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民间信贷火爆的原因分析
温州民间信贷火爆的原因分析
温州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从炒房到炒棉花,温州投资者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居有关方面的数据显示,温州光民间闲置资本就有8000亿。温州的中小企业更是多得数不胜数。由于现在银行贷款闸口收紧,而金融危机过去后全球经济回暖,中小企业发展良好。这样就使得资金供求矛盾加剧,促使了温州大量的融资中介机构产生。温州目前有担保公司186家、典当行48家、寄售行360家、投资咨询公司780家,合计1374家。光从融资中介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温州的民间信贷是多么的火爆。这些融资机构的钱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温州的民间闲置资金。有数据显示温州的民间信贷总额达到800亿,占闲置资本总额的十分之一。其中企业直接向民间借贷160亿,民间个人间的借贷470亿,这些融资机构想民间借款170亿。
我们主要从借方和贷方这两方面对民间信贷的促进来分析。对于温州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通胀压力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再加上经济回暖,周转资金的需求增大。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紧张。他们因为规模小,承担不起股票、债券的发行费用,更不易取得上市资格,因此,中小企业一般不依赖直接投资。就间接融资而言,大银行喜欢为大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大银行的贷款。因为对于银行来说贷款给大企业风险较小。我们都知道刚刚前不久央行又上调了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按理论上推算每上调0.5%的存款准备金就会冻结3600亿银行资金,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在这种状况下银行就更加不会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这时中小企业就会转向民间信贷,其中有些企业是通过融资中介机构间接的向民间借款,还有一部分企业是直接向民间借款。促使民间信贷火爆,出现供不用求,进一步促使了民间信贷的利率上升。就企业而言,最初是倾向于银行贷款的,毕竟银行贷款的利率相对民间信贷来说是很低的。我们来看一下近期的银行利率和民间信贷利率状况。银行贷款6个月以内的利率:2010年12月26日是5.35%,2011年2月9日是5.6%,2011年4月6日是5.85%。也在逐步上升。近3个月温州的民间信贷年利率为24.14%,24.81%,24.43%,约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
企业转向民间信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民间借款非常容易获得。据了解有些融资中介机构为了吸引客户,进一步的放宽条件。例如:无需抵押、担保、凭身份证可当天放款;出示本地房产证即可获得5万到100万的贷款,相当的快捷方便。想要获得银行贷款程序是相当复杂的,即使能批下来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天之内拿到贷款。对于继续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因此哪怕承担较高的利息他们也会选择民间信贷。
民间信贷之所以这么火爆原因肯定不是单方面的。从民间资本拥有者的角度来分析,民间信贷的风险是介于股市投资和银行存款之间的,它的风险比银行存款高但比股市投资要低。我们都知道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近期银行加息后,如果将钱放在银行年收益只有3%,购买理财产品的年收益最高也只能达到5%。而进行民间信贷的年收益在10%以上。对于闲置资本的拥有者来说民间信贷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条投资渠道。他们更加愿意将钱拿出来进行民间信贷,这样一来银行的存款量就会下降。企业想要向银行贷款就更加困难了。民间信贷的资金来源这么充足也就促使了民间信贷火爆。
第二篇: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作为传统的融资方式,民间借贷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1年9月,温州的“跑路”事件却引发了学术界对民间借贷方式的思考。为此,本文以温州借贷危机为例,着重从借贷利率、人民币汇率、资金流向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导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温州“跑路”事件、民间借贷、中小企业
一、温州“跑路”事件引发民间借贷危机
随着2011年4月温州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正式拉开温州企业“跑路”的序幕。接着,媒体不断地曝光一系列温州企业主因资金链出现困境、企业互保出现问题相继跑路出走的负面新闻。9月22日,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欠款8亿跑路,顿时牵动了所有温州人的神经,让原本严峻跑路局势进一步升级。通过分析发现,在温州的“跑路事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共同的原因:温州民企的资金链断裂。
温州是一个民间借贷、民间资本市场十分活跃地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温州近90%的家庭和60%的企业都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7月21日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温州40万家企业中,大部分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高度依赖民间借贷市场进行融资。民间借贷的发展,让融资难、筹资难的中小企业获得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促使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民间资本市场体制的不健全,也给其融市场带来了很多的风险,引发了民间借贷的危机。
二、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1、高利率的民间借贷,严重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不少温州中小企业主表示因为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不得不选择高利率的民间借贷。一般来说,我国银行尤其是大银行倾向于给那些能够提供充足抵押的大型企业或大型项目放贷,以减少放贷风险。而中小企业由于生产经营风险大、信用不高、内部管理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则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加之,中小企业由于在获取商业银行信贷时难以提供
