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洛阳市客运出租车运价成本与收益调查报告
洛阳市客运出租车运价成本与收益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本调查立足于洛阳市出租车行业具体情况,以期通过对洛阳市出租车的各项支出情况进行调查,来获得出租车运价的成本支出和相关收益的研究统计。具体来说就是出租车成本和收益的调查,并且通过取得的数据合理进行测算。
二、调查背景
截至调查日为止,洛阳全市共有出租车汽车公司22家,出租车企业以金牡丹出租车公司为行业龙头,中小型企业居多。从业人员8000余人,出租车以捷达、富康等为主共有9种,共计4226辆。其中,出租车燃料为天然气的1200辆,燃料为汽油的3026辆。
洛阳市现行运价为起步价5元/2公里;超出2公里起跳表,每公里跳表1次,每次1.5元;空驶计费标准为单程超过10千米后每公里加收50%运费;实行时距并计计费:当车速低于10公里/小时,按照1.5元/5分钟的标准,叠加里程计时收费,前5分钟不计费;每晚22时至次日凌晨6时,夜间行驶每车次加收1.5元;每车次加收1元的燃油附加费。
三、调查方法
主要调查方法有两种:一是学习出租车运价相关的文件政策,到相关的管理部门(洛阳市交通局,洛阳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洛阳市物价局)或其市政网站进行咨询,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统计信息;二是和洛阳市出租车司机进行实地的交流,从谈话中了解出租车各项支出和收益情况。
四、调查内容
本调查主要是对洛阳市出租车的成本和收益情况进行调查,成本调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方面进行调查。具体包括公司管理服务费,各项审计费、保险费(含交强险、三责险、承运人责任险),计价器费及鉴定费,GPS安装使用费,税费,车辆折旧费,燃气改装费等固定成本和司机工资、燃油燃气费、车辆维修费等变动成本。收益情况包括从洛阳市成本价格监督所获取的洛阳市2010年出租车平均月运营里程、单位运营收入等资料。和出租车司机的实地交流主要集中在运价的构成、运价的变化历程以及其对现行工作、运价体系的评价上。
五、测算目的和方法
1、测算和费用分摊方法
成本核算和费用分摊的审核方法及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规定,以满足客运出租汽车正常运转所需,对于国家明确不得进入成本支出的,成本核算时不予考虑。客运出租车运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和费用,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费用支出。
(一)核算方法
总成本(元/月)=固定成本费用支出+变动成本费用支出。单位运营成本(元/公里)=总运营成本÷月运营里程。
(二)分摊方法
(1)电台、计价器、车辆、燃气改装费按8年计算折旧费。
(2)参考洛阳市成本检测所2010年所作《洛阳市出租车行业运价成本调查表》,运营燃料平均按油耗8升/百公里、月平均运营7536.67公里、汽油按现行7.45元/升计算(93#乙醇汽油)。
(3)车辆折旧按照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提供的富康、捷达、桑塔纳、现代主流车型办证价格的加权平均值购置价76245.71元(含车辆购置附加税)计算。
2、数据测算情况
成本费用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周解释。狭义成本费用是指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所消耗和转移的经济价值。广义的成本费用不仅包括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消耗和转移的经济价值,还包括为获得某一物质利益所放弃或牺牲的经济价值(如机会成本)和事故损失导致企业所有者收益的纯扣减。这里采用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方面进行调查测算。
(一)固定成本费用支出
固定成本费用是指与产品产量增减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费用,这种成本费用在各期的支出水平比较稳定(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就洛阳市而言,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公司管理服务费,审车费(含审照、照相、体检),保险费(含交强险、三责险、承运人责任险),计价器费及鉴定费,GPS安装使用费,税费,车辆折旧费,燃气改装费等,按元/车.月计。见表附一。
表附一2011年洛阳市出租车行业固定成本调查表
固定成本 每年费用 每月费用 备注
1、公司管理服务费125 洛价办[2006]28号
2、税收2013、审车费 98 4.17
交强险1800元,三责险3134元(20万元),承运人责任险250元 按有关规定计价器按8年计算折旧
4、保险费 5184
4325、计价器安装鉴定
费
1590 19.126、GPS定位服务费 3200 77.08
按有关规定电台按8
年计算折旧 车辆购置价(捷达7.98万元、富康7.20万元、桑塔纳7.6万
元)每月折旧57.30元
7、车辆折旧费794.28、燃气改装费 5500
小 计1653.26
变动成本 车辆维修费 车辆燃料费
天然气
燃油
4491.46
每年费用
每月费用 300 2227.5备注
根据调研测算
每灌装一次天然气14立方米,行驶180
公里,每立方米3.80元。
93号汽油价格每升7.45元、百公里耗
油8升 按洛阳市统计局2008年社会在岗年平均工资22883元,2011年参照三年平均工资增幅3253.50元,推算2011年工
资32643.5元,2名司机。
司机工资5440.58
小计
天然气 燃油
2,527.50 4791.46
