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学习中展望未来——我对教育技术的一点认识
在学习中展望未来——我对教育技术的一点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教育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学习和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今天的教育技术备受社会关注。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达成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人才创新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
教
育技术已经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发展,在这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历史,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影响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代教育技术学在电子技术、传播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已成为正在崛起的现代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教育技术学是在长期的教育积淀中,不断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和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无可怀疑的科学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正在影响着教育的各个领域,传统的教育观念、理论、内容、模式、管理和体制正在发生着变革。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发展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我们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教育技术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技术、流媒体以及网络技术使我们的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利用技术,我们可以把浩瀚的宇宙、微小的分子、原子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技术,学生不用走出教室,就可以遨游五洲,跨越四海。我们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来进行外语教学;我们可以创建虚拟现实的会话界面来锻炼口语;我们可以录制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然后可以重播。可以说,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拥有的数字资源几乎覆盖了所有相关的领域。然而面对丰富的资源,我们的心灵似乎已经麻木,变得无所适从,更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拥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而我们学习和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历史的教训使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这种热潮。
此外,伴随着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发生了什么?很多教育研究者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原则,创造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教育技术应用模式,但是我们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实验来验证他们在学习方面的效果,所以目前我们还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在各种教学设施中使用特殊的技术就能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当然抱怨、发牢骚不是解决之道,一个学科缺乏思考只能说明这个学科还十分幼稚。对于我等教育技术专业的小鱼小虾,静下心来看看书、做点实事才是求学、为人之根本。
利用技术提高教育。很多人已经盲从这样一种观点:“技术能够使教育更美好”。诚然,技术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环境建设与改善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技术并不是学习的全部,学习本质是“变化”。我不记得这句话是出自哪位学者的口中,但是,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学习包括态度、信仰、能力、知识结构以及技能等多方面的变化。当这些变化相对稳定,并可以观测时,我们就说学习发生了。而这个状态只是一种相对的稳定,会继续发生变化。技术引进到教育中,是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因素的影响来改变学习。所以技术引入教育,就有两种可能,既可以促进学习,也可以防碍学习。
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而技术的贬值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所以当高新技术引入教育中时,一旦决策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在90年代中期,一些学校盲目大批引进计算机,而更多学校的计算机实质上成为学校的一个装饰品。耗资几十万,仅仅是供来宾参观,仅仅是学校的点缀。这种“奢侈”的点缀品不能再出现在我们的学校。
同时,教育者们也已经认识到,在信息时代,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眼光要长远,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在一个学校的信息化进程,要宏观计划,整体把握。所以区域教育信息化必将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必经之路。我们要从一个区域的角度出发,对设备的引入,设备的利用,教师的培训,教育资源的建设等等进行整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所拥有的资源,才能提高投资的回报和效益。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每种教学方式都有一席之地。我们现在要做的并不是去打倒和消灭传统的教学,而是要如何将过去几百年班级授课制中所探索出的好的经验和现在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新型教学方式相结合,更好的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和提高人们的学习。所以,对“学习”机制的理解必将会影响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方式,这一点,我们可从教育技术发展的历程得以证实。当我们将“学习”理解为“刺激——强化”时,我们利用媒体技术改变承载学习信息的载体和信息的呈现方式;当我们将“学习”理解为学生的主动意义建构时,我们利用技术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可见,对“学习机制”的研究极大的影响了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的方向。
如
今,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人类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高效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新兴技术来促进人类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学习”机制的认识。而我们以前所揭示的“学习”机制只是它的冰山一角,“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的动态系统,网络和多媒体的介入使得这个系统更加复杂,能否掌握这个动态系统的规律,必将会影响
教育技术地发展。所以,继续探索和研究“学习”的机制,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学习”机制,是教育技术专业不可忽视的一块领地。
历史是透视现实与预测未来的镜子。历史的视角有助于我们很好地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未来。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如果离开历史的继承、断绝历史的联系,势必延缓其发展速度,甚至导致畸形发展,最终必将失去其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总结经验和发现规律,使教育技术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更好地面向未来。
教育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作为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来促进学习。
其次,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体现在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系统理论等。时至今日,随着人本思潮的兴起,各种学习理论虽然各执一端,但在教育技术领域内走向了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而各尽其力。人们不仅关注个体的学习心理,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协同与合作、如何基于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等进行着系统的研究。
