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学生的不良习惯有哪些
当前学生的不良习惯有哪些
当前中国对孩子的教育,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可能还经历了许多课后班的教育,但这些教育基本不涉及道德教育、情商教育。个体的成功是综合的成功,其中道德、情商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的系列教育从始至终没有发生过情商教育,道德教育形同虚设,以致长大后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问题,虽然学历很高但行为却与之不符,如公共场合吸烟、大声喧哗、不管身边有无异性脏话连篇,可能工作的业务能力较强,但内心世界不够阳光,这些问题一个原因是中国教育的缺德,另一个原因是家庭教育的不懂,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素质,但许多家庭的教育是没有是非标准,孩子我喜欢,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不犯法。根本不注重自身修养,父母生活全包造成生活自理能力差,好东西独享导致自私,自私则导致与人相处困难,说话采用命令语气,不知道尊重他人。拒绝力所能及的劳动安排,在吃的玩的上面争平等,不看书沉溺于游戏,不能够理解、关心他人,不学习他人优点,却嫉妒他人。不知道关心父母。家长批评指正时找各种理由,忿忿不平。只许他干扰别人,不许他人干扰自己。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这些坏毛病,长大后,从前的小问题就会变成社会的大问题。我现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罗列如下,希望家长有则纠之,无则勉之。
坏毛病包括:
1、乱发脾气,摔摔打打、大喊大叫
2、说话语气命令式,或语气过重等不尊重长辈的表现
3、家长批评指正不接受,找各种理由或与他人比较,忿忿不平。
4、早上起床时废话太多,发脾气,引发战争
5、三餐挑食,要求另做
6、喊人要水
7、自己不叠被
8、在吃的和玩的上面,攀比、争平等权利,症状表现为说那谁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
9、不服从家长安排,拒绝跑个腿扔个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安排。
10、独自在家时,饭后不处理以致扔食物。
11、每天玩游戏超过半小时或与同学QQ聊天超过20分钟或抢手机且不打招呼玩超过30分钟,或在利用时限连续玩三天以上包括三天。
12、不关心家人,包括父母、祖父母及姑之家人。当这些人身体上、心理上受到伤害时,表现不关心,不谦让。
13、进屋不穿鞋、不放好书包,直奔电脑、手机或吃的。
14、放学不按时回家,且不给家里打电话
15、家长随便说不负责的话,伤害青少年心理,多鼓励少放弃。
16、袜子乱扔不洗
17、性别错位,男人不象个男人,女人不象个女人,幻想自己能改变性别多好,你是男人就做好男人,是女人就做好女人。
第二篇:如何改正不良习惯
如何改正不良习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是由不良习惯造成的,不良习惯也叫坏习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坏习惯,而且某些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
到底坏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呢?革除坏习惯又有多重要呢?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观念和思想会影响他的行为表现,不好的行为都是由于无知和自私带来的.当他第一次表现不好的行为时,假如他没有察觉到它是一种坏的行为,或者只是察觉到而没决心立刻去革除,那么这种坏习惯很可能再重复出现,而重复出现几次后,这种行为就会有了一种“惯性作用”,逐渐成为一种很强的行为势力,这就是感觉到的坏习惯了。
一旦坏习惯形成以后,一种坏习惯也会引发另一种坏习惯。许多坏习惯养成后就会造成一种个性或人格特征。有了这种个性以后,就能影响人的命运。因此改正不良习惯的最大意义就是改变命运,过上幸福快乐的人生。
那么革除坏习惯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
第一:察觉自身的坏习惯并努力反省。
当有了坏习惯,不仅要正视它,而且更要反省。“反省”在革除坏习惯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反省的日子是不值得过个的。”中国古代的圣人每天捡点自己的行为,做了于一件善事便在缸里放一颗红豆,起了一个恶念便在缸里放一颗黑豆,每天这样反省自己,日子久了,红豆越来越多,黑
豆越来越少,就知道反省的效果。
现代的心理学家也常利用“反省”来改进人们的行为,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名叫邓肯(Duncan),他对二十三个爱吃零食高中生做了一个是行为纠正试验,他给学生每人一张纸条,要学生把每天吃零食的时间、数目、种类、钱数记录下来,让他们知道哪一天什么时刻为什么吃零食较多,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将他们聚在一起研究心得,交换感想,他发现这个实验很有效,所以这个实验被很多心理学家应用在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方面。这个实验的成功就在于它让二十三个高中生察觉到他们的坏习惯。行为疗法的科学家发现:大部分的坏习惯一经察觉后,第二天的出现率就有显著的下降,一个星期内坏习惯便消失了。其实很多坏习惯只是没有被主人发现,因此作为师长,长辈,朋友都要有责任帮助他指证,引导.这样才能达到一个上下传承,友帮互助的和谐社会.第二:提高认识,彻底了解坏习惯的危害。
