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三叹浙商文化基因

时间:2019-05-14 01:4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三叹浙商文化基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三叹浙商文化基因》。

第一篇:习近平三叹浙商文化基因

习近平三叹浙商文化基因

作者:柴骥程

在2003年8月20日浙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表示,浙江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发挥“八个优势”,在谈到如何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时,习近平生动地解析了浙江商人不断与时俱进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首先感叹浙江人在文化上敢于创新的传统。他说,现代浙商文化的历史起源中,充分借鉴了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精髓,成就了儒家文化中独特的一脉,这一文化基因以温州的永嘉学派为代表,在农耕社会中就开始强调“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观念。

习近平其次又感叹浙江人在计划经济年代“不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在那个年代,一大批浙江人离开浙江,在全国各地从事被当地人所不齿的工作,而如今浙江许多身价上亿的民营企业家就是从这些人群中冒出来的,当年他们中有些是收破烂的,有些是弹棉花的,有些补鞋,有些是打铁的小炉匠,但他们从来不以从事这些劳动为耻,善于把握机会,为以后的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尽管英雄不问出处,但这些著名的企业家到现在也从来不避讳自己的出身。

习近平三叹浙江商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创业作风。他说,浙江许多目前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的企业家到现在还一直坚持创业时候的习惯,非常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这也是浙江经济能够持续快速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习近平认为,浙商的文化基因能够一脉相承,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优势与浙江的体制机制等其它七个优势结合,一定能使浙江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浙江商人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希望浙江企业家要以轻易为重,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忘回报社会。

-2003年8月,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考察期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借此寄语在西部创业的浙商。

第二篇:浙商文化感想

浙商文化感想

中国自古就把经商视为贱业,“士农工商”商业排在最后。新中国成立后,对各职业的排序是“工农兵学商”,“商”依然排在最后。中国人以谈商为羞耻。浙江商人很早就突破了中国的面子观,突破了经商的心理障碍,不以经商为耻辱。

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就肩挑着担子,穿行于全国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当地人听不懂的噪音吆喝着做修修补补的小生意:弹棉花、修鞋……不少人看不起他们,觉得修一双鞋赚几毛钱没出息,甚至连农民都认为他们干的是很下贱的活。但他们不以为然,默默无言地承受着世俗的眼光,踏踏实实地赚钱,等到讥笑他们的人醒悟过来,浙江人己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他们敢于背井离乡,经常一个人背着背包出去创业,通过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去做别人做不成的事。在浙江商人的眼里,皮肉之苦不算苦,最苦的是人格之苦,在他们发达之前,很少有人看得起,甚至遭受侮辱。

英雄不问出身,大约90%的浙江民营企业精英,出身贫寒。万向集团董事会主席鲁冠球是打铁出身;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本是修鞋匠;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出身农民;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原本是汽车修理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是打工仔;正大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根生最初是个小学徒。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烈企业家精神的地方,浙江商人既聪明又肯吃苦,敢冒风险,敢为人先,最让人佩服。”

浙江人是天生的商人,在做人上更是无可挑剔,小生意靠智慧,大生意靠做人。经商讲的是利润,不追求利润的商人是不成功的商人。但要做成大生意,首先要做好人。无商不奸,但浙江人的“奸”是对事对钱不对人。做人是一切事情的基础,会做人各种资源就慢慢地积累起来;不会做人,拥有的资源会慢慢丧失。

浙商最会做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讲诚信。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是创业之本,不讲诚信,可能会赢得一时之益,但终究会失长久之利。“诚”就是待人真诚,童叟无欺;“信”就是信守承诺,言必行,行必果。张文荣是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浙江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在他的身上得到最好的演绎。创业不久,由他投资开发的位于浦东地区的四星级酒店公寓面向市场发售,每平方米可卖到8000元,但他坚持只卖7000元。这一举动招来小股东的责怪,但他不以为然。张文荣表示,只售价7000元每平方米,五六天就销售一空,资金早回笼,便可投入下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足够利润的基础上,向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公司的房子质量好而价不贵,为集团未来房产经营做了免费广告。他说“赚钱不要赚到尽”,反映了商人难能可贵的平和心态。今天,张文荣的公司拥有资产12亿。浙江商人重信誉,追求个人信用价值,而信用则靠个体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在浙江,有的老板到银行贷款不需要办理担保抵押手续,签名就行,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授信额度达2亿元。

