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农村,感受民风
深入农村,感受民风
青岛科技大学赴广饶县大王镇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团此次的调研工作是深入农村、深入到基层。调研团一行11人来到了大王镇周庄村。
本次调查最重要的就是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大王镇农业生产的变化。顶着炎炎的烈日,调研团人员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一片苞米地,看到田地中的庄稼因为今日的干旱长势并不是很理想,大家找到了刚干完农活在旁边歇息的农民爷爷询问今年农作物生长情况。农民爷爷告诉大家:在以前,这一片四百多亩的土地上种植的都是玉米,近日也是因为天气的干旱而犯愁,不过庆幸的是全用河水灌溉,浇灌比较方便,所以爷爷并不灰心。这也是往年的常有情况,而根据往年的情况今年的气候情况并不会对农业生产以及农民个人收入造成太大的影响,每斤玉米的价格近几年都会在一块多钱斤,这几年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爷爷还和大家说:他现在七十多岁了,因为近期国家推进的机械化生产,所以对于收割自己完全可以应付的过来。
当谈到这四十年的农业发展变化,爷爷非常高兴的向调研团人员说:“以前的时候啥不是用两双手,而现在都是机器收割了,多轻快!”大家从爷爷的言语中听到了爷爷对于改革开放的肯定,而同学们也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调研团人员增长了见识,而且了解到了农民的辛苦以及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此次活动大家受益颇多。
第二篇:感受农村婚礼
感受农村婚礼
老家的侄子要结婚了,婚期定在4月26日,我们这当叔叔和婶婶的理应前去祝贺。在回家的前一天,我和爱人买了一些东西带给婆婆,4月25日下午我们从北京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顺利地回到了婆婆家里。
一进大院,看到满屋子的人进进出出都在忙活着。有的摘菜,有的洗碗,有的炖肉,有的烧水,有的煮饭,大家都忙的不亦乐乎。进入婆婆家里,看到西房的床上、地上摆放着一些大鱼大肉还有各种蔬菜,听婆婆说要准备十几桌酒宴。几个帮厨的人在不停地忙碌着,他们为明天的婚宴做着准备工作。稍息片刻,我也加入忙碌的队伍,虽然咱帮不了什么大忙,但尽己所能,能做什么就帮他们做点儿什么。好多年没有参加过乡村的婚礼了,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的婚礼现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听乡亲们说,现在乡村的婚礼也特别复杂,在婚礼的过程中也加了不少城市化的元素,不光是像以前简单的吃吃喝喝了,而且一些传统习俗与潜规则也在不断翻新,也讲排场,讲虚荣,讲热闹。并且,听说随份的礼金也在逐渐往高涨。
在帮忙的时候,听他们说现在农村娶媳妇花钱好多。不像以前简单的要家具、衣服、财礼。现在娶一个媳妇真是贵的不得了,现在的媳妇要楼房、车子、三金、家具、衣服还有父母的待客钱……男方要花好多钱才能把新娘娶到家里。虽然现在人民币贬值,但是,在农村一般家庭也是娶不起的。最起码在县城一套楼房要二十多万,再加上
新娘要的三金、衣服、被褥、父母的待客费,还有一些其它费用,加起来接近三十万。
这次侄子结婚,听说要举行三次。4月26日在新郎家举一次行,第二天去新娘的妈妈家举行一次,第三天去新娘的爸爸家再举行一次。呵呵,或许咱是上了年纪了,一听要举行三次我头都大了,心想幸亏新郎和新娘精力充沛,身体素质又好,不然的话这三天下来肯定累的受不了。
在婚礼的那天,我们都早早的起床,帮着哥嫂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远方的亲朋好友都陆续赶来了,有的是坐车来的,有的是骑车来的,还有的是步行来的。他(她)们都穿戴整齐,面带笑意,赴宴的神情显示在每个人的脸上。七点钟,六辆婚庆公司的小车准时到达。几个装饰新车的小伙子们熟练地把婚车装饰一新以后,带着娶亲的,压车的还包了六个红包,那是所谓的一些费用,去往新娘家里。迎亲车队的路线也是经过精心安排好的,农村有娶亲去与回的路线不能重叠的风俗,寓意不走回头路。十点钟迎新娘的婚车伴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开进了大哥的院子里,不等新娘下车,一些爱热闹的男女就把新娘的鞋子和袜子以及新娘家赔的脸盆都一抢而散。我以前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后经打听才得知,他(她)们抢新娘的东西是为了向东家要钱。新房的布置算不上富丽堂皇,一对新人只是暂时住在新郎的父母家里几天,等完婚以后他们回城里租住的房子里。在拥挤的人群里,我看见身着白色婚纱美丽而又漂亮的新娘,被高大帅气的新郎像捧一盆鲜花一样“端”进家里的炕上,宽大的炕上早已铺上了大红被子,新
娘稳稳地坐大厚厚的棉被上。她为什么坐在被子上我没有细问过乡亲们,我只知道在农村结婚这一天,女人是最幸福,最漂亮,最风光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一天新娘是焦点,毋庸置疑无论她做什么都不过分,这一天,她会尽情享受着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怀,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
婚礼正式开始快到中午了,结婚典礼的现场虽没有城里人的气派与豪华,但气氛热烈,场面也很热闹。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充当业余伺仪,她话语朴实又不乏诙谐幽默,简单而又精彩的主持风格博得观众的一阵阵掌声。当让新郎和新娘拜父母大人时,我看到哥嫂脸上洋溢着喜气与欢笑,眼睛里含着激动的泪花。两双长满老茧的双手各自捧着一个红包,每个红包里装了一千零一元钱,听身边的人讲,这是改口费喻为“千里挑一”。等仪式结束,接下来就是账房先生替东家收礼金了。院里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本厚厚的礼单,旁边坐着一个记账的和一个收钱的先生,不用别人提醒,来自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们主动地把钱交给他们。我细看了一下,有的几百元,有的几千元,站在看热闹的人群里,我不由得心生感叹。真是今非昔比啊!短短的几年时间,随着物价的上涨,现在随份的礼金也在不断地往上升,对于贫穷落后的农村人来说不知这算不算是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一项就是亲朋好友入座就餐。几个房间都宾朋满座,十几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盘子,各式各样的菜肴让人垂涎欲滴,人们尽情地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分享着喜庆与欢乐……我看着一对新人,只是默默地对他们送上祈祷,祝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文章来自:http:///(北京佰斯葳汀高端婚礼定制)
