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让文化紧贴百姓生活

时间:2019-05-13 09:5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沙让文化紧贴百姓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沙让文化紧贴百姓生活》。

第一篇:长沙让文化紧贴百姓生活

长沙让文化紧贴百姓生活

本报记者王斯敏 唐湘岳 龙军发布时间: 2008-01-21 08:15 来源:光明日报

从三国吴简的熠熠生辉到岳麓书院的人头攒动,从剧院、酒吧的火爆热闹到“动漫湘军”的迅速崛起,从“姥姥花鼓剧团”的家喻户晓到《恰同学少年》的脍炙人口„„长沙文化融俗入雅、生机盎然。

2007年,长

沙被评为“最具娱乐幸福感城市”;同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200亿元,占GDP比重10%以上,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0%,文化产业高地效应日益凸显。

一面,是百姓在文化的惠泽中幸福栖居;一面,是文化在百姓的追随中拉动经济。是什么成就了这一全国瞩目的文化现象?长沙文化十余年的探索给予了回答:只有紧贴百姓生活,亲民、惠民,文化软实力才能不断提升。

应声而起:“不发展对不起百姓”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很多城市还在争论‘文化产品是不是商品’的时候,长沙的歌厅就悄悄火起来了。”长沙市文化局文化市场处副处长海秋媛回忆。

或许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历来敢为人先的长沙人,一时间,100多家大小歌厅争先亮相,民营书商聚集的“黄泥街书市”声名起,“戏窝子”南馆剧场的“映山红”戏剧节映红全国„„

与文化市场同样活跃的是人们的褒贬不一。有人主张,对酒吧歌厅这类俗文化场所,还是关停好。可领导们并没有一刀切,而是宽容地表示“看看再说”。“魅力四射酒吧”董事长李志记忆犹新,当时一位领导果真微服来到酒吧“看看”,结果出来时通道被顾客挤得水泄不通,只好靠保安开道把他“解救”出来。李志紧张得出了一身汗,以为这下要关门了,但听到的却是领导的肯定“:这么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场所,不发展对不起百姓!但一定要在管理和安全上多下功夫„„”

“不发展对不起百姓”,很快便成为长沙市决策层的共识。而这种开放心态与超前胆识,与邓小平南巡谈话后长沙市接连几次“思想大解放”息息相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长沙城市文化研讨会召开,并邀请作家韩作荣写出纪实文学《城市与人——长沙:城市的话题》,引导人们思考长沙的文化追求;1993年,全市兴起“长沙精神大讨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很快成为长沙人对自己的性格认同;1995年,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性城市”,把长沙人的思想解放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时任长沙市委书记的秦光荣在全国率先提出这一响亮口号。

“当时长沙决策层已经意识到了:群众需要的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文化一定要让老百姓喜欢,才能发展得起来。”长沙市文化局局长周杏武感慨。

得益于这种理念,长沙的酒吧、歌厅被保留了,黄泥街书市得到了扶持,民间剧团也备受重视„„市政府逐渐转变角色,推进文化体制的“松绑”式改革,找到了融监督与服务为一体,提升文化格调的管理模式。他们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对歌厅节目定期检查,举办经营者培训班,引导歌厅文化“倡导高雅的,支持健康的,允许无害的,反对低俗的”,长沙文化逐步走入良性循环,百姓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

加速推进:“文化成果共享”

2001年,在长沙市党代会上,“以文立市”战略正式出台;随后以96万元向全国招标,征集文化产业规划方案。“当时争议不小:花百万元买一个规划,值吗?但市领导很坚定:能找到符合群众需求的方案,值!”长沙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顾庆丰说。

同年9月,长沙再做超前之举,在全国率先召开全市发展文化产业工作会议,重金征得的《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火热出炉,提出着重发展媒体传播、文化娱乐等六大文化支柱产业,并规划了“一带”(湘江风光带)、“七片”(七个文化产业集中区域)、“多点”(多个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旅游景观)的总体布局,确立了“科学规划带动、龙头企业带动、重点项目带动、文化环境带动”“四个带动”战略措施,以及“体制支撑、政策支撑、市场支撑、人才支撑”四个支撑体系。

随即,决策层创举频出:为长沙广电集团等五家重点扶持单位划拨土地5000余亩,建起规模化文化产业园区;对卡通企业等单位实行文化事业建设基金全额返还;鼓励民营资本介入,在税费减免、工商注册等方面予以优惠„„