以德经商。古书上说,“德者,得也。”有道德就会得到。霸力集团总裁王跃进认为,“企业与做人一样,做人应重在品德,做产品应重在质量”。德商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和道德人格品质,具体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恕、负责、平和、忠诚、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一个德商高的商人,一定会受到信任和尊敬,自然就会拥有更多成功机会。台湾1000大企业用人调查显示:54.9%企业主用人最先考虑的是德性。浙江商人注重德商,乐于从事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

脚踏实地是正道。浙江人对金钱的认识是务实的,为人处世也是务实的,把务实当作人间正道。他们始终把赚钱看作是一种正常的生存手段,既没有爱财如命的贪欲,更没有想赚钱又羞羞答答、畏畏缩缩的虚伪,而是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认认真真赚钱。只要实践需要、实际中行得通、法律明文没有禁止的生意,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做。比如农民进不了城,他们就建农民城;国家银行不给贷款,他们就自己创办信用社。分散的家庭经济在市场大潮中难以奏效,他们就创造了股份制。浙商思维灵活多变,不从教条出发而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行。他们面对现实,不讲大话空话,实实在在地求发展。他们的务实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浙商文化教程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浙商的强大,身为浙江人,我很引以为傲。如今浙江的经济如此发达,离不开他们一路以来的勤奋与刻苦,我深深感激他们为我们创造的良好环境,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发扬他们肯吃苦,会做人的精神,当然,他们那敢闯敢做的果敢我们也要好好学习。浙商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怀着感激之情好好学习,争取在将来也可为浙江做点小贡献。

第三篇:浙商文化教程读后感

《泯灭》这部作品是由梁晓声创作的,浙商文化教程读后感。这本书有个特点,也是留给我的一个疑点就是作者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真实身份刻画了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梁晓声”。不知道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但隐约地感觉这书中人物真实可感,就像是就在眼前,触手可及的一个形象。书是读过一遍了,人物的角色也都很清晰,可是突然间回忆书中人物的名字,除了梁晓声,另外一个是……哦!是子卿——很是文雅的一个名字。大概N年过后,再提《泯灭》我想到的也就是由梁晓声继而延续的故事情节乃至其他的思考吧!这样想来,作者用自己真实姓名及身份也就说得通了。至少对作品是一种保鲜。呵呵!

从小玩到大,情甚比亲兄弟。小的时候子卿的理想是当作家,晓声的理想是做有钱人。长大以后,多年不曾谋面的两个兄弟,却在一个冲刺着浑浊的空气的场所尴尬相遇。成长让人摆脱了稚气的同时似乎在这里多了几层“俗”的味道。所有的改变皆因了一个“钱”字。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子卿为了钱,丢弃了从小时候的质朴,西装革履,手戴名表,腕夹黑包,一副财大气粗的暴发户的样子。为了钱,留母亲孤寡一人守在偌大的房子自己在外面花天酒地,这在年轻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的,那时候的子卿,自己受再多的苦都是为能陪护着母亲而忍的。为了钱,如花的贤妻冷淡置之,若有若无,在外面淫乱不受约束。

因为有了钱,他不再淳朴,他眼里的一切除了用钱来衡量以外,真情和良心都随欲望的膨胀在逐渐销蚀直至泯灭。他用钱亵渎了年轻的美好初恋,用钱设计了兄弟以名的晓声弟,用钱埋葬了自己的妻母,最后也用钱买断了自己的未来,掏空了自己的心肺和思想。人性的泯灭就此苍凉……晓声,小时候要成为有钱人的梦想最后和子卿戏剧性的调换。他倒成了作家。

在发达的子卿没出现之前,他的生活看似也体面,作家,文者。名声好。当平静的生活突然遭遇了子卿这颗具有诱惑力的石子以后,他的内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了。子卿和他形如兄弟,甚至子卿是晓声的互体,他即子卿,子卿及晓声。然而,子卿的百万财产是不能和晓声共享的,他住的豪华公寓,晓声是住不进去的,他的全副大款的武装,晓声依然不能像自己的东西一样,可以随手带走。