第三篇:走进新型农村 感受淳朴民风
走进新型农村
感受淳朴民风
————“四比一访三走进”活动案例
六合中心小学
李欢
讷莫尔河两岸,水草丰美,沼泽广布,良好的自然环境哺育了勤劳、善良、智慧的讷河人民;永丰中学人杰地灵,贤才辈出,优秀的师资队伍培养了博学、务实、上进的莘莘学子。学生们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对于现今农村实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是比较了解的,例如:拖拉机、收割机等,但是,对于几十年前的农具及生产用具却一无所知。为了能让学生们了解父辈们创业的艰辛,感受科技带给历史的巨变,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因势利导兴致勃勃的带着学生们走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感受带有泥土芳香的淳朴民风。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初步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用具的产生、发展的种类与特点。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
二、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1)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
(2)邀请家长参加活动
2、实践形式(1)调查访问
(2)研究和劳动
(3)小组合作和交流(4)规划、整理和反思。
三、活动准备阶段
1、讨论确定研究的内容 因为“农物”这个课题的研究范围比较大,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围绕主题积极讨论发言,确定他们要研究的几种活动形式
2、确定他们要研究的几个内容,初步认识打着深深时代烙印的生产用具
3、初步认识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生活用品用具
4、了解农物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5、自主选择、组成小队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成了研究小组,每一小组还自选出一名值得信赖的组长。
四、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制定活动计划
课题确定后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呢,经过激励的讨论,决定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由大家推选出值得依赖的、能力比较强的陈世茹担任组长。第二组由孙旭担任组长。孙旭性格活泼,脑筋又灵活,适应能力又强。主要采用调查、访问、收集整理的形式,到农村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农民的指导下完成对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可以自己动手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
第二阶段 调查研究个内容
1初步认识打着深深时代烙印的生产用具 2初步认识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生活用品、用具 3了解农物的分类及使用方法。第三阶段 调查研究
制定完计划后,学生调查的积极性很高。第一组陈世茹、张鑫鹏、崔月等同学对附近两个村子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是“被机械淘汰的用具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使用的?愿不愿意捐给我们学校作为教学用具?” 第二组孙旭、郭强、韩鹏等同学深入农村,跟年纪比较大的老人聊天,他们谈到了上个世纪农村的生活,有很多农物我们同学从没听过,真正是大开眼界,更增添了同学们此次活动的信心。调查完成后,同学们一起交流时感触很多: 陈世茹:这次活动确实锻炼了我的胆量。我以前跟陌生人说话时脸红,而这次当组长将采访的任务落在我头上,我别无选择。刚开始结结巴巴,眼睛都不敢看人,可采访两个农民后,我胆子就大了,声音也大了,通过这次锻炼,我再也不怕跟随陌生人讲话了。
韩鹏:在这次活动中,我接触了社会,将平时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虽然在活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经受住了考验,积极动脑,逐一将问题解决了,我懂得了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
张鑫鹏:采访前我觉得挺简单,可是真正采访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许多农民对我们提的问题总是不愿意回答,认为我们是闹着玩的。于是我们就调整“作战”方案,分头行动。先交待我们的目的,利用录音、录像的形式记录采访内容,在采访过程中遇到很多热心的农民,他们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关农物的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四阶段 收集和整理
通过前一段的调查访问,我们全班同学信心十足,有的同学还请爷爷、奶奶等家人帮助他们收集。如关伟林同学爷爷家住在乡下,星期天她带几个同学直接到乡下去。这时不是大忙时节,村里没什么人,他们一进村子就去她爷爷家。在院子里转了一圈,找到了一把木锨,还有喷雾器,他们心里非常高兴。爷爷知道同学们的来意后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的用具逐渐被机械所代替了。留下的只有平时常用的农具,我帮你们找找,只见爷爷从一个搭建的简易小屋里找来簸箕和一个小石磨。爷爷说以前的农活是靠农民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又慢又费力,现在好了,全靠机械,速度又快又省力。
经过全班同学二十多个休息日的努力,我们共收集农物八十多种。一件件农物,诉说着一段段往事,也真实重现了老一辈农民的生活面貌,让我们领略了老一辈艰苦奋斗的历史痕迹。
五、活动结果