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文化产业势如破竹——田汉大剧院跻身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卡通形象“蓝猫”成为全国唯一动漫驰名商标,长沙动漫原创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至2006年,文化产业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成为全市一大支柱产业。

文化拉动了经济,但这并非最终目的。“通过产业激发文化自身活力,确保文化成果百姓共享,这永远是第一位的。”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泽珲说。

民生为重。长沙不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建立完善了简牍博物馆、“一馆三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扶植成立了400余支群众文艺团队,常年开展“百万市民读书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并在全国率先启动“政府埋单,群众看戏”的送戏下乡百万补贴工程,针对文化困难户的“文化低保”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

走向繁荣:“又好又快发展”

步入2008年,我们又欣喜地看到——“一江两岸文化走廊”将贯穿百里,统合起1

3个文化产业基地、1000家文化企业,构筑省级文化产业中心园区;

“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挂牌成立,长沙成为第四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重点基地;

铜官窑遗址、橘子洲文化生态景区、马王堆汉墓“物址合一”等45个重点文化基地正加紧建设„„

“长沙市文化建设再攀新高,源自过去的有效探索和新规划的逐步实施。”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的光荣责任。新时期长沙文化建设将继续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放在突出位置,让文化更好地回归百姓,造福百姓。”

2006年,市里出台《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将长沙的发展定位明确为“文化名城、休闲之都、创意中心”,全力建设文化强市,不断提高文化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目前,一场文化体制改革正在长沙有序推进。今后的长沙,将大力发展媒体传播等八大主导产业,壮大文博集团等六大集团,建设好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等4个基地;将改造歌厅、酒吧等一批现有文化品牌,打造歌厅产业集群,使歌厅一厅一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将培养和扶持一批名主持人、名导演、名制片人、名出版家和名艺术家,对符合条件的文化投资者、文化人才、文化经营业主给予资金扶持或重奖。

与此同时,长沙各区县也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并在财政税收、劳动人事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仅在“2007年长沙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重点扶持项目安排方案”中,长沙市财政就直接拨款给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2000万元,各区县拨出配套资金200万—1000万元„„

紧贴民生的长沙文化,正日益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发展图景。

第二篇:城镇化,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城镇化,让百姓生活更美好(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民生专稿)

——十六大以来民生领域发展成就述评之九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向前延伸,一座座桥梁飞架南北„„这10年城市“长”大了,城镇增多了,大量农民变成居民。

这,缘于一个巨大的跨越——中国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10年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3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增长2096万人。

中国社会结构迎来了一个历史性变化——到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这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

10年快速城镇化,“乡村中国”成长为“城市中国”,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基础设施大步跨越,生活方式深刻变化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而今天的现实远远超过了昔日的梦想。

“住楼房、开汽车、玩电脑,这在10年前简直不敢想。”江西南昌青山湖区进顺村农民刘省保很得意现在的“小资”生活,融入南昌城区,村集体经济越做越强,去年全村收入达到4400多万元,村民都住进了公寓楼。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由此,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

10年来,城市在扩张,农村在发展,城乡界限不断淡化。到2011年底,全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建制镇增加至19683个。全国有3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其中13个城市超过1000万人。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这10年,城镇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逐步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大步跨越——

交通更顺畅。我国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10年间,公路总里程由176.52万公里增长到410.64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全部建成,串起了座座城镇,物畅其流,人畅其流。

出行更便捷。10年间,高铁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生产出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动车组,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百姓生活半径不断拓展,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住房更宽敞。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构成的保障房供应体系加速建设,朝着“住有所居”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这10年,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升级,空调、冰箱、电脑等稀罕家什变身“日用电器”;农村消费潜能释放,城乡之间消费差距不断缩小,呈现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共同繁荣局面。

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由此带动的投资、消费需求,至少可维持4%—5%的经济增速。城镇化不仅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动力,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理念发生深刻变化。

公共服务迈向均等,更多农民变身市民

今年9月1日起,在北京、广州、上海等6个城市的外地人员,可以异地办理护照。这一举措为流动人口和户籍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提供了便利。

中国的城镇化,不仅是扩大城镇版图,更重要的是“人口城镇化”。十六大以来,中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更多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融入城镇。