这样的现实,毕竟还是给了晓声很大的心理落差的,甚至还有了一种嫉妒心理。以至于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看来只有破烂的东西才具有共性,而值钱的东西则有属权性。正是这种属权性,使人不能亲和如旧。事实上人们都很难承受别人比得过自己,特别的自己亲近的人。

晓声在这小说里的命运也是悲惨的。也许是感情使然,但是他超越了道德的界限与自己的兄弟的妻子孕育了新的生命,可惜这可怜的小生命只是背负着错误教训而降临的,降临得哪么惨烈,猎狗吞噬了它的生命,留下了一堆血肉模糊,给谁看?最重要的是要给晓声教训。生命,灵与肉竞相泯灭。

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变化于矛盾之间。在矛盾中,我们要善于适时给予润滑。否则,锈迹斑斑的生活,会为我们呈现难以名状的现实。生活原本可以很美好,只要我们不那么功利,不那么媚俗。我们不会因为缺少金钱而活不下去,相反在最艰苦的时候,我们想的就是怎么努力才能过上温馨幸福的日子。但是当我们民灭掉人性的本源——真,善,美。在麻木中聚敛财富和欲望,最终的财富和欲望又归属何方?也许创造财富和滋生欲望的本身就已经是在失去……

这部小说讲述了作者少年时代,对他影响最深的两位好老师-李老师和冼老师,读后感《浙商文化教程读后感》。这两位老师竭尽自己全身心的精力去教育他们的学生,言传身教、和蔼可亲,待学生如同自己亲生骨肉,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一丝不苟的教授学生知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由于种种原因,两位老师的结局非常悲惨。李老师在饥饿、灾荒中离开人间,冼老师则被误判成外国间谍接受劳改,在蒙受羞辱中上吊自尽。读到这里,我心里非常难过,那段不寻常的历史,震撼着我的心灵!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举国震惊,地震中媒体、报纸经常出现的一幅幅画面让我惊讶,同时也使我猛然醒悟。当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在废墟中寻找活着的生命时,被一幅埋在废墟下的一幕幕情景震撼了。一位老师为了保护他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的身体当作擎天的支柱来保护他们,本来他可以安然无恙的脱离危险,但是他选择了留下,留下了自己年青的生命。我们的班主任宋老师曾经在课上说过“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是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这就是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从这些老师身上,我深深体会到这话的深刻含义。

想起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今天,我是多么希望《老师》中的两位伟大的老师,以及千千万万的为学生献出宝贵年华和生命的老师们,能重新回到现在我们生活的幸福时代。尤其是冼老师,他把自己从西方来到祖国怀抱的经历告诉给同学们,让学生大开眼界,还资助没钱上学的贫困生,直到离开人间的前一天,还给作者的弟弟妹妹买饺子,不让他们挨饿。这样可敬的老师,难道你能不被他感动吗?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相信今后的日子不会再发生这样的悲剧。想成功,就必须先帮助别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每付出一份爱心,就会获得一个果实。当你的爱心树硕果累累之时,也就是你站在人生的颠峰,享受人生的壮美与瑰丽之时。

和老师的付出相比,我们在学校没有做到全力以付!因为没有全力以赴,所以我们没有能力报答他们!因为我们的不懂事,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白发,更虚弱的身体,更深的皱纹!请反省一下自己吧!只要我们全力以赴,他们就将终身无悔!我们都是老师艰辛的付出哺育成长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努力学习本领,建设祖国,复兴祖国,以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天的每一分钟,对我们的未来完全负责!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要全力以赴,追求成功!

