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财政管理体制论文

时间:2019-05-13 08:3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教育财政管理体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教育财政管理体制论文》。

第一篇:中国教育财政管理体制论文

中国教育财政管理体制

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各项权利的下放,中国政府教育财政管理权限也在下移。教育财政的“分级管理”给整个教育体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20世纪末,中国实行税费改革以来,某些问题就越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为了使新的教育财政体制能够适应新世纪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必要从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对中国政府教育支出体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我国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科教兴国促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问题,目前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教育不公有社会分配不公的因素,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具体可以从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总量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财政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导致了教育产业化和教育腐败,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教育是社会公共品,投资属于公共品的教育无利润可言,即使说有利可图,也是体现在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幸福和长远效益上,不可能有短期的“产业化”利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后社会的发展,教育供需的矛盾进一步凸现,让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学校和部门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利润”,大喊教育产业化改革。

资本的寻利性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以追求利润为动机,加剧了教育资

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财政教育投入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集中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

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的结构失衡。

首先,是城乡之间的不均衡。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造成了城乡之间教育的严重不均衡。

教育投入的地区分级负担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教育投入地区

之间的不均衡随时间的递进在进一步加剧。最后,是重点学校与普通

学校、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均衡。重点学校的存在可以说是

目前教育乱收费、教育腐败的祸根之一。此外,重点学校的存在还是

引起公民入学机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存在教育帐“倒挂”的失衡现象。

二、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

在任何社会,教育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和途

径,教育公平是检验社会公平的重要尺度。和谐社会是以公平为基础的社会,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应从教育公平始,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

教育投入体制更该以公平为本。

(一)教育公平是公共财政教育投入的基本价值理念。公共财政

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形式,它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

缺陷进行弥补。公共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依靠市场难

以满足,必须通过政府财政来提供。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典型的公

共品,政府有责任为每位公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这是市场经济

国家财政的基本职责之一。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并完善我国

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改革教

育体制。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社会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事务的行为,科

学地界定各级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逐渐向培育市场环境、调控市场

运行、维护社会公平和保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转变。

(二)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完善我国

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前提。目前教育投入体制的诸多问题,都是

由于依然存在计划经济年代下的户籍管理的属地管理原则的教育体

制以及“精英教育”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这与现代社会城市化发

展、知识经济社会及和谐社会格格不入。教育和教育政策首先要适应

社会的发展,要改少数精英教育为“大众无差别教育”。

(三)加大投入,调整结构,让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大幅度向弱势

群体倾斜。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刻不容缓。

首先按分级财政体制改革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借鉴发达国家

对基础教育确定标准办学水平和实行职位轮岗的做法,完善我国义务

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教育成本分级负担制度,实行

中央对省,省对县的教育均衡化转移支付,并由中央对全国的义务教

育承担兜底责任。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0908061085 李燕

第二篇: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掌握)

财政管理体制: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掌握)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1)受益原则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央政府;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

(2)效率原则 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

(3)区域原则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域性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4)技术原则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集权原则 将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

将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2)效率原则

将一些流动性不强的收入,划归地方政府

(3)恰当原则

(4)收益与负担对

对于收益和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收入(如使用费),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等原则 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和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

【例题1·多选题】(2011年)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A.受益原则

B.效率原则

C.区域原则

D.技术原则

E.公开原则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和技术原则。

【例题2·多选题】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B.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C.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D.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E.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熟悉)1.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

类型

特征

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确定的各级政府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地行使各自的财权财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

(1)财政联

行管理,自成一体的体制模式。在这种体制下:中央财政与

邦制模式

地方财政之间、地方上级财政与下级财政之间没有整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力财权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

(2)财政单体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一制模式

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对财等 政活动进行管理。财政单一制模式下,地方政府拥有的分权水平较低,自主性较小

俄罗斯、墨西哥、印度等 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代表国家

2.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熟悉)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总体上讲,我国一直实行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1980年至1993年历经了三次大的改革,这三次体制改革可以概括为是“包干型”财政管理体制(1)1980-1984 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分灶吃饭体制(2)1985-1987年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3)1988-1993年实行包干财政体制了解包干型的优缺点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四)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了解)1.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2.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3.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了解)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2.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

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4.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掌握)(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掌握)

1994年改革

近年来的调整完善

确定支出(1)按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确定各级财政

范围的支出范围。教材111页

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1)证券交易印花税:现在中央分享费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97%;地方分享3%

中央固定收入:将

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2)调整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

