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有电信企业

时间:2019-05-14 10:2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造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有电信企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造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有电信企业》。

第一篇:造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有电信企业

造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有电信企业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6:16 作者:张春江

电信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电信企业的竞争力如何,已成为影响综合国力和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经营管理着巨额国有资产的国有电信企业,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又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进一步深化改革,造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有电信企业,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一、认清产业规律,奋勇抢夺国际竞争主导权

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电信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勇敢面对全球性的竞争与挑战,抢抓机遇,攻坚破难,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推动我国电信产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一是技术进步规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程控交换机等新技术的出现,拉开了电信领域技术革命的序幕。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电信产业加速走向光纤化、宽带化、IP化、综合化。在通信网的骨干传输层,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向光纤网和全光网传输趋同;在通信网的交换层,正由电路交换网向以采用IP协议为特征的下一代综合交换网转变;在通信网的接入层,则由传统的有线铜缆接入为主向有线和无线并重的方向发展,具体接入方式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出现了有线电话、有线电视、GSM手机、CDMA手机、小灵通、宽带接入等各种通信手段。这些技术突破,大大提高了通信效率和质量,具有显著的革命性质。后起技术对先行技术的替代效应,不仅使电信企业各类基础设施加速更新换代,而且正在使窄带通信向宽带通信演变、由单纯话音的网络连接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演变。

二是产业发展规律。技术进步是电信产业结构与体制变革的基础。在技术进步的强劲驱动下,电信产业从垄断性行业快速演进为竞争性行业,产业体制由独家垄断变为多家竞争。电信发展初期,由于它的全程全网特性,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引入竞争得不偿失,很长时间内被广泛认为是“自然垄断”产业,各国几乎都采用政企合一、独家垄断的方式经营电信业。但是,随着

电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电信业的可竞争性不断显现,并最终导致了电信业垄断体制的瓦解。“破除垄断,引入竞争”,成为上世纪最后10年全球电信改革的主旋律。一些新兴公司采用新技术,不仅提供了优于传统运营商的服务,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经营业绩。世界电信改革,发端于美国1984年对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分拆。这次分拆不仅促使美国电信产业走上竞争之路,还诱发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信改革潮流。之后,伴随以光纤传输、IP交换、无线接入等技术大规模商用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兴起,电信竞争的浪潮席卷全球。

三是市场竞争规律。技术进步为产业体制变革创造了条件,市场竞争则加速了产业体制变革的进程。近年来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电信业在优胜劣汰中重新走向集中与融合。今年初,美国西南贝尔电信公司收购了当年从垄断巨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拆分出来并继承其商号的长途公司(AT&T)。接着,维尔岑公司(VERIZON)又收购了当年电信垄断的“挑战者”微波传输公司(MCI)。历经几番并购重组,当年的垄断者及其挑战者同时消亡,美国电信业又重归数家大公司主导,产业再度追求规模效益。市场竞争推动电信产业全球化步伐不断提速。近几年,国内市场国际化、全球竞争本地化成为人所共知的趋势。空前激烈的竞争使全球电信领域最近几年出现了新一轮以“融合”为特征的变革:长途电信公司与本地电信公司融合,移动电话公司与固定电话公司融合,计算机通信公司与电信公司融合,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与电信公司融合。这些融合的案例已大量发生于美国、欧洲甚至印度等国。

二、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做大做强我国电信产业

以199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联合通信公司为标志,我国电信改革正式启动。十余年的改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助推器的电信业,不仅带动了上游的设备制造业和下游的信息服务业,还为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赶超战略提供了网络保障;电信业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转变,市场需求发挥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竞争成为企业发展、改善服务的主要动力,国有经济在电信业的控制力不断增强;电信服务日益普及,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资费水平持续下降,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到2004年底,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均已突破3亿,高居世界第一位,宽带接入用户居世界第三位。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电信企业的竞争力仍然较弱,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扩大开放中加强国有电信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与综合竞争实力,为我国电信业的未来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推进电信产业体制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当前,国家正在加快推进电信产业的立法工作,健全与电信竞争密切相关的市场规则和政府监管规则;加速推动固定通信与移动通信的融合,改变我国电信企业业务结构单一的现状,真正落实2001年国务院《电信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大力发展全业务公司,以便与国际惯例接轨,与世界电信技术进步潮流保持一致;积极推进通信业与广播电视传输业的融合,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提高各类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宽带视频通信,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全业务经营作为电信企业最为合理的运营模式,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种运营模式,不仅能使电信企业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且有利于向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市场需求也与日俱增,相关产业政策如能与时俱进,那么,我国完全有条件造就若干家“航母”式电信运营企业,电信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大大提升。

第二,推进企业运行机制创新,通过精细化管理、国际化竞争增强竞争力。成长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信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和严峻的国际挑战中求发展、谋振兴,必须进行制度再造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靠机制提高竞争力。一是要坚持向管理要效率,推进决策科学化、管理数字化,依靠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广泛采用共享式服务、集约化管理,提高企业战略决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二是要加快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以业绩为导向的用人分配新机制,实现资本、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均衡投入,着力提高总要素生产率。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竞争的国家边界日益弱化,电信企业必须适应入世后国际竞争国内化、本地竞争全球化的新特点,准确把握国际电信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战略竞争能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和“走出去”战略,靠战略形成优势、赢得竞争。为此,要力争在重点地区、重点业务领域尽快实现突破,积小胜为大胜、由站稳脚跟快速过渡到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和有所领先。

第三,推进电信服务创新,为海内外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服务是电信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评判电信改革成败得失的主要依据。电信企业首先要顺应技术进步潮流,加速从窄带通信向宽带通信演进,从主要提供话音连接的服务商向提供包括内容服务在内的综合信息通信服务商转变。要加快流程再造步伐,改革传统的以方便自我运营为主要内容的建设性流程,健全、完善以方便客户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性流程,把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置于企业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客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业务,高质量地满足广大客户多种多样的通信需求。

第四,推进电信技术创新,抓住并用好下一代网络技术(NG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大规模商用的机遇。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电信企业在千方百计地综合利用资源、提高效率的同时,广泛采用各种接入技术,为客户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以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当前,有两道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是顺利向下一代综合通信网转变,以适应大数据量视频、音频信号的传输;二是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异的通信服务,特别是为用户接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总之,要及时启动相关改革,牢牢把握下一代综合通信技术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为电信业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切实增强我国电信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

第五,推进电信业务创新,促进网络连接服务和内容服务的一体化。随着技术迅速进步,未来的电信公司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的网络连接业务,还将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服务。电信公司今天的主要服务产品——话音通信的重要性将日益下降。与此相应,网络连接服务与内容服务将融为一体,多媒体信息通信将成为未来的业务主体。能否把网络连接服务与内容服务结合起来,使二者水乳交融,并优质快捷地提供给广大用户,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电信运营公司的命运。这就要求政府和电信企业都要摒弃不合时宜、违背技术进步方向的传统思维,适时出台网络连接与内容提供一体化的业务管理和发展政策。

