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划落实明朗化 水利建设全线收阳
规划落实明朗化 水利建设全线收阳.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规划落实明朗化 水利建设全线收阳
来源 证券时报
公告日期 2011-10-14
作者 韩其成,王丽妍
昨日,大盘延续反弹格局,终盘0.78%的涨幅也使得股指经过连续的下跌后终于站上了20日均线。由于大盘向好,板块普涨的格局十分明显。最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已被热炒的水利板块在行业投资进度得到进一步明朗的刺激下,顺势大涨3.78%,成为板块涨幅的领头羊。板块内个股全线上涨,其中,利欧股份涨停,新界泵业大涨5.50%,安徽水利、葛洲坝等多只个股的涨幅也均逾3%。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当前水利形势和水利“十二五”规划等方面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主要解决了投资者关心的三大问题,即“十二五”投资规模、各方面投资比例和目前投资落实进度。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表示“十二五”期间水利的总投资大概要达到1.8万亿左右(十年是4万亿)。这较原先每年4000亿的预期略低,但明确的规划有利于控制投资进度。
1.8万亿投资在四个方面的大概比例是: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大概占20%左右,用于防洪减灾工程占38%左右,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大概占35%左右,另外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上市水利水电公司大多与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相关,我们预期未来5年水利工程市场总容量超万亿。
水利建设行业是由政府主导投资的行业,行业的发展与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有关。2011年1月29日,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其中强调要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截至9月底,今年已落实水利建设投资约2600亿元,其中中央的投资1139亿元。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执行较好,广东、安徽已分别在10%中提取45%和30%用于全省统筹。在7月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期间专门提出要求,要在全国进行统筹,还有待落实。水利建设投资的落实好于上半年预期,说明进度已在加快。我们认为随着该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水利投资规模还将继续增加,水利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我们在行业内研究水利水电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发现水利水电行业股票投资分两种,即价值投资和主题性投资。价值投资指政策支持,一段时间后政策落实,水利水电公司项目合同增加,经过两年左右的工期,反映到每股收益(EPS)的大幅提升,但一般没等业绩出来股价已经涨了。主题性投资比如旱灾、洪灾、出政策,如去年7月份洪灾后水利股出现一波行情,年底一号文件前一波行情,7月水利水电工作会议又一波行情。三波行情中个股涨幅排序都是安徽水利、粤水电、葛洲坝。
我们自去年7月以来成功把握3次水利股投资机会。根据我们的研究,在通胀预期和经济下行时期,明确受到政策支持的行业会有超额收益。此次会议显示了中央对水利水电建设的持续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建设投资已切实得到落实,并且在未来有加速的可能。同时各方面规划投资比例的明确消除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能否受益的疑虑,预计未来上市公司订单增速提高将更加坚定投资者信念。相关受益公司有安徽水利、粤水电、葛洲坝、中国水电。另外中国水电发行价4.5元,我们预测2011年至2012年EPS0.4元、0.53元,2011年预测市盈率12.5,有一定的估值优势,上市后可以关注。
第二篇:高淳县“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
高淳县“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
前 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安全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水是高淳的魂,水是高淳的根。经过长期的水利建设和治理,我县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防洪体系和水资源供排系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洪涝危胁严重等问题依然突出。“十二五”期间,水利将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对全县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是全县面临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根据《高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和省、市水利建设有关规划的要求,抓住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历史机遇,结合我县的水利发展的自身特点,编制我县“十二五”(2011——2015年)水利发展规划。“十一五”水利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建设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依据高淳县“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治水理念,以“一线圩堤达标、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全面增强防洪除涝及应急救灾能力,增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及服务民生的能力,提高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水平,提升了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实现了服务农业生产的传统水利向保障经济结构调整、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利转变。“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建设累计投入7.68亿元。1.1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县积极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主攻薄弱环节,继续加快了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1.1.1防洪保安能力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县水利建设完成土方3910万方、石方10.36万方、砼10.21万方。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一线堤防达标工程建设(其中加固圩堤长170公里),拆建了茅东闸,对龙墩河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完成了水阳江水利血防工程、城西排涝站工程建设、筑城圩排涝站改造等工程,启动实施杨家湾枢纽节制闸、胥河整治工程。完成中沟以上配套建筑物400多座,加固改造一字排涝站、东风圩排涝站、永联圩西埂排涝站等重点泵站20座,完成各类堤防消险建筑物60座和一大批消险工程,实施大山水库、荆塘水库等11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消除了存在的险工隐患。1.1.2排涝灌溉标准提高
