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下 如何去当好基层文...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下 如何去当好基层文化干部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天的变化,综合国力居世界之林,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等等,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这3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越结越多,穷富差别越来越大,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根本的变化,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有所削弱,为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是巩固执政地位所努力的方向。文化有着深厚的内涵和外延,它不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无形的颠覆力。所以作为我们最基层的文化干部,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下,尽自己所能去倡导先进的文化理念,去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从而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和凝的聚力,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基层文化干部义无返顾,任重而道远,那么如何去当好基层的文化干部呢?
我认为必须客观面对现在存在的问题:
(一|)、我们的工作地位还不能被领导重视,所带来的制约性;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大局”,基层的领导是把握一方大局的人物,他们把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工作当作是自己在位时的政绩,把打造平安队伍建设看得比较重,而文化宣传需要花钱,组织开展文化活动需要花钱,而我们这样做没有明显的社会效应,所以慢慢地忽视了我们文化队伍建设,也制约了我们文化事业的发展,领导思想上的“重武轻文”,使的我们文化干部一筹莫展。
(二)、社区主要领导对开展文化工作的随意性,认识上还不到位;
现在的社区,是多种经济合作社为一体的社区,经济合作社掌控着钱,社区没有钱,加上社区书记、主任年龄普遍较大,他们对新的文化心存不力,思想上还很保守,认为花钱跳跳唱唱搞活动有啥意思,还是花钱做做路呀什么的才值得,认识上的不到位,导致了对我们布置的活动随意性很大,甚至借各种理由推委,这样使我们的整体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
(三)、群众的利益驱动对我们各类文化活动开展,造成了消极负面;
群众是我们开展各项活动的主体对象,而当我们去组织他们参与某个活动载体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没有相应的报酬不愿意参与,政府部门和社区又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文化干部就成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体会到基层文化工作对我们文化干部的需求:
(一)是挖掘“草根文化”和打造一方文化品牌的需求,在今年我区开展的唱响定海、家家通魅力网格PK大赛过程中,(二)广大干部群众对物质文化渴望的需求:
(三)培养文化骨干和组建文化团队的需求;
(四)是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的需求;
正是由于需求和阵地在,那么我们文化根本又将如何去作为呢/?
一、是加强交流和沟通
二、是要知难而进,不气妥;
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有所作为,四、摆正位置,当好参谋,
第二篇:基层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和实施者。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基层,基础在基层,全市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应不断调整目标定位、内容任务和机制方法,有效激发农村党建工作的活力,以“三级联创”为主线,扎实组织开展好“堡垒工程”建设活动。一是实施“基石工程”建设,认真抓好乡村两级党组织“五好”建设和创建基层满意县(区)部门、群众满意乡镇站所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执行政策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阵地标准化建设,按照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活动经常、管理规范、突出服务的要求,坚持建、管、用并举,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阵地办公履职、便民服务、党员议事、科技培训、村务公开等作用。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在行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产品示范服务基地、农村工业集中区、经济示范园区和流通市场中建立党的组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进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实施“头雁工程”建设,深化“三个培养”和“学带”活动,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强化措施,提升和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把1000名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100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500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或后备干部。认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实施“民心工程”建设,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村级民主恳谈活动,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开展农村党员“一帮一”活动,不断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凝聚力量。四是实施“旗帜工程”建设,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服务承诺制度,组织开展“星级党员”评比活动,建立党员责任区,激发农村党员争先创优意识,使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五是实施“富民工程”建设,组织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新变化,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强势产业。
围绕打造平安和谐辽源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生活为载体,努力把街道社区建设成为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街道社区建设的实际,进一步理顺街道大党工委管理体制,探索研究大党工委工作运行机制和党建工作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党的工作的各项制度和协调机制,激活社区每一个细胞,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群众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建设,充实社区干部队伍,优化队伍结构,选好配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经常性的服务进社区活动,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进一步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加强分类指导,坚持典型引路,创新服务载体,搭建活动舞台,不断增强街道社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围绕推进“五大”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按照“四好”标准,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攻坚破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以“五个好”为目标,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要创新工作理念,牢固确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核心作用、投资者的政治导向作用和政府、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创新工作路径,加快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步伐,采取“建、联、挂、派”等多种形式,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做到应建尽建。要创新工作实践,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在打造企业文化、推进生产经营、提升员工素质、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中创新党的工作的途径渠道和方式方法,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创新工作机制,构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发挥非公经济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进一步探索“街道商会+商会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管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依托商会党组织有效加强对中小型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典型的总结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不断推动和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
