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民营经济成为椒江文化建设的新引擎(最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访谈
让 民 营 经 济 成 为
文 化 建 设 新 引 擎
椒江区委书记王建平谈建设文化民生工程
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王建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实际情况,正在积极探索用多种所有制方式共建文化民生工程,让民营经济成为椒江文化建设的新引擎。
“文化民生工程”是政府的“德政工程”
王建平说,椒江区正在建设的“文化民生工程”,是解决农村和城市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一项“德政工程”。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城市规划和拆迁等问题,属于经济、物质层面的民生;而群众得到精神激励和智力支持,接受终身教育,享受体育和医疗服务、图书影视消费、旅游休闲,以及参加各种文娱活动等,属于精神层面的民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应是文化民生的两个基本方面。
“文化民生工程”,就是政府通过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文化民生”的工程。椒江区实施文化民生工程有一些具体目标,如:加强三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开展三大计划(城市艺术计划、一镇一品计划、百分之一文化计划),1打造三大品牌(广场文化、精品剧场、乡村文化),深挖三大文化(海洋文化、古章安文化、戚继光抗倭历史文化和解放一江山岛红色文化),通过实现这些目标,提升台州主城区的文化品位,提高对群众的文化供给和服务能力。
民营资本投入更显文化“民生”性
王建平说,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建设文化民生工程,在椒江区,就是要让民营资本逐步成为文化民生工程的重要支撑。民营资本的投入更显文化“民生”性。
长期以来,椒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三大缺失”:
一、理念缺失。人们往往只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而不敢讲经济效益,更没有看到文化的产业属性,因而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文化事业的管理者和文化企业的经营者,缺乏发展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许多国有文化单位至今还停留在出租房产收取租金聊以度日的被动状态;二是民营资本对投资文化产业有畏难情绪,以为搞文化产业是“赔本买卖”,致使文化投入严重不足。
二、机制欠缺。在目前文化单位的事业性质和落后的文化动作机制下,办大型的文化活动还是政府大包大揽,这使得一些“国”字号的文化单位,缺乏市场进取精神,所从事的艺术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游离于社会、游离于经济的实际发展和群众需求;同时,民营经济又缺乏了独立承办大型文化项目、文化活动的机会。
三、产业缺失。椒江文化资源的产业要素发掘、利用不够。看台州其他县(市、区),临海拥有“古城文化”、天台拥有“天台山文化”、仙居拥有“杨梅文化”、三门拥有“青蟹文化”、黄岩拥有“橘
文化”、温岭拥有“石文化”,椒江至今仍未能形成一种有地方特色的主导文化。
王建平说,民营资本投入文化民生工程,就能逐渐改变上述“缺失”现象。民营企业有资金、有人才,可以弥补政府投入不够和文化人才缺失的不足;民营企业扎根于社会,对于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了解地更加深刻,其提供的文化服务更有针对性,更受群众的欢迎;民营企业对市场的敏锐性,其开发的文化产品会更有竞争力,在确保公益性的前提下还可以实现部分的利润,从而可促使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有两个事例可以说明问题。在椒江区域内,台州新华书店大胆引进民营资本,创办了全省第一家股份合作制的台州书城,这个台州最大的图书城不但满足了主城区群众的阅读需求,而且效益良好。椒江区民营“吴子熊玻璃艺术馆”已经蜚声海内外。
激发企业家的文化民生责任
王建平说,椒江区提倡一种新理念,即“企业参与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是一种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的承担更多主要是依靠企业的自觉行为,政府的责任是引导、保护、激发他们的热情,不搞强制摊派。
今年以来,椒江区组织开展“企业家文化民生责任大讨论”活动,已确定将进行年度文化贡献评选活动并给予表彰,促成民营企业家参与文化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扩大民营资本投资文化民生工程渠道,避免企业投资的盲目性和无序
性。这些政策和机制主要有:
1、“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今年,区委、区政府设立的500万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引导民营经济投资经营影视制作、文艺演出、文化旅游、网络传媒、体育健身等文化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2、“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即在城市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中提取百分之一资金用于城市雕塑等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建设。目前椒江区内已出现了《海之子》、《红苹果系列》、《玻璃之路》等10余件城市雕塑,在许多企业厂区内,也建设了代表企业精神的“文化长廊”和《云水长和》等雕塑,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3、“政府排菜、企业点单”。政府在年初作文化建设规划时,吸收企业家参与,让他们及早参与决策;之后,政府公示全年群众性文化活动计划项目,让企业自主选择感兴趣或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
4、村、社区文化共建机制。扎根在村、社区中的民营经济本身就具有草根文化特质,与农村、社区的基层群众共生共荣,他们参与村、社区文化共建会显得更加融合。这方面,椒江正在探索的形式有:企业与周边群众共享文化基础设施;企业资助村居建设文化阵地;企业文艺团队参与基层文化俱乐部展演活动;企业与村居共同承办节庆活动;企业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向周边群众免费开放等。