充足、有效的抵押和担保,使得银行在向中小私企放贷时因风险和收益不对称而缺乏积极性。因此,作为市场的自然选择结果,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温州,民间借贷在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前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下,国家实行紧缩银根的政策,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进一步紧缩,纷纷转向民间借贷。
随着温州中小企业对民间资金需求的增多,在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下,利率也随之攀升。根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折合月息超过2分,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个百分点。而民间的综合利率在2003-2010年间在13%到17%之间,24.4%的新数据说明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处于阶段性高位。高额的利息加剧了中小企业经营的负担。当企业投资项目出现困难时,企业的盈利水平往往低于利息水平,将很难偿还贷款。为了还贷,企业主往往又回到民间借贷机构贷款,以暂时偿还以前的欠款,资金链如此反复进行。一旦企业资不抵债出现困境,整个资金链就会发生断裂,企业将面临被追债的风险,出现上述的企业主“跑路”现象。
2、人民币汇率提升对温州模式的威胁以外向型民营经济为主的温州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民币升值必将给其经济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其进出口贸易。汇率作为影响进出商品的价格因素,对进出口有着重要的影响。汇率对进出口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现的。理论上讲,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该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使得进出口量发生变化,并影响到贸易收支差额。汇率的变化对贸易产生的影响一般表现为:本国货币升值会降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和提高出口产品的国外价格,通过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在符合一定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条件下,进口增加,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国内进口替代品产业的扩展;出口相应减少,从而出口商品的生产企业收到不利影响。
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为3.1%。2011年前4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幅已达1.9%,加速升值态势明显。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给我国出国贸易带来一定的冲击,同时也给发展外向型经济温州带来极大影响。温州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一直以皮鞋、服装、眼镜、打火机等产品为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在市场缺乏竞争力,并且属于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产品。提升产品价格
会大大降低产品的需求量。人民币升值,就相对提升产品出口价格,也就降低了企业产品出口量,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随着企业利润的降低,降低了企业还债的能力,加剧了借贷危机。
3、民间借贷资金链的脆弱据《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调查》显示,当前温州民间借贷的资金中,用于生产经营的占35%;用于房地产项目投资或集资炒房的占20%,包括一些人以融资中介的名义或者多家融资中介联手,在社会上筹集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投资;另外有20%由一般社会主体(个人为主)借给民间中介。国家出台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使得温州的民间借贷越加活跃,出现了许多纯粹炒作资金的中介组织。许多中介组织打着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的幌子,经营地下钱庄,高息吸收社会资金的同时,并以高利贷的形式对外放贷。
金融危机后,大量的民间资金聚集到楼市、煤炭市场。而炒房、炒煤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运用,许多民间借贷参与其中,在集资时许诺的利息已经很高,又以高息贷给最终的投资者。这种异化的资金链条,看似非常完整,一旦炒作失败,高额的利息负担就会压断资金链条。2011年下半年,楼市开始低迷,一、二线城市开发商为了收回资金不断降价促销,使得一向活跃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新一轮“冬天”。楼市的低迷迅速波及整个炒房市场,造成炒房族前期投入的资金很难收回或者出现亏损。如果资金短缺的情况继续恶化、债务不断累积,炒房资金的紧张会迅速的波及借贷市场,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引发借贷的恐慌。总之,脆弱的资金链条,由于缺乏对借贷资金使用的监管,盲目投向风险较大房地产市场与矿产市场或参与下一轮的高利贷,一旦带来资金链问题,就容易引发民间金融危机。
三、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相应对策
1、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
金融监管当局需要采取“堵”、“疏”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演化为规范化运作的、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民营金融机构,从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我国民间金融体系存在的金融风险。一味地禁止于事无补。政府可以考虑将民间借贷中介纳入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范围,让小额贷款公司成为民间借贷的桥梁和纽带;也可以通过引进已有投融资渠道的信托为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