我市出租车单位运营收入平均为1.25元∕公里,月平均行驶7536.67公里,加
上调整计费方式和增加夜间收费的月增收入约840元、财政补贴322元”,因此对于燃油出租车:
每月运营收入为1.25×7536.67+840≒10260.84元; 每月运营成本为1653.26+4791.46=6444.72元; 财政补贴为322.87元;
燃油出租车自2011年4月2日起加收每车次一元的燃油附加费,取洛阳市出租车日均载客30车次,则每月所获得燃油附加费为900元;
综上,燃油出租车合理运营收益为10260.84-6444.72+322.87+900≒5038.99元∕月。
对于燃气出租车:
每月运营收入为1.25×7536.67+840≒10260.84元; 每月运营成本为1653.26+57.3+2527.5=4238.07元;
起步起步价含价里程(公(元)里)6 5 5 5 5 5 4 42 2 2 2 2 1.5 2
运价(元/
公里)1.5 1.5 1.3 1 1 1 1.4 1.5
每次跳表的距离(米)666 500 500 1000 100 1000 1000 1000
夜间加价 √ √√ √ √ √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城市 郑州 洛阳 安阳平顶山 商丘 鹤壁 三门峡 许昌
备注 没有意向
没有意向 没有意向 没有意向 没有意向 没有意向 没有意向信阳 4 2 1.2 167
主管部门已提出申请,运价拟调至1.5元,目前正在成本
审核 从06年6月份开始每车次加收1元燃驻马店 4 2 1 1000 √12
济源 焦作53
1.2 1.2
500 100
√ √
没有意向 主管部门正在向政府汇报调整意向 没有意向,从2010年1月1日临时加收
1元的附加 主管部门有意向,还未向政府汇报 已向政府请示,政府还未回复
没有意向 从09年4月份开始每车次加收1元燃
油附加 从07年12月份开始每车次加收1元燃
油附加新乡 5 3 1.1 1000 √开封 5 3 1 1000 √16
南阳 濮阳521
1000 1000
√ √漯河 3 2 1.5 1000周口 3 2 1 1000 √
第二篇:洛阳市出租车运价调整方案
本报讯(记者 武平乐)记者从14日召开的市政府第三十次常务会议上获悉,会议原则同意市发改委制订的《洛阳市出租车运价调整及建立油价运价联动机制方案》。本月20日起,该《方案》将正式实施。详细内容详见http:///luoyang-chuzuche-qibujia/
《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按照“起步优质同价、运价优质优价”的原则,统一调整出租车起步价和运价。起步价由现行3公里6元和7元统一调整为5元含2公里;排气量为1300CC至2000CC的轿车运行价由现行1.3元/公里和1.6元/公里统一调整为1.5元/公里,排气量在1300CC以下的轿车运行价由现行1元/公里调整为1.3元/公里。
改进跳表方式及计费标准。超过起步里程,每500米跳表一次,每次按0.5公里的运价计费。
继续实行空驶费收费措施。单程超过10公里,超出里程每公里加收50%的运费。
进一步明确等候费收费标准。应乘客要求等候的,按时间(分钟)收费,每等候5分钟,按1公里运价加收运费。
实行油价运价联动方案。以现行93#乙醇汽油的零售价4.83元/升为基准,今后油价每升累计上涨或下降0.5元,并且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出租车起步价可相应加收或减收0.5元燃油附加费。
出租车计价器的调整工作由市运管处组织,市技术监督局实施,有关费用从价格调节基金中支付。调整时间定于本月20日至11月25日。计价器调整期间,原价与新价同时执行。
第三篇:理顺城区客运出租车运价听证会发言稿
理顺城区客运出租车运价听证会发言稿
大家上午好,我是市法制办的工作人员 ,今天作为专家学者代表参加此次听证会,主要发表三点意见:
一、此次听证会准备得当程序合法
1、定价听证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
2、产生4名听证人,21名听证参加人。听证参加人包括消费者、经营者、利益相关方、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参加人,其中消费者代表9人超过总人数五分之二。
3、定价听证方案内容包括拟制定价格的具体项目、我市市区现行出租车运价、出租车运价听证方案、运价调整的依据和理由、拟调出租车运价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
4、听证会举行15日前,已向听证会参加人送达听证会通知、定价听证方案、定价成本监审报告、听证会议程、听证会纪律、听证会参加人权利义务材料。
5、会前也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布了《关于召开理顺城区客运出租车运价听证会公告》。
6、今天听证会参加人出席 人,超过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做法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要求。
二、赞同出租车运价听证方案一
方案一更加合理,贴合实际,符合消费者期望。
三、建议提升出租行业服务水平
在价格调整的同时,服务水平也要“水涨船高”,广大出租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也应随之提升。出租车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拼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仍然存在,主要是因为行业封闭运行、评价机制不畅造成的,应当建立出租汽车及驾驶员评价机制。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教育乱收费的风险成本与预期收益分析论文