创建“市场加公益”文化发展新模式
王建平说,企业参与社会文化民生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色彩,但也有树立形象、追求利润的用意。政府应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他们在更多领域参与文化民生工程建设,不能因为他们有逐利的因素而有所限制。我们应创建“市场加公益”的文化发展新模式。
“精品剧场”模式。即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引进和展演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儿童剧、越剧、歌舞剧等,企业冠名和赞助大型节庆活动,提高文艺演出市场的层次和品位。在今年的“兴港之夜”广场文化展示活动、椒江区庆“七〃一”系列活动和元宵灯会上,都可以看到民营积极活跃的身影。
“文艺创作”模式。即民营企业投资拍摄电影、电视剧,或投资成立艺术团。如,投拍电视连续剧《海之门》;台州大唐机电贸易公司的唐信池等7位民营企业主投资500万元,拍摄了即将公映的电影《天命之年》;有台州民营文化机构筹划,得到了爱华集团等民营企业资金上的支持,拍摄以浙江骄傲人物罗雪华伟大的母爱为蓝本的电影《娘》;再如,星星集团组建的台州最大的艺术演出团体——“星星艺术团”,年轻营性演出80多场,演出收入近150万元。
“非遗文化抢救”模式。即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并将其逐渐推向市场。如海正集团、方远建设集团、东港集团三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参与抢救台州的濒危剧种、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台州乱弹”。重新组建“海东方乱弹剧团”,邀请国家一级导演和戏剧专家进行艺术指导,整理出一整套包括编导、音乐、舞美的完整的表演体系,先后编写出《白蛇前后传》、《武松和潘金莲》、《探庄》、《借妻》等9部大戏和10余出折子戏。其中《借妻》荣获浙江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和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演出金奖。
(本报记者 洪卫椒江区委宣传部 倪国正)
第二篇:让人才优势成为发展引擎
让人才优势成为发展引擎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很多地方和企业正处在深化改革、促进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强人才建设,培养造就和吸引凝聚一大批各类人才。近年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让人才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日益发挥“第一资源”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不断释放人才红利。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践中,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胆解放思想、转换机制,毅然决然地抛弃等、靠、要等“老国企”的传统僵化思维,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自主创新,依托人才优势加快走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实现了老国企向新国企的转变,步入实现新发展的快车道。十年间,一大批沈飞人矢志报国、埋头奉献,实现企业年年都有新型号、经济效益年年跃升的骄人业绩,铸就了国有企业新的辉煌。
托举沈飞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的,正是不断汇集的人才优势。肩负特殊使命的沈飞在发展中,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走出了一条依托人才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其一,在人才培养上,注重提高全员素质、优化人员结构。公司平均每年吸纳数百名投身祖国航空事业的高校学子,鼓励本科毕业生从事技能操作岗位,构建起“双师型”技能人才队伍,“蓝领”早已不是体力劳动的代名词。高端人才纷纷加盟沈飞,引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博士生已达两位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日益规范,一项项高端课题已经转化为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科研生产,实现了“智力流动,来去有序”的柔性方式。订单式人才引进,拓宽人才的绿色通道,按照企业未来发展人才需求,将企业要求融入到学校教学计划,公司派出兼职老师参与教学,为公司战略发展储备各类所需优秀人才。
其二,积极选送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国内外高校、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锻炼。对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采取了委以重任、产学研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沈飞培养锻炼了一批技术专家、高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一批专业带头人、金牌工人、蓝领精英脱颖而出,涌现出众多青年人才的杰出代表。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迎接新时期航空高科技领域竞争创造了条件。
其三,大力营造崇尚实干、鼓励创新氛围。通过设置“长、家、匠”通道,沈飞把合适人员配置在合适岗位上,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次。特别在领导干部和技术人才使用上,从企业长远战略出发,在关注企业目标实现的同时,尊重员工的意愿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航空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和选拔至关重要。沈飞高度重视专业技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招收、引进和培养“高、精、尖”人才,并以此为牵引,带动整个员工队伍水平不断提升,一批专业人才成为支撑航空工业腾飞的重要引擎。
