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15:1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影响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分析及对策

影响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分析及对策

王越江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我国宪法、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等明定的一项基本、庄严而神圣的原则,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是,由于财政体制、领导体制、人员编制以及法院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在我国实际上并未全部得到遵行和实现。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影响和干扰法院独立审判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法院权威的需求与依据

依法治国,必须确立法律在社会生活一切重要领域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决定了其具体的程序运作者和各具体行为是否合法的审查者人民法院必须具有排他支配性,具有一定的权威。自身无权、无位、无威,就难以司法、治人、治国。现实中,人民法院缺乏应有的地位和权威,其独立“人格”难以确保,从而难保其只服从于法律这一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前提。权责相适应的规则,表现出社会强烈要求司法公正与法院无权威现状之间的矛盾。依法治国必须实现司法公正,而实现司法公正,保障依法治国,树立起法院的权威是最起码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依法治国,树立法院权威迫在眉睫。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一宪法原则在其他实体法、程序法中多有体现,这是树立法院权威,确保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宪法根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如果不按照宪法规定行事,就是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党的十五在确立“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求“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这说明我们党已经注意到依法治国必须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从制度上树立法院权威。这是我们党从实践中得出的正确认识,全社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当今世界,在各国联系加强、经济趋向一体化的同时,对人权等方面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这些都要求必须依法施政、依法治国,特别强调确立法院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中立裁判者作用。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障,司法独立作为法制现代化、民主制度化的重要标志,已为各国宪法所普遍确认。司法制度向国际靠拢,逐步树立法院的权威,这是我国司法改革的趋势。

从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已采取的许多改革措施可以看出,法院正通过改革内部机制,努力实现司法公正。但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这并不仅仅是法院通过自身改革所能实现的,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二、影响、干扰法院独立审判的原因

当前影响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因,既有法院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法院系统内部自身体制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下列四个方面。

(一)财政体制的原因

这是困扰法院发展的一个主要难题。当前法院本身没有独立的财权,财权由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所掌握,他们决定着各级法院的经费。法院的办公条件和装备的好坏、办案经费的多寡、法院工作人员工资及福利的高低等等往往均取决于本级政府所给予的经费的多少。法院在经济上不能独立而依附于政府,使地方政府有干预审判的物质决定性条件。这种财政体制使审判难于摆脱地方行政干预,使统一的审判权被行政区域分割开,法院变成纯粹为地方服务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地方法院”。

(二)领导体制的原因

目前在领导体制上,各级党委、人大与法院的关系,还存在着权限划分不清的情况。宪法规

定了党对国家的领导权,同时规定了法院、检察院对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的原则。在实践中,县以上各级党委设有政法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工作。但是,党的政法委与人大、法院、检察院的权限划分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出现许多单位干预审判,给法院尤其是主审法官造成很大压力,更主要的是有时干预是代表单位还是代表个人难以分清,往往造成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例如人大的个案监督,不可否认其存在具有当然的合理性,但个案监督是地方人大的监督,在其不能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时,往往会造成对法院独立审判权的僭越,使社会法律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另外,信访案件的大量出现,给党委、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也相应传递给了法院,影响到了案件的独立审判。

(三)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再看有关人事权,法院中领导干部的行政职务由地方各级权力机关选举、委任和罢免,而且审判人员本身也由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任免。地方党委的组织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人事部门拥有对法院主要领导干部的推荐权和指派权。可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地方各级法院拥有人事方面的控制权。在这种财政、人事两大重要权力均隶属和依附于地方权力的现状下,要求我们法院依法独立审判而不受其他外来权力的干涉实在是勉为其难,除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有足够强的法律意识和大公无私精神。倘若人家真的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或明或暗、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过问、干扰或刁难法院的审判,我们是很难抗衡的。

(四)工作程序方面。

现在说一下法院内部体制对独立审判所存在的影响,主要是审委会和院长、庭长签发制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院审判委员会职权范围不够明确具体,在审判过程中,有时发生案件先由审判委员会定案,然后再由法庭审理并判决,造成开庭审判走形式;二是目前许多法院还实行院长、庭长事先审查案件,审理后签发的制度,对案件的审判使用行政式方式管理,拥有案件最终决定权不是审理案件的法官,从而造成权责不明和有时的滥用职权,造成裁判不公。三是上下级法院关系问题,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监督关系,并不是领导关系,但现在法院的工作主要是由上级法院考核,这就难免造成一审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要考虑到上级法院下一步的考核,要考虑到改判率和发回重审率,过多地考虑上级法院的倾向性意见。

(五)执法不严的问题。国家为了保障法院依法审判,在法律中对妨害诉讼的行为有明确的强制措施规定。但在实践中,有些单位和个人严重违反法律应受到制裁而受不到应有的制裁,从而致使作假证、不依法协助、有能力履行义务而拒不履行、侮辱殴打法官事件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法院的形象和权威,妨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强制性。

三、保障法院独立审判的几点意见

要保证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在独立审判问题上真正实现立法与现实的契合,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实施独立的司法预算和编制,为审判独立的真正到位创造合适的外部条件。实行司法预算和编制独立是审判独立真正实现的必备保障。全国所有法院的经费由中央财政支付,预算编制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预算草案送政府协调后(不得减少或推翻),直接由立法机关审议和批准,由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执行,使法院摆脱地方预算和编制的控制,为真正实现审判独立创制更好的外部条件。

第二、正确处理四种关系。

一是法院与党委的关系。法院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审判工作只有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和支持,才能把握工作的方向。对于复杂疑难的案件,影响面广的案件,法院应当及时向党委汇报,使法院的独立审判权得到党委的有力支持;二是正确处理独立审判与人大监督的关系。法院是由人大产生的,要向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对法院工作的监督必须掌握在一定限度

