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民风建设第三阶段工作安排
关于XX县农村民风建设第三阶段工作安排
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民风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部署,我县农村民风建设从2012年6月1日至11月30日为典型引领、示范创建阶段,为扎实做好这一阶段工作,现就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法治教育为基础、民主管理为手段、民生改善为动力、示范引领为抓手、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加强农村民风建设,培育农村组织和工作者队伍,发挥农村党组织核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打造一批特点鲜明、形式多样的农村民风建设典型示范点,发挥民风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
二、创建目标
(一)进一步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各单位要突出重点,丰富形式,狠抓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人民公仆形象,狠抓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服务水平。一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重点开展“评星树旗促民风”活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自觉向党选拢,为人民服务。二要结合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重点查摆在思想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切实转变观念,一门心思想工作、全心全意谋发展。三要结合学习贯彻落实“三个问责办法”,重点解决部分干部职工庸懒散软等现象,切实做到发现一批,整改一批,巩固提高一批。
(二)进一步加强培育典型示范。县民风办总体牵头,六个工作组、各乡镇、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各有侧重,整合资源,凝聚 1
力量,及时挖掘和树立典型,适时总结和推广典型。一要打造一批民风建设示范点。各乡(镇)要全面启动“十星级民风建设模范户”创评活动。每个乡(镇)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力以赴抓好试点村的评选活动。机关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突出行业特色,至少创建一个民风建设示范点。在创建民风建设示范点过程中,既要体现代表性,更要突出先进性。要以民风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潮。二要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要广泛了解基层民风建设的进展情况,准确掌握各行各业在加强民风建设活动中的先进经验,感人事迹,深入挖掘这些典型案例,及时选树一批先进人物、先进单位,积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群众、影响群众。三要鞭挞社会不良风气。要通过组织评比“后进村(社区)”,定期公开“政风行风落后单位”名单等形式,对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和消除。要坚持教育和打击并重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突出新闻媒体的舆论功能,对负面典型公开曝光、重点监督,真正达到正面示范引领、负面警示教育的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弘扬优秀文化。要突出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以文化引领人民群众向善向好、回报社会。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要逐步完善文化服务功能,认真抓好“三下乡”、“四进社区”等主题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干部健身操比赛、歌咏比赛、职工篮球赛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市民。二要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以突出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这两个品牌,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批艺术家,编撰几部能够够代表现XX文化的书籍,吸引更多的了解XX,关注XX。三要概况提炼出精准的“XX精神”。要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XX精神”征集活动,凝聚全县人民、(四)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警示教育。要通过开展“法治村”、“平安单位”等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守住道德底线,勿闯法律红线,争做守法公民。要紧扣“六五”普法这一主题,经常开展“送法律知识下乡”活动,给老百姓解疑释惑。深入开展“保社会平安”主题活动,做到宣传教育不留死角,调查摸底不留死角,防犯打击不留死角。要创新宣传载体,有效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媒体,大力宣传典型案例,特别要公开重大恶性犯罪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震慑违法犯罪势力。
(五)进一步加强惠民服务。要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2012年民生10项重点工程20件实事,把各项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帮助老百姓提高生活水平。一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发动机关单位对口帮扶生态移民,经常与移民对接,及时解决移民村的燃眉之急。二要结合全区正在开展的“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活动,组织发动机关干部,走到基层、沉入一线,接地气、强政治、转作风、提能力、解民忧,纾民困。要结合生态移民工程,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工程,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帮助移民走上致富道路,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一要及时制定村规民约。按照在生态移民建立规范,向其他村社普及的原则,指导村社尽快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并及时上墙公告,确保广大村民的知情权。二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新任村支部上岗培训,开展“干事创业、富民强村”的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村民代表,监督组织和工作机制。三要加大村