三、推进“电信强国”战略,实现电信业和经济、社会、人的协调发展

我国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电信大国,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加快推进“电信强国”战略,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电信业和经济、社会、人的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推进上游(设备制造业)、中游(电信运营业)、下游(信息服务业)电信企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运营是电信产业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是为上游的电信设备制造业创造强劲的市场需求,产生显著的拉动效应,提升我国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近年来,华为、中兴等电信设备制造商开始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就与它们在国内竞争中已确立的优势地位密切相关。反过来,电信技术装备能力的提高,又大大增强了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可以为下游的内容服务业提供有效的传播平台和通道,使越来越多的信息内容能够通过网络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电信网络能力迅速增强,包括宽带接入用户在内的互联网用户数增长迅猛,为新浪、搜狐、网易、盛大等内容服务公司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反过来,内容服务公司也为改善信息通信服务、增加业务收入带来了机遇。因此,在推进“电信强国”战略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协调推进电信业上中下游企业的发展,为实现整个产业的繁荣奠定基础。

统筹推进电信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信息流通畅,是资金流、物流、人流通畅和经济顺利发展的前提。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电信业具有强大的渗透、扩散和辐射效应,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电信强国,一要继续大力发展电信业,继续推进适度超前发展和技术赶超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二要广泛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三要建立健全现代电信企业制度,确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畅通、便捷高效,不断完善实现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电信业与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电信业是以人为本的产业,必须始终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客户第一、服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更加纷繁复杂,人们的交往方式更加多样,这无疑有赖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各种信息通信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以便有效地改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工商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信息公开和文化传播,方便人们生活,使整个社会运转得更加协调高效。

近年来,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之所以始终不懈地推进国际化战略、宽带战略、移动通信战略和服务奥运战略,正是希望从微观入手,为我国电信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当前,深化电信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都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能够立足全局、抓住机遇,从宏观上积极实施以“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电信改革,那么,必将极为有利于造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有电信企业,从而迎来我国信息产业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作者: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第二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记全国优秀工会之友、中国北车股份公司总裁奚国华

在2014年初召开的中国北车工作会议上,中国北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北车股份公司总裁奚国华明确提出,面对新形势要抓住三个重点:稳增长、转方式、国际化。

多年来,奚国华正是以这种洞悉大势的思维、崇尚行动的勇气、依靠职工的底气,和他的管理团队带领八万多名北车职工,秉承“接轨世界、牵引未来”的使命,加快实现打造世界级企业的“北车梦”。中国北车于2012、2013连续两年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之冠。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于2013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工会之友”称号。

依靠职工团队:三年再造一个北车

奚国华从企业一线成长起来,对职工具有深厚的“依靠”情怀。在中国北车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题会议上,他说,“要通过网上采购不断降低成本,节约下来的资金,一部分增加企业效益,一部分提高员工收入,一部分奖励优秀员工。”在中国北车每年的工作会议上,他也多次要求下属20多家企业高管:“发展企业不忘职工群众”。

“面向三大市场,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产业,实现三步走发展目标”,2008年7月17日,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出任公司总裁的奚国华在致辞中首次提出中国北车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一步,三年再造一个北车;第二步,四年力争再翻一番;第三步,2020年进入世界500强。”战略就是承诺。五年来,奚国华总裁和他的管理团队,落实“依靠”方针,团结带领全体员工,让激情点燃梦想,用创新引领未来,打造持续竞争优势,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谱写着中国北车的华丽篇章。

“作为个人,我们都渴盼成功;作为一个中国北车员工,又何尝不渴望自己是在一个世界级的、受人尊敬的企业内工作。”奚国华反复向他的团队强调有了激情,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潜在能量,可以使自己产生一种对事业的强烈追求,还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在观念上,他积极倡导“由我来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强调责任,主动担当,不推诿不扯皮;强调效率,及时高效,不拖拉不延误;强调质量,精益求精,不敷衍不找借口。

在制度上,他强化战略导向,强化责任考核。变“指标博弈”为“主动加压”,坚持由外及内、从上到下设定目标值,通过“四位一体”的考核机制,使20多家企业和八万名职工的整体利益相一致。

在行动上,他践行“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不断提升职工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同时,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充分尊重职工职业发展的同时,广泛地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在鼓励职工充分发挥独创能力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团队协作精神增强。

正是在这种激情的感染和推动下,中国北车成功应对外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内部经营形势跌宕起伏的新形势,经营业绩保持持续攀升。营业收入从2008年的37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94亿元,超额完成“三年再造一个北车”——中国北车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发展目标。

2013年,面对依然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北车继续保持逆势增长,站在了千亿级企业平台,创造一个新的发展里程碑,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再次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第一名。

中国北车坚持在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同时,实现了职工收入每年都有新的增长,使每一名员工都能通过劳动过上体面的生活,分享事业的成功。

带领职工团队:用创新引领未来

“有了创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才会源源不断,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创新的活动贯穿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奚国华和他的团队,将技术创新作为中国北车战略之首,先后建成4个国家级研发机构、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专项技术研发中心、2个海外研发机构,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在高速动车组领域,中国北车研制生产的CRH3型动车组承担了京津、京广、广深等线路运营任务,CRH5型动车组承担了京哈、京石、郑西等线路运营任务,CRH380BL、CL型动车组批量投入京沪高铁运营,CRH380B型高寒型高速动车组独自担当世界第一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运营。

在大功率机车领域,中国北车研制生产的HXD2、HXD2B、HXD2C、HXD3、HXD3B、HXD3C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HXN3型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累计交付3000多台,为中国铁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在铁路货车领域,持续保持领跑地位,抢占世界铁路货车技术制高点,设计开发了我国铁路80%以上的货车车辆品种。以70吨、80吨级提速重载货车成功运用和时速120公里货车提速改造完成为标志,主导了我国铁路货车三次升级换代。试制成功时速220公里快捷货车和30T轴重重载货车,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铁路货车第四次升级换代。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创造了适用轮轨式地铁、跨座式单轨、“有接触网”和“无接触网”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等5种线路模式的铝合金、不锈钢等20余种城轨车辆产品,全面引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方向。

在国际市场方面,中国北车的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燃机车、客车、货车批量进入发达国家,“中国制造”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首次进入欧洲市场,城轨地铁车辆成功打入香港、沙特等世界城轨高端市场,并逐步向“产品+服务”模式发展。

此外,依托核心技术,大型养路机械产品钢轨打磨列车、路基处理车形成批量制造能力,风力发电机等机电装备领域占据了国内主导地位。

传承百年积淀,锐意改革创新,中国北车现已成为全球成长性最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之一,三次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科技创新企业奖”。

