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与证明(教案)(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21:1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与证明(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与证明(教案)》。

第一篇: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与证明(教案)

高一(1)部数学备课小组2013年6月4日

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与证明

教学目标

1、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正

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证明求值;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证明求值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1、两角和与差公式:

sinsincoscossin coscoscossinsin,tantantan 1tantan

2tan 1ta2n2

2、二倍角公式:sin22sincos,tan

cos2cos2sin22cos2112sin2

1sin2

21cos21cos222sin,cos 22公式变形:sincos

3、三角函数式化简的一般要求:

①函数名称尽可能少,②项数尽可能少,③次数尽可能低,尽可能求出值

④尽量使分母不含三角函数,⑤尽量使被开方数不含三角函数

4、求值问题的基本类型及方法:

(1)“给角求值”一般所给的角都是非特殊角,解题时应注意观察非特殊角与特殊角之间的关系。

(2)“给值求值”即给出某些角的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关键

在于变角,使其角相同。

(3)“给值求角”关键是变角,把所求的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

5、证明三角恒等式的思路和方法:

①思路:利用三角公式进行化名,化角,使等式两端化“异”为“同”。

②证明三角不等式的方法:

比较法、配方法、反证法、分析法,利用函数单调性,利用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利用

单位圆三角函数线及判别法等。

二、典例分析:

题型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2222例1:化简 : sinsincoscos1cos2cos2

2分析:化简时使角尽量少,幂次尽量低,不含切割函数,时时要注意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略。

演练反馈:

xx 44

解:原式

=x 12

2sin2cos22.(全国卷2)(B)1cos2cos2

1A.tanB.tan2C.1D.2

题型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例2

(金版教程例2p144)

解:原式

3,是第二象限角,且tan()1,则tan的值是()

533A.-7B.7C.D.44 例3:已知sin

演练反馈:

1.tan15cot15(C)

A.2

B.2C.4D.cot20cos10tan702cos40443.y=cosxsinx的最小正周期()2.3.已知sin2cos2=a,则cos4=

(4.已知3sin2a4)ABABcos22,osAcos0B)求tanAtanB的值。(c22

1解: 2

5.设cos(

12),sin(),且29232

239 729,0,求 2()cos解:

6.已知A、B为锐角,且满足tanAtanBtanAtanB1,则

cos(AB)

()。

27.若sinAB,且A,B均为钝角,求A+B的值。

解:A+B= 7

48.已知cos()0,tan0,则下列不等式关系式中必定成立的是:(c)2

A、tancos B、tancos C、sincos D、sincos 2222222229、A、B、C是ΔABC的三个内角,且tanA,tanB是方程3x5x10的两个实数根,则ΔABC是(钝角三角形)

题型三:三角函数式的证明

例4:证明

证明略

演练反馈: 1cosxsinx sinx1cosx

1cosxcos

求证: xsinx 1cosxsinxsin

2三、小结

1.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证明的基本思路是:一角二名三结构,即首先观察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注意角的一些常用变式,角的变换是三角函数变换的核心;其次看函数名称之间的关系,通常“切化弦”;再次观察代数式的结构特点.2.(1)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证明的基本解题规律:观察差异(或角,或函数,或运算),寻找联系(借助于熟知的公式、方法或技巧),分析综合(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实现转化.(2)三角函数求值问题一般是运用基本公式,将未知角变换为已知角求解.在解题中,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情况下可先求出,同时要注意观察各角之间的和、差是否构成特殊角,以便化繁为简,从而使求值(或证明)问题化难为易.3.常见三角函数式的求值问题的四种类型:

(1)不含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2)含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3)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的值,求与该角有关的三角函数式的值;

(4)给出三角函数式的值求角.解法:(1)发现、挖掘角的某种特殊关系;(2)灵活运用三角公式中切与弦、和与差、倍与半、升幂与降次的转换方法;(3)关键在于“变角”(角的配凑);(4)先解所求角的三角函数,再确定角的取值.