疏浚县乡河道145条,土方1489万方,疏浚整治村庄河塘1661条(面),疏浚土方1221万方,圩内河沟排涝、塘坝调蓄能力增强,村庄环境改善;改善排涝面积31万亩,排涝模数达0.65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完成淳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05、2007、2008、2009工程,其中完成小型排灌泵站45座;实施2007、2008、2009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中完成小型排灌泵站23座;完成了农村新八件实事56座小型泵站改造工程。修建防渗渠道148.04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推广水稻控制灌溉面积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平方公里。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农田2.0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达0.61。1.1.3水源工程建设加快
组织实施了《高淳县固城湖水资源保护规划纲要及分期治理计划》。新建和改造塘坝463座,增加蓄水830万方。完成村庄河塘清淤整治土方1221万方,水质、村容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1.2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了对全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一是加强水资源日常监督管理。(1)经省政府批准设置固城湖、龙墩河水库等16个水功能区,定期检测,并发布水质状况简报。重点水功能区每月监测1至2次,并对固城湖进行了纳污量测算。每年发布水资源公报。(2)借助河海大学力量联合编制了《高淳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和《高淳县固城湖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二是推行取水许可制度。全面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退水水质论证制度,对非农取水企业实行年审,年审率100%,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三是全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创建了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4个、省级节水型灌区2个、南京市节水示范项目5个、南京市农业节水示范点1个,年节水量可达2200多万吨。四是加强水资源保护。根据《高淳县固城湖水资源保护规划纲要及分期治理计划》,全县关闭和搬迁了86家对固城湖具有水污染的企业,对固城湖内外源实施综合治理和长效化、规范化管理,清理固城湖取水口淤泥43万立方米,打捞黄丝草2.1万吨。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将固城湖等水域480多艘船只迁移到官溪河集中停靠,依法取缔了船户的水上餐饮和水产品经营行为,并实行长效管理。五是与南京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启动了“高淳县淡水养殖污染负荷计算及环境承载能力研究”。1.3依法治水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政执法队伍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落实水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是根据县阳关办《关于开展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清理,并建立了权力阳光网上运行系统。二是积极开展水政监察队伍规范化达标建设,九个水政监察中队全部达标,完善了水政执法组织网络,夯实了基层工作基础。三是积极查处水事违法案件,维护水事秩序。水政执法队伍定期进行执法巡查,对危害堤防、河道安全的水事违法案件进行严肃查处,结案率达90%以上。四是严格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实行权力阳光网上平台运行,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五是每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纪念活动,深入开展水法宣传“上街头”、“面对面”等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水事法律法规及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的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同时,以县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1.4水利工程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水利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具备了同时组建3个项目法人机构,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投标率达到100%,设计招标开始试点。绝大多数项目建成后投运,经过一个汛期后完成竣工验收。
加大水利工程管理力度,实现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实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提高养护水平;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以县政府的名义出台了《高淳县淳东灌区管理暂行办法》、《高淳县小型水库管理暂行办法》《高淳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高淳县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办法》,县水务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相应的考核办法。按照分级分类管理,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人员、筹措管护经费,以不同方式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河道按照“县河县管、镇河镇管、村河村管”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各镇、村将河道保洁、垃圾清运、道路维护、村庄管理等统筹安排,与河道管护人签订管理责任状(或管护合同),明确任务,落实管护经费,责任到人;农村泵站按规模和受益范围,明确管护责任,一般规模较大、受益跨村的泵站由镇级负责管理,目前,我县每座泵站均有专门的管理技术人员,其中,圩区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圩局或机电站),山区由镇村落实专门的技术人员,人员相对固定,经过专业培训,业务比较熟练。全县树立了一批农水工程管理典型。1.5水利改革进一步深化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为我县的水利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市政府《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完成了“出台意见(方案)、分类定性、定岗定编、经费测算、经费落实、内部改革、管养分离”等改革工作,并通过市级验收。全县水管单位全部定性为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事业单位。
