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腾冲县治理紫茎泽兰入侵情况调研报告
腾冲县治理紫茎泽兰入侵情况调研报告
一、紫茎泽兰概述
(一)起源与分布 紫茎泽兰,中文别名破坏草、解放草、败马草、黑颈草等。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排在第一位。
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1865年起始作为观赏植物引进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栽培,现已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西班牙、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缅甸、越南、中国、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太平洋岛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紫茎泽兰约于20世纪40年代由缅甸传入中国与其接壤的云南省临沧地区最南部的沧源、耿马等县,后迅速蔓延,经半个多世纪的传播扩散,现已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湖北、西藏等省区广泛分布和危害,并仍以每年大约60km的速度,随西南风向东和向北扩散。其中云南省有93个县(市)分布,面积达250多万公顷。
(二)特征特性
茎紫色、被腺状短柔毛。叶对生、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直径可达6毫米,排成伞房状,总苞片三四层,小花白色。株高1米~2.5米。有性或无性繁殖。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适应能力极强,干旱、瘠薄的荒坡隙地,甚至石缝和楼顶上都能生长。
(三)危害性
1、破坏畜牧业生产
紫茎泽兰对畜牧生产的危害,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天然草地被紫茎泽兰入侵3年就失去了放牧利用价值,常造成家畜误食中毒死亡。紫茎泽兰对马属动物的毒性(种子和花粉可引起哮喘;种子被吸入气管和肺可引起组织坏死和死亡)和牛的拒食性已被肯定。
田、林地、牧场后,与农作物、牧草和林木争夺肥、水、阳光和空间,并分泌克生性物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对农作物和经济植物产量、草地维护、森林更新有极大影响,是农林生产的大敌。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性强,能极大地损耗土壤肥力。另外,紫茎泽兰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也较为严重。
2、破坏农业生产
紫茎泽兰生活力强,适应性广,化感作用强烈,易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甚至发展为单一优势群落。紫茎泽兰叶、根的水提液可抑制多种粮食作物及蔬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性强,能极大耗损土壤肥力,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也较严重。紫茎泽兰对畜牧生产的危害,一方面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天然草地被入侵3年后就失去了放牧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紫茎泽兰对马属动物具毒性(牛拒食),常造成牲畜误食中毒死亡;此外,紫茎泽兰具有带纤毛的种子和花粉,可引起马属动物的哮喘病,尤其是具钗的纤毛种子被马属动物吸入后可直接钻入气管和肺部,引起组织坏死和死亡。紫茎泽兰的抗逆性极强,对土壤的选择性不大,即使在干旱脊薄的荒地、隙地、墙头、石缝里也能生长。已分布有紫茎泽兰的国家和地区都曾报道该草侵入农田、草地、草原、路边、3、破坏本地植被群落结构、影响园林、旅游业景观
紫茎泽兰的生命力、竞争力及生态可塑性极强,能迅速压倒其它一年生植物。它的植株能释放多种化感物质,排挤其他植物生长,常常大片发生,形成单优种群,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园林景观,影响林业生产。紫茎泽兰对林业的危害是侵占宜林荒山、影响造林、林木生长和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侵入经济林地,影响茶、桑、果的生长,管理强度成倍增加,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经费,且严重威胁了经济作物的发展。
4、危害人类健康
紫茎泽兰植株内含有芳香和辛辣化学物质和一些尚不清楚的有毒物质,其花粉能引起人类过敏性疾病。
二、腾冲县紫茎泽兰入侵情况
(一)入侵情况简述
紫茎泽兰20世纪中叶经缅甸越过国境传入腾冲县,成为我国西南、东南诸省紫茎泽兰传播危害的最前沿。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全县紫茎泽兰分布面积达19.3万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3.9%,占林地、牧草地、荒草地面积的45.2%。其中林地被侵占14.3万公顷,占74.1%;牧草地被侵占0.15万公顷,占0.8%;荒草地被侵占4.85万公顷,占25.11%;耕地被侵占0.04万公顷。紫茎泽兰遍布于腾冲县南、中、北各乡镇,以中部腾越、北海、和顺、中和、荷花等乡镇分布最多,北部、南部乡镇分布相对较少。
(二)腾冲县紫茎泽兰主要危害状况
1、紫茎泽兰花期良种马吸入花粉引起哮喘病。据统计,由于紫茎泽兰的侵入致使腾冲县的良种马由上世纪的2万匹减少至现在的0.5万匹,损失较大。
2、排挤本地原有植物生存空间,吸收土壤肥力极强,降低土壤肥力。根据观察,牧草受害最为严重,野生食用菌等菌类也在减少。
3、侵入地边、地里,防碍农业生产活动;侵占草地、天然草地减少,影响牛羊等草食牲畜发展;侵入林地影响林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影响林地恢复及迹地更新,造成农、林、牧业减产减收。
(三)腾冲县近年来紫茎泽兰的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宣传动员活动。从2003年起,于每年“6·5世界环境日”当天,组织宣传队在县城主大街开展“全民动员消除紫茎泽兰,保护我们美好家园”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共发放“铲除紫茎泽兰,保障生活、生产、生态安全”宣传单
7.15万份;发放“技术明白书”3.1万份;帖挂“消除紫茎泽兰”等横幅标语1070幅(条);派出流动宣传车3次;开展涉及紫茎泽兰宣传工作新闻报道5次;回答群众咨询640人次。
2、开展技术培训。三年来共召开农业、畜牧业技术骨干培训会3次,结合相关农业会议以会代训5次,共培训县乡两级干部、技术骨干5435人次,发放“技术明白书”3万余份,有力地促进了各年度防除工作任务的完成,并为今后继续开展紫茎泽兰防除工作提供技术力量支撑。
