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从众说纷纭中寻找正确答案专题
如何从众说纷纭中寻找正确答案
——试论萧何与萧望之的关系
摘要:萧何与萧望之的关系,在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自家子孙撰述的《南齐书》,对其历史传承清楚明白。唐初颜师古提出质疑,后来附和未作深入的探讨,反使之成了历史悬案。而宋史家欧阳修之《新唐书》宰相表没还历史于本来。于今旧事重提,由影及声,众说纷纭。大有否定历史之势,实为误矣!关键词:谱牒研究、托附、作伪、史家评论、质疑、臆断
谱牒研究、寻根热乃姓氏文化之根本,是氏族凝聚之核心。在归宿感的趋使下,追求真实和完美是其心灵的必然要求,进而向学术化演变,借助训诂、考据学,以纠其谬而存其真。在这方面,似乎以萧氏为最。诸如:曹道衡、杨荫楼、曹书杰、苏慎、王永平、林吉玲、王祖耀、高梅、李芳元、孙天胜、杜志强„„等等,数不胜数,众说纷纭。用曹书杰博士的话说:“翻开一部《二十五史》,在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仅此一家①”。
诚因如此,出版研究萧氏之书比比皆是,可惜浅尝辄止,难得真谛,更有不解者,拘泥于照本宣科,遂使哓哓赘语至今不休。其始作俑者乃颜师古,他为《汉书注》时,质疑萧望之非萧何苗裔:“近代谱牒妄相托附,云望之乃萧何之后,萧何乃汉室宗臣,功高位重,子孙胤绪具详表传,望之距萧何,年载非遥,市相未变,长老所传。耳目相接,若望之实乃承何后,史传宁得不详,《汉书》既不叙论,后人焉所取信?②”其立论乃是班固之《汉书》未记萧望之先世。后来附和者又未作深入细致的缜密分析和考究,遂致千篇一律,隔靴搔痒,遂使不明真象者如坠云雾之中,惶惑倍矣。
在此,不妨剖析之。
一、历代对《汉书》的评价
1、南朝刘宋时的评价:
南朝刘宋时史学家范晔云:“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司马迁序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卿士特起则曰‘列传’。又进项羽、陈涉而黜淮南、衡山,细意委曲,条例不经。若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一人之精,文重思烦,故其书刊落不
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若序司马相如,举郡县,着其字,至萧、曹、陈平之属,及董仲舒并时之人,不记其字,或县而不郡者,盖不暇也。今此后篇,慎核其事,整齐其文,不为世家,惟纪、传而已。③’”足见其取舍好恶,无司马子长之学识与严谨,其疏漏则在所难免矣。故其在《班彪、班固父子传》末,评定曰:“彪识王命,固迷世紛”。恰于其份。
2、唐代史家评论:
对《汉书》颇为推崇的唐史学家刘知几亦云:“《史记》则退处士而进奸雄,《汉书》则抑忠臣而饰主阙:斯并曩贤得失之列,良史是非之准,作者言之详矣。……如创纪编年,则年有断限;草传叙事,则事有丰约;或可略而不略,或应书而不书,此刊削之失例也④‛。由此可见,症结所在,莫过如斯!
3、宋代史家评价:
宋人郑樵云:‚自春秋之后,惟史记擅制作之规模。不幸班固非其人,遂失会通之旨。司马氏之门户自此衰矣。班固者,浮华之士也,全无学术,专事剽窃,肃宗问以制礼作乐之事,固对以在京诸儒,必能知之。傥臣邻皆如此,则顾问何取焉?及诸儒各有所陈,固惟窃叔孙通十二篇之仪,以塞白而已。傥臣邻皆如此,则奏议何取焉?肃宗知其浅陋,故语窦宪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固于当时已有定价,如此人材将何著述?史记一书,功在十表,犹衣裳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班固不通,旁行邪上,以古今人物,强立差等。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此则无稽之谈也。由其断汉为书,是致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间隔。自髙祖至武帝,凡六世之前,尽窃迁书,不以为惭。自昭帝至平帝,凡六世资于贾逵、刘歆,复不以为耻。⑤‛如此历数其失,诚为中的之语。
二、《汉书》记事方法及纰漏
我们再论《汉书》笔法:“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同,更封延为酂侯。薨,子遗嗣。薨,无子。文帝复以遗弟则嗣,有罪免。景帝二年,制诏御史:‘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其以武阳县户二千封何孙嘉为列侯’。嘉,则弟也。薨,子胜嗣,后有罪免。武帝元狩中,复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庆,则子也。薨,子寿成嗣,坐为太常牺牲瘦免。宣帝时,诏丞相、御史求问萧相国后在者,得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复下诏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酂侯。传子至孙获,坐使奴杀人减死论。成帝时,复封何玄孙之子南䜌长喜为酂侯。传子至曾孙,王莽败乃绝⑥‛。
至此,萧延有几子?答案难觅。因其为追述补记式,写到其人,补一笔。故非显著人物与事件,则无法知道其龙脉。结合前人对《汉书》作伪之讥,其对萧氏概况叙述,其不实、不完整、不正确的问题在所难免。《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有:“高后二年,懿侯同元年。同,禄弟。”之载,此却将“同”作萧何之夫人,二者焉何以取信?
细读《后汉书》,萧何后裔绍封之事实不曾绝。第56卷《韦彪传》中,章帝刘炟根据韦彪的建议,“制詔京兆尹右扶風,求蕭何、霍光後。時光無苗裔,唯封何末孫熊為鄼侯‛。据宋人熊方《补后汉书年表》,其异姓侯中有‚酇侯萧熊,以萧何後,建初七[公元82]年封。‛
公元91年,“十一月癸卯,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诏曰:‘高祖功臣,萧、曹为首,有传世不绝之义。曹相国后容城侯无嗣。朕望长陵东门,见二臣之垄,循其远节,每有感焉。忠义获宠,古今所同。可遣使者以中牢祠,大鸿胪求近亲宜为嗣者,须景风绍封,以章厥功。⑦’”由此可见“传子至曾孙,王莽败[公元23年]乃绝‛与史实不符,其作伪嫌疑难以抺杀。
再后21年,和帝崩而安帝立,于“永初六年,安帝下诏曰:‘夫仁不遗亲,义不忘劳,兴灭继绝,善善及子孙,古之典也。……盖萧、曹绍封,传继于今。⑧’”此乃公元112年事,虽未著名承嗣绍封是谁,但足以证明萧何后裔的客观存在且享禄于当朝。岂可视而不见,以《汉书》之纰漏为凭,不亦谬乎?
《后汉书》中,还记载有:东汉初即公元25年,“将军萧广放纵兵士⑨”;公元180年:“巴郡板楯蛮叛,遣御史中丞萧瑗督益州刺史讨之,不克⑩。虽无法查明他们的世系关系,但是极重门阀的西东两汉,萧氏为官而不乏其人者,岂能是其他家族么?
萧彪,因故免侍中后,远迁鲁之兰陵,必有原因。当时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的《东观汉记》,其第21卷云:“萧彪,字伯文,京兆杜陵人,累官巴郡太守,父老,乞供养。父有宾客,辄立屏风后,应受使命。父嗜饼,每自买进之”。《京兆旧事》亦有同类记载⑾。萧彪孝事其父而常立屏风后之习,当是一仍其旧,以侍帝故也。杜陵迁兰陵,千里之遥、山川阻隔,非事出有因,何至若是?——伴君如伴虎,或者得罪朝贵,皆为迁徙避祸之故。自然是隐姓埋名,岂敢张扬?此后事农桑,为田舍翁,国史焉能记之?至若望之显贵于朝,帝觅萧何后裔而封祀,为何不直言为何公后裔?——即以贵显,并赐爵“关内侯”。八子中且半名于朝,为吏二千石者六七人,又岂着意于“恩赐”之再哉?萧何封爵亦为“侯”,倘言为萧何之后又何益?祖上光环,唯消弥自身之灿烂。“东海萧生”岂是如此之流?更何况望之乃太子太傅,深谙“物极必反”之理,焉能再揽“承爵”之事乎?