农村水利改革取得新突破。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遇到的难题,积极尝试建立新型用水管理组织,推进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根据《关于印发〈南京市镇街机构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积极推动水利站体制改革,求得水利站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经费无保证等问题尽快有效得到解决。1.6水利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水利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水利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引进和推广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于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开展了《淳东灌区(低丘)节水改造关键技术和节水模式研究与应用》和《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综合评价研究》,并分别获得了江苏省水利厅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从2008年起,与河海大学合作,承担了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在淳东灌区开展的WRSIS改进系统在我国南方水旱轮作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研究专题,同时,开展了省水利厅重点科技项目《WRSIS系统在淳东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及示范推广》和《南京淳东灌区稻田水循环节水净化系统研究与应用》。发表水利科技论文11篇。新增水利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9人,水利科技队伍得到壮大和提升。1.7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各项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得到加强,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是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保安问题尚存。由于我县地理位置特殊,极端天气频率与强度的增加,加之防洪薄弱环节仍未彻底消除,水阳江流域治理工程尚未实施,涵闸排灌工程改建任务较重,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二是排涝标准相对不高,除涝压力突出。我县圩区排涝标准不高,平均排涝模数约0.65m/s/km,与省定标准差距较大。同时,圩内沟系淤积,32主要大沟拦网养殖,行洪不畅,固城湖冬春控蓄,沿湖圩田积水不能自排,一旦遭遇大暴雨,圩区农田除涝问题压力很大;三是农田设施比较薄弱,工程效益衰减。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建成的,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加上经过多年长期运行,已全面进入老化期。涵、闸、桥等建筑物工程设施严重老化损毁,年久失修,带病运行,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排灌泵站机电设备陈旧,老化失修,效率低下,削弱了农村的抗灾能力,降低了农业的产出效益;四是灌溉水源浪费较多,水质环境亟待改善。农业灌溉仍然存在大水串灌漫灌等现象,具体表现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全县平均仅为0.60左右。农村水环境由于农业的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垃圾倾倒河塘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农村河道、沟塘水质下降,需要多个部门、各个方面联合进行综合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重点水源工程还需整治;五是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岗位责任落实不力。全县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相当一部分镇村人员、经费不落实,责任不明确,导致工程管理不到位,效益发挥不充分。同时,水利投入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管养分离”推进不力,“两费落实”工作仍需进一步做好。
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今后一段时期,中央将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也相继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因此,“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县水利大投入、大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我们要根据全县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十二五”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抢抓大兴水利的重大历史机遇,融入全县发展大局,全力做好“水”的文章,明确“十二五”发展的方向和投资重点,做到大力推进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保障。“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围绕经济繁荣、生态文明、文化灵秀、和谐安康的幸福高淳,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全县经济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经济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年均增长20%左右,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与之适应,并适度超前。2.1指导思想
“十二五”水利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合力”高淳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以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为主线,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强工程建设,坚持科学规划、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依法行政,统筹推进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生态富裕和谐的幸福高淳提供坚实水利保障和优质服务。2.2发展目标