之内,否则就会侵越审判权,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判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人大监督应实现从当前的“重事不重人”,“重事又重人”到“重人不重事”的转变。三是独立审判与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关系。审判是法院的基本职责,但在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要求法院也要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法院在提前介入案件时,不主观、不定性,保持清醒头脑。四是法院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案件公正审理需要新闻媒体的监督,但是法官在裁判时应当依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秉公办案,不受舆论压力影响。

第三,将独立审判之主体明确定位于法官。具体而言,应对法院内部的业务庭这一层次的机构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并明确其职能,缩减其数量;取消法院院长对法官所审案件的审批权,对法官以独任制或合议制的审判组织形式审判的案件,主管院长、庭长不再予以审批。同时,加强对法官的监督,实行“隔离式”审判模式,断绝当事人庭前与主审人接触的渠道,保证司法公正。

第四,应当着力提高法官待遇。目前我国法官的级别待遇是与公务员相同的,这同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情况是不符的,根据法官职业的特点,实行高薪养廉制度是可行的。实行高薪制,可以维护法官队伍的稳定发展,吸引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进入法院工作,并使其能抗拒腐蚀。

第二篇:影响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分析及对策

影响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分析及对策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我国宪法、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等明定的一项基本、庄严而神圣的原则,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是,由于财政体制、领导体制、人员编制以及法院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在我国实际上并未全部得到遵行和实现。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影响和干扰法院独立审判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法院权威的需求与依据

依法治国,必须确立法律在社会生活一切重要领域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决定了其具体的程序运作者和各具体行为是否合法的审查者人民法院必须具有排他支配性,具有一定的权威。自身无权、无位、无威,就难以司法、治人、治国。现实中,人民法院缺乏应有的地位和权威,其独立“人格”难以确保,从而难保其只服从于法律这一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前提。权责相适应的规则,表现出社会强烈要求司法公正与法院无权威现状之间的矛盾。依法治国必须实现司法公正,而实现司法公正,保障依法治国,树立起法院的权威是最起码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依法治国,树立法院权威迫在眉睫。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一宪法原则在其他实体法、程序法中多有体现,这是树立法院权威,确保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宪法根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如果不按照宪法规定行事,就是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党的十五在确立“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求“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这说明我们党已经注意到依法治国必须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从制度上树立法院权威。这是我们党从实践中得出的正确认识,全社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当今世界,在各国联系加强、经济趋向一体化的同时,对人权等方面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这些都要求必须依法施政、依法治国,特别强调确立法院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中立裁判者作用。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障,司法独立作为法制现代化、民主制度化的重要标志,已为各国宪法所普遍确认。司法制度向国际靠拢,逐步树立法院的权威,这是我国司法改革的趋势。

从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已采取的许多改革措施可以看出,法院正通过改革内部机制,努力实现司法公正。但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这并不仅仅是法院通过自身改革所能实现的,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二、影响、干扰法院独立审判的原因

当前影响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因,既有法院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法院系统内部自身体制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下列四个方面。

(一)财政体制的原因

这是困扰法院发展的一个主要难题。当前法院本身没有独立的财权,财权由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所掌握,他们决定着各级法院的经费。法院的办公条件和装备的好坏、办案经费的多寡、法院工作人员工资及福利的高低等等往往均取决于本级政府所给予的经费的多少。法院在经济上不能独立而依附于政府,使地方政府有干预审判的物质决定性条件。这种财政体制使审判难于摆脱地方行政干预,使统一的审判权被行政区域分割开,法院变成纯粹为地方服务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地方法院”。

(二)领导体制的原因

目前在领导体制上,各级党委、人大与法院的关系,还存在着权限划分不清的情况。宪法规定了党对国家的领导权,同时规定了法院、检察院对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的原则。在实践中,县以上各级党委设有政法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工作。但是,党的政法委与人大、法院、检察院的权限划分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出现许多单位干预审判,给法院尤其是主审法官造成很大压力,更主要的是有时干预是

代表单位还是代表个人难以分清,往往造成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例如人大的个案监督,不可否认其存在具有当然的合理性,但个案监督是地方人大的监督,在其不能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时,往往会造成对法院独立审判权的僭越,使社会法律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另外,信访案件的大量出现,给党委、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也相应传递给了法院,影响到了案件的独立审判。

(三)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再看有关人事权,法院中领导干部的行政职务由地方各级权力机关选举、委任和罢免,而且审判人员本身也由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任免。地方党委的组织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人事部门拥有对法院主要领导干部的推荐权和指派权。可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地方各级法院拥有人事方面的控制权。在这种财政、人事两大重要权力均隶属和依附于地方权力的现状下,要求我们法院依法独立审判而不受其他外来权力的干涉实在是勉为其难,除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有足够强的法律意识和大公无私精神。倘若人家真的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或明或暗、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过问、干扰或刁难法院的审判,我们是很难抗衡的。

(四)工作程序方面。

现在说一下法院内部体制对独立审判所存在的影响,主要是审委会和院长、庭长签发制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院审判委员会职权范围不够明确具体,在审判过程中,有时发生案件先由审判委员会定案,然后再由法庭审理并判决,造成开庭审判走形式;二是目前许多法院还实行院长、庭长事先审查案件,审理后签发的制度,对案件的审判使用行政式方式管理,拥有案件最终决定权不是审理案件的法官,从而造成权责不明和有时的滥用职权,造成裁判不公。三是上下级法院关系问题,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监督关系,并不是领导关系,但现在法院的工作主要是由上级法院考核,这就难免造成一审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要考虑到上级法院下一步的考核,要考虑到改判率和发回重审率,过多地考虑上级法院的倾向性意见。

(五)执法不严的问题。国家为了保障法院依法审判,在法律中对妨害诉讼的行为有明确的强制措施规定。但在实践中,有些单位和个人严重违反法律应受到制裁而受不到应有的制裁,从而致使作假证、不依法协助、有能力履行义务而拒不履行、侮辱殴打法官事件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法院的形象和权威,妨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强制性。