第三,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重要特色。
技术是全球化的通行证。技术是超越各种语言的世界语,人才通过技术这种全球通用语言,可以跨越文化背景的障碍,加速全球化进程。技术又是经济转机的关键。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教育决定人力资源的质量;发展知识经济可以解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而教育技术是不是或缺的手段。技术还是文化融合的钥匙,东方文明存在技术发展先天不足,西方文明则出现技术发展的弊端,把技术应有于教育,可能改变原有文化形态,产生新文化。
由此可见,教育技术是教育的制高点这一论断出现提十分及时,切中要害地指出了今天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教育技术是教育学不可割的一部分,把教育技术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教育技术整合进教育学,是未来教育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不了解教育技术,无以从事教育学研究。而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技术应用于生活,融入生活,提高生活水平,推动新文化。
技术的进步,可能造成教育的革命,而并非专为教育而出现的新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则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这些技术转化的工作,属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历史上造纸和印刷术取代竹简和帛书,促成教育的革命巨大突破的可能性。
从七十年代开始,教育技术作为独立的科学概念和专门理论逐渐形成,并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领域和新兴的专业实体已为社会所承认。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一直把发展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作为一项政府行为予以规划和管理,这就为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可靠依据,但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使教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教育改革实践充分证明,要进一步实现教育最优化,教育技术仅仅停留在媒体技术阶段是远远办不到的,因为在媒体技术阶段,教学手段的研究重点只是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这不过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教育手段现代化要在教育最优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潜力,就必须研究整个教育系统,研究教育的全过程,从整体角度研究怎样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何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以及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等。这样在对教育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系列活动中,才能为实现教育最优化进一步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必定存在历史的弊端,但它是“喜新不厌旧”的,对新思路、新方法有着天生的敏感,只有不时地把新的思想和方法融入自己的研究之中,才能将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扈中平,刘朝辉.《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山东教育出版社
高洪源.《人才摇篮的忧思》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论文)我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我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技术产生。随着人们的认识,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也越来越深。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物化形和观念形态两大类。有形技术主要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字:教育技术 认识 发展
提到教育技术,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如何运用切合实际的教育技术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是我们学习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本文就教育技术谈一些认识:
一、什么是教育技术
1994年AECT提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2005年AECT又提出了新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与技术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与合乎道德规范的实践”。那么这都是一些科学上的定义,而我们广大学习者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并不像科学家这样透彻。对于我周围的人,我做过统计,他们对教育技术的理解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人认为教育技术是一种无形的技术,主要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另一类人则认为教育技术是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如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我认为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而不是单单指的是硬件设施或者方法策略。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
美国的教育技术产生是最早的,其它的很多国家都借鉴美国的理论模式,美国的教育技术模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这三个方面发展的起源不同,但都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也有人认为教育技术经历了“远古教育技术——简单媒体时期的教育技术——视听教育技术——网络教育技术”这样四个发展阶段。
三、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我过教育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五个阶段: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荫芽阶段。20世纪20年代,受美国视听教育运动的影响,我国教育界也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
50-60年代:初期发展阶段。这时国家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如在一些大学里,像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央大学,还开设了电化教育的课程。1949年,我国成立了电化教育处,电化教育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60-70年代:停滞阶段。20世纪7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电化教育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80-90年代:迅速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国家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给予教育技术大力支持。80年代初期,国家拨款进口先进的视听教学设备,在学校建立计算机室、语音室等用于教学。从1979年开始,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负责全国的电教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
90年代至今:系统网络化发展阶段。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的网络教育应用的开端。1998年5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2000年开始,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至今,教育部已经投入了至少3.6亿元从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这些相关的硬件软件都促进了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技术