3、开展紫茎泽兰灭除活动。三年间在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累计组织动员县级大铲除活动4次,参加人数6万余人次,铲除面积0.5万亩,带动了全县大范围
铲除1.5万亩,化学防除0.5万亩,共完成2.5万亩防除任务。同时开展铲除紫茎泽兰后替代种植牧草3万亩、木薯0.65万亩,山葵0.15万亩、新植茶园0.5万亩,植树造林3.3万亩。
(四)腾冲县防治紫茎泽兰采取的主要途径
1、人工或机械铲除。于每年秋冬季节人工连根拔除或机械铲除紫茎泽兰,清除根部附着泥土晒干。搬运距离短,交通方便的将晒干的紫茎泽兰运回家中或砖瓦、石灰窑场代替木柴作燃料,用做烧水做饭、烧砖、烧瓦、烧石灰。其余不能运回的找合适的地方集中堆放或安全烧毁。
2、替代种植。将紫茎泽兰防除工作与农、林、牧业相关项目的实施相结合,铲除紫茎泽兰后种植牧草、木薯、山葵、茶苗及经济林木。通过替代种植对控制紫茎泽兰的生长蔓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化学防除。在紫茎泽兰生长茂盛的夏季,选择晴天用草甘磷、农民乐、林无草等灭生性除草剂,按规定的最大用量叶面喷雾,间隔20天连喷2-3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治。
三、建议和意见
(一)紫茎泽兰的防治困难大,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应对,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争重点区域紫茎泽兰灭除率达到80%以上,确保紫茎泽兰扩散蔓延得到有效遏制。
1、人工拔除,在秋冬季节,人工挖除紫茎泽兰全株,集中晒干烧毁。此方法适用于经济价值高的农田、果园和草原草地。在人工拔除时注意防止土壤松动,以免引起水土流失。
2、生物防除:(1)植物的替代控制:利用柠檬桉、皇竹草等作为替代植物来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2)生物防除:利用泽兰实蝇、旋皮天牛和某些真菌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的生长。泽兰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具有专一寄生紫茎泽兰的特性,卵产在紫茎泽兰生长点上,孵化后即蛀入幼嫩部分取食,幼虫长大后形成虫瘿,阻碍紫茎泽兰的生长繁殖,削弱大面积传播危害;旋皮天牛在紫茎泽兰根颈部钻孔取食,造成机械损伤而致全株死亡;泽兰尾孢菌、飞机草链格孢菌、飞机草绒孢菌、叶斑真菌等可以引起紫茎泽兰叶斑病,造成叶子被侵染,失绿,生长受阻。
3、化学防治,在农田作物种植前,每亩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60-400克,兑水40-60公斤,均匀喷雾;松林每亩用70% 嘧磺隆可溶性粉剂15-30克,兑水40-60公斤,均匀喷雾;荒坡、公路沿线等,每亩用24%毒莠定水剂200-350克,兑水40-60公斤,均匀喷雾;草地、果园中的紫茎泽兰用草甘膦进行防治,慎用甲嘧磺隆。化学防治时,选择晴朗天气,注意雾滴不要漂移到作物上,同时在施药区插上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4、混合防治,对紫茎泽兰进行喷洒“灭紫剂”,每亩用“灭紫剂”1比50兑水后均匀喷雾;“灭紫剂”解决了目前在杀灭紫茎泽兰时遇到的瓶颈;但是“灭紫剂”只是通过了温室实验,现正在尝试田间实验。
(二)鉴于目前该县财力有限,暂不具备收购条件的情况下,政府将密切关注紫茎泽兰开发利用的信息,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将紫茎泽兰变废为宝。
1、作为能源资源:可以制造成沼气、碳棒,或粉碎后作为燃料。
2、作为饲料资源:紫茎泽兰经过复合菌种处理,好氧发酵后,能显著降解其有毒物质,作为饲料原料配成饲料喂猪。
3、作为纤维板:以紫茎泽兰为原料,生产刨花板,有利于生态及环境的保护。
4、制作染料、香精和木糖醇:用紫茎泽兰染黄色布料,染出来的颜色鲜艳明亮、不易褪色,而且紫茎泽兰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用它染出的布料有特别的驱除蚊虫功效;紫茎泽兰的香气能够成为制造香精的香料源;紫茎泽兰经过几种酵母发酵后,可生产木糖醇。
5、制作杀虫剂:紫茎泽兰提取液对天敌无害,可作为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6、培养食用菌:利用紫茎泽兰作为食用菌培养料,可栽培出平菇、凤尾菇、金针菇、木耳、猴头等七种食用菌。
第二篇:腾冲美食调研报告
腾冲美食调研报告
一、腾冲美食基本情况
(一)腾冲本地特色美食菜品 1.大救驾
原料:饵块、火腿、鸡蛋、小白菜或菠菜、猪里脊肉、腊腌菜、西红柿
调料:糟辣子或干辣子包、葱、食盐、味精、酱油 烹调方法:炒
特点:色泽油亮红润、香味诱人、咸鲜味弄、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2.青龙过海汤
原料:干腌菜、蒜、葱、姜、小米辣 调料:食盐、味精、胡椒粉、白开水 烹饪方法:煮
特点:汤汁清亮,口感酸辣适中 3.赶马肉
原料:五花肉或后腿肉、干辣椒、葱、姜、蒜 调料:草果、八角、料酒或烧酒、食盐、味精、酱油 烹调方法:焖
特点:成菜舍黄,口感香嫩,肥而不腻 4.和顺头脑
原料:土鸡蛋、火腿丝、甜白酒、糍粑片 调料:食盐、白糖、姜丝、芜荽 烹饪方法:煮
特点:咸、鲜,色彩斑烂,老少皆宜 5.棕包炒肉
原料:棕猪、猪里脊肉、胡罗卜、西红柿或腊腌菜、干辣椒、鸡蛋清
调料:油、淀粉、葱、蒜、食盐、味精、白糖 烹调方法:炒
特点:色泽鲜艳,口感脆嫩,咸鲜微苦 6.大薄片
原料:大薄片、腾冲米醋、酸茄
调料:香菜、姜、蒜、香料油、小米辣、食盐、味粗 烹调方法:拌
特点:口味酸辣适中,适于中青年食用 7.火山热海
原料:青菜、芋头、胡萝卜、酥肉、泡皮、黄笋、老母鸡、排骨、肉末、臭豆腐、蛋卷、豆末、葱白、肉汤 调料:草果、食盐、味精、鸡精 烹调方法:煮
特点: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咸鲜味型,老少皆宜 8.腾冲小炖
原料:五花肉、黄笋、糍粑、辣子 调料:葱、姜、蒜、草果、八角、木斯捡、食盐、料酒、味精、甜白酒、红粮、鸡精 烹调方法:炖
特点:荤素搭配,香鲜可口
(二)本地特色小吃及筵席 特色小吃 1.稀豆粉粑粑 原料:稀豆粉、粑粑
调料:苤菜根、香菜、辣子油、花椒油、芝麻油、草果油、生抽、豆腐水、食盐、味精 烹调方法:蘸
特点:本菜加入调料后香辣、麻鲜等味俱全,依个人口味加入调料,老少皆宜 2.三鲜饵丝
原料:脊肉片、豌豆尖、火腿片、高汤、野生香菇 调料:食盐、味精、鸡精 烹调方法:氽
特点:味美鲜香、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3.豆腐菜(菜豆花)原料:大白菜、豆腐脑
调料:水豆豉、姜、蒜、芜萎、食盐、味精、酱油、糊辣子 烹调方法:煮 特点:未加调料色彩洁白咸鲜可口。加入调料、豉香诱人,香辣可口,老少皆宜 4.炸菜
原料:土豆条、四季豆、人工菌 调料:精炼油、腾冲老酱、盐、味精 烹调方法:炸
特点:麻辣、鲜香、爽口诱人 5.拌菜
原料:粉条、海带、豆腐皮、青笋、胡萝卜、鱼腥菜调料:盐、味精、胡辣椒、小米辣、姜、蒜、香菜烹调方法:拌