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能有效地采取分组协作的方式进行,体现了最优化的原则,每个人潜能得到了发挥。这次活动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的同时,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体验了农村生活的乐趣,我们平时一直重视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变了,变得大方了、自信了。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处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我们要把握好综合实践这块学生创新的天地契合“四比一访三走进”的时机选择设计好活动主题,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热情,要千方百计地拓展孩子们的创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去展示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篇:农村民风建设表态发言
坚定信心扎实苦干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中共新塘乡委员会新塘乡人民政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新塘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对接主城区、融入大九江、决战新工业、做美沙河城”的目标要求,坚持“农业稳乡、工业兴乡、生态立乡、产业劳务富民强乡”的工作思路不动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体目标为:实现“一个确保”(即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增幅明显提升);抓好“两个关键”(即加大工业项目引进力度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到“三个提升”(即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升维护稳定的防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搞好招商引资,继续保持财政收入平稳快速增长。在服务好现有企业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力争引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户县工业园和新塘乡境内,确保2012年我乡财政收入在去年任务基础上增长100%,达到1440万元,其中国税140万元,地税1300万元,力争完成1500万元。
二、调整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
按照我乡“两大主导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四大特色产业”的布局,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充分利用我乡的山水资源,着力发展生猪、家禽2个主导产业,蔬菜、苗木、葡萄3个新兴产业,茶叶、早熟梨、油茶、螃蟹4个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800元的目标。
三、优化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服务好西气东输、武九客专、鑫山水泥三期、乡自来水厂等重点项目和工程的建设,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按时完成。二是完善集镇规划、改造。做好毗邻瑞昌城区的土地规划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两违”整治力度,规范农民建房手续,切实搞好土地管理。实施好500亩的造地增粮和140亩的“增减挂”项目,为工业用地提供平台。三是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完成示范点的清改任务,完善农村道路建设、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切实改变农村面貌。
四、统筹兼顾,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关注民生确保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二是切实做好五保、农村低保、城市低保、重点优抚对象等的服务工作。三是积极做好贫困学生入学工作。四是做好大病救助等工作。五是做好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六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好综治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建立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七是确保计划生育各项指标达标。
五、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转作风。牢固树立“十功十过”思想,强化党员干部的工作纪律和责任意识,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和民风的根本好转。二是促规范,进一步规范农村议事、决策程序。三是强基础。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完善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基层组织基础。
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乡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奋发有为,为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农村民风建设示范户
农村民风建设的旗帜
赵兴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赵兴芳,一个普通的人名字,一位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普通的农民,这样的一个人和大多数四十多岁的人一样,扮演着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在双亲面前,他是孝顺的儿子;在妻子面前,他是顶天立地的丈夫;在孩子面前,他是慈祥的父亲;在邻里乡亲面前,他是“有事您说话”的热心肠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几十年如一日践行着一名党员的誓言,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一群人。