规民约的监督力度。结合“民主法治村”建设,对村民进行不同程度的普法教育,使农村管理工作逐步从依靠行政手段向依靠法律制度转变,形成村规民约人人知晓,共同参与、全民监督的体系。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部门单位和六个工作组要充分认识农风建设典型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树立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将典型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全县民风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抓手,真正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各乡(镇)、部门(单位)要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方案和分级实施计划,按步骤开展创建活动。要加大农村民风建设典型示范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切实调动各职能部门和街道、乡(镇)和部门(单位)参与农村民风建设典型示范创建工作,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农村民风建设的合力。
(二)加强工作落实。要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服务体制,探索多样化民风建设模式。要全面加强农村民风软硬件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基层工作力量,为农村民风科学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典型培育。结合区域特点,各乡(镇)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区分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集镇中心村(社区)和传统农村等不同类型,发挥不同社区的优势,培育各具特色、类型各异的农村民风建设先进典型模式。通过创建工作,挖掘和树立一批勇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取得一定实效的典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带动农村民风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投入保障。各乡(镇)、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农村民风典型示范、创建引领工作,以此为抓手不断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对农村社区建设事业的捐赠和投入,逐步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力量捐助的农村社区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和长效机制。
第二篇:农村民风建设示范户
农村民风建设的旗帜
赵兴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赵兴芳,一个普通的人名字,一位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普通的农民,这样的一个人和大多数四十多岁的人一样,扮演着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在双亲面前,他是孝顺的儿子;在妻子面前,他是顶天立地的丈夫;在孩子面前,他是慈祥的父亲;在邻里乡亲面前,他是“有事您说话”的热心肠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几十年如一日践行着一名党员的誓言,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一群人。
赵兴芳是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二队的村民,汉族,1963年2月出生,1989年6月入党。自幼家贫,父亲去世的早,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的肩上,因无力承担学习费用,高中毕业便辍学在家。自小因病导致右腿残疾,但他却自立自强,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处境。为了谋生,2000年,他用仅有的一辆自行车开始走乡串户换大米,万事开头难,但他却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走到了今天。如今,他不光为自己家盖起了大瓦房,还一手帮扶两个弟弟成了家,立了业。村民们时常说:“有这样的一个哥哥,真是福气啊!”他每每听到,总是笑笑,他不善于表达,却总在用行动来阐述自己的价值观。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作为一个人,最先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恩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含辛茹苦的培养我们成才。在孝顺老人这一点上,赵兴芳和妻子为两个孩子以及其他人做了表率。赵兴芳的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吃尽苦头,拉扯几个孩子长大,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生活的磨难,现在已是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了。为了照顾母亲,赵兴芳和妻子将老人接到家中,与自己生活在一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出发,处处为老人着想,从来不让老人跟着操心,赵兴芳的妻子是以为普通的农家女人,不会表达感情,不会刻意的去渲染自己,可在丈夫的影响下,却懂得感恩,懂得做一个善良的人,孝顺的人。在村民们眼中,赵兴芳的母亲总是面带着微笑,我想说,所谓的“养儿防老”,防的还有那“老有所依”的依靠。
在发扬风格方面,赵兴芳总是一马当先,凡是为村上出工出力的工作,他总是积极行动起来。不管是水利清淤工作,还是平时缴纳的各种费用,总是不拖延。在今年的春秋水利清淤中,宝丰村新开农沟十二条,清淤斗沟三条,清淤农沟48条,处处都有赵兴芳的身影。
2012年元月,经宝丰村党支部研究,报镇党委、政府批准,赵兴芳同志被选为宝丰村党支部副书记。上任伊始,正赶上全县的“户户通“工程,他就担任起了安装、调试、管理的工作。数九寒天,他从未抱怨过,只要村民有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帮助村民解决难解的问题。最终在和其他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除夕之夜让全村319户村民,享受到了“户户通”惠民工程的福利。
今年三月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要对全村所有符合条件的房屋进行测量确权。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维持一周的测量中,他从未放下手中的尺子,拖着自己不方便的右腿,将全村近300户的房屋进行了测量记录。外围的测量结束,又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对全村189户符合要求的房屋进行绘图,制作档案。连续工作近一个月,加班是常有的事情。