这10年,国家全面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一系列阻碍城镇化发展的制度藩篱逐步打破。

打破城乡壁垒,各地不断探索。甘肃嘉峪关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与“非农”的户籍界限,推行城乡户籍一元化,30万城乡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

征地制度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征地补偿标准提高30%以上,相当一部分地方增加了一倍,250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让农民失地不失业、生计有保障。湖北武汉佛祖岭社区,是一个农民安置小区,整齐划一的住宅楼,超市、图书室、幼儿园等配套设施齐全。“这哪里像农村?比城里社区还好!”刚搬到这里的农民田先祥说,他在社区物业工作,妻子在一家商场做销售,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四五倍。

这10年,公共服务体系不断迈向均等化: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面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新农合制度从无到有、从有到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一张张社会保障网更加坚实细密,让百姓生活更安稳。

这10年,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总量达到1.1亿,城镇就业人员占的比重从2002年末的34.3%提高到2011年末的47.0%。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洗脚进城”,到2011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突破2.5亿。

“工资高了,保障好了,工作安稳了。”许多农民工有这样的感受。1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城镇化健康发展,环境更加和谐宜居

推进城镇化,既要面对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要面对资源紧缺、环境脆弱等诸多矛盾。

立足国情,党的十七大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方向。

10年来,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发展,从高能耗城镇化到低能耗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城镇化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城镇化不再图速度,更看重质量。

越来越多的地方致力打造宜居城市。今年北京造林25万亩,巨大的“绿肺”将有效改善大气质量。10年来,环境的舒适度在提高。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9.5%增加到38.62%,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由7.73平方米增加到11.18平方米。到2011年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6%,提高42.6个百分点。

注重可持续发展,“低碳”成了时尚。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深圳2007年就将空调定在26℃写进《市民生态公约》,新能源汽车奔跑在大街小巷,“低消耗、低排放”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正在形成,2011年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建设用地均为全国最低。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治污腾出环境容量,也腾出了发展空间。”老工业基地徐州,一个满足调水水质和徐州发展的截污导流规划,整整做了5年,投资额从2亿元追加到7.2亿元,彻底解决全市城乡尾水出路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空间更大了。

统筹城乡作用凸显。江苏太仓市,去年底实现了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基本实现了无害化处理。曾经饱受污染困扰的黄桥村村委会主任王解忠说:“现在水变清了,山变绿了,过去鱼米之乡的景象又回来了。”

“东高西低”的经济版图悄然变迁。2008年起,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4年超过东部地区,区域增长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地区等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东部沿海先发区域,正通过自主创新探索新的道路;中西部曾经的经济“洼地”,整体隆起,积蓄发展力量。

10年城镇化历程,我们走进一个新的城市时代,一个更加现代、宜居的城乡体系正在成为现实。

第三篇: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文化阵地让品牌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文化阵地 让品牌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县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 中共**县委宣传部 ***

尊敬的**部长,各位领导,上午好!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县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我县艺术文艺团体活动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我发言的题目是: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文化阵地,让品牌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县地处边远山区,与云南盐津、彝良威信接壤,古为秦五尺道、唐南丝绸之路重要驿站,今为出川入滇重要门户,辖9镇9乡,面积1256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其中农村人口36万,有三个苗族乡。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要求,努力适应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以“立足地域文化特色,用先进文化占领阵地,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要求,收到了明显效果,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思想观念转变,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推动了农村文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近三年来的努力,我县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城乡群众文化、专业艺术团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形成合力,不断夯实群众文化阵地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是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的重要依托。在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各方面都需要大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我县始终把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县委、县政府重要惠民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对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仅从2008年起到现在,全县投入各项文化资金达2000余万元,全县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投入使用,9个正在建设。全县村级文化室243个、农民图书馆1个、“农村书社”1个、“农家书屋”139个、农民文化广场10个,农村远程教育点243个,“村村通”工程有效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做到了每月没村一场,县城新建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一大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成已成为广大城乡人民群众了解方针政策、学习科学知识、开展文化活动的好去处,有效的解决了城乡文化枯燥、农民致富信息缺少的难题,用先进文化占领了农村群众文化阵地,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着眼需求、打造品牌,坚持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

