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技术教研室建设规划[小编推荐]
网络技术教研室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方向与目标
1、目标定位
重点发展网络技术方向,兼顾信息安全方向,争取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和通讯工程硕士点建设。扩大市级科研项目,争取2个省级科研项目,1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争取省级特色专业;力求总体就业率达90%。
2、人才培养:招生规模在80——120人之间
2、知识结构上:五大模块: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意选修课。
3、能力:5+5能力结构,即“说、想、做、跑、管”和“调研、分析、规划、设计、实施”
4、两个方向:WEB应用技术与智能综合布线。
5、三个特色:WEB RIA;WEB 3D;WEB智能。
6、三大突破: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领域实现突破。
二、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结构。
十二五期间,2名以上教师读博深造,2名以上教师进行国内外高校进修。教研室内获得正高职称教师1名,副高职称达到3名。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2人,聘请企业导师4名以上。
2、交流
加大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保证每年派出1名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赴内地高校或国外高校作为访问学者,以便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保持对学科领域前沿及先进教学方法的追踪。
3、企业实践
“十二五”期间,教研室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IT企业挂职锻炼,达3人次以上。以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科研
1、建立科研合作机制。组建1个科研核心团队。与某些行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杂志社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交流合作机制。
2、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3、组织教师在科研上进行团队合作,将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以团队的力量冲击国家级的大型课题。
4、在目前已经突破省级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再申请2个省部级项目;2个厅级项目;1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科研经费达20万元以上。
四、理论教学与教研改革
1、组建1个核心教学团队。
2、争取《计算机网络》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3、鼓励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深化“教学三化(双语化、案例化、工程化)”。其中开设《计算机网络》等2门以上双语教学课程。所有专业方向课程实现案例教学和工程化教学。
4、教学成果化:突出学生学习成果化。鼓励学生科研成果化(包括论文、报告、大赛作品等)。
5、教材建设。对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优先选用外文教材、全国优秀教材、统编教材。加大自编教材编写力度。
五、实习实践教学
1、实验室
进一步加大网络类实验室建设力度,在建好现有的“网络技术实验室”的基础上,继续建设“网络工程实验室”、“WEB应用实验室”等实验室,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水平,参加省内、国内的专业大赛。建设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
2、实习基地
联系有价值的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3-6个新的有实力的实习就业基地,制作完整的视频教学成果。
3、改革实习方式,所有实习成果化、实战化。
4、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大赛。
5、实战教学。加强创业教育与实践;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企业家;所有实践环节实战化。
七、社会服务
形成团队合力,联系校外资源,提供咨询、培训服务,扶持创业,实现社会服务的突破。
第二篇:教研室建设规划
机械教研室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为关键,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水平、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建设发展规划
1、现有一个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校生193人,至2016年,增设一个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校生达到300人。
2、鼓励教师和教学团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支持专业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应用性研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计划引进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人,80%专业教师具有硕士学位,90%具有“双师”资格和资历。
3、从人才培养模式顶层系统设计入手,优化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设计,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制定课程标准体系、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构建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体系;从其课程体系中遴选3-5门专业核心课程,建立配套教材并出版发行;全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弹性教学组织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核心评价指标,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4、进一步完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和教学硬件条件。新增特种加工实训室、逆向工程实训室、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室等实训室。
5、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5个,提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效果,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合作。
6、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模式,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转岗再就业培训、中职教师培训,并加强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通过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和策划、参与企业产品营销等形式,积极拓展向企业服务的领域。
第三篇:计算机系教研室建设规划
计算机系2011.9-2013.7
教研室
建
设
规
划
计算机系基础教研室
2011年2月26日
计算机系教研室建设规划
计算机系现有两个教研室:基础教研室和专业教研室。考虑教研室规划,实质就是抓教研室建设的三个核心,即: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二是课程建设,三科研工作。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研室组织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是教研室中心工作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初步打算将上述的两个核心、两项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边抓教师队伍建设;一边同时抓课程建设。而且还要把这两个“建设”和学院示范性院校建设相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把示范性院校建设对教师的要求作为我们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要把教育部对课程的要求作为课程建设的标准。这样做,就能一举三得。现对计算机系教研室建设制定未来三年的规划(2011.9—2014.7)