第四篇:文化叹千年-------(读后感)

文化叹千年

---《千年一叹》读后感

书名:千年一叹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中国作家出版社

内容简介: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行程中的经历。在本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直至前几个月,我才接触余秋雨的文字,《千年一叹》便是我读的第一本。本是为了消磨时光,却让我感叹为何不早点认识它。

无人能想象在当今政治格局如此严峻的国土一路走过,会有多少感悟。千禧年之际,作家余秋雨从柏拉图的希腊出发,途径神秘宏伟的金字塔,耶路撒冷的哭墙,黄沙之中已为废墟的巴比伦,虔诚信徒沐浴的恒河,菩提树下释迦牟尼的讲坛,探寻千年来人类文明发祥的足迹,为新的千年奠下文化的篇章。

埃及政府为保护游客而专派装甲车的举动让人感动,犹太人千百年来对家园的寻觅与守护让人感动,约旦国王侯赛因那仅是沙土的陵寝让人感动。而那些失学儿童的生活让人心痛,伊拉克婴孩无药救命的现实让人心痛,印度人对贫困与生死的麻木让人心痛。

为什么?为什么那些古老灿烂文明的发源地如今贫困了下来?为什么曾经强大的文明古国如今衰败了下来?为什么那些古国的灿烂文化已经被人们所遗忘,无法寻回?这些问题作者向文明提了出来,相比之下,中华文明的代代传承让人感到欣慰。

《千年一叹》是一本日记,它虽在有些句子上不如经深思熟虑的文字,可正因如此,它的文字更加朴实,更加真实,更加能反映出作者敏锐的情感,更加显出了文字背后作者对各种古老文明命运的深刻思索。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在征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有不断被其他远征文明所摧毁,有过兴旺繁荣,也有过破败衰落。中华文明,属于农耕文明,守卫自己的土地,需要土地,但又不必远征,在守护之中竟已流传千年。中国人缺乏宗教的信仰,却因此免于宗教的纷争。中华文明的基调是守旧,但余秋雨已看出,千年以来中华文明隐藏着一中内在弹性,避免了排他和极端,中华文明虽保守,但也懂的包容,传承也懂的创新。种种机缘让张红文明在各种纷争中延续下来。

走过不平静的古老土地,探寻古老文明的遗迹。本书虽写的是他国的古老文明,却延伸至中华的古老文明。千年一叹,文化一叹一千年。当我们跨进新的世纪时,古老文明的去留依旧会让我们嗟叹千年。

第五篇:重塑文化基因

重塑文化基因

当今,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无疑,这是对当今时代文化竞争新格局新形势的及时回应。

将这个理念延伸到企业中,就是——企业要充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软实力。

在当今国际竞争格局中,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越来越多的实践已经证明,企业文化在推动企业改革创新、改善管理、提高绩效、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促进企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独特作用。如果忽视企业文化建设,那么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格局便无立足之地。

坚守道德和诚信

2008年,震动一时的“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国民信任危机。这使责任企业在检讨自身的同时,也唤起了所有企业的良知与思考——新时期下如何恪守商业道德。

“三鹿奶粉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诚信危机给社会、人民生活以及企业自身和所在行业带来的严重影响,它值得我们警醒和深刻反思”,在“第七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严肃地说,“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但更主要的是企业诚信的缺失。”

众所周知,以诚信为信条和强调道德约束的商业文化,谱写了中国商业文明千百年的辉煌历史。如今,我们已进入现代商业文明时代,诚信和道德依然需要传承下去。从商业文明的角度上讲,创新文化需要道德和诚信作为支撑。

王忠禹告诫企业,无论市场竞争有多么激烈,经营环境有多么复杂,企业都应坚守道德底线,永远让消费者享受到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做“阳光”型的企业。同时他呼吁,企业要以“三鹿”奶粉事件为鉴,切实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规范自身行为,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要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企业诚信道德建设。

王忠禹说,首先要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通过打造诚信文化,不断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形成“有信者荣、无信者忧、失信者耻”的商业文化氛围,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企业的立业之本、兴业之道。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也从企业文化角度解读了诚信的重要性。他说,企业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将利益的着眼点从企业自身转移到更广泛的公众身上,用企业文化滋养企业的公民意识、民生意识,培养良好的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职工合法权益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此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的尊敬。

激发创新精神

很大程度上说,创新是企业文化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倘若一个创新的文化氛围在企业中建立之后,它所带来的创新活力相当于在企业内核安装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为企业的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看看国际上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长盛不衰,最大原因就在于持续的创新作支撑。