第三篇:让学习成为前进的引擎
让学习成为前进的引擎
*县,地属**,位于**的西北角,是长三角的“神经末梢”。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域、层次的局限,县里不少干部的思想水平、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制约科学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立足实际,狠抓干部队伍学习,干部素质得到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促进,初步尝到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的甜头。
把领导干部推向学习前台
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关键是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的一把手要成为学习的带头人。这些干部平时工作很忙,经常是“五加二”、“白加黑”。县委认为,加强学习和推动科学发展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互促进,因此决定在全县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和“局长(书记)在线访谈”两项活动,让干部们去给别人讲课,去面对网民的质询,以此把领导干部推向学习前台,促使他们首先搞好自身的学习。这些干部上台前全力准备,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同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授课和听课的都觉得很有收获。
率先登上讲台的,是县委书记和县长。他们在县人民会堂面对全县机关、乡、村近千名干部讲课,反响很好。他们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自己出思路,自己写讲课提纲,讲稿写成后,又认真修改、定稿。此后,全县部委办局和镇区的主要领导先后走上讲台、讲形势、讲发展、讲思路、讲体会。
开展“局长(书记)在线访谈”网络互动活动,让县里各部门的领导同志和网民面对面。公安局、质监局、交通局、卫生局、经济开发区等单位的41名局长(书记)走进网络直播间,针对网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在线访谈,现场回答问题。
要给干部群众讲上一课,自己必须先学习一回。要当先生,先当学生。这样一来,全县领导干部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建立和完善“五学制度”
领导干部一带头,便在全县干部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县县委、县政府适时建立和完善了“五学制度”。
自学:规定每位党员干部认真阅读必修书目,制定读书计划,认真做好自学读书笔记。全年读书笔记不少于2万字,心得体会文章不少于3篇,参加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和讨论不少于15次。县委组织部在网上开辟了干部学习网络系统,把近期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视频讲解、电子文本等放到网上,并开辟专栏,登载干部们的学习体会文章。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都有一个学习账号,能显示干部学习的时间和频次。组织部门把这作为考核干部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
点学:给党员干部指定学习书目。县委根据上级要求,规定了必读和选读书目。县委宣传部主动为县委当好学习的参谋,及时组织交流学习体会,宣传典型,推广经验,推荐好的文章书籍。各相关部门结合行业特点为党员干部指定不同类别书籍,如环保部门就要学《绿色经典文库》等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管理部门不但要学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学与群众沟通的技巧、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一些领导出差到外地,看到可读的书,总要买几本回来送给其他领导看看。
讲学:在成功推出领导干部上讲台、上网络的基础上,沛县县委使干部讲课常态化,以讲座或报告为主要形式,县委领导班子人人讲,科局级干部个个讲。县委文件规定,每周一个讲座,每人一个讲题,做到电视上有影像,报纸上有文章,网络上有互动,面向全县干部群众进行讲学。2009年,沛县全年共组织理论报告会80多场,同时组织宣讲团下基层巡回宣讲100多场。讲学的内容既有全县经济发展方面的,也有个人工作方法、思想交流、心得体会等内容。*县纪委设立了“清风讲坛”,由县纪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及各科室负责人轮流走上讲坛,主讲纪检监察业务及有关法律知识。他们还组织业务骨干演讲,让这些同志自行选择演讲课题,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互动互学。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写的《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纪委监察工作》等体会文章,还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
述学:党员干部在党员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理论中心组学习、考核中都要进行述学,对学习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一是按照每年规定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结合本人工作计划,认真制订当理论学习的计划,要有个人专门学习笔记。二是考核时,由本人汇报学习情况,并进行民主测评。全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都建立了学习档案。三是在每年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或专题组织生活会上,要汇报学习情况。四是在年终述职报告中要有学习的内容,并上报一篇结合本人工作实际的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