一.教师队伍建设
1、日常教学工作
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与课程建设、教学评估、实现学生职业资格考试合格率达≥50% 和日常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培养教师。所以,在研究课程建设、教学评估和日常教学等工作时,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养的角度出发,要注意教师结构、教师力量的配备,要重视实际效果和最后成效。让全体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以自己的表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水平找到并摆正自己的位置,再在实际锻炼中,不断提高、不断变化,自然形成教研室的一支教师梯队,教研室再将出现的教师队伍组织起来形成教研室的基本力量。这是教师队伍建设过程。
2、加大中青年教师培训力度
(1)结合学院对我系“通讯网络与设备”专业的师资培训,计划每年派遣3-5名教师到国内外院校参加相关培训。
(2)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每年派遣一至两名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双师型教师培训,并取得双师证。
(3)加强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工作
选派我系教师到电信、移动、联通、广告公司参加挂职锻炼了解通信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通信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4)加大对新聘用教师的带教工作
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带青年教师,并制定带教计划,按计划执行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青年教师在期中、期末撰写被带教阶段性总结;老教师在期中、期末撰写带教阶段性总结。
二.课程建设
1、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劳动分工的变化,由原来的单一工种逐渐向复合工种转变。技术进步导致了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社会的竞争机制迫使劳动者从胜任单一职业向适应多种职业演变。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对职业人才提出了“具备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此,在本专业开展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改革和职业核心能力师资的培训。
(1)开展综合素质训练班活动,拓展学生课外生活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进入岗位打下基础,建议开展了“综合素质训练实验班”活动。任课老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以团队活动、讲座等形式为载体,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实验班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生集中分组,通过布置任务、查资料、做课件、自我展示,对某些专业问题开展市场调查,定向运动、体验程序流程,等等。不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沟通合作能力、展示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展现和训练。
(2)组织学生专业社团,开展项目组实践活动
出于学院网络维护和学院网站的需求,同时也为了使三年级学生尽早了解就业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组合素质能力,以老带新,成立了技能协会,由二、三年级学生为项目组长和技术骨干,带领一年级学生,以学院网站、学院网络维护为任务,尝试学生社团(专业工作室)的活动开展。通过任务的分派和项目管理,学生自行制定社团成员管理条例,实施项目任务分工,进度管理和人员调度,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和锻炼吃苦耐劳精神。
(3)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图像图像处理》是应用性很强的实训课。为了突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接近工作,学习的目标更具体明确,同时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这两门课的课堂内,本学期开始尝试以项目教学为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探索。根据学生的的特长和兴趣将全班分为4个项目组,围绕多媒体制作不同项目的实施,开展制定项目计划→设计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成果展示等活动。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作为技术支持和工作指导的角色,项目组长(学生)担任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配搭进行项目过程的工作。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4)走进企业参与项目,提升师生岗位实践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深入了解实际工作项目的技术需求和工作流程,系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企业参与工程项目。在综合布线、网络组建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建议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网络工程项目。通过实践工作过程积累经验,了解岗位需求,熟悉实际工作流程,为今后的专业教学定基础,同时也磨练老师们的意志和工作毅力。另外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成了专业宣传项目小组,对本专业的招生宣传进行策划和广告制作。
2、课程建设应使学生具有应变、综合和创新的能力
在新形势下,技术型人才的知能结构总体上看,应有以下变动趋势:
(1)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能力考试,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网络专业要考取“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应用专业考取“计算机ITAT职业技能”证书。
(3)加强创新精神与开拓能力的培养
实训是形成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推崇实训的作用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由此而贬低其他实践环节的功能,甚至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那就值得探讨了。
实习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氛围,真刀真枪的技术问题以及工厂具体的人际关系和运行机制。实习对学生认识和把握工作世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当前高绩效工作模式所要求的,工作地学习与学校学习相整合的趋势。
三、科研工作
(1)积极进行院级及自治区课题研究
鼓励本专业骨干老师积极申报2012年科研课题1—2个。争取立项1个课题,并完成阶段性的工作。在未来三年完成一项科研课题,争取结题。
由专业骨干教师牵头完成《C语言程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工程与实训》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电子教案、课件、考核标准、校本教材。
建设计算机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库,本专业骨干教师牵头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并在校内网共享。
(2)鼓励通讯网络与设备专业年青教师撰写论文
每位初级职称教师争取在三年内在自治区级或院学报发表1篇论文。每位讲师职称及以上教师争取在三年内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省级期刊论文。
四、实施力度
根据教研室建设规划三年完成,有计算机系领导监督指导,教研室主任跟据此建设规划每年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科研计划、课程改革计划并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实施。
计算机系
