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视作品主旨对比中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出路

时间:2019-05-14 19:1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影视作品主旨对比中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出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影视作品主旨对比中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出路》。

第一篇:从影视作品主旨对比中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出路

从影视作品主旨对比中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出路

张静涵

今年年底优酷土豆通过每集28万美元的天价引进了韩国SBS水木热播剧《匹诺曹》创造了新的收视神话,紧接着我们的广电总局推出了对海外作品的引进新的政策。想想今年年初广电总局的针对几部热播剧的大动作,业内人士做出了很多有理有据的分析,广电总局也做出了相应的回应。我们从中也有自己的解读,单纯地从当前的热播的作品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一点反思。

《来自星星的你》去年掀起韩剧热潮,金秀贤占领了中国的媒体版面。相较《匹诺曹》虽然天价引入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

在我看来《匹诺曹》不能单纯地定义成一部偶像剧,而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影视作品。这部剧引起了所有的记者同仁的重视,作为记者要报道什么样的新闻,是观众喜欢看到的还是重要的新闻呢?现在依然记得朱镕基总理对《焦点访谈》的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想想现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们,那些占据各大版面头条的新闻是什么呢?作为一位记者就应该实事求是,那些未经求证的新闻,就一句有后续报道的暗示,被人们妄加揣测,然后通过智囊团的公关,后将人们的视角引向另一个层面,这其中又有多少真实呢?而人们真正关注的又是什么,在这个世界上造成的就是每个人都是记者,而每个人都有娱乐精神。结局就是每个人都这么玩世不恭的看待每一件事,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于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也或者会尽情的娱乐。一旦有一日真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又会怎么样呢?“假作真时真亦假”,不仅是“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开始不再相信,很多事情的真相都交给时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可以转移人们的视线更可以掩盖真相,那些伤害造成的疼痛要么是更大的伤害,要么是无声无息的被掩盖。这部作品将视角落到记者身上,作为记者如何让做到客观的报道如实的表达,在真相和利益面前将如何选择?我想这部作品播出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深刻的反思,如何面对生活的每一件事,是以讹传讹,人云亦云还是三缄其口,亦或者是随波追流,面对黑恶势力是妥协退让还是与之抗争。在公平正义面前是选择亲情还是选择正义?

《学校2013》这部作品将视角放在学校。为什么学校的学生不喜欢课堂?为什么学校的学生吸烟、打架、校园暴力、早恋、不服从管理、殴打老师。这是多么心塞的问题,老师的尊严扫地,班主任进教室学生熟视无睹,嬉戏打闹、女生化妆炫富。一个地狱班的教室,有一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小霸王,上课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学校也束手无策,因为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老师反而一堆的责任,邪气完全盖过正气。当前的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但是在没有道德的约束之下的以人为本只会让学生更加的肆无忌惮,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却让邪恶滋生。当这样的学生恶贯满盈的时候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庇佑,还有军队的收留。因为金钱会帮忙解决的这些。在黑恶势力横行的时候,有时候会让人越来越强,与恶势力来一场较量;或者也会和他们沆瀣一气,有时候会因为懦弱让很人多一念成差。教育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当前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改革能否承载整个民族的明天呢?

《DOCTOR异乡人》这部作品将视角放到医生身上,医生救死扶伤,并且有民族大义,当然是朝韩的历史旧俗争端。但是这个具有绝顶医术的医生却在自己的国家流亡,成为异乡人,其实这和政治是挂钩的,因为一个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国家领导人造成的,造成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但是面对这些在医生职业道德和国仇家恨面前,主人公最终选择了医生的天职,而医生的选择也赢来了正义的支持,最终将卖国的人绳之以法,国家的领导人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这就是被称作肥皂剧的韩剧里面反映的深刻的社会问题,每一步都值得我们深切的反思。再回首中国的当前占据小银幕的作品;最主流的要数“大刀向鬼子们看去”的抗日神剧,最火的是笑里藏刀背后的女人大战,有人是看娘娘们凭借精致妆容和波涛汹涌的夺人眼球,有人看的是小肚鸡肠的腹黑斗争。最接地气的要数家庭伦理剧中的为结婚、月供、孩子、小三们的婆媳大战与家长里短。校园题材中主要的主题是“致青春”“致闺蜜”爱而不能的遗憾,美好的校园就是花前月下,没有校园暴力,只有升学压力,教师就是“灭绝师太”学生都是天真小白兔,公主王子憧憬的都是童话般的爱情。医生题材中除了《心术》中提到“仁医仁术”“医患关系”这些热点话题,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其他的就是反映“看病贵”“生娃难”(全世界就围着一个娃转,先是怕生不出来,生出来想上学,上学怕找不着对象,找找对象愁结婚,结婚接着愁房子和娃子!周而复始)“医生找对象难”挂着医生的题材接着说爱情。记者题材中就是说记者只是个职业,渗入到每部作品中街谈巷尾的大姨大妈,再不就说记者偷拍的不良行为。

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编剧就不能写出让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有这种大视角,而不是单纯地圈囿在家长里短中呢?我们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有那么多的能人异士,有那么多的素材,但是作为舆论导向的主流又将我们引到什么地方了呢?