搭建投融资平台。可以适当减免对小额贷款公司等的税收,真正建立一个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良性竞争的、能够为广大居民和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金融体系。
2、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与疏导民间借贷资金由于缺乏政府监管,导致资金的使用偏离企业的核心业务。许多中小企业贷出资金后盲目进行房地产与矿产资源投资,同时高负债投机也导致民间借贷有了高利贷化倾向,影响了资金配置,推升了市场的利率。由于市场监管较弱,利率过高,投机过强,导致中小企业的负担过重和风险积聚,催生了借贷危机。因此,地方监管机构要加大引导企业科学的发展相关业务,建立民间借贷的日常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和反馈民间借贷的数据和信息,地方监管各机构要加强协作与配合,全方位监控民间借贷基础数据,并科学引导民间借贷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并鼓励企业进入资金缺口较大又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投资项目上,如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产品开发、能源、物流等。政府应着手从法律法规途径规范民间集资、集股行为,使民间借贷走上规范化运作轨道。
3、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国家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已相继出台了“银十条”等政策,通过降低存贷比考核范围、减少贷款审批等方式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在政策出台的背后,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督促各类银行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此外,管理当局应放开对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特别是在市场准入、业务规范、金融监管等方面按照市场化的要求,积极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将民间贷款纳入主流的金融体系。
国外的经验和理论都表明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有很强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倾向。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金融环境。在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时,我们应按照市场化的准则设立和监管中小金融机构。同时,也应鼓励中小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市场化的兼并和重组成立新的机构,以避免因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危机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阶段性的“信贷挤压”。
4、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及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与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至关重要。信用体系可以通过大大降低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起的潜在成本,从而对中小企业信贷产生激励作用。在信用担保体系方面,尽管我国已经全面启动中小企业信用工程,但目前提供的融资数额远未满足中小企业的现实需要。我们认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必须有一个明确而合理的定位。也就是说,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目前民间金融组织在中小企业信贷中的作用,它作为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中介,通过对中小企业的甄别和监督来解决商业银行信贷中固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增加商业银行进行中小企业信贷的动机及信贷供给。在此过程中,信用担保体系将因为其付出了监督成本以及所承担的信用风险,应对中小企业收取一定数量的费用。
四、结语
从中小企业融资难到温州民间借贷的活跃,从炒房团、炒煤团到温州的跑路事件,温州的民间融资模式在促使其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同时,由于缺乏金融监管与完善的金融体系,最终引发了民间借贷危机。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导致不少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生存问题,同时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从借贷利率、人民币汇率、资金流向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导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合理疏导资金流向。政府应规范融资行为,不断完善民间借贷体制机制。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并建立相关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降低借贷风险。温州的融资模式在其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温州的民间借贷危机,对探讨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唐辉,李俊平.对温州民间借贷情况的思考.青海金融[J],2011(10)
[2]胡凯航.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督与管理.经济发展[J],2011(10)
[3]欧阳超,李宏辉.温州跑路事件的分析.财会导报[J],2011(9)
[4]王朝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几点支持.金融研究[J],2003(1)