“房屋确权”结束,接踵而来的是“土地确权工作,相比“房屋确权”而言,“土地确权”更是充满了挑战。赵兴芳主动承担起了测量的任务,每一块每一块的丈量,每一块每一块的走,全村997块,共2119.5亩土地,他几乎全部测完。对于四十多岁,腿脚不方便的人而言,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赵兴芳也是个常人,也有累的时候,他学不会偷奸耍滑,更不懂得如何表现。累的时候,除了坚持还是坚持。也许,在众多的村干部中,他是最平凡的那一个,是最不会表达的那一个,但他对待村上的工作却是毫不含糊的。亦或者,在处理问题时,他还不能面面俱到,但他懂得拜村民为师,向村民学习的道理。
赵兴芳所在的宝丰村是个回汉杂居村,村中回族占80%,身为汉族的他,一直很尊重回族的民族信仰,他带头不在村中养猪,带头与回族村民和谐相处。在处理日常村务时,对涉及到不同民族村民的利益时,总能做到公正公平。今年八月份,宝丰村五队的清真寺侧殿需要修缮,他主动参加到劳动中来,虽自身不是信教者,却以一个信教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宝丰村的民族团结做出了一份努力,今年宝丰村申报了自治区级的民族团结示范村,正是因为有了像赵兴芳一样的多数人的共同努力,宝丰村的民风才越来越好。
所谓舍小家为大家的品质,在赵兴芳身上更是集中反映着。自从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他就一心扑在工作上,自己一手操办起的买卖也被耽搁了,经常有人主动打电话做生意,他多半因为没有时间而拒绝了。为此,家人还有些不理解,觉得他太实诚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渐渐明白了他的想法,也理解了他的工作。赵兴芳和妻子生了两个孩子,现在大儿子已经独立生活了,还有一个女儿也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着。或许是受到了父亲的感染,两个孩子从小都特别懂事、孝顺,当然,这也和夫妻俩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今年的六月份,对于宝丰镇的村民是难忘的。六月份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可偏偏就赶上了雨水天,一连好几天都是阴雨绵绵,村中好多人家的田都被淹了,赵兴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借来抽水泵,免费为村民排水,一连奋战好多天。功夫不负有心人,村民的收成保住了,宝丰村六队队长刘文孝深有感慨的说:“还是党的干部好啊!” 说起赵兴芳,这一件件、一幕幕都记在大家的心里。虽然都是日常小事,可他总在努力将这些小事办好、办的让村民满意、办的让自己满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可人贵在尽心尽力,一个人的生活难免有挫折磨难,可幸福就在于平凡中坚守,也许,这就是赵兴芳及其家人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篇:民风建设
(一)民风是指一个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表现出的一种道德风尚和精神风貌。民风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民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与外界打交道,首先要考虑民风。民风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声声共鸣。由于民风差异,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声誉。民风成了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的重要标识或无形资产。
“风”,由自然条件造成的行为规范;“俗”,由社会文化造成的行为规则。风与俗,合称为风俗或风俗习惯。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所以,人们要“入境而问禁,入乡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民风有好坏之分。人们把好的民风称之为“民风淳朴”,把不好的民风叫做“风气不正”。淳朴的民风是善良人的朴素感情,它能引导人们行动和工作,使人在同别人交际时通情达理,在命运打击下有钢铁般的意志,使各种感情趋于适中,使人们对自己的种种想法能心安理得。不良的民风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其中的恶毒性是一种狭隘意识的龌龊行为;一种感情用事的自我陶醉;一种堕落的逆反心理的头脑发热;一种藐视社会的狂妄自大。它扮演着不大光彩的不幸角色,表现着一种不肯安于道德的意志,一个经不起艰难痛苦的心,一种缺少忍耐的头脑和一个简单愚昧的理性。像一辆性能不太稳定让人担惊
受怕的马路上的蹦蹦车,是人性的变异、扭曲和颓废,是人类自身文明的瑕疵,是社会恶习风气的延续。
民风中端庄的行为、优雅的举止是一笔财富。习惯具有惯性,稍加注意,略加调控,可避免不良行为;任着性子不加收敛,无法摆脱不良习惯的恶性循环。在个人方面,常常是这样:由于品性上有某些丑恶的瘢痣,或者是天性的土生土长的习气,或者是某种脾气达到了反常地步,冲破了理智约束和防卫,或者是某种习惯玷污了原来令人喜爱的举止,这些人只要带着上述一种缺陷的烙印,天生的标记或者偶尔的机缘,不管在其他方面如何圣洁,如何具备一个人所能有的无限的美德,由于这种特殊的毛病,足以勾销全部美德。
良好的民风反对着狡诈。狡诈并非智慧,恰如调侃不等于幽默。狡诈是一种过度冒险的短期投机行为。谁要是被公认为是一个狡诈的人,也就等于被公认为是卑劣的人,谁要是被公认为是一个卑劣的人,几乎一辈子都难以修复和扭转人们的普遍看法。这一代价不仅在理论上得到反复证明,在人生经验中也得到验证。狡诈的人,就不能称其为一个可爱可敬之人。狡诈的人,无论多么有才能、无论多么有学识、受过多么高的教育,身上总难免留有让人大不放心的痕迹。狡诈是人类性格的退化。
民风的尺度是美德。逆境验证着民风。逆境中的压力可以成就一些人,却也可能摧毁一些人。逆境中产生的过度的自卑会瓦解一个人的活力,蒙蔽一个人的眼睛,冻结一个人的热情。逆境
如果缺少了坚韧和节制的支撑,会形成民风中的自卑自贱、自甘屈辱、自我陶醉的心理,或心理失衡,无钱看不起有钱,会仇恨富人,憎恨、破坏富有,或见钱眼开、盗窃、抢劫、据为己有等现象;一旦富有起来,又会不加节制,挥霍无度,造成浪费。
良好的民风是一种宽广的胸怀。良好民风中流露着恢弘博大的气质,不斤斤计较一时一际的得失,不好的民风往往流行着玩弄小聪明、小智慧、哗众取宠的俏皮,尖酸刻薄的挖苦,对小名小利的追逐,生活中看来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往往是内在气质的表象。落落大方的恢弘气质,不热衷于飞短流长的闲言碎语,不沾染自私自利的烦躁和愁闷,我们的心灵就会像洞开的窗扉,惠风和畅。心灵的负荷减轻,那它就能容纳、储存人世间和宇宙间真善美的事物,而一个真正为真善美而痴迷、动情的人,那他就会对假恶丑有天性的反感,天生的排斥。
民风的时代性叫风尚。民风不同于风尚。民风要深厚,民风较定型,对风尚有制约作用。风尚是时尚,是流行,是潮流。历代风尚的再现叫遗风,遗风的积淀形成了民风。民风的现实表现叫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受民风影响、制约;受舆论引导、变化;受政党和政府引领、示范、带动。
民风一经形成,便必然要陶冶它的每一个成员,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与生活实践自然地符合它的要求与准则,民风广泛直接地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日常思维中,表现在人们日常未经深思熟虑的、没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不自觉的驱使人们对
所遇事物立即做出反应的欲望、追求、情绪、习惯、意向、气质、风度中,是理性与非理性、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一种“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
(二)回乡同心民风淳
同心的民风具有人类良好民风的基本风范。淳朴向善、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包容平和”的优良民风。其主流表现形式:
一是淳朴和顽强。同心地处全区中部干旱带,自然环境条件艰苦,但这里的人民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他们在与严酷的生存条件斗争中,磨炼出了坚韧、豁达、乐观、朴实、真诚的性格;在与命运的顽强斗争中,坚守着自己“厚道自信”“勤劳质朴”的精神世界;在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撞击中,涌现出了马和福、海小平、苗伟民等令人敬佩的先进人物,他们为这里的民风注入了坚强悲壮的色彩。
二是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信念与期盼。祖传的谋生手段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人们的心灵不断编织出一些新的期盼,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迁、提升、在生产生活中刷新,火红的年代营造着火红的民风,同心民风中的思想观念在与时俱进。特别是近年来,人们普遍重视子女上学,“再穷不能穷教育”“治穷治愚、治山治水”等思想深入人心;支持封山禁牧、支持“少生快富”工程;生态文明、环境卫生、公园、小区等方面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
三是回汉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同心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大家庭,秦汉之际有匈奴、鲜卑部族,唐代的吐蕃、吐谷浑、突厥族,宋代的党项族,元代的回族、蒙古族也先后定居预旺城、韦州城、同心城等地,清代满族、汉族等民族也长期在境内居住。各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和互相影响,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广大回族群众有着“谋生殷勤,急农重商;勤劳洁净,热情好客;负重拼搏,抢抓机遇”的传统禀赋和“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同心人的足迹遍及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广纳百家之长,为我所用,繁荣了一方经济,为同心城赢得了“旱码头”的美称。同心大力倡导回汉民族团结互助新风,在共同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加深了民族感情,结下了深厚友谊;在生产经营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发展能力;在文化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增进了了解,深化了友情。这种独特的民族情结为这里的民风增添了新意。
第四篇:民风建设
海原县关桥中学民风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海原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民风建设的意见》和《海原县民风建设实施方案》和教体局《海原县教育系统民风建设实施方案(海教党发【2012】29号),切实加强我校民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职工职业道德素养,强化学校行风建设,增强民风建设的实效性,现就我校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的总体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法制教育为基础、民主管理为手段、民生改善为动力、示范引领为抓手、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集中三年时间,着力建设“遵规守纪、明礼诚信、纯朴向善、理性包容、民族团结、勤劳致富”的优良民风,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和谐幸福新海原。
二、建设目标
按照县委要求,我校开展民风建设主要围绕教职工思想道德、工作作风、民主法制、文明法制、文明新风、服务民生、民族团结、优美环境等方面,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教育广大师生知荣辱、讲诚信、守法纪、尽义务、讲文明、树新风、爱家乡、树形象,引导广大师生明辨是非、惩恶扬善,提倡人们修身律己、平实做人,倡导人们积极向上、开放包容,鼓励人们弘扬美德、文明友 善,努力形成“淳朴向善、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包容平和”的优良民风。
三、建设原则
1、坚持正面教育,激发内在动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通俗易通、师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掌握良好民风的基本要求和民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推进民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做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2、坚持因地制宜,解决突出问题。按照民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认真查找在民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影响良好民风形成的主要因素,制定净化民风的具体整改措施,标本兼治,确保实效。
3、坚持创新载体,营造良好氛围。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活动方式和载体,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大民风建设宣传力度,增强民风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为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建设内容
(一)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在我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为主要内容,以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为载体的民风建设大讨论活动,全面查找并努力解决影响民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 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高广大教职工明辨是非丑恶的能力,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和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团结友爱、礼让宽容、守望相助的和谐人际关系。
(二)实施工作作风建设工程
1、转变干部作风。深入开展学校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坚决杜绝迟到、早退、无故缺勤等现象,有效杜绝擅自离岗、随意串岗等行为。认真贯彻执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出勤考核、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实行效能问责。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学校服务水平。
