们形成对学校的良好情感认同,激发教师重情重义等良好情感品质的形成。

强化愿景认同,使教师成为和学校同心同德的人 管理学理论指出:愿景是指引领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目的以及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愿景认同体现在目标认同、责任认同、途径认同、价值认同等方面;成员对愿景的认同度决定着对组织行为执行的有效性。为此,学校采取了“强化愿景认同策略”,强化对组织愿景的高度认同――即通过学校五年规划讨论、学期及学月计划商定、突发事件商讨、学生校服招投标、课题研讨、学校幸福素养办学理念梳理等,积极引导教师深度参与学校办学行为决策过程,强化对学校愿景的深度认同,使教师慢慢成为和组织同心同德的人。

践行“八字决”,使教师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教师群体有了积极上进的心,有了和学校同心同德的良好文化氛围后,接下来学校该怎么办呢?社会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有德无才的人不会成为“社会渣子”,但是通常也无法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因此,作为担负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教师,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在师德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学校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师能”的问题。为此,学校带领老师坚持践行“讲、读、帮、看、议、练、写、赛”八字诀,全面提高教师能力素质――“讲”:即利用政治学习、专题研究等时间,采取讲座、论坛、案例分析以及说课评课等方法,规范、激励和引领教师高标准定位,提升教师有效表达能力,促使教师高速度成长,高规格就位。“读”:即坚持结合假期工作、短期研修、专题研讨等引导教师大量阅读《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十四件事》《我所理解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教师》等教育理论书籍,并切实做好读书心得交流。“帮”:即采取“传帮带”的办法,为广大青年教师定师傅,通过师徒结对帮扶,大力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看”:即先后组织400多人次,到英国以及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国内教育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并坚持落实返校后向全校教师汇报学习体会的措施,真正做到了“一人学习,全校进步”。“议”:即学校坚持开展日常的教研课、推门课、竞赛课、优质课等教学研修活动,提供众多研修课例供讨论交流,促使老师们在同伴互助的研修活动中得以提高。“练”:即学校结合日常研修、青年班培训、骨干班、名师班、基本功大赛等平台,广泛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及课例实作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基本功,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写”:即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反思总结,号召教师勤写勤练,并在文章修改和发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赛”:即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全国、市、区各级大赛,并坚持“一人参赛,全组参与”“研修一人,带动一片”的原则。

榜样示范,使教师成为信念坚定的人 当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和一流的师能的时候,学校是不是就可以任由教师随意驰骋呢?不。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师们还需要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一个明确的方向。紧随其后,学校采取了“榜样示范,名师助推的发展策略”。即通过“青年教师五年规划交流会”“新进教师阶段工作总结会”“骨干教师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强化政治引领和作风引领;通过引进尹祖琴、翟渝成两位德高望重的重庆名师进驻学校开办名师工作室,同步进行榜样示范,让老师们行有旗帜,学有榜样,进而成为目标明确、信念坚定、方法科学的人。

搭台展示,使教师行为自觉的人 德才兼备的队伍在名师及其所带领骨干尖子的引领下昂首阔步时,学校还有工作做吗?有。要让教师始终保持高度的行动自觉,就必须让教师有成功的“高峰体验”。为此,学校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团队“搭台子”,即组织校内创新型教育研究活动,担当市、区各类研究课,参加全国“创新杯比赛”,参加各级论文评比,坚持创办校刊《小荷》,到国外友好学校交流等,努力创造各种能让教师获得“高峰体验”的机会,从而保持教师高度的行为自觉,促进教师成为心理自信、行为自觉的人。

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就与收获

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中,马家堡小学8年如一日致力于“团队激发――人文关怀――愿景认同――八字诀实践――榜样示范――搭台展示”实践,教师团队发生可喜变化。

学校教师不仅乐于接受任务,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大大提高,而且教师团队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各自为战的行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们的师德师能大大提升,8年间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4篇,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获特等奖8人次,一等奖95人次;教师素质得到专业部门高度认可,教师学历本科及以上由8年前的68%提升到现在的95%,共有31人被评为市、区骨干教师;另有6位同志被提拔为校长或副校长,其中4人输送到区内兄弟学校任职;还有8人被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其中2人成为校长助理;学校发展得到家长们高度认同,学校招生学位十分紧张,当地老百姓以能读到马家堡小学为荣,学校毕业生受到上一级优质学校的热烈欢迎。

感悟和思考

在致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征途中,我们有很多感悟和思考。特别是我校形成的“三引领同步”“搭台唱戏”等经验有一定实效性和可行性。