维护国家权益、实

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5%——8%——5%

施宏观调控所必

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营(3)将新批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部分收

需的税种划分为

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入上缴中央财政。

(2)依据中央税

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缴利(4)打破隶属关系,实施所得税收入分

财权事权

润等收入。

相统一的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

原则,合理划分中

收入划分

央与地方收入。按

税种划分地方固定收入:将中央和地适合地方征管的方收入

税种划分为地方税

营业税(不含属于中央营业税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的部分)、地方企业所得税、发银行、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外,其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实施增量分现在分成比例:中央60%;地方:40%。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成。

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总中央因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办法而增加 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的收入全部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5)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建立中央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和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机制。以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超基

数部分现在中央、地方负担比例为92.5:享改革:除铁路运输、7.5。

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

中央与地方共享

关代征的部分):中央75%;地

收入:将同经济发

方25%;

展直接相关的主

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

要税种划分为中

央,其余资源税归地方;

央与地方共享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各50%。

(3)按统以1993年为基期年核定。

一比例确1993年中央净上划收入全额返还地方。1994年以定中央财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

政对地方率按本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1:0.3系数

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确定。1994年后上划中央的收入如果达不到1993制度

数额。

年基数,相应扣减税收返还额。

(4)妥善处理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

(5)确立了新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度规则。

【例题1·单选题】依据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其原则是()。A.事权和财权相结合B.事权和收入相结合C.分级管理D.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依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例题2·单选题】(2008年)下列税种中,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是()。A.增值税B.所得税C.证券交易印花税D.资源税『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所得税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

【例题3·单选题】(2007年)按照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央固定收入。A.铁路运输部缴纳的房产税收入

B.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缴纳的营业税收入C.国家邮政局上缴的利润D.省属企业缴纳的消费税收入『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房产税属于地方固定收入,不属于中央固定收入。

【例题4·单选题】(2010年)按照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关税属于()。A.中央税

B.中央与地方共管税C.中央与地方共享税D.地方税『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照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关税属于中央税。

【例题5·单选题】(2011年)2010年某省征收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为500亿元,按照现行所得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该省应分享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亿元。A.125B.250C.200D.300『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所得税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从2003年以后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所以该省应分享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500×40%=200亿元。(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了解)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十二五”规划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规定

(1)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2)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特别是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调减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3)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4)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财务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制度。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1.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可以将政府间转移支付归纳为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支付两种形式。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的: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全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2.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熟悉)(1)完整性(2)对称性(3)科学性

(4)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5)法制性

(二)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财政转移支付分类——均衡拨款和专项拨款

(1)均衡拨款——对于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施财力匹配与均衡

(2)专项拨款——专项转移支付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务、效益外溢事务和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2.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了弥补财政实力薄弱

(1)一般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性转移支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付

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具体项目。筹安排。

(2)专项

专项转移支付需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转移支付

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

3.税收返还制度

(三)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合理使用转移支付方式2.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3.提高转移支付的法制化水平

第三篇:经济基础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五章财政管理体制 本章重点: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改革的主要成效。(三)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本章难点: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中央地方共享收入)、财政转移支付分类。知识点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和类

一、财政管理体制含义

1、财政管理体制: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政管理体制等;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2、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二、财政管理体制内容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设置:与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政府间财政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

(1)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是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划分的依据;(2)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3)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受益原则: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收益范围划分政府事权; 效率原则: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确定事权的归属; 区域原则: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域性划分事权;

技术原则:根据公共物品的规模大小、技术难以程度划分事权。

3、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

(1)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2)市场经济国家收入划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集权原则: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

效率原则:中央收入(流动性强)地方收入(流动性不强、收入相对稳定)恰当原则:调控能力强、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作为中央收入;

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收益与负担直接对应的收入作为地方政府收入。(3)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出的非对称性特征:

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中央政府收入大于其职权范围; 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地方政府职权大于其拥有的财力。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配套制度。【例题:单选】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是()a.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b.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划分 c.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d.政府间财权的划分 答案:b 【例题:多选】政府间事权及支出的划分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有()。a.效率原则

b.受益原则 c.区域原则

d.恰当原则 e.技术原则 答案:abce

三、财政管理体制类型

1、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

(1)财政联邦制模式: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确定的各级政府独立事权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行使各自的财权财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行管理,自称一体的体制模式。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没有整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来实现。如:美国、加拿大、德国等。

(2)财政单一制模式: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权财力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体制模式。如:法国、英国、日本等。