三、《汉书》作伪是不容回避的污点
现代学者李小树有为班固翻案的文章,其摘要云:“前人对班固‘受金’写史之事说法不一,或信其为实,或疑其所无,或不置可否,但皆语焉不详。而如果班固在撰修《汉书》时受贿,则天子不宥,律令不许,士林不齿,怨家不饶,但这些事情却无一发生⑿。”
按照李说,似无其事。然而孙景坛有文:班固在《汉书·董仲舒传》中作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⒀”只是他在董仲舒作伪问题上冰山的一角。事实上,无论在《董仲舒传》,还是《汉书》的其他地方,关于董仲舒问题,班固作伪的地方还有许多。„„
缘何无怨家寻隙?依笔者拙见,受金则记,无金则弃,其怨何尤?萧望之耿直强项,不愿受辱,饮鸩而亡,其子孙又焉肯屈膝求美,以博世绪明文?《汉书·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却不见赐爵关内侯的萧望之及其嗣爵之长子萧伋等人的名目,此是为何?是疏漏?抑或是无金则弃之证也!
四、颜师古《汉书注》之谬误
《汉书》既然如此,颜师古的《汉书注》提出的质疑又是否有正确呢? 众所周知,唐初才子王勃。杨炯在《王勃集序》云:“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⒁”。一个龄不满十岁的幼童,其指责瑕疵竞达十卷之多,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么?——治学不严谨,想当然过多。
具体到我们讨论的实质问题——萧何与望之世系承接而言,《四库全书》收录其著作达27部之多的清代名宿江永⒂有如下之述,是最好的注解:“按萧望之传,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徙杜陵,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治齐诗,事同县后仓且十年,以令诣太常受业。盖因受业太常而遂家于杜陵,非若他族以大姓徙实杜陵者比也。自侍中彪免官居兰陵之后,一世为掾,两世无官。至
望之乃以好学儒术显。宣帝在民间时即闻其名。曰东海萧生。东海兰陵之萧,虽去酇文终侯数世,而实为文终侯之后。其由侍中彪之迁徙,子显《齐书》及欧阳氏之表岂必皆诬。颜师古因汉书不言望之所出,遂以为非萧何后。夫史文阙略者多矣。颜氏即无他据。岂能臆断其非?⒃。”
清《四库全书》中,在《汉书·萧望之传》前,有《御制读萧望之传》:“东海有巨儒,治经修素履,露索不肯抱关为,禄仕宣庙响,闻名对策称,进止一岁乃三迁,何以酬知己?雅意本在朝,平原辞判史,冯翊复移病,谕意事方视,虽曰不要君,其孰信乎此?义利抗明辨,而胡自擅使,大闲固未踰,小节讵尽美?恭、显方枋政,熏莸无合理,子伋上书讼,适用速谗毁。浸润灾无妄,延缘自取耶。慷慨饮药终,足以厉懦鄙。一再犹不知,渭陵实暗矣。”
理解这首诗,须从《后汉书》之“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末说起,云:“萧、樊且犹缧绁,信、越终见葅戮,不其然乎!自兹以降,迄于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其注:世及谓父子相继也。《礼记》曰:“大人世及以为礼。”抱关谓守门者。前书曰,萧望之署小苑东门候,王仲翁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⒄”这岂不是从另一个方面映证了萧望之出身名门而不肯屈膝所得到的遭遇么?
《汉书》作为一部断代史,汉高祖刘邦本纪也没有叙及其前世,作为列传人物的萧望之,焉能述及其先世?以此发难,未免缘木求鱼也。
五、《南齐书》的评价
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自家子孙编撰之史,且已改朝换代,毋需为其前朝统治的正统性、其家族的高贵性再来进行事后之标榜。“萧齐王朝”已是昨日云烟,“吹嘘”能起死回生,实现复辟之梦?况且其祖为帝、其父为王,显贵当时,攀缘何益?“刘、石僭号,方策委于和、张;宋、齐膺箓,惇史归于萧、沈。亦有汲冢古篆,禹穴残编,孟坚所亡,葛洪刊其《杂记》‛⒅。倘无确据,焉能明晰世绪?为何萧何之前世次全无?难道说殷商及宋,不是历史的光辉?
现代学者瞿林东以《宗室·良史·南齐书》为题,评价说:“一个史学家,以他曾经是宗室的身份来撰写这个皇朝的历史,这在二十五史的众多的作者中别无第二人。……萧子显是一个‚风神洒落,雍容闲雅,简通宾客,不畏鬼神‛的人。……他又是一个‚颇负才气‛的人,做吏部尚书时,‘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的扇子一挥而已,……萧子显在撰写《南齐书》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不少。早在齐明帝时,史学家檀超和江淹奉诏修本朝史,他们制订了齐史的体例,但没有最后完成修撰工作。此外,还有熊襄著的《齐典》、沈约著的《齐纪》、吴均著的《齐春秋》和江淹著的《齐史》十志。萧子显的撰述工作,在史书体例上‘本(檩)超、(江)淹之旧而小变之’;在史书材料上汲取诸家成果,终于著成《南齐书》六十卷⒆。此等务实之说,可见萧子显的史家地位岂是班固可比肩者?尤其是在自家历史方面,应该是最具权威了。
综上所述,在历史的传承中,《齐书》作者萧子显既然把世系传承明白无误呈现在册,我们可以怀疑,但是推翻他的正确性,必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依据。而事实是一个完整地链条,无法否定。所以,我们必须批判那些一知半解、以斑窥豹而又没有系统研究的质疑。从众说纷纭中寻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萧晓山2008/6/2初稿,2011/4/8定稿于愚庸斋
参考书目:
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曹书杰:《萧瑀世家·序》
②颜师古《汉书注》:见《四库全书》之颜注《汉书》
③ 《后汉书》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 第三十下
④刘知几《史通》外篇,卷
二十、忤时
⑤郑樵《通志·总序》。
⑥ 《汉书》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
⑦ 见《后汉书·卷4·和帝本纪》
⑧ 见《后汉书》卷19
⑨ 见《后汉书》卷31
⑩ 见《后汉书》卷8
⑾ 《京兆旧事》:见《艺文类聚》卷六十九·服饰部上 ○屏风
⑿李小树;班固受贿写史辨疑 [J];史学月刊;2005年03期;
⒀见《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10期:孙景坛《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作》;评点《汉书·董仲舒传》,昭示班固作伪。
⒁ 见杨炯《王子安集》序言
⒂ 见皖非正字音(2000)第124号徽学研究丛刊:李俊编着之《江湾》81页 ⒃ 《兰陵萧氏二书》:清乾隆18年刻本。沪馆藏书目简介索取号:510227 ⒄ 见《后汉书》卷22
⒅ 仝④
⒆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十五史随话》之《宗室·良史·南齐书》
第二篇:从阳光中寻找梦想
从阳光中寻找梦想
摔倒了又有什么关系,反正可以重新站起来,摔倒的同时仰望天空,蓝蓝的天空今天也是广阔无边地微笑着。——题记
不论你在哪里,请抬头看看阳光吧,那里是温暖而明亮的地方,那里永远为我们指明梦想的方向。
我曾经害怕失败,害怕失败后被众人嘲笑的感觉,却不知道嘲笑自己的是那膨胀的自尊心。我始终在寻找,寻找属于我自己的方向。小时候,总听见大人们告诫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挣多多的钱,我不懂为什么,是不是我学习就是为了以后的安逸生活?努力、拼搏,我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寻找梦想。我看见她,那个有梦的女子。18岁,因意外而高位截瘫。没有了下半身,她便用下半身之外的力量劳动。她与丈夫一起,从6头小牛犊开始,6年的时间,她成为那一片最大的养牛专业户,她成为家有万贯的“美女首富”。生意上了路,她还有个文学梦,她给著名作家史铁生写了一封22页的信,她说出了自己的痛苦、困惑以及自己想创作的想法。一周后,史铁生回了信,给了她鼓励与支持。她更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她坚持每天练笔,正式创作投稿,很快用稿通知和稿费飘至,让人们目瞪口呆。2009年,她开始到各地做励志演讲,鼓励人们为梦想而拼搏,人们渐渐知道了她的名字——中国残疾创业明星、传奇作家权菊仙!我开始明白站在灾难的头顶,向着阳光,才没有阴影。
我继续寻找梦想。我看见残疾女孩姜馨田在舞台上灵巧的双手变换出的动人音符。“生命,总是有梦的,生命,总有向往。让我们每时每刻,都享受每一寸阳光吧!”这是一位残疾女孩对生命对梦想的呐喊。姜馨田,一个生活在无声世界却依然将人生演绎得精彩纷呈的美丽女孩。她让我懂得追逐阳光靠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才是实现梦想的途径。
离梦想已不远。我开始思考我的路,思考拼搏的意义。我不愿用努力只换来我的幸福,我愿将自己的努力换来更多人的幸福。我渴望长大,渴望拥有力量,渴望阳光的未来。我唾弃那些为名为利不为国的人,我崇敬那些愿为国家奉献的人。在平凡中奋斗,在挫折中扬帆,我渺小,我只是个默默无闻的中学生,但我希望有一天,我能为我们的中国而光荣的说:我不后悔!