很多坏习惯为什么发现了还能长期存在呢?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它真正的危害,比如有人经常说“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然而有这种观念的人是鼠目寸光的,更大的是长久的身体伤害——烟对肺部、肝部、肾部、神经系统、胃肠系统、内分泌等都有毒害.因此我们要革除某项坏习惯,必须全面了解坏习惯的危害,并且对这些缺点加以客观的认识,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这样改革起来就有的放矢,轻松省力.有很多方式能帮助学生创造了解危害的机会.例如:美国有一间教室开放给学生参观,并且欢迎学生到那间教室去吸烟,可是很多人去
了以后就不敢再抽烟了.为什么呢?因为那间教室里有许多精密仪器能检测烟对身体的危害,这些数据能给人很大的震撼.如果我们没有这些科技手段,也可以给学生创造主观学习的机会.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写“抽烟的危害”等作文题,学生就会主动去图书馆查资料,或向别人请教,这样主动的学习能让他们对危害的理解更深.当然还可以在文艺汇演上通过话剧、相声或者通过壁画、影片、参观等方式把吸烟的危害表现出来.并且这些方式教育面广,能形成社会压力来监督自己改过.只要我们把坏习惯的危害彻底明白以后,我们才会对它深恶痛绝.一旦有了深恶痛绝的情绪,我们才容易把坏习惯连根拔除.第三:时常忏悔,并且坦诚向他人承认自己的过失.我们的过失就像树根一样,在越隐秘的地方就长得越坚固.当我们做错了一件事情,越不想告诉别人,这个过失越不容易改正过来.那罪恶的根就越扎越深,假如我们能放下面子,敢于公开向他人认错,那罪恶的行为就会立刻停止,下一次就不容易再犯相同的错误,就好比把树根挖出来晒太阳.我们不要小看忏悔的力量,忏悔是忏其前愆,悔其后过,是内心真诚的发露,心越诚,体内正义的力量越能爆发,改过就越彻底.忏悔一定要向别人公开忏悔才有效,自己一个人躲在暗室里忏悔,其效果就差多了,忏悔的功效通常随着我们所忏悔的对象而异.我们对越多的人忏悔,其效果越大,我们对越尊敬的人忏悔, 其效果越好.因为我们都不喜欢别人说我们讲话不守信,尤其是我们最尊敬的人口中说出.所以当你要革除某项坏习惯时,你应尽可能告诉你的亲朋好友,然后坚决而且认真
地戒除,不允许有破例情况发生.第四:假如你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革除根深蒂固的坏习惯,那么可以采用逐步推进的方法.逐步改革坏习惯的方法,现代的心理学称之为“渐次接近法”(methodofsuccesiveapproximation).什么是“渐次接近法”呢?比方说你的烟瘾很重,每天抽了一包半的烟,你现在明知抽烟不好,可是你无法一下子改过来,那么自己就可以订立一套逐步戒烟的方案——每个星期戒掉一根烟,最后就可以把抽烟的坏习惯戒除了。
这个方法效果虽然比较慢,只要你持之以恒,坏习惯也终究会消失的,而且消失得非常自然,较缺乏毅力和决心的人,适合用这个逐步推进的方法根治坏习惯。这个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实行的人在革除坏习惯的过程中可以感觉较自然而没有心理压力。缺点就是本来一次可以了断的坏习惯在慢慢革除过程中,因为效果慢而极易使人懒惰而消磨战斗力,最终不了了之。
当然我们需要明白,有些习惯虽可以立马改过来,但有些习惯则需要慢慢的进行,而不能操之过急。例如:你向来不运动,可是现在一下之每天运动三、四小时,你当然受不了,不如每天抽一、二十分钟稍微运动一下筋骨,慢慢再把时间加长,逐渐把运动内容加难,日子久了才能遇难不愁,逢苦不累。
所以当我们采用“渐次接近法”时,我们应该计划周详,不能操之过急,更不可散漫而放逸。也绝不允许有破例的情况发生。
第五:俗话说“不破不立,不废不兴”,用良好的新习惯或行为
替换旧的不良习惯,会使你在革除坏习惯的过程中,觉得轻松而自然。
譬如:养成随地吐痰的坏习惯,大都是出门没有带手帕和卫生纸,有痰时找不到装痰的沙缸,所以就随便解决,我们如果要改正学生随地吐痰的坏习惯,只要求他们养成带手帕和卫生纸的习惯,并且在校园多放几个吐痰的沙缸,那学生就不必要随地吐痰了,换句话说,使学生养成带手帕和卫生纸的新习惯,就可以革除他们随地吐痰的旧习惯了。
要使用替代的方法革除坏习惯,所采用的新习惯和坏习惯不能同时存在,必须泾渭分明,意志坚决,效果才明显。例如:有人因为无聊,所以才赌博,我们要革除他的恶习,只要帮他发展自己的特长或潜能就行了,用更有意义的事情来替换恶习。但必须主观上接受新的思路和方法,坚决放弃不良习惯,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第六:改变习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而坏习惯的革除要越快越好,最好从现在开始。
有些习惯的改变需要适当的时机才容易成功。例如:想实行冷水浴最好从夏天开始;想学车最好在假期。大部分习惯的建立是没有时节性的,特别是坏习惯的革除要越快越好。例如: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最好从现在开始,学好英语也要从现在开始,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将来,要养成“从现在开始,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毫无疑问,对于坏习惯的革除则应越快越好。因为坏习惯越纵容越糟糕。首先坏习惯的结果会使你内心不安,精神恍惚,最后自己不能作主,成为坏习惯的奴隶。
大哲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omJames)说的好:“一有了革除坏习惯的决心就应马上付诸行动。因为有了决心和好的情感而任它消逝,不产生实际行动,远比失去一次机会还糟糕,这会妨碍到将来情绪的正常发泄。”