培育职工团队,打造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队伍

作为有着八万多名职工的企业总裁,奚国华始终坚信,职工团队是推进企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发展的最宝贵财富,是打造持续竞争优势的第一资源、第一推动力。2009年6月1日,李克强同志在中国北车唐山客车公司考察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生产线,勉励现场员工:“你们是中国的第一代高铁工人,不光要自己学习好,还要给后人留下宝贵经验。”以此为契机,中国北车认真落实中央领导指示,迅速做出持续深入全面打造第一代高铁工人团队的部署。

奚国华和他的团队,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与人才开发协同机制,积极搭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享成功的舞台,推进高技能人才职业化、专业化。

通过几年努力,中国北车培养了包括一大批操作人员在内的各类专家人才队伍。123人次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詹天佑奖、茅以升奖等。拥有“金蓝领”122人,建立起14个以职工名字命名的“金蓝领工作室”,其中有3个被批准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中国北车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达到54%以上。

五年来,共有9名一线职工当选全国劳模,2名技术工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3名一线工人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支持群众工作:共建和谐北车

“要在住房改善、职工福利等方面多为困难职工考虑,多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困难职工。”2014年1月21日,离马年春节还有三天,奚国华赶赴地处塞外的大同电力机车公司,到困难职工家中慰问时对企业高管动情提出要求。这是奚国华加入中国北车十年来,第十次到困难职工家中走访慰问。多年来,他就是这样带着对职工深厚的情感,支持群众组织,建好桥梁纽带,共建和谐北车。

他自觉坚持群众路线,带头落实依靠方针,全面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积极支持探索健全上市公司职代会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深入推进厂务公开、集体合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营造了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他一贯支持企业工会工作,主动当好职工之友,重视工会干部配备,两级企业的工会主席均为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工会法》,按时足额划拨工会经费;经常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帮助工会出主意、想办法,协调解决工会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在公司党委和行政的支持下,中国北车各级工会组织认真履行职能,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深入开展专项劳动竞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会保质量保安全“三项活动”;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深入开展打造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团队、弘扬高铁工人精神活动;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推行集体协商工资制度,开展帮困救助活动等,有力地促进了和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这些活动,充分彰显了北车工人有力量,北车工会有作为。中国北车工会于2011年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所属生产企业工会全部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中国北车集团于2010年、2013年两次被授予“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在“加快把中国北车打造成为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为未来城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的进程中,奚国华和他的团队将紧密围绕“稳增长、转方式、国际化”三个重点,不断深化“经营模式、技术、管理”三大创新,全面推进实现中国北车第二步发展目标。

第三篇:国资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13项要素

国资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13项要素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发展战略目标,研究制定《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将“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世界一流企业“四个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形成了13项对标共性要素,这是中央企业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迈进的行动指南。现将13项要素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经过调研、研究,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的13项要素,并开始研究制定《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就13项共性要素全面开展对标分析,使其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企业方阵迈进。13项要素具体如下:

1、建立起规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通过母公司及所属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集团各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责、规范运作,形成科学决策、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集团母公司层面建立起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能够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决策、经理层选聘、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作用。母公司及所属企业董事会之间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形成科学高效的集权分权体制。

2、主业突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

主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在国资委核定的主业范围内,通过并购重组、内部整合、精干主业、剥离辅业等优化配置资源,使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结构不断完善,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整体优势。

3、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上有重要突破,在国际标准的制订上有一定话语权。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率较高,建立起产学研或官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与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专利保护、商标注册保护、版权登记等措施加强对自主创新成果的及时有效管理。

4、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优势

提出有利于发挥企业潜能、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分析切实可行,具有资金、人才、组织体系等方面保障能力,能够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原有产业优势相结合,明确发展重点及采取的措施,具有通过并购、联盟等方式加快发展的能力。

5、国际化经营与运作能力较强,跨国指数较高

以全球性战略思维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在市场开拓、业务范围、资源占有、收入比重等方面国际化程度较高,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取得实效,拥有较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综合指标及各项关键指标处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社会形象良好,国际影响力较强。

6、拥有国际知名品牌

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通过一流的产品设计、质量服务管理、市场营销和商业模式有效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与目标市场的高度契合,品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在国际上拥有知名统一的企业品牌或系列产品品牌,在价格和用户满意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7、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与较强的盈利能力

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进入财富500强的企业排序有明显提升或地位不断巩固,盈利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给予股东较好的回报。

8、内部改革适应国际竞争要求,激励约束机制健全

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不断深化,形成职工能进能出、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体制机制,保护职工合法权益。薪酬体系和用人制度能够吸引、留住并充分发挥人才特别是核心技术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国际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9、集中有效的集团管控模式

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控模式,集团管理层级原则上控制在3级以内。实行集中有效的资金管理、采购管理、投资管理、资本运营等,建立起并不断完善以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和关键经营要素管控为核心的经营管控体系,对境外企业和境外资产管控有效,拥有较强的集团控制力。

10、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拥有较强风险管控能力

有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并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手册》及《企业内部控制手册》。董事会在重大决策的风险管理中能够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健全,落实全员岗位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科学高效,有良好的风险预警体系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在集团范围内建立起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对重大风险管控良好。

11、管理信息化处于较高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集团范围内的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建立起管理透明、系统集成、授权受控、安全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控一体化,借助信息化平台不断增强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利用管理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境外子企业的实时有效管控。管理信息化做到适时、高效、可持续、经济成本合理。

12、重视领导力建设,建立起学习型组织

重视全员在岗学习和离岗培训,加强以培育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化经营运作能力和管理技术复合型为重点的企业高管人员领导力建设,高端人才队伍与国际基本接轨,领导人员素质和高管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13、具有先进独特的企业文化和较强的社会责任

具有中国特色和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健康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以开放、包容、多元、共赢的文化要素促进国际化经营。符合国际社会责任8000号标准要求,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形象良好,积极参与国际及行业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制定。

王润秋:央企与一流企业最大差距在创新力

来源一财网 2011-10-29 16:16

中央企业的硬实力已经和世界一流企业差距不大,最大的差距,一是文化力,一是创新力。由中国经济出版社与第一财经日报社联合举办的中央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今日在北京召开。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王润秋在会上指出,中央企业的硬实力已经和世界一流企业差距不大,最大的差距,一是文化力,一是创新力。