其一,“三引领”同步实施是助推教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很多管理者非常重视业务引领,常常忽略政治引领和作风引领。如此种种,在学校风平浪静时还能顺利,一旦有大是大非必须面对时,则手足无措,混乱不堪。

其二,对发展愿景高度认同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动力的重要前提。管理要放眼长远,描绘令人向往的美好蓝图,勾画出到达美好彼岸的路径,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其三,人文关怀及民主办学是强化教师主体意识激发教师参与热情的重要途径。人文关怀及民主办学能使教师强烈地感受到自己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能让教师有被尊重的幸福体验,从而能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

其四,多渠道助推教师发展是提高师德师能的有效策略。单一的方法无法承担起教师全面素养的提升,在队伍建设中多措并重是促进教师师德师能与教育艺术方法全面提升的有效策略。

其五,榜样示范是激励和保障教师始终行走在正确道路的一盏明灯。好的榜样,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而旗帜指示的方向就是战斗打响的地方。

其六,“搭台唱戏”创造机会,让教师高频率地体验成功是保持教师持续高标准完善自己的强劲动力源。自信来源于成功体验,没有成功体验的自信是自大。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既是激发教师继续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也是促进教师行为自觉的有效途径。

总之,学校管理者在面对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话题时,必须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因为没有优秀的教师群体作为前提和保障,优质的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探讨的意义;在战术上要基于地区实际、基于校本实际、基于师本实际,找到适合本校本地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2]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美)托德?威特克尔.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M].赵菲菲,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马家堡小学)

第三篇:学习、实践与思考

学习、实践与思考

就“教师专业发展”,我一直都在思索着几个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哪里出发?

2、教师专业发展应在哪里生根?

3、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什么样的人?

一、从课堂出发。

课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专业化发展始终要服务教学和育才这个主题,说具体点,就是专业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促成培养目标的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它强调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于经验的不断反思,学校同事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基于对学校现状的分析与诊断,从教师课堂这个出发点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与思考:

(一)现状分析 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于中游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我校校园文化特色明显,初中标准化建设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相对于硬件建设的完善,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为迫切,而教师队伍的现状也有令人堪忧之处: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能力问题——老教师多,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严重匮乏,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二是结构问题——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学科尚无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

三是职称问题——中级职称教师相对数量少,影响了年青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劣势二:影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教师科研能力无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区级骨干教师数量相对偏少,优质教师的缺乏正逐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建立保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提升迫在眉睫。三是教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目前,虽然在逐步实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如“干好干坏一个样”、“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

四是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由于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缺乏严密、完整的培训体系,造成当前高职、骨干敦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信息社会化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确定发展目标

基于我校教师现状,我们确定的发展总目标:创建有我校特色的自主发展的教师团队,营造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探索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促进教师迅速成长,造就一支会教学、会科研、善于学习的教师队伍,在规划期间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校、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

第一层次目标:通过讨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记录教师专业发展历程、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以及校本研修等活动的开展,对教学能力不强的中青年教师,促其较快接受教育新理念,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学习好经验,较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优秀的教师。

第二层次目标: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通过校本研修使其尽快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促其成长为校、区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第三层次目标:校、区级骨干教师,通过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等,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具体目标:每个教师要通过学习、进修、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及校本研修,诚品读书会等活动,实现知识更新、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实施策略

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和校本研修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指导”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重文化:学校通过五年发展规划与行动纲领的制定,注重加强教师文化、课堂文化、教研文化的建设,在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中,升华教师的专业精神,在目标引领下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寻求办学的核心支撑力。

(2)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定期对规划内容进行自我诊断与评价。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积极参加诚品读书会活动,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

(3)抓备课:积极参加教研组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每月开展教师诚品读书活动,通过推荐书目、读书交流等,倡导教师多进图书馆、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举办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应用能力,拓展备课资源、创新备课手段。

(4)磨上课:借助区教育局“两个关注”活动的开展,对每位老师的常规课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指导。一是通过落实教学常规行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二是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三是开展课堂技能竞赛活动(三优、五优),通过教师间互相听、评课,切磋课堂技艺,商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整体授课水平。

(5)促交流:建立新的听课制度。校级领导进行“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进行“研究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讨;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接触最前沿的教育教学资讯,了解名校的发展状况,吸收其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党员生活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和校本研修大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实行教师结对活动,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6)倡反思: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读书心得,教育故事等,开展评比,汇编交流。

(7)重指导:依托“江仲林工作室”,充分发挥知名教师的辐射作用。认真落实《台北路学校江仲林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形成在市区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团队。

(四)实施步骤(略)

(五)机制保障(略)

(六)工作轨迹

这几年,在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的工作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并且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措施,以促进我校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以点带面,促进发展

