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种教育方式并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多种教育方式并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国家的兴衰。为此,学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为首的观念,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把德育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德育教育贯穿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新时期、新的教育形式下,要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认为应该将多种教育方式并行,多种力量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整体提高。
一、说服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通常做法是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教师从道德、情感、利害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种做法比较直接,易于进行,见效快,但维持时间不太长,尤其对比较调皮的学生作用不大,并且经常使用,其效果会逐渐减弱。而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最终要通过行动体现出来,如果在说服教育的同时穿插上实践教育,把它和学生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学生的日常小事抓起,将会收到快速、持久的效果。
二、专题教育与榜样教育相结合德育教育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在进行教育活动时为了突出重点,使教育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往往采用专题教育的形式,如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教育,有利于突出教育的重点。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其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是学生的教育者,道德的引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在进行专题教育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发挥其他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也会增加。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住渠道、主阵地,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中,学校的教育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育者素质较高,受外界干扰少,教育环境、氛围好,有其他教育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效果显著。但由于学生生活在家庭、社会之中,受其影响,学校教育难以完全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有其特殊地位,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家庭教育的成败对德育教育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许多未成年人的道德问题主要就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不到位造成的。为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和家长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搞好德育工作。同时,还应该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配合学校、家长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明显提高。
四、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相结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过分强调正面的东西,强调主旋律,有意回避现实矛盾,回避社会的阴暗面。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让学生接受到了正面的、好的东西,但许多东西往往与现实相矛盾,致使学生往往不相信教师的教导,德育教育难以落实,实效性也会受到影响。由于社会在发展,德育环境也在日益变化,我认为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树立开放的德育观,适时适宜地进行负面教育,把正面教育和负面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认识社会上虚假、丑恶、阴暗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真、善、美的存在,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但在进行负面教育的同时,应注意适时、适宜、有针对性和教育性,对有关问题既不夸大,也不回避,所选材料要结合学生实际,适时进行,并能帮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全面地、辨证地看问题,更多地了解社会的复杂性,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使他们从负面教育中得到正面的提醒,受到深刻的教育。
五、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是主要的形式和手段,要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还必须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设一支师德过硬的德育教育队伍,建立具有操作性强、实效性明显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好各级管理部门的功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抓起,从小事做起,形成全校教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德育教育的落实,实效性的提高共同努力。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任务十分艰巨的工作,它涉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教育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必须把它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多种教育方式并行,齐抓共管,才能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公主岭市朝鲜族学校高志刚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当,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做表面文章,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实效不高,因此,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新方法,拓宽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学习竞争加剧,先天不足又加上后天刺激,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问题已不容置疑地融入德育工作的范围,成为与政治并重的德育课题,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必须高度重视心理疏导。结合德育工作实际,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把德育融入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和学生实际生活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贯彻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
(二)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四)、与各科教育活动相结合;
(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六)、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七)、与指导家庭教育相结合,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其教育子女的能力;
(八)、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用高尚的师德塑造优秀的“生德”。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上,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明是非、辨曲直,知荣辱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