2、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1)1980-1993年:以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三次“包干型”财政体制改革。

(2)1994年:取消包干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由放权让利进入到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四、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

1、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2、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

3、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知识点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将国家的全部税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的实质: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划分的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体系。

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2015内容变动)

1、支出责任划分(图15-1)

中央财政支出 国防、武警经费,外交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中央安排的农业支出,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以及中央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 地方财政支出 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民兵事业费,地方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改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地方安排的农业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以及其他支出

2、收入划分:维护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适合地方征管划为地方税。

①中央固定收入:关税、海关代征收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等。

②地方固定收入:营业税(不含属于中央收入的部分)、地方企业上缴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属于中央城市维护建设税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③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 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 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余资源税归地方;

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97%,北京、上海、深圳分享3%。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1、完善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了解)。

2、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多选)

划分为中央的税种:收入周期性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大、易转嫁;

划分为地方的税种:明显受益性、区域性特征、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知识点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

1、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通过垂直的资金流动,实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或从同级的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资金流动,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提供能力的均等化。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

(1)弥补其收支差额,这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最基本作用。实现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平衡;

(2)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

(3)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能力。

2、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

完整性、对称性、科学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法制性。【例题:多选】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有()。a.完整性 b.科学性 c.非对称性 d.统一性 e.对称性 【答案】abde

二、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1)均衡拨款:此类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使用,所以又称一般性转移支付或无条件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专项拨款:此类转移支付有附加条件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因此又称有条件转移支付。支出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务等。

2、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1)一般性转移支付: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2)专项转移支付:中央政府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例题:单选】在我国,中央政府按照特定目的将其财政收入转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补助资金,称为()a.财力性转移支付 b.均衡性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专项转移支付 答案:d

3、税收返还制度:保持各个地方既得利益而采取的一种补偿机制,实际是将因财政体制改革而集中到中央的收入“存量”返还给地方。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税收返还。

三、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任务 1.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增长机制; 2.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结束练习习题练习

多选题:第1题.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有()。A.完整性 B.对称性 C.科学性

D.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E.法制性

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

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包括:(1)完整性(2)对称性(3)科学性(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5)法制性

多选题:第2题.从世界范围来看,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包括()。A.分税制 B.转移支付制度 C.财政联邦制模式 D.财政单一制模式 E.以上都不对

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C,D 解析:

财政管理体制包括:财政联邦制模式、财政单一制模式。

多选题:第3题.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原则包括()。A.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B.效率原则 C.恰当原则 D.技术原则 E.集权原则

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A,B,C,E 解析:

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原则包括: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恰当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多选题:第4题.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原则包括()。A.受益原则 B.效率原则 C.区域原则 D.技术原则 E.集权原则 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A,B,C,D 解析: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技术原则。

多选题:第5题.根据税种属性特点,合理划分税种,以下属于中央税特征的()。A.收入周期性波动较大 B.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C.税基分布不均衡 D.明显受益性

E.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重大影响

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A,B,C 解析:

划分为中央的税种:收入周期性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大、易转嫁;划分为地方的税种:明显受益性、区域性特征、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

单选题:第6题.根据国际经验,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A.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的对称性安排 B.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对称性安排 C.收入增长与支出增长的对称性安排 D.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

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

根据国际经验,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单选题:第7题.下列不属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成效的是()。A.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B.完善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C.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D.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 无解析

A B C D 单选题:第8题.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和地方分享的比例分别是()。A.75%和25% B.50%和50% C.60%和40% D.25%和75% 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 无解析

单选题:第9题.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A.分税制

B.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C.税收管理体制

D.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

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 A B C D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单选题:第10题.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是()A.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B.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划分 C.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D.政府间财权的划分

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 无解析

A B C D 单选题:第11题.在我国,中央政府按照特定目的将其财政收入转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补助资金,称为()A.财力性转移支付