我们在抓好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始终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紧贴生产生活实际,按照“突出特色、形式多样、健康有益、寓教于乐”的原则,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一是坚持开展具有地方乡土特色文化活动,让“乡土文化”散发香味。近年来,我县各乡镇的群众文化已形成了争相举办“乡土特色、地方特点、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艺术节的文化氛围,并成为了我县山区文化一大亮点,曾被省委宣传部以“川南山乡奇葩”为之赞扬。如**镇的“**之春”艺术节、**镇的“李花节”“品果节”、**镇的“菊花艺术节”、**镇的“荷花艺术节”、**乡的“苗族花山节”、**镇的“苦丁茶文化艺术节”等等比比皆是,与此同时,我们创建了三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即:雕饰之乡——高坪苗族乡、农民书画之乡——武德乡、大唢呐之乡——**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节会友”的“节文化”已成为**农村文化的时尚和品牌,秧歌、腰鼓、莲箫、川剧玩友,这些富有地方文化特色活动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形成了“一乡一品”的地方文化特色。

二是举办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让百姓走上舞台当演员。**县**广场是全市区县中占地面积较大,功能较为齐全的大型文化广场,广场设有250平方米大的中心圆形舞台,可容纳观众1万余人,并设有80平方米大型LED高清电子显示屏、大型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2008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文化广场,我们充分利用广场功能,发挥广场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我们从2007年起,在机关举办“月末文化广场”、“**放歌”活动,即由县级机关分系统以“展靓丽**风采,扬先进文化之帆”为主题轮流在每月末主办具有行业特色的专场广场文艺晚会,充分展示机关职工文化风采,使机关文化充满活力;在社区以“高扬主旋律,唱响红色歌”为主题,举办“社区宣传文化周”活动,让县城每个社区轮流每周末组织由群众自编自演的“激情广场红歌会”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群众参与广,积极性高,深受群众喜爱,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激情广场”是一个“没有专门的舞台灯光、音响,没有专业的节目主持,只有专门的群众演员”的百姓大舞台,他们喊出的口号是“**大舞台,有我更精彩”。我县广场文化呈现的“**放歌”、“激情红歌会”已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广场文化品牌。

三是重大节日举办大型文化活动,让精品文化提升群众文化品位。近年来,我们坚持用先进健康向上的文化引起群众文化发展,除常年开展“广场月末文化”、社区宣传文化周等活动外,我们每年在“五一”“七一”“十一”和“元旦、春节”都要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精心组织举办大型主题文艺汇演、展演活动,如“激情红五月”、“党旗颂”、“祖国颂歌”、“新年团拜会”、“春满煤都焰火文艺晚会”等,按照“节目精选、编导精排、演员精选”的要求,打造文艺精品,为群众文化起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提升了群众文化表演水平和欣赏品味,从而有力的推动群众文化上水平、上台阶。与此同时,我县为鼓励文学艺术创作,从今年起,我县设立了“**文艺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出优秀的音乐、美术、诗歌、小说、小品等艺术作品,给予表彰奖励。

三、抓住关键、注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文艺队伍。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除了认真组织和搞好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外,弘扬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地方文化精品,提升地方群众文化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文艺团体(队伍)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需要所在。为适应新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我县早在2004年就建立了一支以机关、企事业单位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共40余人组成的“**艺术团”,它的性质为“业余”,管理上为“分散管理,集中排练”模式,任务是承担县上“三下乡”文艺演出、组织参加省市文艺调、汇、展演,其工作任务较单一。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新组建了一支财政拨款,公办民助、聘任用人、政府管理的专业文艺团体,将原“**艺术团”更名为“**艺术团”,并在任务承担、作用发挥、管理模式等方面加以完善和明确。新组建的“**艺术团”性质为公办民助、聘用结合的专业艺术团体,编制为42人,其中事业编制20人、社会聘用编制22人,聘用人员实行年薪制,编导老师年薪3.5万,演员年薪2.5万元,其管理,是在文广局领导下,由县文化馆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和排训工作,艺术团的运作方式为“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即既要完成县委县府每年安排的公演任务,又要承担文艺创作和历史文化挖掘与整理工作,同时还要面向市场搞活机制,形成活力。不管是过去的“**艺术团”还是现在的“**艺术团”它们已经成为**“弘扬挖掘地方文化、创作文化精品、服务基层文化、培训文艺骨干”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三年来,艺术团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槐花开》、《茶韵》、《绣荷包》、《苗寨春风》多次在省市演出中获奖,创作的《香茗苦丁》、《玉壶女儿美》、《靓丽**》、《春风赞》等地方原创歌曲深受群众喜爱,并广为传唱。去年以来,树立“春风”典型,以“春风精神”及春风村为原型,创作、编排了歌、舞、诗歌、报告文学等艺术作品。今年,市委宣传部和县委、县政府共同打造的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在酒都剧场演出后,受到了广泛好评。艺术团的成功运作,创作的地方文艺精品为本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彰显了新时期群众文化的无穷魅力。