2、加强政风校风建设。深入开展“节约型学校”、“服务型行业”创建活动,严禁奢侈浪费、挥霍公款。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压缩办公经费,强化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将行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与纠风专项治理、创建文明单位、机关效能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严格考核标准,健全体制机制。
(三)实施民主法制建设工程
1、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结合“六五”普法规划,以开展“学法守法,与法同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法律“六进”活动,稳步提高教职工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
2、深入开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新校园”创建活动,规范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机制。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家庭民风评议等活动,引导教职工家庭成员开展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3、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按照县委、政府和教育工委要求,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无毒校园建设工作。进一步预防和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四)实施文明新风建设工程
1、开展社会诚信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诚信单位”、“诚信公民”评选活动,强化诚信为本的宣传教育,使信用理念、信用意识、信用道德深入人心,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诚信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
2、开展“模范引领、示范带动”活动。深入学习、正面宣传各级各类道德模仿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向善向好、争做好人、多做善事。
3、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利用接对帮扶活动,积极开展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配合文化下乡活动,开展经常性的“红色经典大家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教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职工篮球、乒乓球、广场体操比赛等活动,引导教职工形成自觉锻炼、主动健身、追求健康的良好习惯。
4、开展“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顾大局、讲奉献”的精神风貌,树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树立“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业意识,自觉养成文明礼貌、诚信守法的行为习惯,形成“人人热爱海原、人人关心海原、人人支持海原”的良好风气。
(五)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1、加强“三观”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影响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认真学习贯彻《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落实“海原县教师十不准”、明确师德建设素质,使教师队伍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规范的职业素养。
3、营造良好氛围,健全工作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依法治校,建立以德育人、甘于奉献,热爱学生、毁人不倦、严谨治学、精业勤业,团结协作、携手共进,尊重家长、共同育人,廉洁从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4、开展主题活动,落实建设具体措施
积极开展“比修养、比学习、比奉献、比业绩,争创职业道德优秀、教育教学优良,学生家长满意”的师德主题教育,让广大教师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师德修养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服务学生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扎扎实实开展“师爱进万家”专题 活动。
(六)实施优美环境建设工程
围绕“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园林校园”建设,大力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活动,让校园环境更加优美。以健康宣传教育、环境卫生整治管理、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监督、食品安全监督、传染病防治等为工作重点,引导教职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干净整洁的社会环境。
五、工作步骤
(一)总体工作步骤
2012年,“全县民风建设年”。认真抓好动员部署、调查研究、制定方案等宣传启动工作,大力开展民风建设大讨论,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促民风,广泛开展典型模范树评活动,掀起民风建设工作高潮。
2013年,“全县民风巩固提升年”。认真总结民风建设工作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推进措施,巩固和扩大民风建设成果。
2014年,“全县民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年”。通过创新工作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巩固民风建设成果,推进民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2012年工作步骤:
1、广泛发动、全民参与(1月1日——2月28日)
(1)制定方案。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召开动员会对学校民风建设工作进行部署。(2)广泛动员。通过召开会议、发放资料、制作展板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发动师生投身于民风建设活动之中。
2、集中排查、整改提高(3月1日——9月30日)
(1)分析现状。结合党员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到基层听取意见,了解基层民风现状。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发放《民风建设现状调查表》、撰写民风建设调研报告等形式,及时掌握、认真总结民风建设现状。