1、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名称不同在于现代教育技术加上了“现代”二字,要弄清它的概念,我们必须先弄清“现代”的含义。中文关于“现代”的解释是:现在这个时代。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2、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与传统教育相比较,现代技术教育具有现代化的特点。现代技术教育使用的设备:有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影机、扩音机、复读机等轻设备;还有语音实验室、电视录像系统,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重设备。无论是轻设备还是重设备的制造和使用,都是建立在声学、光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学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现代教育设备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结构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是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信息科学、文化艺术等。如教学电影,从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学、绘画、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在制作和放映过程中,又运用了摄影、录音、放映等多种技术。因此,要搞好现代教育技术必须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效果具有高效性的特点。现代技术所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即节省时间,提高质量,扩大教育规模。与传统教育技术相比,在单位时间内,能使学生学得多些、快些、好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大批现代化教育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当务之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1)使教师由单纯地讲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讲解者,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获取知识。
(2)转变了学生的地位,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3
学生消极被动地听讲,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而现代教育媒体走进课堂,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习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3)增强了媒体的作用,使教学媒体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媒体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的工具,而现代教育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后,进一步增强了媒体的作用,电教媒体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从而成为学生新的认知工具。
(4)缩短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认识事特的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环节组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则把上述环节融合为一体,以其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有优势,缩短了时空距离,把远方的东西呈现在学生眼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从而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转变了教材单一的局面,使新型的音像教材不断丰富。
传统的教育教学一只粉笔、一本书就是一节课,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新型的现代化的教材体系出现了,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光盘、计算机软件等新型音像教材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以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丰富教材内容,这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变革。
五、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作为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来促进学习。
其次,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体现在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系统理论等。时至今日,随着人本思潮的兴起,各种学习理论虽然各执一端,但 4
在教育技术领域内走向了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而各尽其力。人们不仅关注个体的学习心理,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协同与合作、如何基于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等进行着系统的研究。
第三,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特色。
教育技术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保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和充足的资源,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为实现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的机会,使教育摆脱学校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束缚,学生能根据个体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方式,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和进度,扩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技术中的教学设计为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为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环境支持。再者,教育技术打破了教材单一的形式,使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提高了教材的表现力,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
总之,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改变师生的角色和责任,优化师生关系。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会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有更大的责任。
教育技术面对的是更广大的学生、老师,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通过多媒体、一些直观教具等等进行教育,教育学生通过实践等促进学习。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用系统的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等等,以学生为本。
当然,我也知道,现代教育也必须依赖于电化教育媒体。虽然至今为止,我们通过实验真正接触的只有投影器、幻灯机、复印机和组合音响,但通过上课和平时在实践中接触多媒体教室,我对电化教育媒体还是有点体会的,也从中感受过科技的伟大。结合本专业,我认为这些电教媒体的运用必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巨大作用。首先,幻灯、电影、电视、计算机等能用形象把真理体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接受,而鲜明生动的道德形象能使其留下难忘的印象。充分利用各种电教手段,能更快、更好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其次,电影、电视屏幕上的英雄、模范的光辉形象,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楷模,有利于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而其中的生动情节,也易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次,通过各种幻灯片、摄影片、录音、电影、录象等展示出来的社会教育资料,如国史、党史、先进人物优秀事迹的报告会等,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国情教育;而一些 5
有关国际形势的国际大事纪录片,也能使学生较轻松的了解国际形势和其它政治现象;利用幻灯片等展示出来的价值规律图等也将使经济现象更易于理解。
