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应掌握技能与培养途径(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4:3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应掌握技能与培养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应掌握技能与培养途径》。

第一篇: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应掌握技能与培养途径

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应掌握技能与培养途径葫芦

摘要:目前医患关系紧张,而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协调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他们从实习期间就开始面临与病人沟通的问题。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本文基于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医学生应具备的医患沟通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关键词: 医患关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途径

近年来,医患关系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形成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和行业负担。据调查研究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医患沟通不足。因此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协调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他们从实习期间就开始面临与病人沟通的问题。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加上学生缺乏自信和经验,若在医患沟通技能上缺乏有效的训练,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则会受到限制,最终严重影响医学生的成长。从此可见,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医学生应该具备的沟通技能

()1.1沟通的自信心。医学生应注意穿着打扮、谈吐举止,给人以有修养、自信的感觉1.1.2转换角色的能力。角色沟通即是要求医学生能够转换角色,换位思考和表达。角色沟通要求医学生尊重对方的身份、权利和意愿。要求医学生在沟通时能审时度势,保持和谐心态 ;

能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视患者为亲人、朋友,用健康心态去沟通,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 想,()不侵犯患者的权利,不抱着私欲的目的,一心一意满足患者的愿望

21.3善于拉近距离的能力。医患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在人际距离上表现为位置(距离)距离和精神距离(个人隐私)两个方面。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医学生作为医务人员是主导方、是强者,病人是被动方,是弱者,病人常常希望主动地向医务人员靠拢,希望保持彼此间的“私人”区域的距离关系来获得医务人员们如同朋友般的关爱。医务人员应真诚地倾听病人主诉,弯腰俯身与卧床的病人交流,为病人整理衣物,亲手感触病人的冷热等行为方式,都

()是医师主动地把与患者的距离关系由“公事公办”的社交区引向亲切友善的“私人”区3。

1.4树立良好第一印象的能力。在医患沟通中,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芝加哥市西北

()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医务人员留给病人的第一印象对双方关系发展至关重要4。调查

结果显示,大多数病人都希望医务人员第一次见面时能够主动与他们握手,称呼他们的名字,并自我介绍。此前一次调查发现,病人经常抱怨医务人员不进行自我介绍,这使他们无法确定医务人员的身份。美国医学专业协会的谢尔登·霍罗威茨博士认为,称呼病人名字,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不仅是礼貌问题,还对减少诊疗失误有所帮助。

1.5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能力。心理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医患之间的沟通虽然只能是“聊天”,但是涉及面很广,不仅仅简单的一问一答,更应有良好的互动,成为朋友式的交谈。这要求我们在良好的医学知识基础上掌握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文化知识。与喜好足球的患者谈足球比赛,与喜好文学的人谈文学作品,与喜爱动画片的孩子侃“奥特曼”、“花仙子”等等。这些有利于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医患之间良好的伙伴关系(1)。上升一个层次,医患双方通过心理沟通,在医务人员的主导下,通过沟通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主导下,医学生要主动全方位了解患者的疾苦,感知患者真正的需求与矛盾,让患者从内心真切的感受到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是在关心和爱护他,从而取得医患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进而取得患者配合,显著改善治疗效果(5)。注意沟通细节的能力。如医学

(1)生在医患沟通中应该学会在称谓上拉近患者的距离,多用亲友常用称谓。注意礼貌用语,多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力所能及地给患者及家属帮助等。

总而言之,医患沟通技能可以归纳为“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个方式”。一个要求:诚信、尊重、同情、耐心。两个技巧:倾听,多听患者和家属说几句;介绍,多对患者和家属说几句。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留意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况,学会自我控制。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沟通对象即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压抑对方的情绪。六个方式:一是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二是交换对象沟通;三是集体沟通;四是书面沟通;五是协调统一沟通;六是实物对照讲解沟通(6)。

二、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技能的途径

2.1重视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当今的医学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学生扮演的医务工作人员是引导者。医生是治病人而非简单地治病。在面对病人时,医务工作者只有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在会在实际工作中时刻替患者着想,从而赢得融洽的医患关系。因此,加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养,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基本条件(7)

2.2改革实习评价体系,保持热忱的医疗态度。在医学教育中,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医学生与患者的接触主要集中于见习与实习阶段。在实践教学中,带教老师应身体力行,以热忱的态度对待患者,为医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现行的医学实习评价体系主要是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病历书写等方面进行考核,而患者的评价方面则是空缺的。因此,各高等医学院校应改革实习评价体系,在医学生的成绩考核中加入患者对其医疗技术及医疗态度的评价,促进他们以热忱的态度对待患者,提高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7)。

2.3加强基本技能培训,提高医学诊疗技术。医德、医态、医术三者相互关联。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医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医德、诚恳的医态,还应具备精湛的医术。医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问诊、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及病历书写等工作,完成这些工作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并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需要医学生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爱心去真正关心患者,从而得患者的信任。娴熟而细致的体格检查与操作也是医患沟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此,加强临床基本技能的培训,强调体格检查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是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重要条件(7)

2.4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帮助医学生确立健康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普及医疗相关法律知识,使得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的对患者负责,增进医患感情,杜绝可能出现的违规和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2.5(8)。建立规范的沟通服务保障体系。这一点针对包括医学生在内的所有医务工作人员,良

(9)好有效的医患沟通需要以规范的制度来保证。建立医患沟通工作制度体系,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工作中有了统一的行为准则和评价准则,就避免了医患沟通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切性。

参考文献:

(1)

(2)

(3)医患沟通学 作 者:王锦帆 主编 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8-1 版 次:2张宇,周绿林.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医疗纠纷危机沟通策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l1(2):l12-1l3 李晓光,刘娜.临床实习医师医患沟通技能培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1):1057 页 数:327字 数:633000印刷时间:2006-8-1 I S B N:9787117078856.pdf