特点:麻辣爽口,食之诱人 6.撒撇
原料:细米线、韭菜、牛肉末、小米辣
调料:柠檬、牛苦肠、熟芝麻、矿泉水、盐、味精烹调方法:拌
特点:酸、苦、辣俱全、适合于中青年人 本地筵席 1.大炖 原料:肘子
调料:草果、八角、葱、姜、蒜、蜂蜜、盐、味精烹调方法:炖
特点:色泽金黄、粑而不烂,肥而不腻,老少皆宜 2.杂烩
原料:猪筋、青笋、胡萝卜、高汤、樱桃圆子、蛋卷、葛白段
调料:盐、味精、鸡精、鸡汁 烹调方法:烩
特点:口味咸鲜、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3.棕包白豆腐
原料:棕白、白豆腐、小米辣、豆芽、滑肉片 调料:干腌菜汤、盐、味精、鸡精、葱、芫萎 烹调方法:煮
特点:色彩多样、酸、辣、咸、鲜,可口诱人。去掉辣味,老少皆宜
4.八宝饭(甜八宝)
原料:白糯米、紫糯米、豆沙、蛋糕 调料:白糖、猪油 烹调方法:蒸
特点:香甜软糯,老少皆宜 5.酱烩鱼 原料:草鱼
调料:老酱、青、红辣椒、姜丝、蒜片、干辣椒段、糟辣子、盐、味精、鸡精、酱油
烹调方法:烩
特点:色彩多样,酱香浓郁,老少皆宜 6.烤鸭
原料:鸭子、葱、姜
调料:饴糖、荷叶两片、甜面酱、黄瓜条、葛丝 烹调方法:烤
特点:色泽金黄、香脆可口 7.药膳鸡 原料:鸡肉、药膳 调料:味精 烹调方法:炖
特色:药膳口味、老少皆宜 8.炝鸡
原料:鸡肉、花生
调料:干辣子包、花生米、酱油、熟芝麻、葱花、盐、味精、花椒粒 烹调方法:炝
特色:香麻辣开胃可口,适合于中青年人食用 9.炒时蔬 原料:时鲜蔬菜 调料:依菜而定 烹调方法:炒 特点:依菜品而定 10.炒茶树菇 原料:青红椒、蒜片 调料:盐、味精 烹调方法:炒
特点:色彩鲜艳,咸鲜微辣,老少皆宜 11.干拼
原料:鸡中翅、排骨、脆皮肠、腰果
调料:盐、味精、鸡精、糟辣子、葱、姜汁、食用油、花椒面
烹调方法:炸
特点:香脆麻辣可口。
(三)具有腾冲本地特色的烹饪原料及调料
烹饪原料:棕包 椿头 苤菜 刺笋 槟榔江上树鱼 扁头鱼 树衣 芭蕉芯 山葱 沙蛆 土蜂蛹 野生菌 椿头
1.棕包米:为棕榈科植物的嫩芽,味微苦带甜清香,可用于烧汤和炒菜,同时可以生吃作为凉菜刺参中用到(主要在8月到次年5月)。棕苞米是棕榈树的花苞。这种状如鱼卵的花,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却很少有人注意它。过到了德宏,其貌不扬的棕包不但成了人们极为珍爱的美味佳肴,而且还蕴藏着浓浓的乡情。棕包米又称小米,为棕包树上长出的未露头开放的花穗。冬季孕育,初春时节于树上剥去外层棕皮即可取得。棕包米的吃法主要有炒吃和煮吃两种 2.苤菜:烹饪原料外形和蒜苗类似。(6月份至11月份)3.刺竹笋:为野生竹笋,味清香带甘甜。(5月份至11月份)4香椿:为植物香辛累原料产量较低 比较名贵 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又叫香椿芽,香椿头、香椿尖,被称为“树上蔬菜”更是“绿色食品”。每年春季清明后谷雨前,香椿树发的嫩芽既香椿芽可做各种菜肴。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5.椿头: 香甜,包茎类植物性食用原材料(2月份至3月份)6.野生菌:拥有牛肝菌、青头菌、奶浆菌、瓜花菌、鸡油菌、马屁泡、松菌、松茸、干巴菌做法和鸡枞差不多。7.土蜂蛹:为土蜂的幼虫和蛹,具有很高的蛋白质含量(部分人会过敏)。(8月份至11月份)
8.苤菜:烹饪原料外形和蒜苗类似。(6月份至11月份)9.刺竹笋:为野生竹笋,味清香带甘甜。(5月份至11月份)
(二)调料:树酸茄 香柳 苤菜根 百花木瓜 大芫荽 干腌菜 腊腌菜 酸大笋
1.大芫荽(老缅香菜):香味浓郁,多用于傣味料对腥味有压制作用。
2.百花木瓜:清香却极酸,其汁水可以当醋用。还可以做木瓜鸡,切片晒干后还可以用来炖汤,有一定要用价值。(5月份到12月份)3.苤菜根:辛香,是一种根类香料,可以用作腌腊制品的辅料。(7月份到次年3月份)4.香柳:辛香
5.树酸茄:学名木本番茄,也叫洋酸茄、树番茄,属茄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株高2-3米,花期5月份,6月坐果,果实椭圆形,果面暗红色,肉厚、皮薄,单果质量约40g,采果期可达20年之久,耐贮藏,有利于远距离运输。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入市的调味菜之一。
(四)具有腾冲本地特色的炊具及餐具 1.炊具:土锅仔 石锅 铜锣锅 2.餐具:木瓢 土陶汤钵 茶罐 篾箩
二、腾冲餐饮业发展现状
一是腾冲餐饮市场活跃,发展潜力巨大。腾冲作为一个旅游大县,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绚丽多姿,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对国内外旅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近几年来,腾冲已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旅游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15% ,其增长速度位居全市首位。一业兴,百业兴,旅游消费和餐饮消费互相促进,带动了市场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给餐饮业带来大好商机,如今腾冲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有近20%的收入来源于餐饮业。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更新和社会经济交往活动频繁,外出就餐已成时尚。商务交易、会展活动、居家消费、商务与个人旅行、休闲娱乐等均成为餐饮消费的动力因素,促使腾冲餐饮业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腾冲餐饮业目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餐饮产业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不少餐饮企业质量改善,连锁发展加快,经营效益显著。大多数餐饮企业稳步发展,连锁发展进一步优化,快餐、火锅连锁发展良好,并逐步加快向省内其他城市的渗透。此外,县委、政府重视餐饮业对拉动内需和繁荣市场的作用,加大了对餐饮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一些颇具地方饮食文化特色的夜市,促进休闲餐饮、旅游餐饮、喜庆餐饮、节假日餐饮等餐饮消费的发展,挖掘了当地的民族餐饮和地方特色餐饮,有效地拓宽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思路,提升了地方民族餐饮业的知名度及综合竞争力。
二是腾冲餐饮企业发展强劲,特色菜肴风情浓郁。近年以来,各地以经营川菜、火锅等为主的一些餐饮店、纷纷进入腾冲,洋快餐德克士也在腾冲开设了分店,此外韩国烧烤也已落户腾冲,给腾冲旅游餐饮市场注入了无限活力,促进腾冲餐饮业形成一个兼容并蓄和多姿多彩的局面,极大丰富了腾冲的餐饮行业,促进了腾冲餐饮行业的极大进步。以绿色生态为代表是腾冲餐饮的主要特色,在餐饮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本土餐饮企业也在从品种向品牌、数量向质量、单店向规模经营等方面进行转化,不断的做大做强,遍布全县的餐饮点和农家乐得到了整合和发展,如清真一条街、东南美食城、腾越商贸美食城、以及众多遍布全县范围内的乡村特色农家乐等,已经形成了经营腾冲菜的大气候。晋家园、玉泉园、侨香斋、越洲食府、和顺人家、高黎贡山茶苑餐厅、热海大滚锅食府、热海地热食品等等,成为近年来腾冲餐饮业的闪耀明星。