第三篇:温州信贷危机中的公共政策分析
《 公共政策学 》课程作业
姓 名: 陈怡
学 号: 3100101678
专 业:
社会科学试验班
提交日期: 2012年1月 温州信贷危机中的公共政策分析
陈怡
(社会科学试验班1012 3100101678)
【摘要】:2011年8月至今,温州已爆发至少16起涉及高利贷失踪案,除了接连不断的民营企业老板“跑路”事件外,企业集团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导致停工甚至倒闭崩盘,涉及民间追债突发性诉讼大幅增加,给温州信贷市场和中小企业借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此,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情况分析后,政府出台了“国九条”政策和“一揽子”救市计划,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事态蔓延,维护了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但政策的长远性和根本性仍值得讨论。
【关键词】:民间借贷
信贷危机
金融政策 财税政策
一、温州信贷危机背景介绍
2011年4月开始,全国经济运行的活跃之都温州爆发了一系列高利贷危机事件。民营老板由于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巨额高利贷而选择出逃;被欠下巨额钱款无法追回的债主绝望跳楼自杀;中小企业由于融资困难处于停工甚至濒临倒闭;效益良好规模较大的立人教育集团不堪22万高利贷重负崩盘;涉及民间追债突发性诉讼大幅增加;民间借贷市场信心大幅减弱,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难度进一步增加而陷入资金困境;民间借贷市场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冲击。昔日火热的投资借贷景象被恐慌和观望情绪代替。
2011年4月至今的高利贷失踪案一览
从2011年9月浙江信泰集团总裁、“眼镜大王”胡福林跑路的标志性事件开始,已持续了半年之久的温州高利贷失踪案和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事件引起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在事件发生蔓延后第一时间赶赴温州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中小企业,了解经济形势和金融运行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重振民间借贷市场信心和挽救资金困难中小企业的几项原则。之后中央政府及时出台了“国九条”,在金融,财税方面给予了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有力的扶助和支持。温州市政府也推行了“一揽子”救市计划,调用大量资金弥补断裂缺口,并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危机救助机构,减免中小企业的税收,提供政策倾斜和扶持,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大力推行金融信贷市场试点改革,规范民间借贷市场,试图为温州乃至全国的民间借贷市场改革和中小企业融资之路探寻新的出口。
温州金融借贷市场的动荡还蔓延波及东莞、鄂尔多斯、台州、宁波、义乌甚至澳门等金融经济活动相对活跃的城市,对全国的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温州钱殇事件还引起了外国著名媒体和西方金融及信贷市场的广泛关注,与欧洲债务危机一同被列为全球经济危机典型事件,抛出了“如何救温州与如何救欧洲”的金融之问。年关将近,借贷到期时限也随之到来,老板跑路,债主追债,集团崩盘,企业资金周转陷入绝境的事件再次接连发生。政府推行的各项金融财政政策对温州信贷危机的暂时缓解和根本性解决作用及改革的推行程度依旧是热点关注和多方讨论的话题。
二、温州信贷危机的问题根源
温州有民间筹资经商的传统,而温州经济的特色也正是在于集体资本。许多民营企业的创业发展资本来自于民间的资金筹集所得,这也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和基因。
然而到2010年,民间借贷的结构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量出现的典当行,寄售行,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融资中介将民间借贷推向链条化,机构化、高息化和大规模化。据温州市公安局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温州市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诈骗立案20起,涉及金额高达9.9亿元,比2009年翻了一翻。在高额利息的诱惑下,中小企业主,普通居民,政府公务员等都成为了放贷主,可以说温州已经进入了全民“炒钱”的时代。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已达1100亿元,其中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59%的企业参与。可见民间借贷本身已经成为温州普通百姓和企业的一种高回报的投资选择。
但从资金需求来看,筹集的巨额民间资金早已超出温州本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量资金并没有用于发展实业,进入了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如房地产,矿产和游资运作等,用以追求短期暴利。
温州高利贷模式:
由于2011年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贷款规模开始紧缩,此前的过度融资造成企业和投资者在续贷时面临资金紧缺的风险。同时在货币政策紧缩的预期下,民间借贷利率大幅上升,高昂的借贷成本让投资者的资金链绷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正常生产。
20011年4月份以来,温州一些企业因房地产市场投资失败等原因无力支付高利贷款,企业主继而选择跑路。温州市各家银行抽贷、不续贷的动作也加速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和倒闭风潮。8月份后,跑路和倒闭风潮由个别企业个别地区向群体蔓延,温州金融危机因此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中央决策部门也开始介入解决问题。
温州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活跃之都,在过去各种利好政策下养成了对外向型经济路径的依赖,在国际金融危机未退,欧债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低迷情况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缺乏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在外部需求大幅减少,国内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大格局下发展缓慢的局势下,进而开始将资金投入房地产、民间借贷等局部暴利的投资领域,寻求获利机会。