[摘 要]长期以来,教育乱收费禁而不止,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乱收费的低成本性与高收益性。教育乱收费的低风险性主要在于其具有群体性、隐蔽性、可融通性和利益共享性等特点。要从根本上治理教育乱收费,就要保证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要提高教育乱收费的风险成本;消除学校与收费上的双轨制;斩断乱收费的利益链,杜绝政府部门的惩罚性经济行为。
[关键词]教育乱收费;风险成本;预期收益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各级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来约束和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乱收费问题,但教育乱收费却始终禁而不止。2003年,中央政府建立了由教育部和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牵头的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了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力度。但教育乱收费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且连续几年高居价格违法举报之首。2007年初,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当前规范教育收费的任务仍然很重,一些地方和学校乱收费行为还时有发生。比如:公办学校以改制为名乱收费;教辅材料过多过滥;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不规范;一些学校自行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一些地方和部门超越管理权限,违规出台教育收费政策等。2008年4月初,在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发布的《关于2008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中,再次要求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强对学校收费的监督。这说明教育乱收费已经成为一个教育顽疾,虽屡次下药,却收效甚微。那么,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禁止的教育乱收费始终禁而不止的根本原因何在?研究拟从成本——收益的视角进行分析。
一、教育乱收费的成本与收益
按照成本——收益理论,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收益而必须付出的代价;收益则是通过投资或付出而获得的利益与效用。当收益大于成本时,付出就是值得的。教育乱收费也存在着成本与收益。教育乱收费的成本是乱收费必须承担的风险成本,而其收益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教育乱收费现象之所以长期禁而不止,与其收益与成本的严重不对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教育乱收费的低成本性
教育乱收费面临的成本不是直接经济成本,而是可能的风险与心理成本。从近年对教育乱收费查处的情况来看,这种风险成本不外乎被撤职、党纪政纪处分、被勒令清退乱收费资金等类型。之所以称之为可能的风险成本,是因为这种成本只是一种潜在成本,且潜在性变为现实性的概率很小,对于一般学校的乱收费行为不具有震慑力。这一点从乱收费的普遍性与受到查处的学校与人员数量的有限性即可见一斑。
近年来,教育乱收费一直居于各项价格举报之首,2006年达27637件。对于教育乱收费的查处却不尽如人意。2003年起,中央政府加大了对于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2005年,各地共派出检查组5.6万个,检查各地学校87万多所,查处违规收费案件1.9万件,受到党政纪处分5931人,其中撤销校长794人。岡假定每所学校仅违规收费一件,那么,查处的违规收费案件仅相当于被检查学校87万所中的2.18%,受到党政纪处分者如果分属于5931所学校,则仅相当于所检查学校的0.68%,而撤销的校长仅占被检查学校的0.09%。再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来看,2006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据统计,各地共派出1.9万个检查组,对全国25万余所学校进行了检查,查出教育乱收费资金5.72亿元,清退教育乱收费资金3.49亿元,3510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被检查的25万所学校中,仅有3510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假如一所学校查处一人,其查处率仅为1.40%,换句话说,乱收费的风险仅占被检查学校的1.40%;如果把全国所有学校都纳入其中,那么,乱收费被查处的风险概率会小之又小。如此小的风险成本,无法给乱收费学校以强大的外部压力,很难对其乱收费行为产生有效的抑制力;而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力,也无法对一些学校的乱收费行为形成有效的内在约束力,结果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教育乱收费的禁而不止。
(二)教育乱收费的高收益性
