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经验进行分数教学实践的研究支撑材料

时间:2019-05-13 09:1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活动经验进行分数教学实践的研究支撑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活动经验进行分数教学实践的研究支撑材料》。

第一篇:基于活动经验进行分数教学实践的研究支撑材料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特级教师张天孝摘自《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年第3期

据悉,《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相比,在数学教学目标上除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强调,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一、对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

首先是“数学”的,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小学数学是研究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主要是统计关系)的。其次是“经验”的,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包含双重意义,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再次是“活动”的,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那么包括抽象思维、数学证明、数学解题在内的整个数学教学活动都是“数学活动”,这样就过于泛化。我理解的“数学活动经验”所指的“活动”其特定含义主要是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操作探究活动。

至于“基本”,《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都冠以“基本”,称作“四基”。

“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教育目标指出,是基于“动态的数学观”,把数学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富于思考的经历体验和探索的活动。这样的数学观必然影响着数学教育观。

首先,数学教学的目标,并非单纯体现于学生接受的数学事实,而更多的是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将“经验材料组织化”“数学材料逻辑化”。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数学事实的“客观性知识”,而且包括从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即带有个体认知特点的个人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它是经验性的、感性的、不那么严格“隐性知识”。

其次,数学教学不仅是结果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

再次,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数学活动经验不像事实性知识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表述是唯一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某一数学对象的认识是有个性特征的,在认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又是多样的,学生的发展也因此而不同。这就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封闭式灌输,而要开放式地组织活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自主性,老师应给各种不同意见以充分表达的机会,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

个体性——基于学生个人的,它带有明显的学生个性特征,是属于学生自己的。

实践性——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就不能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

多样性——学生群体针对同一数学对象,尽管学习环境等外部条件相同,但每一个学生仍然可能会有不同的活动经验。所以,对学习群体来说,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多样性。对学生个体而言,如果活动方式多样,获得的经验也是多样的。

发展性——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获得的活动经验会不断变化、不断发展。而且个体的活动经验在群体的“经验交流”中会相互补充、相互充实,丰富、发展个体的活动经验。

不久前,我在网络上看到张奠宙与赵小平在《需要研究什么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一文中介绍北师大校长史长宁提出的:要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成“四基”,即除“基本数学

知识”和“基本数学技能”之外。加上“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并指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建议。

一、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一)含义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以及反思的过程等,获取丰富的过程性知识,最终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活动经验可以这样理解: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感性知识是指具有学生个人意义的过程性知识,也包括学生大脑中那些未经训练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情绪体验是指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对数学严谨性与数学结果确定性的感受以及对数学美的感受与欣赏等;应用意识包括“数学有用”的信念、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拓展数学知识应用领域的创新意识。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建立在人们的感觉基础上的,又是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体现的,与形式化的数学知识相比,它没有明确的逻辑起点,也没有明显的逻辑结构,是动态的、隐性的和个人化的.它可以是米三国藏眼中的使人受益终生的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甚至经历的挫折等;也可以是克莱因笔下的从整体意义上对数学活动的领悟。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就应该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分类

张奠宙与赵小平给我们大致把数学基本经验分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经验,社会科学文化情境中的数学经验,以及纯粹数学活动累积的数学经验。

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经验

(一)含义

经验,是指由过去的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个体立足于客观世界,建立在感官知觉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是人类和个体认识成果的积累。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指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具有自然性、生成性、发展性等特点。

自然性是指学生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都会毫无阻拦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经验”。当然这种经验很大程度上是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散的,甚至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但却是十分难得和可贵的。

生成性是指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对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调用、调整、提升或者重新确立的过程,也存在着对活动中新的认识不断接受、理解和内化的过程。这些过程实质上就是新的经验建立和生成的过程。

发展性是指经验的建立和运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积累、丰富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人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先前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这种建构的结果又会导致经验系统的变化,在这种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习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生活中的数学经验,就是生活中的与数、形、位置、大小有关的经验。

(二)分类

第一类:可以直接拿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这样的生活经验有许许多多。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人民币等内容时,学生便有不少生活经验可以直接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挖掘和利用,很好地把握住学生认知的起点。

第二类;可以通过类比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这样的生活经验,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能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构成什么直接联系,但却可以通过类比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比如,在学习线段、角的加法运算时,我随后拿起一只粉笔,折成两段,“得到整体=部分之和”这个生活经验,用它去理解图形的加减就很容易了。很多时候应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第三类:可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生活经验。比如,生活中对角的概念经验,就会对平角、周角的概念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生活经验的丰富性也必然导致有些生活经验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些经验本身便是错误的。对于这一类的生活经验我们也必须正视,因为经验无论是正确的、错误的,它往往都是根深蒂固的,想强制性地加以取代必然会影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应当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认识。第四类:包含着一搬规律的生活经验。我们能从中提取出一般性的学习方法,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三)关注学生生活经验