由于实业发展外需动力不足,民间信贷价格高升的双重作用,部分温州企业开始去实业而逐泡沫。加之利率管制下的官民借贷双规和资金价格扭曲,高利贷的链条随之打通并高速运作。待到宏观经济调控由宽松至紧缩,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低迷,投资的失利导致了投资运作资金链紧张直至断裂。
探其高利贷制度崩盘的成因,能够发现当前大部分的扶持政策还属于应急之策,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为民间借贷寻求制度层面的阳光化和规范化。
三、温州信贷危机中各项公共政策的推行及实施
在温州信贷危机严重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赶赴温州考察,深入农村、社区、中小企业和金融信贷市场,就温州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2011年10月4日下午,温家宝在温州主持召开会议,听取浙江省、温州市关于小企业发展情况汇报。在会上,温家宝要求采取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妥善处理企业资金链断裂,并提出了四点意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一要认真落实并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小企业贷款进行专项考核,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二要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专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督促各类银行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改进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强化银行特别是大中型银行的社会责任。按照新的企业划型标准,明确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比例和增速要求,并加强统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落实到位。三要加大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研究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四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遵循市场原则,减少行政干预,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风险扩散蔓延,防范区域性风险。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要妥善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市场信心。
自温家宝总理“温州行”后,温州信贷危机旋即有了中央层面的政策回应。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国九条”,在金融、财税方面给予小型和微型企业政策支持。
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提高小型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适当提高对小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会议还决定,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此举在温州不少企业主看来,对温州危机极具针对性。
温州市政府也及时推出了“一揽子”扶助计划,要求中小企业救助部门全力协助银行机构做好银企融资对接,要求银行不抽资、不压贷,并协助银行了解贷款企业情况,防止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同时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危机救助机构,减免中小企业的税收,提供政策倾斜和扶持,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针对目前的企业状况,温州市财政地税系统于10月12日出台了17条财政新规,调整内容主要针对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小微企业相关的税收。温州财税新规摘要如下:1.小型微利企业所得减按50%计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企业所得税。2.利润亏损额达注册资金的20%以上的酌情减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3.高新技术企业新办之日起1~3年内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4.经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相应业务可减免应缴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1月8日,温州市政府提出了以“民间资本‘阳光化’”为主要对象的地方金融改革“1+8”行动方案。“1”是指温州市政府新近起草并已在上报过程中的《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8”是指在前述《总体方案》的框架下,配套8个地方性专项具体子方案。金融改革试点的推进工作开始在温州部分地区实施开展。
四、温州信贷危机中公共政策的成效
事件严重化后,温家宝总理奔赴温州实地调查,并召开会议,听取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原则,极大程度上稳定了市场恐慌心理,表达了中央政府对此次信贷危机的关注,提振了金融信贷市场发展和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信心。
温家宝总理奔赴温州后的短短一周时间内,中央政府出台了“国九条”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减免税收,提高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
“政策公布后,我专程调查了五六家企业。大家都认为,短短一周内,就出台了这样的政策,雷厉风行,前所未有。并且,这些政策很有针对性,能解决现实存在的困难。如认真贯彻,我认为对中小企业解脱目前的困境,防止事态的蔓延会起到积极作用。”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国九条”推行后说。