为了让教师们能够快速地成长起来,提高其专业技能,我校利用江中林老师的名师效应,率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选出年轻的骨干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室里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使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了研究型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工作精神、工作方式与工作能力又逐渐在全校老师们中间形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全面地提高了我校教师们的教研能力。

另外,我校还建立了首席班主任工作室,使一批优秀的班主任代表得到了培训的机会,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地完善。通过骨干教师的培训,再让这批教师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实践,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以书为伴,全员读书

校园读书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研究方式,我校成立了“诚品”读书会,尽可能营造不懈学习、严谨讨论、和谐交流的读书氛围,将个人的学习纳入群体的研究过程,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学校定期举行读书沙龙,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教师书吧为老师们提供了看书、借书的平台,还开辟学习栏目,定期展示教师的学习成果;围绕研究主题,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并进行文章推荐,“美文共赏”,使广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内,吸收更多的新经验。现在,老师们养成了每月必读一本书的习惯。特别是教育方面的书,深受老师们的欢迎。精神上丰富了,教育理念更新了,老师们的教研水平自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

3、有效的教学指导

学校要想发展,教师的教学是关键,为此,我校实施了“八个一”工程,即研究一个课题、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设计一节优秀教案、上一堂高质量公开课、出一份标准模拟试卷、设计一份好作业、制作一个优质课件、接受一次业务能力测试。通过这样的活动,全校老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将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校还请了专家来校对骨干教师们的教学进行指导,然后带动全员的教学热情,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

除以上的几点以外,我校还建立了“心晴” 工作室,由心理健康教学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定期对教师心理把脉,准确把握教师的心理状态,提高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

(七)对课堂的反思:

1、谈到课堂无法逃避地就会与质量产生联系。

作为校长应如何引导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更科学合理地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建设?

(1)引导教师从十个方面进行课堂的“问课”:

一问教学结果:学生会不会?作业交不交?作业抄不抄?成绩好不好? 二问教学效率:师生累不累?时间长不长?作业多不多? 三问备课质量:理不理解课标?教材?学生? 四问教学艺术:

五问领导才能:听不听?服不服?爱不爱?追不追? 六问教材开发:有无自己开发的补充教材

七问三课表现:组内讨论课—校内研究课—校外展示课

八问基本建设:有无经典课例?参照性课件?基本题库?新老师有无蓝本?老教师有无风格?

九问双向构建:制度程序——行为改变

十问特色建设:有无优势学科?强势教师?攻关成果?普适性经验?

(2)引导教师从八个方面思考:怎样做最能让学生学得最好? ①、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②、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稳定的注意力、高效的记忆力、敏锐度洞察力、卓越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

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④、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⑤、不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⑥、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⑦、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⑧、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2、谈到课堂无法逃避地就会就会涉及到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校长为核心的团队是改革学校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学校就通过文化建设和机制建设促进教师从“专题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动,实践反思”等四个维度推进有效课堂的建设。

(1)帮助教师从五个方面分析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 ①学科的定位和价值的理解不够深入 ②学科知识面较窄,专业素养不够丰富

③观念陈旧,没有确立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④教学方法呆板,没有在继承传统上有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⑤关爱每一个学生,悉心研究内驱力的并不高 建议:细心诊断课堂,形成归因分析。

(2)学校要从三个方面建立好课标准,引导改进,准确评价。好课的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生学三方面评定 ①从教学目标而言——设定确切,达成度高 其

一、全面落实“三维”(学会,会学,乐学);

其二、以简驭繁,使学生易懂,易掌握,当场问题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其三、学生受益面大,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效率高。②从教师教而言——教师有效的主导性“教”是为了“学” 教学内容——准确,整合,本体 教学思路——清晰,凸现,合意 教学方法——激活,引导,相长 教学素养——思想、专业、教态

③从学生学而言——课堂教学气氛浓厚,体现学生主体性(3)帮助教师从五个方面提高课堂有效性:

①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细化组织、问题化组织、操作化组织)②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力求三个发展:知识体系发展,认识规律发展,激发内驱力发展;

③积极推行多种教学方式、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有效性; ④“学导式”教学法;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主线:教师的启发 编制“学案”和“教案”

⑤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行教学文化的熏陶

其一,制定各学科的学习规范要求:预习读书,听课记录,练习作业,订正改错,复习整理,规范写字,朗读习作等,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

其二、规范教师的教学习惯,以教师的教学规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在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实践上生根。