与极低的风险成本相比,乱收费却可以使学校、教师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以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为例,在将初中部民办化为“知达实验学校”以后,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从中获得了极大利益。据一位知情教师说:“知达”早年实行梯级收费,根据考生成绩优劣,每个学生3年最低收1.5万元,高至3万元,有些甚至被索要8万至10万元。近几年,学校实行统一标价,每生交费两万元。所办班数,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2个;每班人数,多数接近或超过60人。以此推算,几年来,“知达”的收费达到上亿元。其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一笔用于教师的外出进修、学习以及招待检查部门和迎来送往。但相当一部分——数千万元——一是发放月奖金和代课、补课的费,除工资外,任课教师凭此两项可额外领到三四千元;二是发放年终奖:退休教师象征性领取千八百元,普通教职工3000元,相当一部分教师分到几万元,甚至接近10万元;三是游山玩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每年让骨干教师去“放松”,2007年夏天,有些足迹远至港、澳、台。由此可见,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是学校乱收费的助推器。
二、教育乱收费低风险的内在原因分析
教育乱收费的低风险性一方面与监管部门的查处不力有关,同时也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关。
(一)教育乱收费的群体性
教育乱收费属于行业性乱收费,具有集体陸与群体性特点和广泛的社会与行业基础。在重点中小学,乱收费现象普遍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一些学校顶风乱收费,大多数学校则是随大流,亦步亦趋,紧紧追随同类同等学校的脚步,结果,普遍的从众心理与从众行为进一步泛化了教育乱收费现象,也强化了整个行业的负面公众形象,学校不再是圣洁之地,教师的形象也不再高尚,殴打教师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教育乱收费的隐蔽性
当前对于乱收费的查处数量非常有限,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较大的隐蔽性。很多学校在收费时,只收费不开票,学生在交费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凭证,学校以机构“信誉”保证交费学生在该校上学的学位或参与某种活动的资格,学生家长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接受学校的做法。最终,虽有乱收费之实或价格违法举报,结果却查无实据,不了了之。收费不开票成为各个学校应对乱收费检查并从根本上化解风险的重要法宝,这就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查处难度,乱收费现象也变得以肆意横行。另有一些学校则通过将乱收费合法化逃避查处风险,其主要做法是将强制性的教育乱收费转化为学生家长的自愿陸捐款,通过改变乱收费的性质使其变得更加隐蔽。
(三)教育乱收费的可融通性
这里所说的可融通性是指有些乱收费从道理上似乎是可以讲得通的,如补课的费。因为补课多是在正常的课堂教学或者是在教师的正常劳动时间以外进行的,占用的是教师的合法休息时间,利用这样的时间给学生补课,给教师一定的补偿是应该的,从道理上是可以讲得通的。由于学校不可能获得该方面的财政拨款支持,对教师的劳动补偿只能通过向其劳动或服务对象学生征收。如此以来,课余时间对于学生的补课活动就变成了教师的有偿服务活动,只不过,一般情况下这种服务不是自愿进行的,而是强制性的,服务的收费标准也不是通过师生双方协商确定的,而是学校和教师单方面制定的。尽管关于有偿服务有着明确的政策规定,如“学校向学生提供服务,必须坚持自愿和不盈利原则,严禁采取强制或变相强制手段提供服务和进行收费。”但是,高考指挥棒下社会推动型应试教育使得许多重点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不得不采取强制、有偿教学服务(补课或提高)的形式。在这里,学生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在是否接受服务上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对服务价格讨价还价的权利,不管学生是否愿意,都必须服从学校的安排。虽然这是一种不对等的交易,但却是学生不得不接受的交易。学生与家长的意见不在于补课或提高本身,也不在于收费本身,而在于其高收费。(四)教育乱收费的利益共享性
所谓利益共享,是指乱收费不仅使学校可以从中得益,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与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以从中获益。这就使得几个获利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利益联盟关系,对于学校的乱收费行为,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会表示默认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其结果必然会纵容学校的乱收费行为。2006年3月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在“教育乱收费”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六成违规收费由政府引起”。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在对17个省(市、区)50个县(市、区)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时发现:有45个县违规教育收费4.13亿元,其中43个县地方政府及财政、税务、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挤占、挪用、滞留教育资金4.45亿元,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克扣教育经费的总额,比教育违规收费的总额还要多。地方政府部门的违规行政必然导致学校的乱收费,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监管部门对于乱收费的默认与“迁就”,自然成为乱收费得力且持久的外在动力。