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寻找到梦想的我将继续向着太阳的方向,拼下去,为了我们的国!
第三篇: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不少语文教师在困惑,平时学生词句积累了不少,写作辅导的时候也下了不少工夫,奈何学生交来的习作大多空洞干瘪。笔者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的设计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造成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当然更何论言之有序了。
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作文往往缺乏内容,即使苦思冥想,也无济于事。因此,作文教学的设计,首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作文的内容,使学生作文做到“言之有物”,进而才能“言之有序”了。
一、从学生活动中寻找素材。
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诸多素材。为此,必须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投入生活;同时,我们在作文教学整体设计中也将各类活动与作文教学挂起钩来,引导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拓宽思路,感受生活,从而丰富作文的内容。例如,班队会活动。我们设计了如下主题:尽心尽职,学会管理——争当小主持;热情大方,礼貌待人——扮演小主人;动手栽培,收集种籽——做好小园丁;能歌善舞,无私奉献——甘做小演员;„„要求学生参与活动,收集材料,并引导他们充实和扩展已经获得的材料。这样做,既延伸了这一富有意义的活动,又大大开拓了思路,激发了作文动机。
二、给学生设定观察物寻找素材。
通过必要的途径,让学生对有关对象观察、体验,这是作文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例如写《超市一角》前,我们将从超市拍摄 的最新家用电器播放出来,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的观察对象从学校扩展到了社会。学生描写的家电产品种类繁多,有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等。我们又把一豆浆机的过程全部摄录下来,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再抓住主要部件进行比较,发挥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从而了解这些家电产品的外形、色彩、功能、结构特点,学生观察得多了,认识事物的能力自然也随之提高了。
三、让学生换位思考获取素材。
换位思考的一种做法是“逆向练笔”。如高年级要求选择一个人的特点进行写作。我先组织学生开个“说说自己最讨厌的一种行为”的讨论会,然后让学生挑一个人的最让自己讨厌行为进行写作,让事实说话,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出人意料的是,不少学先选材的面拓宽了,主意也不俗。学生们写出了“爱吸烟的爸爸”、“懒妈妈”、“毛草的同桌”等习作。对这一次写作,学生兴致勃勃,甚至欲罢不能。
换位思考的另一种做法是“一题多练”。此类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并积累乃至灵活运用生活材料。在教师指点下,一个作文题目可以加以延伸进行多次训练。在命题作文《糊涂的爷爷》的练习后,教师可推出相关题目《我和糊涂爷爷》、《第一次同糊涂爷爷上街》、《糊涂爷爷去做客》等。由于换了一个角度重新接触这一题材,多数学生因已经有了一定的材料积累,写作比较顺利,有的还能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还需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设计。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发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启发、指导他们,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1、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如写《我的同学》的作文草稿时,教师发现有此基础较好的学生写得并不尽如人意,而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材的材料较为贴近生活。为了弥补班级指导不足,我对这两类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从而避免了全班教学中“顾此失彼”的现象。
2、个别指导,以点带面。
教师对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喜怒哀乐要予以体察和分析。诸如获得成功的喜悦,受到他人的赞扬的快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碰到误解,责难后的气愤等,总会表现在一部学生的身上。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有计划地重点帮助个别学生将真实的感受融入自己的作文,并让他们在适当的时机“现身说法”,让这部分学生先得益、后示范。本学期运动会上,许多学生参加了比赛,有的同学获得了较好的名次,而有的同学平时看拿奖不成问题,但出人意料无缘冠军。在运动会的总结会上,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回顾参与这一次活动的切身感受,分别指导他们及时将点点滴滴的有新意的材料加以记录和整理。这部分学生的作文在教师指导下写得有新意、有感情,对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推动。此外,当一位程度一般的学生,他们作文经教师先行指导而在班级里出现了“亮色”后,会激发周围同学的进取心,竟相要求得到教师的先行指导,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部分面批,淡化评语。
长期以来,大量的作文评语耗时费力,成为无效劳动。但对部分 学生的面批,却无疑有助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做法可分为“面改”、“面谈”、“面议”几个层次。这样能使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真正有的了解。对较差的作文,教师逐言逐句当面批改;对一般的作文,粗线条地面淡,指出问题;对有一定质量的作文,则师生互相讨论,教师当面肯定优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第四篇:如何从材料中寻找申论答案
如何从材料中寻找申论答案
申论的答案从哪里来?我的观点是:从材料中来。一篇申论的水平高低,关键就在于它是否与给定资料密切相关,或者说,看它是否做到了“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从材料中来,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实事求是。如果撇开材料信口开河,只是自说自话,那就是脱离实际,就是“假、大、空”。
如果真正理解并且坚持了“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的原则,你就会发现,申论并不神秘,而是实实在在可以操作的。事实上,许多申论问题的答案,包括概括大意、揭示隐含、提出对策等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给定资料中找到。只有贴合材料,才能具有针对性,也只有贴合材料,才能符合符合公务员考试的基本理念。
下面我以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第一题的作答过程来例析这个道理。
1.材料7中反映了哪几个主要问题?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将其概括出来。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分)第一步:审读作答要求
面对申论试卷,在阅读“给定资料”和作答问题之前,每一个考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审读“作答要求”。审读“作答要求”,实际上就是审题。审题的目的在于真正弄清楚“我需要回答什么问题”。只有明确了“问题”,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才能知道哪些材料对我是有用的,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在大量的给定资料中锁定对答题有用的信息。而且,这种问题意识要贯彻到整个阅读过程中,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效阅读。平常我们所谓的“带着问题阅读”,就是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前认真分析“作答要求”,明确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因此,虽然“作答要求”的文字很短,但却是对应考者的指令性要求,对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提法都必须认真审视,不能马虎。本题要求把“材料7中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来。所谓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存在的毛病或不足,应该怎样却没有怎样,理应如何却事实相反,实际情况与期望值之间存在差距,从而引起矛盾冲突或带来严重的结果,因此,“问题”属于给定资料所反映出来的消极方面或负面因素。换句话说,虽然给定资料中介绍的情况可能很多,但“主要问题”要求揭示的仅仅是其中的问题——它不是资料内容的全部,而是其中导致矛盾和冲突的负面因素。具体到本题,就是要求透过材料介绍的现象,把“材料7中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揭示出来。因此,本题属于揭示隐含(主要问题)型。具体分析如下:
(1)概括范围:给定材料7。
(2)概括揭示内容:材料7中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3)概括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4)字数限制:200字左右。所谓200字左右,以200字上下浮动10%为好,不宜过多或过少。
第二步:阅读给定资料
材料7
从目前我国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看,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占了绝大部分的份额。根据民政部的统计,2006年我国民政事业费支出为782.3亿元,这对于4000多万需要救济的城乡贫困人口来说,人均一年只有大约200元左右的救济款,可谓是“杯水车薪”。在这次雨雪冰冻灾害中,各界人士也纷纷解囊相助,据统计,截至2月12日,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和7个重灾省(区)接收救灾捐赠款物近12亿元人民币。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我国每年的捐赠75%来自国外,来自国内的25%中。15%由富人捐赠,10%由平民百姓捐赠。而美国的慈善捐款10%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民众。
