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0页、41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知识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务并进行交流。
2、经历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3、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提升整理复习方法与策略。
教具准备:
自测题、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明确学习内容和目的)
1、数学书伴随了我们走过了6年的生活,它还要继续伴随我们走下
去。那这6年来,我们究竟学习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
2、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3、刚才那位同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面对这么多的知识,我们确实需要对它们进行整理一下。6年来,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整理复习,有单元复习,半期复习,还有期末的总复习,那你能想那些方法可以对6年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4、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了各自的整理复习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经历一次整理复习的过程。
二、回顾整理,初次建构数概念的知识网络结构
师:我们数学课总是在和数打交道,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数的知识吧!(揭示课题).师:要整理有关数的知识,我们首先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哪些数,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吧!
师:从中你能找出哪些数?
生回答后,这时黑板上展示出7个基本的数的概念: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正数、负数、零。
对这些数概念的意义你都清楚吗?举例说说什么是整数?自然数?负数?
师:看来这些数的概念都是有联系的。下面,请同学们从这里面(7个基本的数的概念)选择你认为有联系的一些数的概念,进行整理,清晰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1)先写一写,画一画
(2)同桌交流一下想法
(3)全班展示和交流
师在巡视中重点展示学生的2--3种生成,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部分的:
重点随机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几点
1、数的意义的不同?什么意思啊?谁来举例说明。
2、那整数和分数(小数)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所以的整数都能写成分数。
那也就是说所有的分数都能化成整数?
3、我们还可以把数分成正数、0和负数。
师评价:大家合作的很成功,通过大家的独立思考,全班讨论,我们清晰的展示了数概念之间的联系,我们知道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小数),数还可以分成正数,零和负数.三、看书回顾
1、书上也把数的概念,进行了整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书上是怎么进行整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3、闭上眼睛想一想,说到数你想到什么?
4、把这个知识结构图和我们刚才自己尝试对比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评价:现在我们说到数就能想到和它有联系的一串数,它们的联系就可以用这样的网络图来表示.四、看书回顾 引导全班对数的概念进行第三次建构
师:这些数的联系,不但可以用网络图来表示,还可以用一条直线来表示,(出示数轴)你见过吗?它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数轴,(出示书上的数轴)
师:你能从数轴上看出某一类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吗?
五、全课总结
静静的回顾一下,我们整理知识的过程,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进行知识整理的?引导学生再次感知整理复习的方法,再由老师提出重点:
1、罗列
2、分析概念找出概念之间的关系
3、建立知识结构图,同时说明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可以是网络图,也可以是集合圈、列表等等,在今后的总复习中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一些方式对我们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罗翠玲 罗翠玲 当前离线 积分24152.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13:26:19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运算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感受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回顾再现。
(一)口算
27+68= 910-540= 18×40= 910÷70= 78-0.8= 3÷7= 6.3÷0.1= 36×25%= 48+6.52= 1.02―0.43=
(二)说说四则运算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根据这四副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3、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一幅图: ①两个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②还要折多少只纸鹤?
求和:39+26=65(只)120-39-26=55(只)120-(39+26)=55(只)求剩余数可以用连减的方法,也可以用减去两数之和的方法。第二幅图:
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1.5×52=78.5(元)求52个1.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三幅图:
①捆扎礼品盒用多少米彩带? ②扎蝴蝶结用多少米彩带? 18×1/3=6(米)18×1/2=9(米)③一共用去多少米彩带? ④还剩下多少米彩带?
18×(1/3+1/2)=15(米)18-18×(1/3+1/2)=3(米)或者18×(1-1/3-1/2)=3(米)
这几种方法基本上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四幅图:
每个小组有多少人?48÷4=12(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多少? 这幅图上没有要求平均分,但是要想一想做游戏时怎么分最公平?还是平均分最公平。
4、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图提问题并解答,做的非常好。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
5、自主练习:
(1)你能说出下面各题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只列算式不计算。①六年级平均每班38人一共有六个班,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②教室长8米,宽6米,长比宽多多少米?