少数民族的风味菜肴和小吃也是腾冲餐饮业的一大特色,腾冲汉、傣、傈僳、回、白、佤、阿昌7种世居民族有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传统习俗,是滇西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菜肴具有历史悠久、地域性强、品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烹饪技艺灵活、肴馔制作独特、区域风格历史传承性和多元复合性等特点,在人们倡导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今天,原汁原味、富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的少数民族餐饮尤其受到人们的亲睐。遍布县内经营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菜肴的民族风味餐馆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活动和特色菜品成为全县餐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腾冲餐饮的魅力元素。
三、腾冲餐饮业的不足
一是目前稍具规模的餐饮企业很少。腾冲虽然有几家知名的、上档次、上规模的餐饮企业,但总的说来还是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而连锁经营、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大型餐饮企业还没有,腾冲菜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品牌的培养,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整个餐饮行业对本地菜系进行研究、提高得不够,宣传力度也不够,知名度还较小。
二是大多数餐饮企业管理水平普遍偏低。餐饮文化氛围不浓,经营理念落后,缺乏品牌意识和创新与开拓的精神、缺乏科学的宣传理念和管理模式。厨师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餐饮从业人员流动随意,并且缺乏钻研业务的压力和动力。三是菜系创新滞后。腾冲餐饮业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处于一个带动高速发展的阶段,但热闹的场面其实只是在简单的层面上复制与克隆,没有深度的开发与可持续性的发展。很多餐饮企业的项目都是一轰而上,在流行菜、流行风潮中互相抄袭、缺乏创意,迷失了经营的方向和企业个性,企业缺乏持久的创新和竞争。
四是乡土特色开发缓慢。对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开发、整理和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缺少对少数民族菜肴中的优秀部分进行规范化,经典化的研究工作。许多风味餐馆在菜肴的制作上比较随意,有的还显粗糙,管理者文化素质偏低等。就餐环境、服务质量方面也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餐馆的设施、餐具的完好程度和卫生状况不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人性化服务等方面。
四、腾冲餐饮业未来发展方向
一是绿色、有机食品和素食更符合现代人的饮食理念,将成为未来餐饮市场的主流趋势。
二是《食品安全法》将进一步规范餐饮市场的诚信服务,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推动餐饮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餐饮业的文化含量将成为消费者的精神追求,在重外部装修、轻内在文化的业态下,饮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挖掘与塑造更为重要。
四是特色鲜明的主题餐厅和复合味型的菜肴将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高端市场和大众化餐饮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五是餐饮业是传统产业,但也是在变革中不断蜕变的朝阳产业,必将由传统手工服务业转型升级为现代生活服务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深刻地推动餐饮业的产业升级。
第三篇:腾冲集体林改调研报告
腾冲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将腾冲确定为全省9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要求率先一步开展林改,摸索总结经验后在全省全面推开。为了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县委、县政府及时从林业、财政、档案等部门抽调工作组由段生荣副县长带队,于2006年5月底至7月上旬对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做了前期调研。工作组先后到了全县18个乡镇,深入到部分村组、农户,与18个乡镇政府领导以及部分村民委员会干部、群众代表、4个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同志举行了30余场座谈会,座谈人数达450多人次。工作组还分别与县林业局(局领导和各有关股室负责人、部份退休老领导和老同志)、县直有关部门(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信访局、档案局、改革和发展局、农业局、畜牧局、国税局、地税局)座谈,了解林权改革变化情况,征求对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结束后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作了汇报。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腾冲县集体林权的现状,为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做好了准备。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腾冲县国土总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多雨、干湿分明。境内最高峰为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米,最低点位于南部速庆江边海拔930米,相对高差达2850米。全县辖13乡