[7—1] 从目前我国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看,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占了绝大部分的份额。而美国的慈善捐款10%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民众。
中国企业的慈善行为最初是由直接捐款开始的,而捐助的对象多是各种“官办”基金会。很多至今颇具影响力的公募基金会,都脱胎于政府部委。比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是团中央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基金会是全国妇联办的,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农业部办的。中国的民间慈善组织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准入门槛太高。成立民间组织所依据的法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不仅申请手续繁复,而且审批条件苛刻,比如民间组织到民政部门注册时,必须要有一个党政机关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而且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这使得许多民间慈善组织因为找不到主管部门挂靠,要么成立不了,要么走“曲线救国”的道路,采用工商注册登记的办法寻求合法注册,而这样操作,就必须按企业的标准照章纳税,组织和运作成本负担相当重。同时,人手较少,尤其是缺乏专业人士,也是目前困扰相当一部分由企业设立的基金会的突出问题。慈善活动都需要有一个专业的慈善项目组织管理人才,在中国这才是最为棘手的问题。
[7—2] 中国企业的慈善捐助的对象多是各种“官办”基金会。民间慈善组织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准入门槛太高。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制定明确、优惠的免税政策。而我国目前对于免税问题政策比较模糊,优惠的额度偏低、程序繁琐,无形中打击了人们特别是企业捐赠的积极性。比如,根据我国目前的税法,企业为公益事业捐款,在应纳税所得额的3%以内,企业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一旦捐赠金额超过3%。企业还得为所捐款项的超出部分纳税。这就造成企业捐得越多,税交得也越多。对于个人而言,享受免税待遇所要经历的繁琐程序,也让人望而却步。
[7—3]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制定明确、优惠的免税政策。而我国目前对于免税问题政策比较模糊,优惠的额度偏低、程序繁琐,无形中打击了人们特别是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一遇灾祸,大凡机关单位总是按人头、依职务指派捐款或赠物,捐多捐少都有定数,行政色彩浓厚、缺乏自愿性、独立性和自觉性。一般说,你想不捐或者多捐似乎都是说不过去也是容易被当作“另类”的。捐赠了款物,心里都愿意知道这些款物用在什么地方,是否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造成部分慈善机构缺少必要的行为自律、监督和审计,没有募捐和执行的专业分工,管理上存在漏洞,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侵占、挪用、贪污捐赠款物的行为,使得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效率经常被质疑。[7—4] 行政色彩浓厚、缺乏自愿性、独立性和自觉性。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管理上存在漏洞,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侵占、挪用、贪污捐赠款物的行为,使得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效率经常被质疑。
最近,一家媒体专门就唐山新生代企业家进行了一番“透视”。唐山的新生代企业家们却大发“好事难做,善门难开”的牢骚。李某自称是个“听招呼型”的捐助者,她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参与过为地震、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受灾者、失学儿童、白血病患者捐款捐物等多种慈善活动,但每一次都需要通过街道组织或媒体发起形式实现,而平时想做些善事,总需要到处打听,不免产生了“善门难寻”的感觉。从事珠宝玉器经营的刘先生则属于“扔下就走型”——每次捐款都是扔下就走,从不留姓名。接受来访的他千叮咛万嘱咐不可透露自己的名字,并直言并不是想当做好事不留姓名的活雷锋,而是自己经营的生意本大利也大,免得树大招风,引起社会对自己财富来源的关注,招来麻烦。
[7—5]“好事难做,善门难开”,每一次都需要通过街道组织或媒体发起形式实现,而平时想做些善事,总需要到处打听。担心树大招风,引起社会对自己财富来源的关注,招来麻烦。
湖润慈善排行榜上列居第五位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花5000万资助1000名品学兼优寒门学子完成大学学业,但是他同时不得不自己再掏200万去找真正的受助人。原因是有关部门以往“盖着公章”送来的贫困生中,有一些并不贫寒,还有的竟是领导子女,慈善腐败以及慈善成本高昂是李书福遭遇的无奈,亦可看作中国慈善事业困境的缩影之一。
[7—6] 慈善腐败以及慈善成本高昂是李书福遭遇的无奈,亦可看作中国慈善事业困境的缩影之一。
第三步:合并同类信息,理顺逻辑关系
阅读材料7,透过字里行间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包含的负面因素(主要问题)。
[7—1] 从目前我国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看,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占了绝大部分的份额。而美国的慈善捐款10%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民众。
★揭示问题为: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过分依赖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来自民众、企业的捐赠的比例过小。[7—2] 中国企业的慈善捐助的对象多是各种“官办”基金会。民间慈善组织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准入门槛太高。★揭示问题为:民间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太高。
[7—3]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制定明确、优惠的免税政策。而我国目前对于免税问题政策比较模糊,优惠的额度偏低、程序繁琐,无形中打击了人们特别是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揭示问题为:政府对于慈善捐助的免税政策比较模糊,优惠的额度偏低、程序繁琐。
[7—4] 行政色彩浓厚,缺乏自愿性、独立性和自觉性。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管理上存在漏洞,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侵占、挪用、贪污捐赠款物的行为,使得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效率经常被质疑。
★揭示问题为: 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管理上存在漏洞,甚至出现侵占、挪用、贪污捐赠款物的行为。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不足。
[7—5]“好事难做,善门难开”,每一次都需要通过街道组织或媒体发起形式实现,而平时想做些善事,总需要到处打听。担心树大招风,引起社会对自己财富来源的关注,招来麻烦。
★揭示问题为:捐赠途径狭窄,出现“好事难做,善门难开”的尴尬局面。企业家担心捐助行为有“树大招风”之嫌。
[7—6] 慈善腐败以及慈善成本高昂是李书福遭遇的无奈,亦可看作中国慈善事业困境的缩影之一。★揭示问题为:慈善腐败以及慈善成本高昂。第四步:整理思路,概括成文
通过对以上段落大意的归类可以发现,材料7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分为5个方面。注意题目“200字左右”的字数要求,顺通文意概述成文。
下面是根据以上分析作答的例文。
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例文: 材料7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过分依赖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来自民众、企业的捐赠比例过小。2.政府对于慈善捐助的免税政策比较模糊,优惠的额度偏低、程序繁琐。
3.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管理上存在漏洞,甚至出现慈善腐败现象。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不足。
4.民间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太高。
5.捐赠途径狭窄,出现“好事难做,善门难开”的尴尬局面。企业家担心捐助行为有“树大招风”之嫌。(共194字)
下面我以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第二题的作答过程来例析这个道理。
2.根据材料5,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简要提出政府进一步强化义工工作的措施。要求: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条理清晰。(30分)
第一步:审读作答要求
本题要求“简要提出政府进一步强化义工工作的措施”,很明显,这属于申论的基本题型:提出对策型。具体分析如下:
(1)作答内容:根据材料5,简要提出政府进一步强化义工工作的措施。
“提出对策”与“分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对材料中反映的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针对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因此,提出对策必须针对“材料5”所反映的问题,从资料中搜集整理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或决策信息。同时,要注意提出对策是从“政府”的角度,而不是从“义工”的角度。
(2)对策要求: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条理清晰。
所谓“全面”,就是要尽可能发现“材料5”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所谓“可行、操作性强”,就是说所提对策必须有被执行的条件和可能,要做到从实际出发,避免“假大空”。
(3)字数限制:不超过300字。所谓不超过300字,就是多于300字肯定不行,但也不宜下浮太多,以控制在10%左右为好。
第二步:阅读给定资料
材料5
1月26日,京广线南段因雪灾冰冻断电,列车大规模停运,北上旅客开始滞留广州火车站。下午2时,广州市春运应急预案启动。自此,铁路、军警、公安、环卫、民政、医疗等诸多部门开始进入“紧急状态”。
这一天里,还有另一群人自动选择进入“紧急状态”——某大学一位研究生注意到媒体关于火车站旅客滞留情况的报道,他拿起电话,开始联络学校团委和学生处;民间组织广东岭南狮子会的负责人开始联系民政部门,希望捐赠物资;教师范某这一天里选择联络的是广州火车站和火车东站的春运指挥部;而广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选择了向主管单位广州市宗教局请示,希望有着丰富志愿者经验的基督徒义工也能为此出力。义工们第一时间联络的有关部门多种多样,没有人准确地知道这样的紧急状态下,应该是哪一个部门统筹义工,想出力的个人试图寻找组织,而组织则在申请主管单位批准。