考学:由县委宣传部、组织部负责,每年对党员干部学习情况进行细化考核。考核的主要方法:一是进行考试。采取闭卷或开卷形式,统一命题,主要测试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对理论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等。各部门也要就一些工作业务知识进行考核。二是进行考察。结合党员干部平时的学习情况,对理论素养和学以致用能力进行考察。采用与领导干部本人和群众个别座谈、民主测评等形式,注重考察对象能否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干部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三是查阅资料。抽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笔记本、民主生活会记录本;抽阅被考核对象的读书笔记,每年撰写的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抽阅被考核对象主持制定的工作计划、方案和作出的决策等。
学以致用推进科学发展
*县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学以致用。*县干部通过学习,增强了理论水平、执行能力、创新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驾驭能力,善操作、会落实、作风好的干部越来越多。县行政执法局通过学习,全局上下对城管工作进行了再认识,增强了为民服务的理念,提出“法律为据、文化为魂”,“文化城管、城管文化”,在执法中,注意关注困难群体,实行人性化执法,改善了与群众的关系,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全县还广泛开展了助学、助医、助残、助老、助贫、助居、助岗等“七助”活动。每一位副科级以上干部都助养一名以上的孤贫儿童,全县孤贫儿童、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不成功找借口”,已成为*县各职能部门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行为准则。如今沛县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形势好,干群团结,社会和谐,呈现出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第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增幅、人均都居苏北县(市)的前列。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沛县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关键在于坚持,长抓不懈,不能时紧时松、时热时冷。这样才能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落到实处。
第四篇:[让合规管理成为推动转型发展新引擎]
让合规管理成为推动转型发展新引擎
----采油*厂*年合规管理综述
***年,**采油厂作为油田稳产上产的主要区域之一,面对建设任务重、工程项目多、投资成本大、管理风险多等挑战,始终将合规管理做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责任,助推稳健发展的不竭动力,预防经营风险的重要遵循,杜绝违法违规的必备条件,坚持以合规管理为切入点,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持续提高合规意识,规范合规行为,走出了稳健、坚实的步子。
学深悟透笃行
思想引领提升
“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雄心壮志,用铁的手腕,从各个管理环节全面规范我们的管理。”4月18日,在厂合规管理工作会上,厂领导的一番肺腑之言,一语中的地就合规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
合规管理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融入到油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才是固本之策,也才能焕发生机、发挥作用。为了适应转型发展、依法合规管理的“新常态”,4月18日上午,我厂在**前指视频会议室和厂机关视频会议室召开**年合规管理工作(视频)会议。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不说不合规的话,不做不合规的事,敢于指出不合规的问题,支持管理人员依规办事,这是这次会议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为了促进采油*厂合规管理的深入开展,成立了以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合规管理领导小组,由企管、内控、监察部门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指导、监督检查。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目标,通过加强与业务职能科室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约束制衡,规范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通过集中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充分发挥合规管理在增强管控能力、防范风险等方面的保障优势,确保权力行使安全、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干部成长安全,确保经营管理行为有章可循、合规运行。对领导干部的相关行为进行制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形成“失职必查,违规必罚,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运行体系,为全面实现采油*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建设合规文化
突出宣教领先