5-1 森林资源年均总消耗量1617101立方米,年均总生长量1911676立方米。
(三)天然林及人工林:根据2003年3S技术调查结果,全县林分面积中,天然林面积255453.6公顷,占90.9%;人工林面积25605公顷,占9.1%;天然林蓄积41463498立方米,占96.9%;人工林蓄积1314245立方米,占3.1%。
(四)退耕还林: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退耕还林实施面积11.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6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8万亩(在3个国有林场的荒山上造林0.375万亩)。退耕地还林由县政府核发了6225份林权证,面积24635.87亩,占退耕还林地的53.6%;荒山荒地目前还暂时没有发证。
(五)林业税费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木材生产49.46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企业实际消耗边贸木材249.6万立方米,实现林业社会总产值23.61亿元,其中林业工业总产值10.32亿元,实现利润4159.54万元,完成税收2138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3%。2005年,全县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56万元,上交各种税费5796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0.5%。
(六)林产业:2005年底,全县18个乡镇共有木材经营加工单位703个,其中有木材经营单位68个,木材加工单位635个。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有古林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林瑞木制品公司、承信经贸有限公司等10户。如林瑞木制品公司,2005年实现总产值3200万元,销售收入2016.8
填写不规范,文字与实地不符,文字与见证人表达不一致等问题。从而滥砍乱伐,破坏森林和山林纠纷接连不断。中和乡党委书记介绍说‚分管林业的副乡长和林业站长整天忙于调解纠纷,成了查处纠纷的‘扑火队长’‛,县信访局局长在座谈中说,信访局接到的民事纠纷80%以上是涉林纠纷。
4、‚两山‛划分采取绝对平均主义,形成一山多户、一户多山。有些责任山(包括自留山)之间存在林地相互交错和插花。
(二)‚两山‛经营形式:按所有制形式分为集体和个体两种经营模式。具体有:
1、集体经营:村委会经营、自然村经营、村民小组经营、联队经营。个别也存在由乡镇经营,如中和乡存在乡办林场。
2、个体经营。农户经营、联户入股经营、大户承包经营,少数通过租赁承包经营。
(三)经营管理情况:
1、集体采取开办各种林场经营。有的林场为经济实体(如猴桥镇的箐口行政村办的林场),有的不是实体,主要是管理保护,或聘请护林员管护。集体经营有利于形成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商品转化率高,加强了管理保护,保障山林安全;有利于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提高营林质量;有利于减轻农民发展林业的风险;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有利于扩大再生产和从事集体公益事业,减少或者根本不向农户摊派。集体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处理通过协议或合同方式。集体经营的林场(如箐口村办林场)实行了农民代表参与林场民主管理,林场接受群众监督。
改在原基础上落实面积和界线,核发林权证,明晰产权;对‚两山‛界线不清,面积不实的,或与林权证不符的,在林改中应落实面积,勘明四至,确权发证。
2、‚两山‛权证划到集体,由集体经营的,群众要求均山到户的,且集体管理也不太好,可均山到户,明晰产权;集体经营好的,多数群众愿意继续由集体经营的,林改中产权证发到集体,林农利益可以通过群众讨论多数同意并签订协议明确利益关系,群众参与民主管理;集体经营得很好的,但群众要求分山到户的,从有利于林业发展、林农增收出发,巩固已有成绩、不引起新的破坏为原则,采取折股到户,通过均股均利不均山、分利不分林办法,山林仍由集体经营,产权与经营权分离。
上面三种办法,处理得好,会进一步解放林业生产力,推动林业事业发展,对充实集体经济、增加农户收入都有好处,有利于推动社会稳定、公益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处理不当会产生新的矛盾,制约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是林改中的一个‚热点‛。
3、腾冲县集体林中的商品林面积大,全县区划界定商品林面积4302578亩,公益林面积和商品林面积的比例为22.2∶78.8。涉及13乡5镇213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13万户。点多面广,交通不便,乡乡、村村、户户和山场都要走到,工作量很大,时间紧,是林改工作的一大难点。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指挥,精干的工作队伍,紧张有序的工作,以及经费和时间保证。从目前情况,今年内完成试点工作有一定困难。
从而有效激活林业生产要素。
5、尽快建立资源评估系统。全县已有少部分林地、林木流转,多为双方交易,有失公平、公正。中和乡反映,该乡一个傈僳族村子,把村有林流转出去,但老百姓没有得到多少好处。猴桥镇的箐口行政村办林场,是经营的比较好的一个林场,去年以270万元流转1800多亩成熟杉木林。经营了20多年的一亩杉木林流转收入为1500元。对此看法不同,有的认为合算,有的认为不合算。因此,尽快建立森林资源评估系统,制定评估标准,培训评估干部,是林改中的一项紧迫的工作。
6、座谈中,大家认为对山林进行确权发证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把林改认为就是确权,就是划山划地,均山到户。
(六)林权纠纷情况:腾冲县林权纠纷数量较多,‚十五‛期间受理了山林纠纷600多起,平均每年120多起,比起‚九五‛期间每年60多起来说,上升了1倍。近10年来,涉及林业方面的纠纷占了全县的86%。现已受理但未解决的林权纠纷有400多起,多数是历史遗留问题。
1、林权纠纷主要表现形式:按不同的标准分,主要有林地纠纷、林木纠纷、林地林木的纠纷;州市与州市之间、本市范围内县与县之间、本县范围内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村与社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的纠纷;国有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的纠纷。
2、引发林权纠纷的主要原因:由于界线不清、没有标桩定界、相互有插花田地、地名搬家、林权证未发或填写不规范等。
四、税费改革情况