第二篇: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证明与求值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三角函数的证明与求值

一.选择题

(1)若为第三象限,则A.3(2)以cossin

2

2sincos

2的值为()

D.-1 能成B.-

3下

C.1 式

中立的是

()

A.sincos

B.cos

且tan2 C.sin

132且tan3D.tan2且cot

(3)sin7°cos37°-sin83°cos53°值A.

B.132 C.2 D.-2

(4)若函数f(x)=sin12x, x∈[0, 

3], 则函数f(x)的最大值是(A 12B 2

C 22D 2

(5)条件甲sina,条件乙sin

cos

a,那么(A.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C.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D.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为锐角a=sin(),b=sincos,则a、b之间关系为()A.a>bB.b>a C.a=bD.不确定(7)(1+tan25°)(1+tan20°)的()

A-2B2C1D-1(8)为第二象限的角,()A.tan

2>cot

2B.tan

<cot

C.sin

>cos

D.sin

<cos

(9)在△ABC中,sinA=45,cosB=1213,则cosC等于A.5665B.1656

163365 C.6

5或65 D.65

(10)若a>b>1, P=algb, Q=

12(lga+lgb),R=lg ab

2, 则(A.R

二.填空题

(11)若tan=2,则2sin2-3sincos

()

则必()))

是有

1)

(12)若sin-cos7,∈(0,π),则tan。(13)sincos,则cossin范围。(14)下列命题正确的有_________。

①若-2<<<2,则范围为(-π,π);②若在第一象限,则2

在一、三象限; ③若sin=m342m3m5,cosm5,则m∈(3,9);④sin2=5,cos

42=

5,则在一象限。

三.解答题

(15)已知sin(+)=-35,cos()=1213,且

<<<34,求sin2.(16)(已知42a)1

242a)4,a(4,2),求2sinatanacota1的值.(17)在△ABC中,sinA+cosA=,AC=2,AB=3,求tgA的值和△ABC的面积.(18)设关于x的方程sinx+3cosx+a=0在(0, 2π)内有相异二解α、β.(Ⅰ)求α的取值范围;(Ⅱ)求tan(α+β)的值.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B

[解析]:∵为第三象限,∴sin0,cos0

cos2sin

sin2

coscos2

|cos|2sin

|sin|12

32.C

[解析]: 若sin

12且tan3则2k

6(kZ)

3.A

[解析]:sin7°cos37°-sin83°cos53°= sin7°cos37°-cos7°sin37°

=sin(7°-37°)

4.D

[解析]:函数f(x)=sin12x, ∵x∈[0, 1

13],∴2x∈[0, 6

],∴sin2x

25.D

[解析]:sin(sin



2cos2)2|sin2cos2

|, 故选D

6.B

[解析]:∵、为锐角∴0sin1,0cos

1又sin()=sincoscossin

∴ab

7.B

[解析]:(1+tan25°)(1+tan20°)=1+tan250tan200tan250tan200

1tan(250200)(1tan250tan200)tan250tan20011tan250tan200tan250

28.A

[解析]:∵为第二象限的角

∴

2角的终边在如图区域内∴tan

2>cot2

9.A

[解析]:∵ cosB=

3,∴B是钝角,∴C就是锐角,即cosC>0,故选A 10.B

[解析]:∵a>b>1,∴lga>0,lgb>0,且lgalgb

∴lgalgb<

lgalgb1ab

22lg(ab)lgablg

故选B 二填空题:11.

[解析]:2sin2

-3sincos=2sin23sincos2sin2cos2tan23tan

tan2

1

12.

43或3

[解析]: ∵sin-cos75>1,且∈(0,π)∴∈(,π)∴(sin-cos)2

(75)2∴2sincos=242

5∴sin+cos1

∴sin=433

45cos=5或sin=5cos=5

tan=43

3或4

13.