就本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实践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学校应以校本开发与课程实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平台,让教师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生根,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树立课程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答案很简单,也很直接,它就是课程。说得更明确一些,也就是课程中学生感觉最吃力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就是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体验到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每单元的内容、各种作业以及思想教育的内容。课程还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计划、展示、成果、测试等。重点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所经历的事情,即教师讲授的要对学生进行测试的那些内容。

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说,课程涉及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发展性课程(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发明等)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教师诊断问题、发现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研究者。

2、树立课程即教师的意识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这种教师角色,倘若对于理想与理论没有充分的了解,那么,这种转化就会有很大的落差。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或成长,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和依托。“教师专业化”只能依靠“学习型组织”的专业对话、自主判断、行动研究、行动伦理来驱动。从现代经营主义思想来看,“所有教师都是管理者”。特别是从课堂教学层面看,教师理应成为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和班级的管理者。

目前我们台北路学校作为全市的涉台教育基地之一,开发了涉台教育的校本教材--《“拥抱台湾”教育读本》,而正在开发的是以我校校训――“小信诚,大信立;人品真,学品优”为主要内容的“诚品”校本教材。

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①基于“教历”的教师发展

每个希望获得专业成长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历或历程作全面、真实的记录与分析,这就是教历研究。这种研究要求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地、系统地、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达到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

②基于“研究”的教师发展

“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对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教师教学研究是教师对日常教学生活的一种自觉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和过程。

③基于“教学合作”的教师发展

教师教学合作是在原有分科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的何种,将各学科间有逻辑和自然联系的或者重合交叉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调整或合理延伸,使它们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发挥最大的整合功能,并由多个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④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

在操作层面,要观念先行,树立教师的自我意识,这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前提;而后要有自主能力作为行动支持,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一切的目标都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最后自主发展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它是自主发展的平台与保证条件。

⑤基于“反思”的教师发展

“经验+反思=成长”。构建“教学情境—意识到关键问题—提出其他方法—新的尝试—专业结构的形成、改变或强化”的五步反思模型,采用“理论学习—对教学情境进行反思—自我澄清—改进或创新—新尝试”的操作程序,可运用反思日志、课堂实录、听取学生意见、与同事交流等具体方法。

⑥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

同伴互助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互助方式,以发现和解决教师现有的问题为基础,通过团队合作、经验分享等增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经验分享,这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也有助于学校良好组织文化的建立。

⑦基于“专业引领”的教师发展

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核心任务是帮助教师实现新理念与适宜行为的对接,将不适宜的行为进行剖析,找出共同适宜的策略。专业引领实质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通过专业引领,将自上而下的指导活动与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将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理念的践行能力,这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三、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什么人? 当今的教育面临更多的难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对教育内涵发展的呼唤、对教育均衡的要求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的队伍建设,因为队伍建设尤其是校长队伍建设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的“教育家办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表示,只要是为教育作出很大贡献、取得成就的人,就是教育家,这没有什么可以谦虚的,这是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而概率最大、最容易成为教育家的是校长。因为校长有着相对独立的空间,有着一定的资源基础,有着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条件,所以更容易成为教育家。于是,打造“教育家型校长”,这一鲜活而紧迫的时代命题跃然而出。“从内涵与特征上来分析,教育家型的校长应具有强烈的教育情感、高远的教育追求、忘我的奉献精神、主动的专业发展、系统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育实践。”陈玉琨如是说。

作为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学校不断创新的学校决策者,必定是有着先进乃至独特教育思想的人。今天的教育最紧缺的无疑是有智慧、有思想的教育家型校长。他们最大的特点便是能推陈出新,有着自己成体系的或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善于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能沿着自己的办学轨迹不断上升,而支撑他们高昂着头前行的便是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崇高的教育情怀,以及踏踏实实的不唯名、不唯上、只唯实的“以师生为本”的朴素理念。

成为教育家型的校长应是我们在座各位校长的理想与追求。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做个真正的领跑者,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每次,当我们决定退回一个不超越自我的界限,我们就会有许多的借口,借口正好是梦想和希望的毒药。而教育名师们会适时地敲醒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因为教育需要我们这群追梦人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用敢于担当的情怀、用激情浪漫的情怀去坚毅地跋涉、执着地追寻。

我们或许是一群把自己抛到绝境的人,不论是自愿的或是被动的绝境。只要我们坚信:心中有不灭的梦想,胸中有恒久的激情、耳畔有智者的叮咛、前路有名师的引领、周遭有并肩的同仁,凭着我们的坚毅与勇气,就有机会走出长长的黑暗隧道,就一定能看到隧道尽头的灿烂千阳!