③我们班喜欢踢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喜欢踢球的1.5倍,跳绳的有多少人?
(2)根据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12+20=32 32-12=20,32-20=12。根据这3个算式编写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例如:校园里有12棵杨树,20棵桐树,这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用加法
6、回顾、总结学过的运算。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加、减、乘、除这几种运算,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用到乘法呢?
(1)乘法:①求几个几是多少;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③求长方形面积;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2)除法: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一份;②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3)加法:①求和;②减法逆运算。
(4)减法:①求剩余;②比较;③加法逆运算。三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二)加减法关系、乘除法关系
1、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加减法之间有逆运算的关系)
2、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乘除法之间逆运算的关系)
3、练习
(1)校园里有12棵杨树,20棵桐树,这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用加法,而学校里杨树和桐树一共有32棵,其中杨树有12棵,桐树有多少棵?和学校里杨树和桐树一共有32棵,其中桐树有20棵,杨树有多少棵?这两个问题要用减法。
(2)48个学生做游戏可以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用除法)可是“每个小组有12个人,4个小组共有多少人?”用什么方法呢?(用乘法)
三、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200+80= 0.5×4= 280-80= 2÷0.5= 280-200= 2÷()=0.5
(二)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1、2.5的10倍是多少? 2、3.2是0.4的几倍? 3、160的25%是多少?
4、一个数的5倍是1.25,这个数是多少?
5、两个因数的积是4.5,其中一个因数是0.5,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课后反思:
运算的意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过程中,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
2、总结四则运算过程中出现的几种特殊情况。(主要是 0和1)教学重点: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教学难点:四则运算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说说四则运算的意义(结合算是说明)1、1.5+3.6表示()
2、2.8-0.3表示()3、2.5×4表示()4、20× 表示()
5、100÷ 表示()
(二)说说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乘法
加法
简便运算
逆运算 逆运算 减法
除法
二、综合练习
完成课本第65页1-4题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设计
(一)只列式不计算 1、35与43的和是多少? 2、67与35的差是多少? 3、25乘以4的积是多少?
4、一个数的5% 是15,这个数是多少 5、35的 16%是32是多少?
(二)解决问题
1.商店里卖出4个蓝花瓶,每个24元;还卖出5个红花瓶,每个30元。(1)卖出两种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2)卖蓝花瓶比卖红花瓶少收人多少元? 课后反思:
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第三课时)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和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加深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验算。二、四则运算
1、复习整数四则运算意义。
提问:(1)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2)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3)举例说明,注意减法和乘法举例联系加法,除法举例联系乘法。
2、提问:你能根据刚才整理的知识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之间的联系吗?
3、做“练一练”
364-26= 548×48= 645÷15= 44-15= 1.25×2.4= 51.7-50.8= + = ÷ =
4、小结
整数加、减时,要注意把()对齐。小数加、减时,要注意把()对齐。
分数加、减时,要注意当()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三、混和运算
1、填一填说说运算顺序
()和()叫做第一级运算,()和()叫做第二级运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运算,后做()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2、算一算 710-18×4(7.5+2.5)÷0.25 5.4÷18+12 2÷ × 2.25×1.8+1.25×0.18 [1-(+)]×36
四、练一练
120-36×4÷18+35(58+37)÷(64-9×5)(6.8-6.8×0.55)÷8.5 [(7.1-5.6)×0.9-1.15] ÷2.5 5.4÷[2.6×(3.7-2.9)+0.62] 12×6÷(12-7.2)-6 12×6÷7.2-6 0.68×1.9+0.32×1.9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设计
1计算:2637+851 42-7.5 1.4×15 2.4÷12 课后反思:
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第四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了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用提问的方式复习)
2、它们有什么作用。
二、运算定律
(一)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 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c+bc
(二)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完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书上的题目,由其他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三)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完成58页第2题,四人小组合作,互相举例说明,然后推选代表到讲台上展示)
(四)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地成立。
三、练一练
(一)、口算。
7.2+2.8 4×2.5 8×12.5 3×41-0.8 56+44 0.5×0.2 727+68= 910-540= 18×40= 910÷70=78-0.8= 3÷7= 6.3÷0.1= 36×25%= 48+6.52= 1.02―0.43= 0.25×0.4=
(二)说说下面题里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简便。0.8+4.6+0.2+5.4 12.5× 2.5×0.8×4 9.6-5.7+0.4 6.3×1.4+3.7×1.4 25×99 341-103 418+297 159+102 253-98 490÷35÷246+32+54 0.7+3.9+4.3+6.3 25×49×4 8×(36×125)8×4×12.5×0.25 546+785-146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出:我们在式题计算时,要注意先看清题目,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果数据符合一些运算定律或规律,能用简便算法时.一般应用简便算法,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六、布置作业
24×(-)45× +56×37.5%-0.375 [(+)]÷ ×8÷ ×5 ×(×17+)课后反思:
简单应用题(第五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答方法.