[5—1]义工们第一时间联络的有关部门多种多样,没有人准确地知道这样的紧急状态下,应该是哪一个部门统筹义工,想出力的个人试图寻找组织,而组织则在申请主管单位批准。
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有领导表示:“没有想到社会热心人士这么多,我们可利用的资源这么丰富。”广州火车站地处越秀区,越秀区民政局在火车站安置滞留旅客的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社会义工和志愿者对于辅助他们的工作起到了主要作用。2008年伊始的这场突发性事件,似乎终于令政府和民间义工组织找到了一种资源对接的可能。
1月27日,越秀区民政局下设的越秀区义工协会,立刻被动员起来,此外区民政局党员义工大队成员,以及一些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随即加入物资发放的队伍。27日当天,越秀区民政系统的义工就全部到位了。这一天里,希望作为义工帮助火车站滞留人群的民间人士仍在等待。
1月28日,一封公开信终于出现在广州市青年志愿者网站上:“为了确保2008年春运工作安全、有序进行,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市春运办统一部署和安排,现组织志愿者开展春运志愿服务工作。”这一天滞留火车站的人数已近20万。在以往的春运工作中,民政局并非主力,50年一遇的灾害第一次把民政局推到了大规模应急救助的前线。“1月28日,人流突然增多,安置旅客的流花馆开始挤满了,此时发放救灾物品容易引起骚乱,我们暂缓了一下,迅速找第二个方案。”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有同志回忆到,一开始没有招募社会上的义工,是因为民政局系统的工作很有秩序,他们没有想到后面滞留的旅客会越来越多。当天下午,火车站附近地区值班的民政局工作人员再一次觉得人手不够用了,他们随即开始联络以往有过合作的民间组织,以及一些自己找上门来要参加抗灾的义工组织。
[5—2] 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有领导表示:“没有想到社会热心人士这么多,我们可利用的资源这么丰富。”2008年伊始的这场突发性事件,似乎终于令政府和民间义工组织找到了一种资源对接的可能。希望作为义工帮助火车站滞留人群的民间人士仍在等待。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有同志回忆到,一开始没有招募社会上的义工,是因为民政局系统的工作很有秩序,他们没有想到„„民政局工作人员再一次觉得人手不够用了,他们随即开始联络以往有过合作的民间组织,以及一些自己找上门来要参加抗灾的义工组织。
民政局安排义工的工作大都是在相对安全的地区进行物资分发和疏导人流,只有很少数义工经由批准和组织,能够深入人群进行物资发放。挑选这些义工的标准,是要看他们身体素质是不是好,纪律性是不是高。此次救灾,只接受有组织的和正式登记报名的社会义工进入火车站地区服务。曾有外国人、中学生想加入服务,最终被劝退。也曾有市民自筹食品和衣物,试图自行进入火车站地区进行发放,却发现满腔热情的自己根本无法展开工作。[5—3] 只有很少数义工经由批准和组织,能够深入人群进行物资发放。挑选这些义工的标准,是要看他们身体素质是不是好,纪律性是不是高。
义工队伍中,不服从民政局统一调配的行为偶有出现。广州市一家供水单位的义工队伍自行到一处旅客滞留区发放瓶装水,他们也许觉得那一区域的旅客更需要帮助,不料引起小范围骚乱,警察立即前来制止,刚刚发出去的瓶装水转眼砸到了警察和义工身上,滞留旅客的焦躁情绪一触即发。
[5—4]他们也许觉得那一区域的旅客更需要帮助,不料引起小范围骚乱,警察立即前来制止,刚刚发出去的瓶装水转眼砸到了警察和义工身上。
“使用义工,我们首先要考虑义工的安全有没有保证。”“那么大的人流量,义工怎么能走到解放军和警察前面?一旦发生踩踏怎么办?”民政局的想法没有得到一些充满热情的年轻义工的认同,他们觉得哪里最需要,就应该服务到哪里。民政人员讲述的这些情况,被其他义工所证实。
[5—5]“使用义工,我们首先要考虑义工的安全有没有保证。”“那么大的人流量,义工怎么能走到解放军和警察前面?一旦发生踩踏怎么办?”民政局的想法没有得到一些充满热情的年轻义工的认同。
1月31日,近20万旅客一天之内再次从广交会展馆等旅客安置点回流广州火车站,武警组成的人墙一度被骚动的人群冲开。当晚,一篇名为《广州火车站志愿者实录:愤怒的志愿者》的帖子出现在天涯社区,并被广泛转帖。“今天作为一名春运工作的志愿者,作为一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我深深感到的不是爱心、不是热情而是无奈、无奈、再无奈!”“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告诉后来涌入的人,会展馆内只可以休息、不可以候车,想上火车一定要去火车站等,但仍然有人拿着当天的报纸来质问我们。没多久又有大批人涌入,说是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在会馆等。作为志愿者,很无奈。我们既不知道最新的消息,也不知道该怎么通知他们?看着那个等了5天的两岁小孩,忍不住掉下泪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及捐赠物资堆到天花板却不派发,“甚至是母亲带着小朋友来要一块纸皮。我们志愿者都要对着民政部门的人点头哈腰,又求又哀,才能答应。”最终他们选择了“偷”,“民政部门开了封的食物,我们就悄悄地放在袋子里,走到人群中,趁他们不注意,塞给小孩和老人。”
然而,网络上的声音并不是一边倒批评民政局。岭南狮子会的工作人员这样看待网络上对民政局的质疑:“作为一个慈善团体的义工负责人,从1号到现在,我每天晚上10点到凌晨都在旧交易会广场协助民政局派发物品,跟民政局的人也打了无数的交道,其实说实话,他们也很辛苦,他们大部分人己经连续奋战了7~8天,每天睡觉不到5小时。所有民政部的人员全体出动,但人手也远远不够,现在是连各街道的公务员也全部出动。有些公务员完全没有任何民政工作的经验也必须马上投入工作,有时候难怪他们有态度方式之类的不足。”
另一种争议存在于义工组织之间。由于包括广州青年志愿者、狮子会、基督教青年会、麦田计划等在内的各种民间组织常常在同一区域工作,隶属不同团体的义工很容易互相观察。既有动员人数多、但管理松散,缺乏凝聚力的团体,也有理性沉稳、具备一定应急专业性的组织。此次应急救助对于很多非政府组织而言,也是第一次面临重大考验。
[5—6]既有动员人数多、但管理松散,缺乏凝聚力的团体,也有理性沉稳、具备一定应急专业性的组织。
媒体的抗灾报道引起了民众的高度关注,民间物资的捐赠一直非常踊跃。在网络上,出现了这样的声音:“对于送到民政局捐赠的物资,他们接受的条件很苛刻:旧的不要,食物要有发票,往往是送去一堆东西,他们挑拣一些,剩下的还要拿回来。对于多出来没有发放完的物资,民政局可能会拿到爱心超市去卖掉。”
对于为什么要有选择地接收物资,为什么食物要有发票,其实都是应急赈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民政局的同志说:“曾有人提出要给我们捐2000份炒面,我们没有接收。我们不知道这炒面吃了究竟安不安全。”大量民众提出捐赠衣物,但旧衣物往往也不被接受。“旧衣物需要杀菌消毒之后才能发放。人流密集,一旦引发传染性疾病无法控制,时间紧张,我们没有人力和物力做这个工作。”
这次罕见的大规模动员救助行动中,大部分老百姓、义工和一些一线的政府公务员一样,缺乏应急救助和捐赠的相关知识,而上述这些信息在救灾过程中以及结束后,都没有被及时而清晰地传递出来。信息发布系统的缺失不只存在于物资捐赠过程中,对义工的组织和管理同样如此,甚至第一线的公务人员往往也不清楚很多变化中的情况。岭南狮子会义工队伍的组织者在出动之前,需要自己通过网络和媒体搜集相关信息,退票点在哪、厕所在哪等等,然后整理出来告诉义工,以便义工在碰到旅客询问时可以提供准确信息。而义工们已经见惯了成群的旅客拎着行李忽然涌来又忽然涌去的慌乱大场面,“都是不准确的信息误导了他们。”一名广州市青年志愿者这样认为。[5—7]大部分老百姓、义工和一些一线的政府公务员一样,缺乏应急救助和捐赠的相关知识。信息发布系统的缺失不只存在于物资捐赠过程中,对义工的组织和管理同样如此,甚至第一线的公务人员往往也不清楚很多变化中的情况。岭南狮子会义工队伍的组织者在出动之前,需要自己通过网络和媒体搜集相关信息。
很显然,这一次的火车站救助行动不仅只是给政府部门提供了一次大规模动员社会义工的机会,对于很多民间组织而言,也是从来没有过的经验。当政府发现原来有这么多民众资源可以动员时,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早在2005年。广州市民政局便提出,要在年内实现广州市注册义工人数达到创建文明城市所需的户籍人口8%的目标,即义工人数达到60万人。然而一些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义工给出的评价是,“政府重量,而不重质”。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广州并不缺乏义工,不缺乏热心的志愿者,缺的是政府对义工有针对性的管理。“希望不是和政府只有这唯一一次合作。”这是一名尚未在民政局正式注册的助学慈善组织负责人的期待。而越秀区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他们正在思考这次和义工协同作战的经验,可不可以运用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义工动员和管理工作之中。[5—8]“政府重量,而不重质”。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广州并不缺乏义工,不缺乏热心的志愿者,缺的是政府对义工有针对性的管理。
第三步:合并同类信息,理顺逻辑关系
作答本题,必须针对“材料5”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1]义工们第一时间联络的有关部门多种多样,没有人准确地知道这样的紧急状态下,应该是哪一个部门统筹义工,想出力的个人试图寻找组织,而组织则在申请主管单位批准。
揭示问题为:政府缺少对义工进行统筹管理的专门部门。
提出对策为:政府要成立专门部门统筹义工工作,加强对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协调管理。
[5—2] 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有领导表示:“没有想到社会热心人士这么多,我们可利用的资源这么丰富。”2008年伊始的这场突发性事件,似乎终于令政府和民间义工组织找到了一种资源对接的可能。希望作为义工帮助火车站滞留人群的民间人士仍在等待。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有同志回忆到,一开始没有招募社会上的义工,是因为民政局系统的工作很有秩序,他们没有想到„„民政局工作人员再一次觉得人手不够用了,他们随即开始联络以往有过合作的民间组织,以及一些自己找上门来要参加抗灾的义工组织。
揭示问题为:政府部门与对民间义工组织缺乏沟通,对义工工作不够重视,甚至限制了义工的作用。
提出对策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义工工作,建立政府和民间义工组织的资源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义工的作用。
[5—3] 只有很少数义工经由批准和组织,能够深入人群进行物资发放。挑选这些义工的标准,是要看他们身体素质是不是好,纪律性是不是高。
揭示问题为:挑选义工的标准不明确,具有临时性。
提出对策为:要制定出对义工挑选、任用、工作安排的标准程序,并督导其工作。
[5—4]他们也许觉得那一区域的旅客更需要帮助,不料引起小范围骚乱,警察立即前来制止,刚刚发出去的瓶装水转眼砸到了警察和义工身上。
揭示问题为:义工工作难以开展,经常受到群众的误解。
提出对策为: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更多群众了解、支持并参与义工工作。
[5—5]“使用义工,我们首先要考虑义工的安全有没有保证。”“那么大的人流量,义工怎么能走到解放军和警察前面?一旦发生踩踏怎么办?”民政局的想法没有得到一些充满热情的年轻义工的认同。
揭示问题为:义工的安全有没有保证,有些义工热情有余,认识不足。