中国终于出来个莫言了,这是我们的骄傲。以前我们一直和日本比较,里面充满了无尽的不服,这种不服是有道理的。目前在日本呼声最高的应该就是村上春树。想想为什么他总是和诺贝尔失之交臂?在中国有很多作家都会学习川端康成的写法,村上笔法中也可以看出川端的影子,塑造的男性形象都是懦弱的无言的万能胶男士。想想日本在往中国输出的动画片、影视作品中有多少文化侵略的痕迹,将文明的糟粕伪装好我们欣然的接受。想想我们现在又有多少人有强烈的自控力予以抵制呢?

作为中国的文人,与其那么多的着笔风花雪月、家长里短、宫斗大战,为什么不将自己的视角放在那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社会热点中呢?为什么我们要做鸵鸟呢?为什么我们要用自己来注解文学中的零余者形象呢?既然已经“洛阳纸贵”,我们就节约用纸,最后真正做到“洛阳纸贵”吧!

写什么样的文章,怎么样写文章,我想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写手,我们的一词一句引导着读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将我们的读者引向何方?当前的快餐阅读已经没有人有心读懂力透纸背的文字,没有人会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人们更多的是获取信息,我们要想清楚要用什么样的文字来吸引读者,并且表达我们的准确信息。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们作为社会的刀笔吏,也要为国为民。自己有广阔的视角将读者也引向更广阔的天空。我们不是“零余者”,我们是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人。如果我们没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那就将真实的生活客观的描述;如果我们有好的办法就用文字奔走相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只有鸡毛蒜皮的利益角逐,我们也要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提醒人们勿忘历史,在我们的文字中提醒人们那些我们已经忽略的宝贵的东西„„ 联系电话:***

第二篇:从影视作品观察分析编导的创作构思

从影视作品观察分析编导的创作构思

大脑保健公选作业

编导的创作构思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在现代影视作品创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具体来说,编导的创作构思是影视编导对一部影片或电视剧未来银幕形象的思维形式的建构,是对影视作品艺术形象的总体设计,构思是编导创作的起点,也是编导创作的依据,是编导为将确定的电影文学剧本体现为完美的和有一定思想性的银幕形象所做的全面完整的艺术构想和设计。

从内容方面来讲,编导的创作构思主要包括:主题理念的设置和把握、确定人物的形象配置和基调、影视效果形式的配置、叙事风格和节奏的确认、整个影片风格样式的确认。整体把握这几个具体内容,力求做到影视作品的艺术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才能创作出来最具有时代气息,最成功的影视作品。下面就以去年年末广受好评的一部电视剧《男人帮》作为分析对象,考察编导的创作构思。

一、主题理念的设置和把握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永远也说不完,不管是光棍节、情人节都绕不开爱情,与此相关的影视剧作品也很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人的爱情更是让编导很有话说。当都市人群患上情感空虚症,幸福的爱情,仿佛真的成了奢侈品。《男人帮》以男性的视角切入都市爱情,以轻松的语调讲述严肃的主题,把恒古不变的“爱情话题”升华到新的高度,让都市人在纷杂又干涸的爱情世界中经历一次自然的回归,一次彻底的思辨。导演赵宝刚也表示编导想通过《男人帮》揭开爱情的本质和价值,让女人知道其实在男人的世界里,爱情也是他们的全部。

二、确定人物的形象配置

1、剧情设置:作为自由撰稿人的顾小白与罗书全好哥们,虽然无论从工作到脾气两人都没有半点相似之处,但是他们俩互相为对方的爱情出谋划策,总是陷入被动和混乱之中。任职于公关公司客户总监的左永邦财貌双全,是典型的中年多金男,用金钱维系着与女人的感情。这三个年龄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品位各异的男人组成“男人帮”,他们在都市里逡巡游览,经历不同的爱情,感受都市的百态人生,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感情教材。

2、人物关系:顾小白,总是在自己笔下剖析爱情的他对于爱情有着自己的期待,在他身边出演的女孩也各有一段动人故事。王珞丹饰演的莫小闵算是第一个顾小白真正爱的人,是一个干练、优雅、会撒娇、耍小脾气。但是最终他和莫小闵在爱情问题上出现分歧时,两人选择和平地分手,之后顾小白又与姚笛饰演的小雪一见倾心,却因为各自的观念不同也产生了分歧。而最后顾小白遇到的竟然是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并离异的女人珊莉,这次顾小白再也没有让爱情溜走,抛弃世俗的压力跟珊莉终于走到了一起。罗书全,一个憧憬爱情却有些胆怯、善良温柔却摸不清爱情的脉络,表面大咧内心细腻的女孩Amy、性格直爽敢想敢说的中学生潇潇、银行小职员杨晶晶,都相继跟罗书全交往。左永邦是个典型的钻石王老五,帅气而多金的他自然得到众多女性的青睐。在剧中,他也是和米琪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角逐。但美貌而聪明的米琪最终离开了他,并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了左永邦老板的助理。

