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改革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5篇

时间:2019-05-15 13:4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费改革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费改革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第一篇:税费改革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税费改革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王铁牛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水利提出了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和面向农村的各项水利集资,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方式、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水利建设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提出了发展农村水利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农村水利的建设管理机制将发生重大变化

过去,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主体是农民,投入方式主要是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和向农民征收的基金、集资,在组织形式上主要依靠政府层层下达任务、组织发动,农民投劳投资,国家适当补助。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将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开展农村水利建设。由于投入方式、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建设管理机制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水利建设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投入主体的作用

1997年至2002年全省水利建设投入约为365.5亿元,其中财政投资54.8亿元,占总投入的15%,“两工”折资约231.9亿元,占总投资的63.5%,群众集资60.3亿元,占总投资的16.5%,乡村投资约12.2亿元,占总投资的3.3%。农村税费改革后,从2002年起逐步取消“两工”和面向农民征收的政府性基金、集资,农田水利建设由村民实行“一事一议”来解决,势必会造成农村水利建设出现较大的投入缺口。据我们对全省情况的分析,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建设出现的投资缺口,2003年为28.69亿元,2004年将达35.7亿元。

(三)各级政府财力有限,没有更多的资金补助农村水利建设

在目前地方财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税费改革后政府补助农村水利建设将更加困难。以开封市为例,2002年市本级财力为4.6亿元,财政供养人员人均财力为1.5万元,工资发放、政府机构运转非常困难,对于这样工资发放都要靠上级转移支付来维持的省辖市来说,要依靠市财政投资来搞农村水利建设可以说是一句空话。县、乡两级财政更是如此。尉氏县是开封市经济条件最好的,2002年可支配财力15107万元,仅债务一项就高达83076万元,县财政保工资保机构运转都需要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来维持,更谈不上拿出资金兴建社会公益事业了。

(四)“一事一议”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约束力

一是在现行文件中规定“一事一议”的范畴仅限制在一个村内,而农村水利项目不仅涉及一个村,更多的是涉及到几个村、几个乡,有的甚至跨县。按现行的“一事一议”政策规定,这些工程不能议。二是村民委员会的组织问题。在推行承包制以后,从过去的“生产队”演化过来的“居民小组”,从“生产大队”演化过来的村,似乎成了“集体经济组织”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村民委员会很难组织好“一事一议”。三是现行的“一事一议”政策,缺乏监督执行的规定,就是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通过了一项决定,在执行时大部分农民都能按照决定行事,但是很有可能个别人不执行从而导致议的事情执行不下去,缺乏约束力。

(五)增加了灌区水费征收难度

2002年6月22日,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严禁在农业税征收期间搭车收交其它费用的紧急通知》,其中规定:关于征收水费问题,待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省税改领导小组,作出具体规定后,再按规定执行。虽然在2002年8月20日又下发了《关于农业水费征收问题的通知》,规定农业水费仍按中央和省有关文件执行。但由于错过了黄金时间,致使2002年的农业水费征收率大大降低。据全省水管单位统计,水费征收率由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的81%,降至税改后的不足50%。夏征期间是农业水费征收的黄金时间,今后的水费收取不能和农业税一起征收,错过这个时间后水费的征收将非常困难。

(六)基层服务体系受到冲击,农村水利工作职能难以履行

在税费改革的有关配套措施中,重要的一条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 ”。这对人员本来就不足的乡镇水利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冲击。税费改革前,全省每个乡镇都设有水利站,有3-5名水利员。税费改革后,乡镇水利站只能保留1-2名专职水利员。在经费上,县财政每年负担水利人员工资人均1500元,乡镇财政负担1500元,就是说水利员年人均工资收入是3000元。即使这样,许多乡镇也不能落实。村里农村水利工程“五护员”的报酬过去是从乡镇统筹中支付,现在这块资金已经没有了。由于工资低且没有保障,导致基层水利队伍不稳,水利员工作积极性受挫,影响了基层水利服务站作用的正常发挥。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农村税费改革虽然给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带来了诸多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统一的税收制度将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对农村财政金融工作的宏观调控,全面落实国家加强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上来。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找出一条农村水利建设的新路子,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目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正确理解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水利建设的关系,保证农村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1、要搞清国家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税费改革后,不是不需要搞农村水利建设,而是要实行“一事一议”的办法,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村水利活动。同时,国家还规定:在“两工”逐步取消后,“属于防洪、抢险、抗旱等紧急任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临时动用农村劳动力”,这充分说明国家已考虑到水利的特殊情况,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动用农民工,只是要规范,并不是不允许动用农民工。