三、保障法院独立审判的几点意见

要保证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在独立审判问题上真正实现立法与现实的契合,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实施独立的司法预算和编制,为审判独立的真正到位创造合适的外部条件。实行司法预算和编制独立是审判独立真正实现的必备保障。全国所有法院的经费由中央财政支付,预算编制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预算草案送政府协调后(不得减少或推翻),直接由立法机关审议和批准,由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执行,使法院摆脱地方预算和编制的控制,为真正实现审判独立创制更好的外部条件。

第二、正确处理四种关系。

一是法院与党委的关系。法院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审判工作只有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和支持,才能把握工作的方向。对于复杂疑难的案件,影响面广的案件,法院应当及时向党委汇报,使法院的独立审判权得到党委的有力支持;二是正确处理独立审判与人大监督的关系。法院是由人大产生的,要向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对法院工作的监督必须掌握在一定限度之内,否则就会侵越审判权,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判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人大监督应实现从当前的“重事不重人”,“重事又重人”到“重人不重事”的转变。三是独立审判与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关系。审判是法院的基本职责,但在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要求法院也要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法院在提前介入案件时,不主观、不定性,保持清醒

头脑。四是法院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案件公正审理需要新闻媒体的监督,但是法官在裁判时应当依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秉公办案,不受舆论压力影响。

第三,将独立审判之主体明确定位于法官。具体而言,应对法院内部的业务庭这一层次的机构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并明确其职能,缩减其数量;取消法院院长对法官所审案件的审批权,对法官以独任制或合议制的审判组织形式审判的案件,主管院长、庭长不再予以审批。同时,加强对法官的监督,实行“隔离式”审判模式,断绝当事人庭前与主审人接触的渠道,保证司法公正。

第四,应当着力提高法官待遇。目前我国法官的级别待遇是与公务员相同的,这同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情况是不符的,根据法官职业的特点,实行高薪养廉制度是可行的。实行高薪制,可以维护法官队伍的稳定发展,吸引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进入法院工作,并使其能抗拒腐蚀。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的行使审判权和法律监督权

1)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依法惩办各种犯罪分子,保护公有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权利,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2)这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如果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施加影响,就会出现曲解法律,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损害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3)这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正常行使职权的基本条件。如果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干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职权的行使,不仅会影响他们严格司法和积极性和责任感,而且使他们无法正常行使自己的职权。

(4)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但不排斥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同时,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必须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受其监督。

参考资料:?si=1

第三篇:浅议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

浅议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

[ 范闽杰 ]——(2008-11-25)/ 已阅8223次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大会,是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部分讲到: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我们注意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到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可谓意义深远。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宪法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其明确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是从制度上确立了国家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独立行使。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七大,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提出要保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一方面说明了党对保证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过去的时间内,人民法院在独立行使审判权方面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没有得到根本保证。解读十七大报告,贯彻十七大精神,就保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方面,笔者认为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必须理顺与党的领导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和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都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原则,前者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内容,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后者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在处理二者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个别党政领导“法治”观念甚为淡薄,还存在干预审判的现象。主要表现是在具体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具体适用法律上对审判机关施加压力,以致于在现实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权大于法”、“官大于法”、“领导人的话就是法”的畸形法律观念,在这样一种法律观念的影响下,各种权力可以毫不掩饰地干预审判权,从而产生了“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笔头,笔头不如口头”的法律虚无主义怪现象。这些都是违反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表现。另一种是一些法官不能正确对待党委的领导和社会监督,把党委的领导和社会监督当作干预审判。这也是对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错误理解。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在党的领导方面,要改进党的执政方式,解决好怎样领导的问题。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审判权的独立行使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应主要体现为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领导,包括党领导人民制定政策和法律,并通过政策和法律来指导司法活动,选择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好的人担任法官,教育法官秉公执法,健全和完善保障独立审判的各项制度,为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创造必要的条件、创造更好的条件。党的领导不是党委审批案件,也不是由党委确定对个案的具体处理,更不能借“党的领导”的名义去干扰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做到总揽不包揽,协调不代替,支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另一方面,对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要有正确的认识。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不是不要党的领导,也不是不接受监督。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统一起来,坚决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坚决保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

二、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必须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只有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审判机关是法律的执行者,也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它是各类社会关系、矛盾、纠纷冲突的调节器,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的一纸判

决,把善恶丑美、是非曲直的划分变成现实,直接把公平正义的的价值取向成就为具体。如果审判机关的裁判不能体现公平正义,就会使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丧失信心,也会对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产生合理的怀疑。因此,公平正义是审判机关的最高价值目标追求,也是保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的首要任务。

“打铁还须自身硬”,要保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审判机关首先要自觉用公平正义的理念指导审判活动,做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工作。一是要坚持秉公执法。秉公执法是公平正义理念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执法不公,执法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不可能实现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做到秉公执法,一要出于公心,维护公益。法官在执法活动中必须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为至高利益,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维护法律尊严。二要摒除邪恶,弘扬正气。要有蓬勃向上的朝气、刚直不阿的锐气和惩恶扬善的正气,依法惩治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伸张正义。三要克服己欲,排除私利。不为人情所困,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美色所虏,不为权势所屈,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四要态度公允,不偏不倚。法官不仅要具备区分善恶、维护正义的能力,还要以公允的态度、公正的立场处理相关事务,给人以看得见的正义。二是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贯彻这一重要原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要严把证据关。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客观全面地收集、审查证据。既不能搞有罪推定,也不能简单搬用“疑罪从无”。二要严把法律关。法律是审判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也是作出判断的准则。法官要努力提高法律水平,严格把好法律适用关,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三是要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既重视实体公正,又保证程序公正,是审判工作中应当着重把握的。“重实体轻程序”、“程序虚无主义”的观念和做法是错误的,它不仅达不到实体公正,而且还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审判机关的形象,甚至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必须切实提高程序意识,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有效保障司法公正。四是要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审判机关在具体司法中应努力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而不应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五是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审判机关应当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司法公开的规定,继续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不断深化法院工作公开的形式、载体、内容,要通过便捷的、最容易为社会公众所知晓的方式和途径,将公开的内容公之于众,认真落实权利义务告知制度,接受人民群众和诉讼参与人的监督。