围绕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抓好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四个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党员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党内生活制度,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改进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经常性开展各项党内活动,活化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内容,搭建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让共产党员在带领广大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永葆先进性。
第三篇: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优势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道德情操等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近年来,郸城县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精神,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努力拓展和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形式,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切实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在全县初步营造了爱廉、崇廉、尚廉、守廉,“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找准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的结合点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承担着树立廉洁理念,提倡廉洁精神、营造廉洁环境的重要任务,发挥着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独特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朽 1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廉政文化基础,形成了许
多具有深邃哲理的“廉说”、“廉论”,对廉政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
要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的说法,即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现实生活中的腐败分子,为的是贪得无厌、骄奢淫侈,他们以权力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至国家财产严重
损失,他们的行为即使在古代也是为人所耻的。深入挖掘传统文
化精髓,找准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的结合点,按照建设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要求,积极倡导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与
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廉政文化和廉洁文化,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
义。今年以来,我县县直各单位、乡镇、办事处、工业区在县纪
委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更新宣传教育
手段,努力打造科学发展的载体,通过举办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培
训班,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提倡“读经典、习礼仪、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等一系列把传统文化和廉政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廉洁自律意思明显加
强,精神面貌有了显著改变。
二、精心打造传统文化宣传平台,拓展和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内
涵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宣传平台建设尤为重要,只有精心打造
高效的宣传平台,充分利用这些平台集中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
容丰富、方法灵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政文化宣传,才能拓
展和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内涵,提高廉政文化活动开放程度和群众
参与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近年来,我们始终
坚持以廉政文化为重点,充分发挥“大宣教”作用,整合宣教资
源,强化措施,推动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党风廉政
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围绕廉政文
化“六进”活动,我们在县电视台开办了“廉政试点”栏目,制
作廉政公益广告368幅,与县妇联共同开展了“读书思廉”活动,开辟农村廉洁文化活动园地,建立廉政书库免费向村民开放,开
设廉政课堂为村民讲解廉政知识,畅通群众诉求绿色通道,推进
廉洁文化进农村。今年在县纪委的引导下,全县卫生、教育系统
率先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尝试活动,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精
心打造不同形式的宣传平台,拓展和丰富廉洁文化的内容,举办
“知廉耻、习礼仪”为主题的国学教育培训班,选择儒家经典书
籍《弟子规》,开展读背经典诗文比赛,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开展“讲一讲、演一演”活动,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设
立国学专栏,搭建一个学习讨论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些举措,不
仅丰富和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而且真正把廉洁文化
带给群众,融入社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总结和创新相结合,科学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全面发展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
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才有现实的意义。廉政文化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来遵循,只能靠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的科学发展之路。深入挖掘整理民间的廉政文化资源,立足当地实际,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廉洁文化,是我们当前急需要做工作,这也是我们从关注传统文化得来的启示。把廉政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创举最初是来源于基层群众,群众的智慧和潜力是无限的,这一点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又一次得到证实。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中的普及,借助网络高科技技术的便捷、传播范围宽阔、覆盖面极大和成本较低的特点,廉政文化宣传的传统方法方式也需要相应的转变和突破,实现手段上的与时俱进。总之,科学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全面发展,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精神,紧紧依靠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把反腐倡廉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第四篇: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
近年来,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认真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围绕中心,牢固树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第一要务”服务的思想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始终放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去谋划。这几年,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服务“第一要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党委强调,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一定要把党建工作放在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把握,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每一个环节都着眼于发展,有利于发展,积极教育与引导基层党组织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把富一方群众、兴一方
事业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首要标准。
注重培养选拔懂经济、善于抓发展的同志进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在农村,我们结合撤乡并镇和村两委班子换届,以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优化班子结构为重点,通过合法程序,把一批有致富本领、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同志选进了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在企业,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交叉任职等方式,把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选进了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这些措施为促进发展提供了人才和组织保证。