总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用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占领群众文化阵地是新时期党赋予我们的文化责任;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在;建设一支新时期文化专业队伍,是引领先进文化方向、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要,**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取得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和上级部门关心支持,离不开各兄弟区县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的发言完了,谢谢!

第四篇:《让百姓生活更美好》专题片观后感

通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视频《让百姓生活更美好》的专题片,我感受很深刻。细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是也在发生着很多的巨大变化么?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智能化。

一、智能手机

话说现在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在哪里都能见到大人、小孩甚至老人都在看手机,原因就是智能手机里存储了太多的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就拿我妈来说,以前教她使用手机发信息,她都不愿意学习,现在收到周围人的影响,也开始用上了智能手机,不会写信息也无所谓可以用“语言聊天”、“语言搜索”等等,后来慢慢的还学会了在手机上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手机淘宝”。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慢慢的我发现村里的女人们也在变化着。以前只有等“街子天”才到城上买衣服,现在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网络购物,给家人买很多漂亮的服饰和生活用品;

而且还学会了关注发生在身边的新闻故事,然后等到休息时拿出来和大伙分享、、、、、、我想说这些点滴的改变确实在影响着农村人,让农村人能知道外面的新闻,外面的世界,把小小的我们和社会、和祖国也联系的更加紧密了。

二、“微超”的诞生

某天,发现在小区的楼下摆放着一个很特别的柜子,里面放着各种蔬菜和饮料,觉得很奇怪,那是什么?后来几天,陆续看到有人从里面拿出东西带走了,很奇怪。后来慢慢的知道了那是——“微超”如名所言,微型超市。

如今,网上购物虽已经很方便,但商品到家需要一定周期;

而在日常生活中,大型超市离家远、小型便利店品类又不全,如果有急需日常用品,最想的就是有人能短时间将东西送到家门口。而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还可以自由搭配不同类型的智能微超,选择适合地点的商品,譬如在医院可以销售生活用品及加热的营养饮料,在体育场可以销售冰镇碳酸饮料,可以方便消费者更直接的选购商品。因此,各种各样“微药店”、“微水站”、“微菜场”都应运而生了。

“微超”与传统的自动售卖机在支付方式上有所不同,传统的售卖机需要投币购买,使用时需要自备零钱,有的甚至不要自备硬币,很不方便,而“微超”不仅可以刷卡,而且还可以使用手机支付。既方便又快捷。

其实,无论是淘宝、还是智能微超,对于老百姓的生活而言,都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而生活的智能化,也势必改变着我们,正如十年前,谁又能想到手机支付如此普及呢?

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改变还不仅仅只限于次,来到厨房,微波炉、快速烫煲、电磁炉,一个个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里,随时准备听候主人的调谴、、、、、、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高科技产品,而且还能随时随地体会高科技产品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好处。我不禁感慨万分:科技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真大!

人类正在步入信息化科技时代,高科技也越来越贴近大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并且不断的推进着我们的社会向着更加高科技,更加智能化发展。

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没有我国科技人员的努力创新研发,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就没有我们现在舒适的物种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享受,这都是科技带给我们生活上的改变,而未来,我相信会更好!