第三篇:如何改掉学生小动作多的不良习惯
如何改掉学生小动作多的不良习惯
以前在初中时没有感到学生动作很多,可自从来到小学以来明显的发现很多同学上课老是不停地做小动作,批评他一下,只好一会儿,不久又做起来,真是没有办法。
我们几个英语教师,都这样认为,尤其是三、四年级学生更厉害些。我想不单单是英语课上,其它课上也会有同样的情况,上课时学生特别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并有一些不良的动作习惯,既有害于学习,有有损于身体健康。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原因的。因此我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查找原因,结果发现学生小动作多不是没有原因的,其原因大致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从生理上讲,小学生正处在急剧地长身体的时期,骨骼和肌肉的耐力都比较弱,一个动作不易坚持时间过长。同时他们的神经系统的活动兴奋强于抑制,表现为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从心理上讲,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发展之中。据研究证明:7—10岁的儿童有一注意可以连续集中20分钟左右,10—10岁的儿童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后在30分钟左右。他们的意志较薄弱,目的性不明确,自制力也较差,不能约束自己把注意长时间地指向教师的讲课内容,因此常常会搞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对教学有影响的小动作。
第二,和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有关。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无心上学,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因而,缺乏学习动力,那自然也就不会自觉学习。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也就很自然了。
第三,与教师的教学趣味性有关。如果教师讲课很有艺术性,方法灵活多样,安排得井井有条,能紧紧吸引学生,即使是做小动作的学生,当听到同学们的欢笑声时也会被吸引过来,不再做小动作了。相反,教师如果讲课的内容贫乏,枯燥无味,语言单调,方法呆板,学生就不想听,感到厌烦,坐着无聊,于是就做起小动作来了。
针对以上原因,要想帮助学生克服掉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的不良习惯,光采取批评或强制的办法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讲课时不能让学生把注意力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项教学活动上,要时而老师讲,时而学生练,时而提问题,时而做游戏,就是要常变化教学方式,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感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对于特别好做小动作的学生,教师可多用眼光暗示或多让他回答问题。比如在英语方面,上课读得比较多,可用分角色读,同桌练习、前后桌练习、自由结对子练习、教师与全体学生、教师与个别学生等等形式多样,争取多提问那些爱做小动作的同学,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
(二)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要注意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的学习需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使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就能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力量,增强意志活动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使学生认真听课,不再做小动作。
(三)从教师方面来说,一定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组织教材,安排课堂进度,锤炼自己的语言,使所讲授的内容,新颖正确,生动有趣,深深地把学生给吸引住。这样学生被教师所讲的内容所吸引,自然而然就不会再去做小动作了。
最后还有一条,就是一定要搞清楚学生做小动作的真正原因,从而因势利导。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顿,结果教师生气,学生不服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有些学生爱看小人书不能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顿,然后把书没收,应该肯定学生看书是好事,但要在课外看,以免影响功课。应该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帮助。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改掉不良习惯,而且能够建立和加深师生感情。
第四篇:办公室四大不良习惯
看看以下有失水准的行为是否令你红脸:
穿着暴露:在着装方面即使稍微不注意(比如过短的裙子和透明的上衣)都会影响你作为一个职业女性的形象。出门上班之前,应该养成习惯在穿衣镜前认真检查一下,弯弯腰,伸伸手,并坐下来看自己是否暴露了不应该暴露的身体部位。
上班迟到:即使上司对你的迟到行为没有多说什么,那也不表示她对此毫不在乎。
《职场礼仪》一书的作者安女士认为,上班迟到的习惯会使你显得缺乏敬业精神。作为一个尽职的下属,你至少应该比你的上司提前15分钟到达办公室。
办公室闲聊:在办公室与同事进行适当的交流是可以的,但上班时间的闲聊必须有一定的分寸。如果你花太多的时间与同事聊天,就会给人留下一种无所事事的印象,同时还会影响你的同事按时完成工作。
错误的隐身人:为了不打搅别人的工作,你总是避免和同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你可能不知道,这样会使你逐渐地从同事中孤立出来,也无法引起上司对你的足够注意。所以,你应该学会向同事们问好,不要事事都通过E-MAIL。有的工作要主动及时地给上司提交备忘记录。
信息来源:慧聪网
第五篇:改变8大不良习惯
改变8大不良习惯
一是饿了才吃。食物在胃内的停留只有4-5小时,等我们感到饥饿时,胃口早就排空了。这时,胃黏膜就会被胃液“自我消化”,引起胃炎或者消化性溃疡,还能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
二是渴了才喝。有的朋友平时没有喝水的习惯,一定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其实,在我们感到渴了的时候体内已经是严重缺水了。这时候再补充水分,已经是为时晚矣。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比食物还要重要。生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2000毫升左右的水。早晨起床后,或者饭前一小时,喝上一杯水,对身体是大有好处的。水不仅可以洗涤胃肠,还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调查显示,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便秘和结石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不经常饮水的人。饮水还对预防心肌梗塞和中风等疾病有积极的作用。三是累了才歇。感到累了的时候身体已经是相当疲劳了,过度的疲劳容易积劳成疾,使人体免疫能力降低,使疾病乘虚而入。不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以后,都要进行适当的休息。
四是困了才睡。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再去睡觉,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非常容易入睡,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的发生。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生理过程。保证定时睡觉,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才能维持睡眠生物钟的正常运转。
五是急了才便。很多朋友只有在大小便感觉非常明显了,才去上厕所。甚至有便也不解,宁愿憋着。这样做,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大小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长了,非常容易引起便秘,或者使膀胱过度充盈。粪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质,不断被人体重新吸收,非常容易导致“自身中毒”。因此,养成按时大小便的习惯,可以减少痔疮、便秘和大肠癌的发病机会。
六是胖了才减。目前的任何减肥手段都是十分有限的,事后减肥不如事前预防,我们完全可以在体重超标之前就加以预防。比如控制和调整饮食,防止暴饮暴食,加强体育锻炼等等。
七是病了才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健康医学也是把预防作为第一道防线。等到疾病上身,就已经对身体造成了危害,这时再去治疗,花费的成本可能是巨大的。其实,疾病在形成之前都是有信号的,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信号。一旦进入亚健康状态,就要引起注意。还有许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觉是很难早发现的,只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才能早期发现,进行早期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朋友,平时自以为没有病,到医院一检查就发现了毛病。一些肝炎、肺结核、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包括许多癌症在常规的检查中也能及早发现。可见,无病也求医,坚持定期去医院体检对中年朋友是多么重要。
八是老了才锻炼。在每天晨练的人群中,我们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参加晨练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很少有中年朋友。许多中年朋友,在主观上没有主动锻炼的意识。正因为如此,一些疾病过早地发生在中年朋友的身上。什么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在中年朋友中脂肪肝的患病率更是
多得惊人。这都与中年朋友不参加锻炼,吃得过多,经常喝酒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