三、保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必须搞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

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一定意义上是法官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因此,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的根本所在。过去我们也经常谈要保证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但是实践中做的并不好,受到了来此各方面的掣肘。究其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法官的整体素质还不尽人意。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素质的法官是如何处理当事人为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案件。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保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就审判机关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切实搞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以适应日趋复杂的审判工作。具体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以强化组织领导为核心,全面加强法院领导班子建设。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班子是重点,“班长”是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聚精会神狠抓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围绕提升司法能力,努力把法院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严肃执法、作风优良,具有较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领导集体。一是要严格按照《法官法》的规定选配法院领导干部。选拨法院领导干部,既要符合一般领导干部的条件,又要符合《法官法》规定的任职条件,对不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法院领导班子。基层法院院长一般应从现职优秀法官中产生。二是上级法院要加强对下级法院领导班子的考

察和协管力度,认真协助地方党委,严格按照《法官法》的规定选配好下级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要选好配强“一把手”,确保国家审判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的优秀法官手中。三是要大力选拨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活力。要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拨到法院领导班子中来,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当重任,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水平,增长才干。四是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保持后备干部的数量、质量和活力。在加强法院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队伍建设的部署和决策,及时向党委、人大汇报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推进法官队伍的职业化进程。

(二)以提高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法官职业培训工作。提高法官职业素质,教育培训是关键。法官素质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法官作为普通公民的素质,这主要由基础教育、社会和家庭环境与社会实践共同决定,优秀的公民素质应当是成为法官的前提条件。二是作为法官的职业素质,即内化于自身反映于职业实践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素质。法官职业培训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法官的职业素质。由于历史原因,基层法院的审判人员普遍的学历层次不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在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着眼目标,立足实际,大力开展法官职业培训工作。第一、对未达到《法官法》规定的学历条件的法官,统一进行学历教育、基础法学培训,努力完成法律本科学历教育工作。第二、对具有本科以上法律学历,且具有一定审判实践经验的法官进行专项培训,增强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类型、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培养高层次专家型审判人才。第三、对初任法官进行上岗培训,对晋升职务的法官进行晋级培训,增强其司法理论和实务操作能力,以便其适应和胜任审判工作。第四、将定期培训与专项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高法院提出的“每位法官三年内最少参加一个月培训”的目标。

(三)以求实创新为动力,逐步建立审判权运行新机制。《淮南子》中述道: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审判机关在推进法官职业化的进程中,既要注重法官素质的提高,又要发扬求实创新的精神,逐步建立相对科学的审判权运行新机制,从而为推进法官职业化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要建立法官动态管理新机制。要根据审判机关内部各单位的案件受理数量及相关标准确定审判岗位数量,并通过严格的考试与考核,选任审判长和合议庭成员,由那些相对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好、职业自律意识强的优秀法官行使审判权。同时,确定一定比例的审判岗位的候补人选,实行科学评价、定期、动态管理,形成必要的岗位竞争压力,并通过法官考评机制把那些考评不合格的人员淘汰下去,及时地把具有候补资格的优秀法官补充进来。二是要建立制约审判权运行的内部监督机制。法院现有的监察机构和审判监督机构在监督制约审判权行使方面带有相当大的被动性和偶然性,监察机构游离于审判程序之外,只对人不对案件;审判监督机构身处审判程序之中,只对案件不对人。这样,就使审判权的监督制约出现结构性失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权威性的(直接对院长负责,代行院长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发现问题的权力)、主动性的(通过院长监督程序的主动进行而不仅仅是通过当事人申诉来发现问题)、监督法官和监督案件一体化的监督机构,从而实现对审判权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并建立起完善的责任追究程序,以审判责任制约审判权,保证审判责任的落实。三是要健全审判流程管理新机制。通过法院内部、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微机联网,运用案件流程管理软件对案件从立案到归档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管理,保证案件流程的各个环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四是要建立严格的法官考评机制。通过旁听庭审、阅卷、了解当事人等方式对法官的审判作风和审判业绩进行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与法官的职务晋升、等级评定结合起来,使之能够与法官的阶段性职业能力素质水准更为吻合,并为法官动态管理提供依据。

党的十七大为审判机关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制约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的因素仍然很多。如法官出于对其职位的稳定、职级的晋升等利害关系的考虑,造成法官的心理障碍,妨害了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另外,畸形的法律意识、地方法院的经费无保障、法官政治经济待遇过低、法院内部管理制度不合理等,也都不利于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以上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探索和加以解决,通过我们自身积极的努力,真正使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落到实处。

第四篇:浅议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

浅议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

(2010 年 12 月 16 日)

论文提要:

法官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主体,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审判的核心。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作为一项宪法原则,是保证审判权的公正性和高效性行使,实现法治和树立审判权威的要求。我国现有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权的独立行使,阻碍了法官制度改革的进程。本文从改革法院现行的行政式工作模式、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关系、严格法官选拔制度、完善法官的职业与薪俸制度和完善监督防范机制五个方面完善我国的审判制度,保障法官对审判权的独立行使。

(注:全文共8615字。)

审判权独立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最基本要求。审判是法院对各种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一种活动。审判权就是法院所特有的对案件进行审理或者裁判的权力。因此,审判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理,二是裁判。审理是对案件事实及其相关证据的审核与认定,这是审判活动的重要内容。正是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之上,才能就相关法律争议问题进行裁判。因此,审理与裁判是不可或缺的,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1。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只服从法律是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宗旨。由于法官作为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主体,按照审理与判决同一的原则,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应是法院审判权的组成部分。