2011-12-12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附件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2008-2010年)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
伴随全球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化成为各国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正规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最近信息产业部配合人事部的“653工程”实施了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这是一项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工程,工程从目前我国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实际需求出发,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的信息化人才60-70万人次,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在今年通过对全国40个城市的1.8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的劳动力需求调查,发布了“企业岗位、专业人才需要排行榜”,榜单显示,目前企业急需的前10类专业人才依次是营销、机电、计算机、工商管理、经济、会计、机械自动化、法律、国际经贸、电子通讯。国家人事部也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名列第二位。由此可见不仅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IT人才,其它行业也使 IT 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随着IT技术在通信、医疗、游戏、教育等各行业的应用,软件、硬件、网络、信息管理类的需求都保持了上升走势。
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前列,对外贸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网络通信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昆明作为云南省的一个主要城市,近几年经济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辖区内各县市经济蓬勃发展,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要求越来越高,在网络管理和通信方面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目前各类人才招聘会上,计算机网络人才严重缺乏。高职院校也应承担起培养相关人才的任务。
二、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昆明扬帆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专业之一,从建院就开
始招生。本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副高以上职称1人,中级3人,助教以下2人,另有校外兼课老师9人。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教学与科研梯队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学校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同时聘请本专业优秀的校外兼课教师。将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放在专业办学的首位,树立“专业办学,师资为先”的理念。从2008年起,组建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专业方向明确、中青骨干为主、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2008-2009年,巩固现有校内专任师资队伍,计划引进高级专业人才2名,并进一步提高现有初级职称教师的业务水平,达到副高以上职称3人,中级4人,助教以下2人,并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结构梯队。2009-2010年,通过引进和自主培养,使本专业校内专任教师队伍达到1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人,中级6人,助教以下2人,建成在云南地区高职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专业造诣较深、谙熟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熟练、具备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逐年派遣师资到产学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调研或技术实践,或参加专业性的技术研讨会,或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力度,使双师型的教师占教师数的60%。
三、教学建设与发展计划
本专业现在在校生166人,05级系学院成立后第一届招生,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从06级开始,针对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在“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将加大改革深度。在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将引进更多的企业一线专家、能手指导专业的建设,争取函盖网络工程、安全、存储和融合通信各个领域,把实际工作岗位中所需的能力引入到课程中来,在教学中安排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让学生至少能获得一项职业资格认证。在三年内,与国内外知名网络设备提供商合作,成立网络专业培训学院,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规模方面,08、09年将计划招生70名学生,在硬件设施允许的前提下,2010年可扩招至90名学生。
四、实践教学建设
目前,学院有3个机房318台各类计算机,配以网络系统模拟软件,基本 能满足网络专业校内实训的要求。
2008-2010年争取建成3-5个校外合作实训基地,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践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计划建立一个集路由、交换、无线网络、网络存储和VoIP等实训内为一体的网络综合实训室,为本专业学生和老师进一步研究网络技术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在综合布线方面,拟建立一个基于实际生产过程的综合布线实训室。
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改革计划
依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规格,我们构建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框架,针对技术与职业能力需求,将课程范围设计为三大类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
课程体系中已经引入了从事网络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两个认证体系中的课程。
1、思科网络安装和支持工程师(CCNA)认证课程,CCNA认证属于Cisco售后工程师认证体系得入门认证,通过CCNA可以证明学生已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并能初步安装、配置和操作Cisco路由器、交换机及简单的LAN和WAN。CCNA认证表示经过认证的人员具有为小型办公室/庭办公室(SOHO)市场联网的基本技术和相关知识。
2、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SCE)认证课程,MSCE课程内容包括 Windows基础知识和组网的基本概念、Windows网络的维护方法、保护Windows网络安全的手段、网络硬件和拓朴结构、Windows支持的网络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换代快,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教学内容紧贴技术发展方向和社会应用需求。
1、将“请业界的技术专家来校讲课”作为一项固定教学内容,积极拓展校外交流。
2、与行业技术专家共同开发教材。计划三年内本专业老师编写1-3本有一定影响的著作。
3、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活动相结合。
4、继续完善CCNA和MSCE认证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5、加强国内外知名网络设备供应商合作,引进企业先进培训理念和培训内