(2)自查自纠。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多种形式,查找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思路、政策、措施、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深挖根源。深入查找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履职尽责和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征求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归纳,及时反馈,限期答复。
(3)整改提高。根据自查自纠情况,分类别、分层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和重点,确定整改时限及责任领导、承办人,并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公布。要组织开展民风大讨论和各种文化活动,针对大讨论活动和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档归类,逐条梳理,并从党风、政风、行风、民风的高度深刻剖析原因,进行整改。在整改过程中,要公开做出整改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3、检查考核、初步总结(10月1日——12月31日)根据目标任务要求,初步总结学校民风建设工作经验,广泛开展 典型树评活动。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学校民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海原县关桥中学民风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田彦贵 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副组长:李占平党支副书记、校长 成 员: 王小平政教主任
马列夫 教务主任
杨 虎 教科主任
王 妍 团委书记
霍佰燕 妇 联
李廷勋 工会主席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小平主任,张鑫办公室副主任,王妍、李廷勋为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民风建设的综合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指导等日常工作。
2、形成工作合力。学校各处室要结合各自职责,认真抓好落实,切实形成校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3、加强督促指导。对学校民风建设工作,学校领导小组要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认真总结经验,及时改进不足,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第五篇:关于开展农村民风建设的意见
关于开展农村民风建设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委各部委,区直各部门(单位),各群众团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体会议、固原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原州区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化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委、政府决定开展以“启民智、修民德、正民风、讲民主、惠民生”为主题的农村民风建设。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的总体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启民智、修民德、正民风、讲民主、惠民生”为目的,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法治教育为基础、民主管理为手段、民生改善为动力、示范引领为抓手、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结合“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活动,着力建设“遵规守法、明礼诚信,纯朴向善、理性包容,民族团结、勤劳致富”的优良民风,进一步优化原州发展环境,促进原州社会和谐,推动原州经济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一)农民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农民群众学法用法能力明显提升,自觉依法按程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更加深入,法律援助机制更加健全,法制化管理水平切实提高。
(二)农村社会风气明显改进。农村崇尚先进、学习典型蔚然成风,追求文明、向善向美成为自觉行动,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更加融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民风建设的作用有效发挥,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三)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民房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脏乱差局面不断好转,群众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环境育人、环境引领民风的作用日益显现。
(四)农民致富能力明显提高。积极探索致富奔小康新途径新方法的意识明显增强;尊重科学,运用现代技术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观念更加深入;积极鼓励和引导致富能手带头创业、带头致富,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五)农村民主管理明显加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体系更加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实践更加深入;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的理念更加坚定,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制度平台更加完善。
(六)农村民族团结更加巩固。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宗教知识得到广泛普及,“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形成凝人心、聚力量的发展氛围。
三、建设原则
(一)坚持正面教育,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深刻认识民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推进民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做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坚持因地制宜,解决突出问题。按照民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认真查找当地农村民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影响良好民风形成的主要因素,制定净化民风的具体整改措施,标本兼治,确保实效。