对青少年的教育,如果是“学校抓得紧,家庭放得松,社区
空对空”,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和持久的教育效果。我们知道,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内容、方法、方式以及教育主体上,都是各有特点,难以相互替代的。如果将他们协调,取长补短,就必然会产生多渠道教育影响的整体效应,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最优效果。由此可见,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形成三方面教育互促互补的效应,就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校园文化是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
实用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每一科文化都有他自己的式样,其组织的力量有它自己的独特的安排。”优化的校园环境,总是以它的特有的象征符号向学生潜在地或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这种教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绕开意识的障碍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虽滴水击石,润物无声,却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鲜明的指向性,进而造就校园群体的共同特征和鲜明的个性。因此,在校园内,学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遵循高品位的原则,使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处于其中,感到“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所以我们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具体布置时,做到高标准、高品味。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过程。师生齐动手,发挥集体、个人的积极性,达到优化育人的环境。
四、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培育师德典型。
教师的作用首先表现在他的人格力量方面,然后才是知识、学问,只有他们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积极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作用,在学校尽快形成“不追歌星和影星”,自觉学英雄、学模范见行动的风气。这样不仅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培育了典型,我们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师德典型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
五、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通过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加上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学习讨论,我们达成共识,那就是学校应以德育为首,学生应以学会做人为首,必须使学生不成才责成人。我们应该也有理由坚信人人都有闪光点、人人都有可塑之处,要确立成才须先成人的德育目标,让德育先于智育的发展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培养当代的“绅士淑女”。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当成资源来开发,不能过于整齐划一,对于后进生更要倍加呵护,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总之,如果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治校、超前认识,明确德育为素质教育之首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体现个体价值,全方位创造学生成长的环境,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教育工作者无论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措施,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公主岭市朝鲜族学校
2009年11月19日
第三篇: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整体优化,实现“活力学生”的培养目标,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发展。近日,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召开了新学期德育工作会议,会议由谢善英副校长主持。
会议首先学习《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关于成立学校德育处的决定》,为确保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决策和实施。学校自上而下设立机构,逐级负责,进行链条式管理,形成了一体化的德育管理网络,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
紧接着,与会教师共同研讨我校2010年下半年德育工作思路及各条线工作,在交流讨论中,大家围绕着新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出谋划策,各抒己见。围绕着班级管理工作和学校“好习惯行动”、“四好教育”、“文明班级”的评定等内容,踊跃发言。既有经验交流体会,也有困惑问题求助;会场气氛热烈。
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丁土根校长全面概括了过去一学期德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倡大家都能在平时的工作中融入德育教育,从常规抓起,把德育工作做实,做到位,充分发挥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培养人才,先成人再成才。一个大写的“人”字,实际上是“一撇”加“一捺”,其实就是品德加才智,两者缺一不可。我校德育工作将坚守以人为本,把德育工作做实,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这是魏书生老师两句精彩的哲理诗句。一个学生就是个世界,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极广阔的天地,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广阔的心灵世界耕耘,其责任是重大的,其劳动是神圣的!更重要的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在沟通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过程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是学校向学生开展各项工作尤其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监督者;在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中起着“航标导向”作用。是否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声誉和未来的发展。因此,我校始终把培养一支有经验、有责任心、有信心、有创意的班主任队伍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长抓不懈。
以校本教研促班主任成长,引领班主任提升素质和能力。
以校本教研促班主任成长,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之一。多年来我校始终把德育队伍建设作为德育工作重点。得益于这一研究,我校的一些年长的班主任,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一些年轻的新班主任在工作中逐步步入正轨,走向成熟,为我校的常规管理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取得良好成绩奠定了基础。归纳我校校本教研的做法,为“学习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方面。