以下是王润秋的发言实录。

王润秋:刚才张德霖主席讲得非常好,视野开阔、高屋建瓴,论点很精辟,我们是望尘莫及。我一看这个服装就是来充数的,不是正规的,本来我们改革局是我们刘文炳局长来做演讲,他因为临时有事,委托我来做演讲。我也没有很好的准备,这个PPT是在以前做介绍的时候用过一个PPT,我想讲的题目是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的后半句话,就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前半句就是“做强做优”。我说后半句话主要是切合我们的题目。因为国际竞争力,我们需要“走出去”,当然在国内也需要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现在我们已经融入了全球的经济,但是真正要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还必须“走出去”。我们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走出去”。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观点。首先介绍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去年中央企业会上王勇主任就提出“十二五”总体的发展规划,就是“一大目标、五大战略、三大保障”。“一大目标”就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当时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就是中央企业在“十二五”时期提出这样的目标是不是有点太高了。我个人认为还是有一点基础和条件,为此还专门为委领导写了这方面的报告。现在国资委已经明确这项工作由改革局牵头,让我牵头做这项工作,我们做了不少的调研,到一些央企和有关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做了一些调研。总体的规划,“一大目标、五大战略”。“五大战略”就是把我们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强企和“走出去”,以及和谐发展。“走出去”是五大战略之一,五大战略是支撑“一大目标”的。提出“五大战略”都是非常重要,转型升级是起着统领的作用,创新非常的重要,刚才张主席讲到,我们“散而少核”,我们缺少核心竞争力。我记得跟王勇主席讲话的时候,和研究局在探讨,过去我们在描述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在2001年提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我认为发展到今天光有自主知识产权还不够,因为技术层面有几个层面,我认为应当有核心技术,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的特征。所以创新非常的重要,创新最重要的保障是人才,所以提出人才强企。第二、和谐发展。除了对企业自身发展之外,还要和我们的员工、我们的社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环境和谐发展。也体现国资委对这方面的重视,“五大战略”需要有“三大保障”,就是改革是动力保障,中央企业继续要深化改革,在会议上不少企业说到中央企业的改革需要深化和加快,我们的改革比以前更难。国资监管体制的完善是我们的体制保障,怎么样的监管协同、怎么样能够促进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相反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必然对国资委的体制要推动它的创新,比如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整体上市之后,国资委就由出资人机构变成了股东。所以出资人和股东是有区别的。第三、我们要完善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特别是能够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企业家队伍非常重要。后来改革局出来一个专题的报告,它的一个屋梁就是“一大目标”,它的五根柱子就是“五大战略”,下面“三大保障”是这样的情况。

做强做优就提出“四强四优”,这是对所有的中央企业提出的要求,每一个中央企业都要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做到“四强四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我们的人才,我们的资源配置能力,这是最主要的几个方面。“四优”首先是业绩、公司治理、布局结构、社会形象。在“四强四优”的基础之上,提出来我们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我个人认为做强做优,它的内涵就是“四强四优”,在这个基础上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就是第一点。

第二,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意义。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它在几个方面是有重大意义:一是在和平发展的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竞争上的竞争,经济领域的竞争突出表现在大企业的竞争。大企业体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中央企业应当来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骨干力量。中央企业现在已经有38家进入世界500强,上世纪90年代到北京的时候,就讲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能有30、50家进入世界500强,我们中国的整个经济面貌和国家的竞争力就大不一样,现在光中央企业就38家,我们国家的竞争力突出体现在大企业的竞争力。它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进入世界500强有多少。二是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需要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市场竞争力,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就必须提高它的竞争力。中央企业在国有经济中承担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属于重要的行业,关键的领域,在这里提升中央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我认为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年来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很快,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和条件。我个人的判断是我们的中央企业就整体而言,我们和世界一流的企业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我们有一部分企业在有一些领域,在个别的方面,我们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我们给委领导提交的报告,总体央企的目前现状的判断,而且我们中央企业发展的愿景、发展的渴望非常高,所以不少的中央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十二五”打造世界级的企业,我们认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越高,进步的就越快。中央企业是具备这样的基础,但是中央企业还有很多的差距。比如我们现代企业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中央企业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我们中央企业很多都是国有独资公司或者国有独资企业,特别是在很多竞争性的领域要打造干干净净的公众公司,这样的话,通过机制上、通过体制上为我们建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基础。比如我们的管控能力,我们“走出去”之后的管控能力还很弱,我们走出去中央企业目前的软肋,我们全球的资本研发、人才等要素的配置能力还比较弱,比如我们很多的央企在世界上是最大,也可以说是最好,比如中国移动,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也可以说是非常好的电信公司。但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比较少。

总体的判断,如果把“走出去”这个概念实际上就是国际化,我们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把国际化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己生产,卖到国外,把我们的东西卖到国外,或者从国外来买我们需要的资源等。实际上这是一种贸易和交易。很多企业处于这样的阶段。第二阶段,我们已经能够“走出去”,已经能够在一些国家推进我们的本土化,已经在有一些国家可以建造工厂,实行研发、聘用当地的人才。第三阶段,实际上已经淡化国家的标志,已经实行全球的资源配置,已经在全球来配置它的资源,全球来整合它的价值链。我个人认为中央企业普遍来看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中央企业达到的是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之间,任务非常艰巨,我们真正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个人认为我们任重而道远。

怎么样培育世界一流的企业?有一些原则,记得去年年底我们领导让我给王勇主任汇报,我特别强调两个原则,第一,我们要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主体,任何机构包括国资委也不能代替企业的作用。当然国资委作为出资人机构也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一定要市场化培育,我们走到了今天,我们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在竞争中真正能够锻炼培育出来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不是评出来的,任何机构没有资格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38家进入世界500强,仅仅是在销售收入的指标上,说明我们有了一定的体量,我们的规模效应已经显现出来,规模很重要。我不同意有些人说我们仅仅进入世界500强,仅仅是一个“大”,我不太同意,因为我在企业干了十多年,我的企业是属于规模经济效应要求非常高的企业,这个“大”本身也体现着“强”,“大”更有有利于资源综合整合的配置。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在销售收入上,仅仅在个别指标上进入世界500强,刚才主席讲的我们还是

“散而少核”,这方面还是不够。所以我们要培育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个问题是探讨一下我们要培育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素,这是我过去谈的13个要素,当然这些要素做了一些调整,包括聘请了一些专家,像张秋生教授,他承担的任务就是购并、重组与整合。我们中央企业要培育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国资委给予有效的指导。其中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两个文件,一是顶层设计,改革局负责顶层设计。二是研究起草的就是要素的指引。我们这个要素不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是针对中央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它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最重要、最紧迫,我选出13个方面,比如治理结构、业务结构,业务结构里是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我们的研发是不是具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偶尔的创新不行,连续不断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好的机制、很好的人才队伍、很好的文化。比如我们的人才管理,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的软实力,比如我们管理上的信息化标志着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比如说我们的管控能力,如果我们“走出去”就是涉及到环球管控的架构,我们能不能有效控制境外的资产,这是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比如我们的管理持续的改进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商业模式上,在价值链的整合上,在产业链的优化上,我们的能力如何。比如我们的社会责任的履行,在现在的情况下,作为中央企业以自己经营业绩好还不够,一定要模范的履行社会责任。今年我带队去了两个企业,也是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措施,到美国思科,他们跟我们交流,我们有18个中央企业的老总参加了培训,所有思科的高管跟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培训。我们还请了沃尔玛的迈克,他们的CEO、CFO、CIO、CTU、CUO等等,我们就感觉到文化,他们其中有一个就是社会责任。我们还去台塑集团,他们履行社会责任非常好。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不光是有自身的盈利能力,还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而这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对于企业的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还正在研究,我们找了一些国内的专家,我们希望能够制定出体现中国的最高水平、最高权威的要素指引和要素的指导手册和教材。我们为此而努力,能够希望以此来引导中央企业从中国一流走向世界一流。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包括要素的提炼,包括要素的世界一流的案例,比如风险管控哪些国家做得好,哪些企业做得好,包括中央企业哪些企业做得好,包括世界一流企业的案例,我们进行了十大案例,包括中国主要选了台塑,亚洲是三星,还有美国的GE和欧洲的一些企业,我们想看看他们走过的路给我们的一些启发。