《男人帮》以男性的视角切入都市爱情,以三个男人的视角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的爱恋,充分展示了现代都市人对真爱的追求。也展示了现代都市人在爱情面前空虚无助的一面,在回答什么是真爱这个复杂的命题上算是充分剖析,但是也留给观众很多遐想。

三、整个影片风格样式

1、话题的热度与广泛性。《男人帮》以是山都市爱情剧自居,当然包括了都市爱情必备的元素,而且还必须加入最新鲜的热点话题。剧中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一一罗列:如泛爱时代、第四类情感、电视速配、姐弟恋、网恋、办公室恋情,甚至是星座学、电影圈、模特圈等都包括进去,这些都市男女们最为热衷却最为隐秘的内心私语,都被放在《男人帮》中得到解读。这些热门的话题虽然凑在一起,还能让我们觉得不突兀,就是很不容易的了。

2、类似美剧的新鲜模式。如果说中国的《男人帮》没学美国的《欲望都市》,估计许多电视剧“达人”不会认可。看人物设置,《欲望都市》是女子四人组,《男人帮》上演男性三人行; 看职业安排,《欲望都市》中心人物凯莉是时尚杂志专栏作家,《男人帮》孙红雷饰演的顾小白是广告、电视剧编剧;看角色的流向,《欲望都市》是铁打的女人组,流水的男性,《男人帮》则反之;《欲望都市》能够大受欢迎,是因为对纽约浮世男女关系及心态的精准把握,编剧编得够敏锐,演员演得够大胆;而《男人帮》虽然我们感觉与现实的贴合度有些差距,但是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剧市场里还是让我们眼前一亮。

3、对爱情的独到见解。前面也说到《男人帮》以男性的视角切入都市爱情,让都市人在纷杂又干涸的爱情世界中经历一次自然的回归,从而揭开爱情的本质和价值,这一点也是通过很有哲理的台词显示出来,前面也有说过了。还有就是每集的小主题的探索,也是紧扣爱情主题,像是面对现任情侣的前任啊,恋爱中的不信任要去跟踪啊,都是很现实又很有道理的桥段,很真实。

四、编导创作构思细节体现

1、极富时代感的台词。从《奋斗》开始,赵宝刚的电视剧就呈现出这种趋势,与时下最流行的情感话题关系紧密,而且能用最精辟的话语揭示出恋爱中的人的关系,从《我的青春谁做主》到之前的一部《婚姻保卫战》,这个特色已经成了“赵氏电视剧的一个”标签。《男人帮》也是如此,况且这部剧的男一号还是一个都市编剧,本来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主儿,通过这个情感专家揭示出来的真理肯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同。

2、特色亮点,看每一集的开头,分别是两位核心人物的现身说法或旁白,分析都市男女的心绪种种。,特别是每一集都有一个小的主题虽然独立成篇但是还是贯穿主线,比较新颖,《男人帮》虽然与现实稍有差距,但是相比其他粗制滥造之类还是足以见编剧的独具匠心。

五、编导创作构思效果呈现评价

《男人帮》不像蜗居那样现实,它很夸张,夸张的只要一眼看上了那个人,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跟她扯上关系,与她发生一段爱恋,尽管在现实中他们之间的交集最多也就是那一次偶然邂逅,一眼的含情脉脉。它只是把生活中每一个我们错过的可能,每一个心中有过的臆想,变成了一段段切切实实的故事。它不是为了表现现实有多残酷,不是为了表现人生有什么价值,更不是为了表现爱情有多么高尚。《男人帮》里的他们都很滥情,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他们对谁都不忠诚,每个人都很自私,他们背叛着所有的人,背叛着所有我们认为的价值体系,但就是从来没有背叛过自己,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伤一个。所有的所有的故事好像都是因为爱情,但你分明能看到那个隐藏在爱情后面的东西——孤独。因为孤独,所以折腾,因为孤独,所以寻找,因为孤独,所以分离。他们是我们每个人脱去伪装后的最真实最赤裸裸的自己,脆弱,懒惰,自私,孩子气。