B.均衡性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专项转移支付

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 无解析

结束练习习题练习

第四篇:试述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及其完善论文_修改_20

试述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及其完善

谢滨

分税制是国际上处理纵向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一项通行性制度。我国 1994年建立分税制财政体制,十七年来,分税制对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增加财政收入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逐步提高税收占CDP的比重,中央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调动地方理财的积极性有显著成效。但从现行分税制的运行效果来看,还存在不少缺陷,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分税制,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研究、思考,从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一、当前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承担的事权与其财权财力不相适应 由于事权具有无限的责任,而财权财力是有限的,常常是中央出政策、下级出票子,有限的财政收入的增长无法满足地方支出的需要,因而不少政府只片面强调财政预算的执行和税收计划的落实,很难做到依法治税。同时,还造成收入任务与税源脱节的现象。由于高收入基数带来高收入任务,收过头税、寅吃卯粮,不少地区甚至出现收入空转、转引税款、买卖税款的行为。由此还带来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税收收入的泡沫化,使税收收入不能正确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二是收过头税,实际上是一种经济透支,实质 上是对纳税人利益的侵犯,同时还严重侵蚀税基。三是税收任务的高指标容易败坏税务干部队伍的风气,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干扰依法治税基本准则的落实。

(二)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

由于转移支付制度采用的模式不当,在实际操作中,形成收入越多的转移支付越多,收入越少的转移支付越少。真正的贫困地区通过分税制的改革得到的实惠不多,反而加大同发达地区的差距。

(三)分税制在税制设计时,税种的计税依据之间有交叉

不少地方税种的计税依据来源于中央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这里既有一个税款结算期的滞后问题,又有一个国地税之间查补相关税种的信息交换以及查补税款的确定、偷逃税款性质的论定问题。

(四)税种的征管范围国地税间有交叉,不便操作

在征管范围划分上,有税种间、隶属关系上的交叉。这方面主要是国税代征地方税种,如中央直属的银行、铁路企业的营业税,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等。范围不清同时也带来职责的不清,一方面,在工作上反映侧重于国税部门对地税部门不够重视和信任;另一方面也不利用于操作。

(五)地方税种收入的实际用途和征收的目的相背离 在财政支出的具体操作中,由于工资性支出的剧增而造成相当多的地区地方税种的收入在支出项目的安排上未能按照设计该税种的目的、用途来安排支出,也就是说未能反映设计该税种的初衷。如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收入应主要用于城市建设规划、改造等投入;车船使用税的收入应主要用于道路修建等等。而在实际财政性支出安排上,大部分此类的收入均作为工资性的支出,有关事业发展只能再靠收费渠道来解决,长期下去造成恶性循环,直至影响地区间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分税制只是在形式上到位,其实质内涵并不到位,有的还与税种的设计初衷有悖。虽然,分税制在近年来也作了一些修订,但始终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需要,必须构建统一、规范、合理的分税制。

二、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原则

(一)宏观税负的确定应适度。税收的总体负担应坚持中性的原则,从税制的改革方面看,不仅要考虑现有的税种,还要综合考虑费改税的因素,总体税收负担不宜定得过高,总的负担应在占GDP的 25%—30%为宜。

(二)有利于中央实施宏观调控。要把税基宽、收入高、调控余地大的税种纳人中央税或中央地方共享税,而对全局影响不大的、征收难度高且税额小、零星分散的小税种划为 地方税,同时,可赋予地方一定的地方税收立法和税收管理权限。

(三)实行事权与财权相统一。事权的多少与财权要成正比,没有相应的、足够的财力就无法履行一级政府的职能,没有财哪有政。而现在不少地区党政干部尤其是乡镇级干部抓财税意识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抓税收,不增加财政收入,就无法发放公务人员工资、教师工资,就更谈不上乡镇政府的政党运转了,一级政府承担着无限的责任,没有相应的财力来保证,政府职能就无法履行。事权的确定必须有最低的运行经费来保证,否则,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就得不到认真贯彻,工作任务就得不到落实,甚至在一些地区会形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四)稳定和强化税收功能。在合理税负的前提下,要坚持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治税方针,向“低税率、宽税基、少减免、严征管”的方向发展,强化依法治税,依率计征。要统一税法,消除不同地区由于收入任务的高低,擅自调整税收政策,同行业同规模的纳税人实际税负产生差异的不良影响,真正体现税收公平的原则,统一尺度,应收尽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有利于税收征管。分税制的设立和确定,要便于国地税两个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一是要在计税依据上不要发生交叉,使其都成为独立的税种;二是体现国税抓大税抓 大户的原则,地税抓小税,拾遗补缺;三是力求减少和降低税收成本,既要考虑降低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也要考虑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还要体现简化征管、方便纳税的原则。国地税的信息化工作要按地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国地税之间要建立相关共同工作的制度,在税收稽查、税款征收、税法宣传等方面定期或不定期联系和沟通,以减少纳税人的负担,减少国地税部门间的磨擦和内耗,促进双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方法