2、不能错误地把农村水利建设与加重农民负担混为一谈。农村税费改革的中心是减轻农民负担,主要指减少不合理的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农村水利建设的目的是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属于生产性投入范畴,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性措施,农民负担沉重的根源是不合理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乱摊派”,并不是因为组织农民利用农闲季节搞农村水利建设造成的。

3、要正确处理好适度建设与农民休养生息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农村水利建设需要淡化政府行为和干预程度,但是,绝对不应也不能离开党和政府的领导。关键是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改变以往各级领导花费较大精力去层层组织发动的状况,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抓规划、抓政策、抓法制、抓引导、抓服务上来;二是从注重规模声势,转移到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实效、注重质量上来;三是从以往只讲投入,不讲产出,转移到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上来。

(二)明确农村水利的公共物品属性,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

一是争取中央加大对河南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合理的投资分担机制和不同级次政府的事权和财权配比机制,以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充分调动农民的投资和参与信心;二是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在保证农村水利工程投资的情况下,加大对农村纯公益工程投资额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三是对跨村、跨乡、跨县的农村水利工程,采取分级投资、分级管理的办法,按照水利工程的作用和受益范围,将水利建设项目分为省管项目和地方项目,省管项目由省和受益市按受益程度、受益范围、经济实力共同分担;地方项目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地方投资建设,对一些纯公益的跨行政区划的重要水利建设项目,省里给予适当补助。四是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国债资金、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下,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办法,集中连片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五是实行以奖代补,探索对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对发展节水、水保等项目扶持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制定政策,规范“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管理制度

村内“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及时制定和完善“一事一议”的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和上限标准。村内事业发展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决不能把“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变成农民负担的固定项目。

1、明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范围。目前,在我省应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需要进行“一事一议”的农村水利项目主要有:农业综合开发、防洪除涝工程、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抗旱水源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等项目。项目范围只限于受益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建设项目,并与农民商议,由农民签字认可,实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以村为单位统一组织,不准搞强迫命令。确需农民投劳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农民只出工,不得要求农民以资代劳;需跨村使用劳动力的,应采取借工、换工或有偿用工等形式,不能平调使用农村劳动力。

2、制定合理的筹资筹劳上限控制标准。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公益事业任务,分类确定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上限控制标准。如在我省豫北、豫中的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可适当提高筹资的上限控制标准;豫西和豫北吃水较困难的地方可适当提高筹劳的上限控制标准。

3、明确议事规程。属于农民筹资筹劳范围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应于年初提出具体预算,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政府批准后执行。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根据村民会议的授权。村民委员会可以召集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筹资事项。村民代表会议应当有依

法产生的村民代表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参加,村民代表会议所做的决定应当经全体村民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4、加强对“一事一议”活动的监管。现阶段,农民仍是农村水利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受益者和主要投入者。因此,加强监管,确保“一事一议”规范有序地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有“事”可议,所议的“事”必须经过科学论证,真能让群众得到实惠。其次,“议”的程序不能忽视: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另一方面,还得采取措施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情况的发生。第三,要成立由村民代表参加的村民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村民监督、上级审计,防止村级费用被截留、平调和挪用。

(四)深入开展“红旗渠精神杯”竞赛,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红旗渠精神杯”竞赛自1990年开展以来,共有92个(次)市地、333个(次)县获杯,150个(次)县获牌,受表彰的县级领导干部974人(次)。目前,全省每年评出6个获杯市、30个获杯县、13个获牌县,对获杯县的3名副县级以上主要领导由省政府根据获奖次数给予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和授予荣誉称号。同时,对获杯市县和获牌县进行资金上的奖励。“杯赛”活动中的优胜单位和先进单位,特别是连续多年获奖的市、县,组织带领群众,多方筹资投劳,坚持不懈大搞农村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广大群众由不认识到认识,由“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特别是冬春季节,大规模的农村水利建设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了发挥作用的战场,改善了农村社会风气,增强了广大群众的集体主义观念,还促使农村资金向发展生产的领域流动。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杯赛”活动所建立起来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符合河南的实际,适应当前农村的生产经营体制。因此,今后一个时期,从推动农村水利建设来说,“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仍然是最好的组织方式。