一、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理由

审判权的独立行使包括外部独立和内部独立两个方面。外部独立主要是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政党、人大及其领导人的独立。内部独立包括两部分:一是各级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下级法院不受上级法院影响,上级法院只能在下级法院做出裁决作出后,依法定程序进行监督、加以变更;二是同一法院的法官相互独立,不受其他法官包括担任本法院领导职务法官的干涉。法官有权依据自己对事实和法律的见解,通过法律规定的审判组织形式作出裁决的权利。内部独立是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核心要求,是审判公正保障。法官作为案件的最终裁决者,法官通过对法定审判职责的履行来实现法院审判的内部独立。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案件审理实行独任制和合议制两种方式。尽管法官通过独任制与组成合议庭行使审判权,并且法律规定其享有裁判权,有主张自己见解的权利。但是长期以来,民主集中制的思想禁锢着人们的头脑,集体审议和决定案件结果的做法处于被倡导的地位位,法官在审判体制中的个人独立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诉讼程序法律规定法官有自由裁量权,蕴含了独任法官和合议法官享有独立审判权,然而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法官法并没有明确肯定法官个人享有审判权。这种认识上的滞后和立法上的疏远,导致了享有独立审判权却不能独立审判裁决的尴尬局面。为了使法官真正享有独立裁决的权力,就需要深化审判体制改革,不断强化独任制和合议庭法官的独立地位和作用,赋予法官相应的权力,明确其在诉讼中的独立地位、权力和职责。2重视并确立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一)保证行使审判权的公正性和高效性

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作为一项国际性司法原则,是现代审判制度的主要特征,是社会秩序和法律观念免受不良影响的重要保障。在国外许多国家一般都对法官独立予以了明确的规定。《联合国司法独立世界宣言》规定:“在作出判决的过程中,法官应与其司法界的同事和上级保持独立。法官个人应当自由地履行其职责,根据他们对事实的分析和对法律的理解,公正地裁决其所受理的案件,而不应有任何约束,也不应为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不当影响、怂恿、压力、威胁或干涉所左右。”保障法官在行使审判职权中的独立地位,将成为我国审判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法官对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意义在于保证行使审判权的公正性和高效性,从而达到维护实体正义,实现社会效益的目的。首先,法官独立使当事人感知到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公正性,由此对法院及其司法活动作出肯定性评价,即所谓“通过程序的正当化”。相反,在“民主集中制”的司法决策模式中,法官本身不具有独立性,从而无法满足公众对公正审判程序的要求。其次,法官独立使法院行使审判权具有适当的效率,有助于维护审判权的权威,扩大司法救济手段的适用,推进司法公正和国家法治化。3

(二)实现法治的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各类国家机关各自的职权,各类国家机关都应依法行使,不能超越。对人民法院来讲,贯彻执行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以保证国家审判权的统一行使,这本身就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题中之义。不仅如此,依法治国还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的活动都必须严格依法进行,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其职能是依法审判民事、刑事、行政等类案件,其审判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密切相关。因此,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进行诉讼活动,这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4

(三)树立审判权威的要求

法院要解决的争议范围涉及面广泛且繁多,但审判权的行使只能以当事人请求法院解决和检察院起诉至法院为前提,以确实发生的争议和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罪行为审判对象。法院只能依照“不告不理”的原则被动地适用法律,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行使审判权,而不象行政机关那样积极主动地执行法律、行使行政管理权。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当今社会的日益复杂化,行政机关职能被动型与主动性兼有的转化,并且其主动性的地方在加强,行政机关越来越有可能成为案件的当事人。只有立法明确赋予确立法官的独立地位,才能使法院通过法官的忠实于法律、不为利害关系所动的良好职业道德严肃执法,树立审判权威,增强人们对审判“公信度”的认可程度。

二、阻碍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因

(一)法院体制的行政化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上下级法院之间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我国现行诉讼法中已有上诉、再审程序等作为纠错机制,明文规定这种监督关系是不合理的。司法实践中,这种监督还包括案件请示制度之类的非程序性监督。5这种做法一是上下级法院的关系实际等同于上下级行政机关的关系,违反了审级制度的内在要求,更有违于直接审理的要求,两审变为一审;二是有违于法官独立要求。在法院内部,法院院长、庭长等对承办人“打招呼”,这种做法本身就带有行政性。批案制度就是这种管理行政化的典型。6法院体制的行政化容易导致司法审判活动外在的不公正。外在的公正是通过法官独立及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受到法官的维护和法官遵守法定程序等实现的。法院体制的行政化容易导致审判的神秘性和“暗箱操作”。7

(二)审判委员会和业务庭权限过大

审判委员会作为法院内设的机构,是审判组织的一种形式。法院组织法规定审判委员会的任务和权限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但在实践中,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过大,并不限于重大和疑难案件,一般的案件都向审判委员会汇报,经讨论后决定案件的处理结果,导致案件交由审判委员会讨论成了裁判案件的必经程序。法定的讨论权限演变为对案件的最终决定权,这明显超越了审判委员会的法定权限,致使审委会实际上成了法院内部决定案件处理结果的最高审判组织。

业务庭室领导直接或者通过庭务会方式间接行使案件的决定权。业务庭室是法院内设的行政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对法官的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中,办案法官在这种行政模式下多沿用向庭领导汇报、由庭领导直接决定或通过庭领导提交庭务会、审判委员会决定的行政化判案方式。尽管近年来的改革措施有强化法官独任制和合议制职能的作用,但办案法官仍出于多种考虑或局限于多年形成的工作方法,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案件主动纳入了行政化的判案方式之中。8