(一)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范围

1、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必须贯彻规范性原则。所谓规范性原则就是要运用法律形式,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支出、收入权限固定下来;就是按照国际惯例界定政府职能和中央与地方各自职责,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财政管理体制。

2、根据现代政府职能重新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根据政府职能转换对财政职责范围重新界定,进而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职责,改变现存的错位、越位、缺位的状况,形成中央地方职责明确、支出各有侧重的格局。

3、按照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和范围。中央直接负责全国性公共产品和事项(如国防、外交等);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兼有全国性和地方性公共产 品特征的事项(如跨地区大型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并按具体项目确定分担的比例;中央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但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更为高效的事项(如基础教育、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等),主要应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把相应的财力提供给地方来完成;其他属于区域内部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则由地方财政负责。

(二)压缩行政管理级次,实行“扁平化”管理级次

1、取消地级管理层最终实行省直接管理县体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层次越多,管理成本就越高,而管理效率就越低。少层次大幅度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主导模式,也是世界各国地方政体改革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减少行政级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层次少,决策层能够尽快地对信息加以处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层次少,信息失落、失真的可能性较小,这样也有利于保证国家政令的统一,提高行政效率。

2、积极创造条件为全面推行“省管县”体制做准备。全面推行“省管县”体制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程,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相关配套措施。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划分和调整部门之间的行政审批职 能,避免职能交叉,简化环节,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实行“谁审批、谁负责、谁承担责任”;建立完善的行政行为监督体系和网络,坚持行政行为的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改革行政方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廉正建设,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进而达到精简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更充分地发挥省管县体制的功能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县级政权的监督和约束力度。随着“扩权强县”的改革,县级行政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不断扩大,这就有必要对县级行政监督和约束力度的相应加强。只有在确保监督和约束力度得到加强的前提下,才能够向县级行政放权,才能够确保县级行政权力得到增强而不会被滥用,确保多一份权力就多一份责任,把县级行政打造成为真正的责任政府。

(三)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范围额和分成比例,扩大地方税收自主权

1、适当降低中央财政所占比重,提高地方政府积极性。基层政府财力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从目前财政体制的实际情况看,存在集中过度的现象,地方和基层自主权不够,普遍存在“跑部钱进”现象,既不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和防止腐败,也不符合我国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容易导致旧体制的复归。从我国的经验看,经济发展 较快的时期通常都是较为强调分权的时期,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通常也是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因此,在保证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前提条件下,适当降低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的比重,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地方增加的财力也可有效解决基层财政困难问题。

2、逐步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按照适当集中、合理分权的原则,逐步扩大省一级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将一些区域性强、不影响全局经济发展和分配格局的地方税种的管理权限下放给省级政府。在不影响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不挤占中央税基、不妨碍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报经中央批准后,省级人大和政府可以决定征收或免征具有地方区域性特点的某项地方税。对现有的地方税种进行整合,基层政府的税源重点应是营业税、财产税和资源税。通过完善地方税体系,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另外,进一步完善省级以下的分税制,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和发债权。

(四)完善转移性支付办法

为了充分调动地方发展经济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调节地区财力平衡,国家在实行分税制的同时,应建立规范化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即财政补助制度。转移支付制度主要采取的是一般性补助、特殊性补助、临时性补助、专项补助,而其中的一般性补助主要指体制补助,当地方的公 共预算按因素法是支大于收时,由中央财政给予一般性补助,以维护地方政府和公共预算平衡,满足地方最基本的开支需要。它是与收入增量返还相联系的。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模式,体现的是越富的返还越多,越穷的返还越少,贫富地区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加大。贫困地区一方面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收入基数来谋求得到上级政府的补贴或奖励,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对上级财政的依赖程度,地方财政资金的调度日益困难,不少地区出现政府日常开支处于难以为继的境地,一些贫困地区的乡镇财政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加人世贸组织以后,由于全球经济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大公司会越来越多,集中缴税会越来越多,税收向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也会越来越快。现行的转移支付政策将更加乏力,也将对如何保证各级政府的正常运转,保证社会的教育水平、生活水平、医疗水平产生极大影响。在重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省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因而,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落实,必须通过分税制来平衡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平衡地区内的差距,而不是加剧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差距的扩大。这就要求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税收不能满足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时,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省市政府也应视能力的可能对县(市)给予资金支持,以达到完善分税制的目的,使分税制财政体制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发挥更大的功效。