(一)改革前后林业税费的主要构成:税费改革前,林业税费主要有农林特产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育林基金、更改基金、林业保护建设费、运输证工本费、工商管理费等。改革后只有育林基金和工商管理费。育林基金的收取是按省政府云政发“1993”263号文件执行,集体林商品材按六类材种划分征收标准20—180元/立方米,农民自用材按20元/立方米征收,自用烧材不收育林基金。工商管理费只是商品材收,收2-5元/立方米。
(二)税费减免后的变化:税费减免后,切实减轻了林农负担。乡镇财政因减免税收而减少的收入,县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形式弥补给乡镇。如猴桥镇政府反映,税费减免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60万元,镇地方财政收入每年减少60万元左右,县里通过转移支付已给予解决。
(三)林业税费改革建议:建议对集体林征收育林基金的相关标准按市场变化要求分径级、分树种重新核定。
五、国有林场拟划分为商品林场、生态林场的情况(一)县、乡、村林场的基本情况:全县共有7个国有林场,属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有乡村集体林场457个,其中面积规模在500亩以下有375户,经营面积有6.65万亩;规模在500亩至2000亩的有65户,经营面积有5.32万亩;规模在面积2000亩至5000亩的有17户,经营面积4.87万亩;其中个体形式造林有391户,13.69万亩,集体造林形式有6户,3480亩,股份制形式造林的有51户,1.13万亩,大户形式造林的有12户,255
5-11
4、如何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建议省政府或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关于林地林木流转的指导性意见,明确林地流转的范围、形式和相关政策。根据各地情况成立森林资源评估机构,并进行资格认证,培育林地林木流转交易市场。
七、县乡村各级干部及广大群众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一)大家普遍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划分山林,确权发证,很有必要,但要根据实际情况稳步推进。
(二)林改要坚持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落实配套资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农村千家万户,以往遗留的各种涉林纠纷会充分暴露出来。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成专门工作组负责纠纷调处,不能让矛盾影响林改,林改需要经费保证,除省里给予一部分,各级都要配套一部分,保证资金足额到位,才能确保此次林改取得成功,达到预期效果。
(三)加强统一组织、协调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组,还要确保工作组人员的相对固定,同时这也是培育锻炼干部的一次机会,原则上林改不结束,干部不调整,从而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
(四)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是林改必须遵循的原则。对林业‚三定‛和林业‚三定‛以来的林权和林木流转存在问题要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妥善处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平衡好
第四篇:玉米茎腐病调研报告 (推荐)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寒假社会实践病害调研报告
实践题目:谢集镇东街村玉米茎基腐病危害情况
及综合防治策略班级:09级植物保护3班姓名:袁 向 东调查时间:2012年1月
关于谢集镇东街村玉米茎基腐病危害情况
及综合防治策略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谢集镇东街村玉米茎基腐病害情况,近日,根据学校老师的要求,走访了东街村委会、谢集镇镇政府、镇农药销售处,并深入南街村、北街村、陈庄村,通过口头询问和笔录对玉米茎基腐病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街村玉米茎基腐病害总体情况
1、总体情况
东街村玉米种植面积约为八千亩,占粮田种植面积的90%,以种植夏玉米为主。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在夏玉米生长前期干旱,后期成熟时长期阴雨,导致玉米茎基腐病害发生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2、玉米茎基腐病发生情况
全村茎基腐病发生面积约为4500亩,约占全村玉米种植面积的56%,发生茎基腐病的玉米田一般比往年减产30%-40%。玉米茎基腐病多发生于,缺钾、硅以及玉米长势不好的田块中。大家知道,玉米很多病害都是先在根部侵染引起根腐,表现为苗期病害、茎腐、青枯等。近年来,根腐病越演越烈的主要原因是连作病菌积累量大,苗期低温多湿,加之栽培措施不当及长年偏施氮肥,施肥营养不均衡,农民不重视药剂拌种,又缺少抗根腐病品种和防治玉米根腐病的常识。去年我村,在玉米成熟期连降大雨,为茎基腐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雨后乍晴,受气温快速回升影响,玉米茎腐病大面积发生。收成好的年份玉米亩产基本上可以达到500-600公斤,而去年受玉米茎基腐病的影响,玉米亩产下降到400公斤左右。
3、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情况
当前,在全村发生玉米茎基腐病害的田块中,有效施药面积为4000亩,占全村受害玉米田的88%,在一定程度上防治了茎基腐病的发生。九月中下旬是茎基腐病发生高峰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去年镇政府为把此次玉米茎基腐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镇政府采取补钱、发药等各项措施积极应对病害。对于受害的玉米种植农户,镇政府给予1元/亩的直补,并通过各乡镇农业推广站和农科站给予物资资助,对受害农户给予免费发放防治茎基腐病的专用农药。
农户方面,在我调查的南街村,村委会统一为农户进行了喷药,费用由农户承担,陈庄村也在病害发生时就及时、积极、主动地组织专人进行了买药、喷药处理,部分农户还对病害较严重的玉米田进行了二次喷药,但也有部分农户在收到政府下发的钱和农药后却没有进行喷药。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相关部门药品发放不及时
在应对玉米茎基腐病方面,群众反映最多的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发放农药品不及时,药品发下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机。有防治病虫害意识的农户在收到农药之前已经自己对受害玉米田进行了施药。