2.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1班捐款105元,六年级2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1班48本,还剩多少本?(3)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4)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5)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6)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 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样的简单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一)某工厂有男工人364人,女工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这道题有哪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教师总结:
这道题中,需要求的结果与两个已知条件直接相关.只要把两个已知数合并起来,就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这是一道简单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1.改变问题:根据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你还能够提出其他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吗?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2.改变条件:根据上面编出的应用题和列出的算式,你能够分别调换每一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编成两道不同的简单应用题吗?
①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②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③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比女工多273人,男工有多少人? ④某工厂女工比男工少273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⑤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多少人? ⑥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女工有多少人? ⑦某工厂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⑧某工厂有女工91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男工有多少人?
教师总结:从以上的编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三)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通过例1我们已经研究了一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再来复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式
收入、支出、结余 收入-支出=结余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路程、时间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本金、时间、利率、利息
1.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举例说明数量关系的意义,在填出每组数量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2.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式你能够各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吗?
三、巩固反馈.
1.解答下面的应用题.解答后,再利用原题中的数量关系,编出两道与原题相连的应用题.
(1)某电视机制造厂平均每天制造电视机800台,20天能够制造电视机多少台?(2)学校用102元买来120个练习本,平均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2.给下面各题补充上一个条件或者问题成为一步计算应用题,再解答.(1)一批货物,运走10.5吨,_____________.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2)修一条长3800米的水渠,_____________.平均每天修多少米?(3)白羊只数的 相当于黑羊的只数,_____________.黑羊有多少只?(4)一列火车7小时行驶420千米,_____________? 3.解答下列应用题.
(1)一种毛线,每千克的价格是66.5元,买0.5千克应付多少元?
(2)肖师傅一天共生产250个零件,经检验有225个是一级品,求一级品率.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家庭作业.
1.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 倍.种小麦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丰华农场种小麦165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小麦 .种玉米多少公顷? 3.丰华农场种小麦165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 倍.种玉米多少公顷? 4.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小麦的 .种小麦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简单应用题
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例1 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91人.这个工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364+91 = 455(人)
答:这个工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 改编: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第六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2)6是3的几倍?(3)3比6少几分之几?(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二)变式练习
1.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蜡笔画有多少幅? 2.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80幅蜡笔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水彩画和蜡笔画一共有多少幅?(1)学生独立解答.(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做分数应用题时,需要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深化练习
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有一些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还剩下15吨,仓库里有多少吨钢材?(1)学生独立解答.(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虽然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是数量关系相同.同样需要注意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2.列式不计算.
(1)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菜子油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3)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并且说明理由.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某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1)女队员比男队员多,女队员有多少名?(2)男队员比女队员多,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3)女队员比男队员少,女队员有多少名?(4)男队员比女队员少,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7)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
(二)反馈.
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
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
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 .第二个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生产小组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2100个零件.实际用了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务?
2.一个编织组,原来30人10天生产1500只花篮,现在增加到80人,按原来的工效,生产6000只花篮需要多少天?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第八课时)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2.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3.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导入:我们已经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不同的应用题的不同分析、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学过的不同知识来解应用题.(板书课题: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2.填空:已知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1)乙数是甲数的
教师追问:为什么填 呢?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甲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4)乙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教师提问: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通过复习,我们发现了倍数关系、分数关系、比的关系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二、复习探讨.