(4)

(5)

(6)

(7)

(8)

(9)

王墨,李秋,赵晓东.通过医患沟通促进临床实习[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7,(4):1—3 试论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l Hospital Management ForumI Jun 2013 Vol 30 No 6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3.07.082李霞,门九章.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E J ] .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1 3,5(1 3).pdf 罗飞,张泽华,侯天勇.医学实践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意义和方法E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郑楷炼,乔帆,王志农,等.使用临床情景模拟培养住院医生的医惠沟通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672—9455(2013)07—0901—02 2012,5(13):175—176. 教育,2009,(11):91—9

第二篇: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更加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随着人们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患纠纷明显增多,医患关系有日趋紧张的趋势。作为一名医学生,如何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

首先,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早已打破了长期以来在医学实践中以病论病的纯生物模式,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性出发去认识、治疗病人的模式,要求医生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了解病人心理人格特征、社会因素、个体差异,与病人建立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平等关系,才能实现治疗目的。在医患沟通中医生起主导作用,加强学习与病人沟通的艺术,改善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与策略,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其次,我们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首先面临的是与病人沟通的问题。只有让病人了解你,信任你并配合你的诊疗工作,你才有机会在病人身上进行临床实践,才能从病人身上获取临床医学知识,达到实习的基本要求。但是“病人选择医生”制度的实施,对医学生医患沟通问题及临床带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给教学、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压力,对临床实习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就难以切实保证实习质量。如何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

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为此,我们除了掌握带教医师在临床实习中的示范及协调外,掌握一定的医患沟通技巧,是我们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保持热情的态度。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服务态度的好坏充分体现了接待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体现良好沟通态度的关键之一是接待人员情感适时恰当的“输出”。因此,沟通愿望和沟通态度往往是决定医患沟通成败或效果的关键,一个诚恳而温柔的眼神就会向病人传递同情、温馨和关爱。

2.掌握语言的艺术性。古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医生的语言如同他的手术刀,可以救人,也可能伤人。医生高超的语言水平。能给病人增加信心、希望和力量,而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因此,掌握语言的艺术尤为重要。

3.用心倾听。沟通大师卡耐基认为:在沟通的各项功能中,最重要的是倾听的能力。任何有效的沟通都始于真正的倾听,而成功沟通的高手都是那些真正领略倾听价值的人。事实上,倾听并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要做一个有效的倾听者,应做到:一是要全神贯注和适时回应,适时轻声地说“嗯”、“是”或点头以表示你在注意地听。二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对患者的陈述进行核实。三是当患者陈述完有关情况后,将对方的部分或全部沟通内容反述给他,使他通过你的反述核对

他的讲话和表现,重新评估并做必要的澄清。

4.重视非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微小的非语言行为变化,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把握好沟通时的非语言行为人分寸,自然而不失庄重、严谨又充满温情、愉悦但不夸张,恰到好处地传达接待人员的交谈信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注意患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感受,使交谈更富有生气和感染力,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

第三篇:医患沟通应知应会

医患沟通应知应会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床旁沟通:首次沟通是在责任医师接诊患者查房结束后,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诊查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沟通情况记录在首次病程录上。护士在患者入院12 小时,应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和住院须知,并安慰患者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沟通地点设在患者床旁或医护人员办公室。

分级沟通:沟通时要注意沟通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或亲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或发生纠纷的苗头,要重点沟通。对于普通疾病患者,应由责任医师在查房时,将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详细情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的医疗小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治疗风险较大、治疗效果不佳及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由医疗组长提出,科主任主持召开全科会诊,由医疗组长、科主任共同与患者沟通,并将会诊意见及下一步治疗方案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在沟通记录中请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在必要时可将患者病情上报医务科,由医疗行政人员组织有关人员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和律师见证,签定医疗协议书。

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师、护士等共同召集病区患者及家属会议,集中进行沟通,介绍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每个病房每月至少组织1 次集中沟通的会议,并记录在科室会议记录本上。沟通地点可设在医护人员办公室或示教室。出院回访沟通:对已出院的患者,由医协办采取电话回访、信函等方式进行沟通,并在出院患者登记本中做好记录。

第四篇:医学生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医学生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摘要:面对医患关系紧张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和培养医学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培养医学生在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的能力,引导实习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医学生

临床

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是围绕患者健康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因此医患沟通主要包含了对患者的诊疗方案、医疗费用、疗效、饮食、药物的不良作用、与患者接触注意事项等疾病信息;医生查房、医保制度、医生会客、医生与患者双方各自履行的权利与义务等医疗服务信息以及新药、新的治疗措施、医学发展等医学科学信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信息量越大,沟通就越有成效,医生与患者关系就越易融洽。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近年来,人们的就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自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患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疗纠纷、伤医事件等有增无减,医患矛盾较为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医患矛盾的发生,必然对医疗秩序产生较多负面,有的甚至很严重。如何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是全体医务人员时刻面临的,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谋求医患双方崇高价值取向共同归宿的基本条件,是减少医疗纠纷与诉讼的最有效的预防机制。1 我国目前的医患关系状况

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0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0.81万元。2005年底,在“影响小康进程的十大焦点问题”调查中,医疗改革以71.08%投票率名列首位,有

43.57%和27.61%的网民对目前的医患关系表示“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进行评价时,选择“一般”的人数最多。调查表明,医生收红包、开大处方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今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的5.5%,但政府支出所占比例为16%,老百姓的支出则占55%。我国目前一年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近7000亿人民币,其中60%以上由百姓自掏腰包;城镇44%的人没有任何制度性医疗保障,农村这个比例高达80%。中国内地有48.9%的群众有病不去医院就诊,有29.6%的病人应住院治疗而不住院。可见,我国医患关系日趋恶劣 2 我国目前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 2.1传统的医患沟通学习方式