(五)实行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乡镇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底实行哪种财政体制才有利于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应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分税制的核心问题是明确财权和事权,确立乡镇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物质和社会基础,调动乡镇政府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一是在乡镇机构健全、功能完善、财源基础稳固、发展潜力较大、配套改革到位的乡镇实行规范的分税制体制,赋予乡镇真正的事权和相应的财务支配权,让发展的压力和体制的动力并存,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分税制的体制要保持相对稳定,至少一定五年不变,这样才能克服乡镇领导“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思想,给乡镇领导吃上加快发展的“定心丸”。二是对那些不适宜实行分税制的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奖励的体制。这种体制有利于提高乡镇的基本保障能力,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对乡镇的收支预算按照部门预算管理,收入全部上缴,工资福利、优抚社救、信访稳定以及正常的办公经费由上级财政按标准给予保障。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支出,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对于上级下达到乡镇的专项项目支出不再要求乡镇配套。为了消除乡镇政府的依赖思想,调动乡镇财源建设的积极性,可按照因素法核定乡镇财政收入计 划,实行超收奖励。奖励资金用于乡镇一般性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实行统收统支后,乡镇财政所的人、财、物应统一归口上级财政部门垂直管理,这样更有利于强化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职能。乡镇项目建设应重点向工业园区集中,把园区经济作为财源建设的重点,统一规划,集中审批,重点支持,集约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划分事权与财权范围,进一步深化省以下分税制改革,推进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改革措施,我们在财政层级结构扁平化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以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一个初步的事权明细单,努力构建财权和事权形成相顺应的制度安排。

第五篇:中国教育60年论文

时光飞逝,转眼间,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也已经30年了,中国也在这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方面都有了大的发展,下面,就来详细的说一下吧!

在教育方面,中国人民的教育水平、文化水平已经明显提高,国家从一开始提出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让教育制度化,使得中国有更多的学生在法律的保护下,有了学习的机会,现在,国

家为能让更多的人上得起学,出台了一系列更多的便民政策,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杂费也通通免去,学生可以不花一分钱就从小学到初中一口气给读完,在上大学方面,学校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大学学习,在财政上大大的支持:上不起大学的学生可以办理贷款业务,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读完大学之后,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再还掉国家的贷款;在鼓励学生用心学习上面,国家设立了多种奖学金,促进学生能够更加用功的学习!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与软件上都有了相当高的配置,在硬件上,现在的学校都有了很高的配置,教师在讲课时不一定要靠单一的课本,现在学校的教室里都配有电脑,教师要什么材料,就可以利用电脑,上网便可以找到,只要想的到的都有!学生的座椅现在已不是当年的小木椅,而是靠背的椅子,椅子上功能还很多,可以满足学生的书写需求。教学楼也不是当年的简陋的小矮房,已是几十丈高的写字教学楼,教室里有空调,冬天冷了可以开暖气,夏天热了便可开冷气,学生是既冻不到,也热不着。黑板已经换成了技术先进的投影仪,上面的字可以放的足够大,学生不可能会看不见!在学生的衣食住行方面,学校也是安排的妥妥当当,饿了可以去食堂买吃的,吃的不过瘾,学校有便利店,学生可以去那买想吃的任何零食。住的是公寓楼,比三十年前的大官员家里还好!

在软件方面,学校配备了优秀的师资队伍,各个学校开设的课程的优秀老师都有。为了学生有一个好的领导老师,学校聘请资深教授、企业老总等成功人士来学校为学生上课,做讲座,为了学生能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学校开设心理、人生就业等咨询平台,帮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聘请国外教授来校教学,开设各种国际接轨班级,能够让学生去国外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教育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学生的素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以后,我们还要加强我国人民的素质教育,为我国进一步全面的发展做贡献!

下载中国教育财政管理体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教育财政管理体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教育不平等论文

    行政管理(专科) 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中国教育不平等的现状、问题与研究 学生姓名 沈超琪 学 号 ***78 指导教师 专 业 行政管理(专科) 年 级 15秋 学 校 德清......

    关于中国教育的论文

    关于中国教育的问题 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像英美法德日这些发达国家在崛起指......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论文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能够促进学校与社会、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最终五篇)

    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根据......

    关于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查报告(★)

    推进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阳光财政,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报告如下。一、全区......

    财政管理体制 介绍(精选多篇)

    当前涉及财政管理制度的几项重大改革(三) 1998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围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经济 发展要求的以公共财政体制为核心目标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旨在解决财政支出“......

    财政论文

    两大政策的宏观调控变动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和......

    财政论文

    浅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在农村,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受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