经过几十年来的长期水利建设,尤其“十一五”的水利发展,以及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我县水利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对“十二五”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发展目标: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动力,以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目标,加强水利防洪基础设施和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做好以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按照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努力推进水利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致力构筑全县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有效供给、水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利工程新型管护四大保障体系,真正做到“安全水利贯穿始终,资源水利不断推进,环境水利力度加大,民生水利更加突出,生态水利效应彰显”,全力保障全县经济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2.2.1防洪堤建设标准
水阳江沿线圩堤顶高程15米,顶宽10米,内设两级平台,达到20~40年一遇标准; 固城湖、石臼湖圩堤顶高程14.5米,顶宽8.0米,内设二级平台,达到20~40年一遇标准;
太湖湖西片圩堤标准9.0米,顶宽4.0米,达到20年一遇标准;县城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重点城镇防洪达到20~40年一遇标准。2.2.2排涝建设标准
我县属苏南不发达地区,按省定标准达到20年一遇标准,排涝模数达到1.1-1.4m/s/km,圩区确保日雨200毫米两日排出不成涝。2.2.3抗旱建设标准 32按省定标准取灌溉保证率90%,水田种植区,规划灌溉模数每万亩不超过2.0m/s,农业用水达到100天无雨保灌溉水源标准。2.2.4水源供给标准
初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全县水资源有效供给保证率达到80%以上,城镇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到100%。2.2.5水质保护标准
全县主要湖泊、水库、供水河道水质状况有明显好转,水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其中水功能区Ⅱ类标准1个、Ⅲ类标准9个。“十二五”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
根据全县水利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经估算,“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资14.688亿元,其中:防洪除涝减灾(城市防洪)工程体系8.00亿元,水资源供给工程体系5.688亿元,水生态环境工程体系0.80亿元,管护工程体系0.20亿元。
3.1建设高标准的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
33.1.1水阳江及固城湖、石臼湖流域治理
依据《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实施水阳江近期防洪治理工程,继续完善两湖堤防建设及通湖河道综合治理,基本建成水阳江流域防洪体系。至2015年,水阳江流域防洪标准达到20-40年一遇。“十二五”期间实施的主要工程:水阳江干流水阳镇、大花滩段开卡扩挖,河道疏浚,新建水碧桥闸,拆建杨家湾闸,工程总投资6.96亿元(其中江苏省高淳县约2.3亿元左右)。同时,积极抓住机遇,进一步组织实施水阳江下游段中期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固城湖、石臼湖流域综合治理,全面解决防洪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圩区防洪能力。
3.1.2蛇山、相国大型泵站改造
全面改造大型泵站,“十二五”期间计划改造蛇山、相国大型泵站2座,改造流量53.4m/s,总装机4480KW。其中,砖墙相国泵站改造流量17.3m/s,装机1615KW;蛇山泵站改造流量36.1m/s,装机2865KW。3.1.3中小河流治理
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十二五”期间计划对漆桥河、港口河、狮树河、蛇山港等进行综合整治,主要工程内容为加固堤防、建筑物消险、河道清淤等,整治长度约60公里。3
333.1.4水库除险加固及堤防消险
依据新一轮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十二五”期间完成九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对尚义三号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结合历年防汛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险工险段,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有计划地对险工险段进行除险加固。3.1.5城市防洪除涝
进一步完善全县新老城区防洪总体规划,分年实施县城主要防洪除涝工程。实施石固河疏浚工程,建设城西排涝站二期工程及水利工程景观带。结合芜申运河工程建设,整治县城防洪堤,确保县城防洪排涝安全,确保县城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重点城镇防洪达到20-40年一遇标准。
3.1.6防洪除涝非工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水情、工情、灾情信息系统,完善传输手段,实现防汛指挥决策及管理的现代化。同时,加强防汛抢险机动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避险能力。强化涉水建设项目监督管理。
进一步完善以防汛抗旱信息收集、预报预警系统建设、防汛防旱应急能力建设、洪水预报调度及资源化利用、洪水风险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洪除涝非工程体系。3.2形成有效的水资源供给工程体系
按照市、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着重围绕服务保障现代农业“1115”工程和农业园区开发建设,为高标准农田提供优质的灌排服务,为经济林果强化水源保障,为高效养殖畅通水系、改善水质,为设施农业配备高效节水灌溉体系。进一步加强项目资源整合,实行单元治理,连线成片,典型引领,整体推进,打造农田水利建设重点片区。3.2.1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着力加强以小型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新投资机制,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市场化筹资与引导群众投劳投资相结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机制和管护机制,全面提升我县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全力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农民收入增加、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建成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十二五”期间,建设塘坝178座,新建、改造排灌泵站100座,建设涵闸70座,新建防渗渠道150公里,改造排涝沟100公里。3.2.2灌区改造