温州市政府的“一揽子”救市计划和减税的财政政策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9月底,温州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推出了一系列确保金融、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强有力措施。在企业帮扶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倾斜,确保实现年初确定新增贷款1000亿元的目标,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市县两级对企业主出走及倒闭的企业,逐个建立专门处置小组,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全力做好善后处置、维护稳定等工作。目前已成功化解3起企业主逃逸引发的担保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的银企债务危机,共涉及19家银行、累计13亿元的银行贷款。
对已出走的企业主,由公安、经信等部门进行追踪,做好劝导工作,争取其主动回来解决问题。10月10日,温州最大的“跑路”老板、涉及借贷资金15亿元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经政府动员回到温州,表示将生产自救,重振企业。从9月30日至10月11日,有多家出走企业主通过各种渠道表示近期将返回处置企业问题。
温州在加大帮扶的同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由民间借贷引发的暴力讨债、非法拘禁、恶意逃债、哄抢企业财物等违法行为,依法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债权人合法利益。温州龙湾区是发生企业债务危机的主要地区,9月23日以来,温州龙湾区警方已破获4起暴力讨债案,刑拘7名犯罪嫌疑人。这些措施对稳定人心起到了良好作用。金融改革试点的建立和推行也终于让停滞已久的金融体制改革工作得以重新进行,弥补“失去的十年”带来的现有经济金融体制与经济运行的脱节,为温州乃至全国的民间借贷市场改革和中小企业融资之路探寻新的出口。
五、温州信贷危机中公共政策的不足之处
探其危机发生的根源,得以发现目前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多为应急措施,能否在根本上解决温州信贷危机问题根源问题仍值得探讨。
四个原则和“国九条”及“一揽子救市”计划可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矛盾,帮助中小企业暂时渡过资金链紧张的危机,但并未在根本上解决由于制度和结构造成的问题。
对于温州信贷危机中引人瞩目并被媒体盛赞贯彻及时的“国九条”,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文评价道:“在实施贯彻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里矛盾大了再出手;二是要将救助与经济调整、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结合起来,现在正是一个洗牌的时机,有限的资源要用在刀刃上。”
“钱要花在刀刃上”,是赞同救市者对救助温州信贷危机的普遍期望。但在产业空心化已经颇为严重的温州,企业主究竟会把资金“输血”用于实业,还是继续投机炒作,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所在。尽管温州市政府与银行设立了相关资金运作监督机构,但救助资金是否全部用于振兴实业挽救生产仍然存在怀疑。
而救市计划中温州市政府要求中小企业救助部门协助监督银行要求为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续贷和融资,要求银行不压贷、不抽资、要下调利率回落到基准利率水平,让参加救助会议的当地银行机构负责人颇有微词,称之为“病急乱投医”。浙江银监局局长杨小苹表示,在这场民间借贷信用危机中,温州80多家因此倒闭的企业,没有一家是因为银行抽贷或停贷引起的,全部都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包括管理混乱、脱离主业、盲目扩张、脱离实体经济、个别企业主赌博输光等问题,其中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几家。强制银行为资金运作不良的中小企业融资续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加大了银行的资金压力和运作风险。
相对于资金运作失利所带来的漏洞问题而言,更大的问题还是实体经济。基于温州民间资本1万亿元的规模,即使高利贷产生600亿元的坏账,对于整个温州民间资本而言,也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更大的问题是,温州的钱还能流向哪里?因此,若推出了各项政策在中小企业回归实业和转型发展的实质性解决之道上贯彻不力,政府和民间自救团体不断补入的资金不仅不能帮助中小企业脱离错误发展路线,更有可能使一些企业依旧利用救助资金继续进行高风险的投机产业运作。
六、结语
温州信贷危机是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所长期存在的潜在问题的一次规模性和代表性的爆发。信贷危机和老板跑路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着手解决,并推行了一系列在短期内看来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方针,遏制了危机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但从危机的始末探其根源,发现信贷危机实质上是由于实业发展外需动力不足,民间信贷价格高升的双重作用,部分温州企业开始去实业而逐泡沫,加之利率管制下的官民借贷双规和资金价格扭曲,高利贷链条在宏观经济紧缩的条件下断裂而引发危机。当前的政策和救市计划很大程度上是从为中小企业提供短缺资金和政策扶植的角度切入的,在短期内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但从长期来看,还应该在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加速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和中小企业回归实业及转型升级方面着重施力。以经济运行活跃之都温州为缩影,探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中小企业壮大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经济形势跟踪分析课题组:《2011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16期
[2]金培 《温州钱殇》[J].《看天下》,2011年第21期
[3] 谢明 政策透视—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4]N-格利高利-曼昆 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6.