努力找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在制订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区)等标准中,我们把争创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活动。目前全区年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52万元的行政村占到了行政村总数的39%。集体经济的发展,使乡村党组织为农民群众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些乡村用电难、灌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得到解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明确要求农村党员党建资讯网要发挥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作用,组织开展了“双培促双带”活动(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促进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我们还在企业党员中组织开展了爱岗敬业、促进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活动。
这些工作找准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效性,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方式和活动内容
创新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在农村,我们实施了乡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利用教育系统建在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资源共享、一网多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党委组织部与农牧厅、扶贫办等单位联合在党校对全区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和41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轮训,安排涉农厅局的主要领导带领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到培训班与乡村党组织负责人面对面座谈,坦诚交流,了解基层情况,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在城市,我们将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全部集中在市委党校进行轮训,提高他们做好街道社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机制。我们按照“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把县及县以下机关、企业、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部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在全区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使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真正成为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总抓手,成为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每年都采取“倒排队”的方式确定部分后进党组织,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整顿建设。仅2006年,我们就选派1575多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分赴村帮助工作,按照“加强乡村领导班子、解决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的要求,进行集中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抓好300个重点贫困后进村的整顿建设工作,我们还从厅局委办后备干部和各市(县、区)后备干部中,选派了300多名年轻干部到贫困后进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或农村工作指导员。这些干部不仅改善了村两委班子的结构,为当地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而且在基层锻炼中增强了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培养了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
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在农村,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我们根据乡村实际,结合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中心工作,设置农业项目协管员、计划生育协管员、民事纠纷调解员等岗位,把农村无职党员组织起来,适当分配一些专项工作,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职有责”、“有位有为”,既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又很好地发挥了他们在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城市,我们积极探索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协调互动的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按照“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管理城市、稳定社会”的整体思路,坚持把“知民、安民、帮民、乐民、便民”贯穿于社区党建工作始终,努力建设服务型社区工作机制。
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我们从实际出发,改革基层党组
织的设置形式和管理模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便于管理”的原则,努力构建“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的组织格局。在农村,指导村党支部在农民群众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专业大户发展迅速、特色产业比较明显、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的地方,由党组织把专业大户、党员户和部分群众组织起来,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宣传、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在条件成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支部,使协会和党支部实现有机结合。在城镇,我们以社区共建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在非公有制企业,我们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多方联建”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逐步建立健全了党员管理网络,有效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有单位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的问题。
三、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通过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机制。我们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将原先21个厅级单位调整为37个,各厅局主要负责人为协调小组成员,研究制定了基层组织建设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强化了各部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责任。目前,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共同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通过督促检查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党委和各市、县(区)党委多次派出督查组,对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一些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进行批评。2004年在后进乡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工作中,有个别县(区)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整顿建设效果不明显,党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这几个县(区)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长专门到党委组织部作出检查并汇报整改措施。
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我们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类型的党组织中,树立推广了一批先进典型。固原市彭阳县在实践中探索出农村党建工作“四个新”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党委专门召开会议,及时推广彭阳经验,在县级层面树立了抓党建的先进典型。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11个街道社区示范点,重点宣传了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正茂社区党支部书记孙仙梅等的先进事迹。这些典型的树立,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篇:基层法院怎样倾力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民法院承担着打击刑事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职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独特的、其他部门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80%在基层,80%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基层,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主要是基层法院。因此,基层法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人民法院正确应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查找、研究、分析、解决现存问题,显得十分必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基层人民法院要实施好“五个三”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抓好“三项建设”基层法院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主要有三项,即队伍建设、审判业务建设、形象建设。