第二篇: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乡是一个干旱缺水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多样,自然条件差,降水量稀少,生态环境脆弱。xx乡各村的水利配套工程,大都兴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且缺乏必要的资金维护,导致工程设施失修,管理存在混乱的现象。灌溉时大水漫灌,“跑、冒、滴、漏”等问题非常突出,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直接影响了各村的灌溉效率和经济效益。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西南旱区视察时表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源工程不足,灌溉设施不配套等均是当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村水利设施的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采用国家与地方投资、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形式,国家提供的资金到位及时而地方的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基层组织和群众积极性不高,跨村、跨乡的工程操作起来更困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乡镇财政没有列入预算,也没有固定资金投入渠道,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二是保护管理意识淡漠。水利工程都是公益性的,目前几乎全部处于无序管理状态,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划分不严格,管理制度不健全,群众保护和爱护水利设施的意识淡薄,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随意毁坏、耕占沟渠也屡见不鲜。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是办水利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放开,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劳动力不足,种粮成本过高,农民种粮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下降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四是水利基础设施老化。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不能满足灌溉需要,这一点全国所有农村的情况都差不多。

建设现代农田水利,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通过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推进“一事一议”筹劳筹资,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推进产权改革。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对一些效益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新建工程,要大胆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做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真正达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以水权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在政策、信贷、税收、土地征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更多的支持,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有利于减轻集体经济压力、减少水事矛盾和水事纠纷。

三是推进水利站改革。推进乡镇水利站改革,理顺水利站的隶属关系,尽可能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这样既有理于调动乡镇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切实解决水利站的经费问题。水利部门提供的主要是公益性的服务,其人员和工作经费的主要部分要纳入财政预算,合理定岗确保水利专业人才留在水利站,为基层水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加强工程监管。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和质量监督体系,保证工程建设透明,质量过硬。严把准入关,要求有实力、有经验、有技术的施工单位才能进行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杜绝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行为。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三篇:农村税费改革及后税费时代相关问题分析

农村税费改革及“后税费时代”相关问题分析

温铁军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农村税费改革的政治意义大于其经济作用,是有利于农民休养生息和基层稳定的关键性措施,但各地方在贯彻中央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期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有的地方出台“过头”政策,有些乡村累积债务包袱沉重,有些地方出现“组织空白”和“制度空白”等。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农村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需要采取与税费改革相配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财税、金融和社保方面的改革等。本文秉承作者一贯的观点——“三农”问题是宏观问题,提出了若干有见地、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农村税费改革后税费时代 “三农”问题

国务院2004年3月临时决定出台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以来,笔者在河北、河南、安徽、湖南、云南等地农村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并对近年来发动农民创办的各地村级“新乡村建设试验区”进行了跟踪观察。同期,既参与了有关部委的相关政策讨论,也参与了国内外各种不同学术单位关于“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的理论研讨。现将调研讨论中的情况和认识分析如下:

一、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政治意义大于经济作用

实地调查到的情况和农民的反映是积极的,各地农村大多数群众对税费改革持肯定态度,学术界也多数认为这次改革成效显著。消极反映当然也有,但十分鲜见地少于、弱于对其他农村改革政策的负面评价。因为,持消极反映的人在基层主要是利益受损的干部群体;在学术界主要是缺乏农村调查机会的书斋学者。

成效之一:过去那些农村社会冲突的“重灾区”,现在因负担过重引发的上访告状下降了80%以上,农村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一些基层干部说:“我们从过去要钱的变为现在送钱的,农民当然欢迎了”。此外,有些过去税费征收采取 “倒算账”的传统农区,本来就有30%~40%、甚至超过一半的税款收不到,不得不靠“买税”、“借税”甚至骗税来完成税收定额任务,由此,上级政府才允许基层乡村组三级干部得到工资。现