在完善“蓄、引、提、调”灌溉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健全农田灌溉渠系和配套建筑物,提高丘陵山区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主要实施小型灌溉站更新改造、灌溉渠道护砌、引水河道疏浚、蓄水塘坝扩容兴建,以及打造丘陵山区特征的农村水环境示范村等工程内容。
围绕市农业“1115”工程和县农业三大园区建设,集中连片,集中投入,打造亮点,形成规模。重点实施茅东闸--淳东灌区配套改造,分布于东坝、桠溪、固城、漆桥等四镇。“十二五”期间,灌区治理工程共更新改造灌溉泵站87座,流量18.0m/s,完成渠道护砌93公里,新、扩建蓄水塘坝100座,实施引水河道疏浚整治15公里,配套小型建筑物200座。
3.2.3圩区治理
围绕“挡得住、排得出、降得下”的目标,以圩区为单元,开展圩区标准化建设。主要实施圩内外河道、沟系疏浚整治,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涵闸等小型配套建筑物改造,以及打造河网圩区特征的农村水环境示范村等工程内容。
“十二五”期间,对永胜圩、永联圩、团结圩、跃进圩、朝阳圩和天保圩等7个圩区进行重点治理,更新改造排涝泵站18座,流量43.0m/s,沟系疏通95公里,配套建设小型建筑物300座。同时,着力疏通水系,改善水体环境,对狮树河、砖墙河等内河进行疏理整治。
3.2.4节水灌溉建设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围绕服务设施农业和都市城郊型农业建设,加快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步伐,努力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致力打造节水型农业,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主要实施防渗渠道建设,推广喷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
“十二五”期间,建设节水灌溉治理区3个。主要建设东坝镇游子山、青山村节水灌溉治理区、桠溪镇瑶宕和新塘村节水灌溉治理区,共建设喷滴灌区6000亩、渠道防渗区23500亩。
3.2.5小流域治理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小流域为单元,加大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力度,通过坡耕地改造、生态修复、农田整治等措施,着力打造生态小流域,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十二五”期间,治理漆桥镇茅山小流域、桠溪镇跃进和大荆山、东坝镇付家坛、固城镇蒋山小流域共5个,治理面积56平方公里。
333.2.6丘陵山区水源工程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灌溉保证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灌溉水源工程建设,改善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建、扩容塘坝500座,新增蓄水750万方,完成土方400万方。
3.2.7农村河道河塘疏浚
按照恢复农村河道河塘“引、排、蓄”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作,提高水资源的调节配置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十二五”期间,治理河道320公里,疏浚土方850万方;清淤村庄河塘1150个,清淤土方1100万方。
3.3初显维持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工程体系 3.3.1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实施“三条红线管理”。制订《高淳县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管控规划(方案)》,建立指标体系。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制订用水效率红线,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制度,各镇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县水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各镇水资源节约、保护等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镇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二是建设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县。单位GDP用水量递减率达10%,“十二五”末期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80立方米以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5%以上,非农业取水计量率及灌区渠首计量率达100%,90%以上的非农取水实行远程监测,实行固城湖水质自动化监测系统资源共享。3.3.2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
固城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到省级标准,镇级水厂自来水管网接入县自来水公司管网,实现全县统一联网供水。同时,通过通湖河道综合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生态景观建设、引水换水等措施,维护固城湖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固城湖作为我县最重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维持着全县70%以上的饮用水和82%的农田灌溉用水,是我县40多万人民的“生命之湖”。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固城湖富营养化渐趋严重,水质明显下降,为加强固城湖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十二五”期间,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固城湖水环境忧患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巩固固城湖围网、网箱养殖、水上餐饮取缔工作成果;提高调水引流和保水蓄水能力。实行水质动态监测与生态引水补水联动机制,适时利用杨家湾闸、蛇山抽水站和茅东闸进行调换水,将优质的水阳江水引入固城湖,改善水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继续实施以固城湖取水口为中心的清淤工程和水草打捞工程;在新建杨家湾闸建立水质自动检测系统;五是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减少秋季蟹塘尾水进入固城湖造成二次污染;严格按照标准,将固城湖建成省级规范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机制和现场检查,坚决打击破坏固城湖水资源、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四是加强备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在石臼湖逐步开展清除围网养殖,加强蛇山抽水站的日常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3.3.3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组织开展排污口普查,编制排污口整治规划,严格审批新增入河排污口,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建立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开展重要河湖的健康评价。建设引水配套工程,减少养殖尾水直排固城湖,对镇区水域进行治理和美化。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以丘陵山区小流域为单元,结合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实行山、水、田、林综合治理。3.3.4节水型社会建设