(一)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种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多少棵?
1.学生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组讨论: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可以转化成哪几种关系?
(3)本题有几种解法?
3.学生汇报反馈.
(1)因为:松树的棵数+柏树的棵数=120棵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柏树种了 棵.
120-24=96(棵)
解:设松树种了 棵. 120-96=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2)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
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可以用按比分配的知识来解答.4+1=5 120× =96(棵)120× =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3)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和是柏树棵树的5倍,我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4+1)=24(棵)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4)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柏树的棵数就是松树棵树的,如果把松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那么,120棵对应的率就是1+,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1+)=96(棵)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5)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松树和松树、柏树棵树和的比是1∶5,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我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解:设柏树有 棵. x ∶120=1∶5
5=120
x=24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4.请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5.教师总结:在我们解应用题时,一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转化成不同解决形式.在解答时,我们选择我们熟练、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三、巩固反馈.
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各题.
(1)幼儿园买来120张彩色电光纸,比买来的白纸少 .这两种纸一共买来多少张?
(2)养鸡场的肉用鸡是蛋用鸡的3倍,肉用鸡比蛋用鸡多15000只.蛋用鸡和肉用鸡各养多少只?
2.思考题.
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段公路,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的,两个队合修6天正好完成这段公路的,余下的由乙队单独修,还需要几天能够修完?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芳芳的父亲每月收入是780元,母亲每月收入720元.全家每月生活支出的钱数是储蓄钱数的4倍.芳芳家每月储蓄多少元?(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2.洗衣机厂一月份生产了3000台滚筒洗衣机,相当于波轮洗衣机的 .一月份一共生产了多少台洗衣机?(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六、板书设计 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种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多少棵?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教学反思
第三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的认识
基础达标卷(总复习——数的认识)
六年级
数学
下(BS)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填空。
(28分)1.在15、0.33……、8.25、0、0.6、0.423、π这七个数中,自然数有(),小数有(),循环小数有(),有限小数有(),无限不循环小数是()。
2.300.56读作(),它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从学校到少年宫,冬冬用小时,甜甜用小时,冬冬与甜甜的速度相比较,()的速度快。
4.把96分解质因数是()。
5.24、36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6.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十一亿零四百万平方米,写作(),改写成以“万平方米”作单位的数是()万平方米。
7.0.75=()=()÷8=()%=12:()。
8.用三个5,两个0组成五位数,一个“0”都不读的是(),只读一个0”的是(),读出两个“0”的是()。
9.2的分数单位是(),减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增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合数。
10.如果篮球比赛负一场记作-1,那么负两场记作(),+3表示()。
11.一种羊毛衫八折出售,“八折”表示是原价的(),如果这件羊毛衫原价100元,现价便宜了()元。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6分)1.一个最小的九位数一定大于最大的八位数。
()
2.两个正整数相减,结果一定是正整数。
()
3.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4.因为=,所以和的分数单位相同。
()
5.打一份稿件,甲用了5分,乙用了8分,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的比是5:8
。()
6.张师傅加工105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5%。
()
三、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在38后面添上一个百分号,这个数就()。