观众会觉得那三个男人很可恨,但不会觉得他们可悲,甚至有可能会很羡慕他们,可以爱得那么肆无忌惮,那是我们一直憧憬但永远无法拥有的生活。尽管他们的生活也是一塌糊涂,但至少那种生活会让你觉得还活着,有血有肉,不是行尸走肉一般的过着无聊的一天又一天。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我们更需要的是存在感,被别人爱着,被别人注意着,而不是努力奋斗再努力奋斗。现实让每个人不得不排斥最本能的自己,让每个人都活的很压抑,很疲惫。这部剧只不过是表现了我们最原始的自己,所以它显得很虚幻,很随性,很迷茫,整个看起来乱七八糟,细想完全真实。

第三篇:从美国的文学作品中谈谈

从美国的文学作品中谈谈“垮掉的一代”

作者班级:05级英语(1)班 作者:黄凤燕 李秋婷 许淋玉

指导老师:丛爱农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出现了一批另类的青年男女。他们生活简单,喜欢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他们蔑视人性,追求极端自由,沉迷毒品和性爱。然而他们也是正义的化身、天生的斗士。他们反对任何垄断的资本主义统治,反对对外侵略和种族歧视,敢于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观。“垮掉的一代”是很难用简单几个字就能形容清楚的。

关键词: 二战后美国; 垮掉的一代; 小说; 电影;

1939年9月1日,随着纳粹举着枪火在波兰边境打响了第一炮,历时6年声势浩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浩劫,波兰人反法西斯的一声怒吼从欧洲向世界各地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先后61个国家和地区被卷入战争,人们瞬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虽然二战最后以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而告终,然而和平的代价是昂贵的,九千多万人的伤亡和四千多亿美元的损失使得当时世界各国经济人口都受到重创,奄奄一息。而美国人却是聪明和幸运的,他们没有在战火刚刚燃起时就参加战争,而是充分利用战争这一特定环境做起了生意。正是美国人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使得战后的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也正是在这样温润的土地滋养下,涌现出一批对这个酒足饭饱的社会提出质疑的反社会反文化的先驱。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

一、“垮掉”的精神

“垮掉的一代”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垮掉的一代”并不是指二战后美国的青年一代,而是指二战后的一个由作家、年轻诗人、浪人、学生甚至是市井流氓所组成的复杂松散的集合。“垮掉”蕴含着社会各层对这一批不思进取的青年人所表达的愤怒和惋惜。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垮掉”,即使是醉生梦死寻找生命的真谛,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垮掉”精神。他们厌倦二战后美国安逸无忧一成不变的社会,他们从最犀利的角度看穿了美国和平面具下野狼的本性。他们反对侵略反对种族隔离。他们希望从性爱、毒品中寻求超脱以找到生命的真谛,达到完全的放纵完全的自由。从二战后美国文坛不断涌现出的优秀的“垮掉派”的作家及其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垮掉的一代”没有“垮掉”,他们生活的态度及艺术作品都是对生活新的剖析和挑战。

二、《在路上》——“垮掉”的圣经

《在路上》是众多“垮掉派”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部作品,堪称“垮掉派”人的新圣经。它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也因为这部小说被人们封为“垮掉派之王”。1957年的春天,杰克·凯鲁亚克用一部打字机和一卷120英尺长的打印纸完成了《在路上》的初稿。从作品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作者的一篇自传性质的小说。主人公迪安生就注定是个路人、浪者。他的母亲在急行的马车上生下了他,年轻时代便成为一个囚徒,为了躲避与他格格不入的社会条款,迪安选择了流浪。只有在路上与同伴们疯狂的聚会享乐,越过法律雷池,冲破道德底线,遇到不一样的人,发生不一样的故事,这样新鲜而刺激的生活才会让迪安感到生命的可贵,每分每秒都需要珍惜。这正是“垮掉的一代人”苦苦追寻的人生真谛。有些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味道,亦不乏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迷惘。《在路上》,这条路一走就是几番横越国度的长度,纵使享乐纵使自由,在路上也不乏愁苦失落的悲凉。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遭受着病痛的折磨,顿感人生凄苦,他将这份苦寄托到了“路上”,希望用性爱和享乐放纵自己的身心,掩盖悲凉的生活。这也正是“垮掉的一代”追求享乐自由的真正目的。《在路上》一经出版便成了“垮掉人”热捧的对象,他们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寄托到小说中,仿佛自己与迪安一同经历着路上的种种。是杰克·凯鲁亚克给了“垮掉人”以希望。凯鲁亚克曾这样描述:“ 垮掉一代”成员个性异常鲜明„„他们是在一个令所有人极度不安的糟透了的经济萧条期长大成人的,„„他们的青春伴随着战争的混乱„„他们既有情绪最低沉的时刻,也有情绪最振奋的体验„„他们渴望自由,渴望能在和平中生存,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战争而破灭,他们不得不混迹于黑市交易,沉溺于爵士乐、吸毒、性放纵、打零工,醉心于萨特作品。”