(五)教育乱收费的政策诱致性
这种诱致性主要体现在学校及其政策上双轨制的影响。教育乱收费,不仅有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分,更有公办学校与以体制创新名义存在的转制学校之分,不同学校,收费政策与标准不同。以1999年率先在全省4万多所中小学中实行初中部转制的山西大学附属中学知达实验学校为例,其在原有师资队伍、教学设施不变的情况下,开始收取高额学费,初中3年学费达几万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此的是,其东相距约1000米的太原市第五十一中学、其西不足500米的三十八中、其北约2000米的二十七中等公办学校,都免收学费,只收取书本费和杂费,每学年一两百元。办学体制的变化导致收费政策的变化,不同学校不同对待,从而人为制造并扩大了学校之间的收费差别和福利待遇差别,导致了一些学校领导与一般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也成为推动学校转制和高收费乱收费的内在经济动力。虽然自2006年起,各级政府部门全面停止了审批新的改制学校,清理改制学校也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学校改制及在改制名义下实行的高收费乱收费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很难在短期内消失。
(六)教育乱收费风险的自我化解性
在乱收费的同时,许多学校还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教育乱收费风险的自我化解。一是钻政策的空子。即利用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收费政策的不一致、或者政府收费政策前后的不一致乱收费。二是不认真落实业已建立起来的收费听证制度、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规章制度,在很多学校,这些制度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在实际办学活动中,对于学校的乱收费行为自然也起不到公众监督与阻隔作用。三是利用广泛的人脉关系与社会资本。重点中小学往往聚集了不少权力者的子女,在关键时刻学校总会千方百计利用这些可资利用的家长资源尽可能化解其面临的危机。由于重点中小学学生家长背景的特殊性和权力的集中性,在应对地方性教育乱收费的检查中,学校往往会得到满意的结果,从而实现权力者得益、学校得益的双赢结果。
总之,由于教育乱收费的特点及学校自身对于乱收费风险的化解,使得乱收费的风险成本大大降低;而与此同时,教育乱收费的预期收益则大大提高,对于学校来说,其诱惑力便也大大加强。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教育乱收费,必须加大乱收费者的风险成本。
三、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对策
(一)保证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这种一致性和连贯性不仅体现在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政策要一致、连贯,同一级政府前后的政策也必须一致和连贯。长期以来,在教育乱收费的治理方面,各级政府政策的不一致是导致一些乱收费冠冕堂皇、有恃无恐的政策根源。为了防止一些学校钻政策的空子,2008年4月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发布的《关于2008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地方自行制定的与国家教育收费政策不符的文件规定一律废止,以消除政策之间的摩擦,为提高政策的执行力扫清障碍。
(二)提高教育乱收费的风险成本
要从根本上治理教育乱收费,就要提高其收费的风险成本,并且要提高到有足够震慑力的程度,使学校不敢轻易乱收费。这就要求对于乱收费一定要严加查处,真正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追究学校校长与主要领导的相关责任。对于社会上举报的乱收费行为,必须严加追查,在发挥专门监管机构责任的同时,充分利用家长及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于重点中小学收费的审计、监督与惩处,提高其乱收费的风险,抑制其乱收费的冲动。“十一万”期间,政府准备采取两个“三管齐下”规范教育收费。其中之一是加大思想教育力度,构建“不愿为”的自律机制;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强化“不敢为”的惩治机制。如果两个“三管齐下”能落到实处,将会大大影响学校乱收费的成本与收益,并达到有效治理乱收费的目的。
(三)消除学校与收费上的双轨制