调整农业布局和生态结构,建立固城湖圩区生态农业区、石臼湖圩区生态农业区、丘陵岗地生态农业区和湖西灌溉总渠流域生态农业区4个生态农业区;开展湖西灌渠节水改造工程;分别在淳溪镇、桠溪镇、固城镇、东坝镇建立4个农业节水示范区;推广节水灌溉面积175500亩。严格计划用水管理,深入开展学校、家庭、企业等各类节水创建活动,逐步开展对全县主要企业(单位)重复利用水系统的改造更新,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节水型企业用水量占工业总用水量的60%以上。3.3.5水资源开发利用
以固城湖、龙墩河水库、胥河、官溪河、水阳江等骨干河湖为水环境重点整治保护对象,重点建设胥河带、石固河带、官溪河带、漆桥河带。在淳溪镇范围内构建固城湖小湖区滨湖景观带,官溪河—固城湖—石固河—环北河城区四周滨水环,官溪河、石固河和环北河景观带。
3.3.6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健全水法规和配套制度体系,修改完善《高淳县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实施细则》、《高淳县水资源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的征收,出台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标准及实施管理办法,开展节水奖励政策方面的研究和制订。成立用水者协会,鼓励农民参与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决策。加大河湖岸线及水域资源开发利用、取水和入河排污口设置违法违章行为执法力度。3.4建设工程管理新型管护体系
健全机构,理顺关系,明确管理职责,确保水利工程管理顺利进行;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水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管养”分离,落实管护经费;健全水库长效机制,争创市级水库管理单位;开展水管单位管理考核,龙墩河水库、茅东闸、杨家湾闸管理所争创省级水管单位;完善管理实施,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和操作方法,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力度,转变思维,开拓思路,敢于创新,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河湖管理,加大《南京市水库湖泊管理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执法,在保护好水资源的前提下,有节制地利用部分水利工程资源。贯彻分级管理职责,完善水库湖泊管理考核制度,建立水库湖泊管理的绩效挂钩制度。
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建和水利旅游风景区创建为抓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制度,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建设,重点加强固城湖、石臼湖、龙墩河水库、茅东闸的管理标准化建设。
加强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全县水利服务体系充分履行职能,推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切实发挥水利服务改善民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十二五”水利发展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全县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投入多、任务重、难度大。要实现水利建设目标,必须按照“三水”统筹的理念,全面提高圩区防洪排涝标准,确保防洪安全;全面提高山区蓄水灌溉标准,大力开展水库、当家塘建设,增加蓄水库容;继续推进县乡河道(山河)和固城湖清淤工程,保蓄水源,增加调蓄能力;全面推进村庄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建设,改善农村水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发挥水利工程作用,逐步形成土方建设与防洪保安、环境整治相结合,工程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改善民生,体现水利为生产、生活、生态服务的目标。
4.1加强组织领导,履行政府职能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摆上突出位置,把加快水利建设放在基础设施的优先领域,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水利部门要全力以赴,抢抓机遇,从前期工作到立项审批、从资金筹措到移民安置、从开工准备到建设管理,真正做到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加强协调、扎实推进,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及时组建项目建设处,确保工作责任到人,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县上下关心支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浓厚氛围,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2抓好前期工作,完善项目储备
前期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争取项目立项和投资计划的关键。把前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专门班子,整合技术力量,制定工作计划,落实有效措施,确保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前期工作保证。同时,加强前期工作中的协调,特别是涉及到土地预审、移民规划等。依据规划,认真做好项目库工作,完善项目储备,实行动态管理,分年组织实施。4.3创新投入机制,多方筹措资金