三、《麦田守望者》——“垮掉”的独白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对妹妹菲比的一段自述。让我们抛开故事内容,单看这样一段简单的孩子式的独白。将“一大块麦田”比作社会,“几千几万个小孩子”指的就是“垮掉的一代”的青年们,而“大人”指的则是墨守成规满腹野心的政客们。我想,这就是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内心的一方净土。在那里没有世俗的种种束缚,“孩子们”可以尽情“游戏”,尽情享乐,而“我”作为“垮掉”的捍卫者,愿意真诚的捍卫守望着一方心灵的净土。这是一部从孩子的角度看“垮掉的一代”的小说。孩子厌倦学校,逃学,离家出走,接触社会,最终又逃不过命运的安排重新回到另自己深恶痛绝的学校。这正是“垮掉的一代”的真实写照。他们厌弃社会,却又无能为力改变,只能靠酒精、毒品、性爱麻醉自己,祈求超脱,但每每醒来发现自己仍然置身于这样一个社会中,不免失落,愁苦。塞林格从一个中产阶级少年的角度,反应了二战后的美国人衣食无忧,但精神世界却一片狼藉。小说一经出版便得到读者的强烈共鸣,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也是“垮掉的一代”的典型形象之一。

四、《阿甘正传》——“垮掉”的光明

这里我们讨论的是电影《阿甘正传》,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主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智商为75的智障者的成长经历的描述,反映了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的方方面面。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这里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主人公阿甘,而是贯穿于整部影片但其实真正出场并不多的人物珍妮。珍妮和阿甘一样出生于二战刚刚结束的美国,但她却有着悲惨的童年经历,也因此让她成为那个时代受“垮掉派”影响的叛逆少年之一。如果说阿甘的一生鉴证着美国二战后几十年来的历史兴衰,那么珍妮的前后变化则是“垮掉的一代”青年人的成长历程。从“垮掉派”的颓废迷惘到“嬉皮士”的兴起衰亡,珍妮始终是那一代叛逆青年中的一员,与单纯善良的阿甘格格不入。她也有理想,但却屈服于现实,这也正是“垮掉族”共同的病症——无力改变,就自甘堕落,寻求超脱。不过《阿甘正传》的结局也让“垮掉的一代”重新走上了光明大道。嬉皮士运动过去之后,珍妮选择回到了阿甘的身边,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预示着“垮掉的一代”在经过了漫长的颓废期后又重新回归到了社会中。

五、结语

我们可以说美国“垮掉的一代”人自甘堕落,我们也可以说“垮掉的一代”不思进取,但“垮掉的一代”绝对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人类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流派,它是人们对心灵对自由最纯真的呼唤。因为没有了世俗的束缚而变得洒脱和放荡不羁,因为做别人不敢做、说别人不敢说,才能真正道出人们的心声。我想这就是“垮掉的一代”如此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P413-422 2)安·查尔特斯著,《“垮掉派”口袋书》,ISBN 0-670-83885-3(hc);ISBN 0-14-01.5102-8 3)“垮掉一代”精神探源[J],红河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三卷.第1期,P57 4)西奥多·罗斯扎克.反文化的诞生:反思技术社会及其年轻人的反叛.1969 5)常耀信.美国文学研究评论选(下册)[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

第四篇:乔伊斯《死者》中的死者涵义及创作主旨研究

龙飘飘

内容摘要: 《死者》是现代主义小说大师乔伊斯短篇小说集的压轴之作。本文主要分析《死者》中的诸多“死者”类型,这些死者可以分为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以及精神意义上的死亡。最后通过对这些“死者”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良苦用心,即在死亡中寻求希望,以及从中我们也可以挖掘出作家对都柏林的那种又爱又恨的深切情感。

关键词:乔伊斯《死者》涵义 创作主旨

《都柏林人》是现代主义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这本小说集的主题则正如乔伊斯自己所说的:“我正在写一系列‘求降显灵文’,一共十篇。我已经完成了一篇。我给这一系列取名为《都柏林人》,我要暴露血液麻痹,即瘫痪的灵魂,也就是许多人称之为一个城市的灵魂”。而短篇小说集的最后一篇《死者》可以说是这本书的高潮与总结,因它篇幅较长,所以常常被看作是中篇小说,它与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灵》还被并列为20世纪前期英国小说中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在这篇中篇小说中,乔伊斯不仅描写主人公伽布里欧的个人生活,更是将整个都柏林城瘫痪麻木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死者》表面上描写的是一派热闹的宴会场景,但其实到处充满着死亡压抑的气息。本文主要分析《死者》中的诸多“死者”类型,这些死者可以分为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以及精神意义上的死亡。最后通过对这些“死者”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良苦用心,即在死亡中寻求希望,以及从中我们也可以挖掘出作家对都柏林的那种又爱又恨的深切情感。