12,1

2[解析]:∵sincoscossin=sin()∴cossin=sin()1

312cossin2

又sincoscossin=sin()

∴cossin=1

sin()∴13

2cossin2

故11

2cossin2

14.②④

[解析]:∵若-

2<<<,则范围为(-π,0)∴①错 ∵若sin=m342m5,cosm

m5,则m∈(3,9)

又由sin2cos2

1得m=0或 m=8

∴m=8 故③错

三解答题:(15)解:∵

<<<34∴32,04

∵sin(+)=-35,cos()=124

513∴cos(+)=5

sin()=13

∴sin2sin[()()]=

.(16)解: 由sin(

42a)42a)= 42a)42a)=1224a)12cos4a14, 得cos4a12.又a(5

4,2),所以a12

.于是

2sin2

tancot1cos2sin2cos22cos2

sincoscos2

sin2

==(cos55

362cot6)=(22)52(17)解:∵sinA+cosA=2cos(A-45°)=2,∴cos(A-45°)= 1

.又0°

11=-2-3.∴sinA=sin105°=sin(45°+60°)=sin45°cos60°+cos45°sin60°=

24

.∴S1263ABC=2AC²AbsinA=1

2·2²3²4=4(2+6).(18)解:(Ⅰ)∵sinx+3cosx=2(13

2sinx+2cosx)=2 sin(x+3),∴方程化为sin(x+)=-a2.∵方程sinx+3cosx+a=0在(0, 2π)内有相异二解,∴sin(x+33)≠sin

3=2

.又sin(x+

)≠±1(∵当等于2和±1时仅有一解),∴|-a2|<1.且-a

≠2.即|a|<2 且a≠-3.∴a的取值范围是(-2,-)∪(-3, 2).)∵α、β是方程的相异解,∴sinα+cosα+a=0①.sinβ+3cosβ+a=0②.①-②得(sinα-sinβ)+(cosα-cosβ)=0.∴ 2sin

cos



-23sin





sin

2

=0, 又sin



≠0,∴tan



=

.2tan



∴tan(α+β)=

2tan

2

=.(Ⅱ

第三篇:七年级 整式的化简求值 教案

整式的化简求值

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次数,整式的概念

2、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定义;知道如何合并同类项;

3、通过获得合并同类项的知识体验,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二)教学重难点

1、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系数、次数

2、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知道如何合并同类项

(三)教具

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准备

提前十分钟进教室,准备教具和课件

(二)探究活动

1.观察:30a、9b、2ab+2bc+2ac、abc…我们把这些式子都称为代数式(1)引入代数式定义:像n、-2、sm、0.8a、、2n +500、abc、2ab+2bc +2ac 5a等式子都是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议一议

①薯片每袋a 元,9折优惠,虾条每袋b 元8折优惠,两种食品各买一袋共需几元? ②一个长方形的宽是a m,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3)让学生先观察:30a、9b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公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说出它们都是字母与数相乘)

21)引入单项式定义:像0.9a,0.8b,2a,2a,15×1.5%m等都是数与字母的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它的次数。(4)观察2ab+2bc +2ac,n – 2…(引入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一个项。2)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问题:星期天,小明上街买了4个苹果,8个橘子,7个香蕉。妈妈不知道小明已经买了水果,于是,下班后妈妈从街上又买来5个苹果,10个橘子,6个香蕉,问:小明家苹果,橘子,香蕉分别买了多少个? 生:4个苹果 + 5个苹果 = 9个苹果 8个橘子 + 10个橘子 = 18个橘子 7个香蕉 + 6个香蕉 = 13个香蕉 师:①你们是根据什么来求和的?(引导学生说出苹果是一类,橘子是一类,香蕉是一类)

②能将它们加在一起吗?为什么?(不同类不能加在一起)

(1)引入同类项定义

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2)合并同类项

①根据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②将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

①首先分别找到同类项;②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注意符号)的和作为系数;③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④计算过程中没有同类项的项照写作为和的一项。

(4)去括号法则

①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不变。②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改变。3 题型一整式的概念

讲解例

1、例2 4 题型二整式的加减

讲解例4 5 题型二整式的化简求值

讲解例7

(三)归纳小结及知识的链接与拓展

1、归纳小结:

(1)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以及整式的化简求值

(2)求代数式的值时,如果代数式中含有同类项,通常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2、知识的链接与拓展 练习例3、5、6、8、9

第四篇:2012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100讲(含同步练习)1049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与证明

2012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100讲

g3.1049 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与证明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函数式的化简:(1)常用方法:①直接应用公式进行降次、消项;②切割化弦,异名化同名,异角化同角;③ 三角公式的逆用等。(2)化简要求:①能求出值的应求出值;②使三角函数种数尽量少;③使项数尽量少;④尽量使分母不含三角函数;⑤尽量使被开方数不含三角函数

2、三角函数的求值类型有三类:(1)给角求值:一般所给出的角都是非特殊角,要观察所给角与特殊角间的关系,利用三角变换消去非特殊角,转化为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

(2)给值求值: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的关键在于“变角”,如(),2()()等,把所求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求解时要注意角的范围的讨论;(3)给值求角:实质上转化为“给值求值”问题,由所得的所求角的函数值结合所求角的范围及函数的单调性求得角。

3、三角等式的证明:(1)三角恒等式的证题思路是根据等式两端的特征,通过三角恒等变换,应用化繁为简、左右同一等方法,使等式两端的化“异”为“同”;(2)三角条件等式的证题思路是通过观察,发现已知条件和待证等式间的关系,采用代入法、消参法或分析法进行证明。

二、基本训练

51、已知是第三象限角,且sin4cos4,那么sin2等于()9A

B、C、D、 332、函数ysin2x2x的最小正周期()A、2B、C、3D、4

3、tan70cos10201)等于()

A、1B、2C、-1D、-

24m6(m4),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4、已知sin4m15、设0,sincos,则cos2=_____。

2三、例题分析

12cos4x2cos2x.例

1、化简:

2tan(x)sin2(x)4

43177sin2x2sin2xx例

2、设cos(x),,求的值。451241tanx

sin(2)sin2cos().例

3、求证:sinsin

11例

4、已知sin()cos[sin(2)cos],0,求的值。2

2例

5、(05北京卷)已知tan=2,求

26sincos(I)tan()的值;(II)的值. 43sin2cos

6、(05全国卷Ⅲ)

已知函数f(x)2sin2xsin2x,x[0,2].求使f(x)为正值的x的集合.例

7、(05浙江卷)已知函数f(x)=-sinx+sinxcosx.

(Ⅰ)求f(225

1)的值;(Ⅱ)设∈(0,),f()=-,求sin的值. 246

2四、作业同步练习g3.1049 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与证明

1

1、已知sin(),则cos()的值等于()43

411 A

B、C、D、 33

2、已知tan、tan

是方程x240的两根,且、(,),则等于()2

2222 A、B、C、或D、或 33333

33cosxx3、化简(1sinx)[2tan()]为()422cos2()

42A、sinxB、cosxC、tanxD、cotx

2sin2cos2

4、(全国卷Ⅲ)1cos2cos2

(A)tan(B)tan2(C)1(D)1

22sin(x),1x05、(山东卷)函数f(x)x1,若f(1)f(a)2,则a的所有可能值为()e,x0

(A)1(B)1,222(C)(D)1, 22

2sin3a13,则tan 2a =______________.sina56、(全国卷Ⅱ)设a为第四象限的角,若

7、(北京卷)已知tan

4=2,则tanα,tan()3

42

8、已知tan()3,则sin22cos2的值为_______。

49、已知A、B为锐角,且满足tanAtanBtanAtanB1,则cos(AB)=__.10、求证:

sin22sin2k(),试用k表示sincos的值。

11、已知1tan

4212、求值:

13、已知tantan,求(2cos2)(2cos2)的值。

3答案: 1sin12sin21tan1tan2.2基本训练、1、A2、B3、D4、[-1,7]