(三)坚持创新载体,营造良好氛围。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活动方式和载体,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加大民风建设宣传力度,增强民风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为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抓好民风教育
1、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结合“连心工程”和“双迎双争”活动的开展,在农村基层党员中深入开展“评星定格”活动,扎实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重视发挥党员在民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实现活动先行从党员干部中开展,作风先行从党员干部中转变;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严肃查处农村党员干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各种现象,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实现以党员带群众、党建带群建、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2、加强村民道德教育。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教育,通过发放通俗读本、开设道德课堂,开展“好婆媳”、“文明社区”、“五好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通过成立由村民小组长、退休老干部、道德模范、妇女代表、本村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德高望重的老者组成的“道德评议会”,推动道德新风进万家,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团结友爱、礼让宽容、守望相助的良好乡风民俗。
3、加强村民法治教育。结合“六五”普法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制度,通过“法律进农户”、“社区法律讲堂”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教育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以合法有序渠道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努力营造农村法治化的良好氛围。
4、加强村民科技教育。深化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了解掌握农民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根据农民群众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
5、加强农村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农村青少年开展一些既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有益又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文明礼仪知识宣传,在村内清捡垃圾、打扫卫生和敬老院帮助老人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教育农村青少年从小要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爱环境、树美德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孝老爱亲、爱家爱村、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
(二)抓好农村文化建设
1、加强民俗文化活动。以满足农民精神需求为根本,通过举办“农村民俗文化节”,以文化大院、歌咏比赛、花儿大赛、农民运动会、民间艺术大赛等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自娱自乐中感化心灵,享受更多更健康的精神食粮,体验文化的力量,实现农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从而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争取给各村自乐班配备一批演出设备和文化体育器材。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加强“农家书屋”建设,配齐配全各类文化教育书籍。加强农村文艺队伍建设,组织文艺项目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农村文艺骨干。完善村级篮球场等活动场地及其他体育设施建设,使农民在活动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抓好农民素养提升
1、加强农民诚信教育。搭建诚信信息平台,建立村组(社区)农民和居民诚信家庭簿,对在金融、工商、税务、民间活动组织等方面信用度好的群众,在信用贷款、工商注册、纳税管理、教育帮扶等政策上进行倾斜扶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诚信带来的诸多好处,引导农民做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人。对信用度不好的群众,通过开展诚信培训教育活动,健全信用激励机制,教育农民群众树立信用意识,提高农民各方面信用度,形成农户争当信用户、村干部争创信用村、人人讲信用、村村重信用的良好诚信环境。
2、增强农民社会责任意识。组织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商讨村组(社区)大事等村镇建设活动,从民主决策事务出发,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职责和法律义务,遵纪守法,做正派人,从正当业,行正确事,增强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从爱护公共设施、积极参与农村公益活动出发,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增强农民群众感恩社会意识,做一个对村镇、对人民、对社会尽义务和负责任的公民。
3、培养农民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健康新风进万家”教育活动。通过科技、卫生、体育“三下乡”活动,大力倡导婚育新风,反对奢侈浪费;倡导殡葬改革、厚养薄葬,反对铺张挥霍;倡导科学文明生活,反对封建迷信;倡导健康有益娱乐,反对赌博活动;倡导优生优育,实行计划生育,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健康快乐、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4、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四通四改四化”工程(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家庭、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