一.生理意义上的死者

《死者》中有很多地方提到死去的人,也即生理意义上死去的人,这些人虽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魂灵因生者的不断回忆而变得鲜活生动,并影响着生者的生活。这些死者包括伽布里欧的母亲、逝去的伟大的歌唱家老帕金森,这些死者因人们的不断提起而永存,这反映出新一代的人比不上旧时代的人,同时也反映出都柏林人的守旧以及都柏林社会的停滞不前。就这样,在如此热闹的圣诞晚宴上,那些对生者有着深刻影响的死者时时浮现在生者的脑海中,吞噬着生者的生命与思想,占据着生者他们自己生活。

要说深刻影响生者的死者,最严重的当属伽布里欧妻子格丽塔的已故的情人迈克尔·富里了。格丽塔虽然已嫁他人为妻,表面上对丈夫是温柔体贴,百依百顺,夫妻两人是恩爱有加,对孩子也是关心备至,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但最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她心里一直藏着一个人,而这个人竟为了她而死,这是一种怎样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啊!难怪当她一听到那首曾经的情人经常唱的《奥格里姆的小姑娘》时会如此黯然伤神,也难怪她至今都一直清晰地记得。如果说“缺席”的迈克尔·富里对格丽塔的影响是永久而深刻的,那么他对伽布里欧的影响则是突然而剧烈的。以前的伽布里欧一直都自命清高,认为自己就是妻子唯一所爱之人,并且她只属于他自己一人。但听到妻子的那番话后才突然顿悟到自己的荒谬与自以为是,让他对那个“缺席”的死者迈克尔·富里充满着嫉妒之情,因为富里的爱不同于基督的爱,他嫉妒富里为这种爱作出的牺牲。同时他也知道,与死去的迈克尔·富里相比,自己在妻子心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可以说,不仅在宴会上,甚至在整个腐朽瘫痪的都柏林城中,死者始终在天空萦绕,他们无时不刻地影响着生者的生活,活在生者的回忆中,而生者则生活在死者的阴影中。

二.精神意义上的死者

《死者》中不仅到处充斥着死者的魂灵,就算是活者的人,要么身体已经腐朽将要老去,要么精神极度空虚如同“活死人”般生活。这些可以称作精神意义上的“死者”,“他们循规蹈矩的生活和无可奈何的心态正是爱尔兰人当时在英国控制下的麻痹人生的真实写照。”这也正是乔伊斯所要极力批判和揭露的一群人,他曾说,“我的意图是为我们国家的精神道德史写上一个篇章,而我之所以选择都柏林作为背景是因为我觉得那座城市是瘫痪的中心。”接下来我们就对这群人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身体羸弱将要逝去的人

两个姨妈就是那种不仅身体腐朽而且精神也空虚麻木的代表。“朱丽亚姨妈的头发、宽大松弛的脸、眼角、嘴边的圈纹都是灰白色的。她那迟钝的眼睛和微张的嘴唇使她看起来是个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道该往何处去的女人。”在这里,朱丽亚姨妈衰老的外貌被描写地惟妙惟肖。朱丽亚姨妈是如此这般,那么凯特姨妈呢,她也好不到那里去,她的脸“ 尽是皱纹和褶子,像个干缩了的红苹果”,而且“身体太弱,不能多跑动”。除了两个姨妈身体衰老不堪,其他的还有弗莱迪、布朗先生等等。这些都是老一代的都柏林人的样貌以及精神状态。他们30年如一日地生活着,不肯接受外面的新事物,像两个姨妈甚至不知道套鞋为何物,她们整天就活在自己狭小的圈子里。圣诞晚会年年举行,同样的人参加,同样的圆舞曲,甚至连晚会的程序都一直没变过。这些老家伙们似乎在无意识中步调一致地反抗着历史,反对现代文明,拖着脚步徘徊不前。从对这些人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乔伊斯的一种讽刺与无奈。为祖国的落后瘫痪而痛惜,正如有评论者分析《两姐妹》一文中所说的,“他把牧师的瘫痪症比作了爱尔兰正在深受其苦的“ 疯狂社会全身瘫痪症”。爱尔兰人没有一点点向前挪动的意思; 他们已经完全僵住,腐朽了。”

(二)身体健硕的“ 活死人”