2、部分农户对虫害情况不重视
由于农户为个体经营,每户经营的土地相对较少,经营土地的收入也相对较低,导致部分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不重视病害对玉米收成的影响,在收到的农药品后,由于没有时间等原因并没有进行施药。
3、病虫害监测数据收集困难,调查网络不健全
准确翔实的监测数据是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治的基础,而调查网络的健全又是监测数据准确翔实的基础。当前负责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数据收集工作的主要是各乡镇农科站,人员少,力量弱,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些工作,而村一级并没有相关的数据收集机构,病虫害数据收集的网络不健全,数据收集也就很困难。
4、基层农科站的职能没有很好发挥
基层农科站肩负着收集农业生产数据,指导、培训农民进行生产的重任。现在农科站的人员工资由政府承担,但办公经费得靠自己解决。当前,农科站人员少,经费少,工作多而杂,不能很好的完成病虫害数据的收集工作。
三、综合防治策略
一、宏观建议
1、充分发挥村委会在农田种植管理方面的作用,对于有一定集体经济基础的村,可以考虑实行对农作物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及时掌握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并上报各有关部门,避免信息滞后导致的应对措施不力,为上级各有关部门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提供及时、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2、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只有土地经营权实现流转,才能帮助农村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让其从事二、三产业,逐步成为城镇人口。只有土地经营权实现流转,才能让土地集中到一部分人手中,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只有让农民看到种粮的效益,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才会更加重视病害的防治工作。
3、加快推进病虫害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监测网络。除去乡镇农科站等政府职能机构,还应该积极发展村级病虫害监测网络,以村委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自治组织为依托,建立健全基层病害监测网络,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防治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4、充实乡镇农科站的力量,充分发挥其在收集农业生产数据和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方面的职能,积极做好对农作物的监测,对农民的指导工作,准确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二、专业建议
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近年该病上升与部分育种材料抗病性差,耕作栽培条件改变有很大关 系。因此,选用抗病自交系,培育抗病杂交种是首要防治措施。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
引致茎腐病的病原物都是弱寄生菌,保能侵染生长势较弱的植株。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降低土壤湿度等措施可以使植 株健壮,减少茎腐病。
3、轮作换茬,适期播种
合理轮作,深翻土地,清除病残和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可以
减少田间菌源,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另外适期播种错开病菌发生的 高峰期,也有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但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播种期。
4、药物预防和治疗
发病初期用天达裕丰2000-2500倍+72%农用链霉素3000倍+96%
天达恶霉灵3000倍喷施基部2-3次。对于发病较重的地块可以用3% 中生霉素600-800倍+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喷施基部。
第五篇: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便没有全县区域的良好环境,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也就没有根本保证。近段时间,澄城县统计局以村域环境卫生治理为主题,组织人员深入包联村进行调研,深入田间地头,村户农舍,通过对包联村环境污染状况及治理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形成了本篇调研报告。
一、xxxxx庄村环境卫生基本概貌及农村环境卫生方面的普遍现象
庄头乡xxxxx庄村位于雷独路北500米,柏门村南两公里,全村现有农户73户,320口人,耕地面积900亩,人均耕地面积2.7亩,农业生产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目前中药材种植已经占到全村85%以上,养猪户16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xxxxx2年底生猪存栏600多头。
通过调查,了解到全县农村目前都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普遍现象:
(一)生活垃圾污染。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建筑垃圾胡乱堆放”等问题普遍存在,加之农用塑料薄膜的普及,造成白色垃圾污染。
(二)畜禽粪便污染。禽畜粪便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几乎很少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