在,上级财政连那些从来就收不上来的“虚税”也如数转移支付,着实让基层政府得了好处。只不过,大多数地方的基层干部在上级来人调查时,一般都对这种实际得到的好处隐瞒不报。

成效之二:各地已经开始或多或少、或先或后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已经开始比较实在地关注农村发展。国内社会各方面也开始投入各种形式的支农活动。农民自发组织形成的合作社、协会等基层的良性中间组织得到初步发展。

成效之三:随着主要由土地承载的税费负担的减轻或消失,农民种粮和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过去中部农村比较普遍的耕地撂荒现象几乎完全消失,笔者调查的村级试验区大都出现农民争着承包耕地的情况。总之,只要是做过实地调查的政策研究人员,多数都能够形成共识:税费改革的政治意义大于其经济作用,是有利于农民休养生息和基层稳定的关键性措施,但也确有必要进一步深化、配套。正如笔者在归纳这次税费改革的意义时所提出的:“2004新政之最大者,莫过于免税”。我们终于在大包干全面贯彻了27年之后,完成了“均田免赋”。这里笔者曾经把大包干形成的土地制度归纳为类似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均分制+定额租”;其后在大多数传统农区出现的复杂问题,则可以归结为很简单的常识——小农经济剩余过少且高度分散,难以支撑高成本的上层建筑。这种分析,仍然源于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的“三农”问题是宏观问题的观点。

二、执行中的相关问题

贯彻中央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期间出现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一是有的地方出台“过头”政策。宣布过去的“欠税”全部免除,随即引发“劣币驱逐良币”问题,既助长了欠税村户中的某些不良势力,也引起以往老实纳税的农户纷纷要求退回税款的新矛盾。客观上使得已经宣布了这种“过头”政策的地方政府进退两难。

二是有些乡村累积债务包袱沉重。基层政府根本不可能自我消化,减免税政策骤然贯彻导致矛盾显化,再加上很多干部难以适应中央“新政”带来的形势变化,有些利益受损的基层干部消极怠工甚至鼓动上访,特别是在近年来主要由于基层财力不足而不得不“撤乡并镇”的地方,那些权力受损、旧账难收,或者难以再靠“搭车收费”来应对开支的部门,以及那些利益同样受损的高利贷者和工商业者们内外结合,已经成为基层新的不稳定因素。而最为尴尬的情况是,已经在基层潜规则多年运作过程中形成的“劣绅驱逐良绅”的机制作用,使得任何敢于主动化解乡村债务的改革者,都由于触动地方复杂的利益结构而成了悲剧人物。于是,我们都会知道隐含其中的逻辑结果:只要这种潜规则难以根本改变,债务增加的趋势就难以逆转。

三是随着党政部门下属的乡村正规组织在税改同期必然出现“治理能力”弱化的问题,有的地方非法宗教势力、家族势力,甚至某些黑恶势力借机而起,迅速填补农村的“组织空白”和“制度空白”,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养痈为患。这种情况之所以有泛滥之势,主要是因为那些家族性组织、非法宗教组织或团伙组织的“制度成本”,与农村正规组织需要的高额开支相比,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四是普通农民享受到的“公共财政的阳光”仍然有限。尽管过去财税制度下的基层权力和行为方式已经多少有些失灵,但有的地方乡村党政干部仍然自觉不自觉地阻碍农民合作社和各种协会等良性中间组织的发展。对于弱小农户自我服务的合作经营,权力部门动辄上门收费;其他收益相对减少的政府主管部门则借机吃拿卡要,即使有上级支持乡村基层的项目经费,也一般会被截留,有的甚至截留50%以上,而且有限的政府资金还往往给了大户或利益相关者。

三、相关对策讨论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看来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体制矛盾,不可能短期内彻底改变。为此,农村的组织和制度变革尤其需要实事求是地与城市相区别。如果我们过早地强调全面贯彻城乡制度的统一,很可能欲速则不达。

首先,各部委和地方权力部门应该提高对执政党的“三农”政策的认识,在农村基层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认真学习基本理论,明确认识大包干以后执政党面对的仍然主要是小农村社制的经济基础,其所要求的上层建筑不能超前。