第四篇:党员教师与普通教师结对的实践与思考

党员教师与普通教师结对的实践与思考

在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中,党员教师与普通教师结对工作对教师的成长搭起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在结对工作中,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在互帮互助的学习中共同成长。其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方面

(1)有利于双方树立依法执教,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教育活动要依法,党员教师可以带动普通教师严格遵守教育教学常规细则,依法治教。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

(2)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谁不珍爱自己的岗位,谁就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我们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面对学生;要敢于争先创优。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一个团队的事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互帮互带,取长补短。有经验,有成绩,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教育教学方面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1)重视交流,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2)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结对工作的效果,共同提高业务素质,可以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电话联系,了解结对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结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发送短信联系,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为载体,来提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接收邮件联系,主要通过教育教学资料:教育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题组设计、数学试题等形式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样,建立结对帮扶互助互学活动,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结对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结对工作中,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努力,加强师德修养,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报告

今天上午,有幸聆听了xx中学杨校长有关《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感觉还是有所启发。让我倍感亲切的是杨校长居然也是教生物的,是生物的特级教师。

杨校长首先从教育规模与教育质量之间的联系谈起,指出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结构性的不协调、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不适应、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职业困惑等。在此基础上,杨校长指出了教师专业化的一些标准,并结合其所在学校的一些做法,指引学校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期间一些话语及做法让我深思:

一、突出问题之一:专业理念不适应、专业知识不适应、专业能力不适应、专业情意不适应。作为一个专业的教师,杨校长对存在的问题剖析得相当透彻。以前我只知道专业知识不过关,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但没想到居然包括那么多的内容。其中在专业理念不适应这一点中,杨校长谈到:高考源于课标,而为什么有些题目一变,学生就困惑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梳理完整的知识结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是我以后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

二、专业化的标准:有关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普遍的标准有以下的几方面:1.专门知识;2.长期专业训练;3.职业道德;4.自主权;5.有组织;6.终身学习。在这几点中,给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其中提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杨校长特别强调了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保持正确的政策舆论方向性。“播种黑暗,学生收获黑暗;播种光明,学生收获光明。”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多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正面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外,杨校长还提到了一位上海的专家提出的观点,也让我深有同感。本体性知识——学科功底;条件性知识——教学专家;实践性知识——课堂艺术;背景性知识——宽广视野;研究性知识——反思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应当多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积累学生个性化的案件。

三、几点主要做法:杨校长还就如何培养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到了他们学校的一些做法。如名师导航、开阔视野、走进经典、案例课题、思想碰撞等。虽然我不是学校的管理者,但是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要让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离不开名师的指引。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应当多吸收别人成功的经验。在“开阔视野”这一点中,杨校长提到:要让每堵墙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会育人。其实如果作为班主任,这不也是很好的育人方法吗?“走进经典”其实不仅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也一样要引导。而杨校长提到的每月一次的“案例课题”教研活动,也对我以后开展科组活动有所启发。“思想碰撞”中的教育沙龙,其实不仅是教师可以进行,在班级管理中也有可借鉴之处。

最后,以杨校长提到的领袖气质与大家共勉:

人不能识之我则识之,这是一种见识;人不肯为之我则为之,这是一种信念;人不敢为之我则为之,这是一种魄力;人不能为之我则为之,这是一种才智;人不能忍之我则忍之,这是一种气度。

下载关于教师阅读的思考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教师阅读的思考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实践与思考

    乘十八大东风,大力发展职业培训的思考 今年以来,市职业训练指导服务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市人社局2013年工作重点,全力推动实现“蓝......

    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是煤矿最小的工作单位,相当于人体活动组织最基本的细胞,如何调动起每个细胞的潜力,提高每个单位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这是所有企业现在乃至将来共同要研究......

    班集体建设实践与思考

    在新课程和先进教育理论思想的引领下,在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启发下,在各校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中,我们在班集体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些理念:1、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包......

    导读版实践与思考

    编辑思想表达的最佳路径 ——浅谈做好报纸导读版的实践与思考每一张报纸都有自己的编辑思想,而如何表达编辑思想各家的做法不尽相同。以往的报纸通常会将最重要、最显著、最......

    党内统计工作实践与思考

    党内统计工作实践与思考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对党内统计......

    团队建设实践与思考

    加强团队建设实践与思考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分析了项目部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团队建设的过程和操作方法,提出了项目施工管理中几种常见冲突的处理方法,以建设迎合公......

    巡察工作实践与思考

    ☆巡察工作实践与思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工作作为管党治党利器,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央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把市县巡察列为重要内容,对......

    司法所工作实践与思考

    为使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地为新区建设服务,我局领导带领宣传科、基层科、安置帮教科人员深入到全区13个镇、乡、街道、司法所、23个村(居)委会开展调研、检查。通过听取司法所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