其中,队伍建设是根本,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决定性因素;审判质量是关键,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本质要求;形象建设是效果,是审判质量和队伍建设成果的直观体现。为此,我院以“三项建设”为“抓手”,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法院工作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县委和上级法院的工作要求。一方面,严格落实了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共计条款近500项,把队伍建设、审判和执行工作、司法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涉法信访、对外联络等各项工作全部量化细化,实行“千分制”考核,并规定凡在工作中出现错案、执法过错、超审限、信访上访案件等重大案件质量和效率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评优获奖。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的实施,使我院各项工作实现了“人管人向制度管人,制度管人向自我约束”逐步转变,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队伍管理体系,不但队伍未出现任何问题,而且涌现了多个服务大局、优质高效办案的先进集体和多名勤奋工作、甘于奉献的模范干警。今年以来,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170,结案1862件,结案率达到85.81%,同比提高了6.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审判工作中把好六道“关口”,确保审判质量。从立案到结案、从程序到实体,严把立案关、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裁判文书制作关六道“关口”,使我院今年的案件质量又有大幅度提高,发还改判案件仅15件,发改率为0.8%,较市要求目标低2.2个百分点,未出现一起错案和执法过错。队伍建设和审判业务建设的加强,使形象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今年以来,我院已收到群众表扬信42封,锦旗27面,表扬电话15个,其他书面及口头感谢180余次。
二、搞好“三项服务”“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是人民法院必须面对的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基于此,我院坚持搞好“三项服务”,即为全县的经济建设服务,不脱离这个中心;为全县的社会稳定服务,不脱离这个大局;为维护全县群众的合法利益服务,不脱离这个宗旨。我院以此为着眼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在服务全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我们按照县委的要求,以为全县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为已任,把为全县重点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和金融部门服务列入议事日程,并就法院如何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搭建诉讼绿色通道、降低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仅今年以来,我院就审结涉及我县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案件512件,标的额达5158万元,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为全县社会稳定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我院除依法从重从快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外,对群众关心的“三费”案件、“三农”案件、人身损害赔偿以及医患纠纷、劳务纠纷、相邻关系等热点案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今年以来,我院各审判业务庭和执行局先后成功处置涉法信访案件26件,执结积案23件。同时,本着“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加大了民事案件调解力度,今年审结的1233件民事案件中,调解结案711件,调解率达到57.7%,较去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另外,针对刑事自诉案件取证难、矛盾易激化的特点,大力开展调解,调解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地方党政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实现“三项目标”我院党组认为,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其职能是平纷止争,使诉争的当事人服判息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因此,我院提出了“三项目标”,通过实现目标发挥最佳的审判职能。一是保二争一创辉煌的目标。2004,我院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成为近十年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年。对此,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提出了“保二争一创辉煌”的宏伟目标,并脚踏实地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二是为构建和谐滦县服务的目标。制定实施了《关于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构建和谐滦县的决定的实施方案》,订立了工作目标,出台了工作措施,力争为构建和谐滦县做出积极贡献。三是实现“四无”的目标。“四无”即无违法、无违纪、无错案、无超审限案件,从而促使干警自我加压,勇于拼搏,树立形象。
四、深化“三项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前进的阶梯。为进一步抓好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我院以积极的态度,探索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各项改革。一是深化机构改革和人事改革,营造工作协调,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解决好涉诉信访案件,保护群众权益,经请示县委,于今年初成立了信访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信访接待及案件处理等项工作,使今年头8个月的信访量同比下降了25.5%,信访案件解决速度也大幅度提高。同时,以干部调整的方式,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大胆重用,对不适应工作的中层干部调换或免职,建立了动态用人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今年5月底,我院共提拔调整31名干警,其中提拔使用11名,从而营造了人心思进、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二是深化审判方式改革,为审判工作提速增效。坚持严格选任、认真培训、科学管理、善于使用的原则,认真落实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今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已陪审案件7件;严格坚持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制度,依法公开审理率和公开宣判率均达到100%;积极探索提高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93%,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平均审限缩短15天;实行了行政非诉审查案件听证制度,对案件进行“阳光审查”,使群众明明白白打官司,今天已召开听证会12次;落实了证据交换等项制度,确保当事人充分实现诉讼权利。三是深化执行改革,消灭“法律白条”彰显公平正义。为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缓解执行压力,进一步完善了债权凭证制度。今年以来共发放债权凭证78件,涉及标的额84万元。同时,为全面提高执行局应急出警的速度和效率,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等问题,于2004年11月设立了“执行110”。今年以来,“执行110”共接警106次,出警106次,出警率达到100%,共执结和部分执行案件97件,执行标的额161.93万元,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
五、落实“三项措施”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院牢固树立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落实“三项措施”,把司法便民、爱民、利民有机地融入到诉讼活动的全过程。一是坚持司法便民,落实便民措施。按照省、市法院便民服务措施的要求,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为当事人准备了休息椅、饮用水、诉讼纸笔,并以口头立案、代书诉状、进村入户开庭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诉讼。仅今年以来,我院已为老年当事人等办理口头立案、代书诉状等32次,对群众关注的抚养费、赡养费、抚育费及离婚纠纷等焦点案件,入村入户现场开庭7次。二是坚持司法亲民,实施人性化执法。将诉讼须知、立案收费标准等全部上墙公示,方便当事人。实行了“首接责任制”,接待当事人做到满面春风、满腔热情。同时,实施了院长接待和院长包案等制度,仅今年以来,院党组班子成员已接待当事人67人次,包案解决案件19件。特别是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干警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自去年至今,已无偿借、送给困难当事人钱物合计600余元。三是坚持司法利民,解决群众“告状难”问题。对于那些确有冤情而又无钱诉讼的,坚持认真落实司法救助制度,敞开法律之门,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已办理诉讼费减缓免案件81件,金额56.3万元,实现了“让有理没钱的人也能打得起官司”的承诺。我院便民、亲民、利民的种种举措,充分彰显了人性化司法理念,拉近了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任重道远。为此,人民法院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更大更好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