笔者认为,我国大多数传统农区当前大量发生的基本上也是历史上出现过的老问题,老问题得用老办法。不能简单化、激进地套用高成本的城市现代制度。同时,过去以部门为主制定的各种法律和规定,大多数不适应“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条件下的农村实际,亟需像加入WTO 之后政府自动清理与之相悖的文件那样,认真结合“三农”需要,清理改正。对于乡村债务,也可以采取“谁的孩子谁抱走”的办法,由各部委在清理文件的过程中对过去下达任务时没有足额配套经费引发的负债予以“认账”,以后逐年从财政专项经费中补足。

其次,既然是老问题,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老办法。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历次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之后,都发生过类似的财务混乱、债务沉重等严重影响基层治理的历史性矛盾,每次都得靠上级自上而下地派工作队、组到乡村,主导甚至直接从事清理工作。近年来,按照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责任在地县两级”的指示,福建、湖南、广东等省已经安排地县两级干部下乡长期驻村,有些直接担任“后进村”、“问题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客观效果比任由乡村自行化解矛盾要好得多。

第三,重视自下而上地促进农民的良性组织的发育,填补乡村治理功能相对弱化留下的组织空间,防止和抵制各种不良势力借机扩张。尤其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我国农村是以两亿高度分散、兼业化的小农户为基础的,国家对那些弱势小农自愿联合所形成的任何良性组织,都应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保护。这也是世界上所有小农经济国家普遍的政策。为此,有必要在“农民合作社法”的立法进程中尽力体现执政党关于“‘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建议全国人大和有关部门在审查其内容时,需要特别避免过分照搬西方制度的弊病,使该法所规范和保护的农村主体的经营领域相对更宽泛些,注册登记更容易些,国家提供的财政、税收和准入等方面的优惠更多些。

四、“后税费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笔者一直认为,“三农”问题更主要的是宏观问题。免税之后的农村改革重点,也在宏观方面,即财税、金融和社保。

先看金融。当前农村土地要素高度稀缺已经是众所周知,而资金要素极度稀缺却没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实农村改革的难点,已经越来越集中在金融方面。尽管我们2000年完成15个省区46个村的农户信用调查之后提出的观点—“任何商业金融都不可能为分散的兼业小农提供信用服务”—已经逐渐被理论界接受,但这种根本矛盾却仍然没有破解之道。以往的调研还早已证明,简单化地放开民间金融无异于为高利贷开路。为此,建议把中央为信用社提供的资金至少切出1/3直接支农到村,专项用于发展那些村域范围内的农民互助合作金融,或通过现有的专业合作社对会员提供信用服务。当然,在提出这样的政策建议的同时,一方面必须汲取20世纪90年代“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教训,严禁乡村党政组织介入干预;另一方面,严禁任何农民自办的合作金融组织设立金库,可规定其资金必须存入信用社,或者以该合作社名义在当地信用社入股。这样可以使得信用社的资金总量不减少,其利益必然由于能更多地为合作社这种大股东或大客户提供规模信贷服务而增加,反对把资金切块支农的阻力可能也就小了。再看财税。1998年粮改文件中把过去的“村交村结”改为“户交户结”的本意是好的,但客观上难以解决土改和大包干以后同样出现的政府与亿万分散农户之间“交易费用过高”的老矛盾。很多人坚持强调重新建立农村的税收体制,笔者认为,今后如果考虑重建农村税制,最低成本的办法是:在落实村社土地所有权的条件下,把过去的“以户纳税”改为“以村纳税”。这不仅更符合村民自治的法理原则,而且会使富裕村社多纳税,贫困村社不纳税并且得到补贴。最后看社保。如果农民合作社等良性的中间组织得到政府支持之后发展起来,则可借势把国家给农民的医疗、养老等社保资金和扶持农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资金转变为相应的“券”,如“医疗券”、“教育券”,农户以“券”入社组成合作医疗、社区养老协会等组织,并与“平价药店”和社区敬老院等农村公共政策相结合,这样,农民的基本保障就可能以较低成本形成。