(一)充分发挥班主任个人的研究主体作用,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促班主任的成长。面对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拓展,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了使班主任养成学习的习惯,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首先,校领导带头学习,每次班子例会,都要学习一篇经典文章,每位领导人手一本自学笔记,学校提出了创建学习化集体的办学目标。其次,将教师学习做为行政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规定学习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训教师,支持教师参加本科自考学习和本科函授。再次,建立教师业务学习自学笔记制度,规定每月记载字数、记载内容、每月进行检查,期末记入考评。第四、制定论文奖励制度。第五、为教师订阅报刊杂志,为老师学习提供材料。实践反思促班主任成长,这是我们在开展德育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经过不断尝试、探索、反思而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帮助班主任形成反思过程,学校规定班主任每学期参加一次班主任工作论坛和经验交流,总结一份经验论文。针对相关问题定期召开班主任座谈,改变以往班主任会由领导一言堂的做法,让班主任成为中心发言人,应该说教师动笔写用口说的过程无不是他反思的过程。例如:以前的班会评比活动总结会总是领导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上学期的总结会上我们要求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发言,内容要求讲班会设计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成功之处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如何改进?必须形成书面材料,会后交德育处存档,老师们的发言常出乎我们意料,不仅准备充分,而且对自己所设计的班会评价相当准确,剖析深刻,改进意见也谈得很客观,并具有可操作性,让我们感到这样做是对的。
总之,我们在创设一切条件,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切有利环境,帮助班主任养成反思的习惯。
(二)发挥班主任集体的作用,发挥同伴互助作用,进行业务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共享经验。
首先,我们进行了班主任工作整体化操作模式的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为—反思—铺设的校本教研的旅程。首先,我们对全体班主任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设计了如下题目:依据您的经验班主任在期初、期中、期末分别要做哪些工作?班主任一天应该做的最常规工作有哪些?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有哪些?问卷上来之后发现,老班主任的问卷答得非常好,下笔如有神,而年轻的班主任写得很少。于是我们依据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老班主任的经验和查找一些资料,制定并出台了《义县二中班主任行为规范》、《期初班主任应做工作》、《期末班主任应做工作》、《班主任一日常规工作》、《班主任五抓、六及时、八到位》,使我校的班主任工作进一步走上更加规范化的轨道。加快了年轻班主任的成长步伐。我们的班主任于去年分年级研究如何担当初一班主任、初二班主任、初三班主任,研究已经开始半年,本学期的期末出结果。
其次,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请有经验的班主任介绍工作方法,现场解答年轻的班主任提出的问题;定期上班主任工作研讨课。再次,建立班主任助理制,加快班主任后备队伍建设。要求任班主任3年内的在岗年轻班主任自选班主任师傅,学期结束由年级组进行考核。今后30岁以下年轻教师要上班主任岗位必须考核合格后才有可能上岗。
(三)专业引领。
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很幸远地得到了来自县局基础教育股和进修学校的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和正确引领,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我们曾经请市委党校的蔡教授、市关工委姜主任、县进修学校的陈校长、张铁丽主任和张宏伟主任等多次到我校讲学,指导工作,深受老师们的欢迎。使老师们收益非浅。为了使专业指导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在班主任中又做了一次“关于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最突出问题是什么”问题调查。总结问卷,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有:中学生厌学问题、早恋问题、交友问题、辍学问题、迷恋上网的问题、与父母的代沟问题、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差生转化难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和中学生心理问题等十大问题。学校决定每位班主任自选一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相关资料,请专业人士作前瞻性的理论指导,请市有经验班主任做具体的工作指导。争取在短期内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经验。
上述所有这些做法使班主任将常规工作、专题问题的研究和培训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班主任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和专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和氛围。使班主任教研成为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为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帮助班主任逐步树立自我反思意识、教育科研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五种意识。
在教研中我们坚持了针对性、主体性、差异性、合作性和反馈性等五项原则。采用了行为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和交流法、大练基本功活动及加强“八个一”的管理等六种方法。回首我们走过的校本教研之路,实事求是的说,我们只不过在起步阶段做了点滴工作,我们深知离新课改要求的校本教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只要我们辛勤耕耘,我相信丰硕的秋天不会遥远,我们会乐此不疲。
二、加强班主任的领导与管理,规范班主任工作行为,打造一支善于管理,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首先,在学期初的班主任确定上,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择优选聘班主任。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各项工作安排先给班主任让路,真正把那些有热情,善于管理的骨干教师选聘上来。
1、确定选聘条件,首先由学校确定选聘条件。(1)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班主任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愿意从事班主任工作,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2)要有自身形象的感召力。有威仪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的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具有很高威仪的班主任,本身有无形的教育力量。(3)要擅长管理。班主任要把管理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于班级管理中的能力,善于联系学生,组织学生,(4)要有健康体魄。
2、选聘前的工作,营造一种积极的舆论氛围。
(1)制定有关的政策向班主任倾斜,尽可能提高班主任地位。做到:评优向班主任倾斜,树先向班主任倾斜,考核向班主任倾斜,待遇向班主任倾斜。
(2)严格把好选聘关。
3、选聘方法:
自己申请与学校需要相结合。实行双选,优化组合。注意考虑年龄特点,新老的层次,能力强弱的分布等。
其次,明确班主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职责。要求班主任要结合当前学生特点和形势,科学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格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要求如下:
(一)团结任课教师形成教师集体,共同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齐心协力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二)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班级工作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组织各种教育活动。
(三)加强对班主任工作到岗到位的检查,学校所组织的各类活动,班主任都必须到并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四)向班主任提出1234567要求:
1、“一则”就是一条教育原则——“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呢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
2、“二感”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即“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对二中教育前景的使命感。