以上就是我对教育技术一点简单粗浅的认识。既然现代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我迫切希望我校的教师们不要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应在备课中有意识的把电化教材纳入教学内容中,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重新编写有文字又有电教媒体相结合的教材,同时也不要对使用电教设备存在神秘感,老是担心会在教学过程中出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些,首先必须给自己不断“充电”。我的决定,无论我以后当不当教师都好,我现在都会努力学好电化教育学。因为当我看到许多老师在信息楼多媒体教室里经常对一个小小的多媒体控制器束手无策时,我感受到了电化教育的未来,也感受到了电化教育的“伟大”与“无奈”。我想借用一句话来概括教育技术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参考文献:
①B.西尔斯和R.里齐著 乌美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叶海峰 颜佳树《对发展中的教育技术再认识》.2002年第2期 ③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8412.htm 6
第三篇: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教育学092班姓名:朱晓露学号:20091324215
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技术的产生,人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也越来越深。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物化形和观念形态两大类。有形技术主要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在我看来是从对教学电影等音、视频媒体的设计、制作及应用,随着教育技术领域的变化而变化。无论那一种媒体形式,只有在教学中切实起到了其它媒体无法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亲身感受到其教学应用的优越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才能认定此种媒体形式在教学中的存在价值。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
适应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育技术的研究必须重视技术应用的人文关怀,重视学生的道德、社会、文化、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素质培养。改变教育技术研究思维中单纯的科学主义倾向,在教育技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在通过技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培养起健全的人格和社会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类新世纪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现代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论要以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人才为主旨,现在教育技术要要创造培养现代人的教育环境,这是人类发展的进步。因此,从教育技术上,相应的教育必须从传授知识技能为主导的传统的教育思想、理论、观念,走向信息时代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培养人文素质为主导的进步。
所以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网络通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而迅速兴起的一门教育学科。它是对应于信息时代应运而生的不同于其它科技,与人的创造能力关系最大的创造物,所以,应为推动信息时代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实现而服务。
第四篇:我对生命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认识
我对生命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认识
单位:河南省濮阳第一中学 姓名:魏薇 邮编:457000 电话:***
电子信箱:1372023828@qq.com 摘要:物理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内涵,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生命与安全、生命与生存技能的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生命教育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谐意识及建构生命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生命教育 生命内涵 以人为本
物理学是一门引起社会大变革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其必然使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呼吁关注生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物理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内涵,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生命与安全、生命与生存技能的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一、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
“知识就是力量”,现代社会变成一个技术主宰的社会。教育(1)价值观念模糊、生命意识肤浅。49.8%的初中生和61.4%的高中生相信“有人能够死而复生”。问他们原因竟然说电脑游戏中经常这样。
(2)青少年自杀意念比例上升。2004年的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有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4.39%,自杀意念随年级上升而升高。而97年这一比例仅为0.19%,六年时间上升一百倍以上。面对这些现象和数据,不是成“人”的教育,而是成“材”、成“器”的教育。
(1)价值观念模糊、生命意识肤浅。49.8%的初中生和61.4%的高中生相信“有人能够死而复生”。问他们原因竟然说电脑游戏中经常这样。
(2)青少年自杀意念比例上升。2004年的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有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4.39%,自杀意念随年级上升而升高。而97年这一比例仅为0.19%,六年时间上升一百倍以上。面对这些现象和数据,者达拉里(M.Dallaire)所言,“教育成为制造劳动者的一台机器,通过教育的塑造,人被变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掌握生产技术成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这样,人愈是受教育,他就愈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愈失去作为一个完整人的精神属性”①。因此,在“9〃11”、和波士顿的爆炸事件等多起恐怖行为后,能听到“炸得少了,多炸几个才好”的叫好声;出现了名牌大学的学生虐猫、伤熊等事件;中小学生自杀或杀人的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触目惊心。
我们不能只看做是心理问题,而应从生命意识缺失的角度,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核心理念。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物理教学,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辩证统一,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开展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二、挖掘物理学的生命内涵,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也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我们教育的整体目标不该只是帮助学生将来找到一份工作或职业,更该教导他们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并勾勒自己的生命愿景。物理学科虽然只是生命教育的隐性学科,但物理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课堂重现生命的气息。
1、融入物理学史,进行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因而物理教学常常注重科学的物性而忽略了科学的人性,也就是说物理教学常常见物而不见人。这种“无人”的教育将导致学生成为不关心社会、不关心他人、对人类漠不关心的知识“容器”。在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让学生走进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在电磁感应现象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法拉第十年里对“磁能生电”的坚持,最终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打开了大门;在放射性学习包的学习中,让学生接近被爱因斯坦评价为:“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的居里夫人;在原子物理部分,让学生走近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做出贡献、而不求名利金钱的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在与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的近距离接触中,走进物理学家的精神世界,体会兴趣、意志品质对人的重要性、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生活的榜样。