双轨制学校的存在是教育乱收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双轨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普通中小学区分为重点与非重点;一是在办学体制上分为公办与民办。不同学校,政策与待遇不同,但都对乱收费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前者,可以通过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办法,尽快缩小公办中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从供给方面为所有学生提供大致相同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消除择校热,从而消除乱收费的温床。对于后者,不是消除公办与民办的区别,而是区分真民办与假民办,从根本上纠正公办学校改制和名校办民校的错误,使义务教育学校回归到政府办学的轨道上,实行统一的收费与免费政策,不给乱收费留下任何活动空间。
(四)斩断乱收费的利益链,杜绝政府部门的惩罚性经济行为
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教育经费的截流、挤占、挪用及对于教育乱收费的鼓励与分成,使学校与主管部门在事实上形成了利益联盟,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加大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难度。所以,要使治理乱收费取得成效,必须斩断这种利益联盟关系,政府真正担负起投资与监管责任,治理学校乱收费才有底气,才能硬气。所谓政府的惩罚性经济行为,是指政府为了禁止教育乱收费而采取的经济惩罚行为,如税务部门对于教育乱收费进行征税的企图等。对于教育乱收费征税虽然有可能抑制学校乱收费的冲动,但更有可能使学校的乱收费行为合法化,如此以来,教育乱收费不仅得不到治理,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乱收费的进一步加剧。
第五篇:洛阳市涧西区居民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思政课社会实践(1)调查报告
河南科技大学/古小洪
题目:洛阳市涧西区居民宗教信仰状况调
学院:医学院 专业:护理 班级:112班
姓名:古小洪 学号:111518020204 分工:问卷设计,撰稿:路立学号:111518020221 分工:数据整理,外出调查:李森学号:111518020215 分工:数据分析,内容概要:樊博涵 学号:111518020203 分工:外出调查,题目策划:黄又喜 学号:111518020208 分工:外出调查
洛阳市涧西区居民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题目:洛阳市涧西区居民宗教信仰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9月2日星期日
调查地点:牡丹公园、牡丹广场、上海市场
调查对象:涧西区居民
调查方式:随机的调查问卷
调查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洛阳市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悠久,宗教发展繁盛,为了解我们洛阳市居民宗教信仰状况,我们小组特此对洛阳市涧西区进行调查问卷。
宗教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已有了宗教的雏形,后几经演变,才行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宗教格局。宗教既是神圣的,却又有世俗的。它似乎高高在上,让人遥不可及,却又好像离我们很近。也许可以这样来形容,宗教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批还带着面纱的神秘事物之一。自古以来,宗教都与人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人民很早就有了信仰宗教的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当然,事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相应地,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也会发生改变。对我们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更加直接明了的了解我们小组所调查地区居民信仰状况,特作此报告。
摘要:
信奉;迷信;协会;宗教活动;客观。
调查内容及分析:
从网上及其他资料得知,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就全国范围内而言,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的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处。
洛阳市地处中原,宗教众多。在洛阳市内有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基督教协会等宗教协会。零星的宗教活动场所,到各宗教教会其间举办特色宗教活动。在涧西区进行一天的调查问卷,大致了解了该地区居民的信奉,在各年龄段的宗教信仰状况。
我们小组在涧西区进行维持一天的调查问卷,调查范围覆盖涧西区人流量最大的上海市场、牡丹公园、牡丹广场,随机地对地区居民进行调查问卷。我们小组的问卷设了12个题目,均是简单易懂的题目,这是为了个年龄段、各文化水平段的居民能理解,能做出最主观的判断,一遍我们得出较为客观的总结。进行问卷结果分析整理,对各主要问题就行归类总结,换出比例,便于我们了解调查结果。
跨三个地方的调查问卷,进行系统的数据整理,我们大致得出以下的数据分析状况: 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参与者中男性占50.9%,女性占49.1%;年龄段我们分为20岁以下,20—30岁,30—40岁,40—50岁,50岁以上等五个年龄段,其中20岁以下年龄段占22.25,依次占37%、9.3%、11.1%、20.4%,其间老龄人由于数据不全无数得出准确结论;