医患沟通属于医患关系中的非技术层面范畴。因此在过去,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医学生毕业后,独自走上工作岗位,独立处理病患时,因工作需要而和患者产生的沟通、交流。是医学生在医学院校以外“自学”的能力。 3.2课堂上进行医患沟通教学存在的问题

面对医患关系紧张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和培养医学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因此国内医学院在医学生教育中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与医患沟通相关的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院管理学等。但仍存在着一定问题:①这类学科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一般只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学时数很少;②其中涉及医患关系的内容简单,重点不够突出;③任课教师有些为辅导员老师,非医学专业毕业,对某些医学问题理解不全面,导致教学效果受影响;④教材及授课方式以理论为主,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对讲授观点只能略知一二,对实际工作帮助意义不大。3.1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医疗纠纷,不是由医疗技术引起,而是由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障碍造成的。由于医生与患者相互沟通不够,致使患者或家属对医院、医务人员不满意引起的。加强医生与患者沟通,既能有效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解答疑惑,又能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的产生。临床实习医学生遍布医院各个科室,在临床带教医生的指导下在临床一线承担了一些基本诊疗任务,但是他们的职业意识和沟通技能相对薄弱。据调查,近年来我国由实习医生引起的医患纠纷也时有发生,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给临床带教教师和实习医生以及教学医院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的临床带教中多重视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恰恰忽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得实习医师缺乏与病人沟通的心理准备,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常常表现为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乏应对策略。因此,加强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

3.2 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临床实践操作

有些实习医生在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诊疗操作中,不善于与病人沟通,不理解患者心理,言语生硬、行为拘谨;体格检查或者诊疗手法不到位,动作欠轻柔,因此患者不愿接受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操作,使实习生的技能训练机会减少。实习医生若能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耐心的解释,以取得患者信任将有利于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操作。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4.1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医疗纠纷中90%以上系医患交流不当所致,通过医患交流,患者不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而且获得了医方的人文关怀。医患关系重在沟通,要“以人为本”,实习医生必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隐私权、享有的护理权等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利益,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尤其对于那些具有独立性人格而且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要能容忍和接受患者的个性习惯,应学会对患者的感受非常敏感,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获得患者的信任。在医学技术上加入人文精神,融入感情,语言温馨和蔼,用通俗的语言把深奥的道理给患者说清楚,尽量接近医生和患者上的距离。

4.2 加强沟通技巧的训练

学生多与带教老师及患者交流沟通,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深入病房,尽可能耐心、专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用诚心、耐心去撑起患者的信心,诱导患者交谈,使患者感到自在和舒适,有一种希望和信任的感觉,有利于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适应不同病人,并且注重交谈的方式和技巧,提倡学会使用身体语言来与患者沟通,培养学生去注意患者面部表情、体位、身体的姿势等来判断病人的需求,同时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关爱的触摸,让患者有被尊重和安全感。医学生刚接触患者时,由于尚无临床经验的积累,往往自信不够,感到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尤其对于负面情绪甚至有敌对态度的患者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或者情绪不良。应培养他们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

在构建和谐、落实以人为本的今天,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医患双方权益不可缺少的根本保证。即将走向实习的医学生战斗在医院的最前沿,是医院的未来,加强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全面提高素质能力,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使医学生逐步适应新型医疗模式的要求,通过临床与实践,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

第五篇:医学生应掌握的护理基本知识

护理学的概念

护理的内涵随着医学科学的日益发展而不断拓展,狭义的护理是指护理工作者所从事的以照料病人为主的医疗、护理技术工作,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满足人类生、老、病、死的护理需求等。广义的护理,是指一项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护理专业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力的基础上,改善、维持或恢复人们所需要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在社会环境变化中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护理发展简史

护理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进行自我保护的产物。护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护士是以护理专业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科技工作者。

护理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文明进步息息相关,并随着社会的演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护理的起源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护理,护理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远古人在与自然的搏斗中,经受了猛兽的伤害和恶劣自然环境的摧残,自我保护成为第一需要。北京猿人在火的应用中,逐步认识到烧热的石块、砂土不仅可以给局部供热,还可以消除疼痛。当人类社会发展至母系氏族公社时代,氏族内部分工男子狩猎,妇女负责管理氏族内部事务,采集野生植物,照顾老、幼、病、残者,家庭的雏形由此产生。护理象征着母爱,初始的家庭或自我护理意识成为抚育生命成长的摇篮,它伴随着人类的存在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发展。古代护理

医护为一体是古代护理的特点之一,19世纪之前,世界各国都没有护理专业。被古希腊誉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很重视护理,他教患者漱洗口腔,指导精神病病人欣赏音乐,调节心脏病,肾脏病患者的饮食,从现代观点看,这些都是有益于病人康复的护理。我国传统医学专著中并无“护理”两字,但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三分治,七分养”。它包括改善病人的休养环境和心态,加强营养调理,注重动、静结合的体质锻炼等,这些都是中医辨证施护的精华。

历代名医如华佗,他擅长外科,医术高明,且医护兼任。

明代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他虽然是著名的药学家,而他能医善护,为病人煎药、喂药,被传为佳话。

唐代杰出医药学家孙思邈创造的葱叶去尖插入尿道,引出尿液的导尿术;

明、清时代为防治瘟病而采用的燃烧艾叶、喷洒雄黄酒消毒空气和环境,用蒸汽消毒法处理传染病人的衣物等护理技术,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意义。