5、3128例题、例

1、cos2x例

2、例

3、略例4、27

52例

5、解:(I)∵ tan224;=2, ∴ tan14231tan

241tantan1tan1=所以tan(); 41tantan1tan17

432tan

46()146sincos6tan17(II)由(I), tanα=-, 所以==.433sin2cos3tan23()26

6、解:∵f(x)1cos2xsin2x„„„„„„„„„„„„„„„„„„2分

1x)„„„„„„„„„„„„„„„„„„„4分 4

f(x)02sinx

4)s0in(x24)„„„„6分 2

42k2x

452k„„„„„„„„„„8分

43k„„„„„„„„„„„„„„„„10分 4

37又x[0,2].∴x(0,)(,)„„„„„„„„„12分 44

7、解:(Ⅰ)sin251,cos25

f(25)225sin25cos250 kx6266666(Ⅱ)f(x)12x

sin2x

211f()sin22416sin24sin110解得sin

15 813 8(0,)sin0sina

作业、1—

5、DBBBB6、13、34317、-

8、9、

10、略1

112、 5742

第五篇:专题:三角函数的化简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问题

专题:三角函数的化简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问题

1.三角函数的化简问题:解题思路在于仔

细观察待化简式子的特点(根式、分式、或者可以化为分式的整式)通过去根典型题例——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1.证明8coscos44cos23 2.已知sin是sin、cos的等差中

号、分子分母消去非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方法,进行化简。

2.三角恒等式证明问题: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思路,是仔细观察等式两端的特征,通过三角恒等变换,应用化繁为简的原则,运用左右归

一、变更命题的方法,使等式两端异名化为同名(切割化弦、正余弦互化),异角化为同角(例如将倍角2、半角

、统一到下),异次化为同次(通过2倍角的余弦公式的逆用及变形用进行升降次)典型题例——化简

1.化简cos100cos100等

于:

A.2cos5

B.2sin5

C.2cos5

D.2sin5

2.化简2sin822cos8 3.若

3

2,化简

12112212

c2o s4.化简

sinsin1sin

1sin

(其中为锐角)

学林家教

八年家教经验、一流的专职老师授课先上课,满意辅导质量再收费1

项,sin是sin、cos的等比中项,求

c22c

(

)2oc

2s so

一个月单科成绩提高10-15分三个月帮助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黄老师)

下载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与证明(教案)(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与证明(教案)(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证明(共5则)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一.课题: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证明二.教学目标:能正确地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三.教学重点:熟练......

    化简求值专项复习教学反思

    化简求值题近10年中招必考,均在第16题考查,分值为8分,考查类型包括:①整式化简求值(2次);②分式化简求值(8次)。这一题目,学生普遍认为简单,易拿满分,故普遍不放在心上,实际往往一做错误......

    2010三角函数与不等式证明(教师)

    辽宁卷(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a, b, c分别为内角A, B, C的对边,且2asinA(2ac)sinB(2cb)sinC.(Ⅰ)求A的大小;(Ⅱ)求sinBsinC的最大值.(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a,......

    龙东地区10年(21题)化简求值范文

    xx2-4(13年)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2-2sin45° x+2x+4x+4 1x2+4x+4(12年)先化简(1+,再从1、-1、0、2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数代入并求值. x+1x-1 (1-(11年)先化简:1x)2,再选一个你喜欢的数求值......

    三角函数公式及证明

    三角函数公式及证明 (本文由hahacjh@qq.com 编辑整理 2013.5.3) 基本定义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在此单位圆中,弧AB的长度等于; B点的横坐标xcos,纵坐标ysin ; (由 三角形OBC面积......

    2012.2.1(1.2化简与证明)(大全五篇)

    高一三角函数(化简与证明)选择题1、已知cosα= - 12 ,α∈(π,2π),则tanα的值是 1355125AB.C.D.±13125123、若是第二象限角,则tan11化简的结果是 sin2A.1B.-1C.tan2αD.-tan2α6、若为二象......

    三角函数教案

    三角函数 1教学目标 ⑴: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⑵: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

    化简比教案

    第二课时:化简比 一、教材分析 此节课的内容为西师版教科书第69~70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