提出对策为:要给予义工适当的技能培训和思想指导,保障义工在服务时的人身安全,提高其处理危机情况的应变能力。
[5—6]既有动员人数多、但管理松散,缺乏凝聚力的团体,也有理性沉稳、具备一定应急专业性的组织。
揭示问题为:义工组织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义工组织重人数而不重质量,管理松散,缺乏凝聚力。也有理性沉稳、具备一定应急专业性的组织。
提出对策为:大力培养凝聚力强、理性沉稳、具备应急专业性的民间组织。
[5—7]大部分老百姓、义工和一些一线的政府公务员一样,缺乏应急救助和捐赠的相关知识。信息发布系统的缺失不只存在于物资捐赠过程中,对义工的组织和管理同样如此,甚至第一线的公务人员往往也不清楚很多变化中的情况。岭南狮子会义工队伍的组织者在出动之前,需要自己通过网络和媒体搜集相关信息。
揭示问题为:义工缺乏应急救助和捐赠的相关知识。信息发布系统的缺失。
提出对策为:加强对义工应急救助和捐赠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并完善信息发布系统,以确保有关信息畅通。[5—8]“政府重量,而不重质”。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广州并不缺乏义工,不缺乏热心的志愿者,缺的是政府对义工有针对性的管理。
揭示问题为:重义工数量而不重质量,缺乏政府对义工有针对性的管理。
提出对策为:政府要扭转重义工数量而不重质量的状况,加强对义工有针对性的管理。
第四步:整理思路,概括成文
通过以上分析,揭示了我国行业自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具体材料,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注意题目“不超过300字”的字数要求,顺通文意概述成文。
下面是根据以上分析作答的例文。
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二题例文:
政府强化义工工作的措施有:
1.成立专门统筹义工工作的政府部门,加强对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协调管理。要高度重视义工工作,建立政府和民间组织的资源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义工的作用。
2.扭转政府重义工数量而不重质量的状况,制定出对义工挑选、任用、工作安排的标准程序,并督导其工作。3.大力培养凝聚力强、理性沉稳、具备应急专业性的民间组织。要加强对义工应急救助和捐赠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处理危机情况的应变能力,保障义工在服务时的人身安全。
4.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支持并参与义工工作。5.建立并完善信息发布系统,以确保义工工作信息畅通。
(271字)
通过以上的解题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答申论问题必须经过三个步骤:概括材料——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申论的所有答案,甚至包括遣词用句,都要紧密联系给定资料。这就是贯彻了“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的申论原则。那种脱离材料,按照“模板”提出来的所谓对策,只能是缺乏针对性的假话和空话。这一点,请考生朋友们一定要认真体会。
下面我以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第三题的作答过程来例析这个道理。
3.根据所给全部材料,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型文章。要求:结构完整,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条理清晰,行文流畅。(50分)
第一步:审读作答要求
本题要求根据所给全部材料,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为题,写一篇策论型文章。
什么是策论型文章?在申论考试中,关于最后一篇大申论的要求常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笼统的要求,比如“写一篇文章”、“写一篇议论文”之类,作答这类的题目,既要有提出问题和原因分析,又要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可以按照曹长远老师的“引、申、议、策、合”五段论来组织文章结构;另一种是比较具体的要求,比如“写一篇策论文”、“写一篇评论文”之类,作答这类题目,要特别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策论文”必须以“策”为主,“评论文”则必须以“评”为主,对于原因分析(议)可以略写甚至不写,这样做,就不会犯跑题的严重错误。
本题要求写一篇策论型文章,因而必须以“策”为主,对于原因分析(议)可以在第一段略写一下,也可以不写。提出“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必须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来提,而不能离开材料信口说去。题干中所谓“根据所给全部材料”,就是这个意思。
请注意作答要求:结构完整,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条理清晰,行文流畅。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第二步:阅读给定资料,合并同类信息
按照要求阅读给定资料,包括标注段落序号、勾画关键信息和总结段落大意。
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以发现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存在很多问题。
材料1.临近2008年春季,一场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横扫半个中国。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了强大有力的应对措施,才使这场雪灾的损失得以降至最低程度。提高我国的社会救助水平,建设一个完善而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日显重要。
材料2.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希望政府能建立一种比较好的联动机制,使得各种社会力量能够积极投入其中。发生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的时候,政府、企业、民间力量,还有包括保险业,应该进行协调,这个东西到底怎么联动?本来有一套应急措施,也有职责的分工,但是这次这套东西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希望今后我们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联动机制,第一,希望政府有一个机制,使得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都能积极投入这个活动;第二,希望有些信息发布机制,比如社会需求,哪个地区最紧缺什么物资,大家集体把这个事情做好。
揭示问题为:缺少联动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
提出对策为: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整合政府、企业、民间力量以及保险业的资源,使得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都能积极投入社会救助活动,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信息发布机制。
材料3.由于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贫困人口的救助没有走向法制化,得不到法律的保障。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社会救助形成约束,使得社会救助成为口头上的“大道理”。每个公民都应该在宪法的保护下,自然而然地,或者是理所当然地处在一个社会救助的系统中。社会救助制度作为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困难群众的福音,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揭示问题为: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贫困人口的救助没有走向法制化,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提出对策为: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每个公民都理所当然地处在社会救助的系统中,把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成为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4.以往政府部门的救助工作既从服务角度着眼,更立足于管理。而现代社会救助工作则更强调以人为本,更强调服务,所以,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对更好地开展社会救助就更具有意义。政府部门也应意识到这一点。对社会救助人员进行社会工作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社会救助领域的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从全国来看,真正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极少。
揭示问题为:以往政府部门的救助工作既从服务角度着眼,更立足于管理。我国社会救助领域的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
提出对策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在社会救助中强调服务和以人为本。加强对社会救助人员的社会工作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材料5.解决材料5中政府强化义工工作的措施有:(参考前面第二题的答案)
(1)成立专门统筹义工工作的政府部门,加强对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协调管理。要高度重视义工工作,建立政府和民间组织的资源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义工的作用。
(2)扭转政府重义工数量而不重质量的状况,制定出对义工挑选、任用、工作安排的标准程序,并督导其工作。
(3)大力培养凝聚力强、理性沉稳、具备应急专业性的民间组织。要加强对义工应急救助和捐赠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处理危机情况的应变能力,保障义工在服务时的人身安全。
(4)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支持并参与义工工作。
(5)建立并完善信息发布系统,以确保义工工作信息畅通。材料6.在这次雪灾中,整体而言,大部分抗灾救灾的职能都由各级各地政府部门承担起来了,官方成为抗灾救灾的绝对主力。事实上,在复杂多元的现代社会,政府的职能不是万能的,政府来承担起抗灾救灾的全部责任和风险难免捉襟见肘。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NGO(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社会自治机制,它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整合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是现代应急机制的特点与趋势。