世界一流企业这些要素在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我想重点谈几个问题:一是关于软实力。中央企业的硬实力或者中国企业的很多企业的硬实力已经和世界一流企业差距不大。或者说这种差距是可以解决的,拿钱就可以解决,有了资本可以解决你的硬实力,你的规模,你的设备和装备水平,这些都能解决。但是我们的软实力拿钱是解决不了。最近一段时间我负责这项工作,研究世界一流企业,包括研究应用到服务业,追求卓越等等,我们看到世界一流企业的软实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个软实力可以转化为硬实力。中央企业目前的规模体量是不小的,借助于中国的市场,但是我们的软实力差距很大。我看到包括实例的考察,包括到台塑和美国思科,到了那个企业会理解什么是创新的文化,什么是推动职工,每一个员工能够自觉自愿的,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他们能够去工作、去拼搏,我觉得非常受感动。中央企业最大的差距,一是文化力,一是创新力。特别是到了硅谷,因为思科就在硅谷,所有的企业都能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允许失败,无数个失败奠定了一个伟大的成功。这确实不允许不创新,但是允许失败,这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的考核,我们机制的完善都需要跟上。他们这种文化、这种自律。文化我举了像愿景、核心理念、企业文化、企业伦理、社会责任、社会形象、领导力、品牌、服务等等。比如品牌,中央企业有38家进入世界500强,但是世界前100个或者在品牌上级几乎没有。我记得像中国移动,固然跟在世界上的份额有关,固然和“走出去”国际化的运作能力和水平有关,但是和我们其他的很多方面都有关系,这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

二是公司治理。在这里中央企业改革的任务非常重,我们建立了以外部董事过半为重要特征的规范董事会建设。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推动我们的中央企业能够加快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

份制改革。股权的改革必然会对于我们治理结构的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个任务依然艰巨。比如我们企业的领导人,我们怎么样能够使一个人才辈出,特别是领袖级的人物人才辈出,特别是能够选好中央企业的接班人。

三是创新方面。几种创新的模式,特别是到了核心技术层面,确实是需要我们自主创新。我们有一些情况可以并购,也可以战略联盟可以合作,但是我们自身必须有创新能力。比如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看到很多世界一流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他们能够抢占市场制高点,能够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四是管控方面。刚才张主席也说到,我们这么大,我们企业的规模的扩大对于管理的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这个企业达到800亿或者1000亿,对企业的管理和管控能力需要发生很大的要求。如果使得大企业能够像小企业具有灵活性,富有活力,我们现在特别要防止一种大企业病,企业做大很容易,比如购并,有钱有资本,银行容易贷款,但是怎么整合很难。我们集团的管控,特别是“走出去”,这对我们的挑战非常大。我个人在“走出去”方面,我想世界500强里除了中国的企业之外,几乎所有的企业他们的跨国指数都在50%以上,境外的资产,本国之外的资产利润,来自于本国之外的占到50%以上。我们的中国企业、我们的央企不可能像国外一样,首先我们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芬兰、挪威等等,他们国家非常小,内需、市场份额很小,他们就很容易,就必须“走出去”。欧洲这些资本主义国家,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传统上就是国际自由贸易的市场。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没有必要说一定要达到50%以上,我个人认为没有一定的跨国指数,很难检验、很难提升你的国际竞争力。是不是不低于30%,在提出这个指标的时候,中央企业没有一家能够达到30%,如果一个指标,比如来自于利润是达到30%,但是综合来看是达不到。这就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管控这个任务也非常重,我们的管理、信息化、流程再造、管理创新等等都对我们提出了要求。我总是想,我们在中国经常见到一些跨国公司跟我们谈的都是中国人,什么时候我们到国外,代表中央企业跟国外,跟东道国在搞经营的依靠的都是本地人,这就是一个重要的进展。本土化也说明问题,现在包括民营企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中国人。要“走出去”,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实现全球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要在人才最集中的地方搞研发,要在市场最大的地方搞营销,要在成本最低的基础上搞生产。国际化的任务非常重。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是主体。国资委可以做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培育措施。

1、引导企业、分层次、全面的开展“对标”。几乎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世界一流企业都经过这样的过程。我们看看这些企业,特别是三星,上世纪90年代我1997年去三星,当时在全集团开展质量星经营活动,一种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对标”,哪个企业最好,就和它“对标”,比如财务管理、研发都跟世界上最好企业去“对标”。当时提出的宏观目标是超过索尼,当时是不可思议的,现在三星是做到了。“对标”非常重要,通过“对标”看看我们到底处于什么位置,我们的差距有多大。当然“对标”不能简单模仿,“对标”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创新。

2、加强培训交流,不光在国内“走出去”,中央企业的高管怎么样能够“走出去”,领导力的培训,我们高管的培训非常重要。

3、选择领导高度重视、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制定研究实施方案并组织分析论证。这样的话中央企业来进行推进。二是政策措施,包括预算和改革重组。这些中央企业都需要得到国资委的有效支持和指导。

第四篇:中小型国际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中小型国际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摘要:中小物流企业是我国物流产业的主体,其是否可以发展壮大,是我国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抓住企业的竞争重点,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尽快培育、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也是中小物流企业当前最为关键的任务。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竞争;问题;发展对策

物流业作为我国新兴的行业,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后,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和不确定, 竞争变得日益的激烈。而中小物流企业面对国外物流企业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企业的生存发展已经进入很大的困境,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和行业洗牌,中小物流企业应考虑企业变革增强竞争优势,重新取得市场竞争力。

1中小物流企业目前的发展机遇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化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行业的需求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也在不断的增长,据预测,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到2010年年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巨大的需求和持续高速的增长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稳步上升,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两万多亿美元,连续几年保持着年平均增长20%以上的速度,这对在我国发展国际物流业和国内物流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最后信息技术、信息网络的发展普及使物流管理和控制过程中的众多步骤和环节联系起来,缩短了流程时间,降低物流经营成本。种种状况表明,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的潜力巨大,势头良好,对中小物流企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中小物流企业目前的竞争环境分析