“从下发的《第*采油厂合规管理工作方案》中可以看到,在以后的工作中,厂部对制度的建立将更加全面,对制度的执行将更加有力,对违规责任的追究将更加严厉,这就为员工的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履行遵章守纪的职责,发挥自己在推进企业合规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作业区综合管理室主任***这样说道。宣传教育是思想文化建设的有力武器,认识统一、价值同向才能同心同德、步调一致。采油*厂在合规管理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建设合规文化、加强合规管理的重中之重,找准员工思想的共鸣点,让合规价值观在全体干部员工脑海中生根发芽。为了保证合规管理的理念能够深耕细作、润物无声的根植于广大员工思想中,我们通过抓好全员合规知识培训,提升了广大员工知法、守法、用法能力,主动把合规管理延伸到生产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使全员重视合规、主动合规。
7月初我厂合规管理专栏正式上线运行,通过合规管理网页专栏制作,使员工可以整合合规知识、合规文化、警示案例、企业制度等相关合规知识与信息,搭建了宣贯合规管理知识、开辟时时可见可学、触手可及的网络学习的平台。7月底,由企管法规科牵头,内控管理科、纪检监察科(审计科)等相关科室共同深入我厂各基层单位举办了为期5天的合规管理、规章制度、廉洁风险等相关知识的培训,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对近些年来油田企业在持续快速发展中发生的各类不合规现象、违规违法案例进行了剖析讲解,进一步提升了全员的合规意识,增强了合规能力。10月中旬,在前指举办了**年合同管理业务培训班。通过狠抓合同申报人员和审批人员培训,力求关口前移,消除隐患,保证质量,将合同制定、履行、控制、管理及索赔案例等内容融入授课全过程,有效促进业务人员防范合同风险,提升了我厂整体合同管理能力,提高了资金运营的安全水平。深入学习宣传与石油企业、干部员工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禁止性、强制性规范,向广大员工讲明合规管理要义、讲透上级精神、讲清合规工作重点,员工中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认同,认识到“合规是管理之本、违规是发展之害”,提高了“全员合规、主动合规”的意识。
推进合规管理
贵在立践立行
“我们必须通过完善经营考核政策、规范招投标、合同管理、优化风险防控体系、创新开展管理提升等措施,升级打造采油*厂提质增效、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谈起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企管法规科科长**一口气梳理出了采油*厂创新经营工作合规管理工作“新常态”。
为了保证合规管理能够真正做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采油*厂树立合规管理要从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抓起做起的思想,促使全员认识到合规管理不只是专业人员责任,更是创造价值的理念,把合规管理、合规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认真梳理管理漏洞,积极瞄准薄弱环节,主动深挖问题、全面整改,“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全系统、全体成员”确保经济运行安全。
采油*厂在推进合规管理工作中,以规范经营管理工作为抓手,根据集团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和油田公司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拟定了第五采油厂合规管理实施细则意见稿,明确了合规管理工作要求,落实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了合规风 险评估、合同培训、合规审查、合规登记报告、合规评价等各项合规管理工作机制。规范招标和非招标选商活动,加大与纪检、审计、内控等部门协作配合力度,及时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杜绝违规违纪行为,形成了各个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细化合同承办部门、审查部门和履行单位职责,严格落实“谁签订谁负责、谁履行谁负责”的原则,优化合同审查流程,加强合同计划管理与节点控制,加快合同审批和结算速度,最大程度减少事后合同,确保合同整体运行依法合规。严格重大合同合规审查,持续做好 “技术、经济、法律”三项审查,提高合同签约质量和履行效果。积极完成对无计划、无招标工程等历年遗留问题的清理工作,制定督办表,完善“责任清单”,明确完成时限、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相关责任人进行签字背书,按照“完工一件结算一件”的要求加快工作量签认和结算进度并进行销项处理,在守规矩上下功夫。制定并发布《第*采油厂合同结算及时率考核管理实施细则》,对未及时结算的部门,解决结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严格考核,督促落实,并坚决杜绝出现新增已完工未结算合同,加强了合同结算管理,提高了结算工作效率,保证我厂投资、成本的有效控制,使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到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想违规。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沟通,促请指导帮促,提高我厂协助司法机关执行案件能力,同时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研究了法律规定与程序,增强自身素质,防范协助执行法律风险。在具体的经营合同中,每名职工、每一个管理者树立维护采油*厂利益的理念,注重程序及制度管理,该逐级负责签发的一级不能少,避免风险发生。
“没有高风险的岗位,只有高风险的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通过一系列合规管理“组合拳”的实施,采油*厂以生产经营依法合规为抓手,让合规成为精细管理的“标尺”,规范管理的“家规”。全体员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合规管理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为我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五篇:商会经济——三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定稿)
这里是一方热土,她,孕育了生机与活力
这里是一个平台,她,见证着奇迹与辉煌
在三明,以商会为平台,以乡情为纽带,凝聚合力,抱团发展的商会经济模式,独具特色,充满活力。商会经济,正成为三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推出片名)
商会经济