(四)抓好农村管理创新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通过加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群团组织建设,积极开展群团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妇联等组织在推进民风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公益性民间组织等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民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深化村民自治。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民主议政日”、“五牙子章”民主理财、民主评议等村民自治制度,建立计划生育、公益事业、环境卫生、治安调解和文体娱乐等群众自治组织,依法深入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实践活动,切实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3、完善《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商议和完善《村规民约》,使其更加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切合当地农民群众新期待、符合文明进步新趋向,提高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
4、规范村务公开。以“村民议政日”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推进党务、村务全过程公开,形成对村级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村民权益的自我保障机制,加强考核验收工作,加大“难点村”、“重点村”整治力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抓好民生改善
1、实施创业就业富民计划。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农民群众从业就业率;建成原州区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农村群众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和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认真实施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工程,发展农村小企业,培育农村小老板,带动农村群众创业就业致富。
2、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工作。通过财政投入、民政救助、社会捐赠等形式,建立“连心工程”基金,对困难党员、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提供扶持;实施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双到”扶贫攻坚工程,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配合实施“千村信贷”工程,增加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实现贫困村和生态移民村互助资金全覆盖;加强铁道部、闽宁丰原对口协作和社会帮扶工作;开展农村困难家庭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防治(免费服药或住院治疗),改造残疾人危房,居家托养贫困重度残疾人等工作;开展大学生金秋助学行动,通过“捐资助学”等活动争取各类助学项目,使原州区籍农村家庭大学新生实现资助全覆盖,积极争取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健全农村社区服务设施。重点推进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规范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内容,实施星级管理,在全区所有行政村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代办中心(站);重点开展卫生便民服务工程,扩建乡镇卫生院,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逐步形成以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服务站点为补充、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4、实施其它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学校营养改善“金窖”工程和“春苗营养厨房”项目,在农村学校建设蔬菜储藏窖和改善营养厨房设施,保证饭菜质量安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完善推广“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和少数民族计划生育“两孩半”做法,加强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新建部分乡镇计生服务站,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继续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对重度危房户实施全额救助,一次性改善住房条件。
(六)抓好典型示范引领
深入开展各级各类典型模范树评活动,全面开展“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和“十星级民风建设模范户”创评等活动,抓好民风建设示范乡镇、民风建设示范村建设,通过总结先进经验,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开展反面典型教育活动,用群众身边鲜活的事例教育群众、影响群众、感召群众、带动群众,促进农村民风进一步好转。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农村民风建设领导小组,区委办、政府办、纪检、组织、宣传、公安、检察、法院、文明办、团委、妇联、科协、发改、财政、民政、人社、农牧、交通和乡镇建设、林业、司法、宗教、教育、科技、文体、卫生、扶贫、计生等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宣传部,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针对突出问题,制定方案,明确职责,细化任务,确保农村民风建设工作的落实。
(二)舆论引导,营造氛围。要深入宣传推进民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单位)加强民风建设、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群众性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切实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民风热点问题的引导,努力形成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严格考核,有序推进。农村民风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农村民风建设的督查指导,及时通报情况,推进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农村民风建设情况要列入区委、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