A.扩大至原来的100倍
B.缩小至原来的C.减少100倍
2.的分子加上1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A.14
B.15
C.16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
A.4.5和5.4
B.0.6和
C.8和
4.下面数中,一个零都不读的是()。
A.3006210
B.6120300
C.120600
5.做产品质量检测,其中产品有二成半不合格,合格率是()。
A.75%
B.25%
C.2.5
D.7.5
6.一箱机器零件,每个零件的重量相同,且都是超过1的整千克数。不算箱子,零件净重343千克,拿出几个后剩下的净重301千克。一个零件的重量是()千克。
A.2
B.3
C.6
D.7
7.92.02中,小数点左边的“2”表示的数是小数点右边的“2”表示的数的()。
A.10倍
B.100倍
C.8.53.68万>53.□9万,□最大可以填()。
A.5
B.4
C.6
9.数a能被3整除,()被9整除;数a能被9整除,()被3整除。
A.一定能
B.不一定能
C.不可能
10.两个数都是合数,又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分别是()。
A.615
B.456
C.910
四、按要求做题。
(46分)1.看数轴回答。(6分)
(1)上面数轴上表示的各数中,()是整数,()是自然数,()是负数,()是正数,()是小数。
(2)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排列是。
2.在□中填上合适的数字。(3分)
49□882≈50万
60□666688≈60亿
2□70000000≈25亿
3.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6分)
12和16
8和56
7和6
4.将下面的数填到相应的方框中。(8分)
121
561
奇数
偶数
合数
质数
5.整个图形的面积是1,用不同的数表示涂色部分所占的面积。(5分)
(1)用小数表示是(),这个小数由()
个0.1,()个0.01组成。
(2)用分数表示是()。
(3)用百分数表示是()。
6.(12分)
小数
1.32
4.45
分数
百分数
75%
140%
7.用给出的数填空,使下面这段话清楚地表达了一件合理完整的事,每个数只能用一次。(6分)
12.5
张老师带()元去买()本书,每本书的定价为()元,实际按()折买了这些书,花了()元,找回()元。
五、解决问题。
(10分)1.某矿泉水瓶标注的容量是550mL,在抽检中测得实际容量超出了2mL,记作+2ml,那么-2mL表示什么?矿泉水瓶上标有“500mL(±5mL)”,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3分)
2.端午节妈妈买了70多个鸭蛋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如果把它们装进4个一排的蛋托中,正好装完。如果把它装进6个一排的蛋托中,也正好装完。求一共有多少个
鸭蛋?(3分)
3.小华说:“我年龄的2.5倍,可被2、3及5整除。"小华今年最小是多少岁?(4分)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 P2-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
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负数。
(显示抗震救灾画面)孩子们,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全国人民悲痛万分。救灾人员发现一栋楼房下陷了二层,你能说说原来的一楼、二楼地震后变成了几楼吗?(附带进行防震和爱心教育)
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后试说出楼层。
有的学生会说:下一楼、下二楼;也有的学生会说出;负一楼、负二楼等。
师:你觉得用哪种表示方法比较恰当?
刚才我们接触了一个新的数,谁知道它称为什么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负数无处不在。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负数。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改为汶川大地震的事例,既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又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爱心。充分联系生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体现了负数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投影课本第2页上面的插图,那位同学手中拿着什么?(出示温度计模型)
1、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生3:„
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0℃)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当温度降到0℃
时你有什么感觉?(冷)
2、小组讨论:(课件显示)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并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小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师板书)
4、温度的读法。
老师下载了二月份某天的气温预报:
上海:0℃——8℃
北京:-5℃——5℃
哈尔滨:-15℃——-3℃
师: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
生读:零摄氏度——(零上)八摄氏度
零下五摄氏度——(零上)五摄
氏度
零下十五摄氏度——零下三摄氏度
师:他把负数的温度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你读的和天气预报员一样规范。负数的温度还可以怎么读?
生读:负五摄氏度
负十五摄氏度
负三摄氏度
小结:在温度中,负数的温度可以有哪几种读法?(两种:可以读做零下几
摄氏度,也可以读做负几摄氏度)
5、巧用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水到了0℃就会结冰,2008年春节前我国韶关等地区发生雪灾(显示相关图片),因路面结冰,车辆无法通行,全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解救被困人员,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站在冰雪世界里-16℃的温度下帮助被困人员,你会有什么感觉?(用动作或表情表示一下),这时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心里热乎乎的)
(1)(课件显示温度计)让学生出来指着温度计讲一讲,说一说。
-16℃在哪儿?怎样才能准确找到-16℃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是从哪儿开始数,往哪个方向数?
(2)怎样找到16℃?