在“第七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说,企业创新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要不断地培育创新意识和完善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全员的创新冲动、创新勇气和创新的活力。

实现理念上的创新,企业必须创新文化内核,把创新的基因置入到员工当中去,激发企业成员的创新精神,营造一个创新的文化氛围,才能使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对此,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指出,企业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和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企业依靠人的进步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依靠人的能动性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依靠人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延续,同样离不开创新的推动。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企业更要以创新为突破口,创新文化内涵,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硬化”企业的软实力。正如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会长所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广大企业要立足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企业软实力,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他还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企业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团结广大员工,齐心协力,渡过难关。

创新文化模式

近一段时期以来,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的动荡以及由一些企业诚信缺失导致的信用危机,牵动了经济领域的每一根神经,深深触动了每一个人,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反思以往爆炸式的增长和赶超式的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让我们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

如果说企业以往靠政策和机会获得了丰厚的资本积累,那么今后企业必须将企业文化作为制胜的法宝,才能在风起云涌中永立潮头。如今,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的时期,那么企业文化也必须及时跟上日程。因为创新文化是企业实现持续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以后,联想运用全球战略性新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业务模式”。据了解,这个模式可以使联想减少管理成本并提高效率。它有效地利用全球公司各个方面、各个区域的资源、创新、理念和人才,改变了联想的业务结构、运营模式。与此同时,联想在并购时就制订了以“融”致“合”、“和谐为纲”的“坦诚、尊重、妥协”沟通三原则,来指导企业内部跨文化的整合,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明确的文化框架——“联想全球新文化”。

“全球资源配置的业务模式”与“联想全球新文化”两者的互动,使联想整个组织系统自动地检查外部环境和内部工作,寻求和利用创新机会,刺激员工的自主创新。联想今天能够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创新文化的推动功不可没。

专家指出,2009年将是考验企业内功、检验企业文化的关键一年。中国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企业文化的功能就是变压力为动力,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使企业成员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这股“精气神”共同发挥效力,足以抵御经济危机的侵袭,并使企业在逆境中屹立不倒。

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要不断地用文化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给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文化根基,这样才能使企业做长做久。

下载习近平三叹浙商文化基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三叹浙商文化基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浙商文化问题研究(最终版)

    关于浙商文化问题研究 ——以周大虎、周小虎的温州大虎打火机为例 公共管理学院徐楹楹1220100232 摘要:浙江的经济飞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全球化,更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

    论浙商文化的丰富内涵大全

    论浙商文化的丰富内涵 ————以娃哈哈集团为案例 摘要:浙商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的商人文化。浙商文化既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又带有浙江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的气息......

    2016春季浙商文化概论教学大纲(合集5篇)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理论) 课 程 名 称: 浙商文化概论 开 课 系 (部): 公共基础教学部 撰 写 人: 袁岳 审 核 人: 何其祥 修 ( 制 ) 订 日 期: 2016年3月 系 主 任 签......

    和谐企业的文化基因

    和谐企业的文化基因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提出,构建和谐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当中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和追求民主法制、公平正义、......

    浅谈浙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推荐5篇]

    浙商文化概论期末论文浅谈浙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系别:会计系班级:11注会2班学号:09201240姓名:俞骋远浅谈浙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通过本学期《浙商文化概论》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马氏“文化基因”理论新探

    《红楼文化基因探秘》是一部系统从“文化基因”理论入手,研究《红楼梦》的书,马氏“文化基因”理论新探。其实作者马经义先生早在《中国红学概论》中,就有零星的篇章在做这样的......

    注入团队文化基因(共5则)

    注入团队文化基因,提高服务品牌竞争力 泰州分公司项目经理助理 戴春梅2014年4月,我刚刚从北京回来,因缘际合,有幸加入了上海财安泰州分公司的团队,此时,泰州中行项目基本进入正轨,......

    习近平谈文化自信

    习近平谈文化自信 编者按: 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除了“不忘初心”,同样备受瞩目的一个词是:文化自信。 这也是公开报道中,一个半月以来,习近平至少第三次提“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