《标准》说,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所以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的是与他们生活实践、活动经验有着密切联系的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数学是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小学数学是学生在生活与活动中产生的数学。学生并不是入学后才接触数学,也不仅仅在学校中才接触数学。

他们在上小学之前,已经遇到许多数学,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他们玩过各种形状的积木,比过物体长短、大小、轻重、厚薄、宽窄,他们知道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他们随着父母一起外出购物等等。所有的活动都使他们获得了数量和几何形体的最初步的观念,尽管这些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模糊的,或许还有错误隐藏其中,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生活经验即日常数学进行数学化,进行经验提升,以生成新的经验,促进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经验改造或重新改组。

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己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作为学习者原有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小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仍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有必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例如,“汉字中的„几何变换‟”、“汉字、字母与轴对称图形”、“数学成绩与近视眼镜片度数的关系”、“银行存款与购买保险哪个收益更高”等,使这些生活问题数学化,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促进学生的认识从模糊趋向清晰,从形象趋向抽象,提升数学活动经验。并经常在解决问题后的反思中,进一步体验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好处,积极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去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经验。

第二篇:如何基于学生研究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基于学生研究进行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师不管是在上课还是在备课,处处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开展,如果教学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侧重以教师和教材,就会导致以教师或教材为本的现象。下面我举一例来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研究(学生的认知、兴趣、知识与经验的背景、学习方式等)进行教学设计的。

最近,我上了一节 “用字母表示数”的新授课(片段)。设计目的:让学生明白确定的数就用具体数字表示,不确定的数可以用字母表示。

活动1:教师用一个信封装粉笔,让学生看着猜,分别是1根、2根、3根(具体数)、若干根(不确定只有个范围)。

活动2:教师找学生互动谈话:师:你今年几岁啦?(具体数)师:猜猜我今年多大岁数?(不确定只有个范围)

活动3:师:咱们班有多少人?全场有多少人(听课教师若干人)? 当学生遇到问题后,就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此时再基于学生研究进行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法、学生的学习欲望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出用字母(图像、图形等)表示数的方法方式策略及方案。

活动4:学生有60人,全场有x人,老师有多少人?

学生经过研究,发现老师可以用另一个字母表示,更好的方法是可以用一个式子(x-60)来表示,从而对代数式有了认识。所以,基于学生研究进行教学设计,要用启发式教育,可以结合板书要图文并茂,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要有师生互动环节。

为了帮助儿童入学以后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较好的过渡和适应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应给他们做好“搭桥”、“铺路”的工作。在幼儿园数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面向小学,突出衔接。因此,切切实实地做好数学教学的幼小衔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在《认识图形

(二)》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动手操作等经常见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另外我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抽象概括出了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的名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表象。

可见,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第三篇:如何进行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

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透切理解这类型的应用题,就要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转化、对比,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特征,再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规律。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组织教学:

一、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本来人体的机体造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教学一开始我把人体的彩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到更多人体构造,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用乘法应用题与例题作比较,让学生从中发现与乘法应用题的区别,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也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出方程。

三、寻找多种方法,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语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篇:寓教于乐 形式多样地进行分数教学

寓教于乐 形式多样地进行分数教学

学生认数,首先是认识整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读法、写法及意义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含义,考虑到三年级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自始至终尽量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判断、分析等能力。

一、故事导入,调动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分数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数学概念,怎样才能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接受了?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导入式教学,而导入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讲故事来实现。例如在讲分数时,我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在开始讲之前,先出示自己制做的卡通图片,绘声绘色地为学生讲故事:森林里有一所学校,一天,山羊老师对小猴子和小松鼠说:“今天我们来做分苹果的游戏。有 4个苹果,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小猴子一听,这还不容易,大声回答:“每人得 2个。”山羊老师点点头接着说:“有 2个苹果,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呢?”小松鼠举手说“每人得 1个。”山羊老师不紧不慢地说:“要是只有 1个苹果,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又得几个呢?”小猴子和小松鼠一起回答说:“每人得半个,” “半个能用我们学过的1、2、3、……来表示吗?”小猴子和小松鼠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回答不出来。山羊老师笑着说:“这半个呀,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板书:1/2)它的名字叫分数,现在咱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以讲故事来作为课前导入,学生喜闻乐见,兴起盎然,消除了学生消极接受知识的心理。故事中既突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又巧妙地从整数引出分数,新、旧知识自然过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形式多样,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三年级的小学生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更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充分利用了直观图形,采用以指导学生观察、操作为主,以教师讲解、演示为辅,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避免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生硬灌输做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自始至终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度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