建设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是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县级政府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落实10%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15%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用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等有关政策,县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有明显提高。优化水利投资结构,加大对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二是落实政策措施。收足用好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资金等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专项资金和规费,保证中央、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增加水利投入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三是发动群众参与。按照中央政策精神,对于群众直接受益的水利工程,正确运用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建立农民投工投劳水利建设的有效机制。四是探索投融资机制。积极通过采取组建县水务投资公司等办法,多渠道解决资金配套问题,保证工程建设需要。4.4严格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安全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强化“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切实抓好工程建设实施计划和节点工期的协调、督查和落实,加强对工程建设计划、资金、质量、安全、基建程序执行情况的督查,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按计划推进并及时组织验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4.5强化水利法治,推进依法行政
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大力开展阳光行政文明执法创建活动。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严格水行政执法,重点加强河湖岸线及水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资源和水利规费征收等执法检查,维护正常水事秩序。按照“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行使行政权力,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约束。简化审批程序,强化后续监管。加强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4.6加强队伍建设,保障事业发展
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快提高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稳步提升人才总量,不断改善人才结构,逐步建立一支适应水利改革发展需要的作风过硬、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保障水利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基层水利站建设,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理顺基层水利管理体制,落实人员经费,加强政策扶持,激活运行机制,加大基层水利站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服务农村水利建设的能力。
第三篇:财政部发文重申落实水利建设政策
财政部发文重申落实水利建设政策
财政部昨日在官网发布文件称,要求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把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放到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曾开“最高规格”会议
事实上,今年1月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就重点强调发展水利建设,提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金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为确保资金以及多方面问题的落实和解决。7月8日又召开了为期两天的中央水利会议,再次重申“一号文件”的内容。而此会议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规格”的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讲话。受此影响,A股市场上的水利股随之大幅上涨。而昨日财政部下发的文件正是对上述两次政策的重申,再次要求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如果按照2010年土地出让金计算,10%计提相当于1200亿元-1300亿元;而在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总额也仅为2000亿元。中央一号文件此前明确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即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
保障地方政府资金到位
国金证券此前分析认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个政策,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保障在即将到来的水利工程建设大潮中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充分到位。地方政府资金占我国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最大比例,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今后水利改革与建设将成为下一个大力发展的领域,具体后续的支持力度要看地方往上报项目的情况,应该不止这个数字。
第四篇:村庄规划收资目录
村庄规划收资目录
一、编制行政村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1、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基础设施规划、有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2、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包括用地结构,数量,用地分类划分至中类;
3、行政村人口发展情况和现状人口性别、年龄、劳动构成资料;
4、行政村建筑物分布,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占地面积资料;
5、行政村基础公用设施及道路、管网现状,农林水利设施等资料;
6、当地历史文化、建筑特色、风景名胜等资料;
7、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资料,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情况;
8、当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防洪等资料;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或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9、地方材料及建筑工程造价资料;
10、行政村地形图:比例为1:10000-1:50000
二、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1、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前一轮村庄建设规划;