在我们的题目中设置的宗教包含了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佛教等宗教,其间调查结果显示:在我们所调查地区,信奉佛教28.8%、道教7.7%、伊斯兰教1.9%、基督教9.6%、天主教1.9%、其他1%、无宗教信仰51%;
在其他譬如“宗教是什么?”关于宗教发展、宗教活动、以及涉及自身对宗教的主观判断等等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宗教性质的认识,62.7%选择是一种文化,9.8%选择了迷信,5.9%选择是一个团体,21.6%说不清楚,认为很含糊;又譬如信奉宗教的初衷这一问题上,4%选择是一种爱好,75.5%是思想的寄托,12.2%认可其中的道理,2%想了解其中的奥妙和学问,其他则是选择了为了未来或者为了别的;
在调查的人群中,当我们的成员问道参与者对宗教的了解状况时,23.8%非常了解、66.6%基本了解、9.8%不了解,剩余的选择不回答。
针对以上的所得出的数据,我们加以分析,不难发现在调查过程对于宗教的信奉男女比例相当,在五个年龄段参与者的情况看来,较多为青少年参与我们的问卷,在问卷过程中很多中年和老龄人看见我们的问卷置之不理,以致我们在老龄段得到的数据较为匮乏。横向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宗教的信奉,所调查的地区以青少年为主,他们的信奉比较集中在基督教、佛教两大宗教,而老龄人则比较中意我们的本土宗教道教,并且为了欺负或者忏悔,会经常参加到家主办的道教活动,为亲朋欺负,为自己的最过忏悔。
在对宗教本质的认识,从参与者的主观认识总结可得出,我们地区的居民绝大多数对宗教认识比较肤浅,大都不能说明宗教的含义,在宗教发展上报以不以为然的态度。而在我们问题中的对宗教的了解,基本了解的过半,但当我们细问的时候就含糊其辞,说不清,道不明了。对于宗教信奉的初衷,我们的居民接近八成是为了思想有个寄托,其他答案上所占比例较小。
以上是12个问题较为重要的问题,大致数据分析得以如上状况。对于其余的问题,其重要性不及上述问题,基本上都是一些辅助问题,为了更加细腻地了解地区居民心目中的宗教,变相了解他们对宗教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宗教发展的在意状况,其间绝大多数参与者不在意这些问题,给出的答案也比较主观臆断。
结论,对策和建议:
①结论:在我们调查结果看来,以所总结出的数据分析可知,我们调查地区的居民宗教信仰较为错综复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主要是绝大多数青少年现在有自己信仰,在其余的人群中不怎么在意宗教的问题,上了年龄的老人们基本信奉我们的本土宗教道教。以上述数据得出,我组调查地区居民信仰状况如此。
②对策:正是由于有了社会对宗教认识的转变,有了宗教界自身的努力促使自己形象的转变,我国宗教界正着力摆脱边缘化、非主流的社会地位,向社会更多的展现自我,让社会更多地认识、了解、理解宗教,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宗教界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办有自己的网站、书报刊物,高举伦理大旗挑战社会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对话,把活动延伸到以前所不曾涉猎的领域,并与学术界联手探讨我国宗教发展的路向。尤其是一些有心之士提出建立“宗教共同体”的设想,展现我国宗教界力图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不论可行性如何,都是一种思索,一种探讨,是向社会张扬一种正面、积极、高调的态势。
③建议:第一,提高认识提高认识提高认识提高认识。宗教无小事宗教无小事宗教无小事宗教无小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宗教问题,深刻认识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宗教问题的敏感性和宗教存在的长期性。首先,要认识到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文化,知识层次不同的人对宗教的理解就不同。宗教的特殊性就在于这种文化观念的约束力上,脱离这种文化约束,就难以掌握这种文化。宗教的神秘性在于这种文化的悟性,融入这种文化,似乎人间世事恍然大悟。这种文化现象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宗教工作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宗教的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其次,要认识宗教是一个敏感问题。说它敏感,因为宗教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第二,创新机制。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责任目标内容,特别对诸如宣传政策、加强领导、依法管理、教育培训、引导适应、登记年检、信息反馈等覆盖全区域普遍性要求的共同责任目标逐项细分,量化成分,要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层次、全方位的宗教工作领导体系和管理机制。第三,加强宗教管理,政府和地方统筹规划,明确宗教的本质,要在居民的心目中端正认识,要给信奉者以正确的引导,同时明确宗教信仰的义务和权力。最后,加强教育,端正态度。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方针,确保宗教在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最后还要附上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原始调查材料(调查问卷或访谈记录或其他形式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