老一辈的人腐朽守旧也就罢了,但新一辈的人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伽布里欧作为现代知识分子,本应该有着知识分子该有的责任意识以及危机意识。但他没有选择承担,而是一味的在逃避。面对艾维丝小姐的诘问和谴责,他颇有几分恼羞成怒地说,“爱尔兰语不是自己的语言”,并且“爱尔兰这个国家也已经让他厌烦了,烦透了!”伽布里欧虽然口口声声说对爱尔兰感到厌烦了,但当别人叫他“ 西不列吞人”时依然感到不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伽布里欧内心的纠结与矛盾,艾维丝小姐虽说过于激进,但伽布里欧却选择不去面对。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伽布里欧身上看到作家乔伊斯的影子,生为都柏林人,乔伊斯一直遭受着爱尔兰社会现实的急剧演变所导致的痛苦与厌倦。但他鄙视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伽布里欧就是这么一个和周围世界格格不入的人。从表面上看,伽布里欧虽有着良好的教育、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美满的家庭。但实际上他生活在虚幻之中;与其说是一种自我满足,不如说是自我欺骗。他思想很敏感,尽量避免和别人打交道时凌驾于人、在心理上不能和别人沟通,以至于处处受挫。而作为丈夫,他受挫更严重。多年相处的妻子,心中竟然一直都藏着一个人,突然间让他感觉这么陌生,伽布里欧顿时觉得自己的感情世界是多么失败,同时他也领悟到自己虽作为一个活着的人,竟比不上一个死去的人,简直就是一个“活死人”。最后他感悟到了爱尔兰人的麻醉人生,“与其随着年华的流逝阴郁而死,不如趁着还有挚热的情感,果敢地走向那另外的世界”。

三.在死亡之城中寻求希望

由以上对各种“死者”类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整个都柏林城的腐朽落后以及瘫痪。这座城就如同一座死城,到处充满着死亡的气息,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的希望可言。也正因如此别人对乔伊斯具有坚定的民族主义信念提出质疑,认为他不够爱国。对此乔伊斯表示,只有自己把一个民族的丑恶揭示出来,才能让更多的人反醒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看自己是否也处于同样的状态或者困境。而且在《死者》中看似一片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景象中其实蕴含着生机与希望。文中最后写到:“动身西去的时间到了。是的,报纸上说的对:大雪覆盖了整个爱尔兰,它落在这片黑暗的中央平原的每一个角落,„„他听见雪花轻轻飘过宇宙,像落地时那样轻柔地飘在生者和死者身上,这时,他的灵魂便缓缓睡着了。”主人公伽布里欧最后选择面对西部,即保持爱尔兰传统文化最好的地区,也即妻子成长的地方,去了解爱尔兰本土文化,不再继续逃避。也反映出他的精神觉悟。而大雪在这里也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雪落的时候将万物覆盖,万物枯萎。但同时被雪覆盖的下面万物涌动酝酿着新生。所以大雪既是死亡的象征又是生命的象征。同时“像落地时那样轻柔地飘在生者和死者身上”,在这里,生者与死者因为雪这个中介得以联系起来,而生和死可以相互转换,置之死地而后生,死既是生命的结束又是生命的开始。乔伊斯就是在生与死的这种辩证关系中寄予了自己对未来世界的希望。

第五篇:从影视作品中的女权主义得到的反思

摘 要:影视剧常常以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地位进行碰撞展开,这样既让影片具有可观性,并且表达了女性对自身解放的追求,但往往以王子与灰姑娘的套路结尾,这说明女权与男权的矛盾并没得到解决,而且实现女权的解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本文从女权主义发生的根源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中国女性解放提出一些建议,实现女性从主观和客观上不再成为客者,同时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女性与男性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 影视剧;女权主义;解放

一、女权主义发生的根源分析

人类刚开始出现在地球上,是以氏族形式集聚生活的,而母系氏族为维系部落繁衍兴盛等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有着统治地位的,但随着部落扩大需要进行区域外的物质经济交换后,面临着野兽袭击和开荒等力量型活动时,女性的统治地位就被以力量著称的男性所替代,并且一直延续至今,虽然近两个世纪以来女性的地位得到一定改善,并有与男性分庭抗礼的趋势,但如果有些意识问题,比如教育观念,女性意识,社会制度没有得到解决,那么离女性与男性和谐相处就仍有一定距离。

之所以会出现女权主义这一诉求就意味她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那么先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

(一)教育观念

从小,父母对男孩与女孩的教育就显得有些不一样。教导女孩,若要讨人喜欢,就要表现出文静的性格特征,对于男孩,父母则要求其要勇敢,坚强,独立的人格特征。而其所受到的启蒙教育则是白雪公主、睡美人以及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女主角最后都是依靠王子或者七个小矮人等男性而摆脱困境,从而得到自身地位的提升,而有着这样潜移默化的宣传后,女性只要表现得足够乖巧,美貌,那么他的王子将会拯救她于水生火热中。由此可见,男性与女性的气质不是天生的,与他或她幼年所接受的环境等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二)身体的限制