(三)党的绝对领导与法院审判独立的关系没有理顺

法院虽然是独立行使职权的机关,但它同样要接受党的领导。而党对各级法院的领导应该是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思想领导,而不应该是业务上的领导。保持党对司法机关的绝对领导,这是必然坚持的立场。但在司法实践中党的各级委员会对人民法院领导的方向是清楚的,而具体贯彻起来,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统统领导起来,很多时候涉及到了具体案件,作出了具体的指示。如何处理党的绝对领导与法院独立审理不是一个理论课题,而是必须引起大家高度重视的实践课题。实践中的重大案件向政法委员会的事先报告制度,就是典型的党干涉具体案件审理的表现。9

最近网上热议的“史上最牛公函”是行政干预司法权的典型案例。重庆农民付某的蛙场被划入李渡工业园区,在补偿条件未谈妥的情况下遭到强行爆破,付某因此将爆破公司告上法庭。由于园区管委会发函“警告”法院“不得一意孤行”,付某的诉讼请求最终被驳回。(2010年6月28日《新京报》)。这份由园区管委会发给法院的公函,在报道中被称之为“史上最牛公函”。该公函是否属于“史上最牛”,笔者不敢妄断,但细读相关内容之后,可以肯定的是,该公函确实相当“牛气”――不仅有措辞严厉的警告(“不得一意孤行”),而且对法院应当如何判决,也有明确要求(应做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最后甚至还不乏威胁性质的内容(如果不采信我们的意见,将会造成原告缠诉或者上访)。

我国《宪法》、法院组织法、三大诉讼法均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个人的干预”。而从法理和现代司法理念的角度看,司法审判权应独立行使,不受外力干预,更是基本的法治常识。这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然而,这种法律和法理背景下,当地法院依然不得不屈从于行政部门的公函下达判决,那只能说明,面对强势的行政干预,法院的独立司法审判权,事实上是极为孱弱、缺乏底气的。换言之,行政部门所以“牛气”,其实是以司法部门的“绵软”、“不硬气”为代价,互为表里的。显然,如此牛气十足、冲天的行文,与其说是不同机关之间联系商议工作的公函,倒不如说是上级之于下级的一份必须执行的命令、指示。这种法律和法理背景下,当地法院依然不得不屈从于行政部门的公函下达判决,那只能说明,面对强势的行政干预,法院的独立司法审判权,事实上是极为孱弱、缺乏底气的。10

(四)法官的业务素质不高

良好的业务素质是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必须具备的根本前提。我国审判制度的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法官素质,保证法官能够独立准确地适用法律。笔者认为,造成法官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到底主要有二个:一是法官的选任最初并非完全从专业角度考虑,而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具备法律专业文凭没有成为充任法官的先决条件,造成法院进入的门槛不高。部分法官对法律缺乏应有的研究,裁判案件难以与法学理论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一致,造成整体业务水平的不高。二是法律规定法官的任职条件不够细化。法官法虽规定了法官的任职条件,但其标准过于宽泛,不利于操作。它仅仅要求法官必须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但对法官专业水平达到何种程度没有规定,甚至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也可以成为法官。由于现在高等教育在学位监管方面存在问题,有些高等院校在正规教育之外发放毕业证的情况时有发生。若对法官所接受的高等教育方式和条件不加明确限制,将会降低法官的实际任职条件,影响法官的整体业务素质。

(五)法官自身缺乏职务和职责的安全保障

法官的职业缺乏稳定性,没有安全保障,限定了法官独立行使审判职权。我国现采用法官短期任职制,每隔五年要重新办理聘任手续。虽然法官法规定了免除法官职务和辞退法官的条件,但这些规定过于原则性,弹性较大,不够细化,导致实际操作中缺乏严格认定标准。在现行的法院体制下,法院内部对法官职位的调整过于容易,导致法官在职业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法官为了避免受到行政领导的责难,在审判工作中屈从于行政力量是难免的。而且现在出台了对法官的错案追究制,由于对错案的界定大多以二审、再审改判为衡量标准,导致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得不考虑案件进入二审及再审的后果。法官为了免受因此被问责,会采用将案件层层请示、上交领导或者交由上级法院决定的方式。其后果必然是法官丧失职权的责任心,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只能是空谈。

法官的物质保障是维持法官较高的生活水准,维护法官应有的尊荣,使其能够做到依法认真履行职责主要保障。但长期以来,我国法官的工资不仅不比行政官员高,还大大低于人民警察。当法官的不如作法警的工资高。从客观上讲,这与法官选任不比警察选任的条件高相适应。也正因为从来没有按照法官的条件选法官,司法不公、司法腐败成为今日沉重的话题。好在物极必反,沉重的代价换来了法官选任条件的提高。但是,在严格法官任职资格的同时,必须大幅度提高法官的薪水,惟有此,才能将不甘贫困的优秀法律人才吸引到法官队伍中来,这是确立对法官资源的保障。11

三、改革现有的审判制度,保障法官对审判权的独立行使

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审判权独立的重要保障,也是审判公正的一个客观要求。结合世界许多国家成功的范例和我国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的审判制度,保障法官能够真正独立行使审判权。

(一)改革法院现行的行政式工作模式

法院现行的行政式工作模式在体制上制约了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为此,改革现行工作模式势在必行。从管理方式,职责范围等方面,分离法院行政职能和审判职能,真正确立审判工作的核心地位。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法院行政职能是依附于审判职能而存在的,并为审判职能而服务,行政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其行政职能对审判职能依附而服务的理念。在行政职权行使中应该尽可能减少行政工作对审判工作的影响,消除以行政工作方式主导法官审判案件的情形,确保法官在审理案件中能处于独立地位,不受非正常因素的干涉。

(2)应当建立以法官独立审判为核心的审判工作组织体系,进一步扩大独任制和合议庭法官的决定权,取消审判组织中的行政领导负责制,削弱业务庭的行政管理职能,促使审判职能的不同分工尽可能由业务庭向独任制和合议制转化。同时法院内部行政领导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化,保证在其不参与个案审理的情况下,使其不能借助行政管理职权干涉案件的审理与裁判,确保主办法官能独立行使审判权。