此外,某些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试行的“土地换社保”,在社保体系没有全国划一的条件下,也许是可行的。不过,在把过去的农村社区及其农民人口都一次性地彻底改变为城市居委会和城镇人口的时候,需要同时把过去社区集体经济时期的“谁吃租谁支付管理成本”改变为政府推进集体企业改制之后的“谁收税谁支付管理成本”。但这种改变一般都是有高额制度成本的。②这些方面的改革亟需因地制宜地开展试验,并且以往的教训证明,不能完全由当地政府的主管部门来主持和操作这种改革试验。

第四篇:陕西省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陕西省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的有效手段。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陕西农田水利建设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供水能力增加 抗旱能力增强

陕西作为西部缺水地区,近年来加快实施了重点水源、防洪保安、农田水利、城乡供水、水保生态等一批骨干项目,全面加快了渭河治理、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一批关乎全局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步伐,特别是作为农业发展命脉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确保了粮食连续七年获得丰收,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环境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一、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陕西坚持以《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指导,每年从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启动了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项目,1999-2009年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新增供水能力32亿立方米,新修基本农田460万亩,兴建各类小型水利工程2.7万处,有效缓解了人增地减的矛盾。按照“南塘、北窖、关中井”的布局,狠抓 “小工程、大群体”、集雨窖灌、打井修塘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累计新建修复机井1.8万眼、抽水站500处,改造小型灌区45处,衬砌渠(管)道5500公里,新建水窖45万眼,池(堰)塘1.2处,新增提、引、蓄水能力3500万立方米。

二、灌溉水利用率有所提高。陕西坚持以“两改一提高”为目标(“两改一提高”,即改造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改革农村水利建管体制与机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农村水利服务功能),组织实施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世界银行贷款关中九大灌区改造等项目。1999-2009年全省累计完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1.29亿元,衬砌干支渠1214.5公里,改造各类渠系建筑物6098座,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00.69万亩,新增输水能力60.3立方米每秒、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6.5万吨,灌溉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48提高到现在的0.52,年均节水7000立方米,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灌溉能力。同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启动了8处111座大型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项目,进一步增强了灌区的农田灌溉能力。

三、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增强。1999-2009年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堤防6085公里,完成13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18.9亿元,列入国家治理规划的大型病险水库治理任务已经完成,中型病险水库治理任务完成95%,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正在抓紧治理,经过治理后的水库,险情基本排除,设施逐步配套,防洪保安和调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江河、水库防洪保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成功迎战了渭河“03.8”特大洪灾和“05.10”渭河、汉江特大秋汛洪水等多次严重洪涝灾害,确保粮食总产连续七年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四、民生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1999-2009年,全省累计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3.5万处,解决了10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农村自来水受益村比重由2001年的40.8%上升到2010年的73.2%,提高32.4个百分点。全省发放库区移民直补资金13.8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6亿元,显著改变了水库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省农村饮水困难逐步解决,环境卫生状况日益改善,农村居民生产质量得到提高,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还组织实施了 “一川两江六河”(皇甫川,丹江、嘉陵江,延河、无定河、佳芦河、窟野河、泾河、洛河)水保工程、淤地坝、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近5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万平方公里,新建加固淤地坝5355座。经过自然修复和水保治理,绿色已成为三秦大地的主色调。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 水资源利用率低下

近年来,陕西水利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在大江大河治理方面成效显著,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农田水利发展较滞后,农业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缺水问题依然是陕西农业发展的软肋。特别是近年来干旱连年不断,对于缺水的陕西来说,征服了冬旱又面临春旱。去年冬季以来,陕西大部分地区连续三四个月无有效降水,干旱持续发展,抗旱形势严峻。在干旱频繁出现的同时,洪涝灾害也时常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困扰,严重影响部分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制约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一、重视农村水利不够,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国家及省上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不少,但大部分的水利投入都进入大江大河治理等大工程,对农业帮助最大的农田水利投入较少。为了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资力度,2010年中央将全省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由15个扩大到34个,去年底省财政厅和水利厅联合将12.28亿元中省资金下达到34个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区),但覆盖面不到全省县(区)数的三分之一,且投入的资金与全省财政支出总数相比较少。在中省资金投入不多的情况下,市县政府的投入更少。作为农业救命水的小型农田水利对陕北、渭北及山区尤其重要,且大旱的旱情并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山区,农田水利投入不足、小水利配套设施不全,是影响渭北、陕北地区粮食稳产增产的主要因素。