揭示问题为:未能发挥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提出对策为:整合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材料7.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参考前面第一题的答案)
(1)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过分依赖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来自民众、企业的捐赠比例过小。
(2)政府对于慈善捐助的免税政策比较模糊,优惠的额度偏低、程序繁琐。
(3)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管理上存在漏洞,甚至出现慈善腐败现象。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不足。
(4)民间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太高。
(5)捐赠途径狭窄,出现“好事难做,善门难开”的尴尬局面。企业家担心捐助行为有“树大招风”之嫌。
材料9.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自救和相互救助,完全是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在一些发达国家,在小学就开设专门的课程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大雪、暴雨等各种灾害。
揭示问题为:缺乏关于自救和相互救助方面的教育。
提出对策为:在各级学校开设专门课程,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自救和相互救助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步:拟定提纲,概述成文
按照曹长远老师申论五段论的“引、申、议、策、合”结构(注意缩略“议”的部分),拟定提纲如下:
标题: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
第一段:
(引):引用所给材料,从2008年春节的雪灾说起,(议):概述救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社会救助方面的问题(过渡),(申):提出观点: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建设一个完善而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迫在眉睫。
(策):
第二段对策1:打造服务型政府,在社会救助中强调服务和以人为本。
第三段对策2:政府出台明确的慈善捐助免税政策,筹集更多社会救助资金。
第四段对策3:建立并完善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
第五段对策4:政府加强与NGO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第六段对策5:加强对社会救助人员的社会工作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第七段对策6:在各级学校开设专门课程,提高公众自救和相互救助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第八段对策7: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每个公民都理所当然地处在社会救助的系统中,把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成为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合):
结尾段:总之,(呼应论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上升到政策的高度):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
到了这一步,有的考生可能会遇到材料选用、表述方面的困难。要善于引用、整合给定资料中的材料和文字,包括前面几题已经完成的答案。另外,开头、过渡和结尾也可以模仿优秀范文的样式。注意文章的字数限制是800字左右。下面是根据以上分析作答的例文。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三题例文: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
临近2008年春节,一场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横扫半个中国。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了强大有力的应对措施,才使这场雪灾的损失得以降至最低程度。但是同时,在救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缺少联动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社会救助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未能充分发挥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公众缺乏自救和相互救助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等。这些问题警醒我们: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建设一个完善而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迫在眉睫。
要提高我国的社会救助水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整合政府、企业、民间力量以及保险业的资源,使得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都能积极投入社会救助活动。建立并完善信息发布系统,以确保社会救助工作信息畅通。
二、政府出台明确的慈善捐助免税政策,降低民间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提高优惠额度、简化捐助程序、拓宽捐赠途径,在进一步增加政府对社会救助资金的公共财政支出的同时,吸收更多来自民众、企业的慈善捐赠,筹集更多社会救助资金。
三、建立并完善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杜绝管理漏洞,打击慈善腐败,提高慈善机构的公信力。
四、政府加强与NGO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成立专门统筹义工工作的政府部门,加强对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协调管理。
五、加强对社会救助人员的社会工作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大力培养凝聚力强、理性沉稳、具备应急专业性的民间组织,扭转政府重义工数量而不重质量的状况,制定出对义工挑选、任用、工作安排的标准程序,并督导其工作。
六、在各级学校开设专门课程,提高公众自救和相互救助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支持并参与社会救助工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每个公民都理所当然地处在社会救助的系统中,把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成为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之,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841字)
我经常听见学生抱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行,其实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不善于利用所给资料。只要充分利用资料,紧密联系资料,相信许多同学的困局就可以解除。
第五篇: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
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
:师德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不同时代的师德建设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德州市近年来提出了“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的理念,选择师德建设作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能否介绍一下德州启动新时期师德建设工程的背景?
张书鹏: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教师工作摆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总书记关于人民教师的“四有”标准,为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了目标。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各种思潮、诱惑日益增多,加强师德建设,教育、引导全体教师保持心灵上的一方净土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
2009年9月,我们对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发现基层学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职业倦怠、社会信誉度不高等严重问题。尤其是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严重滞后,一直停留在若干年前的学规范、学先进、写心得、搞评议等做法上,表面化、形式化、空泛化、强迫灌输等问题突出,师德、师能两张皮,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轰轰烈烈搞活动,认认真真走过场”,教师无趣,学校无奈,加强和改革师德建设势在必行。
同时,我们认为,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区域教育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早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就指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内涵式发展是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教师崇德向善,积极进取,敬业爱生,业务精湛,朝夕相处的学生必然是最大受益者,如此,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发展中成?L,而教师也会同时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持续深入地发掘和激活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达成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是新时期师德建设实践与探索的应有之义。
:师德的要求在不同时代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当前,教师道德的时代内涵是什么?能否谈谈您是如何认识和把握教师专业化与师德建设之间的关系的?