古代护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受宗教影响至深。在东方佛教、西方基督教支配下,救护病残者成为宗教的慈善事业。僧人、修女治疗、护理病人,主要以怜悯、施恩的人道主义精神照顾患者,应用科学技术是有限的。正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所决定,15世纪以前的护理只能是以一种劳务的方式存在,处于家庭护理、经验护理阶段。近代护理

佛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年)

近代护理学与护士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南丁格尔,为使护理成为一门科学、一种专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南丁格尔出身于贵族之家,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懂德、法、意大利等国语言,富有同情心,性格坚毅,具有开拓精神。1851年,她不顾家人阻挠,有目的的学习护理、卫生及伦理学课程,并毅然决定献身于护理事业。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等国在克里米亚交战,英军伤亡惨重。英政府选定南丁格尔,由她率领38名训练不足的“护士”奔赴战地医院,负责救护工作。她克服重重困难,以忘我的工作精神、精湛的护理技术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使伤员的死亡率由原来的50%降至2.2%(《英国百科全书》1979年版)。南丁格尔的创造性劳动,证明了护理的永恒价值和科学意义,改变了人们对护理工作的看法,震动了全英国。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救护伤员的卓越成就和牺牲精神,被国际红十字会确认为是红十字会工作的开端,为表彰她的功绩,1883年英国皇室授予她勋章;1912年,国际红十字会决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作为奖励世界各国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护士的最高荣誉。人们为了纪念她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南丁格尔以其为护理事业奋斗不息的献身精神,成为全世界护士的楷模。她是近代护理学的奠基人。医护关系

医护关系的概念

医护关系是护士在执业工作中与医生形成的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职业关系。图:

从上面的图示中可看出,医生与护士在为患者服务的工作中,在很大程度方面是交叉的。随着整体护理理念和医护关系的密切合作的增强,交叉的成分将越来越大。对于患者来说,无论是护理还是治疗,都是其康复的一部分。医护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无疑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之一。传统的医护关系

传统上,医护关系中存在一种等级结构。典型地表现为医生是父亲形象,护士是母亲形象,他们共同治疗和照顾患者,保障患者的生命权益。在这个过程中,护士处于从属地位,医生处于主导地位,医生与护士形成上下等级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有深厚的历史原因,如从技术服务的角度上,护士从事的职业工作一般是按照医生的要求去进行一些辅助,而不是取代医生开展诊断和治疗。“医嘱”也为护士的工作范围及其需要运用的基本技能知识划定了一个基本的界限。护士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遵“医嘱”行事。其次,从性别文化的角度上,护理很久以来在各国都被认定为女性的主要职业之一。南丁格尔在开拓护理工作的早期,一些外科大夫对她根本不理不睬。直到今天,女性他仍然是护士中最主要的性别群体。但与其他主要由女性从事的职业不同,护理需要与强大的男性主导的医生群体相配合。这样,传统的性别文化观念就会渗透列医护关系中,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等级结构的存在。

但这种等级结构正在被逐渐打破。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首先来自于护理工作本身的专业化、职业化。过去护理被认为是一种不需要多少专业技能的慈善事业,但自南丁格尔以后,各国都逐渐建立起了正规的护士学校教育和职业准人制度。我国卫生部于1993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1994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护士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执业许可制度。当时制定这一办法的主要立法目的正是为了推动我国护士的职业化。在该办法的起草说明申,卫生部指出:过去我国由于没有建立起严格的护士考试、注册和执业管理制度,致使大量未经正规专业培训的人员进人护士队伍,他们挤占护士岗位,导致正规护理

教育萎缩,护理事故频发,医疗质量难以保证,为此非常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管理经验,建立完整的护理职业准火制度。这一制度大大提升了护理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能加强护士在面对医生时的职业自主权,逐步改变传统的等级制格局。2008年1月31日,国务院又颁布了《护士条例》,进一步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推动了我国护士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另外,当代护理理论也己经不再认同护士为医生仆人的过时观点,而是强调护理的专业特点,要求护士在完整的护理过程完成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行具体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等专业工作步骤。对于护士执行医嘱的要求,当代护理理论并不据此认为医护之间由此形成了 上下主从关系。在当代的护理理论看来,一名不认真严格执行医嘱的护士是不合格的护士;但一名始终处于被指令状态,只会机械执行医嘱的护士,同样是不合格的护士。我国的《护士条例》第十七条就规定:“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等级结构被打破的第二个推动力来自于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观念。今天,女性虽然仍是护士人群的主体,但男性护士的数量正在增加,许多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开始招收男生。同时,医生职业的性别色彩消除得更快,女医生己经大量出现。这样,随着性别平等思想的日渐深入、职业性别色彩的日渐消骋,医护关系也就逐渐填平其中的性别鸿沟,走向新的平等协作关系。理想的医护关系及其维系

理想的医护关系模式应根据对患者的护理需要和治疗需要来定。一种“并列一互补”型的模式。在对患者的完整治疗过程中,诊疗和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来说至少是两个并列的方队,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护士执行;患者的病情和新情况需要护士和医生从不同角度来发现,尤其需要护士反馈给医生从护士角度发现的问题,同时还通过护理的实施帮助患者加快康复的进程。因此,医生与护士是两个完全平等的工作岗位。它们工作的对象和目的是相同的,但工作的侧重面和使用的技术手段不尽相同,在疾病治疗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达到解除病苦、恢复健康的服务目的。若恰当地描述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关系,没有比“并列一互补”更能体现这种内涵了。