由于自身身体的因素,导致男性与女性在进行力量型活动时不具有有优势,只能转而求助男性,渐渐的就成为的了男性的附庸。为了求助男性,女性从小被教导重物等是提不起来的,身体的纤弱使他们被要求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从平日的待人接物到穿着打扮都被要求、被限制,慢慢地,她们习惯了将自己的的自信建立在男性上,从中国古代的“女为悦己者容”到现如今的市场经济下,女性在择偶方面更是面临双向选择,面临压力更大,绝大多数是以钓到金龟婿为目标,对身体的要求就有了更高的目标。正是这种过分在意自己的身体,而失去了自主的意识,成为了男性的客者就不显得奇怪了。

(三)生育与生产的不等同

在延续后代的过程中,女性的身体不可避免地充当了生育工具,但生育不等同于生产活动,生产活动可以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而生育功能更多的将女性限制在家庭这一更大的限制中,人们意识观念的关注点从单纯的繁衍后代转移到个人生产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价值上,而女性在之前的生育及生产并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这让女性的生育地位,无形中又下降了一等。

二、角色互换的结果

《床》这部电影,以“大女人”和小男人的角度进行展开,通过角色职位的互换,得到的结果却是男性偏向女性化,女性偏向男性化,由此可知,简单的职位功能互换并不能解决两者的不平等地位,《假》这部电影中女权主义者们极力想要摆脱男权的束缚,但仍然逃不出男权的影响。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以下三点解决措施:

(一)教育观念的改革,父母应该给孩子公正的教育。

(二)女性主观意识的确立,从主观意识出发,明确自身是自己的主体的地位。

(三)全社会制度的反思改正,社会制度消除对女性的限制,以公平的进行男性与女性的优胜劣汰。

三、对中国女性走向解放的启发

中国的教育观在城乡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面对农村人口基数大的现状,这一教育观念也是亟待改变的。在父母提供给女性教育机会这一举措中,有一句俗语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没法带来经济价值的事物,与之对应的投入就不会很大,而良好的教育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机会,这都意味着以后的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从源头上,女性已经输给了男性,并且从现行的一些影视剧作品中,女性是想当然的认为男性具有养家的责任,经济上不能获得独立恰恰将自己置于客体地位。

经济上获得了独立并不意味客体的地位发生了改变。除去自身努力外,同时需要全社会的观念的改变,历史是前进的,社会同时也是变化的,历史课本告诉我们刚开始,人类社会是母系社会,然后通过两者的斗争,改为父系社会,并一直延续至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男女平等,两者的斗争一直持续在,从未断绝。有了斗争,必将会出现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局面,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家坐下来,共建未来。当然在此期间碰撞是难免的,正是这些相互的碰撞,让各自意识到自己的所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两者的未来也会越发精彩。

四、结语

人生而平等,那么女性当然也应当具有与男性等同的地位,本文首先从女性如何成为“客体”这个问题展开,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女性的历史性地位,从教育观念,社会制度的形成等方面进行论述,较全面的分析了女性客体地位的由来,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既然碰撞是难免的也必将有一方的利益受到伤害,女性与男性应该携手共建未来,在碰撞中,发现不足,优胜劣汰,相互促进,为和谐相处而共同努力。

下载从影视作品主旨对比中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出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影视作品主旨对比中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出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阳光中寻找梦想

    从阳光中寻找梦想 摔倒了又有什么关系,反正可以重新站起来,摔倒的同时仰望天空,蓝蓝的天空今天也是广阔无边地微笑着。——题记 不论你在哪里,请抬头看看阳光吧,那里是温暖而明亮......

    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不少语文教师在困惑,平时学生词句积累了不少,写作辅导的时候也下了不少工夫,奈何学生交来的习作大多空洞干瘪。笔者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的设计......

    如何从众说纷纭中寻找正确答案专题

    如何从众说纷纭中寻找正确答案——试论萧何与萧望之的关系摘要:萧何与萧望之的关系,在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自家子孙撰述的《南齐书》,对其历史传承清楚明白。唐初颜师古提出质疑......

    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

    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 :师德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不同时代的师德建设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德州市近年来提出了“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的理念,选择师德建设作为提......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 把数学带进生活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 把数学带进生活 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数学,教师在日常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学生学......

    从现金流量表中寻找业绩优良公司

    从现金流量表中寻找绩优公司从财务报表角度考虑,除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外,投资者阅读的重点是现金流量表。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投资或筹资活动过程中,其现金流量的大小,反映出其......

    从野草几篇中寻找鲁迅温润情感(精选五篇)

    从《野草》几篇中寻找鲁迅温润情感 万玮 福建侨兴轻工学校基础部 [摘要]:在初中语文和中职语文教材中都选取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教师和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直观感觉是他是一位以笔......

    从家庭学校生活中寻找素材。(合集5篇)

    初三语文写作指导之作文选材 ——从校园、家庭生活中发现好素材 1、误区透视 由于初中生社会接触面比较窄,阅历浅,“无话可说”成了同学们写作文时的一大困扰。其实,同学们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