(3)由于审判委员会在我国现行法院体制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重新确定审判委员会的地位。应当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将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仅限于重大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不应扩大其权限。取消审判委员会对不属于其讨论范围案件的决定权,明确审判委员会讨论所形成的不同意见仅仅是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咨询意见,供法官裁决案件时参考,不应在法官裁判中起决定作用。同时,改革审判委员会的组成方式及内部人员结构。取消人大常委会任免审判委员会的制度,应当改由主要由该法院内具有丰富审判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法官组成,并且可以聘任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加入审判委员会的队伍中。其职责是就法官对于重大疑难案件提交讨论的问题发表咨询意见,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讨论的结果不得影响法官独立审判的权力。

(二)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关系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关系,是审判独立原则的保障。党是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也应当坚持党的领导。法院行使审判权与党的领导是一致的,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党委对司法机关的领导,主要不是对司法机关日常办理案件的领导,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司法机关办理的具体案件在社会中具有重大影响,涉及较为广泛的群众利益,而该司法机关又未能严格依法办事,或未能很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那么党委对司法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就要体现出来。党委应该通过发挥该司法机关中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该司法机关中的党组织和党员能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12尽管我国宪法在表述中将政党和社会团体分别予以了排列,但从党作为一个执政党组织,应包含在社会团体的范围之内,党应和其他“社会团体”一样不得干涉法院对独立审判权的行使。这一理解是符合宪法和党章规定的。我国宪法规定各政党“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章中也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实质在于:承认宪法具有绝对的权威,是最高的行为规范,任何超越宪法规定权限的行为,都是宪法所不允许的。党作为“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倡导者和制定者,通过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能够保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这一宪法原则的实现。

(三)严格法官选拔制度

法官独立主要取决于法官的素质,法官的素质不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也是法官能否独立行使审判职权的前提条件。选拔优秀法律的人才进入法官队伍,削弱法官管理中的行政色彩是实现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前提。2002年开始实施统一的司法考试为合格法官的选用创造了条件,对改善法官基本素质是非常有益的,法院应当严格依据法律程序选任取得司法考试合格资格的专业人员充实法官队伍。但司法考试解决的只是任职资格,并不代表通过司法考试就能成为法官。由谁,通过何种程序将那些合格的人才任命为法官更为重要。因为谁控制法官的生活,谁就控制法官的意志。我国法院院长由同级人大选举,院长以下的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审委会委员等均由院长提名、人大任命,助理审判员则由院长任命。但事实上院长、副院长是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选拔考察提名,由同级人大办理有关手续;副院长以下的法官由院长或者法院组织部门选拔提名,人大办理手续。从这一过程来看,法官的任命与一般的公务员任命没什么差别,遵循的是由上而下的行政化规则。因此,取消法院内部法官的层级制,统一法官的选拔权,由设立在人大系统内的法官遴选委员会提名,由人大任命的选拔制才是改变目前行政化倾向的出路。13同时加强对现有法官的业务培训和注重培养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改善其知识结构,形成热衷研讨新法律、新知识适用学习的氛围,形成一批有良好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法官,为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创造条件。

(四)完善法官的职业与薪俸制度

只有在合理、有效的制度激励与约束下,才有可能形成拥有足够智慧、高尚品德的法官——足够的智慧用以辨别、判断错综复杂的案件事实,高尚的品德用以做出公正的判决。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无论法官是否必须在法典的约束下判案,以上两点都是必需的。14西方多数国家对法官实行任职终身制,对法官弹劾的原因和程序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美国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法官一经任命,中间无须重新履行任命手续。法官终身制不是独裁。终身制是有前提的,“法官一经被任命,非经弹劾,不得被免职、撤职,或令其提前退休。”只有法官在有重大犯罪行为及严重失职行为时,才可对其惩处。笔者认为,应该健全法官奖惩制度,对法官职业的剥夺应由中央统一管理,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地方无权对法官职业进行干涉。法官惩戒、解职方面。对法官的惩戒应当按照公正的程序进行,否则可能会出现任意撤换、惩治法官的不正常现象,从而严重威胁着法官的独立性。法官的解职只能限定在故意错判或者涉嫌犯罪的范围内。发回重审、二审改判、再审改判等并不必然意味着裁判的不公正,对误解法律、不恰当适用法条或者裁判事实不清、裁判结论适当性欠缺等正常而非故意的行为,要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使之不成为解职的理由。

有了身份的保障,应该有可靠其充分的经济保障。正如肖扬院长所指出的:“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个别法官的违纪行为的客观原因,与法官的待遇低下不无关系。因此,我们要贯彻落实法官法,努力提高法官待遇,这是廉政的物质基础。既要严厉法纪,又要关心法官物质生活,形成一种不能贪、不愿贪、不敢贪的局面。”司法权的性质应属于中央,而不应地方化,应把各级地方法院的财政预算纳入中央财政,按每下发给各级地方人民法院,避免各级人民法院与地方政府的往来,减少受地方政府制约的可能性。并通过此项制度,保障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法官的待遇水平,使法官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司法工作,不受任何无理的侵犯。

(五)完善监督防范机制

从历史起源来看,审判独立与审判权监督从一开始就是同时产生的。审判权的独立是相对的,它也是必须受到监督的。“司法独立并不是要求法官不受任何制约,而仅仅是要求法官不受该社会认为不当的、有碍于司法制度化的实现社会公正的制约。”15在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进程中,不应当将审判独立与对审判权的监督绝对地对立起来,两者之间存在着和谐依存的统一关系。当审判活动受到不正当的干预或压力时,审判独立原则就成为法院和法官抵御这些不当干预的守护者,从而保证司法公正的实现;当独立的审判权自身产生异化与腐蚀,偏离了司法公正的价值时,对审判权的监督就成为矫治者,维护司法公正。审判独立和对审判权的监督殊途同归,相得益彰。