维系这种医护关系,无疑需要医生和医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沟通、增强理解、互相帮助和互相协助。具体来说,维系良好的医护关系,需要了解对方对自己角色的期望。一般而言医生对护士的角色期望包括:严格而认真地执行医嘱,理解医嘱的意图和意义;及时而详细报告有关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反应、情绪态度等有关信息;发现医嘱存在问题能及时和医生商议,以求更好地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知识,具有特定的护理操作技术及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作好躯体、心理护理工作,同时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以保证治疗的成功。反过来,护士则希望医生能做到:诊断正确,治疗处置得当,医嘱明确具体,便于执行;工作计划性强,尽可能按病房医疗护理工作时间表的规定开医嘱,做各种临床处置工作不要拖泥带水;医嘱执行过程中遇有问题能给予适当的帮助,在必要和可能时,能对医嘱做出修改;在患者面前注意维护和树立护士的威信,充分尊重护士的劳动;具备较高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能为躯体护理和心理护理提出意见或建议,主动关心病人的各种情况,协助护士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做好对病人、家属、病人所在单位的必要的解释工作;适时帮助护士提高医学知识水平。

并列---互补的医护关系,还需要双方的合作。今天的医学活动,无论是在临床诊疗、疾病预防,还是医学科研方面,都比以前任何时候更加需要不同专业间的协作。因此平等协作就成为了护士处理同行关系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之一。护士在开展本职工作时应秉着自信、开放的心态,积极寻求与医生的协作。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独立的体系,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治疗疾病整个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医生和护士协同工作,才能满足病人各方面的要求,从而提高医疗水平

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鉴于现代护理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建立一种“并列——互补”的新型医护关系。医护双方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真诚合作、不发号施令与机械执行的关系。

关心体贴、互相理解。医护双方要充分认识对方的作用,承认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支持对方工作,护士要尊重医生,主动协助医生。医学生应掌握的护理基本知识 ●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

§三查:服药、注射及各种治疗执行前、中、后各查对一次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计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批号)。§一注意:注意用药后反应。

§三查八对目的:保证病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三查八对适用范围:处理或开医嘱,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手术前后、手术中(部位、方式、左右等)

§一般情况下,医生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应即刻据实补记。§对有疑问的医嘱,查清后方可执行 输血查对制度

1.交叉配血时必须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抽血时每次一人,二人核对并双签名。2.查对血型检验报告单的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3.查对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

4.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5)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

6.输血前必须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并由二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晚间无二人由值班医生核对签名。

7.输血时,与病人核对床号、姓名、血型。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

(四)手术查对制度

手术前查对:手术医生、麻醉师、洗手巡回护士共同查对,并签字。内容:

1、必须查对姓名(腕带)、诊断、手术部位(特别是左右)、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2、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手术室常规护理缺陷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时间与物品的浪费;重者病人致残,甚至致死。

1、接错病人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2、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不能超过90°)造成神经压迫,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

3、器械准备不齐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段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结扎线不牢,吸引管阻塞。清点物品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刀、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电刀不能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亦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使用电刀前如皮肤用含酒精消毒液,必须等酒精完全挥发再切)6 用药有误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术中标识不当或丢失。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术中用热毯(热水)等升温时烫伤病人。9 术中使用止血带止血时,未记录时间,忘记通知医生,使病人肢体神经受损、血循环受损。10 术中取下的病人的标本或移植物遗失。11 冰冻切片结果传错。截肢的残肢随意丢弃造成恐慌。12 抢救病人未及时准确的记录各种表格。无自我保护意识传染物随意丢弃,器械护士受针刺、刀割伤及化学药物的损伤,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讨论无科学根据或与疾病无关的话题引起医疗纠纷。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

外科手术治疗的成败和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有密切关系。正确掌握无菌技术是预防切口感染,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每人都必须充分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才能在手术室各项工作中更好地执行无菌技术。这个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认真执行的规章。

1.建立一个无菌区无菌区内所有物品都必须是灭菌的,如稍有怀疑应立即更换。物品有下列情况者,应视为有菌,不能在无菌区内使用:①在非限制区内的灭菌敷料;②无菌包破损或潮湿;③无菌包坠落在地面上;④灭菌有效时间及效果不能肯定;⑤怀疑无菌物已被污染。无菌区的建立应尽量接近使用时间,以减少暴露和污染的机会。

2.无菌手术衣的应用无菌手术衣的无菌范围仅限于前身肩平面以下,腰平面以上及袖子。其他部位应视为有菌区。手术人员在穿好手术衣后,前臂不应下垂,应保持在腰平面以上。双手不应接近面部或交叉及放于腋下,应肘部内收,靠近身体。由于手术衣在腰平面以下视为有菌的,因而不应接触无菌桌及铺好的手术台。手术人员倚墙而立或靠坐在未经灭菌的地方,均是违反无菌原则的。也不应来回走动或走出手术间以外。如因手术需要移动,应面向无菌区。与另一手术人员换位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置上。在经过来穿手术衣人员面前时,应互相让开,以免碰撞污染。

3.正确使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任何无菌包及容器的边缘均应视为有菌,开包时应将包布的四角翻转并用手握住,防其滑脱污染内容物。取用无菌物时注意不触及边缘。利用包布铺无菌区时,包布的内面是无菌的,包布的外面和边缘是有菌的。若取无菌包内某种无菌物,余下无菌物仍须保持无菌时,可按原包包好,但须在4小时内应用此包内的无菌物,否则须重新灭菌。