(3)-16℃和16℃有什么不同?用正数表示零上温度,知道正数的正号可省略不写。(指名板书)
(4)-16℃和16℃哪个温度更冷?他们的意义相同吗?
6、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3.5-3.5 +
0
(2)同桌互相写5个不同的负数读出来,并说出它们的意义
设计意图:结合灾区体验负数的实际意义,巧借生活实际问题把正数和负数联系起来,区分正负数的不同点,通过认识温度计,简洁明了地把教学难点突破,一并还进行了环保和爱心教育,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
三、生活中的负数。
1、投影存折,说说存折上的数表示什么?
如果刘老师下午去银行取1000元,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资2800元到帐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又会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学生板书出来)
小结:这里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页的第2题的图,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这两个数据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学生介绍想法。
(2)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界线,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先分小组交流,再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显示电梯里的正负数,股市中的正负数,水库中水位高度的正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等。(点击浏览)
设计意图:设计紧扣教材,与生活充分结合,注意知识的落实,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挑战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服装店上月赢利3000元,记作()元;本月亏损800元,记作()元。
(2)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记作()人;本学期转走6人,记作()人。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米数应记作()数。
(4)体重增加5千克记作(),体重减少6.5千克记作()。
(5)(出示电梯按钮图)老师家在四楼,车库在地下一楼。如果我要回家,按()层的按钮;如果要到车库取车,按()层的按钮;家与车库相隔()层高。
3、练习一的1、2、3题。
设计意图:围绕课内和课外知识进行梳理,由浅入深进行练习,通过不同的题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得到知识的反馈并加以巩固。
五、总结评价
1、你知道我国使用负数的历史和负数符号的演变吗?
投影第4页的“你知道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比中国迟了数百年。
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中国人太了不起了!)
你知道老师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吗?我在为同学们感到骄傲,你们今天的表现同样非常了不起!我们的祖先能够写下世界负数的历史,而今天的你们就是祖国未来,相信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你们将能够改写中国数学的历史!
2、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一下自己和同学的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借负数历史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新知,它又是对整堂课加以梳理归纳,在同学们交流与反思中,使知识得以整理内化。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最后巧借历史激发他们的斗志。让课堂真正焕发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正数
0
负数
温度
+16℃ 读作:(零上)十六摄氏度
-16℃ 读作:(零下)十六摄氏度
或16℃
或十六摄氏度
或负十六摄氏度
存折
+2800元 读作: 正二千八百元
-1000元
读作:
负一千元
或2800元 表示:存入二千八百元
表示 :支取一千元
„„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任课:叶名忠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 P2-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
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中华传统教育及爱国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负数。
(显示抗震救灾画面)孩子们,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全国人民悲痛万分。救灾人员发现一栋楼房下陷了二层,你能说说原来的一楼、二楼地震后变成了几楼吗?(附带进行防震和爱心教育)
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后试说出楼层。
有的学生会说:下一楼、下二楼;也有的学生会说出;负一楼、负二楼等。
师:你觉得用哪种表示方法比较恰当?
刚才我们接触了一个新的数,谁知道它称为什么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负数无处不在。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负数。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改为汶川大地震的事例,既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又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爱心。充分联系生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体现了负数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投影课本第2页上面的插图,那位同学手中拿着什么?(出示温度计模型)
1、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生3:„
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0℃)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当温度降到0℃
时你有什么感觉?(冷)
2、小组讨论:(课件显示)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并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小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师板书)
4、温度的读法。
老师下载了二月份某天的气温预报:
上海:0℃——8℃
北京:-5℃——5℃
哈尔滨:-15℃——-3℃
师: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
生读:零摄氏度——(零上)八摄氏度
零下五摄氏度——(零上)五摄
氏度
零下十五摄氏度——零下三摄氏度
师:他把负数的温度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你读的和天气预报员一样规范。负数的温度还可以怎么读?