3、“三言”就是把三句话作为工作的座右铭。
(1)“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2)“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3)“教师最大的乐趣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4、“四通”就是在四个方面上有所通晓。一是通晓班主任工作;二是通晓学科教学工作;三是通晓相关的学科知识;四是通晓教育理论。
5、“五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对自己要有信心;对教育工作要做到专心;对遇到的困难要有恒心;对周围的人要虚心。
6、“六法”:班主任工作中的六种教育方法。一是优良环境的感召效应法;二是虚功实做的导行效应法;三是三位一体的互促效应法;四是捕捉兴奋点的磁性效应法;五是抓住教育时机的功倍效应法;六是自我教育的内趋效应法。
7、及时掌握学生了解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分析和研究问题学生深厚层次原因,尽时解决和处理问题,及时总结和反思工作,及时汇报重大问题,及时与科主任教师沟通。
三、建立班主任评价与奖惩机制,科学评价班主任工作。
在我校始终倡导“一名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班主任,但是,一名好班主任首先是一名好教师。学校在评优、树先、考核、晋级、提干等工作中按班主任工作年限给予加分。以此鼓励更多的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学校制定了“班主任考核细则”。从德、勤、能、绩四大方面考核。德,考核班主任职来道德,看班主任能否按照学校制定的《班主任行为规范》去做。本项主要由学生来评议、家长评议、教师评议的部分组成。勤,主要看班主任的出勤情况,到班情况和家访次数与效果等。能,主要看班主任能否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观念,能否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引导每一位学生,本项主要看班级实际管理效果和学生的反馈。绩,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和学生德育两个方面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如:学习成绩、劳动纪律、卫生、好人好事、竞赛等共十类。对班主任任考核结果,学校高度重视。通过考核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县、市三好班等,树立了宁宝文、田哲等班主任典型,每学期评出市三好班一个,县三好班一个。学校实行“班主任考核末位淘汰制”,根据考核结果,末位的班主任,将被中止班主任工作。
学校对班主任的考核,是对认真工作的班主任成绩的充分肯定,有利地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多年来,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我校加大力气开拓班主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创新,许多班主任由原来的警察型逐步向专家型过渡,一支年富力强,深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队伍正走向成熟。我们甚至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点工作,与兄弟学校相比在许多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各级领导合同人却给了我们这样的支持与鼓舞,不胜感激,我们会用更为出色的工作来回报大家。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的发展变化,社会大环境对学生影响越为越大,学校德育应进一步研讨新的思路,我们要加大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力度,增创实效,开创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局面。
第五篇: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大埔县洲瑞镇中心小学
房顺康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一、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首要位置
作为学校,其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做到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增强育人效益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主要渠道、最基本的途径。我们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几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
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课堂教育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的特点,即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个学生都是德育受益者,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包含德育。如果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全体教师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2、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求各科任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结合教学内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实际,不失时机地渗透道德教育,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深入教学领域,进行教学评价。领导随时深入各学科教学领域。对各学科的教学思想、政治方向、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了解、监督、检查、指导。进行教学评价时,把每一堂课是否进行道德教育、是否达到德育目标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三、贯穿《守则》、《规范》,立足养成教育
我校按照县教育局部署,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制定实施计划,积极组织师生学习宣传《守则》、《规范》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主要做法如下:
1、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计划。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一位副校长专抓此项工作,确保《守则》、《规范》的贯彻落实,同时,还制定了学习贯彻执行新《守则》、《规范》的实施计划和每个月的具体工作安排,使贯彻新《守则》、《规范》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有时间安排、有专人分管抓,真正把执行《守则》、《规范》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是出版学习宣传专栏和悬挂《守则》、《规范》;二是印发学生人手一份《守则》、《规范》,让学生带回给家长看,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三是利用升旗礼、班会课、队活动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理解、背诵、强化记忆,做到人心人脑;四是各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五是组织红领巾小喇叭广播,通过多渠道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开展“行知杯”评比等活动。在掀起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知、行相结合。邀请法制副校长上民主法制课,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一是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教育,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讲解培养阶段和习惯形成阶段;
二是抓两头,促中间,开展“学雷锋、学英雄”“遵纪守法、尊师爱校”等主题教育;三是学校不定期检查各班落实《守则》、《规范》的情况;四是开展“行知杯”学习《守则》、《规范》评比活动和征文比赛等活动,学生人人参与,力争做一位执行《守则》、《规范》的好少年。
四、发展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乃至对孩子的整个一生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家庭是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现在大多数家庭子女少,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有求必应,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