物流市场的持续扩大带来的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其出现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一些传统国有仓储和运输企业、民营企业和几乎全部的改制企业,这些大量的中小型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异常复杂。首先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看好我国的物流市场需求和相对较小的物流供给能力,率先进入并抢占中国市场,造成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激烈;其次国内大型物流企业蓬勃发展,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也开始并购重组,并逐渐向现代物流转型和发展,同时,一些机制灵活的大型民营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找到了自身的“切入点”,开始抢占物流市场,形成了国内物流行业的现代生力军。同时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全球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我国物流市场需求明显趋缓,物流市场价格下滑明显,物流业投资增速趋缓,中小物流企业正遭受着多年难遇的严冬,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更是陷入困境,开始退出物流市场,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3中小物流企业目前的竞争重点

企业战略的核心是取得竞争优势,中小物流企业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应该明确目前整个市场环境的发展状况,充分了解竞争的侧重点,找出目

前企业的竞争重点。

3.1明确业务模式

中小物流企业构建竞争重点的前提是要对市场业务范围进行准确的了解。一般情况下,物流企业业务范围往往由核心服务和增值服务组成。核心服务主要包括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等内容;增值服务主要有流通加工、包装等活动。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在硬件和软件上相对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往往只能拥有其中的一到二项核心服务内容,如果再往其他核心服务领域延伸,不仅需要较大的投入,而且还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可以多从增值服务上动脑筋,比如中小物流公司可以考虑协助客户简化作业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生产率与快速反应能力等等,这样,以较少的投入,较大地促进了客户实际价值的提升,最终也提升了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2培育六大核心能力

物流企业往往需要培养六大核心能力:①物流资源包括客户、信息、物流服务能力资源的整合能力;②从制定方案到作业运作每一个阶段,各功能业务相互配合,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的物流业务运作能力。③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内容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等物流服务的创新能力。④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等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应用能力。⑤强化品牌意识,提升物流品牌的塑造能力。⑥树立先进的营销理念,知识营销理念制订合理的营销策略,提高物流市场的营销能力。

培养核心能力就是不以整个产业为范围来谋求全面竞争优势的。日前,我国的中小物流企业在六大核心能力上的欠缺严重,因此中小物流企业在苦练内功时,要针对自身的实际状况,集中力量去改进与提升某一或几方面的能力,因为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企业要针对六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开展自我分析,找到关键的能力释放点,进而与国际、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共同分享市场,形成自身的企业特色。

3.3发展虚拟物流

虚拟物流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方式;各个中小物流企业能够通过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而共同组成一价值链,以完成快速、精确、稳定的物资保证任务,满足物流市场多频度、小批量的物流需求。每个中小物流企业不可能拥有物流过程所需的全部软件和硬件设施以及所有的物流服务能力,于是很难完成相应的物流服务需求,联盟中的中小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形成战略联盟,将物流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衔接,这样能够把各个物流企业的优势发挥到极至,更好的完成物流服务要求,实现战略联盟企业与客户的双赢。另外,利用虚拟物流还可以降低物流服务过程的重复操作,降低成本。

3.4专业化经营差别化物流服务

在物流行业,差异化客户的存在则是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小物流企业提升竞争重点的地方。专业化经营差别化服务战略是中小

物流企业通过自身的特色和专长,在深入了解行业所需要的物流服务特性的基础上、推出一些在全产业范围内都具有行业特色的服务,使用户对品牌产生偏好与忠诚。任何物流企业都不可能同时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于是,中小物流企业应当在准确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基础上,选择大中型物流企业经营的缝隙,实施差别化战略,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进行整合,提供一套完整的物流增值服务,在物流核心业务基础上增加特别物流增值服务、体现自身的服务专业化和差异化。

4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物流行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兴起,但是中小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对企业的发展制约更为严重。

4.1融资困难

缺乏资金一直都是困扰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银行信贷资金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中小物流企业的银行贷款会因为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低、缺乏有效的担保形式、缺乏可靠的信誉等问题得不到及时的银行融资。另外政府对中小物流企业是有很大的政策歧视的,一直以来,政府都比较倾向于给予大型物流企业、国有物流企业更多的政策倾斜,无形中忽视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这更使得企业因资金缺乏而运转困难。据统计,近40%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稳定的融资渠道,从融资效果看一半以上的企业对现有融资效果不是非常满意,所以,资金成为了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一大困境。

4.2人员流动大,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学历较低,管理水平不高,再加上中小物流企业人员流动性很大,从而使得物流专业人员普遍缺乏,但又不敢也没有能力投入太多的成本来培养人才,这就造成长期工作在物流一线的工作人员对物流前沿理论、发展趋势、管理模式知之甚少,缺乏创新和开拓能力。同时,由于物流企业工作相对较为辛苦,职业生涯需要有一段比较长时间的基层锻炼时期,这对于80后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造成相当一部分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本行业,这是造成物流人才匮乏的又一重要原因。

4.3信息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物流IT 应用市场发展迅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逐步展开,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却不尽如人意。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的中小物流企业中,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到10%。其主要功能范围只针对财务、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没有对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做长远和全面的考虑,一般都只局限在建立一些内部网和企业网站上,很多物流业务信息化程度的影响而没办法开展。另外中小物流企业不愿意花成本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造成多数中小企业基本没有自己的信息平台,一些比较先进的物流技术很难引进使用,成为当前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又一大瓶

颈。

4.4经营成本高,信誉度缺乏,缺乏核心竞争力

是否合理调度运输车辆,规划运输路线,车辆的装载率如何等都可以作为衡量物流公司运营绩效的重要标志,其运作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物流成本。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和管理薄弱,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装载率低下甚至空载、司机随意安排自己行走路线等现象,造成现有的资源大量浪费、物流成本过高。再则,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规程和服务规范,在服务质量上比较欠缺,经常会出现一些事故,对顾客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无形中会丧失顾客的信赖感,也对企业的成本增加负担,这样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难以和其他物流企业抗衡。以上各种原因都会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5提升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应该采用不同的战略管理措施,不断地改进、完善、加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

5.1政府扶持,提升融资能力

首先政府应改变陈旧观念,积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应着重解决现行一些对中小物流企业融资不利的体制和相关制度问题并积极引进各类风险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问题。同时中小物流企业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形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提高资本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率,以更好的融通资金。另外,良好的信誉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竞争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中小物流企业融资而言,讲诚信即可在资本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使投资人和债权人放心,引得资金不断涌来,又可使金融部门放心收回贷款,从而对物流行业放宽贷款政策,有利于其长期发展。