二、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保障能力较差。陕西现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虽然近年国家和省上加大了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力度,但与整体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水利工程和设备超期服役、带病运行,效益不能正常发挥。据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陕西省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报告,全省统计在册的17.8万眼机井和9300座抽水站,近一半因配套不全、设施老化不能正常运营。同时乡村水电站、配套机井逐年减少,2010年全省乡村水电站有644个,较2000年的2087个减少1443个。据商州区水务局资料显示,全区13座水库中,病险水库就有9座,病险率近70%。

三、农田灌溉面积偏少,水资源利用率低下。2010年末全省耕地面积5904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987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1/3。由于配套不全、水资源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仅占耕地面积的21%。同时,由于灌区设施老化失修,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灌溉渠道普遍塌方渗漏严重,功能大打折扣,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目前全省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52,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同时由于连年干旱及对地下水无序开采增加,不少地方地下水位明显下降,使一些原本很好的水浇地变成了“望天收”。

四、缺乏新的机制,农村办水凝聚力下降。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以来,土地分到了千家万户,失去大集体时一呼百应“挣工分”的群体效应。由于农村改革后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使农民办水、管水、用水的凝聚力削弱。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下降,普遍较低的种粮收益,沉重的水费、电费和油费负担,以及滞后的农田水利基础

设施建设,使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积极性降低。特别是“两工”(“劳动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取消后,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一直以“两工”形式维系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与修建失去依靠。由于新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未能及时跟进,使维持农田水利正常运行的设施无人修护,所需资金无处筹措,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更加薄弱。

破解农田水利瓶颈 重唱“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陕西应紧紧抓住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夯实水利建设基础,强化监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新唱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从根本上扭转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

一、重唱“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困境。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把关系农业丰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制定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具体扶持政策。同时,水利、农业、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制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扶持措施,做到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把关系民生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落到实处,使陕北、渭北等干旱地区农业逐步摆脱主要靠天吃饭的困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稳定。

二、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构建 “多元化”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要建立多渠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制,采取以省上为主导,市、县财政适当配套的方式,着重解决与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对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主要由省政府“出钱”,县政府“办事”的方式来解决;对以农田灌溉为主的小型水利项目,可采取农民或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来投资建设;对财政状况比较好的地方可主要由政府投入,农民无偿使用。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各级政府应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财政资金聚合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逐步构建多元化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资金投入办水利的新格局。

三、改革创新,建立农业用水良性管理机制。针对陕西农村中小型水库设施毁坏、水渠撂荒严重等实际问题,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成立用水者协作组织,把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与发展民营水利、改革用水体制、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有机结合起来。财政、水利部门应通过以奖代补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对新建的农村小水利要建档立卡,落实责任,对管理人员进行扎实培训,发证上岗。每年对工程的效益发挥、设备运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严格考核登记。据统计,2000年全省共有各种配套机电井17.2万眼,而2010年下降到15.4万眼,有许多机井由于没有配套的抽水设备而废弃或被破坏。各地要积极挖掘可利用的水利设施潜力,筹措资金完善设施,确保水利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建立农业用水补贴机制,降低种粮成本。陕西是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十年九旱”是制约农业生产的瓶颈,加之多年来灌溉用水、电成本较高,而粮食比较效益偏低,农民只好放弃对农田的灌溉。为了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灌溉用电、用油、用水补贴,财政状况好的地方可以尝试让农民免费灌溉,灌溉所用水电费用由各级财政负担,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第五篇: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年以来,我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和省上的统一部署,经过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认真执行农村税改政策,基本实现了“三个确保”的总目标;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农业税收征管认真推行省局提出的“三个转变”,创新推出了“政府领导、地税征管、部门配合、村社协税、公开办税、集中征收、自觉纳税、征收到户”的农业税收征管新模式,规范了税费征管,初步理顺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保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但是我市税费改革通过前年、去年、今年上半年的实施,各县区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

一、我市农村税费改革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计税面积不实,一些地方下达的计税面积大于农户签字面积和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多出部分老百姓意见大,上访不断,仅去年农户计税面积大于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须纠正就达万多亩,调整农业税基数多万元。由于诸多原因,各项占地未及时核减农业税计税基数就达亩,税款万元。据调查统计全市计税面积不实,须调减计税基数万亩,调减农业税基数多万元。