生读:负五摄氏度
负十五摄氏度
负三摄氏度
小结:在温度中,负数的温度可以有哪几种读法?(两种:可以读做零下几
摄氏度,也可以读做负几摄氏度)
5、巧用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水到了0℃就会结冰,2008年春节前我国韶关等地区发生雪灾(显示相关图片),因路面结冰,车辆无法通行,全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解救被困人员,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站在冰雪世界里-16℃的温度下帮助被困人员,你会有什么感觉?(用动作或表情表示一下),这时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心里热乎乎的)
(1)(课件显示温度计)让学生出来指着温度计讲一讲,说一说。
-16℃在哪儿?怎样才能准确找到-16℃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是从哪儿开始数,往哪个方向数?
(2)怎样找到16℃?
(3)-16℃和16℃有什么不同?用正数表示零上温度,知道正数的正号可省略不写。(指名板书)
(4)-16℃和16℃哪个温度更冷?他们的意义相同吗?
6、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3.5-3.5 +
0
(2)同桌互相写5个不同的负数读出来,并说出它们的意义
设计意图:结合灾区体验负数的实际意义,巧借生活实际问题把正数和负数联系起来,区分正负数的不同点,通过认识温度计,简洁明了地把教学难点突破,一并还进行了环保和爱心教育,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
三、生活中的负数。
1、投影存折,说说存折上的数表示什么?
如果刘老师下午去银行取1000元,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资2800元到帐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又会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学生板书出来)
小结:这里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页的第2题的图,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这两个数据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学生介绍想法。
(2)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界线,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先分小组交流,再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显示电梯里的正负数,股市中的正负数,水库中水位高度的正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等。(点击浏览)
设计意图:设计紧扣教材,与生活充分结合,注意知识的落实,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挑战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服装店上月赢利3000元,记作()元;本月亏损800元,记作()元。
(2)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记作()人;本学期转走6人,记作()人。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米数应记作()数。
(4)体重增加5千克记作(),体重减少6.5千克记作()。
(5)(出示电梯按钮图)老师家在四楼,车库在地下一楼。如果我要回家,按()层的按钮;如果要到车库取车,按()层的按钮;家与车库相隔()层高。
3、练习一的1、2、3题。
设计意图:围绕课内和课外知识进行梳理,由浅入深进行练习,通过不同的题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得到知识的反馈并加以巩固。
五、总结评价
1、你知道我国使用负数的历史和负数符号的演变吗?
投影第4页的“你知道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比中国迟了数百年。
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中国人太了不起了!)
你知道老师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吗?我在为同学们感到骄傲,你们今天的表现同样非常了不起!我们的祖先能够写下世界负数的历史,而今天的你们就是祖国未来,相信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你们将能够改写中国数学的历史!
2、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一下自己和同学的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借负数历史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新知,它又是对整堂课加以梳理归纳,在同学们交流与反思中,使知识得以整理内化。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最后巧借历史激发他们的斗志。让课堂真正焕发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正数
0
负数
温度
+16℃ 读作:(零上)十六摄氏度
-16℃ 读作:(零下)十六摄氏度
或16℃
或十六摄氏度
或负十六摄氏度
存折
+2800元 读作: 正二千八百元
-1000元
读作:
负一千元
或2800元 表示:存入二千八百元
表示 :支取一千元
„„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中心小学:徐鹏 2017年6月5日
三年级数学《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主题介入
1、导入:学习了三年的数学,我们有很多收获。说一说有哪些收获(学习了数,还学习了图形。掌握了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今天就来重点复习《数的认识》。
2、学习目标:
①、在现实或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整数、小数和分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②、能说出万以内数位顺序表各位数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重点)
③、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自然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子)分数的大小。(难点)
二、整理复习
1、说一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独立阅读教材84页第一题,有整数、分数和小数。说读法、写法。2.复习数位顺序表。师:你们还记得数位顺序表吗?①请大家把教材84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②出示教材84页计数器,独立写出各数。③汇报每个数中的“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将计数器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复习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1)说一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先看整数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得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2)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3)说一说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4.复习分数的意义和简单计算。(1)请分别画图表示八分之一和八分之三,并画一画、说一说如何计算+和-。(2)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师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三、检测
独立完成课本85页巩固与应用习题,再进行交流汇报。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