第五篇:文化高地崛起谱百姓生活和谐曲

文化高地崛起谱社会和谐曲

2011.10.20

《人民日报》11日在头版头条处刊登了题为《文化高地正崛起——重庆推进文化建设纪实》的3000字长文,文章对重庆推动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文章指出,“重庆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持,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担当,催生了抗拒低俗文化的精神底线和建设主流文化的自觉行动”。(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0/11/9744710_0.shtml)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与部署,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未来、抓民生的理念。2009年6月,市委召开三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重庆文化改革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里程,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城乡文化大发展在丰富百姓生活、提高人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庆将文化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前进的产业来发展,成效日渐突显,这为中国的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模式,同时更进一步推进重庆和谐社会建设。文化高地的崛起可以抗拒低俗文化,提振市民精气神,为我市构建一个祥和、安宁、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强文化大发展,提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解除艺人后顾之忧,促进文化和经济协调发展将谱出百姓生活和谐曲。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障

重庆在近几年的时间里,紧紧围绕“构建西部文化高地、长江上游文化中心”的目标,大力加强文化领域的财政投入。在城市,建设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标志性的文化公共设施。其中包括重庆大剧院、重庆图书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川剧艺术中心等17个市级重大文化设施。在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实现区县、乡镇、村三级全覆盖。“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行动顺利完成,解决了12万户近50万人看电视难问题,实现了广播村村响。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实现行政村“1村1月1场”目标。一个个文化设施的建成,一座座文娱平台的搭建,一条条文化改革措施的落实,较好地解决了城乡居民活动无场所,娱乐无项目的问题,有效遏制了赌博、六合彩等低俗文化的盛行。同时,还可以坝坝舞、村村响、红色电影为平台,宣传政策法规、思想教育、民族精神、社会荣辱,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名族风情,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解除艺人后顾之忧,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文化高地建设必须还要有好的院团,有能力的演出人员。这就需要让他们生活工作有尊严,就要让他们有好的住房条件,有好的工作环境和好的演艺场所。对此,重庆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解除文艺人的后顾之忧。如:政府解决了演员的住房问题,让演员们能够定下心来做事业。政府出钱给这些院团盖起了办公楼,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工位用于办公和创作。政府补发演员的工资和津贴,国家1级演员的收入还等同于局级干部的收入,而演出创收的部分还能再度提高演员的收入水平,政府的一项项投入,让演员的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为了鼓励院团能够多演出,政府计划性采购文化产品。政府各项措施的落实提高了演员的积极性和群众参与的自觉性,确保了文化改革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文化事业提供了动力保障。

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重庆在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上首次提出了“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虽然是基于历史的考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探索铺路,但重庆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要想“分好蛋糕”必须要以“做大蛋糕”为保障,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基础。为此,重庆的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增添更多的经济增长“发力点”。加强经济和文化两者的协调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可以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道物质保障。数据显示,2010年,重庆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8.75亿元,比2006年(88.57亿元)净增150.18亿元,增长169.5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从2.5%提升至3.01%。由此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在重庆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重庆文化大发展,只是文化高地崛起的开端。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具有巨大潜力,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改革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下载长沙让文化紧贴百姓生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沙让文化紧贴百姓生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徐匡迪谈科学消费:让低碳经济走近百姓生活

    “冬天把空调温度设得过高,室外很冷而室内却能穿短袖;夏天把空调温度开得过低,进屋还要穿一件披肩,这些做法都不可取。”10月14日,在南通举行的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

    长沙脚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概况

    1.1 长沙脚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概况长沙市脚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校学生服务产业链为起点,专业从事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品牌策划推广、广告设计及推广策划,以及进行教......

    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如果单一地实行重奖重罚的刚性制度,缺乏安全文化的柔性管理,往往因为得不到职工的共鸣,不能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而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如果说安全技术措施能实......

    让作文有点文化味

    让作文有点文化味 选准角度思想深刻选材典型结构匀称 一、他山之石 【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

    让文化流行散文

    没有灵动的生命,却蕴含着思维的睿智;走不出生活的空间,却能让思想的野马自由驰骋。文字的世界,奇妙无穷!唐诗的雄阔厚重,宋词的婉约绮丽;小说的凝重,散文的优美,抓着我们的心,牵着我们......

    长沙新东方烹饪教育让女性德才兼备

    长沙新东方烹饪教育让女性德才兼备 随着女性对自身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关于女性修养的培训学校也越来越多。当代女性不仅需要一份高薪的工作,更需要一个良好的修养,还需要一......

    长沙天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介

    长沙天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介长沙天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原长沙鑫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动画片生产、影视制作、动漫培训、认证于一体的高科技文化传播公司,公司制作团队......

    “十一五”期间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早、起点高,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经济规模和贡献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杭州、广州,居第三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