张书鹏:简单地讲,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教师道德的内涵都可以概括为“又红又专”,或者说“德艺双馨”。只是随着时代发展,红与专或德与艺的内涵在与时俱进。当今时代,师德最核心的内涵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统领下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的时代要求,这其中既应该包括对教师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具备国际视野与民族文化自信的要求,又应有对教师学习和应用前沿教育理论、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等等。
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应该是教育行政管理者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标准,通过学校为教师成长导航、服务,引领教师个体系统化地优化、提升个人职业行为质量,实现专业化的自主化、内涵式成长,生成优秀的教育品质,形成教育特色,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成就名师的教育管理行为,是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实现教师专业内涵式发展的过程。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与师德建设是并行不悖的,师德与师能在师德建设中是一体两面,是共生共存、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缺一不可。教师专业水平是师德修养的基础,教师职业实践成就教师职业道德,即能以养德;师德修养引领教师优化职业行为,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内在动力,即德以导能;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又是师德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教育教学业绩彰显教师高尚的师德,即德以能表。再概括一下,就是“一体互融,德能同修”,这也是德州师德建设最突出的特征。
: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了要求,德州在科学、合理地制定师德规范,形成师德建设的有效机制方面有哪些探索和经验?
张书鹏:我们认为,师德建设绝对不是应景的“活动”,而是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建设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全市师德建设组织机构。2013年,市教育局设立了专门的德州市师德建设工作室,继而在全市各级教育行政和中小学校普遍建立师德建设工作室,并进行星级认定,这个做法可以说是德州首创、全国独有,为全市师德建设提供了健全、完善的体制保障。
二是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全市师德建设规划。我们总结经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遵循科学、高效、有序的原则,对我市师德建设做出了九年三阶段的系统规划:1.强化师德建设(2010―2012),优化教师职业行为。主要是“德以导能,能以表德”师德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深化师德建设阶段(2013―2015),提升教师专业质量。主要是以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教师职业特长发展为载体深化师德建设,服务教师教育特色形成和名师培养。3.升华师德建设阶段(2016―2018),助力名师成长。主要是通过升华师德建设,引导教师走名师成长之路,体验和收获职业幸福。
三是初步建立了师德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市政府先后两次划拨专项经费共60万元,用于建设师德建设研发基地和“教师职业个性工作室”等,全国独有的师德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在我市初步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学校、教师参与师德建设的热情,激发了基层的创造活力。
:行政主导可以保障师德建设工作坚强有力,但教师专业自主和道德调节的特点也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有各级教育行政和学校等部门共同参与,能否谈一下德州依托师德建设促进和成就教师专业发展和德性养成的工作模式?德州的师德建设基地发挥了哪些作用?
张书鹏:德州师德建设自始至终贯彻三个同步的原则: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步推进,行政他律和教师自律同步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同步发展。当前德州师德建设的主要工作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35N1”。
“3”就是上面所说的三阶段九年的科学规划。
“5”就是构建包括市级教育行政、县(市、区)教育行政、乡镇(街道)教办及中小学校、乡镇(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室、教师个体在内的五级师德建设主体系统,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责任目标。各级主体各守其责,各尽所能,合力推进。
“N”是N个研发基地。德州启动新时期师德建设工程以来数年如一日,真抓实干,如星火燎原,蓬勃发展。为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市教育局依托部分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先后开发建设了禹城市区域推进德效工资制、陵城区乡村教师成长俱乐部、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德城区天衢东路小学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宁津县县域教育家梯级递进式成长等11个研发基地,使之成为师德建设成熟成功模式的“生产基地”和“推广中心”。其中名师俱乐部、积分制管理等部分研发基地经验成熟,成效显著,在影响带动我市广大中小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1”就是一种师德建设成果快速推广的模式――复制粘贴。我们的师德建设经验和模式来自最基层的实践,接地气,好移植,易成活。很多工作模式可以像电脑操作一样直接复制粘贴,可以说是锯响有沫,立竿见影。
:师德评价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但师德考核本身也存在一些伦理和管理上的困难,能否谈谈德州在师德评价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张书鹏:科学的管理、评价机制是体现价值、促进公平、消除倦怠、激发活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德州在推进师德建设工程中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过程管理和师德考核评价的创新。目前,我市师德建设主要通过三种管理模式保证师德建设过程有序、务实、高效。一是面向教育系统内外聘请了师德建设督导员;二是引入积分考评、星级评定管理:完成一项工作,积一项分,积分考评结果通过网站和相应文件定期公布,作为评价各县(市、区)、市直属学校本师德建设工作成果的主要依据;三是把师德建设列入全市教育综合督导。
教师成长积分管理办法是德州市在师德建设过程中不断摸索、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评价方式,既适用于教师个人,也适用于教师团队,成为引领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挖掘教师潜能、激发教师自我成长内驱力、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在管理实践中,学校将一定工作量转化为一个教师自主成长工作单元,并提前将工作单元量化、标准化。教师完成一个工作单元达到一定标准,对应一定的分值,这个积分代表教师的成长。实践证明,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将师德评价由“虚”变“实”,激发了教师的实干意识,有效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实现了竞争与协作共存,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了平台,彰显了公正的力量,提升了学校制度的执行力。在这方面,我市德城区天衢东路小学是成效突出的范例之一,禹城市教育局探索推行的德效工资制改革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师德崇高的教师和事迹总是给人感动、使人振奋,我们在欣赏和感动的同时,也需要关心师德生长的土壤,需要一个支持师德建设的良好环境。能否介绍一下德州在这方面的情况?
张书鹏:师德建设当然不是孤立的,是有条件的,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要让广大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感受到职业尊严、职业价值和职业幸福。
德州市新时期师德建设工程的实施,首先有赖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随着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将教育当作民生之本,对教育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前所未有,都竭尽全力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制定解决大班额的推进措施、提高班主任津贴、补充配备新教师、兑现教师职称工资等一系列制约教育发展的难事得到破解。自2015年10月份以来,全市解决大班额开工学校达到180处,完成投资16.65亿元,补充教师1 590名。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教育改革发展创设了良好环境,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全市教育教学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师德建设的深入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在制定长久之策、激发持续动力下功夫。从全市层面,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以教学成绩确定教师奖次的教学成果评选奖励机制,县校?u估位次、在《德州日报》上刊登的教育综合督导机制,每年给书记、县长一封信的教学成果据实通报机制,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修订完善和广泛认可。各县市区和各级各类学校,也都探索出了一套激励教师干事创业的机制和办法。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从整体上形成了实事求是、正视问题、迎难而上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弘扬正气、聚集正能量、争先恐后干事业的风气,形成了实干者有地位、成功者有尊严的氛围。
: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师德建设的生命力也在于不断改革和创新,与时俱进。德州师德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经验是什么?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张书鹏:德州市通过创新师德建设,初步形成培养名师、名校、名校长,培养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生成创新特色、品牌、亮点工作的机制和土壤。各县市区、各学校围绕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初见成效,均衡发展理念在德州大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对新时期师德建设概念、机制体制、工作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创新,得益于对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科学构建,得益于不断生成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生命活力,得益于其建构模式的科学、有序、易复制、好推广的可操作性。
同时,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发展不平衡问题,师德建设成果需要及时转化的问题,理论研究工作也有待加强,等等。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当前大批补充、整体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如何更好更快更多地通过指导、引领,通过制度创新,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型、教育专家型的名师名校长,从而带动区域教育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是我们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继续健全和完善升华师德建设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建设好“师德建设?名师成长研发基地”,深入探索以师德建设促名师成长的策略、途径,继续为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贡献正能量,继续扩大德州教育的影响,继续为全国师德建设提供优秀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