通过详尽而完备的监督机制把法官对独立审判权的行使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上,使案件能够依法公正处理,保证执法的统一性。为此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官责任制,在赋予法官独立行使审判职权的同时,附加相应的责任,一旦独立审判权被不当使用,即应以严厉的方式追究法官的责任。16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明确规定监督制约的具体程序、方式和办法,以保证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能做到公正执法。处理好新闻舆论监督与独立审判的关系。新闻舆论监督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是促进人民法院改进工作,防止司法腐败的重要措施。在我国,新闻舆论与司法机关在追求公平正义的目的上是一致的,但新闻调查和开庭审判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我们应将公开审判原则落到实处,增强司法审判活动的透明度,为新闻舆论监督创造先决条件。在此前提下,新闻媒体也应该向民众发布和传播准确、真实的信息,而不能随意发布虚构、捏造或与事实不符的信息。舆论监督要坚持正确的导向,舆论监督需要“揭短”,对法院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进行曝光和披露,但其监督和批评应当是善意的和建设性的。

作者:梁业盈

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

电话:0777—3686212

------------------

1陈兴良:《独立而中立:刑事法治视野中的审判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孙树芳:《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之研究》,《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3白洁、殷季锋:《试论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9月。

4莫曲波:《浅谈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3月。

5蔡定剑:《历史与变革》[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6胡夏冰、冯仁强:《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研究综述》[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周蔚、胡晓涛、尚永昕:《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与司法现代化》,《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8刘淑君:《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探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2月。

9胡朝钦:《论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完善与保障》,《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年4月。

10若夷:《“史上最牛公函”反衬司法孱弱》,《海南日报》2010年7月2日。

11樊守禄:《完善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理论思考和制度设计》,《河北法学》2003年1月。

12宋军:《就河北省“一号文件”谈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法学杂志》2004年3月第25页。

13孙长春、李艳霞:《论我国审判权的独立与制衡》,《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14龙舌兰:《就司法独立与法官终身制之经济学意义的调查与思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6a9f701000bja.html,2010年6月26日访问。

15谢丽琴:《论审判独立与对审判权监督之间的统一性》,《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6马涛、马玲:《新闻自由权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影响》,《中国水运》2007年9月。

来源:广西法制网 | 作者:覃小丽 | 责任编辑:莫小松

第五篇: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其主要职责包括哪些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我国现行宪法第12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这一规定明确了人民法院的性质。根据这一规定,在我国,审判权必须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即只有人民法院才有审判权,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进行审判活动。

人民法院的任务是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并且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以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通过全部审判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与职权

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由以下法院组成:全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

我国现行宪法第127第第2款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这表明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不是领导关系,而是监督关系。根据这一规定,上级人民法院不能直接指挥命令下级人民法院如何进行审判,只能对下级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是否正确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监督。这种监督主要体现在上级人民法院按照上诉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及死刑复核程序对下级人民法院具体案件的监督,纠正错误的判决和裁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其主要职权包括:

(1)一审管辖权

(2)上诉管辖权

(3)审判监督权

(4)司法解释权

(5)死刑核准权

2、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1)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人民法院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法院、自治县人民法院、市辖区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的职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一审管辖权②庭外处理权③调解指导权

(2)中级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设区的市的中级人民法院;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的职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一审管辖权②上诉管辖权

(3)高级人民法院,包括省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其职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一审管辖权②上诉管辖权③审判监督权④死刑核准权

3、专门人民法院是人民法院组织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它们是在特定部门或者针对特定案件而设立,受理与设立部门相关的专业性案件的法院。根据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目前我国设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森林法院和铁路运输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4、军事法院、海事法院、森林法院和铁路运输法院

目前我国设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森林法院和铁路运输法院等四种专门人民法院。

军事法院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军内的最高级)、大军区及军兵种军事法院(相当于中级层次)、军级军事法院(基层级)三级,军事法院的最高审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法院负责审判军事人员犯罪的刑事案件。海事法院只设一级,设立在广州、上海、武汉、天津、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海口和北海等港口城市,其建制相当于地方的中级人民法院。海事法院管辖中国法人和公民之间,中国法人、公民和境外(外国或地区)法人和公民之间的第一审海事案件和海商案件。对海事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由海事法院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森林法院。审理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严重责任事故案件及涉外案件,其任务是保护森林。基层森林法院一般设置在某些特定林区的一些林业局(包括木材水运局)的所在地;在地区(盟)林业管理局所在地或国有森林集中连片地区设立森林中级法院。

铁路运输法院是设在铁路沿线的专门人民法院,分为二级:一是铁路管理分局所在地设立铁路运输基层法院,二是在铁路管理局所在地设立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铁路运输法院负责审判由铁路公安机关侦破、铁路检察院起诉的发生在铁路沿线的刑事犯罪案件和与铁路运输有关的经济纠纷。对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下载影响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分析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政治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2

    第三课 国家机关 以民为本 第三节 我国的国家司法机关 第一框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法院的职权、司法原则、任务及其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

    影响及分析

    深圳万达高科技开发公司拥有几个高科技人才,他们成为企业的支柱,担任着公司软件开发的重要任务,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公司经理也特别器重这几个人才。一天......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电子商务逐渐扩展到大众日常生活的各个部分,且凭借自身独有的发展力,进入到国际贸易行业,逐渐产生了全新的国际贸易方式。其凭借信息科......

    影响我国民航服务质量因素及对策分析

    XXXXXXX大学题 目:影响我国民航服务质量因素及对策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毕业 论 文 航空服务 目录 摘要…………………………………………………………………………......

    影响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为此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

    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对我们开展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

    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参加组别 初中 研究类型 C.综合研究 学科分类C.学生体质健康 摘要: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身......

    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全5篇)

    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郭信主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司法改革的号角。去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制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