1、精心设问。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提问这条途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可以互相交流和反馈。提问处理得当,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集中注意力上课。如在指导学生认识1/2之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还应继续采取一些积极的做法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这就需要采取提问的方法,“图中阴影部分都表示1/2吗,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学生们马上展开讨论,各抒已见。通过这个问题不但加深了对1/2含义的理解,还让学生知道:没有“平均分”就不能产生分数。

2、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形成新概念的主要途径。随着操作,学生的学习态度越发认真,思维越发活跃。操作学具,人人动手,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他们在动中思,动中学,在动中发现,动中归纳,在动中尝到成功的甜头时,就是“我要学”的主动意识高涨的时候。如在认识1/2之后,指导学生拿出长方形纸片折出它的1/2,并指导出几种不同的折法都表示1/2。几分之一的概念确立后,又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纸片,分别折出它的1/

4、1/8,看哪个小组的折法最多。就这样放手让学生操作、讨论,亲自获取知识。课堂上还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等操作,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能力。

3、参与游戏。

课堂开始的前15到20分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时机,在这以后学生渐渐感到疲倦,精神容易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既可以使学生振奋精神,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如在做练习时,我把课本中的一道连线题设计成“小动物找妈妈”的游戏。让一些学生扮演妈妈,手里拿着分数,音乐一响,“小动物”们向妈妈跑去,音乐一停,让同学们说说“小动物”们找到妈妈了吗?为什么?把这个游戏穿插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观察、判断、比较、分析,寓教于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了学习兴趣。

三、设下悬念,培养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

在临下课前,再把课前的故事接着讲下去:有一天,小松鼠从家里抱来一个大西瓜,想和山羊老师、小猴子一起分享。小松鼠说:“我们把西瓜平均分成三份,每人三分之一好不好?”山羊老师摸了摸小松鼠的头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可小猴子一听急了,赶紧说:“不好不好,只有三分之一太少了,我要十分之一,最少也要八分之一”,听了小猴子的话,山羊老师和小松鼠都笑了。讲完故事,我不失时机地问学生:“同学们,你知道山羊老师和小松鼠为什么笑吗?好,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回家去思考吧。”故事的结尾设下悬念留给学生思考,为下节课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埋下了伏笔.学生急于寻找答案,就要自学下一课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上做到适时适度、讲究实效、恰到好处确实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从而把学生导入新知识环境之中,为发展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第五篇:6.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学经验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学经验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它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前进。一路走来,探索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心得,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在把我们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首先是要转变观念,引起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亮点内容。它可以直接反映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原来的“填鸭式”教学,变成“觅食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生的学习和家庭、社会、国家联系起来,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要讲究方法,确保效果。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如不能正确处理则会影响预期效果,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归纳起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大课、一节小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年段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上互相联系,逐步推进,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强化效果。

3、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做到目标具体,环节明确,组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

4、实施过程,体现自主性。综合实践,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重视了实施方法的优化,注重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外显性;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以充分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动性。

5、总结评价,体现激励性。

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缺乏经验,免不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对于此千万不能批评,要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

第三要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身边有很多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人文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都可以开发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加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载基于活动经验进行分数教学实践的研究支撑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活动经验进行分数教学实践的研究支撑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与识字教学进行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与识字教学进行整合 ——识字教学的整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实践活动,我们将课程的实践活动拓展到各个学科教学中进行延伸。语......

    关于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实践活动的经验与体会五篇范文

    关于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实践活动的经验与体会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当今社会,若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性材料(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 总结 虽然我年龄偏大一些,但在综合实践课方面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接触时间短,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我还要不断地向综实的先行者们好好学习,好......

    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小结 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以来,本校开展此学科教学已有一学年整.此门活动课的开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宽广、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及广阔的活动背景.在一年的......

    学习实践活动特色经验

    好范文原创投稿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郯城县科学把握“五个度”,高起点定位,高质量要求,高标准推进,统筹兼顾,务实求效,扎实推动学习调研阶段各项工作开展,为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夯实......

    浅谈“幼儿园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浅谈“幼儿园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摘 要:如何让孩子愉悦地走进经典、融入经典,从而在经典的“氧化”下塑造良好品质呢?我园开展国学经典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多元的经典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都非常中农是基础教育中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我国在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进行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研究

    《如何进行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研究》 中期报告 张俊芹 《如何进行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一. 已经研究取得的成效。 在前一段的化学用语教学研究过程中 ,为了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