×

(二)是有的乡镇政府和协税护税组织抓农业税征收工作显得不是很有力度,没有把农业税征收工作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不明确,工作相互推委,一些乡镇干部认为,收税是地税部门的事,而协税护税组织认为,他们不属于地税主管,而且为征收农业税做了很多工作,地税部门确没有给相应报酬。征收农业税必须依靠他们宣传动员,催收尾欠,现在他们不直接征收税款,工作缺乏积极性。

×

(三)地税征收人员相对较少,征收网点还显得不够,在集中征收期,有的地方特别拥挤,征收力量相对不足,有的地方服务质量还不很高。

×

(四)农业税收政策不完善,法规不配套,有些地方征收管理不规范。一些村社干部没有接受税务部门的委托,也越权收取农业税,有些用于还债,致使部分已收农业税款无法入库。

×

(五)征收到户后尾欠大,强制执行非常困难。我市外出打工人员数量多,情况复杂,举家外出,土地抛荒严重,大多数农户既不办迁移,也不办土地转包手续,人一走了之,应交的农业税也不管,另一部分是土地委托他人耕种,但又不交农业税,仅去年全市就有农业税多万无法收取。土地转包缺乏明确的政策,一些农户相互攀比,不对去年欠税农户进行催缴,将会影响已交农户的积极性,今天别人不交农业税,明天我也不交。强制执行又有很多问题,一是不容易找到人,二是农民家除了生产,生活资料基本没有法律、政策规定可执行的东西,因此,农业税尾欠将越来越严重。

×

(六)税收成本高,税收经费偏低,基层要完全实现“三个转变”,运转相当困难。

×

二、对策及办法

×上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向前推进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因此,各级地税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巩固、规范、完善、配套”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农村税改政策,依法征收农业税费,确保我市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费征收工作顺利进行。

×

(一)、认真执行农业税收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进一步核实农业税计税面积

×农村税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中办发号),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收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各区、县要统一安排,以第二轮承包土地面积为基础,对反映出来的计税面积大于农户签字面积和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要报县上的主要领导,坚决进行纠正,进一步核实农业税计税面积,对退耕还林、自留地、宅基地、非政策性占地,按照四川省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川税费改革办()号文件规定据实核减计税面积,但经营性占地要完备相关手续。

×()有的地区常年产量超过政策规定上限的,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整。

×()按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决定取消农业特产税。

×()不准将应由经营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生猪经营环节税收转嫁给农民,对税费改革前的农户欠税暂缓清收。

×()协税和护税组织人员不得直接征收农业税税款,各级地税机关也不准委托协税和护税组织人员直接征收农业税。

×

(二)、加强农业税征管,全面推进“三个转变”,确保农业税任务的完成×()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正确执行

×各级地税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同时还要认识到农村税费改革的艰

下载税费改革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费改革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珠宝企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范文模版]

    珠宝企业面临的问题 华启咨询师走访调研上千家终端门店。以下问题由咨询师整理和回复。 1、珠宝企业发展瓶颈:公司制定的各项政策、管理制度落实不下去,公司上下都抱怨、相互......

    班级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二年级下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王婷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2)班班主任工作,上学期通过班规的实施、星级作业评比,学生的进步很明显,在这一学期中,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为了......

    再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思路

    再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思路近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精神,大力推进再就业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截......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也称第二代农民工,在当前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的劳动群体,但同时也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经济的......

    新形势下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新形势下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卢慧敏党政建设 添加时间:2009-9-2 13:20:50摘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从企业党建中面临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

    我国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样例5]

    一、现行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一)资源税的从量定额计税方式导致收入增长缓慢1994年到2006年期间,我国资源税的收入由45.5亿元增加到207.3亿元,平均年收入为82.86亿元,平均年增......

    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随着经济、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支付市场和支付体系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非银行机构开始介入支付市场,如一些地方为公用事业缴费成立的代收付中心、一些地方为满足多用......

    小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小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农村是关键,实现农村小康、农村城镇化是必由之路,只有通过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汇聚乡镇企业和农村人口,实现生产要素的规模化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