第四篇:温州民间资本新闻
打造民间资本集散中心 搭建民间金融平台
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已报至浙江省政府
温州拟打造民间资本集散中心
搭建民间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已报至浙江省政府,浙江省政府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完善该方案,并将结合实际情况上报。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日前透露,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核心是要整合规范民间资本,着力将温州打造成全国“民间资本集散中心”。
据介绍,按照温州市政府设想,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点拟从两大方面推进。
第一,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示范区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包括:全面启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推进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争取发展民营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租赁公司等地方性机构;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开展农房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农房积聚改造等项目的信贷需求。第二,发展民间金融,开展民间金融组织试点。包括: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探索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做大做强股权运营中心,探索组建温州金融资产交易所,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拓展服务功能。
“多搭一些公共服务平台,比如民间资本服务中心,一方是资金需求方,一方是资金供给方,并为双方提供律师、担保等服务,只要贷款利率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双方去协商,民间资本服务中心提供配套一条龙服务。”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钢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能在温州几个县(市、区)各选择一个行政村或乡镇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探索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等。
王钢表示,温州市政府将设立市县二级“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将寄售行、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公司纳入监管范围,并与工商、公安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
浙江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中小企业投融资先行区”和“民间资本投资高地”。将积极申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加快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做强、做大“浙商系列”总部金融机构,支持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加快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增量扩面工作,加大对县域小企业、“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
浙江银监局局长杨小苹日前表示,结合浙江省金融创新示范县建设情况,每个地市至少启动1家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并积极向银监会争取在浙江省增加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积极支持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包括拓展融资渠道、规范民间融资、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以及引进和设立新型机构等。
此外,浙江省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论证,争取近期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民间融资管理的指导意见,并选择在温州等民间融资活跃的市、县(市、区)开展规范民间融资试点,探索民间融资阳光化途径。(本报记者 周文天)
第五篇:《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
11月18日,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因温州金融改革而立项,涉及民间借贷、民间融资服务、民间融资组织等多方面温州金融改革内容的《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已经完成。
《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编制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李有星向记者透露,《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共9章117条,涉及总则、民间借贷、私募融资、民间融资组织、民间融资服务、民间融资行业协会、民间融资监督与检查、法律责任、附则。
目前,温州的金融改革正稳步推进,如成立了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金融超市等工作已经在温州市地区展开。此前,李有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更加侧重于对于民间融资的管理与促进。
与此同时,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已经于近日召开2013年立法计划项目《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立法论证会。据介绍,按照立法的制度规定,只有列入2013立法一类计划项目,才可以提交省人大会议讨论投票表决和通过。
据李有星介绍,在听取汇报和说明后,浙江省相关负责人指出,《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的立法有必要性、可行性、可立法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是大事,金融体制改革光靠规章不够,成功的地方人大立法对经济发展有利、对金融体制改革有利、对全国的影响重大。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在全国实践先行、已经有基础,立法也应当先行,立法可以将实践中先行经验、突出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现实可操作的总结出来。
“由于民间融资方面立法非常复杂、敏感,要投入精力、保证立法质量,同时还要多请示全国人大、„一行三会‟等国家有关机关,取得支持。”论证会上浙江省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