5.2培养引进物流人才

随着中小物流行业的逐渐成长,需要大批各个层次的受过专业训练的物流从业人员,因此,企业需要大力聘用并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人才。近几年以来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展物流管理相关专业,所以首先可以从高等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中,通过招聘方式引进物流人才。二要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在重视对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对所有员工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为自身企业员工提供成长的阶梯。毕竟内部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更为了解,另外更关注企业的长期长远发展,所以重视从内部选拔人才,更有利于企业内部员工的职业发展,使优秀的人才更有信心去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5.3提高信息化水平,重视供应链管理

如今,各行各业都已经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更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要素,但建立信息化是一项耗资耗时巨大的工程,中小物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企业的远景和目标来确定是否建立。对于一些发展初期还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在信息化建设上花高昂成本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加盟加入公共信息平台,以较低成本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行业信息,拓展业务范围。对于已经有建立信息化的物流企业来说,首先应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应了解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建设来解决自身发展瓶颈在哪里,其次企业应走向标准信息化之路,对信息化的成果和过程要有个合理的预期。同时,中小物流企业还能利用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网络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信息和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最后企业应特别重视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当前企业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的竞争,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不仅节约成本、优化资金链,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流动资金,同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更好地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企业可以考虑引进切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借助管理软件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化,增强反应效率,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运输质量,降低成本。

5.4创新求稳,有效控制总成本

中小物流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是与企业在各方面的创新是分不开的,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确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求在同一阶层的对手中,在服务价格和内容相似的情况下,产生差异化,使客户在付出同样的资金能够获得更良好的服务水平。这样通过企业就可以保证在现有紧张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另外物流成本是由支撑物流过程的活动引起的,主要包含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加工增值费、保险费、税费等。中小企业应大力引进欧美日等物流发达国家在控制成本方面采取的成本法,其理念是降低物流活动的总成本,而不是单独地考虑各个活动。我国物流企业要从整体上控制成本,切记不能顾此失彼。中小物流企业要在实际的运作中可以根据经营范围以及边际成本适当增减业务量,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以取得竞争优势。6总结

总之,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水平与国外物流企业和大型物流企业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特别在目前经济不紧气的情况下,中小物流企业更应当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通过实施以上应对策略,解决企业在运作过程存在的问题,力争在行业中树立声誉和扩大市场份额,使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顺利度过物流业的“寒冬”。

第五篇: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杨蕾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 马鞍山 099114065)

摘要:自主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及中国知识产权弱势的现状而提出的创新概念。当前我国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因深层次的若干自主知识产权问题而产生了诸如高昂的专利权使用费、版权侵权引发的高赔偿和贴牌生产导致的低利润等。简要的介绍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现状,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对策、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度与文化、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关键词: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国际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043(2006)xx-xxxx-x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Yang Lei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nhui Maanshan 099114065)

Abstra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knowled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vulnerable status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concept.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is facing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deep-seated issues arising from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uch as high royalties,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nd damages caused by high-OEM cause of low profits.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orm a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measures to prot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nd culture, China's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Key words: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Enterprise;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烈。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指出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2004年11月,吴仪副总理在上海指出,现代一些国家跟我们争的最厉害的就是知识产权,这使我们意识到加强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兴起是一种必然趋势,增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征程中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焦点。

知识产权是在18世纪由法国人普拉佐夫提出的,现今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法律术语之一,知识产权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产权,可以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1992年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东京大会上将知识产权分为“创作性成果权利”和“识别性标记权利”两大类,前一类包括7项内容,即发明专利权、集成电路权、植物新品种权、Know-How权(也称技术秘密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版权(著作权)、软件权。后一类包括3项内容,即商标权、商誉权、其他与制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识别性标记权。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著作权)两部分,工业产权指发明人、设计人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等依法享有的有关制造、使用、销售与获利等的独占权;版权是指作者对文学、艺术、科学、软件等作品依法享有的有关署名、发现、出版、转让获得报酬等专用权。

由知识产权的概念,可以看出知识产权

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发明为核心的,发明专利权、技术秘密权、版权等创作性成果权利无一不是以产权人占有大量别人无法获知的新知识、新技术为基础的。所以,创立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应由营造企业核心技术体系入手,营造企业核心技术体系应以企业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为先导,而在企业内形成浓厚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氛围必须以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为基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企业的创新不够,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够,造成了我国企业大部分核心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被外国企业控制的局面。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竞争是否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有所作为,就要从自身问题入手,找出中国目前自主知识产权匮乏的原因,从而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构建提供政策依据。

1.1 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不够

我国大中型企业中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的仅占30%,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22.5%。我国企业用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投资之比是1:0.078,日本的这一比例则为1:5,结果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和仿制。在国外发达国家,职务发明一般都占95% 左右。我国大中型企业在向国外申请专利的数量方面,每年也就是2000件左右,被授权也就是300件左右,这还抵不上国外的一个大公司。1.2 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

在国际领域,跨国公司基于研发意识,在我国申请大量的专利,积极“跑马圈地”,然后利用手中的专利大棒压制、排斥和打击我国企业;同时其还利用对“标准化”的垄断,实施不正当竞争,获取超额利润,中国许多企业因此频频陷入外国企业知识产权“陷阱”。还有的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么没有及时地将自己的创新性成果产业化,使自己的先进技术被他人低价收购并申请专利,要么本身商标被国外企业抢注,辛苦创造和积累的无形资产付诸流水。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企业已经将13

万项发明“奉献”给了外国企业。而在国内,企业长期受“宁可仿制求生存,也不毛奉献创新”观念影响,不强调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重视积累自主知识产权,仅仅依靠“出大力,流大汗”,把力量和精力集中在打价格战上,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到最后在价格上无利可图时,就很难摆脱被市场淘汰的厄运。

1.3 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匮乏

从中国目前来看,知识产权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严重匮乏。高校毕业生应该是中国高素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据统计,目前高校接受过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的学生不足5%,全国1500多所高校中只有3所设有知识产权双学位专业。迄今为止,中国整个社会受过正规教育的知识产权人员约有30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中国目前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严重供不应求。中国知识产权人才除了数量上的紧缺外,业务素质也差强人意,一个合格的知识产权人才不仅懂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协助专利的申请,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上,知识产权人才必须是知识产权人才必须是跨学科、复合型,除了熟知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及相关知识以外,还必须至少成为一个行业里的行家。这一点国内企业需要借鉴外国经验。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自主知识产权中的企业自有核心技术及其整合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经典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根本标志。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具有垄断性特征,其主要包括企业核心技术和品牌及其延伸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本等企业独特资源及其综合运用这些资源的系列创新能力。国际优秀的跨国公司都拥有强势自主知识产权。但经典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对象仅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美国的一些优秀的跨国公司的成功实践,而且只是从管理的角度考察核心技术及其整合,尚未自觉和鲜明地从权利的高度研究企业核心技术及其整合给企业带来的合法而相当时期的垄断利益。而基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21世纪知识产权空前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较有说服力的解释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现象,确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促进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1998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纲要指出,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掌握高新技术这一新财富,就会落后于他人,以致丧失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应从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专利保护意识着手,研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者在引进专利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最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活动, 有效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依法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度与文化