2、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以及综合评价情况;
3、现状人口数量、民族构成、文化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劳动力构成、职业构成以及近5-10年常住人口变化情况;
4、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源、灾害评估等资料;
5、村庄的历史沿革、当地的风俗民情、历史文化、建筑特色、风景名胜等资料;
6、经济发展资料,包括近几年村庄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资料。
7、村庄规划范围内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资料;
8、各类公共设施资料,包括行政办公用地、教育科研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物古迹用地以及其他宗教活动场所等分布、占地面积、规模等现状及发展需求;
9、公用工程设施现状资料,包括道路和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电讯、燃气防灾等工程设施的现状及发展需求;
10、建设工程造价资料;
11、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2000。
三、编制村庄整治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1、农民对村庄整治及其人居环境改善意愿调查;
2、现状人口数量、民族构成、文化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劳动力构成、职业构成以及近5-10年常住人口变化情况;
3、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源、灾害评估等资料;
4、村庄的历史沿革、当地的风俗民情、历史文化、建筑特色、风景名胜等资料;
5、村庄规划范围内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资料;
6、经济发展资料,包括近几年村庄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资料;
7、各类建筑物的分布、性质、面积、层数、质量、建筑密度;
8、各类公共设施资料,包括行政办公用地、教育科研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物古迹用地以及其他宗教活动场所等分布、占地面积、规模等现状及发展需求;
9、公用工程设施现状资料,包括道路和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电讯、燃气防灾等工程设施的现状及发展需求;
10、建设工程造价资料;
11、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2000。
第五篇:农田水利建设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市农田水利建设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财政部综合司、农业司、水利部财务司《关于请协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等相关情况专题调研的函》和*财办发[2011]*号要求,我市财政、水利部门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按各自职责,认真对照调研内容积极开展调研,做好相关数据的测算统计及政策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策落实情况。
1、本市将根据省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具体实施办法或操作细则出台后,制定我市具体操作细则。
2、根据财政部、水利部财综[2011]48号规定,本市已按照规定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3、本市尚未安排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4、贯彻落实此项政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相关政策建设。我市地域广大,农田水利建设任务繁重,资金需求较大,市级资金来源无法保证,需要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建议省级对我市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进行统筹。
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和来源情况。
1、2011年和2012年本市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情况测算。经测算,2011年需求为*亿元,2012年为*亿元。
2、2011年和2012年本市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情况测 1
算。经测算,2011年来源为*亿元,其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测算*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测算*亿元,2012年来源为*亿元,其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测算*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测算*亿元。
3、具体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类型及资金需求情况的测算过程。根据《***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粮食功能区建设等。具体情况如下:
2011年:农田水利建设经费测算值为*亿,其中:山塘加固*座,总投资*万元;加固、新建引水堰坝*座,总投资*;新建、修复泵站*座,总投资*万元;改造灌区末级*KM,总投资资*万元;小型灌区渠系(粮自工程)改造渠道*KM,总投资**万元;高效节水面积*亩,总投资**万元;加固、新建排水沟*KM,总投资**万元排水沟渠;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维修养护费**万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 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及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等骨干农田水利工程**万元。
2012年:农田水利建设经费测算值为*亿,其中:山塘加固*座,总投资*万元;加固、新建引水堰坝*座,总投资*;新建、修复泵站*座,总投资*万元;改造灌区末级*KM,总
投资资*万元;小型灌区渠系(粮自工程)改造渠道*KM,总投资**万元;高效节水面积*亩,总投资**万元;加固、新建排水沟*KM,总投资**万元排水沟渠;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维修养护费**万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 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及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等骨干农田水利工程**万元。
附表:
1、**市2011、2012年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表
2、**市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和来源情况测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