无菌溶液瓶一经打开,液体应一次用完,不应保留。倒液时应冲一下瓶口,冲洗瓶口的药液应弃去,以保证无菌及防瓶口杂质和玻璃碎屑。

4.无菌桌的无菌范围无菌桌仅桌缘平面以上是无菌,桌缘平面以下,不能长时间保持无菌完整,应视为有菌。手术护士、巡回护士都不应接触无菌桌缘平面以下的桌布,以建立一个安全地带。凡坠落于手术台边或无菌桌缘平面以下的物品应视为有菌。已坠落下去的皮管、电线、缝线不应再向上提拉或再用。无菌布单被水或血浸湿时,应加盖或更换新的无菌单。5.接触无菌区时,必须经过手臂灭菌、穿无菌衣及戴无菌手套。巡回护士取用无菌物品要用无菌持物钳夹取,并应与无菌物、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约30cm),避免衣袖、衣服接触无菌物及跨越无菌区,倾倒溶液时只许瓶口进入无菌区的边缘。

6.减少空气污染、保持空气净化效果。手术室门窗应关闭,人员进出应走侧门,尽量减少在手术间内走动,避免引起阵风。手术进行中应保持肃静,避免不必要的谈话。咳嗽、打喷嚏时应将头转离无菌区,避免飞沫污染。为防手术人员滴汗,可于额部加一无茵汗带。请他人擦汗时,头应转向一侧,不使纱布纤维落入无菌区。无菌容器打开后,应及时盖好,减少暴露。

7、在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时,手不应接触手术衣和手套的外面。戴好手套的手也不可直接接触病人皮肤。凡与皮肤接触的刀片和器械不应再用。手术进行中,如手套被撕破或被缝针、锐利器械刺破,应立即更换。针和器械也不可再用。在进行皮肤切口前,应用无菌纱布垫遮住切口两旁,或用无菌聚乙烯薄膜盖于手术野皮肤上,经薄膜切开皮肤,以保护切口不被污染。在延长切口或进行缝合前应再用酒精消毒。

8.沾染手术的隔离技术进行胃肠道、呼吸道、宫颈等沾染手术时,在切开空腔前应用纱垫保护周围组织,并随时吸除外流的内容物。被污染的器械和其他物品应放在污染盘内,实行隔离。污染的缝针和针持应在等渗盐水中涮洗。全部沾染步骤完成后,手术人员应用无菌水冲洗或更换手套,以尽量减少细菌的污染。

9.连台手术时前台手术结束,手术人员应更换无菌手术衣及消毒手臂戴无菌手套,手术间地面及用物应用消毒液擦拭,并用紫外线照射 20分钟。消毒知识介绍 无菌概念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灭菌:是指杀灭或者去处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孢在内。注意,是微生物,不仅包括细菌,还有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等。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也就是可能致病的微生物啦,细菌芽孢和非病原微生物可能还是存活的。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六小点)1.保持环境清洁:无菌操作环境清洁,宽敞,明亮。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地面及更换床单等,减少人群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30分钟前通风,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湿抹治疗台、治疗盘、治疗车。治疗室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

2.工作人员整洁:衣帽穿戴整齐,操作前剪指甲,洗手,戴口罩,不能戴手饰。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妥善保管无菌物品: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在无菌包和无菌容器内。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外要标明物体名称、灭菌日期,粘贴化学指示胶带,并按灭菌日期的先后摆放。无菌包在未被污染时可用7天,过期或受潮均应重新灭菌。

4.正确取用无菌物品:取用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操作中保持无菌: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的身体应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并面向无菌区;手臂就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水平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品;不可面对无菌区域谈笑、咳嗽、打喷嚏;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6.防止交叉感染: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消毒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可分哪儿类? 可分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大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器械、注射器、血液和血液制品、脏器移植物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组织内,如体温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胃肠道内镜、便器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毛巾等。高效、中效、低效化学消毒剂的名称

高效消毒剂有:戊二醛、福尔马林、环氧乙烷、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中效消毒剂有:乙醇、碘酊、碘伏;低效消毒剂有:氯己定(洗必泰)包装材料基本要求检查包装材料完整性,如损坏或已打开不能用 如何证实“灭菌”结果???

"如何判断与手术有关器械物品是否已被灭菌呢? “灭菌”是不能用“肉眼”来看的,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化学监测分类

1、包外

2、包内

3、B-D测试(在供应室完成)包外化学指示剂: 过程监测

1、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

2、灭菌处理的标志

3、记录作用: 种类, 灭菌日期, 失效日期, 操作者

4、封包作用

5、须经卫生部批准,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6、部位和长度(5厘米或3个完整条)

包内

●医疗废物处理原则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废物、敷料等使用后,按要求统一处理,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给药途径及注意事项

按照吸收速度由快到慢,给药途径依次是:静脉---雾化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直肠黏膜---口服给药---皮肤。

一、静脉用药的问题

输液的问题:ivgtt

速度滴/分、注意药物的浓度、配伍禁忌、避光 静脉推注:iv

注明是否需要稀释;入小壶;

二、口服给药:水剂药、服药时间、服药方法(饭前、饭后、睡前、服要前侧脉搏等)

三、雾化吸入:用药的先后顺序

四、皮内注射:抗生素使用前必须皮试;换批号需要重新皮试;停药3天必须重新皮试 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在试验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试验结果应由执行者和复查者双签名。阴性者方可使用。

各类皮试阴性在临时医嘱上写上何种药物皮试阴性,并在注射单上、输液本上写上皮试阴性,如皮试阳性,应在床头挂醒目标记,临时医嘱上写何药物用“红+”表示,并在门诊病历上写清何种药物阳性,每班交。医嘱种类