赵兴芳是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二队的村民,汉族,1963年2月出生,1989年6月入党。自幼家贫,父亲去世的早,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的肩上,因无力承担学习费用,高中毕业便辍学在家。自小因病导致右腿残疾,但他却自立自强,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处境。为了谋生,2000年,他用仅有的一辆自行车开始走乡串户换大米,万事开头难,但他却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走到了今天。如今,他不光为自己家盖起了大瓦房,还一手帮扶两个弟弟成了家,立了业。村民们时常说:“有这样的一个哥哥,真是福气啊!”他每每听到,总是笑笑,他不善于表达,却总在用行动来阐述自己的价值观。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作为一个人,最先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恩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含辛茹苦的培养我们成才。在孝顺老人这一点上,赵兴芳和妻子为两个孩子以及其他人做了表率。赵兴芳的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吃尽苦头,拉扯几个孩子长大,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生活的磨难,现在已是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了。为了照顾母亲,赵兴芳和妻子将老人接到家中,与自己生活在一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出发,处处为老人着想,从来不让老人跟着操心,赵兴芳的妻子是以为普通的农家女人,不会表达感情,不会刻意的去渲染自己,可在丈夫的影响下,却懂得感恩,懂得做一个善良的人,孝顺的人。在村民们眼中,赵兴芳的母亲总是面带着微笑,我想说,所谓的“养儿防老”,防的还有那“老有所依”的依靠。
在发扬风格方面,赵兴芳总是一马当先,凡是为村上出工出力的工作,他总是积极行动起来。不管是水利清淤工作,还是平时缴纳的各种费用,总是不拖延。在今年的春秋水利清淤中,宝丰村新开农沟十二条,清淤斗沟三条,清淤农沟48条,处处都有赵兴芳的身影。
2012年元月,经宝丰村党支部研究,报镇党委、政府批准,赵兴芳同志被选为宝丰村党支部副书记。上任伊始,正赶上全县的“户户通“工程,他就担任起了安装、调试、管理的工作。数九寒天,他从未抱怨过,只要村民有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帮助村民解决难解的问题。最终在和其他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除夕之夜让全村319户村民,享受到了“户户通”惠民工程的福利。
今年三月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要对全村所有符合条件的房屋进行测量确权。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维持一周的测量中,他从未放下手中的尺子,拖着自己不方便的右腿,将全村近300户的房屋进行了测量记录。外围的测量结束,又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对全村189户符合要求的房屋进行绘图,制作档案。连续工作近一个月,加班是常有的事情。
“房屋确权”结束,接踵而来的是“土地确权工作,相比“房屋确权”而言,“土地确权”更是充满了挑战。赵兴芳主动承担起了测量的任务,每一块每一块的丈量,每一块每一块的走,全村997块,共2119.5亩土地,他几乎全部测完。对于四十多岁,腿脚不方便的人而言,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赵兴芳也是个常人,也有累的时候,他学不会偷奸耍滑,更不懂得如何表现。累的时候,除了坚持还是坚持。也许,在众多的村干部中,他是最平凡的那一个,是最不会表达的那一个,但他对待村上的工作却是毫不含糊的。亦或者,在处理问题时,他还不能面面俱到,但他懂得拜村民为师,向村民学习的道理。
赵兴芳所在的宝丰村是个回汉杂居村,村中回族占80%,身为汉族的他,一直很尊重回族的民族信仰,他带头不在村中养猪,带头与回族村民和谐相处。在处理日常村务时,对涉及到不同民族村民的利益时,总能做到公正公平。今年八月份,宝丰村五队的清真寺侧殿需要修缮,他主动参加到劳动中来,虽自身不是信教者,却以一个信教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宝丰村的民族团结做出了一份努力,今年宝丰村申报了自治区级的民族团结示范村,正是因为有了像赵兴芳一样的多数人的共同努力,宝丰村的民风才越来越好。
所谓舍小家为大家的品质,在赵兴芳身上更是集中反映着。自从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他就一心扑在工作上,自己一手操办起的买卖也被耽搁了,经常有人主动打电话做生意,他多半因为没有时间而拒绝了。为此,家人还有些不理解,觉得他太实诚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渐渐明白了他的想法,也理解了他的工作。赵兴芳和妻子生了两个孩子,现在大儿子已经独立生活了,还有一个女儿也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着。或许是受到了父亲的感染,两个孩子从小都特别懂事、孝顺,当然,这也和夫妻俩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今年的六月份,对于宝丰镇的村民是难忘的。六月份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可偏偏就赶上了雨水天,一连好几天都是阴雨绵绵,村中好多人家的田都被淹了,赵兴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借来抽水泵,免费为村民排水,一连奋战好多天。功夫不负有心人,村民的收成保住了,宝丰村六队队长刘文孝深有感慨的说:“还是党的干部好啊!” 说起赵兴芳,这一件件、一幕幕都记在大家的心里。虽然都是日常小事,可他总在努力将这些小事办好、办的让村民满意、办的让自己满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可人贵在尽心尽力,一个人的生活难免有挫折磨难,可幸福就在于平凡中坚守,也许,这就是赵兴芳及其家人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