容,紧扣社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
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目标
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高职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毕业生的“一书多证”制度,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紧密,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国家级示范专业。
具体的建设目标是:
2008-2009年:筹建并完善网络综合实训室。
2009年:与企业合作,完善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
2009-2010年:通过与昆明及周边地区中小型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软件企业合作,引进企业现行的技术方案和管理制度,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项目开发与研究工作,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真实的场景,为教师实践培训创造条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
二00八年六月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教学平台,是遵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电子电工与信息类专业委员会审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学考试大纲》要求而设计的。
计算机与计算机科学正以无比的优势性和强劲的势头迅猛地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信息化社会必然对人才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帮助自学考试考生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与
能力,以适应于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日益发展与普及的时代,我们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收集整理各种资料,按照大纲和题型要求制作了这个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以考试大纲为主线,以杨明福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根本。其内容分为:学习指导、在线测试、仿真试题、虚拟实验、网络论坛等10个栏目。其中学习指导是学习的重点。
*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
* 第四章 局域网 * 考试大纲
第五篇:文秘教研室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外国语学院
文秘教研室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神,进一步明确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抓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位高教工作者的一种崇高的责任。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强化精品意识,培育优质教学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秘教研室特制订本规划。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构建优化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反映本学科专业的教学特色。
(二)整体性原则。精品课程建设涉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应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整体推进,应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以及学术规范和教学制度环境建设等紧密结合。
(三)实效性原则。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必须把各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注重实际效果,并通过创建特色赢得在同类课程中的领先地位。
(四)可持续性原则。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各种政策和建设应保持适当的连续性。
二、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学科前沿成果并不断更新,具有鲜明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拥有一套完善的、立体化先进教材,形成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梯队,保障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3年规划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共同努力,建立以精品课程为龙头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先进,教师队伍素质较高,管理措施得力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体系。精品课程分三个层次建设,即系级精品课程、院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争取建设1-2门系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系部遴选若干门课程申报并建设2—3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
三、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
(一)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二)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有科学性和先进性,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
(三)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要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必须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四)重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应争取自编出版优秀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要采取切实措施,调动教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三重”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精品课程建设要将责任制与奖励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各
教研室要根据本专业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认真作好精品课程建
设规划工作。系部将本系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报送学院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凡被评为院级或省级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必须及时将该课程的建设规划报送学院审批、备案。
(二)各教研室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学科要求并通过公开的程序确定各门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教师梯队,经公示后上报系部,如变更负责人应报系部备案。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各教研室应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优先保证精品课程的教学力量。
(三)精品建设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经费使用范围及具体规定遵照学院财务政策执行。
(四)精品课程负责人及相关建设人员的工作量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文秘教研室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