中国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基于20世纪美国的压力和适应,WTO《TRIPS》等外部因素影响需要的产物。而在21世纪出于增强中国国际竞争优势这一内部因素考虑,则意味着可能要对我国已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及其文化的创新乃至革命。中国作为知识产权弱国,按发达国家或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基准,对域内知识产权实行一并保护,有失公平之嫌,因为各自的起跑线不同。可以考虑通过适当途径,尽量获取更多的有利于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以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自主知识产权文化是自主知识产权制度创立的基础和指导,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形态,也是政府积极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共政策的指导思想。自主知识产权文化是自主知识产权理论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的支柱。自主知识产权文化主要包括原创文化、自主核心专利文化、自主版权文化和自主知名品牌文化。自主知识产权文化是一种团队和组织文化,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及其各自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行为及其准则的统一体。对这些问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平衡国际标准和中国利益的自主知识产权制度的设计与运作;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内涵、建设与运用。企业主体保护知识产权的对策

3.1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通过加强对企业管理和科技人员的培训, 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 使企业全体员工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决策者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 改变落后的观念, 增强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3.2 完善激励机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的重要技术一般都由企业的核心员工掌握着, 企业核心技术体系的创建必然是以这些知识型员工为主体, 企业的知识创新离不开他们所掌握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知识与其他员工共享。所以, 企业必须完善激励机制, 正确处理分配关系, 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机制和分配形式。3.3 加强创新的能力。

企业要处理好创新和引进的关系, 充分发挥企业一引、二学、三创造的自主知识产权效能。另外, 企业要广泛地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等社会技术创新资源共建企业技术中心, 共同开发, 共同进行技术创新, 建立长期、稳定和紧密的合作关系, 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建的机制, 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3.4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是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要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和维权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

21世纪世界知识产权空前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我国从宏观到微观都缺乏一个系统的知识产权战略思路,迫切需要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应以增强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运用、管理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原创、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专利与商标管理体制等界面管理问题;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制度的设计;自主知识产权的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

施;如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知识产权权属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自主知识产权原创和保护的支持性国家财政持续投入机制;国家宏观自主知识产权效益评估体系;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问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在于:既有扎实理论支撑又有较大实践价值的21世纪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的新思路和新策略。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6.1 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

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正常发展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国际市场上假冒侵权产品猖獗,据估计,全球每年假冒侵权商品的价值超过600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7%。在高利润的驱动下假冒侵权活动几乎遍及了所有领域, 药品、消费品、音像制品、汽车和飞机配件则是其中的重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10%的药品是假药, 在某些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甚至高达60%;据法国打假机构估计,在欧洲市场上出售的汽车,每10辆中就有1辆是假货;据美国联邦航空局估计,在每年全球安装的2600万件飞机部件中, 有2%是假货。2003年, 美国海关截获的假冒侵权商品数量比2002年增加了12%, 2003年上半年欧盟海关查获的假冒玩具数量比上一年全年查获的总量还多56%。假冒侵权产品的贸易,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管理和世界的安全。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有助于维护和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保护权利拥有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展。6.2 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增加知识产权贸易与中间品贸易量

首先,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知识产权贸易。知识产权不仅渗透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中,而且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贸易形式。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与知识产权贸易尤其是技术贸易有直接关系。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会使得跨国公司从倾向对外直接投资变为特许经营方式。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能够

向专利技术所有人提供权利保护,使技术供

应者更加愿意自愿地转让技术, 特别是易于模仿的技术。其次,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知识产权敏感产品及中间品的贸易。知识产权敏感产品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在产品中特别重要以及技术易被模仿的产品, 中间品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产品。马斯克思和帕那巴特使用修正的Helpman-Krugman 垄断竞争模型就知识产权对国际贸易流的效应进行评估发现:发展中国家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中间品进口具有正向效应。因为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产品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具有“市场竞争效应”,进口国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对进口的中间产品的仿制能力下降, 出口商在进口国取得“市场扩大效应”,出口商在进口国防止和打击仿制产品的费用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而降低,出口商获得了“交易成本降低效应”。因此,发展中国家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促进发达国家中间品的出口。

6.3 知识产权保护易于形成贸易壁垒并增加贸易争端

知识产权壁垒主要表现为边境措施与临时措施的滥用、贸易“内部化”、特别立法、其他技术要求等, 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市场准入。随着知识产权贸易的迅速增长, 国家/ 地区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争端不断增多。自1995年1月1日起, 截至2002年10月16日, 向世界贸易组织通知要求进行磋商的案件总共为268件。其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争端共有19件, 占比为7.1%。在TRIPS 协议保护的内容中, 专利保护是主要保护客体, 专利所相关的产业多为药品和农用化学品制造业, 对成员方的经济利益影响较大, 所以专利争端在知识产权争端中占有较高比例。与版权和邻接权相关的录音、录像、电影产业所受经济影响也较大, 争端所占的比例也较高。

6.4 知识产权保护使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中心-外围”的状

态, 在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以后,虽然从长远来看可能对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有利,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绝对垄断优势以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贸易利益的重新配置,两极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金璐.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第10期.Jin Lu.China's IPR protection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J].2007.10

[2] 马一德.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商务印书馆出版,2006年11月.[3] 王振宇.当前我国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若干问题[J].《金融与经济》,2006年第3期.Wang Zhenyu.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terprises a numb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sues[J].2006.3

[4] 辛娜.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Xin Na.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coping strategies[J].[5] 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6] 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4月.[7] 曲建忠, 张红霞.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11月第21卷第6期.Qu Jianzhong,Zhang Hongxia.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J].2005.11

[8] 顾永东,祝磊.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措施研究[J].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Gu Yongdong,Zhu Lei.Measures of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J]

[9] 李桂芳,李庆.对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分析[J].河北冶金,2004年6月.Li Guidong,Li Qing.Strength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for enterprise analysis[J].2004.6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7.1 知识要素成为了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竞

争要素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本或知识资源已经逐步替代工业经济的资本和自然资源成为主导资本或主导资源。知识要素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要素。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是现代企业致胜的重要战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纷纷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武器,在获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利润空间。以飞利浦和海尔为例,它们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就牢牢抓住了自主知识产权这个“法宝”,使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并从中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入。7.2 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中国目前在国际上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但综观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却着实让人失望。中国出口竞争力高的产品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格局依然呈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弱的态势。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仅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比重,而且中国主要负责该类产品的加工、装配环节,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低,获得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波特强调,“竞争优势是由最根本的创新、改善和改变而来。”“创新可以使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能应付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几乎在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在实践鼓励研发的产业政策29和刺激厂商研发的做法。

下载造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有电信企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造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有电信企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