1、长期医嘱---有效时间超过24小时以上者,如无停止医嘱一直有效。①定期执行的长期医嘱:如护理级别、药物等,qd

tid

bid

②长期备用医嘱:必要时使用

prn

但需有执行时间。每执行一次必须在临时医嘱单上记录,每次执行前需了解上次执行时间,两次间隔时间,4—6小时。

2、临时医嘱---仅在12—24小时内有效,一般只执行一次。①指定执行时间的临时医嘱:st

②临时备用医嘱:必要时用

sos

仅在12小时内有效。日间所开的医嘱只限白天有效,晚间所开的医嘱只限夜班有效。未用者至交班时失效。医生的仪表与礼仪

表面上看来,个人形象似乎就是个人的仪容仪表、衣着服饰、容颜体态等,然而事实上,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形成第一印象的远不止上述外在因素。第一印象实质上是外在和内涵的统一体,人们在观察对方外在因素的同时,也在试图了解其内在品质。所谓“看上去就很有气质、风度和水平”,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人们一见如故,有时却一见面就互相不喜欢。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反应,往往取决于自己给对方的第一印象,而个人形象常常是决定第一印象好坏的重要因素。当病人看见你这个医生的时候,也会从你的仪表、谈吐、礼仪中产生一个第一印象。这就是你给病人传达的第一个信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很难想象,一个不修边幅的,举止不礼貌的医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医生。所以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与礼仪。要想让患者对自己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并由此产生对自己的信赖和尊重,其实不必像一般人际交往中那样去刻意打扮、修饰、故作姿态,而是只要穿着整洁、精神焕发、面带微笑,就足以令患者赏心悦目,并感受到医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以及敬业为重,关爱患者的积极态度。

医生应当如何运用个人形象,在医患沟通中发挥主导作用呢?不外乎三个方面:第一,充分重视自己的个人形象,力求在第一时间把最美好的形象展示给患者。第二,对自己的个人形象有充分自信。因为个人形象并不仅是外在的容颜和服饰,还包括内在的精神面貌、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并且应该有自信能把长处展现给患者。不仅如此,面对患者,医生要有“我要帮助你,我能帮助你”的自信,这种自信会使得患者不由自主地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第三,学习有关改善个人形象的知识、理论和技巧,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塑造和经营自己的个人形象。

一、仪表

仪表包括一个人的身材、长相、发型、衣着、风度、神态和姿势等。仪表和风度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质的反映。社会心理学认为:仪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心境界,是人们在互相交往中的重要的吸引因素。仪表具有第一印象的作用,通常说“先入为主”。两个人接触时,最先在对方心理上产生印象的就是仪表。而医生的仪表风度则是通过长期的医德修养和专业知识经验积累逐渐形成的。医生的仪表风度具有自己的专业性,是完全不能用“漂亮”或“帅”来概括或代替的,也是不能“扮演”的。因此,医生的仪表带有特殊的职业技术性质,它与临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直接关系。诊断工作的第一步是医生与病人接触,病人对医生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到整个医疗过程。如果医生不修边幅或服装不整,病人会产生“这个医生可能不认真”的印象,在心理上产生失望和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的心理一旦形成,在提供病史时,就不愿把埋藏在心底的话全部倾吐出来,特别是某些难言之隐,如果病人隐瞒的正好是关键性病史,就可能成为医疗事故的原因。

个人形象是人们见面时首先能够观察到的要素,于是就成为了传递信息、态度和情感的沟通要素。衣衫不整、面容冷酷,所传达的是给对方的不重视、不尊重;板着面孔、不苟言笑,自然会给人冷漠的印象。相反,仪容服饰整齐清洁、面带亲切的微笑,传达的则是欢迎、喜悦。

从患者前来就诊或医务开始晨间查房时起,医患之间的交往就开始了。患者满怀期望地来到门诊,或在病房等待医生的到来,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医生的个人形象会更加关注,希望从中“看到”、“看懂”医生的态度和情感(放心、信任或怀疑、戒备)。所以医生在接诊或查房之前,应当刻意检查自己的个人形象,力争给患者留下好的印象。

虽然天气十分炎热,但门诊医生都系着与短袖衬衣搭配颜色适合的领带。这样良好的精神面貌,使那些原本烦躁不安的患者感受到对自己的尊重和关爱,心态就自然变得平和。又如,出诊时的衣着、服饰、发型等都十分庄重整洁。这些不仅反映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追求,更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可见,即使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医生良好的形象也能够成为医患沟通的桥梁。它默默地向患者传递着信息、态度和情感,恰如春雨入患者渴求帮助的心灵,又如阳光沐浴给患者以温暖和希望。应该看到,医生塑造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并不完全是为了向患者展示,也不仅是为了促进医患和谐关系的构建。良好的个人形象、对自己形象的自信,也会使医生自己产生精神上的愉悦,使医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充分享受实现个人价值的快乐,享受被患者接受、喜爱和信赖的愉快。

二、行为举止

病人进来,先很礼貌的做一个手势,说一声:“请进”、“请坐”,很自然,很尊重别人。无论是什么人不分贵贱贫富,都以礼相待,不是虚假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我的病人,我是应该尽力为他们服务的。看完病,我会双手递出我的名片,告诉他们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手机联系,然后站起来,送他们到门口,说一声“当心”、“走好”。眼睛不好或者行动不便的,我会搀扶他们。不要小看这些很小的举动,在不经意间是很能打动人心的。彬彬有礼、关心人、和蔼、亲切这些都是一个医生很重要的品质,病人也能由此产生对医生的信任感。

三、表情

表情是面部及肢体表面形状的动态特征,属于非语言性交际工具,是人体内部机能状态的一种外在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表现,也是情绪交流、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社会上,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表情特征,但是表情特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临床中,病人会通过医生的表情来预测自己的病情,并通过医生的表情来评价医生的技术水平。因此,当医生面对初次来诊的病人时,如果过分严肃,会使病人产生畏惧心理,不敢无拘束地述说病史,加上医院的陌生环境,可能在陈述病史时前言不搭后语,缺乏逻辑性,难以给医生提供全面系统、有诊断价值的资料。特别是儿童,陌生的环境加上医生过于严肃的表情,常常产生恐惧心理,甚至连真实的病痛感受还未曾诉说就已哭了起来,在体检时很难配合,影响了对阳性体征的发现。