(三)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四)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二、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经过全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多年努力,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基层领导对农村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农村的基层领导只片面的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环境保护,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污染没关系。
(二)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全面形成衔接协调的执法管理网络。同时环保部门管理人员不足,装备器材落后,乡镇一级环保几乎空白。农村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于受条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蚊蝇满天飞的景象。
(三)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环境治理的几项建议: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态破坏的根源入手,转变资源粗放利用和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协调好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促进整体传统产业升级,努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议如下:
(一)强化环境目标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的体系和机制。
1、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有关制度。调整和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领导发展工作,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资源利用指标、生态环境改善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经济和环境双赢。
2、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法制,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机制;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制度的效力,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强的状况。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严格审批建设项目。克服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干扰。
(二)全面启动生态农村的建设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秸杆粉碎还田、秸杆气化综合利用、秸杆青贮氨化示范区,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养殖业的发展,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模式和养殖小区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三)强化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监管力度。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惩,同时对工业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企业污废达标排放。二是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加快工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严把项目落户关,杜绝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投产,调整产业结构,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是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现状,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网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农村环境对造成破坏的工业污染。
(四)加强监督和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干部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五)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始终坚持城乡公平原则。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是建立适应市场体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场化的道路。
�务和标准要求,制定本系统、本单位的具体实施办法,切实抓好落实。对中心城区各部门各单位创卫长效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市、区政府评价各部门各单位全年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在创卫长效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对履行职责不到位而影响中心城区城市卫生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其年终评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实行政务公开、市民投诉、新闻舆论曝光等方式,对政府的城市管理工作和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教育,着力提高市民素质。通过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自觉维护市容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使市民形成自主管理、自我规范的良好习惯,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