——三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明地处海峡西岸的中心腹地,人口268万,总面积2.29万平方公里,下辖12个县(市、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纵深推进、连片发展的重要区域。
三明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八方通衢的枢纽之城、源远流长的文化之城和生机勃勃的创业之城。
20世纪中叶,这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建设大军;改革开放后,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又吸引了大批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创业。
随着三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地域相同、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的企业家渴望拥有共同交流、合作、发展的组织平台。三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于2002年支持三明南安籍的企业家组建了第一个地域性商会——三明市南安商会,并授权三明市工商联(总商会)管理;之后又推动组建了浙江、长乐、福清、兴化、江西、闽东、安溪、泉州、城区、漳州等10个地域性商会;同时,在上海、北京、广东、深圳、温州、厦门、泉州等地相继成立了7个异地三明商会。
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商会组织作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把培育和发展商会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定期召开商会经济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商会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010年2月,市委书记黄琪玉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商会经济工作,提出要“壮大商会队伍,做强商会经济”,并在8月27日召开的商会经济工作座谈上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务企业,做到亲商、安商、富商,各商会组织和企业要创业、兴业、乐业。”
市里对商会联合实施的项目,在用地、审批、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由福清、泉州等8个地域性商会的200多家会员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5幢商会大
厦在徐碧新城中央商务区拔地而起;三明长乐商会会员企业共同投资的海鑫五金机电城、海鑫金属市场和三明兴化商会会员企业在市区实施的两幢五星级酒店等一批建设项目,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一批商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和食品集团蕃茄饮料项目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南方生物、华灿生物等一批高新企业崭露头角,特别是南方生物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化利用人工种植红豆杉提取紫杉醇企业;辉煌重工集团控股三明机床厂,是三明民营企业做大做精的成功案例;金牛水泥生产线融入最先进的水泥制造技术和装备一流的环保、热工、粉磨、均化、储运、在线控制等设备,是闽西北地区最大水泥生产企业;永庆集团、长禾竹业等一批林竹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拉动了产业升级发展;立丰地产开发的阳光城、展旺地产开发的上河城、易达地产开发的水榭新城是三明市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居住小区。这些商会企业实施的项目宛如三明建设热潮中响亮而雄壮的号角,拉引着三明经济迈向更高的台阶。
商会经济正在彰显活力,发展壮大的商会组织在服务会员、激活民资、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引导会员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2005年以来,三明市坚持在商会中组织开展项目竞赛活动,各商会及会员企业在市里确定的金属材料及深加工产业、汽车、机械装备及零部件产业,矿产深加工产业、林产加工产业、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建材产业和纺织产业等八大产业建设中大显身手,仅2010年就实施项目238个,总投资达305亿元。
同时,一批在外经商的三明人积极回乡投资创业,实施项目148个,回归资金达36亿元。2010年4月25日,三明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总商会)牵头组织各异地三明商会联合发起组建了“明商集团”,这是三明“回归工程”和招商引资的创新和突破。
商会经济为三明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有效拉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2010年1—9月,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完成税收45.56亿元,同比增长43.6%,占全市完成税收总额的70.5%。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2%。
商会企业家在发展壮大自身企业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投身“光彩行动”,广大明商“爱国爱乡、敢闯敢拼、明理明信”,成为和谐三明建设的重要力量,2005年以来,累计捐资近1.6亿元。“商会苏区行”走进清流、宁
化、建宁,共对接项目23个,总投资额近20亿元。“百名执委挂百村,共建和谐新农村”活动成效显著,帮助近10万农村人口脱贫致富。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三明商会组织的健全完善和商会企业的成长壮大,通过深化海峡两岸、特别是海西20城市商会和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商会经济这一新引擎,必将拉动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