但物理学史上并不是一片灿烂的,如上世纪80年代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泄漏事件导致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到影响,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在《放射性》一节的学习中,笔者利用相关录象和照片(受核辐射而致畸形的儿童、被遗弃的荒芜小镇……)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震憾,此时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中领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社会弱势群体。
2、课程资源,建构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生命教育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谐意识及建构生命的终极关怀。上海市物理二期课改教材中增加了宇宙一章内容,虽然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不高,但却完善了物理学的内容,并且向学生打开了宏观的世界。通过了解宇宙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之浩瀚,反见生命之短暂与渺小,通过了解地球是无穷星系中鲜有有生命体存在的星球,来感受能在地球上生存的幸福、以及资源的宝贵,让学生领悟:必须尊重、珍惜不同生命体的存在;不可无故或剥夺不同生命个体的生存权。
通过对能量的学习,了解能源的种类和分布,以及核电站的核垃圾处理及危害问题,电池对生态的破坏问题,感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侵害所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甚至可进一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人类为争夺能源而造成的世界局部地区的政局动荡、生灵涂炭,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平意识。明白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要能保持必要的克制,尊重和关怀其他生命,维持自身和大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③。
3、活用物理教材,开展生命与安全、生命与生存技能的教育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活用物理知识对学生开展生命与安全的教育。如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学习中,利用教材的STS中提供的相关数据,计算不同车辆制动的距离,体会为什么车辆要保持车距,为什么要遵守法规;在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中,也可通过对转弯速度与向心力关系的计算,体会为什么要求“低速转弯”,为什么公交车上总提醒“车辆转弯,请拉好扶手”;在电路一章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用电常识……。
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也是脆弱的,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类灾难,学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灾和应对灾害的技能。如在《放射性》的学习中,结合对放射性危害的认识,可让学生了解放射源的警示标志和常见的对放射源的三种防护方法;在振动一章中,结合地震的产生,可教给学生相应的处理办法和逃生本领,提高他们自身保护意识与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你能自救,方能救人”的道理。
三、贯彻课改理念,落实生命教育
1、以人为本,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育即生命”,即:“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促进生命的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在教学中重学而不是教,不能把学生放臵在被动的“容器”位臵,应尊重学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凸显“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开展多样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生命多一些自主的色彩。
2、关注学习过程,注重生命的体验性
关注生命,首先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只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快乐的,他们才能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知识,更应使物理教学凸显科学的发展过程,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使教学成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如结合《乐音》,获取男、女同学的声音图象,在学生或唱或叫的体验中,不用教师多作引导,很快便能总结出男女生声音的不同规律和特点。
结语:从生产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也有生命,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时代的呼吁。只有建立在生命教育意义上的物理教学,才能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改理念,才能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视域下的“生命灵动”的生命教育。
第五篇:谈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谈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通过上次老师的精心教导,我觉的这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课程,对于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技术能力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让我们与时俱进,更好的运用网络工具。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渐渐成为现代教师素质和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整体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各个高校都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注重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素质,使他们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从事未来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从而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培养非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强调对教学方法的更新,借助编制和运用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无疑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拥有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还需要他们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但是当前教育技术专业出身的老师教育素养严重不足,难以将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讲深讲透,更多地只是介绍、运用媒体,至于媒体如何更好地与教学结合则无能为力。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对于师资的要求是复合型的人才,能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合二为一,仅凭教师自己去顿悟。
我很期待能将这门课程学好,以后更好的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去。拥有纯熟的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教育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因此,作为普通高师必须重视与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师范生都能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媒体的操作、应用技能,为毕业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敢用、会用、想用、能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