临床医疗虽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工作,但医生也不应只会板着面孔说话。相反,当病人情绪紧张或沉重时医生也可以对病人说些轻松的话题。例如在为病人做一些局麻下的小型手术操作时,在不影响自己工作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也可说几句鼓励和安慰的话,甚至聊几句闲天。

虽然,人们通常对表情的作用并不太重视,也很少作为医疗事故的一个因素来讨论。不良的表情确实会给病人带来复杂的心理变化,妨碍医生与病人的信息交流。表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医疗事故原因。

因此,在临床中,医生应当以和蔼而不失严肃、庄重而又很热心的表情来对待病人。

四、注意衣著,讲究仪表美。

美有各种不同的模式。医师的美应该体现出稳重大方,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印象,女医师还可以化淡妆,显得更加神采奕奕。但很不宜浓妆艳抹,给人一种非常美丽但又有点轻浮的感觉,或者像个歌星或时装模特,那就不大妥当。如果服装不整洁,头发散乱,男医师很久不刮胡子,也不好。

五、语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借以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在临床中,询问病史、了解病情、观察症状体征和追踪用药效果等,都离不开语言,病人也通过语言向医生提供信息资料。语言与医疗事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医生与病人在交流中存在的误差,如:医生口齿不清,言语含混,病人没有真正理解就盲目作答或所答非所问;医生用习惯的专业术语而病人常用地方性方言,这些术语和方言有些是音同义不同,引起误解。如果依据这些不准确的资料作诊断,必然会出现医疗事故。

医师与病人及其家属谈话时,应该举止庄重,态度和蔼,语气柔和而坚定,表达问题慎重而清晰,叙述有条理、有分寸。碰到自己不完全懂的问题,不可想当然地随便说。在这种时候,诚恳老实地承认自己不懂,可向上级医师请教后再回答。这样做,一般不会影响自己的威信,相反,认真负责的态度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取得更大的信任。

医生对病人和家属的谈话,本质上是一种职业性谈话,要负责任的。注意谈话的严肃性。因为病人是通过办理正规手续后到医生面前的,他们之间已是契约关系,法律关系,医生对于自己所说的一切都要负责任。

特别是年轻医师,当然也不应该是老气横秋、死气沉沉的。我非常赞成他们在工余时间有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来消除疲劳、保持身体健康和勃勃朝气,甚至也不很计较于他们中一些人在某些生活细节上大大咧咧、马马虎虎,但绝对不允许把那种作风带到工作上去。

我们有些医院环境不安静,气氛不严肃,医护人员说话声音大,车辆噪音响,工作人员中也有扎堆聊天甚至嘻笑打闹现象。我说过,特别是在心脏病房里真的可能随时死人,甚至几分钟前还没有什么明显的征兆,可一下子就不行了。不是故意危言耸听,说不定什么时候医护人员无意间说笑了几句,碰巧哪个病人出了危重情况,抢救无效死亡。你知道家属会怎么想吗?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若干年后,你早已把那件纯属偶然的事忘掉了,可是家属却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子孙提起此事就会说:“当年我家老人去世时,病房里的医生护士还在笑闹!”这虽是一种偶然巧合,医护人员也许会觉得有些“冤”,但假如死者是你的亲友或家属,你对这种现象肯定也会反感。

医院本来就是一种特殊的场所,医务人员只有随时体会病人及其亲属的心情才能处处自觉地约束自己,使自己的形象举止和他们的心态一致起来。

因此,医生与病人的语言交流中,应该口齿清楚、通俗易懂,避免诱导式的询问,对病人含混不清的语言要进行认真分析,尽量弄清其真实含义。

下载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应掌握技能与培养途径(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应掌握技能与培养途径(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患沟通方法和途径[五篇材料]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 第十三讲 医患沟通方法和途径 一、语言和行为的沟通 医患沟通可分为言语性沟通和非言语性沟通两大方面。言语性沟通是指使用言语或文......

    班组长应掌握的沟通方式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测试成绩:8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通常而言,了解员工的个性,需要从其( )入手。 √ A 气质、性......

    浅谈培养医学生中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的医患沟通能力

    浅谈培养医学生中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的医患沟通能力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由于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了事件发生与发展的真实情景,身临其......

    教学技能与能力的培养(5篇范例)

    教学技能与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2012-5-29对青年教师基本功的锤炼,来自于课堂,能在5年左右的时间站稳讲台并非易事,除了自身不断的提高,还要多多请教于课堂经验丰富的同行前......

    社交技能与自信心培养(优秀范文五篇)

    在人群中我一样自信微笑——“鹰眼”职业与精神发展中心“成才大改造”之社交技能与自信心培养讲座11月24日晚上,同心楼四楼喊声震天,笑声不断,中间还夹着一个幽默的声音。听听......

    论沟通技能与高校管理者的自我压力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cn论沟通技能与高校管理者的自我压力管理 作者:解 雯来源:《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06期摘要:随着高校管理者压力的增加,自我压力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者所必......

    高中英语阅读中要培养学生哪些阅读技能与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中要培养学生哪些阅读技能与策略?请设计一个任务或练习来训练学生阅读的某种技能或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高考把阅读作为重要考查项目......

    掌握良好医患沟通技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调研报告

    掌握良好医患沟通技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调研报告 青海红十字医院 王烈宏 医疗服务是救死扶伤,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工作,是社会的窗口行业。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服务已具有很浓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